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说别的,狭夷海军与纽兰海军先后进行了类似的改革,围绕着航母组建舰队。

    可见,时间相当的紧迫,可以说时不待我。

    拖上几年,那就不用改革了。

    此后几年的舰队演习以磨合训练为主,让原先分属两支舰队的官兵能相互了解,在演习中表现得更加默契。

    为此,祝世建甚至下令取消了对抗的部分。

    直到去年,在白止战累功晋升为海军上校,出任第一航空特混舰队参谋长,同样晋升为上校的刘向真坐上了第二航空特混舰队参谋长的位置后,祝世建才解除了禁令,在演习中加入了对抗内容。

    其实,今年才是重头戏。
………………………………

第50章 速归

    “刚泡的,喝两口,醒醒神?”

    听到招呼,白止战才转过身,接住了李铭博递过来的保温杯。里面确实是茶水,而且是浓茶。

    李铭博现在是少校,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航海参谋。

    在新历87年,白止战晋升少校的那一年,他拿白止战的推荐信去了海军学院,接受为期三年的能力培训。因为是在海军中服役了八年的士官,所以在完成培训之后,李铭博获得的是中尉军衔,并且返回原部队报道。

    此后,他就去了白止战所在的航空分舰队,并且一直追随白止战。

    前年,在李杰回本土舰队当舰长之后,李铭博就以临代身份担任航海参谋,并且在去年转正。

    大概是半路出家的原因,李铭博的能力比科班出身的李杰差一些,只不过,在航空特混舰队,航海参谋的工作压力不是很大,对时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就算能力差一些也能胜任。

    有趣的是,在当上军官之后,李铭博就变成了滴酒不沾的好男人。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结了婚,当上了父亲,有一大家人要养活的中年男人才能体会的危机感。

    “我去问过了,半个小时内,最后起飞的几架侦察机都将到达转向点。要继续保持打击状态,就得让其他战舰派出水上飞机。”李铭博稍微停顿了一下,才说道:“要调整的话,最好现在就安排下去。”

    白止战没吭声,举起望远镜朝几千米外那艘巍峨的战舰看了过去。

    那是经过了三次现代化改进,升格成为快速战列舰,不过隶属于本土舰队,临时配属给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北河”号。

    她是“龙江”号的带刀护卫,最后的防空屏障。

    之前十多年的舰队演习,特别是最近几年,早就反复的证明,在高强度战斗中,一艘火力凶猛的防空战舰,往往能够决定航母的生死存亡,甚至能够对一场海战的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理想的防空战舰得有巨大的甲板,足够快的速度与很好的稳定性。

    这说的就是战列巡洋舰与快速战列舰。

    为此,在第三次现代化改进当中,“北河”号等四艘刚升格的快速战列舰,全都重点加强了防空火力。

    此外,在航空特混舰队里面,快速战列舰还是编队旗舰,准确说是指挥舰。

    按照不成文的规矩,舰队的指挥官坐镇指挥舰,而听命于海军司令部、即特混舰队的指挥官在航母上。

    “天气预报呢?”在问出来之后,白止战才放下望远镜。

    “气象侦察机还没回来,不过看天色,今晚肯定会下雨。现在是冬季,搞不好会连续下几天。”

    白止战看了眼手表,接着揉了揉额头。

    已经两点过了。

    十多年来,从基层军官,一步一步的爬上特混舰队参谋长的位置,让白止战佩服的就一个人。

    没错,就是他的死对手、老冤家,第二航空特混舰队的参谋长刘向真上校。

    虽然两人都只是参谋长,不是司令官,但是这些年的舰队演习都是他俩唱主角,其他人全是配角。

    去年,在经过了三轮鏖战后,白止战指挥的第一航空特混舰队以微弱优势获胜。

    因为是由裁判组做出的裁决,存在不可忽视的偏差,所以按祝世建的意思,演习结果没有记入两人的档案。

    今年,快半个月了,双方别说是交手,照面都没打!

    白止战手里有两艘航母,刘向真也有两艘,而且双方都扮演两支航空特混舰队,航空兵力将扩大一倍。

    这么设定,其实是在模仿假想敌。

    只是,这也意味着,先暴露的那一方,必然遭到毁灭性打击,而且很有可能连还击的机会都没有。

    非常残酷!

