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一个四面透风的破马厩里胡乱过了一夜,第二天去找一个收购破烂儿的汉
子罗斯坎姆当临时工,他们赶着一辆破烂的马车穿街过巷,引起弗朗西斯时
往事的种种回忆。最使他难忘的是他旧时的邻居多赫蒂太太卡特琳娜。弗朗
西斯那时才17岁,在多赫蒂家帮工,一天下午看见卡特琳娜赤身**出来准
备套马进城,认为她疯了,就以一块修窗户用的帆布把她裹住,抱入屋内,
其实这只是卡特琳娜勾引他的一个圈套,不久他俩就打得火热,直到一场大
火把卡特琳娜烧死。马车到了离弗朗西斯自己的家不远处,弗朗西斯提前下
工,用当天挣来的工钱买了一只12磅重的火鸡,一经去敲他离开了22年的
家门。全家人又团聚了。妻子安妮毫不抱怨地欢迎他。儿子比利早已对他谅
解,10岁的孙儿丹尼尔对这个从未见过面但会打棒球的爷爷很有好感,只有
女儿佩格不肯原谅父亲居然抛弃家庭离开他们22年,不尽一点做父亲的责
任。后来,弗朗西斯把他刚从箱底翻出来的一封旧信念给大家听,这时11
岁的女儿佩格写给爸爸的第一封信,信中充满爱意。这封信弗朗西斯保存多
年,也是他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封信。佩格忽然哭了,走到父亲身边坐下,
把左手放到他的右手上,父女俩终于和解了。但强烈的内疚谴责着弗朗西斯,
使他无法在家中留下。他去找海伦,又到窝棚区去找他的穷哥儿们,正好遇
到警察来扫荡,他为了救朋友打死一个警察,把受重伤的鲁迪送进医院,自
己再次走上逃亡和流浪的道路。
作品鉴赏本书又译作流浪汉或铁草篇幅不大,只十几万字,
写成后甚至无法出版,先后被退稿13次,最后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
娄的大力推荐,才为出版商所接受。谁知书一出版,立即受到评论界与读书
界以普遍赞誉,获1984年的普利策奖和全国书评界奖,翌年又获有“美国诺
贝尔文学桨”之称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奖金,五年内可得兔税奖金26万4千美
元。斑鸠菊全书共分7章,每章又分成若干小节,全书除第5章描写海
伦之死外,都是写主人公弗朗西斯离家22年后回到故乡奥尔巴尼市后几天中
的活动,多半是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心理活动。全书没有主要故事线索和情节,
人物也只是一些社会渣滓所谓的“反英雄”,但作者杰出地运用了各种
艺术技巧,集中而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各个层次的心理活动清醒的、半清醒
的、梦幻的,想象丰富,结构严谨,文笔洗练而富于诗意。主人公弗朗西
斯原是个修理电车的技工,还是全市数一数二的打棒球好手,但在坎坷的人
生道路上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先是打死一名工贼,为了逃避警方的追捕
而离家出走,后来是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而再次出走,浪迹天涯22年,酗酒、
打架、杀人、搞女人,但心底深处天良未泯,始终在追求和维护人性的完整。
全书写的只是一个小人物与命运搏斗失败后维护个人尊严的内疚心理,这在
当代美国文学中原不足奇。使本书成名的,主要应归功于它的艺术成就,也
就是作者自称的“实验现实主义”。作者说:“在我的第四部小说斑鸠菊
里死人居住在这个世界里,其重要性不亚于活人。我深信在严肃小说里描写
的主体是真实的世界和它的问题。我非常钦佩某些象卡夫卡和塞缪尔贝克
特这样的荒诞派作家。不过对于这些作家。谁也不会怀疑真实世界是他们荒
诞想象的基础。”所谓“死人居住在这个世界里,其重要性不亚于活人”,
