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品敝了回答。那就是:没有目的,没育理想,毫无意义,荒诞不经。日奈

    也用自己的作品对这个问题做了阐迷。他强调人是局外人,人在世界上卑微

    低贱、盲目无能、无所作为。戏剧中两个女仆的悲剧揭示了人命贱如蝼蚁、

    微不足道的现实。作家认为人的存在与不存在都是荒诞的,人活着就是一场

    梦、一场游戏,人的一切劳力都既无意义,也无用处。她们的悲观绝望可以

    说是当代人对现实社会的悲观绝望。作家还注重表现人类的一切都荒诞不

    经、毫无价值。两个女仆游戏时对女主人的嘲讽、侮辱、撕打,写告密信使

    女主人的情人被捕人狱以及后来她们谋害主人的计划,完全是一种荒诞的行

    为。这种荒诞不经、毫无用处的行为是一种具体化了的失望,是一种在真实

    世界里永远体验不到的活动,它实际上是人类被荒诞的现实所吓倒,被不合

    理的社会所挤压而导致的病态行为。荒诞派戏剧家在表现主题时,完全打破

    了传统的戏剧章法,剧情若有若无、对话互不交锋。但是,他们每个人都用

    适合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表现主题。尤奈斯库着眼于舞台效果,凭借道具、布

    景、灯光、声音来制造气氛、表现主题。贝克特善于用喜剧方式处理悲剧题

    材,以其新奇别致的构思来表现主题。日奈则一贯使用戏中戏的结构方式来

    揭示主题和嘲笑现实。他认为运用这种折光反射的方式反映现实比直接摹写

    生活来得更真实。所以,他在自己的几部荒诞剧中都使用了这种方法。女

    仆便是其中的一部,这部作品中,作家把戏中戏和现实生活的描写结合起

    来,这样他可以让他的人物在游戏中说出在现实中不能说的话、做出在现实

    中不能做的事,他让两个女仆轮流扮演女主人,使她们把起初对女主人的羡

    慕心理、谦卑低下的态度到后来采取的侮辱和暴力行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

    来。这是她们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嫉炉和仇恨的总爆发,而这种发泄在现实生

    活中是无法做到的。是这种游戏使两个女仆那种既羡慕、向往,又嫉妒、仇

    恨的复杂内心得以充分表现,使绝望的克莱尔走向死亡。它补充和发展了作

    家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我们不能不说戏中戏的结构方式在女仆中运用得

    非常成功。

    吴晓红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脏猴儿1951

    作者简介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生于法国西南重镇波尔

    多一个富裙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去世时他只有20个月。母亲虔诚,他从小

    在教会学校念书,因而终主信奉夭主教。1906年在波尔多文学院历史学科毕

    业,进入巴黎的文献典籍学院,但不久便退学,专门从事写作。1909年发表

    处女作、诗集双手合十,受到巴雷斯赞赏。随后他开始写作小说,发表

    了戴锁链的孩子1913,肉与血1920等作品,但作为小说家

    的声誉是来自给麻风病人的吻1922。小说描写一个女人的婚姻悲剧。

    此后,莫里亚克接二连三地发表小说、大河1923、热尼特里克斯

    1923、爱的荒漠1925,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苔蕾丝德

    斯盖鲁1927、蝮蛇结1932、弗隆特纳克的秘密1933、

    黑夜的终止1935、黑天使1936等,充分展示了他杰出的才

    能。其中以苔蕾丝德斯盖鲁最为重要。小说描写女主人公对家庭生活

    不满,以致发展到企图毒死丈夫,终被丈夫长期幽禁,备受精神摧残。莫里

    亚克于1932年任法国文学家协会主席,1933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用手中笔参加抵抗运动。战后从事新闻工作,同时

    继续发表小说:脏猴儿1951、羔羊1954、昔日一少年

    1969等,并从事戏剧创作和散文写作。此外,他还写过一些作家论。1952

    年他因“在小说中深入刻画了人类生活的戏剧时所展示的精神洞察力和艺术

    激情”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1970年9月1日卒于巴黎。

    内容概要菠尔打了孩子一记耳光,把他推进走廊里。她一想到儿子,

    眼中出现的是一双螺旋膝、棍子腿、抹子掉在鞋面上的小东西。她厌恶孩子

    由于呼吸不通,总是半张着的嘴和耷拉下来的下嘴唇,象他父亲那样。她脸

    上长着密茸茸的汗毛和小胡子。她出于迷信门第和伽菜亚斯德赛纳斯男

    爵夫人的头衔而嫁给一个白痴,葬送了自己的一生生下这么一个没出色的

    低能儿,难道能怪她她要把孩子送到一个无神论者的小学教师那里去,除

    此以外,也没有其他的道路。她曾把纪佑姆送去寄宿,但不久就被送回来了:

