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际联盟。
从这个角度看,说洛克共和国是自作自受也没有错。
不管怎样,在纽兰联邦退回了孤大陆,重新筑起孤立主义的围墙之后,摆在西方列强面前的选择就只剩下两个。一是尽快适应与接受新的势力格局,承认纽兰联邦为梁夏帝国之后新的超级霸权。二是调整本国的安全战略,跟曾经死敌和解,通过抱团取暖抵抗来自超级霸权的威胁。
其实,这也正是战后国际局势的两个突出特点。
只是,不同的列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选的是前者。洛克共和国,以及在大战的废墟上重建的迢曼帝国选的是后者。
战后风云,也由此开始。
………………………………
第54章 连锁反应
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和解,是一个相当漫长,非常曲折的过程。
关键,这并非孤立事件。
布兰王国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与波及。
早在梁夏帝国崛起之前,在舰船还依靠风帆航行的那个年代,已经称霸全球海洋的布兰王国所奉行的战略,就是用结盟、扶持与遏制等等手段,阻止西大陆出现一个能对其构成威胁的陆权强国。
严格说来,在大战中联合洛克共和国对付迢曼帝国,就是这套战略的具体表现。
现在好了,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干脆利落的捐弃前嫌,史无前例的走到一起,准备共同统治西大陆。
怎么遏制这个巨无霸级别的陆上强权?
不要忘了,任何一个陆上强权在发展起来之后,都会谋求海外殖民地,向海上强权发起挑战。
合起来算的话,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有大约一点三亿人口,国土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千米,而且洛克共和国是全球第三的殖民地宗主国,控制的殖民地拥有一亿多人口。在其他方面,这两个强权的工业生产力远超布兰王国,大约有纽兰联邦的百分之七十,梁夏帝国的一半,为全球第三。
更加重要的是,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在西大陆有巨大的号召力,如果把众多的小国算进去的话,这个以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为核心的联盟,有大约三亿人口,近三百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全世界第二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以及超过了纽兰联邦,仅次于梁夏帝国的第二强的工业生产力。
这样的巨无霸,别说称霸西大陆,逐鹿全球都不是问题。
那么,靠一条最窄处只有三十千米的海峡,布兰王国就能自保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在历史上,西大陆的强国在崛起之后,都会挑战仅隔一条海峡的布兰王国,甚至是征服布兰王国。
因为别无选择,所以布兰王国只能向纽兰联邦靠拢。
有人会说,是布兰王国先跟狭夷皇国结盟,向纽兰联邦递出了橄榄枝,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才全面和解,因此布兰王国的战略调整是因,洛克共和国是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之下才转向迢曼帝国。
显然,这种说辞很牵强。
原因也很简单,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和解肯定不是一戳二就的事情,有一个过程,也需要时间。
除了布兰王国,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刚刚诞生的骆沙联邦。
只是,对骆沙联邦来说,此事是有好有坏。
在最初那几年,对刚刚诞生,处境极为艰难的骆沙联邦来说,那是天大的好事,甚至可以说是上帝的恩赐。很简单,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冰释前嫌后,首先得考虑大局,然后花大量时间进行整合,接下来还得扫荡周边地区,至少需要联合周边的小国,最后才轮到对外扩张。
此外,战败的迢曼帝国需要休养生息。
结果就是,西方列强出兵干预骆沙内战的美梦彻底泡汤。
换个角度来看。
如果没有这当子事,那么在停站之后,最迟在塞巴和会结束之后,西方列强肯定会大举出兵。为了能以雷霆之势扑灭骆沙的兵变,得从西大陆出兵,也就需要由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充当主角。
可惜,现实并不是这样。
在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的盟友关系得到巩固之后,骆沙联邦面对的威胁,甚至在布兰王国之上。
不管怎样,布兰王国是离岸国家,跟西大陆隔了条海峡,因此只要保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至少不需要担心本土受到威胁。骆沙联邦也是西大陆国家,在西边有宽达上千千米的正面。
显然,西面的两个列强联手,骆沙联邦就会首当其冲的受到威胁。
正是如此,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骆沙联邦一直在努力巩固西部防线,也由此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首先就是,在骆沙联邦与迢曼帝国之间的众多弱小国家必须做出选择。
要么向西,要么往东。
这里的十来个国家,其实是十来个炸药桶,要是搞不好,随便一个弹丸小国都有可能引爆下一场大战。更别说,在这十来个小国当中,有不少是在骆沙帝国完蛋之后,借机独立的新兴国家。
这些小国,之前都属于骆沙帝国,或者说是骆沙帝国在历次扩张战争当中的战利品。
骆沙联邦会善罢甘休吗?
