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狭夷皇国有八成的进口物资,得走这两条航线。

    要命的是,这两条航线都极易被切断!

    不止因为路途遥远,而且沿途没多少军事据点,没有适合建设军事据点与维持军事存在的殖民地。

    按高野的理论,只有积极的进攻,在大战爆发后掌握主动权,才有可能在盟友参战之前保住生命航线。

    如果没能做到,狭夷皇国肯定会在盟友出兵前战败!

    面对巨无霸一般的梁夏海军,唯独积极的进攻,才有希望拖下去。

    只是,高野同样强调了一点。

    积极进攻战略,肯定会恶化与梁夏帝国的关系,因此狭夷海军得主动面对挑战,做好最坏的打算。

    可见,要是有其他选择,高野未必会主张进攻。
………………………………

第66章 预想落空

    虽然坚决反对跟梁夏帝国对着干,按照高野的意思,哪怕谈不上重修秦晋之好,狭夷皇国也应该保持中立,但是高野没办法影响上面的决策者,也改变不了身为狭夷海军上将与常驻舰队司令的命运。

    三年之前,退出“华城条约”与“伦泰条约”之后,高野就奉命,着手拟定针对梁夏海军的作战计划。

    当时,狭夷海军军令部,也就是海军司令部给予高野足够的授权,只不过也给高野出了一道难题。

    以击败梁夏海军为首要目的。

    这不是在赶鸭子上架吗?

    要有得选,高野保不准会辞掉常驻舰队司令的职务。

    可惜,他没选择的权利。

    折腾了几个月,在否决了十几个草案之后,高野回到老路上,准确说是选择了最先提出来的预案。

    偷袭!

    没错,就是用一次精心准备与大胆实施的偷袭行动,力争在开战之后,一举歼灭梁夏海军的主力,至少得重创梁夏海军,以此确保在接下来的一年到两年内,能掌握西东望洋的制海权。

    在高野痛陈厉害后,军令部也对作战预案做了调整,降低了目标。

    其实,为了逼迫军令部妥协,高野非常明确的提出,因为无法履行司令官职责,所以他只能辞职谢罪。

    按照修订后的预案,不再把歼灭梁夏海军当成目的,而是以重创梁夏海军,在战争初期夺得制海权为目的。

    随后,高野按照新要求进行修订,在当年年底提交了第一个版本的作战计划书。

    可惜好景不长。

    几个月后,在帝国新历97年的舰队演习当中,梁夏海军针对可能遭到的偷袭,做了专门的对抗演练。虽然在演习中没有强调假想敌是谁,但是鬼都能想到,能够偷袭梁夏海军的只有狭夷海军。

    结果就是,军令部勒令高野重新拟定作战预案。

    这简直就是要人命!

    折腾了几个月,高野重新提交了预案,不过核心依然是偷袭,只是增加了包括战略欺骗在内的众多新内容。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战略欺骗等手段,提高偷袭的成功概率。

    不搞偷袭?

    那就不用玩了。

    也正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狭夷皇国积极的开展外交活动,包括通过洛克共和国向迢曼帝国发出希望和解的信号,宣扬与纽兰联邦、布兰王国在殖民地与贸易上的矛盾,扩大与梁夏帝国的贸易往来等。

    不说别的,狭夷皇国进口的粮食,有四成来自梁夏帝国。

    这些举措,无一例外的都是为了欺骗梁夏帝国,让梁夏帝国不再把狭夷皇国当敌人。

    此外,高野做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推测。

    在放松了对狭夷皇国的警惕之后,梁夏海军会把重点转向梵炎洋,确保去波沙湾的航线畅通无阻。

    原因非常简单:在与战争潜力有关的战略资源当中,梁夏帝国唯一欠缺的就是石油。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因为欠缺被称为“工业之血”与“战争燃料”的石油,在进入到无畏舰时代之后,梁夏海军才有所收敛,逐步放弃了不那么现实的两强标准,也由此丧失了全球海军的桂冠。

    有了波沙湾的石油,梁夏帝国将无往不胜!

