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元辅-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政方面,他们师生二人商议出来的主要原则有两个,一是继续推进高拱未尽的改革事业,二是时刻注意有没有人趁着高拱去世搞事情。
高务实还尤其关照郭朴,请他千万要和内廷的黄孟宇、陈矩二人保持联系,并告诉他联系方式,至于司礼监掌印陈洪,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但也不要随意敌对。郭朴知道他在内廷布置尤多,便一一答应了下来。
除了朝政,便是高务实的私事了。私事最要紧的,按理说当然是高拱的葬礼,但其实这个最好办礼仪规格是固定了的,其他只要花钱就行,而高务实嘛实在是不缺钱。
所以真正要紧的其实是高务实接下来的考试。
万历六年是没有高务实需要参加的考试的,本来他只是个生员,按例是要参加河南学政每年举行的道试,但因为穆宗遗命,他要陪皇帝,因此这个例行考试被两宫下懿旨给破例免掉了。
所以他先要面对的考试其实是明年也就是万里七年的河南乡试。只有先考过了河南乡试,取得举人身份,才能参加万历八年的会试。
其实对于考试本身,高务实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虽然在旁人眼里经常“旁骛”,但其实生意上的那些事情他只是掌个总,自己很少插手具体事务,而掌总无非给个战略规划罢了。那些个“规划”大半是他多年前就写好了的,只是由于有些事情具体操办的时候情况与规划中多少会有些出入,他才需要拿出来稍加修改,然后便交待下去让人去办。
总之那都耽误不了太多的事。
而他平时,还是很用功的。不仅用功,他还有寻常学子根本不可能企及的优势他是翰林官啊!虽然是个挂名的,但是翰林院里面的官员,名义上可都是他的同僚!
更别提他还有一大堆进士出身的师兄,跟这两类人随便交流交流,也能学到很多和考试的经验的!
当然,考试这种事嘛,能力是一方面,信心是一方面,运气也是一方面。
不过高务实可以把“运气”这种成分的占比尽可能的降低,尤其是在乡试阶段。因为他可以查到河南提督学政的各种资料,包括他喜欢什么风格的文章这种。
虽然明朝科举考试写文章,总体来说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吹”。但吹也是有各种不同的风格的有的人喜欢吹得大气,有的人喜欢吹得秀气,有的人喜欢吹得霸气,有的人喜欢吹得神气大部分的秀才们哪里知道本省的大宗师喜欢看哪种“吹”?
但是高务实就可以知道!
………………………………
第105章 京师大局
不同于前次回乡在路上的各种装低调,这一次高务实是护送高拱灵柩回乡,沿途大张旗鼓不说,遇到有地方官绅拜会,他也都笑吟吟地一一接见,哪怕对方搞界迎,他也都很淡定地接受了。
倒不是说高务实飘了,而是这次回乡的情况和上次不同,现在高拱去世了,他也辞官了,根本不怕有人弹劾有本事你说我是因为我那便宜老爹的原因才被人这么高抬高捧的。
这可真是无官一身轻呐。
而且,沿途官绅的拜访,对他而言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某些人不要产生误判,以为高拱不在了,他们就可以随便搞事情了虎死不倒威,高拱死了,可不代表高党就死了。
高务实离京之前,根据两宫太后和皇帝的上谕,内阁已经完成了调整,其实也就是所有人向前挪一步,只有一个例外。
郭朴从次辅位进辅,即中极殿大学士吕调阳刚位进次辅,就以病请辞,致仕回籍张四维于是位进次辅,即建极殿大学士马自强由文渊阁大学士进武英殿大学士申时行由东阁大学士进文渊阁大学士。
内阁六个正式的大学士名额,现在占了四个,还空着两个,排名第三的武英殿大学士和排名第六的东阁大学士空缺。
此前吕调阳的入阁,有一点妥协的意味,因为他也是心学门人。当时张居正倒台之后,朝中心学大臣们比较紧张,虽然张居正与高拱此前一直关系密切不假,但他怎么说也还是徐阶的弟子,心学门人在高拱当政时,勉勉强强能够捏着鼻子跟张居正。
张居正一倒,这些人都比较惊惶,所以为了大局稳定考虑,高拱便举荐了吕调阳入阁补上一个位置。吕调阳虽然是心学永康派大佬程文德的弟子,但至少比较清廉耿直,历史上他在张居正当政之时,还顶住压力没让张居正长子张敬修取得进士,风骨还是有的。
不过吕调阳年纪不早前几次就已经提出过请辞,这次高拱去世,他不知是从什么方面考虑,更是非常坚决的请辞,朱翊钧在与郭朴商议之后,又请示了两宫太后,最终批准了。