这种笔法见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表现主义戏剧,也是今天最时髦的所谓
“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之一。作者说,“我并不是个遵循现代主义或后现代
主义传统的实验作家对我自己来说,我的创作风格在形式上只有两点新
颖之处:一是我图在每部小说里有所创新;二是我试图打破现实主义的框
框。”作者试图在现实主义中打破框框搞实验,这种实验就是采用现代主义
与后现代主义中的多种技巧,去丰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内容上则是以
真实世界为基础,去充分发挥作家的想象。这样,作者所谓的“实验现实主
义”,真实就是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结合,尤其是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
义的结合。作者又说,他的艺术是通过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来谈论世界,
这世界是他一再强调的所谓“真实的世”。他认为一个作家不能老是重复着
一种手法,作家要在作品中揭露和谴责社会黑暗面比较容易,困难的是要表
现出个人怎样能在黑暗的社会中生存下去,而且还要挖掘出潜藏在灵魂深处
的东西。他在本书中就企图做到这一点。在生活中,现实与想象总是混杂在
一起的,因此他要在小说中描绘与反映混杂在一起的两个世界现实世界
与幻想世界。为了生动地再现这两个肚界,他什么手法都用:黑色幽默,意
识流,古老的抒情笔法,鬼魂的出现。他说利用鬼魂出现以表现主人公的过
去并不是一种新手法,不少新老作家如狄更斯、马尔克斯等都用过,他只是
利用这一手法来表现人物更深一层的意识,为的是加强而不是削弱作品的现
实主义。在思想内容上,本书也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作者认为流浪汉
没有财产们社会地位,常常露宿在野草丛中,有时不得不杀人以求生存,选
择这种人作为小说主人公最能说明当代人的处境与地位,而且还能表现出一
个人的灵魂的丰富住与复杂性,因为流浪汉行踪不定,见多识广,内心世界
比常人更丰富、更复杂,通过流浪汉的典型来探索人性的奥秘也就更有意义。
索尔贝娄对弗朗西斯作了这样的评价:“弗朗西斯是个传统的战士,一个
难逃宿命的人物,一个冰岛或爱尔兰史诗里的典型。杀人是他的命运,他还
杀死了美国风格,他的系人技巧是从戏剧里学来的;先扔出一块棒球般大小
的岩石,后来又在胡佛维尔用击球棒杀人,他自认为是个有罪的人。”
施咸荣
马克斯特兰马克斯特兰诗选
作者简介马克斯特兰1834,1034年4月11日出生在加拿大
爱德华王子岛桑默塞德一对美国夫妇家庭。在安蒂奥克学院取得文学学士学
位之后,在耶鲁大学取得美术学学士学位,1962年在衣阿华大学取得文学硕
士学位。1965年,曾作为富布赖特基金讲师到里约热内卢巴西大学讲课。之
后,在美国至少已经任教15所重要高等院校,其中包括衣阿华、哥伦比亚、
耶鲁、布鲁克林、普林斯顿、威斯理和哈佛等著名大学。目前是犹他大学的
英语教授。他的诗作,曾获得多种奖,包括爱伦坡奖,全国艺术文学协会
奖。1981年,马克斯特兰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除了写诗,斯特兰
还是4种外国语的诗歌翻译家,他说,翻译,“并非出于爱好,而是因为我
发现,那是一种有益的训练。”他的诗,往往充满梦魔般的恐怖和怪诞景象,
有些诗,则表现出一种情神分裂扣自我异化的心理状态,逻辑的线素常隐不
现,有些象是正常意识完全松弛状态下的产物,有很强的自发色彩,然而,
却是深思熟虑精心结构的成品。和极端的超现实主义派不同,他并不排斥理