    此后,高野的这个推测逐步得到证实。

    不说别的,梁夏海军的三支航空特混舰队,只有一支部署在本土舰队的桅樯港,另外两支都驻扎在南方舰队的军港里面。

    三个月前,在收到情报之后,高野就断定,梁夏海军会在开战之后进军梵炎洋。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跟高野的推测监视是如出一辙。

    比如,在十一月的时候,梁夏海军就以舰队演习的名义,把驻守围桅樯港的第一航空特混舰队派去了炎海。可是拖到十二月一号,舰队演习才开始。在往年,舰队演习一般是在十一月上旬发枪。

    还有,第三航空特混舰队的两艘母舰在舰队演习开始之前去了刺州造船厂。

    干嘛?

    进行服役之后的首次维修。

    这难道是巧合?

    再说,那两艘母舰分别由浦州海军造船厂与刺州海军造船厂建造,按理说应该分别由两家造船厂维护。虽然刺州造船厂有闲置干船坞,但是按照梁夏海军的传统,这么安排肯定不合理。

    或许,只是因为刺州造船厂更近,两艘航母在完成维修之后能够迅速返回。

    这些迹象,无一例外的表明,梁夏海军在为战争做准备!

    到十二月中旬,向战争进发的号角吹响了。

    西大陆的局势,因为骆沙联邦打算吞并在大战中脱离出去的三个湾海小国,而变得异常紧张。虽然在洛克共和国与梁夏帝国出面调停之后,局势得到了缓解,但是怎么看,都像是欲擒故纵。

    在过去十天里,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先是骆沙联邦与湾海三国的代表在梁夏帝国的帝都进行谈判。

    当天,梁夏帝国就宣布,将派舰队去湾海,对湾海三国进行友好访问,帮助当地的局势恢复稳定。

    仅仅一天之后,布兰皇家海军就宣布,将向梵炎洋增派一支主力舰队。

    在12月20日,在刺州造船厂完成维修的两艘母舰,重新下水之后升起了舰旗,随后就会返回南方舰队澄江港。

    此外,参加舰队演习的第一航空特混舰队没有回归。

    根据最新情报,第一航空特混舰队已经随第二航空特混舰队南下,很有可能被派去参加突袭行动。

    突袭?

    没错,就是突袭由布兰皇家海军控制的狮泉城。

    按高野的理解,因为布兰皇家海军表示会向梵炎洋增派主力舰队,所以梁夏海军会在开战后夺取扼守咽喉海峡的狮泉城。

    一天之后,部署在澄江港的南方舰队全体出动。

    这可是一支拥有十二艘主力舰的庞大舰队。

    关键就是,在进行战略调整之后,梁夏海军的重心向南转移,留在本土舰队的主力舰才四艘。

    此外,随同南方舰队出港的,还有一支规模庞大的运输船队。

    更有情报表明,帝国陆军也已经做好准备。

    干嘛?

    梁夏帝国或许会在突袭狮泉城的同时,让陆军直接南下,攻打在大战中被洛克共和国控制的南趾。

    其实,也有可能在南趾登陆。

    总而言之,梁夏帝国肯定会在开战后,以雷霆之势扫荡炎海周边地区,夺取与控制进入梵炎洋的咽喉海峡。

    这种局面,在之前所有预判之外。

    不过,并没让高野为难。

    在高野的眼里,梁夏帝国先拿布兰王国或者洛克共和国开刀,还是天大的好事,因为这意味着狭夷皇国不再是首当其冲。不管接下来如何,狭夷皇国都多了一种选择,狭夷海军也更加游刃有余。
………………………………

第67章 亦步亦趋

    十一月底,也就是在确定梁夏海军将举行舰队演习之后,高野就率领常驻舰队离开了东都湾。

    仍然是往年那一套,宣布在西东望洋,跟纽兰海军举行联合演习。

    把舰队派出去,主要是加强防备,或者说以防遭到偷袭。

    纽兰海军也很配合,随后就宣布让驻扎在南珠国的地区舰队出港,参加狭夷海军发起的演习。

    说是地区舰队,主力是两艘重巡洋舰,而且能深入大洋参加演习的也就只有那两艘重巡洋舰。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此次的演习,并不是为了加强防备。

    十二月的首日,常驻舰队到达南珠海北部海域。进行了十多天的演练之后,在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骆沙联邦向湾海三国下达最后通牒的次日,常驻舰队分成了三支战斗舰队,除了由“瑞和”号与“翔和”号航母充当核心的第三航空战队之外,另外两支舰队由双车海峡进入炎海。

