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改造计划-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雪景之外,就连扈三娘也渐渐有点儿不淡定了。

    狭窄的山路,两旁都是十数丈高的峭壁,繁密的山林之中更是藏人的极好之地。如果真要有人对薛明不利,那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

    如果说最初薛明说陪着她好好看看雪景扈三娘心中还有点儿不信的话,那么此刻她心中也是有些拿不准了。谁也摸不准,这位做事极其不安常理出牌的年轻权贵一时心血来潮会不会真的为了讨她欢心不顾自个儿安危来这么一出。

    想想身上背负的使命,再看看身侧刘猛和王君两人焦灼的神情,扈三娘也没了赏雪的心思。心中微动,张口欲言。

    “梆!”

    恰在此时,只听山路一侧的密林中陡然传来一声沉沉的梆响,瞬间让原本就心中忐忑之极的刘猛和王君两人吓的几欲魂飞魄散!

    “敌袭!”

    随着王君这声凄厉之极的惊呼,两支长长的标枪自山路两侧的密林中飚射而出,重重的没入山路正中,正正堵住薛明等人的前行之路。

    “啾!”

    陡然受惊的五匹骏马齐齐前蹄直立,好在薛明等人御马都是好手,并没有人从马背上摔落。倒是那领头的干瘦老头一手流畅之极的驭马手段引得刘猛和王君两人侧目不已。

    这干瘦老头两人之前都没有见过,今天是突然出现在薛明身边的。看那神情服饰,显然不可能是出身大户人家,更不可能会是军中出身的高手。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丢在人群中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关注的老货,竟然有这样一手精湛的御马之术,实在是很有些反常啊。

    当然,眼下显然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怎么应付眼前的状况才是正途。

    “大人……”

    薛明摆摆手打住想要说话的王君,看着回头过来露出询问之色的干瘦老头拱拱手道:

    “牛师傅,此间之事拜托你老了。”

    “大人折煞小人!折煞小人了!”

    被称作牛师傅的干瘦老头老脸涨红,慌不失的策马躲过薛明这一礼诚惶诚恐道,

    “那小老头这就去了?大人!”

    “嗯!有劳牛师傅!”薛明笑着道。

    牛师傅闻言对着薛明微微躬身一礼,随即策马前行几步,对着两侧的密林高声道:

    “不知道林中是哪家兄弟领事,不知可有认识老牛头的兄弟,可否出来说句话。”

    看到这个架势,再加上预想的袭击除了那两支阻断前路的木枪之外并没有接下来的任何动作,王君和刘猛等人就算再不明白状况,也大概猜到了,显然那自称老牛头的干瘦老头跟在这密林中扔出木枪阻路的人是旧识。

    只是,看那老头如此普通,而且引路来的这个地方是如此的偏僻,距离汴京城足足两个时辰的路途,想来前来寻的人也不是什么太过富贵的人物,这样一个地方,有什么值得大人如此不顾安危亲自前来的呢?怕是,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大人身边的那位扈姑娘吧!

    这样想着,刘猛和王君两人却也是不由自主的朝着扈三娘瞟去。

    扈三娘六识敏锐,王君和刘猛两人这样的神色怎可能逃的过她的感知。虽说她跟身前这位大宋最为年轻的权贵相识相处的时间都不长,可是若是论对薛明的了解,刘猛和王君两人是拍马都赶不上她的。

    她知道,薛明看似什么都不在意,可是骨子里却是个高傲之极的主儿。不说她府中有着容貌丝毫不逊色她的美妻,仅仅是从他一贯的行事来说,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女子做出如此没有理智之事,更莫说还是在如今这般境地,不顾危险的冒雪奔出这如此之远的地方。

    真正能让他如此做的,想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里或者说这山林间,有着对他来说极为重要而且是不得不亲自前来的人或者事了。

    想明白了这点,再想想一路行来薛明那做作的言语还有刘猛、王君等人那看向自己的异样眼光,扈三娘知道自己这是显然被薛明当枪使了,即便是心中对周围那些眼光再不怎么在意,可是此刻看到身边那人脸上可恶的笑脸,心中终究是忍不住冒出一股无名火。

    “堂堂薛大学士,权倾朝野,想要做什么事只需一声令下,自然会有大把人前来为薛大人东奔西走,何苦如此作贱自己,给小女子脸上贴金?”