张四维则是在万历三年入的阁,其实在吕调阳入阁之后,高拱就有意举荐张四维入阁,但张四维那几年身体一直有些时好时坏,到了万历二年的下半年才算大好,于是拖到万历三年才总算晋了礼部尚书,加东阁大学士入阁。
张四维当然是铁杆高党,而且还是核心成员,而马自强也差不多。马自强是陕西人,家里也是大商人出身,张四维、王崇古、马自强三家家族基本控制着北方盐业的至少半壁江山,他如果不是和张四维同一阵营,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所以他也是个高党。
另外,马自强的幼子马慥与高务实也算交情匪浅,当年穆宗挑选太子伴读的时候他俩就认识了,后来俺答封贡之后,高务实扩大京华商队的贸易络,开始往陕西、甘肃展,作为地头蛇的马家在其中也出了不少力,马慥甚至亲自赶回陕西坐镇帮忙,所以马自强不仅是高党,甚至到了万历时代,已经可以算是核心成员了。
只不过马自强年纪也不和高拱同龄,今年六十五了,而且从平时的身体状况来看其实还不如高拱,历史上他也是死在万历六年,只是高务实记不清月份而已。
高务实离京之前和郭朴商议过马自强的身体状况这件事,对于万一马自强也去世的话,高党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给过一点建议。
现在略有点麻烦的是申时行。申时行也是心学门人,但高拱仍然在今年三月引荐他入阁了,原因有两点一是当时吕调阳身体不佳,隔三差五要上疏告假,心学门人都很担心吕调阳随时要死其实这位虽然多病,但历史上他致仕之后仍然活了两年所以很希望能有一位年轻的心学派大臣入阁。
二是申时行在朱翊钧做太子的时候,就是“同知太子经筵事”,算是高拱和朱希忠名义上的副手、实际上太子经筵的主管官,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朱翊钧的老师。现在学生当皇帝都六七年了,他这个老师资历着实也混够了,的确是该入阁了。
这样一来,大明的内阁四辅臣,现在有三个实学派的,都可以算高党大佬,一个心学派的申时行充作凤尾。
不过申时行此人虽然是个心学门人,但却不好把他简单的化为高党的对立派,因为他本身是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政治立场也不是格外分明和坚定,按照高务实的观点,他有点像是个“少了几分阴狠的徐阶”。
当然,申时行固然少了几分徐阶式的阴狠,倒也不能说他就是个完全的官僚,他也有他的政治理念,那就是朝廷要团结。
这话他倒是没有跟任何别的人说过,高务实之所以清楚,完全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申时行的表现,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是申时行在历史上留给后人的印象,但其实那正是他为了保证朝廷团结才不得不为之的。
历史上的后张居正时代,保张和倒张两派人斗得不亦乐乎,朝政大事根本很少有人从事情的对错出来考虑,而是从双方的立场来考虑。
申时行那时接替丁忧回乡然后又暴病而亡的张四维为辅,挣扎在两派人之间和稀泥七八年,只在最后一两年实在没法子的情况下才表明立场,结果被迫致仕。所以高务实觉得申时行这个人,其实还是有点大局观的,只是他的权威和个性都让他做不了强势辅罢了。
既然做辅都强势不了,那做群辅就更不必担心了。
因此就算现在高拱已经去世,高务实也离开了中枢,但他一点都不担心高党的反对派们能把申时行挑拨得跳出来与高党为敌,高党改革派在朝廷仍然完全掌握着大局。
更何况,退一万步说,就算高党在内阁崩了,高务实也不是很担心。因为除了两宫和皇帝,以及黄孟宇和陈矩之外,高务实在万历五年年初就已经做了其他的安排,留下了后手。
………………………………
第106章 郑王使者
河南布政使司,卫辉府,获嘉县。高务实的护柩马队要在此处暂住一宿。
这是高务实掐着时间定好的行程,因为护送高拱灵柩回乡之事肯定不能耽搁,而从京师南下回新郑又会经过卫辉,如果不亲自视察一下自己的产业,顺便与卫辉及邻近府、县的官绅见见面,拉拉感情,对务实来说简直是一种浪费。
做生意就得有做生意的态度,没赚到就等于是亏了。士林养望也同样如此,到了一地,却未与该地官员士绅交流感情,不能让他们对自己有所亲近,也等于是亏了。所以高务实一行特意调整过行程,在这天夜里留宿获嘉县,与卫辉及附近府县的官绅吃个饭,吹会儿牛,大家相互捧个场
当然,这种面子工程的流程是很容易走的,高务实早已轻车熟路,具体细节不必多言。今天他非要留宿在获嘉,主要还是因为要见一个人确切的说,是这个人的全权代表。
河南居然还有人在高务实面前摆架子,不亲自来见却派个代表前来的?