    直到现在,狭夷海军都没对外公布常驻舰队的真实行踪,仍然宣称在南珠海与纽兰海军进行演习。

    到二十日,也就是在获得梁夏帝国准备动武的情报之后,高野才下达进军命令,让两支战斗舰队向西突击。

    当天,高野对作战计划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准确说是锁定了触发条件。

    由此开始,只要情况按照作战计划设定的情形发展下去,在战斗打响之前,各舰队都得保持隐蔽。

    其实,总共就两支参战部队。高野坐镇指挥的主力舰队,兰云中将指挥的机动舰队。

    严格说来,这两支都是特混舰队。

    高野的主力舰队现在只有两艘主力舰,“大门”号与“路奥”号,而狭夷海军总共有十艘主力舰。速度较慢的四艘,“扶商”号、“山诚”号、“伊室”号与“日乡”号留在东望洋执行欺骗任务。速度较快的四艘,也就是由升格后的四艘“金钢”级,全都临时编入了机动舰队。

    要说的话,高野希望能再拖两年。

    为啥?

    两艘超级战列舰还没建成呢!

    如果能够拖上两年,这两艘吨位与主炮口径都是全世界最大,速度达到二十七节的战列舰均有望正式服役。

    有了这两艘超级战列舰,胜算能增大不少。

    关键,依然是主力舰队实在有点单薄。

    就只有两艘战列舰,哪怕把四艘号称“条约最强”的“高熊”级重巡洋舰算上,也只有六艘。

    真打起来,毛都算不上。

    所幸,决定胜负的并非主力舰队,而是冲在前面的机动舰队。

    按高野的设想,主力舰队是来给机动舰队的官兵壮胆的,真轮到主力舰队上场,局面肯定是万份凶险。

    机动舰队的核心是四艘航母。

    没错,就是第一航空战队的“赤诚”号与“加禾”号,以及第二航空战队的“苍隆”号与“飞隆”号。

    此外还有四艘“金钢”级快速战列舰。

    四艘快速战列舰只担负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的职责,以及驱逐迫近的敌舰。

    把快速战列舰编入机动舰队,为航母提供掩护,不是高野的主意,而是兰云中将与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少将的主张。严格说起来,其实也是在效仿梁夏海军。因为在过去几年里面,梁夏海军一直在演习中让同样是升格而来的快速战列舰为航母提供掩护,增强航母抵抗打击的能力。

    关键就是,只有快速战列舰能够跟上航母。

    为此,兰云甚至以辞职的方式来威胁军令部的那些大佬。

    在是否动用宝贵的快速战列舰为航母护航的问题上,高野同样觉得有必要,只不过没有直接出面。

    先不说有没有战术价值,照着梁夏海军做,那就肯定没有错!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梁夏海军在军备建设方面,就没有走过弯路,基本上每一步都踏对了点。

    就拿航母来说,在当今四大海军强国之中,梁夏帝国最后一个加入航母俱乐部,却走了捷径。

    首先是利用“华城条约”的特殊条款,用放弃四艘超无畏舰,并且把改造航母的排水量限制在二万五千吨以内,额外获得两艘的改造配额。在当时,其他国家的海军将领都在嘲笑梁夏海军,觉得这根本就办不到。狭夷皇国与纽兰联邦利用战列巡洋舰改造的航母,连三万三千吨都不够,在经过多次协商之后才把吨位限制增加了三千吨,确保航母的各项性能能够达标。

    减少了一万一千吨,以大约“赤诚”号70%的吨位,能弄出什么样的航母?

    可结果呢?

    梁夏海军不但在二万五千吨的限制内改造出了舰队航母,而且战斗力丝毫不差!

    其次,梁夏海军最先明确航母的用途。在狭夷海军还想着用双层夹板,甚至是三层甲板来增强航空作战能力的时候,梁夏海军已经开始在液压弹射器上发力,重强调了飞行甲板的利用效率。

    关键还有,梁夏海军的四艘“龙江”级从设计极端开始就是以航空作战为核心。

    什么意思?