    不过,这也正是以航母、航空兵为主要力量的,现代海战的一大特点。

    正是如此,白止战才格外的小心谨慎。

    毫无疑问,刘向真也是一样。

    现在的问题是,北方的寒冷气流已经南下,预计在今晚到达,阴雨天气很有可能会持续数日。

    在阴雨天交战?

    不是不行,只是会大幅度的降低作战效率。

    别的不说,因为能见度降低,在同样的范围内执行侦查搜索任务,阴雨天需要出动三倍的侦察机。

    向南转移,避开滚滚而来的积雨云层?

    可以,不过那肯定是对方梦寐以求的,因为这确实太好猜了。

    白止战就在等。

    为此,他才特意询问了天气预报。

    只是现在看来,如果晚上才下雨,恐怕得重新考虑一番,也就是要不要在下午安排一次侦查行动。

    还有,是动用水上飞机,还是出动舰载机?

    要是依然没有发现,那还没什么,大不了在天黑后转向规避,借助积雨云层的掩护离开危险海域。

    关键就是,如果找到了,该如何应对?

    不要忘了,这是真刀实枪的演习,不是纸上谈兵的推演。

    在第一舰载航空兵联队,也就是隶属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航空兵部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飞行员掌握了在夜间降落的技巧,而且没有一个飞行员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综合着舰成功率最多三成。

    在夜间回收舰载机,等于在拿飞行员的性命开玩笑。

    此外,还有绝不能忽视的时间差。

    简单的说,如果白止战出动的机群在傍晚发起攻击,刘向真就能以逸待劳,动用全部的力量进行防空作战。不管攻击的结果如何,白止战派出去的舰载机都要在天黑之后返回,然后有大部分舰载机在降落的时候坠毁。虽然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这些舰载机都将返回本土机场,但是对演习来说,依然会算成战损。

    这意味着,白止战必须孤注一掷。

    在海洋战场上,哪个指挥官有孤注一掷的胆量?

    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是有绝对的把握,别说白止战,让战神陈炳勋来,也绝对不会孤注一掷。

    到底该怎么打?

    不是等找到对手后再做决定,而是现在就得做决定,因为这关系到是否动用舰载机执行侦查任务。

    水上飞机的速度太慢了。

    就在这个时候,通往司令舰桥的舱门打开,一名年轻的参谋军官急匆匆的跑了出来。

    “报告!”

    在年轻参谋把电文递过来的时候,李铭博一把抓了过去,然后还摆了摆手,让参谋返回司令舰桥。

    迅速扫了一眼,李铭博的脸色就变了。

    发生不好的事情了?

    白止战没多问,接过了电文。

    就一句话:演习已结束,速回司令部。
………………………………

第51章 变与不变

    收到命令的不止白止战,还有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司令官桂伯勇少将,以及第一舰载航空兵联队的李云翔准将。

    他们两个是司令官,军衔职务均在白止战之上。

    等白止战换好衣服,来到飞行甲板上,李云翔已经坐进了鱼雷攻击机,地勤人员正忙着为起飞做准备。

    把李云翔从陆军挖过来,可以说是白止战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情。

    其实,也不全是白止战一个人的功劳。

    大战结束的那一年,李云翔加入了一个由航空兵军官组成的团体,致力于让航空兵从陆军中独立出来,成立一个全新的军种。只可惜,在大裁军的潮流之中,成立空军的事想都不要想。结果是,数百名陆军航空兵的军官在事后被清洗。虽然李云翔不在清洗名单之中,毕竟他是家喻户晓的战争英雄,但是在此事之后,他对陆军是心灰意冷,白止战趁此机会递去了橄榄枝。

    李云翔一个人跳槽也就算了,他还拉上一帮陆军飞行员,这些人成了海军舰载航空兵的种子!