在自顾不暇的时候,骆沙联邦自然不会去惹是生非,可是在强大起来之后,就要另当别论了。
其实,这正是骆沙联邦主动向梁夏帝国靠拢的原因。
面对西边冒出来的超级强权,骆沙联邦根本没得选,也只能向曾经的夙敌,在大战期间被说成不共戴天的梁夏帝国求助,至少是和解,消除来自东面的威胁,从而把兵力集中用在西边。
洛克共和国都能跟迢曼帝国和解,骆沙联邦为什么不能跟梁夏帝国和解呢?
再说,骆沙联邦是在推翻了腐朽的皇权之后建立起来的联邦国家,自然没有必要遵循帝国时期的教条。
显然,对梁夏帝国来说,同样是求之不得。
正是如此,在“塞巴和约”生效之后,梁夏帝国只象征性的派了一支军队,加入由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发起的军事干预行动,而且主要在大战期间的占领区活动,没有参与前线的作战行动。
此后不久,军事干预以失败告终。
在第一时间撤军后,梁夏帝国就接住了由骆沙联邦递来的橄榄枝。新历84年,干预行动结束的次年,梁夏帝国跟骆沙联邦签署秘密条约,通过归还在大战期间占领的骆沙帝国的领土,跟骆沙联邦实现和解。
做为回报,骆沙联邦答应在今后四十九年之内,向梁夏帝国输出石油与铁矿石。
就是这份秘密和约,让骆沙联邦部署在东部地区的军力得到解放,为接下来在西大陆用兵创造了条件。
也是这份条约,改写与锁定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在被称之为“世界岛”的巨大陆、西大陆与玄大陆,再次出现两个强大的军事政治联盟集团,而且在世界岛外面还诞生了一个同样强大的集团,两强对抗的局面由此发展成为三足鼎立。
只是,并没由此形成稳定的关系。
也不可能稳定。
只要还有利益,只要仍然能够通过军事手段夺取与获得利益,那么任何形式的国际关系都无法稳定的存在下去。
更不要说,军备竞赛再一次变成了脱缰的野马。
………………………………
第55章 战火重燃
虽然出于政治原因,帝国从没宣传过,但是理智点的都知道,要不是纽兰联邦,恐怕新的大战早就爆发了。
这不是在给纽兰联邦的脸上贴金,只是在承认事实。
做个假设,威尔金斯没中风,国会批准了由他带回来的和约,还成了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会如何?
也许,要不了十年,战胜国集团就会因为严重的内部矛盾而四分五裂,或者是通过对外扩张转移矛盾。
显然,不管是哪种情况,用和约与国际联盟建立起来的和平秩序都会崩塌。
不用多久,大战将再次爆发。
如果以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准,那么在下一场全面战争中,只有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可见,纽兰联邦真要从孤大陆走出来,恐怕会天下大乱。
不说梁夏帝国,就连西方列强都没有做好迎接纽兰联邦,准确的说是向纽兰联邦俯首称臣的思想准备。
按西方的一贯传统,肯定得打一仗来完成权力交接。
搞得不好,纽兰联邦甚至会跟梁夏帝国联手推翻由布兰王国、洛克共和国与狭夷皇国靠战胜国身份建立的秩序。
其实,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帝国海军司令部的参谋就考虑到了这种可能。
当然,纽兰联邦也不是没有别的作为。
在停战后的第三年,帝国新历81年,新上任的纽兰总统菲利克斯就发出号召,就限制海军军备进行谈判。
这不是菲利克斯心血来潮的决定。
当时,洛克共和国正在跟迢曼帝国就全面和解进行接触,布兰王国开始拉拢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的狭夷皇国,而狭夷皇国明确要通过出兵骆沙联邦来巩固国际地位,梁夏帝国则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内部整顿。
当时,梁夏帝国与布兰王国都重新启动了在大战期间制订的造舰计划,就连实力不济的狭夷皇国都赶来凑热闹,提出打造“八八舰队”的设想,妄图成为能跟超级霸权平起平坐的海上强权。
这是要干什么?
