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亚克笔下的戴莱斯德克鲁,作为一个企业经理的妻子,她并不满足她的生

    活,或者说她的丈夫不能满足她,也不喜欢上层社会那些虚伪的、冷冰冰的

    礼节和议式,她在她那个圈子里感到窒息,她要追求真正的爱情,呼吸新的

    空气,这样看来,安挪的爱情悲剧并不仅仅限于由于肉欲的映乏而作通奸的

    尝试,它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玛格丽特杜拉在琴声如诉中采用了一

    些独特的写作手法,首先,整部作品仿佛是一部电影剧本,对话占了大半篇

    幅,其他文字要么是对人物活动的背景作一些介绍性的描写,要么是点出次

    要人物的出场或者是时间的流逝,绝对没有传统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或者是作者客观的议论,读这篇小说就象是看一部电影,读者完全是从对话

    中去了解故事情节的进晨或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其次,作者很善于调动语言

    的暗示功能,不是平白直露地去讲述一个故事,而是把一些细节,仿佛是浸

    不经心地展示给读者,其实是在向读者暗示主人公的某种经历或者是心理活

    动。比如作者想要表现安娜对于脱离她那个生活圈子的渴求,她并不是通过

    主人公的嘴巴或是议论式的描写来表达,而是闲笔式写安娜的孩子在海港里

    玩,很有兴致地观看船只出海的场面,这种描写只出现一次也许起不到暗示

    的作用,但作者反复地点出这个细节,读者便不能不把出海与安娜想要逃离

    原来生活的愿望联系起来。这种写法避免了直露的毛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邓永忠

    路易阿拉贡艾尔莎1959

    作者简介路易,阿拉贡18971982是法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他是个私生子,其父路易安德里约是个议员,曾担任巴黎警察局长和法国