    当年,李云翔跳槽海军的事闹得沸沸扬扬,陆军与海军差点对簿公堂。

    由这个角度看,李云翔绝对是帝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第一人。

    此外,他还是帝国海军首个完成起飞与降落的舰载机飞行员,第一位舰载飞行教官。

    转任第一舰载航空兵联队司令官之前,李云翔在海军学院隶属的海军航校担任教官,一直干到教务长,培养了数百名舰载飞行员。到现在,李云翔的门生已经是帝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核心骨干。

    只是,白止战知道,李云翔的心思仍然在另外一边。

    不是说海军对他不够好,而是海军的平台太小,没办法让他施展抱负。

    在当教官期间,李云翔写了几篇论文,全面与深入阐述了空军的价值,提出了以为全面打击为核心的军事思想。用他的话说,未来战争将由制空权决定胜负,夺得制空权的最有效方式,不是出动战斗机,到战场上击落敌人的飞机,而是出动轰炸机,把敌机全都摧毁在地面上。

    显然,李云翔想要的轰炸机,海军给不了。

    等白止战与桂伯勇坐进机舱,李云翔才发动了引擎,接着就朝地勤人员打出准备就绪的手势。

    鱼雷攻击机的腹部挂着一具超大型副油箱,而且是满油起飞,需要借助弹射器。

    “准备好了吗?”

    “好了!”

    白止战在后面机枪手的位置,把宽敞点的中间位置留给了桂伯勇。

    这二十年,桂伯勇变了不少。

    当然,主要体现在腰围与体重上。

    用他的话来说,岁月不饶人,谁都有中年发福的那一天,哪怕他早就过了中年,离老年也不远了。

    他也是变化最小的那个,主要体现在军衔与职务上。

    二十年前,他就是海军准将,现在不过是海军少将。他是第一航空分舰队的首任与唯一的司令官,至今依然是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司令官。他亲手提拔了白止战,直到现在依然是白止战的顶头上司。

    其实,他也是白止战最尊敬的人之一。

    不止因为他是顶头上司,更因为他的默默无闻,还有甘愿充当绿叶的奉献精神。

    李云翔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大英雄,白止战也在海军中出了名,可桂伯勇呢?

    提到第一航空特混舰队,首先想到的是白止战,熟悉海军的还知道李云翔,只有在提醒之后才会知道,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是司令官不是他俩,而是一个叫桂伯勇的,已经五十多岁的少将。

    桂伯勇最大的贡献,其实是给白止战让路,把成长与发展的空间留给了白止战。

    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增强,一股巨大的力量作用到了鱼雷攻击机上,随即就从甲板上飞了出去。

    感觉就像被推出了航母。

    虽然不是第一次乘坐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但是白止战每次都是胆战心惊,觉得这架笨重的鱼雷机会一头栽进大海。

    所幸,那只是他的担心。

    冲出飞行甲板之后,鱼雷攻击机沿着抛物线轨迹下坠了几米,随后就拉了起来。

    爬上千米高空,转为平飞后,白止战才偷偷的松了口气。

    放松?

    那要等到飞机降落之后。

    “桂老板,知道上面为什么让我们回去吗?”李云翔打开话匣子,而且在开口前关闭了通信电台。

    不管说啥,只有他们三个能听到。

    “老板”是李云翔给桂伯勇取的绰号。

    用李云翔的话来说,第一航空特混舰队的两艘母舰就像舰载航空兵的旅馆,特混舰队司令官就成了旅馆的老板。

    “恐怕不会有好事。”

    “还用你来说?”李云翔显然觉得桂伯勇在应付他,没有说实话。

    “小白,你嫂子上次介绍的那个,怎么样,你们还在往来吗?”桂伯勇趁此机会转移了话题。

    “桂老板,怎么又扯到我身上了?”白止战很无语。

    对于个人问题,白止战一直把祝世建元帅当成楷模。只不过,他没有一个得俯首帖耳的青梅竹马。也正是如此,拖到四十多岁了,白止战都没结婚,而且连一个长期相处的对象都没有。

    为此,桂伯勇也是操碎了心。

    其实,白止战也很无奈。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在海上,另外的六十五天,也有至少五十天在忙着处理各种各样的公务。不要说别的,每年的舰队演习,就要出海几个月,而且前后要花很多时间做功课。

    “我其实是在担心,这次回去后,恐怕很难落得空闲了。”

    “以前就有空闲吗?”李云翔毫不客气的接了一句。“不过话说回来,小白也真是。都四十好几了吧?前几天,我还听到几名官兵在私下议论,说他们的参谋长是不是在那方面有问题。”