还真有,但并不是摆架子,而是不能亲自来。
因为高务实要见的,是郑王府的人,是郑王朱厚烷的全权代表。郑王是藩王,当然不得随意离开封地。
当代郑王朱厚烷是个不错的人,他至少有一件事是高务实颇为钦佩的当年世宗嘉靖帝沉迷道术,郑王朱厚烷明知嘉靖是个根本不听劝的人,仍然坚持亲自上疏,劝嘉靖帝以国家大事、祖宗基业为重,不要沉迷修道,更不要胡乱服用丹药以求长生。
嘉靖帝很果断,立刻下旨将朱厚烷降为庶人,宗人府,禁锢于高墙之内。朱厚烷的长子也朱载堉也跟着倒霉,被革除王子身份,贬为庶人。
直到穆宗隆庆继位,才把这场冤狱平反,恢复了郑王和郑王世子的身份爵位,当时高拱在此事之上是帮郑王一脉说过好话的,所以郑王府和新郑高氏自隆庆年间起,关系就一直不错。
高务实考中生员之后回京,在卫辉上演了“散财童子”、“万家生佛”大戏之后,在卫辉府获嘉县与怀庆府修武县附近兴办实业,开了几个矿,办了几个厂,妥善安置了河南大量的流民,不仅在官场上刷了一波声望,在当地也被很多人交口称赞。
官场上的称赞有真有假,但当地官绅对高务实的感情是非常真实的,和真金白银一样真实因为高务实的确让他们赚到了真金白银。
高务实开矿办厂为什么让当地官绅赚到了真金白银?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太简单了,后世之人可能人人都懂这个道理大批流民被安置在这里之后,这么多人需要吃、需要穿、需要用度,而这些东西高务实的厂、矿可不出产,他们只能向周边府县去买,而周边府县的粮食、布帛以及各类生活用品,其大头还不是都掌握在这些当地官绅之手?
所以,高务实硬生生的把一群对他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的流民给变成了一个稳定而且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不是万家生佛是什么?
更何况,高务实在他们眼里还是一个非常乐意照顾乡梓的大善人,当这些厂、矿开始生产并找到销路,开始稳定盈利之后,高务实便通过他母亲张氏出面,力邀卫辉、怀庆两府士绅大贾参股。
本来两府官绅大贾觉得借钱好办,毕竟高务实背后相当于有长芦盐场给他兜底,不怕还不起钱,但参股就有点犹豫了,因为高务实在这里开的厂矿规模实在有点大,万一要是亏了,那可不是小数。
不过当时正巧张居正倒台,高党在朝廷取得全面优势,河南这边的两府乡绅大贾一琢磨,就把入股当成请高党关照的保护费了,于是纷纷入股。
不过既然只是为了给高拱面子而入股,他们最终入股的资金占总股份的比值也就没高到哪去,加在一块儿也就百分之十七。
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生了,由于高务实明了水泥,而获嘉和修武两县附近有大储量的石灰石矿、煤矿和铁矿等,所以这里新建的京华水泥厂河南分厂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河总方面第一年就从此处购买了价值高达十一万两的水泥,后来随着全国财政的逐步改善,河工经费也逐年提升,万历五年时,河总方面在京华水泥厂河南分厂买了十九万两白银的水泥!
该厂也不是只做河总一家的生意,要知道这两县离黄河本来就不远,黄河沿线乃至流域内的各相通水系,都可以很方便的获得水泥,因为运输成本很低!