    驻马德里大使之职,为了掩饰丑闻,他命令阿拉贡的母亲玛格丽特把他当弟

    弟,因此,直到限久以后,阿拉贡才知道姐姐玛格丽特原来是他母亲,这在

    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创伤。阿拉贡在学校里成绩优异,于1915年通过中学毕

    业会考。他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从七、八岁就开始写小说,诗歌。他遵母

    命在大学里学医,结识了后来成为超现实主义领袖的安德烈布勒东。一次

    大战后,他与布勒东、苏波一起创办文学杂志,开始漫长的文学生涯。

    他积极参加超现实主义创作活动,先后发表诗集欢乐之火1920,永

    动集1925和小说阿尼塞或全貌1921,巴黎的土包子1926。

    1927年,阿拉贡加入法国**,结识来自苏联的女作家艾尔莎特里奥菜,

    多次访问苏联。1931年因发表红色阵线一诗而与超现实主义旧友决裂。

    三十年代主要从事新闻和社会活动,开始发表多卷小说真实的世界。二

    次大战中他积极参加**领导的抵抗运动,这激起了诗人的诗情,写下大

    量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断肠集194
………………………………

第94节

    1,艾尔莎的眼睛1942,

    蜡像馆1943,法兰西晨号1945,等。战后,阿拉贡的诗作

    转向爱情领域,有眼睛与记忆1954,艾尔莎1959,艾尔

    莎的迷狂者1963等诗集问世。在小说方面,除完成真实的世界共

    五部之外,还著有历史小说受难周1958和新小说处死1965,

    布朗什或遗忘1967,昂里马蒂斯,小说1971,对剧

    小说1974等。阿拉贡的创作异常丰富,在诗歌、小说及评论等方面取

    得巨大成就。他的创作活动几乎与二十世纪所有重大事件紧密相联,因此在

    他逝世之后,法国报界有人称他为“二十世纪的雨果”。

    内容概要我要告诉你一个大秘密时光就是你时光是女人需要人对

    它献殷勤围坐在它脚下时光象一件要解开的连衣裙象一瀑无边的长发被

    人梳理象一面蒙上水汽又被擦亮的镜子时光就是你在黎明时睡去而我却苏

    酸你就象一把穿透我咽喉的利刃哦时光不肯流逝这痛苦我无法表述时光

    停留好以一块青紫的淤血这比那永远无法满足的**更糟糕比你那饥渴的

    眼神更难忍受我知道不应该破除那奇妙的魔法更不应该把你当作陌生女人

    捉摸不定头脑在别处而心已飞向另一个世纪上帝呀词语该多么笨拙无力

    就是这样我的爱已超越快乐我的爱如今已无法企及你在我时钟般的太阳穴

    上跳动倘若你不呼吸我也窒息你的脚步在我**上行于和休憩我将告诉你

    一个大秘密一切话语在我唇边犹如求乞的贫妇为你的双手乞求穷困一种在

    你眼光下变暗的物体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复诉说我爱你尽管没有如挂在你脖

    子上的水晶般的词句别为我平庸的谈吐生气它就象水滴入火中发出令人不

    悦的声响我将告诉你一个大秘密我不善谈论与你酷肖的时光我不善谈论你

    我仿佛就是火车开走后还在车站月台上长久地挥动手臂的人们手腕在泪

    水的重压下渐渐低垂我将告诉你一个大秘密我惧怕你怕你那在黄昏时独倚

    窗前的神态怕你做出的动作怕你未说出的话语我惧怕既迅捷又迟缓的时光

    我怕你我将告诉你一个大秘密关上门吧死比爱要容易百倍这就是为什么

    我宁愿吃苦也要去体验我的爱我的爱别说什么让这几个字沉入幽寂就象一

    块在我双掌中长久磨润的石头一块灵敏而沉滞的石头一块在我们生命中下

    坠的深沉的石头在这漫长的路途中它遇到的只有黑沉的深渊这无尽的路途

    阒寂无声只有时间流逝听不到任何遥远河水的流淌恐怖产生了没有物体被

    击打没有任何板壁的颤动宇宙中仅剩下等待于是我拿起你的手没有回声它

    沉下去我在自张开耳朵甚至没有一声叹息一丝音响它越是往下沉落黑暗便

    愈是浓密晕眩愈是增长黑夜来得愈是迅速只剩下疾沉的重量不可感知的

    失落的歌神奇消失了带走了被撞得粉碎也许木已成舟不爱情还没有最终

    的溃灭也许毋庸置疑可无休无止的延期却令人难忍难熬一块石头或一颗心

    一个完美的物体一个完结了的然而是活生生的物体越是落得远它越不象是

    一块石头呵时空颠倒的深渊猎物随阴影扑向鸟雀一块与其他石头无异的石

    头已经对一切都感厌倦终于变为一座坟墓听啊听啊从那石井栏上似乎升起

    的不是呼喊碰撞或碎裂而是在苍白清纯背景上的一束光亮模糊而旋转不定

    似乎受到惊吓仿佛是童话故事里的幽灵也许是我们自身最终的色彩好象一

    切突来的东西和一切可能的存在都得到了解释因为某个飘然而入的人物揭

    开了窗帘而那块石头继续在幽这的星空中坠落我现在明白我为什么降主在这

    个世界总有一天人们会添盐加醋地传诵我的故事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某个夜