    白止战翻了下白眼,对李云翔是彻底的无语了。

    别看李云翔也是奔五十去的人了,他的儿子去年就进了军校,女儿也快嫁人了,可是常年跟年轻官兵混在一起,开起玩笑来更是口无遮拦。关键是,他的相貌丝毫不显老,看上去也就三十多岁。

    “老李,我睡一会,到了之后再叫我。”

    “我也是,就麻烦你了。”

    说完,白止战故意打了几个呵欠,才摘下耳机。

    海军司令部突然下令结束正在进行的舰队演习,还发来电报让白止战他们返回,肯定发生了很严重的事情。

    结合这两年的国际局势,白止战也不得不相信,桂伯勇的话没有乱说。

    或许,已经持续了二十年的和平时光即将宣告结束。
………………………………

第52章 祸根

    白止战他们没有直接飞帝都,鱼雷机飞不了那么远。

    在帝国南部某海军基地,有一架海军司令部派来的运输机在等着他们。在运输机为起飞做准备的时候,桂伯勇打了几个电话,问清楚了海军司令部召他们回来的原因,其实是证实了之前的猜测。

    大战已经爆发,或者说即将爆发。

    就在昨天晚上,骆沙联邦以保护本国侨民为由,让靠近边境部署,总兵力超过了一百万的西北方面军进入战备状态,随后就向罗湾海沿岸三国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三国必须在七十二小时内给出答复。

    什么答复?

    此事,还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在帝国新历79年,也就是梁夏帝国与同盟集团签署停战协议的那年,在纽兰总统的积极斡旋下,同盟集团的四个主要国家,加上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以及十几个参战国在洛克共和国首都塞巴城举行和会。在经过数个月的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达成了和平条约,以及组建国际联盟的协议。

    这就是有名的“塞巴和会”与“塞巴和约”。

    可惜的是,随后发生的事情让各国在塞巴城的努力全都付诸东流,还让“塞巴和约”成为了笑柄。

    关键就是,和约与协议,要由各国的立法机构批准,才正式生效。

    问题,就出在发起者的身上。

    纽兰总统威尔金斯在回国后,积极的游说国会两院,希望国会能够批准由他在塞巴城推动诞生的和约,并且让纽兰联邦成为国际联盟的发起者与初创成员国,由此增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可惜,威尔金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为了促成和平,这个理想主义色彩浓烈的总统做出了巨大牺牲与重大让步,却没有考虑联邦议员会怎么想。

    当时,纽兰联邦的国内舆论普遍认为,在付出上百万官兵伤亡的惨烈代价之后,除了帮助布兰王国与洛克共和国爬出战争的泥潭,纽兰联邦并没得到实质性好处,等于让纽兰联邦的军人为他国而战。

    关键,威尔金斯从塞巴城带回来的和约同样没有维护纽兰联邦的利益。

    辛辛苦苦的打了两年多,全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相反,布兰王国与洛克共和国不但爬出了战争泥潭,还获得了大量实在的好处,连狭夷皇国都尝到了甜头。

    感情,纽兰联邦不是战胜国,而是战败国!

    那么,为什么要签署这份和约呢?

    虽然威尔金斯竭尽全力,但是国会连续两次否决了“塞巴节约”,以及由他发起的组建与加入国际联邦的提案。

    祸不单行,在国会演讲,为第三次表决拉票的时候,威尔金斯突发脑溢血。

    接替威尔金斯的副总统塔曼能力平平,还是出了名的和稀泥的老好人。

    虽然在塔曼的努力之下,国会最终批准了“塞巴和约”,但是成立国际联盟的事情只能束之高阁。

    这下,好玩了。

    次年,帝国新历80年,在纽兰联邦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布兰王国、洛克共和国与狭夷皇国强行启动了国际联盟的组建程序,随后就在塞巴城成立联盟总部,然后着手组建执行委员会。

    三个列强如此积极,其实是为了瓜分战争红利。

    关键就是,在《塞巴和约》的附加条款中明确规定,只有在国际联盟成立之后,梁夏帝国才会兑现条约的部分条款,比如以托管之名,把东望洋与玄大陆的部分殖民地移交给国际联盟,其实是割让给洛克共和国、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又比如需要国际联盟出面,梁夏帝国才会出兵干预骆沙的内战。

    其实,这是避免梁夏帝国承认战败的唯一办法。

    在国际联盟下行事,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跟大战无关,也就不能说战败。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纽兰联邦的国际联盟,还是那个国际联盟吗?