性,而是依凭理性的控制处理非理性题村,让无意识状态呈现为意识驾驭下
的形态。他已出版的诗集计有:睡觉时睁一只眼1964,运动的理
由1968,黑暗1970,萨金特维尔笔记1973,我们
生活的故事1973,夜深时刻1978,献给父亲的挽歌1973,
斯特兰诗选1980,以及译诗集多种。
内容概要吃诗
墨水从我的嘴角流下来。没有一种欢决能象我的欢快。我在吃诗。
图书管理员不相信她自己所见。她眼色悲哀,来回走动,双手插进衣
袋。那些诗失去踪影。光线已经晦暗。几只狗正从地下室楼梯爬上来。
他们的眼球滚动,金黄色的腿象燃烧的毛刷。那可怜的管理员开始跺
着双脚流眼泪。
她不能理解。当我双膝下跪,舔她的手,她尖声喊了起来。我已是一
个新人。我向她咆哮、吠叫,我在书卷气弥漫的昏暗中欢蹦乱跳。
门门又在你面前,凄厉的尖叫声开始,发疯的嗓音在说这儿这儿。舒
适的神话死去,她躯体的卧榻化为灰尘。云雾进你的眼底。
这是秋季。人们从喷气客机上跳下来,他们的亲人跳到空中要加入他们
的行列,这就是凄厉叫声之所为。谁也不想离去,谁也不想留在后边。
门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话。你的呼吸微浅,隔着玻璃,你往窗外注
视。医生系上屠夫的围裙,手执刀柄。你,同意。你回想起你最初来到时的
情景。你向一座旁屋奔跑,空中飘着枫叶。你奔跑,象你总以为你能的那
样奔跑。你手在门上。这正是你当初进来处。
婚姻
风从相反的两极缓缓吹来。
她在空中旋转,他在云中迈步。
她自行准备就绪,抖散开头发。
给眼睛化好妆,微笑。
阳光照暖她的牙齿,她用舌尖把牙舔湿。
他掸去衣服上时灰尘,抻了抻领带。
他吸了一口烟。不久他们将会台。
风把他们带近,他们招手。
近了,近了,他们拥抱。
她铺好了床,他脱去裤子。
他们结婚,有了孩子。
风又把他们带走,朝着不同的方向。
风的力量真强,他一边想一边抻了抻领带。
我喜欢这样的风。她一边说一边穿上衣服。
风在开放花朵。风,他们一切。
保持事物完整
在田野里,我是那失去的田野。事情总是这样,无论我在何处,
我就是那缺失的事物。
我走动,我分开空气,总有空气流过去填满我先前所在的空间。
我们都有行动的理由,我行动是为保持事物完整。
可怕的事已经发生
亲人们探过身来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用舌尖舔湿润他们的嘴唇,我能感
觉出他们在催促我继续。我把婴儿举到半空成堆的碎玻璃瓶在阳光下晶亮
闪烁。
一支小乐队演奏着老式进行曲。我母亲的一只脚,打着拍子。我父亲
在亲吻着一个向另一个人不断挥手的女人。那里有几棵棕榈树。
小山上点染着橙红色火焰般的斑点,大块云团在背后翻滚。“接着干,
孩子”我听到有人说,“接着干下去。”我不住地想着是不是要下雨。
天空阴沉下来。有了雷声,“折断他的腿”,我的一个姨妈对我说。
“再给他一个吻。”怎么吩咐我怎么做。那些树被热带的寒风刮弯了腰。
那婴儿并不喊叫,但我记得他叹气,当我伸手进去拽出他小小的两侧肺
叶,抛到空中喂苍蝇。亲人们一阵欢呼,大约就在我表示屈服的时候。
如今,我接电话,他的嘴对着话筒,我睡觉,他的头发在枕头上围裹着
一张熟悉时面孔。无论我前往何处,我总发现他的脚。他是我生命的剩余
物。
作品鉴赏马克斯特兰的诗歌写作技巧,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如实报道
的技巧,事实罗列,述而不评,看上去很象是对于表面现象的简单描绘;而
和其他采用类似手法的诗人不同之处,是他并不仅仅报道他从外部物质世界
所感受到的事实印象,实际形象,而他尤其关心再现或塑造梦境或无意识状
态下的情景、轮廓及其戏剧性组合,也就是荣格所谓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象
征。即使是涉及现实生活的图景,在斯特兰笔下,也总是笼罩着一种如梦似