    这个小脏猴儿尿床;教会里的人无法收客低能的孩子。可是她的婆婆带回来

    小学教师不肯要孩子的消息:他不愿意和庄园里的人来往,免得听别人的闲

    话。纪佑姆喜欢呆在奶奶的卧室里,在她的床和跪凳之间的空角落。这时,

    他的父亲和祖母在交换着短促的问答:“妈妈,这个小学老师是个赤党吧”

    “赤党路斯笃还说他是赤中之赤呢”纪佑姆见过这个瘸腿的小学教师,

    他总是光着脑袋,拄着一根漂亮的乌木拐杖。这当儿女佣进来了。祖母、父

    亲和这个“阿姨”都是他的靠山。这个奥国女人魁梧的身材替他当了一道屏

    障。奶奶宠爱的举动和言语有时无济于事,只有“阿姨”才真象母鸡爱小鸡

    似的本能地庇护着他。菠尔出了家门,她在回味小学教师所说的话,这是指

    她和以前那个神甫的一段往事。当年,就在这条路上,她和那个孩子般天真

    的高个儿,那个清瘦的年轻神甫并肩步行。她想从他那里寻求帮助,这在她

    是无可非议的;他象一个海上遇难者一样接待了她,仿佛在自己的荒岛上,

    又到来了一个同样命聋的同伴。一次,在神甫住宅的花园里,神甫由于倦极

    了,把头倚在少妇的肩膀上,那也就不过几秒钟的事情,而她赶快把肩膀缩

    回去。但是被一个邻居看见了。从此庄园礼拜堂祭坛前的神灯再也不点燃了。

    12年来,她忍受了这种毁誉所带来的耻辱,她知道现在还在那里到处传播。

    但这件事情竟传到了素不相识的小学教师的耳朵里,这使她感到无法容忍。

    她要向他解释事情真相,央求他接受替纪佑姆教课。她走进餐室时,全家正

    在吃饭,她提出要去见小学教师,婆婆反对,两人抢白起来。第二天中饭后

    她就去找小学教师,他快40岁,但还有年轻人的风度。他建议明天下午放学

    以后把孩子带来,他想观察一下。纪佑姆知道要把他送到小学教师那里去以

    后,哭着说:“我不去”伽莱亚斯带上他到坟地干活去了。父子两人默默

    无言,他们可以这样走上几个钟点,可怜的伽莱亚斯竭力想找个话题,但总

    是落空。他不知道对孩子能说些什么。第二天,菠尔带着孩子去见小学教师

    波尔达斯。他让孩子帮忙剥豆子,然后带孩子去看他儿子约翰比尔的书柜,

    让孩子朗读凡尔纳的神秘岛。纪佑姆从一张照片中认出约翰比尔就是那

    个神童般的少年,向往着能与之交往。小学教师让纪佑姆明天再来朗读小说。

    孩子当晚怀着微笑入睡。在小学教师家里却发生一场口角,小学教师的妻子

    反对纪佑姆到家里来,生怕丈夫同庄园里的贵妇人接触多了会出意外。小学

    教师决定不收这个孩子,但他的出发点不同:“我们不应该和庄园发生关系。

    阶级斗争,并不是纸上谈兵。这是天天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他让

    妻子写信回绝了。菠尔为此同老男爵夫人发生争执,菠尔说话过了火,冒犯

    了赛纳斯家世世代代的祖宗。伽菜亚斯带着儿子到坟地去。孩子坐在一块墓

    石上。通红的太阳竭力想从雾里钻出来,雾却不能决定化成云飘到天上去,

    还是变作雨落到地上来。波尔达斯先生不愿意再管他了。从此他不能再进到

    约翰比尔的卧室里去,他站起来,跨过墓园的矮围墙,沿着一条通向西隆河

    去的陡峭的小道走去。伽莱亚斯发现孩子不在眼前,便追了上过。他的眼睛

    贪婪地追踪着这个跨着小步踉跄地奔走的小生命,追踪着这只从捕鼠夹子里

    挣脱出来,已经受了伤、流着血的地鼠:而这就是他的儿子,一个和他命运

    相仿的人。好些年来这个孩子忍受着痛苦,但是生活的道路在他还刚开始,

    苦难还只是一个开端。在他生命的每一阶段中,还要受尽各种不同的折磨。

    在这个女人面前,在这个永远带着愤怒的女怪物面前,他能有办法自卫吗

    憎恨使伽莱亚斯透不过气来,但比恨还强烈的是他所感到的耻辱,因为折磨

    这个女人的人,正是他自己。她仿佛是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母狗,不是关上

    几天,而是迫使她把整个青春在囚禁中度过。柳叶在凤中瑟瑟地微响,西隆

    河已在眼前。孩子带着父亲奔向水闸。据说伽莱亚斯跳进水里去是为了搭救

    他的儿子。小东西揪住了他的脖子,终于把他也拖进水里去了。菠尔长了一

    个恶性瘤子,她受不了吗啡,痛苦太剧烈时才同意打针。老男爵夫人的女儿

    一家,看来不会让老妇人太太平平地终老。波尔达斯则很后悔,决定今后再

    有来求他帮助的人,他不会再加以拒绝。青草侵占了赛纳斯家的墓园。荆棘

    覆没了荒寂的坟地,青苔已使墓碑上的字迹再也认不出来了。

    作品鉴赏中篇小说脏猴儿是莫里亚克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这是