如此一来,卫辉、怀庆两府的士绅大贾绝大多数都跟着赚了钱,对高务实的感情那自然是跟真金白银一样真实了。
而郑王府这次联络高务实,则是因为此前郑王被圈禁之时郑王府损失巨大,一百五十年来积累的财富流散许多,急着想要回血,而高务实又正巧看中了郑王名下的一些地皮郑王封地怀庆,怀庆府很多地皮都是他家的。
虽然理论上来说,由于文官当权已久,现在的很多王府名下的田产都不是直接掌控,而是地方官府负责代为给予收益,但其实就和官员士绅家的隐田一样,王府的隐田也很多,再加上历代皇帝的赏赐以及历代诸王的巧取豪夺,没有哪家王府不存在大量不在黄册的地皮。
郑王这儿还算好的了,主要地皮基本都在怀庆府,要换成蜀王的话,别的地方先不说了,光是成都,蜀王府占地就达到7
至于高务实想要的地块,那不用说,翻开地图就知道,肯定是后世焦作附近啊!
焦作这地方,不仅拥有储量巨大的优质煤矿,还有不小的铁矿,以及生产纯碱、水泥都需要的大量优质石灰石矿,还有河流直通黄河,简直是这个年代搞初级工业的理想之地,怎么能够错过这种赚钱良机?
除了商议郑王府以土地形式入股的事情之外,高务实对于此次郑王派来的使者也很关注,因为他就是郑王世子好吧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叫朱载堉。
朱载堉何许人也,竟然被高务实这般重视?他在后世被中西方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甚至被称之为“律圣”!
………………………………
第107章 科学巨匠(上)
由于获嘉县属于卫辉府,乃是怀庆府的临府之地,虽然朱载堉只是郑王世子,但未免朝中有人多嘴,所以他仍然是选择悄然而来,没有惊动任何人。
但高务实在应酬完两府官绅大贾之后,仍然按照此时能够展现的最高礼节,不仅特意焚香沐浴了一番,还派出骑兵家丁在当地富绅借他暂住的别院门外清了场,然后大开中门,亲自恭候在门口,等待这位郑王世子朱载堉。
高务实虽然只是个生员,可在他士林中的声望可是相当不低!
他不仅是《龙文鞭影》、《新郑对韵》、等传世之作的作者,还与许多颇负盛名的文人雅士交情甚笃!
然而此刻,他却一脸肃然地走到一辆遮盖得严严实实的马车前,亲自为马车中的客人掀开车帘,恭恭敬敬地鞠躬道:“末学后进新郑高务实,见过九峰先生。先生此番能来,真是学生三生之幸!先生,请。”
“咦?高龙文何以如此?”从马车上下来的这位,年约四旬,面容清癯,身穿深褐色直缀,头戴东坡巾,一副普通中年文士的模样。
这位高务实口中的“九峰先生”,便是郑王世子朱载堉,他有个别号就叫九峰山人。
“九峰先生天下律宗,听说如今正在撰写《律历融通》,务实虽不才,也心向往之。”
朱载堉站定,盯着高务实看了一会儿,忽然展颜一笑:“听说京华格致学堂这几年来一直在不断搜罗天下数术英才,原先我还以为只是传言,现在看来,还真不是。”
高务实笑了笑,没说话,也没有顺势提出什么邀请——人家是王世子,就算他愿意去,也去不了京师的。
但朱载堉的脸色很快又沉了下来,道:“不过《律历融通》之事,即便连我身边亲信都不甚清楚,高龙文却能一语道破,看来当年有些人的怀疑还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的东厂和锦衣卫恐怕已经不知道姓什么了。”
高务实却哈哈一笑,摇头道:“此事是皇上告诉学生的,九峰先生可莫要误会。”
朱载堉面色微变,他知道这话不能接了。他本来就是个深居简出之人,根本不像是个什么王世子,但皇帝人在京师,居然知道他的学问研究做到哪一步了,这……能多嘴吗?
朱载堉究竟何人,能让高务实如此礼重?
在晚明时期,李贽作为异端思想家,徐光启、宋应星作为科学家,汤显祖作为剧作家,徐霞客作为地理学家,李时珍作为医药学家,个个都声名显赫地走进了中国史册。
可是,如果不是看过红朝第三代核心在国外的一次演讲,将朱载堉誉为中国影响世界的历史名人之一,高务实居然根本不知道还有朱载堉这样一位天才大家!
为什么会这样?查过这位天才大家的资料之后,高务实越发惊奇,这人简直是中国的达芬奇啊!