幻的气氛。但是他的诗,也不同于以无意识为意象源泉的超现实主义诗人,
在他的许多诗篇中充满了反讽。在斯特兰一首待所呈现的某种戏剧性情景
中,叙述者似乎总要赋予报道以某种非常自觉的意识信息,以规范情节或动
作的发展和意象对情绪的影响,从而限制潜意识的泛滥,偶尔带有某种幽默
的锋芒。因而他的许多诗,反映出一种有控制力的敏感,有人称之为“反讽
超现实主义”。斯特兰所独有的另一特点是,他的诗歌叙述的个性,恰恰是
由于竭力抹煞其个性一切表面特征而形成时。这类诗篇向我们提示的,不是
一种直接显现的个性,而是一种不出现或不出场的个性,也就是“无论我在
何处我都是那缺失的事物”所提示的个性。斯特兰认为,面对这样一种不出
场或缺失,才有可能看到“到处都是希望之光”。吃诗,似梦境,也似
幻觉。诗人通过一组荒诞意象的呈现,暗示了一种只有写诗人或读诗人达到
全身心投入时才能体会而不为其他人所理解的欢快,和对于这种欢快的嘲
讽,一种满足和喜悦的自嘲,当读者被一步步引入这首诗的戏剧性规定情景
而进入角色时,会达到一种物我再忘和物我一体时境界,终于会象“狗”也
象“我”一样,“在书卷气漫的昏暗中欢蹦乱跳”,而不禁莞尔发笑。门,
有着更象报道的叙述,然而报道这里的却是真与幻的结合。与手术台和飞机
场相关的意象,鲜明而真切,象记叙,也象隐喻。处于核心位置的意象是门
时意象:这是来与去的进出口,生与死的接合部。而人深思的是:谁也不愿
离去,谁也不愿留在后边。婚姻,不动声色的过程描述,通过一个象征
性的“风”,解释了现代生活中的婚姻现象。合也自然,离也自然。在生命
的延续之处,合有合的欢乐,离有离的喜悦。风,是什么一个开放的问题,
尽可以由人们作出现实主义的或是超现实主义的回答,肯定或者否定。可
怕的事已经发生,写的是幼年与成年共居一身,怪诞,却又真实,意识深
处的真实。怪诞,由于真实而更深刻有力。正常人也难免有神经失常的或长
或短瞬间:今日之我,深悔昨日,或是,昨日之我,厌恶今日。然而,在一
同死亡之前,只能共存。而这幼年和成年,还可看作原型我与异化我的共处,
成长的过程,也就是异化的过程,在“热带的寒风”下完成。怪诞,而不荒
唐,离奇,却与普遍真实或深层真实相通,正是这类待吸引而不是排斥读者
的魅力所在。这首诗,堪称斯特兰的杰出代表作。
江枫
西尔维雅普拉斯普拉斯诗选
作者简介西尔维雅普拉斯19321963女诗人。1932年10月27
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斯顿,父亲奥托,来自波兰的日耳曼人,曾在波
斯顿大学讲授生物学和德语,却是幼小西尔维雅心灵中留下心灵创伤的家庭
暴君,母亲曾是他父亲的德语学生。普拉斯8岁时,父亲病死,从此家境窘
困,靠她母亲独自挣扎着养育女儿和儿子。中学毕业后,在一笔奖学金的资
助下,人史密斯学院,却由于对恐怖和死亡的畏惧心理和落入陷阶的孤立感
发展到神经失常而一度辍学就医,但是,1955年仍以最优成绩获取得学士学
位,并又获得一笔研究生奖学金而前往英国剑桥进修,1957年获硕士学位。
1956年在剑桥与目前最负盛名的英国诗人特德休斯相识,并于同年结婚,
生有一子一女,1963年离婚,不久,普拉斯在写出为数不少的诗篇后,2月
11日自杀于伦敦。普拉斯童年时就显得聪颖过人,17岁,发表了她的第一首
………………………………
第134节
诗和第一个短篇小说。正从学院派转向“自白”的罗伯特罗厄尔在波斯顿
大学开的诗歌课,曾对普拉斯深有影响,她的敏感异平常人,表现能力也与
之相称。恐怖和死亡始终占据她笔下的中心位置,其成果似乎是一种神圣的
尖厉呼叫和壮丽的痛苦描绘。有人称她的诗歌是自白派诗歌的最佳典范,尽
管也有人认为不过是有史以来写得最长的自杀笔记。但是,她也有比较欢快
轻松的篇章,即使是那些沉重题材的作品中也不乏幽默黑色幽默。
普拉斯生前出版的著作,有诗集巨型雕像1960,署名维多利亚卢
卡斯的自传性小说钟形坛子1963,死后出版的诗集有爱丽儿1965,
横渡1971和冬树1971。她无疑是一个神经异常、天才异常