    这四艘航母根本就没有配备主炮,甚至不是很在乎装甲防护,把吨位都用在了跟航空作战有关的地方。

    结果就是,用二万五千吨的标准排水量获得了超过三万六千吨的航空作战能力。

    只说载机数量,在各型舰载机的尺寸与起飞重量都普遍大出一号的情况下,“龙江”级搭载的舰载机比“赤诚”号多了差不多二十架。如果搭载的数量一样,“龙江”级的航空作业效率比“赤诚”号高出百分之二十。

    此外,还有以航母为核心的作战战术。

    不说别的,梁夏海军首先让主力舰为航母打工,还为此把四艘在上次大战期间幸存下来的战列巡洋舰开膛破肚,以几乎等同于重建的方式升格为快速战列舰,还在多次改造中反复加强防空火力。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没人能够否认梁夏海军的高瞻远瞩。

    让兰云与山口去闹,也是为了杀杀军令部那些老顽固的嚣张气焰,让他们别对舰队作战指手画脚。

    此次作战,就得看机动舰队,准确说是四艘航母上的三百多架舰载机。

    要说什么,其实有一点可惜。

    为了欺骗敌人,不得不让战力最强的第三航空战队的两艘“瑞和”级航母留在东望洋打酱油。

    其实,那两艘航母在年初才建成,至今都没有完成海试,战斗力很不稳定。

    让它们在东望洋上转悠,也算物尽其用吧。

    不管怎样,胜负就在此一搏!
………………………………

第68章 疑虑重重

    在黑岛大佐出来的时候,高野正盯着远方的“路奥”号发呆。

    虽然是在热带海域,但是清晨的海风依然冷得刺骨。

    “司令官!”

    黑岛出声提醒之后,高野才回过神来,接住了递过来的电文。

    早在四天之前,也就是下令开始突击之后,包括舰队旗舰“大门”号在内,所有的战舰都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只接收由后方发来的电报,不对外发报,直到兰云的机动舰队完成突击。

    除非发生意外情况,由高野下令取消突击行动。

    这是一封军令部发来的电报。

    最新情报。

    就在开始,准确说是当地时间天亮前,梁夏海军南方舰队的四支主力分队,以及同样驻扎在澄江港的第二航空特混舰队,参加舰队演习还没返回的第一航空特混舰队,都已回到澄江港。

    虽然情报里面没有提到临时编入两支特混舰队的快速战列舰,但是就这些,也是足足十二艘主力舰与四艘舰队航母。

    大半个梁夏海军都在澄江港里面!

    只是,高野并没有感到震惊。

    昨天晚上,高野就收到了同样由军令部发来的消息。

    在梁夏帝国举行的谈判已经结束,在梁夏帝国的努力下,骆沙联邦已经答应跟湾海三国进行深入与全面的谈判,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与矛盾。相对的,湾海三国保证不加入任何针对骆沙联邦的政治与军事集团,跟迢曼帝国与洛克共和国划清界线,包括废除之前已经秘密签署的同盟条约。

    简单的说,西大陆的纷争得到了控制。

    这下,好玩了。

    只是,这也恰好吻合了高野在二十日做的限定。

    什么意思?

    在让舰队进入炎海,进入突击阵位前,高野就为作战行动设定了一个触发条件,只有在西大陆的局势恢复稳定,大战没有爆发的情况之下,才发起突击行动,不然就得火速撤回东望洋。

    为啥?

    突击行动的核心是偷袭!

    要是大战爆发,梁夏海军与布兰皇家海军打得热火朝天,还偷袭什么?

    去偷袭在远海执行战斗任务,并且严阵以待的特混舰队!?

    哪怕得手,又能怎么样?

    面对面的干上一场,必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只有主力返回港口之后,才有把握用偷袭重创梁夏海军。

    在做出这个限定的时候,高野其实是希望用这个办法避免跟梁夏帝国开战,至少得避免第一个跟梁夏帝国开战。

    主要就是,他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而且并不是凭空臆测。

    这些天来,有很多迹象表明,当前的局势实在太诡异了。

    比如,十天前,梁夏海军总司令祝世建元帅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就突然宣布告老还乡,交出已经把持了二十年的权柄。

    当然,这还能理解。

    不管怎样,祝世建已经八十岁了,除了他,还真没有哪个海军司令干到八十岁!

    可是,新任总司令并不是贺永兴,而是刘长勋。

    是祝世建推举的刘长勋,还是首辅的安排?