    一篇小小的杰作。莫里亚克通过一个追求门第和头衔的女人和一个低能儿的

    命运,写出了外省一个庄园主之家的家庭悲剧。女主人公菠尔是小说的第二

    主角,作者对她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她为了要做男爵夫人而嫁给一个白痴。

    可是,“这种愚蠢的虚荣心”毁了她的一生;她丝毫得不到幸福。她并没有

    成为男爵夫人,唯一的男爵夫人是她的婆婆。她只不过是个“伽莱亚斯夫人”。

    她和丈夫唯一的一次同床生下的儿子也是一个低能儿,父与子不堪入目的愚

    笨嘴脸更使她的生活充满烦恼和愤恨。感情生活的缺乏使她一有机会便寻求

    发泄,向别的男人倾诉内心思绪。旱年她与当地神甫的频繁交往引来了闲言

    碎语和恶意中伤,她从此得了坏女人的名声。为了儿子的教育,她与小学教

    师波尔达斯交涉。但是,波尔达斯的妻子生怕丈夫被她勾引,竭力反对接受

    教育这个低能儿。这在促使小学教师作出拒绝的决定中起了作用。菠尔不喜

    欢儿子,没有一点母爱,脑海里只有儿子丑陋、肮脏的影像,因而对儿子只

    有斥骂和责打,造成母子之间的隔阂与鸿沟。她的生活没有欢乐,而只有矛

    盾、失意、痛苦。但这种生活的悲剧是由她自己造成的,只能自作自受。丈

    夫与儿子的自尽给了她最后一击,她得了恶性肿瘤后,对生命毫不留恋。莫

    里亚克着意刻画了这个人物内心的“恶”,菠尔是一个从外貌到内心都十分

    丑恶的女人。她的追求是低级庸俗的,她缺乏应有的道德观念和人之常情。

    通过她,莫里亚克展现了外雀富裕之家上层妇女阴暗的精神世界。刻画人物

    的内心是莫里亚克擅长的手法,他要“描绘人的内心的最深之处”。在这篇

    小说中,莫里亚克运用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与白描相结合的写法:他的叙述往

    往是用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开的。无论是菠尔,还是她的儿子纪佑姆,以及

    她的丈夫伽菜亚斯,莫里亚克都采用了这种笔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内心后

    动。正如法国批评家亨利克卢亚尔所说:“他是隐秘的顶感,神秘为、内

    心深处的描绘大师。他绝不忽略激情的、隐晦的复杂心绪:这些堪与风暴前

    兆相比的准备阶段,这些联结又松开的接触,这些恐惧和期待,这种默契,

    这含混的希望”在内心情感的挖掘中,莫里亚克尤其善于描绘女性形象

    的犯罪情感。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内心世界,常常充满犯罪、不贞、仇恨、

    忧郁不安等心理活动。他认为,这些人物“的本性如果不是受到腐化,也是

    受到伤害。不待说,一个基督教小说家不能依据田园诗叙述人类历史,因为

    他无须进开罪恶的秘密”。菠尔的虚荣心、空虚的精神状态和缺乏母爱就是

    当作罪恶**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的。莫里亚克没有忘记点出,正是外省狭

    隘的、落后的、闭塞的环境,正是由于社会不良习俗的腐蚀,才产生菠尔这

    一类恶的代表。莫里亚克的小说艺术还有一个特点:在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

    和斗争时,他总是选取了矛盾即将总爆发的时刻,就象拉辛的悲剧一样,一

    开始矛盾斗争就异常尖锐,直接导向悲剧结局,而省略了不必要的枝蔓。在

    脏猴儿中,一耳篇这场家庭悲剧正处在剑拔弩张之中,各种矛盾汇聚一

    起,一触即发,情节的发展紧凑异常,心理描写恰到好处,并不冗长,整篇

    小说一气呵成。同时,莫里亚克又用富有诗意的笔调去渲染波尔多附近朗德

    平原的景色,时而这是而后广漠的田野,不见人影,唯有葡萄枝蔓在寒凤中

    抖动,小溪中有着密集的芦丛和卑湿的、沼泽地带的神秘,预示着不祥的征

    兆,时而这是雨中的黑夜;时而这是雾濛濛的天气,各种响声与河水声混成

    一片。这一切构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最后,这个中篇也反映了莫里亚克善

    于以孩子的遭遇来安排情节的特点。他认为自己的所有作品中,“有个儿童

    在梦想”。纪佑姆虽然是个低能儿,但他的心理活动仍然充满了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他的自尽是对不平待遇的抗议。在语言运用上,脏猴儿体现了