的罕见女诗人,她的早逝是美国诗歌的重大损失,她数量有限的作品受到了
极高的推崇。
内容概要晨曲
是爱,使你走得象一只胖胖的金表。助产士拍拍你的脚心,你单调的啼
哭,便在天地方物间占有一个位置。
我们应声赞美你的到来,一座新的雕像。在通风的博物馆,你的**使
我们的安全蒙上阴影,我们茫然站在四周,象围屏。我成为你的母亲,也无
非就象一片云分泌出一面镜子,照出自己在风的指掌间逐间失去形影。
整个夜晚,你飞蛾似的呼吸在暗红色玫瑰之间扑动,我醒来谛听:远
方的大海在我的耳中起伏汹涌。
一声啼哭,我翻身下床,笨重如牛,披一身维多利亚式睡衣又华丽有如
花朵。你的嘴张大了,象小猫的嘴。四方窗口漂白、吞没它暗淡的星星。此
刻的你试唱起你那一小把曲调;一个个明净的元音象气球升起。
拉札勒斯女士
我又完成一次,每十年总有一年我会设法上演一出奇迹活剧,我
的皮肤明亮,象纳粹的灯罩,我的右脚一块镇纸,我的面孔平淡无奇,犹
太亚麻细布。
请揭开头巾,哦,我的敌人。我是否使你吃惊这鼻子,这眼窝,
这副牙齿酸臭的气味不出一天就会消失。
不久,墓穴吞食的肉不久就会熟悉我的身躯,而我是一个笑容可掬的
妇女。我只有三十岁。象猫,我也有九次可死。
这是第三次。每十年要消灭一次的是怎样一个废物。怎样一个百万纤
丝,嚼着花生米的一群挤进来看他们把包裹着我的一切撕剥干净一场
大脱衣舞。女士们,先生们。
这些是我的双手,我的双膝。我也许皮包骨。
没有关系,依旧,是那同一个妇女。第一次发生时我十岁,那是意外事
故。
第二次,我本想坚持到底,一去不回。我摇幌着闭紧象一枚海贝。
他们只得叫了又叫,从我身上取出蠕虫如取粘腻的珍珠。
死也象其他一切事情,是一门艺术。我干得出类拔萃。我干得使人觉
得难以置信。我干得使人觉得真实无疑。我猜你们会说我有一种号召力。
在密室里干是够容易的。干完了放在原地是够容易的。富有戏剧效果
的是光天化同之下返回同一个地点,同一副面孔,同一声残酷而又似觉得
有趣的呼喊:
“奇迹”这呼喊声吓我一跳。一阵兴奋由于目睹我的创口,一阵兴
奋由于我的心确实跳动。一缕头发,一件我的衣服,行了,行了,医
师先生。行了,敌人先生。
我是你们的作品,我是你们的贵重物,一声啸叫就会熔化的纯金婴儿。
我转动,我燃烧。别以为我低估了你们的伟大关怀。
灰,灰你们翻搅,拨动。肉,骨头,都已化为乌有一块肥皂,
一只结婚戒指,一点黄金填料。
herr上帝,herr魔鬼,当心,当心。
从那灰里我会披着我的红头发飞升而起而且吃人,象空气。
作品鉴赏自白派有一种事无不可对人言的精神,而他们更热衷于写一
向被视为禁忌的题材,特别是人们通常讳莫如深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的隐
私部分。但是,作为艺术作品的自白诗,却绝不能简单视为诗人个人经验的
自然主义袒露。普拉斯在谈到她自己的作品时说,“我想,我的诗,直接来
自我的感受和感情经验。但是我必须说,我无法同情那种仅仅由于针刺或刀
割之类所引发的内心哭叫。我认为,人们应能控制和驾驭经验,甚至最骇人
的经验应能以有知识、有智力的头脑驾驭那些经验。我想,个人经验不
应是一种紧闭的匣子和自恋症患者顾影自怜的经验。我认为,这种经验应有
昔遍的相关意义,是和广岛、达豪以及诸如此类事物相关的。”正是这样,
象晨曲这样的诗,抒写的既是她生育的纯个人的感受和心理反应,一个
新主命的诞生象云分泌出一面镜子意味着自己在凤的指掌间逐渐消失
一个成熟生命的老去;同时,也吐露了一定会引起普遍共鸣的母爱柔情:为
新生儿感到的忧虑和喜悦。她善于选择精确而出人不意的语言,构制清新别
致而主动的意象。每一个明喻或暗喻,全都贴切、独特,而有深度。把新生
儿比作由于爱的驱动而走动的胖胖的金表,把无形的婴儿鼻息比作在暗红色
玫瑰之间扑动的飞蛾,特别是把婴儿口中最初发出的“语”音比作一小把
ahandful曲调”、“一个个明净的元音象汽球升起”,简直称得上是天
才的神来之笔,而且,经得起咬文嚼字的挑剔和推敲。这首诗,写在1961