    不要忘了,帝国早就订下了跟纽兰联邦同步的战略。

    纽兰联邦没有加入国际联盟,梁夏帝国也不会加入!

    这样一来,还有什么理由在国际联盟之下转让殖民地与出兵干预他国的内战呢?

    虽然布兰王国、洛克共和国与狭夷皇国强行成立了国际联盟,但是在次日,梁夏帝国就宣布,因为纽兰联邦没加入,所以不会跟其他国家缔约,也不会承认任何跟国际联盟有关的条约。

    这等于废除了《塞巴和约》。

    为此,帝国首辅唐祖德在当天宣布内阁总辞职,还同时解散论议两院。

    按照相关法律,帝国将提前举行大选,不过在此之前得首先结束战争状态,而且由前任首辅组建看守内阁。

    没有论议两院,就没办法签署与批准任何国际条约。

    闹到这个地步,国际局势已经完全乱套了。

    年底,在布兰王国表示不会派兵介入骆沙帝国内战之后,洛克共和国立即宣布退出同盟集团。

    到此,同盟集团正式成为了历史。

    至于国际联盟,同样是形同虚设。

    到帝国新历81年,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重新缔结同盟条约,而在当年年初赢得大选的纽兰总统菲利克斯宣布,纽兰联邦将重返国际社会,并且愿意承担相应的义务,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也就在这一年,纽兰联邦先后与布兰王国、狭夷皇国缔结了军事同盟条约。

    数年之后,这三个国家又以集体缔约的方式巩固了三角同盟关系。

    这就是有名的“第二同盟集团”。

    只是,洛克共和国没有加入!

    在根本上,第二同盟集团主要针对的还是梁夏帝国、迢曼帝国这样的陆权帝国,通过边缘封锁战略夺取与控制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从而获得殖民地的资源与市场,为本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可惜的是,却误伤了洛克共和国。

    当然,也不能说是误伤。

    在此之前,也就是同盟集团完蛋之后,洛克共和国就主动跟迢曼帝国和解,通过减免战争赔款等方式,跟迢曼帝国结为军事盟友,从而确保了本土安全,避免再次跟强邻爆发全面战争。

    说得直接一点,洛克共和国在大战中被打怕了。

    占人口总数大约15%的壮年男性在战争中阵亡,不怕才怪呢!

    关键还有,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有了共同的敌人。

    没错,就是刚刚诞生的骆沙联邦。

    在某种意义上,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冰释前嫌就是为了应付来自骆沙联邦的威胁,确保本国的安全。

    由此,埋下了祸根。
………………………………

第53章 自作自受

    在历史上,骆沙帝国跟西方列强的关系远没有在大战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好。

    一直以来,西方列强都把东方的强国当成头号威胁。这种畏敌如虎的心理,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恶魔都来自东方。在梁夏帝国崛起之前,西方列强眼里的东方恶魔就是骆沙帝国。

    西方列强与骆沙帝国的冲突,持续了两百多年。

    其实,骆沙帝国也是在跟西方列强的冲突当中,由一个内陆的小公国,一步步发展成世界级强国。

    如果不是迢曼帝国在老皇帝,即维尔德一世的英明统帅之下,火速完成了民族统一,成为西大陆最强大的帝国;加上维尔德二世好高骛远,脱离了老皇帝的战略路线,妄图篡夺亲舅舅手里的三叉戟,以布兰王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也不会把迢曼帝国当头号威胁看待,更不要说跟骆沙帝国和解。

    在根本上,其实是骆沙帝国的体量实在太大了!