    莫里亚克简洁优美,象古典散文一样的文风,他不愧为一代语言大师。

    蔡烨

    罗杰瓦扬325000法郎1955

    作者简介罗杰瓦杨19071965在法国向来被看作是一个“玩世

    不恭的作家”。他出生于瓦兹省的阿西勒穆尔蒂安,先在兰斯上学,后

    又求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获哲学学士学位。大学时代,适逢超现实主义

    运动鼎盛时期,他也不落后于时代潮流,积极妻予其中,并与人合办大游

    戏杂志。大学毕业后瓦扬投身报界,以新闻记者身份参加各种政治活动,

    二次大战爆发,他担任战地通讯员,法德休战后,他又积极参予法共组织的

    抵抗运动,后加入法共,但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时退出。瓦扬的大部分文学

    作品都是在战后问世的:恶作剧1915年获联合文学奖,劣迹1948,

    敏捷1950,漂亮的面具1950。325000法郎1955、

    法律1957年获龚古尔奖,节日1960,鳟鱼1964。

    瓦扬的小说总是带着深深的放荡的痕迹。且不说法律、鳟鱼劣迹

    等作品中那些“荒淫无耻”的资产阶级主人公们,即便是以抵抗运动为主题

    的恶作剧,其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玩世不恭的角色,一边战斗,一边还

    在追求着富于刺激性的快乐女人。除小说外,瓦扬还写过一些剧作爱

    洛伊丝和阿贝拉尔1947,若望先生1959和随惑冷峻的眼光,

    1963。罗杰瓦扬在当代法国文学中的地位相当模糊。他在政治上倾向进

    步,思想似乎与马克思主义有柏通之处,但同时他的作品却又表现出强烈的

    个人主义和放浪形眩的理想。他的风格既具有司汤达式的简洁轻灵,同时又

    有所创新,试图表达出现代社会那风云变幻的大场景。瓦扬晚年隐居于安省

    的梅约纳,1965年辞世。

    内容概要柏尔纳布萨尔参加t1934年的比奥纳环城自行车比赛,他

    在比赛中一路领先,眼看就要摘取桂冠,可惜在最后冲刺时因意外而摔倒,

    功亏一篑。比奥纳虽是个不大的工业城,却是法国最大的塑料制品产地。布

    萨尔爱上了城里一位名叫玛丽亚挪的姑娘,一心想把她娶到手。可姑娘却不

    愿她未来的丈夫做一名普通的塑料工人,她要离开比奥纳。布萨尔到里昂跑

    了一个星期,买下一家快餐馆。卖主要求付70万法郎定金。布萨尔的父
………………………………

第92节

    亲给

    了他15万法郎,玛丽亚娜和她母亲拿出全部积蓄225万法郎。“现在的问

    题是再弄到325万法郎”,布萨尔说,“这个我有办法。”他找到一块参加

    自行车比赛并获冠军的来自乡村的小伙子8号,要他和自己到工厂包下一部

    注塑机,两个人干4小时,歇4小时,每天干12小时,以每小时160法郎计

    算,每人一天稳拿1920法郎,按规定,夜班的8个小时工资应当增加百分之

    五十,这样每人就是320法郎,加起来每人每天收入2240法郎,刨去500

    法郎的饭钱,净剩1740法郎,只要干上187天就能赚到325万法郎8

    号年轻,力气大,决心挣这325000法郎。布萨尔通过与工厂主的儿子的私人

    关系,包下了一台注塑机。5月16日早晨8点,他跟上日班的工人一道进了

    车间。他的全部工作将于11月18日星期天晚8点结束。工头已经预先得到

    通知,便把一架半自动操纵的注塑机交待给了布萨尔。这是最新式的机器,

    卧式的,足有3米长。布萨尔心里喜滋滋地打量着面前的注塑机。这个庞然

    大物躺在那里,活象一只威武雄壮的猛兽,就是它将使布萨尔赚到必要的钱,

    来换取自由和爱情。未来的187天当中,布萨尔的手将不断地在模具中出出

    进进,只有一个八角形的安全罩偶尔把它们隔开。必须将安全罩掀起来模具

    才能打开,而要想使两块模具合拢,就必然得先扣好安全罩。这个设施是为

    了防止操作工的手无意中被模具夹住。布萨尔这台注塑机昼夜不停加工的产

    品,是一种路易十四式样的小马车。这是一种儿童玩具,很多百货商店的儿