没错,列强全都在磨刀霍霍。
要这么搞下去,几年内就会重新爆发大战!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纽兰总统站出来,提出通过限制海军军备来遏制战争势头,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其实,各列强等的就是这个号召。
别看梁夏帝国、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闹得厉害,可是实际上,都有一大堆国内矛盾等着解决。让军备竞赛继续下去,恐怕没等到重新开打,就已经自乱阵脚,甚至在兵变浪潮中灰飞烟灭了。
不要忘了,骆沙帝国皇室全员覆灭的惨剧依然历历在目!
当年,各列强的代表就齐聚纽兰联邦首都,开始就限制海军军备进行谈判。
虽然一波三折,好几次差点谈崩,但是到年底,在相互妥协与退让后,最主要的几个问题全都谈妥了。
帝国新历81年12月31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当天,梁夏帝国、纽兰联邦、布兰王国、狭夷皇国与洛克共和国,在纽兰联邦首都正式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因为有五个初创的缔约国,所以又称为“五国条约”,好跟后来的“九国条约”加以区分。
该条约的有效期为十年,而且在到期前的一年,如果没有缔约国提出异议,将自动延长五年。
在理论上,该条约最迟会在帝国新历96年的最后一天作废。
到此,轰轰烈烈的进行了几十年,引发了第一次全球大战的海军军备竞赛告一段落,其实是暂时停止。
不管怎样,至少在条约有效期内,基本上不存在爆发大战的风险。
因为太过仓促,或者说急于求成,所以“华城海军条约”并不是十全十美,存在很多当时没有想到的漏洞。
为此,在五年之后,帝国新历86年,又在布兰王国的首都签署了一份具有补充性质的条约。即“伦泰海军条约”,而该条约的一项附加条款,把有效期延长了五年,定为十年后的帝国新历96年。
由此,“华城海军条约”与“伦泰海军条约”成为了战后秩序的基石。
虽然一纸条约,无法从根本上化解列强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两份条约,至少给全世界带来了十五年的和平。
大战结束后的十年,也就是新历79年到新历88年,因为稳定的国际局势与持续的高速发展,被称为黄金十年。
在本质上,带来黄金十年的,并不是和平,是战争,准确说是战争的产儿。
战后重建!
纽兰联邦既是战后重建的发起者,也是最大获益者,只是各个国家的订单,就让纽兰联邦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只是,终结黄金十年的也是纽兰联邦。
如同脱缰野马般的快速发展,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无序投资,以及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
当灾难在帝国新历89年到来的时候,没有人相信,黄金时代就此结束了。
这场由纽兰联邦股市暴跌引发的经济危机,如同暴风般席卷全球,摧枯拉朽的摧毁了战后的国际秩序。
梦醒之后,列强才发现,在繁荣的浪花下面是暗礁遍布。
曾经被关了起来的战争恶魔即将挣脱枷锁,再一次肆虐人间。
要想生存下来,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武装起来,拿起武器勇敢的战斗!
从这个角度看,在大战结束之后的二十年里面,主导与影响全球格局的是纽兰联邦,她才是国际舞台上的主角。
梁夏帝国?
虽然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工业产值、战争潜力与资源总量等等方面,梁夏帝国依然是全球老大,领先优势很明显,比如人口总量是纽兰联邦的两倍多,但是短短二十年,不足以让梁夏帝国忘记战争的伤痛。可以说,在战后二十年里,梁夏帝国就像是一头在决斗中受了重伤,躲在角落舔舐伤口的猛兽!