年,正当普拉所得女,一年又怀孕待产之时,是对于付出主命、养育生命这
种伟大母爱的赞美,也是一位年轻母亲喜悦心情的欢乐颂。这位被认为“向
往死亡”的女诗人,在晨曲中流露的却是对于生命的眷爱深情。拉扎
勒斯女士是普拉斯的名篇,也是代表作之一,和晨曲形成鲜明的对照,
有着迥然不同的主题,色彩和情调,结构也复杂得多。写的是对于死的生理
和心理感受,死在她笔下,也是一门艺术:阴森,却不恐怖,在她这一类诗
歌中常常出现的那种黑色幽默,平衡了可能有的畏惧。真与幻、个人经验与
人类历史被结合融会得天衣无缝,表明她确实具有她自己所主张的以知识扣
智慧驾驭骇人题材的高超能力。当她把纳粹及其罪行引入画面之后,怎能断
言诗人是在赞美和向往死她是说了死,也是一门艺术,然而这首诗的整体
效果却是使得读者确信,那是一门邪恶的令人厌恶的艺术,从而显示出一种
崇高而非猥琐的审美价值。当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诗读一遍是不够的,读
到“我又完成一次每十年总有一年我会设法上演读到“象猫,我也有九
次可死”我们就会情不自禁,而且是不无理由,想到“我”和“人类”、
“自杀”和“战争”之间的可互换性。最后那两节中herr“上帝,herr恶魔
当心当心”所警告的对象,也可以和任何一个死亡制造者、战争发动者互
换,而“我”,象火中涅槃的凤凰,会从灰烬中“披着红色头发飞升而起”,
就不完全是一个神经错乱女人的幻觉或幻想。只有这样读,那仿佛痴人吃语
的“每十年要消灭一次的,是怎样一种废料,怎样一种百万纤丝”,才能有
可解的意义。这整首诗,结构复杂而严谨,貌似杂乱而有序,所表达的,是
对死亡和邪恶的讥嘲,和战而胜之的信念。其艺术成就,只有波德莱尔的诗
行,罗丹的雕塑,毕加索的画,能够相与比拟。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普拉斯
未能战胜从死亡寻求解脱的诱惑而成了失败者,但是她的诗,将不朽。在她
自杀10年后,爱丽儿获得了1982年的普利策优秀诗歌奖。
江枫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威廉斯诗选
作者简介威廉卡洛斯成廉斯18831963,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处在美国诗坛核心地位的诗人,也是对美国当代诗歌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
职业是儿科医生,有人认为他是契诃夫以来最重要的一位文人医生。他于
1883年出生在新译西州,离帕特森不远的鲁瑟福。他开业行医40年,在鲁
瑟福,1963年3月4日去世。1902年,他入宾夕伐尼亚大学医学院就读期间,
认识了两位诗人:艾菲拉庞德和希尔达社立持,并成为终生的朋友。这
种友谊对他有重大影响,以至他把自己的一生区分为“庞德前”和:庞德
后”。他自费出版的第一本诗集1909,是以前人特别是济慈为榜样
的产物,由于庞德、杜立特和玛丽安穆尔等人的评论和影响,第二本诗集
锻炼1913就开始反映出他转而探索一种全新诗歌的努力。他虽不是
移居英国的那些意象派诗人集团的一员,却是终身坚持意象派“直接”、“具
体”原则而取得重大成果的唯一一个。30年代,威廉斯参与发动“客体主义”
诗歌运动,所谓“客体主义”不过是意象主义的另一种表现。而由于强调使
用普通美国人的口语,取材于美国本土的日常生活,写具有美国气派的诗,
他又成了美国乡土诗歌的倡导人。威廉斯不仅写诗,也写长、短篇小说,散
文随笔,而且留下了一部自传。他最宏伟的一部长篇巨作是诗史型的长诗帕
特森,一部多卷诗,第1卷1946年问世,到第6卷1963年付印时已是遗
著。然而他最为人熟知的一首诗,倒是一个一目十行的读者一眼就能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