    童用品柜均有出售,布萨尔将安全罩扣好,模具重新合拢,活塞开始运行。

    他用一只夹子将两片马车中间的一个凸起部分剪断,这个凸起部分人们管它

    叫“须子”,是塑料冷却过程中留在注射口的一根脐带。他将对称的两片马

    车掰断,扔进身后的一个箱子里。剪断,掰开,往后一扔,这3个动作只需

    10秒钟,衣显示塑料已经冷却凝固的红灯闪亮之前,布萨尔可以停止20秒,

    这就是他的喘息时间。红灯亮了。布萨尔掀开安全罩,模具打开,布萨尔从

    模具中取出两片马车,然后扣好安全罩,剪断“须子”,掰开薄片,扔进箱

    子,梢候片刻从这一天起,布萨尔和8号便每隔4小时地不断重复这一

    套动作。为了免得去掀安全罩,许多工人喜欢把由安全罩控制的电源开关摘

    除。布萨尔暗暗发誓,严格遵守安全规章,他绝不去碰电源开关。他深知那

    样作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与其挺而走险,他宁肯多出点力气,多受点累。他

    跟别的工人不一样,并不想在这里终此一生。他布萨尔只要熬下这半年,就

    能当上快餐谊的经理看他的精神状态,就象一个全力冲刺,拼命往前撵

    的运动员。他渴望成功,不惜竭尽全力,即使殚精竭虑也在所不辞。虽说人

    的**各不相同,但却都会导致孤注一掷,一意孤行。正如赌徒们所说,哪

    怕鸡飞蛋打,也要一条道走到黑。在此期间,布萨尔同工会的人打过交道,

    与玛丽亚娜的关系又起过风波,他都顶过来了。布萨尔把从年历上剪下来的

    一张时间表钉在隔板上,它从5月16日开始,包括6、7、8、9、10月,直

    到11月18日星期天为止。每过一天,他就在上面划一道杠杠。8号在布萨

    尔父母家搭宿,每天交500法郎食宿费,睡在布萨尔床上。这两个小伙子同

    使一台机器,同睡一张床,若不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碰头的机会,可能早成

    为天下最亲密的一对了。到了11月15日,两个小伙子只要再干3天,就可

    以交差了。全城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他们干脆不回家,就睡在车间隔壁的

    库房里。可他们也确实累得够呛,尤其是布萨尔,眼光都变得茫然若失了,

    脑袋里似乎空无一物,连觉都睡不着了。最后一天,机器出了故障,耽搁了

    时间,他想赶回这点时间,否则,今天就完不成任务了。于是他在一种昏昏

    沉沉的状态中,开着安全罩干活,这样可以更快一些。他心里虽然想接上安

    全罩电源开关,但手上却不由自主。他开始还十分小心,但后来动作越来越

    慢。他要在3点钟换班。大挂钟的指针已指在2点42分上。布萨尔突然发出

    一声惨叫。他的手被死死地钳在闭合的模具中,只露出手腕来,手整个都被

    挤烂了,一直到胳膊时都被烫得一塌胡涂。炽热的塑料溶液夹杂着人的碎骨

    和烂肉,从模具中流溢出来,发生了这样可怕的事故,快餐馆东家单方面撤

    回了合同。布萨尔只好买下了比奥纳的“小土伦”咖啡馆。从此,戴着钢质

    镀镍假手的布萨尔便成天阴沉着脸,坐在酒桌旁与人玩牌,一直到关门为止。

    他对新婚妻子玛丽亚娜也没有好脸色,“她是个臭婊子,”他说。8号出于

    哥们义气,把赚来的30万法郎如数交给玛丽亚娜买下那家咖啡馆。玛丽亚娜

    的母亲逢人便说:“我们的日子还过得去。”

    作品鉴赏325000法郎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是罗杰瓦扬的代表

    作。这部小说自1955年问世以来,始终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法国“干预文学”

    的典范之作,有的人甚至把它说成是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不管这

    种评论是否确切,但这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的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瓦扬创