    莫名的被背了黑锅,心中不忿之下,扈三娘言语之中已然是火药味十足了。

    (本章完)
………………………………

第689章

    此刻这话里话外的讥讽,是个人都是能够听的出来的,也就差说一句,贱人就是矫情了。

    听到扈三娘的讥讽之言,薛明尴尬的笑笑,也是知道自己的戏言已经是引得这位送上门的高冷保镖心中极其不快了,张嘴想要解释两句,恰在此刻两边的密林中却是有人出声了。

    “咦?还真是老牛头!老牛头,你怎么又回来了?”

    随着这声惊疑之声,簌簌声响中,从山路两侧的密林之中钻出数十个精壮汉子。这些个精壮汉子,身上穿着各色兽皮带着毡帽,没人背后都有一张长弓,手中拿着同那拦在路中央的木枪同样样式的长枪,有的汉子背上还背着山鸡野兔等猎物。

    这些汉子乍一看,是个人都能嗅出他们身上猎户的味道,显然是靠着山林为生的猎户人家。当然,如果没有看到那几个腰中还挂着几柄样式怪异的宽长腰刀的猎户的话,刘猛和王君两人恐怕也是这样认为的。

    只是在看到那几柄长刀的那一刻,刘猛和王君两人的眼睛却是都不由自主的紧紧盯在那刀身上!带着几分狐疑,几分难以置信还有几分震骇!

    半响之后,两人情不自禁的对视一眼,互相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种肯定!

    没错,确实是那种只存在禁军传说中的兵械!

    只是怎么可能?

    那宽长的刀身和样式,刘猛和王君两人都认识,那样式是大宋军中制式的长刀,而且那宽长的刀身还是大宋军中极为的特殊的一种武器。

    这样一种长刀,整个大宋逾百万的厢军和禁军中,只有一支军队曾经使用过。而且那还是曾经使用的,如今的大宋朝军中,已经没有人在使用那种制式的长刀了。而那支曾经威名赫赫的军队,在那人死后,不过区区数年光景就被朝中的那些个酒囊饭袋给折腾的彻底消失在大宋的军队序列中,不复存在。

    辽国对大宋次大胜,当属幽州大战。但这会战刚开始,幽州辽军就被宋军在涿水团灭,只能困守孤城。

    宋军气焰熏天,辽景宗气红了眼,连续派了六拨援军,但广大辽国参战官兵,都给揍出了“恐宋症”。大将萧讨古最先受刺激,谁说救援幽州,他就暴跳如雷的骂谁。第六路援军统帅耶律沙却热情善良,逃跑路上但凡遇到友军,就扯着嗓子大喊:宋军太厉害啦,弟兄们快跑啊。

    可宋朝御驾亲征的宋太宗更任性:宋军疯狂猛打,三百敢死队奇袭幽州城,他却关键时刻想太多,怀疑辽军有埋伏,结果眼睛血红的宋军大部队,只能眼看着三百名城头上的战友,击杀了近千辽兵后壮烈殉难。

    当辽军耶律休哥统帅的第七路援军杀到时,宋太宗任性指挥,竟送给对手一个大礼包:下令宋军步兵在开阔的高粱河沿岸布阵。这正方便了迅烈如电的辽国铁骑肆意包抄冲击。经过辽军一整夜凶狠如风暴的攻势,宋太宗如说走就走的旅行般,轻松跳上驴车跑路,而后三十万宋军崩溃,幽州这块几乎啃到嘴边的肉,就这样无情错过了。