早在高务实出生前几百年前,西方人就将他的“十二平均律”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承认是他揭开了音乐世界的新篇章,口服心服地认可。没有十二平均律,由C大调到G大调的演唱就无法巧妙过渡;没有十二平均律,键盘乐器就无法调音;没有十二平均律,被称做乐器之王的钢琴演奏曲就不能问世……
还有,在十二平均律之外,朱载堉还保持着第一个制造出定音乐器——弦准;第一个用珠算进行开方;第一个创立‘舞学’并为这一学科规定内容大纲等一系列的世界第一的荣誉。他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计算学领域的研究至今仍然影响荡漾。
他首创的等比数列解法,比荷兰数学家斯特芬早十几;。他的十二平均律,比法国科学家默森早五十五年;他提出的管乐器校正方法和公式,比西方同样理论早三百年;他谱写的大量的旋宫乐谱,比世界上认为最早的德国作曲家的《平均律钢琴集》早三百年;他的《乐律全书》,完全可以和同时代的巨著《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等比肩而立……可为什么他就默默无闻了呢?
哦,原来是因为鞑清。
自从明清易代,对待明朝三个世纪里的各行业牛人,鞑清的态度,大多还是认账的。就连明末时那些浴血抗清的英雄们,大多也在清代得到了纪念。
但是,对于一位明朝十六世纪时的奇人,鞑清几代帝王的态度,却是相当的例外——不但要封杀,还一定要“搞臭”!
在这件事上,鞑清康熙、乾隆等“圣君”,都花了巨大的力气。多次组织身朝中大臣,对这位百多年前的明朝王子发起“围殴”,甚至还亲自上阵。比如鞑清的“十全老人”乾隆,就亲笔写了多篇文章,对这位明朝奇人破口大骂,给他罗列了“十大罪状”,从鞑清乾隆的笔下,可以看到他的怒火那真是喷薄而来。
如此能叫鞑清虏酋们花大力气打压的明朝奇人,正是高务实眼前这位中年文士、世界科学史上公认巨匠:朱载堉。
比如在天文方面,朱载堉就找到了历代中国天文的测算漏洞,重新设置了计算回归年长度公式。他对1581年回归年长度的计算结果,仅比现代高科技测算结果误差21秒。甚至大明都城北京的地理位置,也被朱载堉精确测量出来,数据与现代经纬度分毫不差:北纬39°56′,东经116°20′。
在作为科学基础的数学领域,朱载堉的成果更堪称井喷:他开发了一系列管口校正的计算公式,准确测出了水银的密度。还创造性的用珠算来开平方,他首创的数列等式,更是解决了不同进位置的小数换算。这些计算方法,不但现代科学中还经常沿用,更代表了当时世界科学的巅峰。也同样凭着登峰造极的数学能力,喜好音律的朱载堉,也完成了一项影响深远,且在鞑清很“拉仇恨”的重大成就: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又叫十二等程律,是在音乐里,将一组八度音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这个新颖的律制,是朱载堉以81档的超大算盘,采用领先当时世界的开立方计算方法艰难得出。在世界音乐史上,更有跨时代的意义:千年来音乐里五度律和纯律不能返宫的难题,就此漂亮解决。音乐家的创作和现代音乐的发展,从此有了更广阔平台。可待到明清易代,这个伟大创造,却叫鞑清气得七窍生烟。
因为音乐在鞑清,并不是个娱乐问题,却是个关乎礼制典章的重大问题。所以朱载堉的新创造,放在鞑清皇帝眼里,就是严重的离经叛道。于是虏酋康熙一边在其作品《律吕正义》里,拼命剽窃朱载堉的成果,一边拼命歪曲攻击。到了乾隆年间,虏酋乾隆除了亲写文章,把朱载堉抹黑成“臆说”,更下旨王杰、彭元瑞、董诰等大臣,发起对朱载堉的痛批。于是,这位伟大科学家和他的成果,也就在滚滚骂声中,悲情隐没于中国历史。
………………………………
第107章 科学巨匠(下)
大明养的废物藩王的确很多,但至少朱载堉一定是个例外!
虏酋乾隆以及那些参与“围殴”的大臣们不会想到,就在同一个时代,地球那边的欧洲大陆上,这位叫他们咬牙切齿的大明王子朱载堉,掀起的却是另一场完全不同与中国狂澜!