    晚在一所穷人房屋中流传的漂亮假像我现在明白我为什么降生而那块石头

    正在云雾溟溟中下降在这低沉的天空中哪里是上哪里是下我说过的一切做

    过的一切我曾显出的样子都是正在死去的叶片给树留下的只是光秃的枝干

    冬天的真相再明显不过人的命运都象一点星火任何人都不过是一只好游而

    我汉比别人幸运一点我的骄傲就在于曾经爱过仅此耐已石头深深地溅人行

    星的浮灰之中我不过是一点泼洒的红酒而酒却证明我曾在暗弱的拂晓迷醉

    仅此而已我降生就是为了我道出过的这几个字我的爱我朝你走来就象江水朝

    大海流去我把河流和高山都祭献给你为了你我抛却一切我的朋友我的童年

    我生命的每一滴水都溶入了你无尽的盐分你的光采驱散了我的荣耀你控

    制了我的血液我的梦幻我的狂放我把记忆交给你象扔掉一个发卷只有你的

    雪花漫天飘来我才能入睡我拉开床单赶走了马路天使我很久以来就放弃了

    我喜好的传奇那里边有韩波克洛斯和杜卡斯瓦尔莫在子夜时哭泣内瓦尔

    的琴弦已断击中莱蒙托夫的子弹穿过我的心脏这颗心在你脚下碎裂东一

    块西一块仿佛森林里刮起一阵爱情的飓风我是一粒清晨被人扫出屋子的灰

    尘白天里又不露形迹飘回屋里常春藤悄悄地自生自长直到人们将它削断

    保持原样我是你脚下踩坏的石板是在老地方等着你坐下的椅子是你把滚

    烫的前额贴在上面凝望空虚的玻璃窗是与你朝夕相处的简装小说是一封拆

    开后忘了阅读的信件是一个被打断的无关紧要的句子是你穿过房间时发出

    的震颤是你身后留下的一般清香一旦你出门了我就象你的镜子一样感到悲

    伤作品鉴赏艾尔莎是路易阿拉贡爱情诗集中的代表作。早在超现实

    主义时期,阿拉贡就写道:“在我看来,一切超险精神都诞生于爱情。爱情

    是它的源泉,因此我再也不愿走出这座迷人的森林。”他认为,爱情是一种

    现实与神奇相融合的情感状态,它能使人从感官的决乐中获取一种真正的想

    象力和心灵的富足,情砍的旅行往往能通达到一个“玄学的”奇异国度。二

    十年代末,阿拉贡在创作上走入死胡同,爱情上也遭受打击,是艾尔莎特

    里奥菜给了他重新振作的力量,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艾尔莎,阿拉贡永远

    也不会具备那些使他成为当代伟大诗人之一的恒心和道德力量。在艾尔莎

    这个集子中,艾尔莎已经不仅仅是他的终身伴侣,她变成了一种象征或符号,

    代表着抽象的“女性”。艾尔莎中既有阿拉贡超现实主义时期放纵不羁

    的风格,也融会了法国传统诗中严谨深沉的成分。这些诗访佛是一种呼喊,

    一种阵痛中的呼喊,一种从占有的欢乐与失去的忧虑这个矛盾中喷发出的痛

    苦呼喊:“我不善谈论你我仿佛就是火车开走后还在车站月台上长久地挥

    动手臂的人们手腕在泪水的重压下渐渐低垂”。诗人忘情地描写一看到他心

    爱的女子、一触摸到她的衣裙时就从内心产生出的柔情:“我触摸到你一切

    重新开始一切重又产生价值产生光亮和热情一切重又有了力量和意义”。

    诗人害怕与他的心上人分离,他将自己比作大地,将艾尔莎比作玫瑰:“哦

    我是大地最终会献给你这玫瑰”。诗人还意识到爱情是世上最为脆弱的东

    西,因为它受到“流逝的时光、**的病痛、误会、他人、事件、分离以及

    贫困的威胁”。而人绝不会永远停留在现时,他必然逐渐被未来所吞噬,“时

    光这个有三面的镜子它的遮板已垂下未来和过去在消逝我在里边看见现

    时正将我屠杀。”然而阿拉贡丝毫也不悲观,他说:“必须勇敢地面对虚无

    以战胜它。“他用语言作为武器,通过歌唱艾尔莎,歌唱爱情,以超越那不

    可挽回的衰老和死亡:“我降失就是为了我道出过的这几个字我的爱。”诗

    人想用他与艾尔莎之间的爱来为未来的情侣们树立一个榜样,尽管他也明

    白,一旦他永远沉入虚无之中,这不过是一种安慰罢了,他还是梦想让艾尔

    莎作为一个永恒的形象在赋予他以灵感之后还能够照亮一代代的后人。艾

    尔莎中除了描写爱情的狂热和**之外,还写了爱情中的嫉妒。对于诗人

    来说,艾尔莎有她自己的生活空间,有他进不去的世界:“你在做梦眼睛睁

    得大大的在你眼前你究竟梦到什么我却丝毫也不知晓你的王国是一个没

    有通路的国度我领不到进入其中的护照。”嫉炉,在这里实际上就是一种想

    要完全占有恋爱对象的渴求,它有时证明了精神**的强烈程度,嫉妒感可

    以说是一种纯洁的隐痛,一种男人与女人完全相互融合的愿望,以及由于这

    种愿望无法实现而给爱情幸福带来的一丝哀愁。这种深藏在意识中的潜在优

    虑能使亲密之谊的感受变得更加宝贵,使人渴望亲密的关系永远圆满,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这种嫉妒其实是爱情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阿拉贡认