不说别的,对四亿帝国子民来说,只是大战造成的精神创伤,就无法在短短二十年内被遗忘。
要说的话,帝国军人并没有因此松懈。
二十年来,帝国陆军的百万官兵枕戈待旦,帝国海军的百万将士卧薪尝胆,全都在等待号角重新吹响、战旗再次飘扬的时刻。
血债要用血偿。
战败的耻辱要用胜利的荣光才能洗刷。
号角嘹亮。
战旗飞扬。
帝国军人,勇赴沙场!
………………………………
第56章 大萧条之祸
回到帝都,白止战的第一感受就是深入骨髓的寒冷。
虽然这才初冬,但是白止战觉得,比二十年前,首次来帝都的那个严冬还要冷,仿佛空气都要冻结了。
不仅仅是气温,还有萧条的市井。
由新历89年开始的大萧条,迄今已经持续了十年。
虽然在三年前,纽兰联邦的新政初见成效,世界各国就相继宣布,成功渡过最为艰难的时期,大萧条已经过去,又一个黄金时代即将到来,但是真相却恰好相反,而且比舆论宣传的还残酷。
凯恩斯主义战胜大萧条了吗?
显然,这是一个伪命题。
在纽兰联邦开始推行新政的时候,帝国最有名的经济学家就断言:那不过是往一锅滚水里面加了一瓢冷水,或者说是丢了一个巨大的冰块进去,暂时把水温降到沸点之下;因为锅底的烈火没有熄灭,所以要不了多久就会重新沸腾,而且锅已经装满,再容不下更多的冷水与冰块了。
那该怎么办呢?
在大约三年前,狭夷皇国就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帝国新历96年初,纽兰联邦再一次发起号召,提议在“华城条约”与“伦泰条约”的基础之上,签署一份新条约,把限制海军军备的期限再增加五年,最好是十年,为越来越紧张的国际局势降温。
这个提议,得到了梁夏帝国与布兰王国的全力支持,却遭到狭夷皇国反对。
虽然闹到最后,三个主要缔约国达成协议,签署了被称为“第二伦泰条约”的第二阶段限制军备条约,但是该条约同时规定,如果狭夷皇国没有在次年年初,即帝国新历97年的第一天成为缔约国,将全面放开对主力舰与母舰的限制,准确说是各项性能指标的上限,等于是不做限制。
结果就是,狭夷皇国没有在次年缔约,“第二伦泰条约”变成了废纸。
在根本上,就是大萧条所致。
如果缔约,继续严格的限制海军军备,那么要不了五年,狭夷皇国的经济就将完蛋,包括造船厂与钢铁厂在内的众多企业将倒闭,会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甚至会由次引发全国暴动。
为此,就只能把过剩的产能用来生产军火。
哪怕这是饮鸩止渴,也比马上完蛋好得多。
再说,如果到最后走投无路,更加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才有通过对外扩张转移国内矛盾的可能。
在当年的年中,狭夷海军启动了“超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也直到这个时候,外界才知道,在“海军假期”结束之前,狭夷海军已经秘密完成了超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而且各项指标均大幅度超过了条约限制。
可见,狭夷皇国早就下定决心要退约,根本不会答应把期限延长五年。
这下好了,各列强重新回到了赛场上。
从经济角度看,发展军备跟新政中大力搞基础建设,其实是一个道理,即通过没有直接产出的支出来来消耗严重过剩的工业产能,为企业提供新的订单,让工厂开工,让工人能获得养家糊口的工作机会。
不同的是,军备竞赛需要通过军事扩张来实现价值。
此外,这杯鸩酒的止渴效果到底如何,还因人而异。
对狭夷皇国与布兰王国这种千万级体量的列强来说,多造几条战列舰,把海军规模扩大三分之一,就能够在短期内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让数十万个家庭的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人衣食无忧。
少了几百上千万的饥民,国内局势肯定能稳住。
可是,对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这种亿级规模的超级霸权来说,那就不行了。
在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候,纽兰联邦的失业率接近百分之三十,梁夏帝国的失业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二十。
这是什么概念?
按照家庭人口计算,纽兰联邦有六千万人、梁夏帝国有一亿人处在吃了上顿没下顿,随时有可能饿肚皮的困境之中。
多造几条战舰,让这些人吃饱饭?