在朱载堉去世后不久,这凝结着他一生智慧的《十二平均律》,就由传教士带到了欧洲,紧接着,就先叫欧洲音乐界轰动:这个全新的乐制,不但解决了音乐界的千年难题,更叫音乐创作解开了锁链,变得更加自由开阔。
于是新型的音乐创造如雨后春笋,德国音乐界泰斗巴赫,正是根据《十二平均律》定音,造出了世界第一架钢琴。从此之后,欧洲近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乐器,也都是以《十二平均律》定音。近代音乐,就此红红火火发展。
以这个意义说,朱载堉就是近代西方音乐的奠基者。
而事实上,享尽《十二平均律》成果的欧洲音乐家们,也是毫无压力就给《十二平均律》加足了“欧洲头衔”——“标准调音”、“标准西方音调”等。
而同样深远的影响,还在西方科学界。
《十二平均律》不止是一种音乐律制。它的诞生,更是建立在强大数学测算能力之上。于是,与《十二平均律》有关的东方数学“开平方”、“开立方”等理论,也迅速被欧洲学术界接受,更立刻助推了欧洲科学家们的头脑风暴。新颖的数学理念,推动了近代欧洲天文物理等多项成果,赫尔姆霍茨等近代科学家们,更是一个个都成了朱载堉的铁粉。赫尔姆霍茨就赞叹说:“(十二平均律)是这个有天才和技巧的国家发明的”。
甚至许多西方学者也是大惑不解,为什么对近代西方科学有重大贡献的朱载堉,会在鞑清时代的中国落到这般境地。以至于英国学者李约瑟的感叹说,这真是“具有奇妙讽刺意义”。
高务实当时就感慨:我们研究历史,对《几何原本》引入中国夸耀万分,然后一边说中国没有值得一提的“真科学”,一边却连中国真正的科学毫无了解。
而现在,这位绝对当得起“伟大”一词的科学巨匠就站在高务实面前,高务实宛如数十年的铁杆粉丝见到偶像,自然是能拿出什么礼节,就拿出什么礼节了。
高务实见朱载堉闭口不言,略带歉意地道:“九峰先生勿怪,学生对先生敬慕已久,实无半分恶意,倘有唐突之处,还请先生海涵。”
朱载堉笑了一笑,指了指高务实借住别院大开的中门,道:“看得出来。”
然后又道:“高龙文,你是大忙人,我呢……不瞒你说,也挺忙的,所以咱们就不要站在这门口闲叙了,如何?”
高务实哈哈一笑:“九峰先生快人快语,学生佩服之至,先生请。”
朱载堉也不管高务实为什么动不动就佩服,闻言却也不多客气,举步便走。
到了会客花厅,两人分宾主做好,朱载堉便主动开口道:“听父王说,高龙文有意与郑王府做一笔交易,而且指定要我前来商议,现在我人也来了,有什么交易,高龙文不妨直言。”
咦,看来您的确挺忙呀,这说话的风格,还真不愧是早年曾经自号“狂生”的人物。
高务实笑了笑:“拿这些俗事打搅九峰先生清净,是学生不对。不过,先生若是以为学生请先生来,只是为了双方合伙多赚些钱,那九峰先生可就小看学生了。”
朱载堉略微有些诧异:“不是为了赚钱?可我听说令堂派往郑王府的管事说,你高龙文此番是有意让我郑王府以土地入股,好扩大诸矿规模,为水泥厂和铁厂扩产做准备,难道此言不实?”
“此事自然不假。”高务实解释道:“不过那说的只是做法,而不是目的。”
“目的?”朱载堉笑了笑:“办厂开矿,不是为了赚钱,难道是为了再安置一波流民?这几年虽然河南也偶有水旱蝗灾,但相比前些年可是好了不少,尤其是危害最大的水灾,因为潘印川的束水冲沙之法确有实效,又有高龙文你的水泥相助,不少危险地段的河堤都有所加固,这几年的水灾无论是决堤的次数,还是灾情的严重,都已经比前些年好了不少,恐怕不至于再有那么多的灾民流离失所了吧?”
高务实道:“如果学生说,最迟从万历八年开始,北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四地,将出现严重的灾荒并引发鼠疫……九峰先生会信吗?”
朱载堉原本带着笑容的脸很快沉了下来,皱着眉头,盯着高务实的眼睛:“子不语怪力乱神,高龙文出身中州高氏,乃是实学宗门,何以说出这等无稽之言?若果,载堉需问一句:高龙文此言有何根由?”
哪知高务实很严肃地道:“自然有所根由,否则学生怎敢乱言天灾之变?”
朱载堉这下倒是惊讶多过于怀疑,问道:“如此,倒要请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