    为,若要爱大众,首先必须爱一个女人,走出自私的圈子:爱成为一切社会

    信仰的出发点,因为只有女人才能为生命赋予意义,诗人将艾尔莎尊为偶像,

    但这是一尊使他感到肩负人类使命的偶像,而不是象基督教信徒的那样将他

    们的命运交付给一个虚幻的神灵上帝:“我是一切宗教的叛教者一切具

    有生死价值的东西在你面前都一钱不值看啊我的臃盖因跪在你面前祈祷而

    磨出鲜血我的眼睛对于不是来自你那里的光亮视而不见不是发自你嘴里的

    呻吟我都听不见。”阿拉贡的这种爱情观似乎具有宗教的色彩,他试图将人

    们对于上帝的神秘之爱转向对于女人之爱。艾尔莎发表于1959年,此时

    诗人的诗艺已臻炉火纯青的境地。这部诗集非常成功地将传统诗律与一种对

    于词和韵的现代处理手法结合起来了。诗人认为,必须创造一种新的诗歌语

    言,既要考虑到法国读者对于传统诗法的口味,又要探索一些能与传统融洽

    相处的现代手法。艾尔莎中有相当一部分清是自由体,没有固定的音节,

    没有韵脚,甚至没有标点。其中有一郎分还别出心裁,写成剧本式的散文形

    式。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诗,虽然也取消了标点,但却保留了法国传统格律

    诗的形式,比如八音节诗,韵脚有叠韵,交叉韵等。阿拉贡的这种探索为法

    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邓永忠

    娜塔丽萨罗特行星仪1959

    作者简介娜塔丽萨罗特1902,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生于

    乌克兰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工厂主,母亲是知识妇女。萨罗特两岁时,

    父母离婚,她随再嫁的母亲侨居巴黎,四年后回到彼得堡,1909年又随父亲

    定居巴黎,辗转于法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经历使她从小就学会了俄、法、英、

    德四种语言。1920年在巴黎大学获英语专业学上学位,两年后在英国牛津大

    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22年再度入巴黎大学坎读法律。1925年同律师雷

    蒙萨罗特结为伉俪,共同从事律师工作。1939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向往

    发表后,她放弃律师工作,专门从事写作,先后发表了小说陌生人肖像

    1947、马尔特罗1953、行星仪1959、金果1963、

    生死之间1968、您听见他们吗1972、傻瓜们1976,

    还有几部剧本和广播剧。19s5年出版自恃作品童年。萨罗特还是新小说

    派的理论骨干,她在笔锋犀利的论文集怀疑的时代中明确提出必须破除

    十九世纪栅以来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方法的约束,

    开辟新的小说领域,寻求新的小说语言,以摆脱小说危机。她在作品中实践

    着自己的理论。她的作品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没有对人物的心理分析,而是描写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琐事,记录人物最平