显然,这很不现实!
别说几条战舰,哪怕多造几支舰队也无济于事。
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的巨大体量决定,只有对全球格局重新洗牌,重新划分殖民地,重新瓜分市场与资源,才能走出由大萧条产生的困境,创造出一个能够稳定存在数十年的和平局面。
当然,重新洗牌肯定需要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
其实,这也正是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在扩充军备的时候,跟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存在的本质区别。
什么意思?
高瞻远瞩与鼠目寸光的区别!
自始至终,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都在朝着最后目标,也就是通过一场大战,在重新洗牌之后,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霸权,成为国际秩序与利益架构的制定者与维护者,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
为此,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在扩军的时候,都非常全面,以夯实基础为首,注重在基础建设上下功夫。
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呢?
最多只是把扩军当成解决经济危机的手段,没有更加长远的打算,哪怕有,有没有能力实行。
两年多前,帝国海军就提出每年建造四艘主力舰的长远规划,而且得到了帝国内阁与论议两院的支持。在拿到拨款之后,帝国海军在新历97年启动第一轮建造计划,在四家造船厂各订购了一艘主力舰。此后在98年与99年,也各下达了四艘主力舰的订单,造舰计划得到了全面落实。
关键,帝国海军把航空母舰也算作主力舰。
纽兰海军没有把航母当成主力舰,不过同样以每年开工三艘或四艘的速度,开始稳步扩充舰队的规模。
只是,就如前面提到的,扩充军备对经济产生的帮助远没想象的那么明显。
大萧条的余波还没散去,梁夏帝国的经济依然很不景气。
要说什么的话,也只是比十年前好了一些,至少民众对未来不再那么悲观,开始积极的面对挑战。
哪怕生活依然艰辛,只要有希望,就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其实,帝都的变化也非常大。
最明显的,就是郊外的机场。
虽然民用航空还在萌芽状态,飞机只是少数富人的玩具,但是经过二十年飞速发展,飞机早已为民众熟知。
用来运输邮件之后,飞机的下一个用途就是继汽车、货车与轮船之后,成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
………………………………
第57章 先驱
来接白止战他们的不是海军的人,而是一个老朋友,贺鹏飞。
现在,他是“乘风公司”的老总。
虽然这家研制、设计与生产大型飞机的企业已经诞生二十年,但是在帝国内部,知名度依然不是很高。
这没办法,因为二十年都没有弄出几架像样的飞机。
直到现在,贺鹏飞还经常开玩笑,说白止战挖了一个坑,他跳了进去,至今都在坑里没有爬出来。
当然,这只是玩笑。
挖坑的不是白止战,而是贺鹏飞自己。
二十年前,在海军司令部定下以航空兵为主的发展战略之后,贺鹏飞自告奋勇,提出去发展航空产业。
这家伙是那种说做就要做的性格。
在白止战返回浦州海军造船厂担任“龙江”号的临代监造长之后,贺鹏飞做了一件惊天动地,哪怕到现在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他抵押了帝都的祖宅,通过贺家的关系从银行弄到了一笔贷款,在位于浦州郊外的一座属于贺家的农场里面建了一座工厂,取了个非常有深意的名字。
“乘风”来自一个古老传说。
按贺鹏飞所说,他当时只是拍了一下脑袋,就想到这个名字。
至于什么神来之笔,那都是别人编出来的。
此外,那不是农场,而是一座水貂与狐狸的饲养场,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已经荒废了多年。
不管是贺永兴,还是白止战,都没有想到,这座臭气熏天的饲养场在几十年之后会成为全球航空业的圣地。
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貂狐工厂”。
只是,当时不过是一座手工作坊。
受贺鹏飞影响,贺永兴亲自出面。在次年,贺家提供资金与场地,在浦州举行了首届国际飞行竞速大奖赛。
关键,优胜者的奖金达到惊人的十万金元!
这是什么概念?