    不管哪种情况,都是在拿国祚开玩笑。

    贺家与刘家一向是势同水火,至少是井水不犯河水。贺永兴算得上是德高望重,而且早就有“东望洋之虎”的绰号。祝世建之后,不用他,而是用一个坐上南方舰队司令官位置才三年的刘家人。

    这是要干什么?

    逼贺家造反吗?

    要命的是,祝世建告老,刘长勋上台,让军令部的那帮家伙觉得,苦等二十年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关键还有,高野在舰队里面,没有办法对后方产生影响。

    结果就是,在当天,军令部就下达了命令,让高野必须采取行动,把精心准备了二十年的作战计划转变为实质胜利。

    高野没办法废除由军令部直接下达的命令,不过他有自己的办法。

    在设置触发条件的时候,高野没有想太多。

    大战一触即发,梁夏海军的舰队都已出海,连陆军作战部队都已开始动员,可以说箭已离弦。

    开弓哪有回头箭?

    哪里想到,他想出来的,避免开战的办法,现在成了发起突击的关键因素,甚至还是决定性因素。

    这难道是巧合!?

    高野可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这未必就是巧合,而且藏在巧合假象后面的是不可告人的惊天阴谋,针对的就是狭夷皇国。

    准确的说是利用了狭夷皇国。

    什么意思?

    大战结束之后,高野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这个庞大到让所有国家颤抖的超级霸权,还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如果大战没在当时以和谈的方式结束,快的话五年,慢的话十年,除了地缘优势得天独厚的纽兰联邦之外,其他国家全都会被梁夏帝国揍趴下。别说是狭夷皇国,哪怕隔着两块大陆的布兰王国,也会被击败。

    能战胜梁夏帝国的,只有她自己!

    外来压力,只能让梁夏帝国的军民更加的团结一心。

    此后,高野组织了数次兵棋推演,得出的结论无一例外,均是在鏖战五年之后,被梁夏帝国彻底击败。

    正是如此,高野才极力的主张跟梁夏帝国和解。

    当然,不是说和平共处,而是通过和平稳定的发展,让梁夏帝国的民众放弃上进心,不再那么的争强好胜。

    干嘛?

    只要懈怠下来,梁夏帝国就会被自身的问题所困扰,在短期之内难以向外扩展,而长远的看,就会被自己打败。

    就像俗话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然,也可以说成用蜜糖扑灭梁夏军民的野心。

    其实,这正是梁夏帝国当今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

    在黄金十年中,梁夏帝国在战后诞生的一代人已经习惯了舒服的日子,而随后到来的大萧条,不但没让年轻人振作起来,反到激发了国内矛盾,让很多年轻人对帝国当局,对体制感到不满。

    如果梁夏帝国现在发动对外战争,很难在国内获得支持。

    相反,如果遭到入侵呢?

    也许会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

    可是,越是惨重的损失,越能激发帝国军民的爱国之心,越能够把满腹抱怨的民众团结起来。

    关键还有,梁夏帝国没有纽兰联邦那么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要是学纽兰联邦,玩光荣的孤立那一套,肯定会死无葬身之地。梁夏帝国能够有今日,也就是在始武大帝时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那么,当前发生的这些,是不是梁夏帝国故意为之?

    想到这里,高野不自禁的哆嗦了几下。
………………………………

第69章 最后的机会

    打吗?

    还是不打?

    “司令官,需要回电吗?”黑岛再次提醒了高野。

    “用不着。”高野长出口气,还摆了摆手,示意没别的事情,黑岛可以到舰桥里面去呆着了。

    黑岛也很识趣,因为他早就发现,在进入炎海之后,高野的情绪就不大好。

    其实,突击澄江港的计划是黑岛提出,并且着手拟定的,高野只负责把关,以及最后的审定。

    由此,黑岛成为了高野最信任的参谋之一。

    等到黑岛离开,高野把目光收了回来。

    那股不祥的预感变得更加强烈了。

    可是,又能怎么样?

    按照作战计划,在天亮之前,兰云中将指挥的机动舰队就将到达攻击阵位,澄江港东偏南大约四百千米处,并且完成了突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让执行攻击任务的舰载机在航母飞行甲板上列队。只要收到了军令部的最后通报,而且没有接到高野下达的终止命令,将立即发起突击行动。

    有没有发生意外呢?

    至今都没有收到机动舰队的电报,表明在按照计划进行,并没有发生意外。

    那么,兰云很有可能已经在开始,也就是黑岛把电文送来的时候,下达了突击命令,让第一批舰载机升空。

    现在终止行动,还来得及吗?