    淡无奇的言谈对话,揭示隐藏在这些琐屑冗杂的对话中的潜对话,这种被习

    惯的社会语言掩盖着的潜对话能够显露意识底层深处的极其复杂细微的心理

    活动,她深索的就是这深层的真实。

    内容概要年轻的大学生阿兰吉迈斯还没有大学毕业,正在撰写有关

    绘画方面的论文。他母亲旱逝,和父亲与贝特站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受家

    庭的影响颇深,家里人希望他念完大学后谋取一个稳当的职业,建立起自己

    的安乐窝,于是他同主性顺从、软弱的姑娘吉赛尔结了婚。吉赛尔的母亲对

    阿兰这个涉世不深、单纯得冒傻气的女婿不满意,常常向女儿唠叨阿兰为人

    的不是和不成熟,她瞧不起阿兰还是个穷学生,没有稳定的职业和薪水,而

    且毫无主见,凡事总是向着他自己家的人,认为阿兰不是理想的女婿。为了

    驯服阿兰,她怂恿女儿让阿兰去向贝特姑妈要她邓套漂亮而宽敞的住害。贝

    特姑妈是个古怪的人,她丈夫死后,她独自一人住在巴黎富人区帕西一套有

    5间房子的住宅里,整天醉心于房间的装饰,她可以因为对一个门把手的样

    式不满意而日夜不安,耿耿于怀,半夜里叫她的侄儿阿兰来替她换门把手,

    常常为诸如此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忧虑重重。贝特姑妈很爱自己的侄儿,常

    以保护人自居,她非常固执,不许别人违反她的意志。侄儿结婚后,她要送

    两把结实的抉手椅给阿兰和吉赛尔,但小夫妻俩想要一张老式的沙发椅,她

    觉得他们贪心不足,什么都不想给他们了。他们则认为姑妈悭啬、庸俗,于

    是不欢而散。吉赛尔从小听惯了母亲的斥骂,一贯惧怕母亲,对她言听计从,

    于是她只有顺从母亲的意志,让阿兰去要贝特姑妈的住房。阿兰知道这是丈

    母娘的意思,他不愿受丈母娘的搀布,与吉赛尔产生龃龉,表示宁愿住桥脚

    下也不要什么房子,说完他愤然离家,去找他崇拜已久的女作家热曼娜勒

    梅尔夫人。他把结识女作家、攀附女作家看作是对家人的挑战,是跳出资产

    阶级舒适安定的生活圈子的机会。他还想通过文学创作成就功名,与女作家

    交往是他在文学界成功的捷径。阿兰惶惶不安、小心翼翼地敲开了勒梅尔夫

    人的大门,半老徐娘,风韵犹存的勒梅尔异常热情地接待了他,这使阿兰分

    外地受宠着惊,暗自庆幸自己攀龙附凤、平步青云的好运,已经有些头昏目

    眩了。阿兰看到勒梅尔那样谦虚随和,也壮起胆子同她攀谈起来。他谈起了

    贝特姑妈,谈到要房子的事情,觉得自己要姑妈的房子既不体面也不合适,

    不料勒梅尔却劝他接受房子:“对您合适的东西,您就拿过来。住得宽敞些,

    这是件令人快慰舒心的事。不要动不动就屈服。要是您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吃

    掉,别人是吃不掉您的。既然您喜欢,那扰要做得比他们更厚颜无耻些。”

    勒梅尔的一番耐心“教诲”,使阿兰茅塞顿开。他兴致勃勃地回家向妻子讲

    述了自己同女作家会面的情况,决定听从热曼挪勒梅尔的劝告,一定要搞

    到贝特姑妈的房子。他们策划先去看房子,于是夫妻俩乘姑妈午睡时在住宅

    外面观察了一番,计划如何安排房子。阿兰让吉赛尔去请求他父亲出面向姑

    妈要房子。阿兰的父亲经不住吉赛尔的央求,去向姐姐商量此事。他惋转地

    向贝特讲述了孩子们的要求,并有意提醒贝特她原来是愿意把房子给阿兰,

    自己换一套小些的住宅的。贝特姑妈执意不肯,她认为吉赛尔配不上阿兰,

    阿兰是在吉赛尔一家的指使下才向她要房子的。拒绝后她心里忐忑不安,担

    心阿兰亲自开口,果然阿兰逼上门来。他先好言劝说姑妈换房,见姑妈不接

    受建议,便威胁她:“当然,您不会让步的不过要知道,我预先告诉您,

    您没有权利;幸亏还有法律我岳父认识房屋管理人,会去跟他说的”