当时,也就是帝国新历的80年代初,帝国产业工人年均工资在五百金元左右,这能养活一家人。
此外,所有参赛者,只要达到了最低速度指标,就能获得五千金元的参赛奖金。
巨额奖金,吸引来了全世界的航空爱好者,大奖赛取得空前成功,观众更是超过了百万人次。
由此开始,国际飞行竞速大奖赛每年都在浦州举行。
至于影响,自然是不用多说。
在第一届,冠军的飞行速度还不到每小时两百千米。在去年,冠军的速度超过了每小时五百千米。按举办方的宣传,今年的冠军至少还会提高一成,没达到每小时五百五十千米就别想夺冠。
其实,在一些非正式比赛中,已经有人创造了每小时六百千米的纪录。
只是,贺鹏飞跟飞行竞速大赛没什么关系。他开的那家公司,一直致力于设计、研制与生产大型飞机。
原因就是,赵禹告诉他,生产大型飞机的企业才有前途。
因为对这个脑袋被水泡过的世袭伯爵的话深信不疑,所以在过去二十年里,贺鹏飞都没搞过小型飞机。
要说,也就是在航空发动机上有一些关系。
结果,他走了二十年的霉运!
折腾了二十年,贺鹏飞搞出了几架大飞机,全都卖给了军方,其中卖给海军的都是大型水上飞机。至于他一直想搞的民用运输机,直到现在都没影,主要是暂时没有这方面的市场需求。
不过,这是去年的旧闻。
在见到贺鹏飞之后,准确说是看到他那春风得意的样子,白止战立即想到,这家伙肯定是转运了。
果真如此!
上车之后,贺鹏飞万分兴奋的告诉白止战,帝国陆军航空兵刚下订单,从乘风公司订购一百五十架四发重型轰炸机。
这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用“天上掉馅饼”都不足以来形容。
对这种四发重型轰炸机,贺鹏飞可以说是倾其所有,说成是倾家荡产,其实要更加准确一些。
就白止战所知,为了研制这种重型轰炸机,贺鹏飞早已负债累累。
说得直接一点,要不是姓贺,有家族充当后盾,贺鹏飞拿不到银行的贷款,早在两年前就破产了。
来自陆军航空兵的订单,救了贺鹏飞,也改变了乘风公司的命运。
这绝对是雪中送炭!
当然,这也意味着,大战已经是迫在眉睫。
不然的话,陆军航空兵为什么要订购这么多重型轰炸机?
关键还有,重型轰炸机非常昂贵,买来不用绝对是浪费,如果是用来训练,也要不了一百五十架。
“我昨天才从西北回来,局势很紧张,正规部队已经取消了休假,随时有可能进入战备状态。”
“帝都这边有什么消息?”白止战直接问了出来。
“上午去了海军司令部一趟,没意外的话,这几天就能够拿到海军的订单。”
白止战立即锁紧了眉头。
“水上飞机的订单,谈了大半年,上个月才基本上谈妥,采购量也非常大,我正在为此事发愁呢。“
“有多大?”
“至少一百架,而且以四发为主。”
“产能跟不上?”
贺鹏飞勉强笑了笑,说道:“我现在的感觉就像一个快要饿死的乞丐,突然走进了一家自助餐厅。”
“眼大肚皮小?”白止战忍不住笑了起来。
“算是吧。”贺鹏飞长出了口气,又说道:“我明天就回浦州,看看能不能从银行弄到新贷款。”
“建新厂的话,我建议优先考虑内陆城市,特别是南江的中上游。”
“渝州?”
“有内河航道,运输不是大问题,对不对?”
听白止战这么一说,特别是最后那句反问,贺永兴立即明白过来,还点了点头,表示心里有数了。
浦州在南江口,东边是旭海,面向撒豆群岛与狭夷皇国。
可见,在战争爆发之后,浦州必然是敌国重点打击目标。
如果帝国海军无法在战争初期夺得主动权,建起保护帝国本土的屏障,就得考虑把重要厂矿迁入内地。
白止战是在提醒贺鹏飞。
即便对胜利是坚信不疑,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当然,现在考虑这些还很不现实,毕竟战争还没有爆发,而且到底怎么打,或者打不打都是个未知数。
此外,白止战还有一点私心。
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