    关键就是,突然电令兰云终止突击行动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哪怕现在把通信参谋叫过来,立即发电报,至少要几分钟才能让命令得到落实,而在这几分钟内,机动舰队的四艘航母能够出动数十架舰载机。只不过,仍然会有上百架舰载机停在飞行甲板上等待升空。

    突然终止行动,必然会引发混乱,还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就拿航母来说,需要首先把还没有起飞的舰载机送到飞行甲板的前端,最好是送回下方机库,把飞行甲板清空,才能让已经升空的舰载机返回。因为超过了最大着陆重量,所以舰载机得在航母附近放掉部分燃油,甚至得丢掉挂在的炸弹与鱼雷。要不然,就得在舰队附近徘徊逗留。

    如果停在飞行甲板上准备升空的飞机,已经装满了燃油,挂上了弹药,就更加麻烦。

    为了安全起见,绝对不能让装满燃油与挂着炸弹的飞机进入机库,必须在开放环境,也就是飞行甲板上处理好。

    这样一来,在接下来的几十分钟,甚至是几个小时之内,机动舰队的四艘航母都无法出动战斗机。

    如果遭到攻击,后果将难以设想。

    不要忘了,机动舰队离澄江港就只有四百千米,距离脚岛上的军事基地,甚至不到四百千米。

    当然,让机动舰队立即转向撤退,受到的威胁能够降低许多。

    可是,就这么放弃重装梁夏海军的机会吗?

    不要忘了,澄江港里面有十二艘战列舰与四艘舰队航母,或许还有四艘快速战列舰,差不多是大半个梁夏海军。如果能一举击沉这些战舰,哪怕只是其中一部分,那也是了不起的胜利。

    还有,今后能获得更好的机会吗?

    既然跟梁夏帝国必然有一战,那么现在不动手,今后就肯定要在战场上面对这些令人生畏的战舰。

    反正要打,偷袭肯定比正面决战更加有利。

    正是如此,高野才没有让黑岛去叫停。

    过了大概一盏茶的功夫,高野回到了司令舰桥。

    这个时候,恰好是25日清晨7点正。

    此时,澄江港里面。

    几名情报人员把那个倒霉鬼带出来的时候,王开元丢掉烟头。踩上去蹭了几下,他上了楼梯。

    这是一栋半个世纪之前修建的红砖筒子楼,每层住了十几户,嫌疑人住在顶楼。

    爬上去后,王开元就明白了。

    视野非常开阔,大半个港湾尽收眼底,而且恰好能看到几条深水码头,还能看到港湾对面的营区。

    在嫌疑人住所卧室的窗户旁,架着一具高倍单筒望远镜。

    已经彻底搜查过了,柜子抽屉这些都翻了个底朝天,就差没有砸开墙壁与地板,不过没那个必要。

    嫌疑人是敌国间谍收买的当地人,只负责观察,在有了发现之后上报。

    能用钱收买的,知道的肯定非常有限,往往单向跟敌国间谍联系,而且本身谈不上什么忠诚。

    当然,这些人也是可以牺牲的消耗品。

    至于情报甄别,以及传递工作由敌国间谍负责。

    在房间里转了一圈,王开元走到了窗口旁,朝港湾看去。

    其实,他是来帮忙。

    虽然在名义上,归在禁卫军名下的帝国军事情报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军情局,又叫禁卫军六局,负责全军的情报安全,但是具体分工却不是如此,海军的情报工作由海军情报安全局负责。

    所幸,几家军事情报机构没有那么多门户之见。

    要说的话,其他的情报机构全都是六局的分支,都是从六局分出去的,创始人都在六局干过。

    王开元来这里,并不是受海军的邀请,是不请自来。

    他是跟禁卫军去了东北,在那边破获了一个狭夷皇国的谍报网络,其中的一条线索指向了澄江港。因为认识刘向真,算是有一面之缘,所以王开元主动请缨,来到澄江港追查这条线索。

    哪里想到,还真捕获了一条大鱼。

    严格的说,其实是发现,还没有到“捕获”的阶段。

    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海军的情报军官跑了上来。

    “刚接到电话,已经锁定了目标。上面问,要不要现在收网。”

    “在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