    作这部小说的时间正是他加入**,轰轰烈烈搞**运动的时期。可

    以明显地看到,他在小说中试图运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将阶级

    斗争的观念引人到对于个人命运的描述之中去。小说的主人公布萨尔是一名

    工人的儿子,他父亲是一个“二十岁时已经在为共和法而斗争”的老工人,

    1936年还“领导过人民阵线的竟选活动”,可他为了得到玛丽亚娜的爱情,

    却不愿做个“看机器的普通工”,想要离开比奥纳,去做经理,正如老工会

    代表夏特拉尔说的,“就是去剥削”。要实现这个理想,他得付出代价,那

    就是在6个月内每天干12小时的活,没有星期天。但是在这6个月中,工厂

    老板从他“身上榨去的钱就超过了50万法郎”。想要获得“剥削人”的自由,

    首先却得彼人大大地剥削一番,这便是人命运的悲剧。然而,更悲惨的是,

    代价付出了,自由的翅膀却被无情的机器剪断了。布萨尔最终也没能跨出比

    奥纳一步,他变得麻木不仁了,在咖啡馆以打牌消磨时光,对玛丽亚娜的热

    情也一落千丈,原先苦苦寻觅的幸福与爱情都成了泡影,6个月与那架庞大

    的注塑机搏斗的日子仿佛是一场恶梦,耳边只留下机器单调而又紧张的运行

    之声,令人心寒。在这里,作者揭示了资本义主工业大生产对人性的扭曲,

    体现了作者对工人阶级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与热烈关怀,同时展示了资本主

    义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残酷性和剥削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扬的这

    部325000法郎在当代法国坚持传统的文学创作中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

    品。但是,仅仅以这一点作为标准,便断言它是一部杰作,那夫免也大牵强

    了一点。这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风格简洁轻盈,

    不事雕琢,但又不乏新意。五十年代的法国,兴起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那

    就是在作品中不叙写连贯始终的情节、人物关系也模糊不清的“新小说派”。

    瓦扬并不受其影响,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325000法郎结构紧凑,情节

    扣人心弦,布萨尔奋斗的过程由始至终紧紧抓住了读者。当读者读到他的工

    作进入最后一天的时候,不禁松了一口气,但是接下来非常突兀地,布萨尔

    的手被机器辗碎,一切都完结了。这就象故事开头插入的那段仿佛是闲笔似

    的自行车比赛的场景描写,作者详尽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比赛中的残酷角

    逐,布萨尔在最后关头的功亏一篑,无疑是对主人公悲剧结局的有力暗示,

    而且作者在这里所描述的主动逼真的场景和阐发的哲理,更使全篇的主题得

    到扩展与升华,格外耐人寻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瓦扬笔下的主人公柏尔

    纳布萨尔堪称是现实主义文学中一个极富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他并不是

    一个自觉反抗资本主义的工人形象,就象许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中反复

    出现的那些“叱咤风云”、生硬呆滞的主人公那样。布萨尔自认为他的办法

    可以摆脱资产阶级对他的剥削,他对者工会代表夏特拉尔说:“您就知道讲

    大道理,别忘了,这并不是开群众大会。”并对他父亲的劝阻也置之不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