    即便东进战略受阻,也就是惨败给崛起的梁夏帝国,丢掉了耶尼塞…巴尔卡什以东全部疆土之后,骆沙帝国的国土面积还是超过西方列强之和,人口是洛克共和国的两倍、迢曼帝国的一点五倍。

    在西大陆列强面前,骆沙帝国是一个硕大无朋的巨无霸。

    关键还有,骆沙帝国的重心在西大陆部分,一直以西方强国自居,在巨大陆的东部地区相对来说非常落后。也正是如此,在惨败给梁夏帝国后,骆沙帝国依然是强国,对西大陆国家有巨大威胁。这也意味着,当骆沙帝国复兴,再次向外扩张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西大陆的国家。

    去找梁夏帝国报仇雪恨?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骆沙帝国只有在横扫了西大陆,成为超级霸权后,才有资本挑战已是超级霸权的梁夏帝国。

    其实,这也是骆沙帝国发生兵变之后,西方列强谈虎色变的关键所在。

    站在这个角度,就不难明白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化敌为友的原因了。

    身为西大陆的国家,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对东方强邻的威胁是深有同感,可以说刻骨铭心。

    不要忘了,在第一帝国时期,洛克军队横扫西大陆,击败了所有对手,却倒在了骆沙帝国首都的冰天雪地之中,并且由此步入下坡路,最终在滑铁卢被骆沙帝国与布兰王国拉起的反洛联盟击败。如果没在骆沙帝国的首都战败,洛克第一帝国已经统一西大陆,说不定还击败了布兰王国。

    至于迢曼帝国,在实现民族独立与民族统一之前的迢顿时期,头号威胁就是来自东面的骆沙帝国。

    相对而言,布兰王国是离岸国家,感受反到不是那么的强烈。

    在这次大战爆发前,洛克共和国加入同盟集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能够跟骆沙帝国结盟。

    其实,在沦为二流强国之后,联合布兰王国这样的海权国家压制西大陆的强国,就成了洛克共和国的基本战略。为了保证国家的战略安全,洛克共和国一直在避免同时跟多个陆上强国为敌。

    搞明白了这些,就不难明白,纽兰联邦出尔反尔的后果有多么严重了。

    如果威尔金斯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自然是皆大欢喜,至少同盟集团成员国如此。

    就算骆沙帝国已经覆灭,剩下的四巨头也能够组建一个环绕全球,称霸整个世界的列强集团。

    虽然这个集团未必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毕竟内部矛盾也十分突出,但是在未来的数十年之内,该集团肯定能压制住战败的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接这股东风,洛克共和国必然会成为西大陆头号霸主。

    至于几十年之后的事情,那就不是现在能考虑的了。

    可惜,根本就没有如果。

    纽兰联邦爽约,抛弃曾经的盟友,特别是在大战中伤亡极为惨重,几乎被彻底打残的洛克共和国。

    正是如此,才有人宣称,纽兰联邦背信弃义是同盟集团瓦解、战后秩序崩塌与国际局势乱套的第一号诱因。还有人认为,如果纽兰联邦没有被孤立主义控制,就不会有下一场全球战争。

    果真如此?

    哪怕这种说法有点道理,那也是以偏概全。

    大战结束之后,孤立主义在纽兰联邦抬头,主因并非巨大的战争损失,而是纽兰联邦没有获得跟付出、国力与战胜国地位相称的好处。往根源上讲,这又是布兰王国与洛克共和国不愿意承认事实的必然结果。

    什么事实?

    拥有近两亿人口的纽兰联邦,不但在人口上超越了所有老牌帝国,而且是全球第二,西方第一的工业强国,国力已经超过了布兰王国与洛克共和国,具备了统领西方列强的实力与资格。

    把各方面因素考虑进去,纽兰联邦的综合实力超过了其他西方列强的总和!

    如果由实力说了算,战后的世界秩序就该由纽兰联邦说了算。

    布兰王国与洛克共和国显然不会答应。

    前者还好一点,毕竟跟纽兰联邦一脉相承。

    对洛克共和国来说,听从纽兰联邦的指挥,而且由纽兰联邦来分蛋糕,那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当时,这种观点在洛克共和国被当成叛国。

    别说拿来进行讨论,哪怕只是这样的念头,也会遭到谴责与声讨。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塞巴和会期间,洛克共和国有十几名政府高官因为主张做出必要的让步而下课。

    不要忘了,在这场大战当中,洛克共和国牺牲了数百万将士,还有近千万军民伤残。

    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伤亡,最后却是替别国做嫁衣裳,有谁能接受?

    可见,就是洛克共和国不肯妥协,逼迫威尔金斯在和会上做出巨大的让步,纽兰联邦国会才不肯批准总统带回来的和约,纽兰联邦也因此爽约,而且没加入由威尔金斯发起的国际联盟。

    从这个角度看,说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