    贝特姑妈气得要命,扬言阿兰要赶走她。阿兰早已丢掉以前的教养和体面,

    对外界的种种流言蜚语并不在乎。勒梅尔夫人也不相信那些谣传,坚持认为

    阿兰不会做错,是个刚强的小伙子。她对阿兰的好感也与日俱增,竟怀疑自

    己是否爱上了这个小伙子。阿兰的姑妈终于在巨大的压力下让步了,她把房

    子让了出来,自己换了一套小多了的住房。阿兰和吉赛尔如愿以偿地搬迁了

    姑妈那套宽大舒适的住宅。阿兰殷勤地请热曼娜勒梅尔来参观他的新居。

    勒梅尔夫人应邀来拜访,她边参观边赞赏着家具的精美和使用,还不断地出

    点子如何摆设家具,但吉赛尔对她的建议并不欣赏,执意按她自己的意愿摆

    设。不知是出于嫉妒还是其它原因,令阿兰尴尬万分。阿兰也突然感到过分

    接近勒梅尔反而使他的崇拜心理不断降温,觉得还是只有在电视屏幕上看

    她,在书店的橱窗里看她的照片才能保持崇拜和幻想。原来阿兰已经偶然从

    哲学家勒巴的嘴中了解到女作家的底细。他一直顶礼膜拜的女文人、蜚声文

    坛的女作家只不过是一个巧妙的抄袭模仿者,是一个一文不值的草包,并没

    有多少真才实学。她的高大形象已经在阿兰心目中破灭了。他气愤、徬徨,

    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欺骗和虚伪,到处都是伪君子,他似乎通过与女作家的

    交往获得了许多人生经验,认识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开始从混沌中走出来,

    不再单纯,不再冒傻气。失去了勒梅尔这个文学偶像,他似乎又没有了精神

    寄托,于是他的崇拜转移了目标,转到哲学家勒巴身上,敬佩他的强大自信,

    光明磊落,我行我素,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勒巴那样的人,大有要拜他

    为师之意。这又一个人造的偶像是否也会象勒梅尔夫人一样是骗人的假象

    呢

    作品鉴赏行星仪是娜塔丽萨罗特的代表作,也是新小说的重要

    作品之一。新小说是出现于50年代的重要小说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家主张打

    破传统小说模式,取消或淡化情节和人物,用新的表现手法反映当代纷繁而

    复杂多变的现实。行星仪正体现了这些特色
………………………………

第95节

    。全书没有起伏跌宕、激动

    人心的故事情节。要理出情节线索很不容易,情节线索对萨罗特来说只是一

    根细线,主要功用是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串连起来,以免它们无限地扩散开去。

    萨罗特在这部小说中以人物的对话、内心独白和潜语代替作家的直接叙述,

    我们只能从无休止的人物语言中去理解作者的意向,从人物的意识活动中间

    接地去揣摩事物和社会的脉搏。人物的语言是琐碎的,零乱的,谈的都是些

    家常话,但是从家常话的潜语中可以看到闪闪烁烁的意识交流、从最一般化

    的谈吐和内心独白中,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萨罗特正是要努力去显露被

    文明、教育、社会环境、偏见、陈词滥调包裹着的人的意识深层的真我,揭

    示人物深层心理活动的真实。行星仪记录的主要是些老生常谈,是“为

    了什么也不说而讲话”的机械谈话。作者的真正目的是要揭露这些谈话的虚

    伪性和不真实性,“揭露出在不真实的空话掩盖之下存在着的维型的、

    萌芽状态的、未经加工的生命。”比如阿兰拜访女作家热曼娜勒梅尔的一

    段,他们的交谈都是一些套适、客气话,阿兰的语气充满敬畏,勒梅尔则湿

    得热情大方,他们平淡的谈话实际上表现出人物下意识中的一些念头和感

    受。阿兰对勒梅尔的赞誉之词的后面隐藏着他自感低人一等的情绪,他的意

    识深处是把勒梅尔当作敌对的竞争对手,但内心十分明白自己并不是她的对

    手,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初涉文坛的可怜虫,不得不攀附一株光彩照人的大树。

    他是弱者,而勒梅尔是强者,弱者必须依靠强者才能生存,他的话语时时显

    露出那种朦朦胧胧的自卑感,表现出他毫无主见,畏畏缩缩的软弱个性。勒

    梅尔表面上是那么谦虚、和蔼、平易近人,她的真实目的是要抓住阿兰这个

    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为自己捧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维持自己的巨大声

    音,她热情的话语似乎是对青年人的关心,骨子里是为自己打算,萨罗特着

    重揭示的就是这种双重性。勒梅尔感到自己已日落黄昏,快要被抛进遗忘的

    深渊,她害怕波抛弃,害怕孤独,她要抓住阿兰这个对她顶礼膜拜的青年,

    利用他为自己重整旗鼓。她的虚伪正是表现在那些貌以平常的客套话中。行

    星仪的书名立意新颖,萨罗特用行星仪来象征社会,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书中人物以乎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他们象宇宙中运行的星体一样,彼

    此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互相追逐、碰撞,虽然都共同生活在一个空间,

    但彼此都象仇敌,永远走不到一起,不断地聚合,又不断地分裂,再进行新

    的组合。萨罗特试图用天体运行的规律来阐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奥秘。萨罗

    特笔下的人物基本夫系是对立,但他们要互相利用,于是要互相表示好感和

    亲热、萨罗特识破了自己笔下的人物在他们那平静、明朗、纯真的表象之下,

    在他们那股子清白安详的神态的内里,隐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暧昧。”在艺

    术手法上,萨罗特大胆创新,为了削弱人物的吸引力,她很少用人物姓名,

    而广泛地用各种人称代词,令人颇费猜测,摸不着头脑,她的用意是明确的,

    一反传统小说以情节取胜、以塑造典型人物为中心的写法,淡化情节,淡化

    人物,以滔滔不绝的对话,内心独自、潜语为小说主体,让读者从中揣摩人

    物内心活动的细微处,挖掘出内心的真实。对看惯了传统小说的读者来说,

    这样的小说使他们感到茫然,但只要用心去读,耐下性子去琢磨,还是可以

    体会到乐趣的。

    张容

    乔治贝雷克东西1905

    作者简介乔洽贝雷克19361982,法国作家,出生于一个贫寒

    的家庭。父亲1940年战死沙场,母亲死于集中营,他由姑妈抚养成人,在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