    一句话解释这场仗:三军用命的血拼,比不上领导放肆的任性。

    辽国名将耶律休哥,人生一大愿望,就是打赢宋将李继隆。

    因为这个宋太宗的大舅子,太爱给耶律休哥添堵,雍熙三年暴打宋军的岐沟关大战,眼看曹彬部被四面合围,又是这人正面死磕打出血路。气的耶律休哥战后仰天长啸:我都把宋军打成这样了,竟还不能赢你一次。

    为了赢他一次,耶律休哥挖空心思,雍熙三年冬,在君子馆打埋伏,围了宋军刘廷让大军,就等李继隆这大鱼。谁知李继隆果断转移,害的刘廷让部数万袍泽殉国。这事闹的李继隆节操尽碎,虽有亲妹夫宋太宗力挺,还升职定州都部署,却是顶着朝野爱国人士的骂接下烂摊。

    抓住机会的耶律休哥,立刻集结了八万精锐骑兵杀来。

    这次李继隆不躲不跑,反而出掷地有声的豪言: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己报国家耳。忍受着君子馆逃跑的耻辱活到现在,就为了这刀山火海的一战。

    等这仗开打,李继隆在唐河布阵,以万余骑兵排成锲字阵型,凶猛的扑向人数是他八倍的辽军精锐。一冲就把辽军冲成两段。中国战争史上最奇迹一幕生了:一万宋军追着八万辽军大砍大杀,仅统计在册的斩头颅,就有一万五千多,以经典以少胜多骑兵战的名义,唐河之战载入史册。

    值得一说的是,此战中冲锋在前的宋将裴济,本来和李继隆极不对付,但此战浴血杀敌,战后俩人并肩携手,热泪盈眶的走下战场。这场热血之战,仿佛滚滚铁流,融化了多少快意恩仇的华夏汉子。

    值得一说的,还是机关算尽的耶律休哥,饶是被李继隆追杀的凶,却还是稳住阵脚顶住了宋军反扑,堪称与李继隆棋逢对手。战后他给辽国萧太后上奏折检讨,一番痛苦自我检讨后提要求:怎么罚我都行,但请让我继续带兵,我一定要赢李继隆。

    而这场战斗中所谓的静塞军,他们数目不过千余,主要来自民风忠勇的易州。每个有幸入选的战士,都是身怀绝技且性情豪迈的热血男儿。他们全数配给价值昂贵的西域良马,盔甲装备更武装到牙齿。这是大宋历经多次骑兵战教训后,痛下决心不惜血本打造的王牌力量:静塞军。

    但还没来得及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他们就遭遇到巨大的噩耗:家乡易州沦陷于辽人之手。面对朝廷不许出战的严令,这群忠勇的汉子放声痛哭,终于坚定了统帅李继隆的死战之心。悲壮的唐河对决,他们似开闸的洪水,冲在宋军战阵的最前列,顷刻间将辽军阵营扎穿。传说中辽国纵横草原的近卫骑兵,在他们凶暴冲击下愕然崩溃。

    (本章完)
………………………………

第690章

    这逆天的一战,成了他们纵横中国北方的起点。而后他们还曾挥师河套,追杀草创时期的党项骑兵。以数百人的规模,快刀般疾进,累积杀敌三千多,缴获牛羊数万匹。可就在决胜的关键时刻,迫于辽国入侵被紧急召回。彻底剿灭李继迁家族的黄金机会,就这样无情错过。

    而他们最后一次震惊天下,却在景德元年九月二十二日的深夜:拼上倾国之力亲征大宋的辽国萧太后母子,正驻扎在北平磐。嚣张的气焰,令大宋各路守军做起了缩头乌龟。却还是他们挺身而出,未得任何领导指示的情况下,竟然兵行奇招,重兵突袭辽军大营,一举攻破多座辽军营寨。

    暴怒的辽圣宗问这是谁干的,得悉了他们的番号后,立刻变了脸色,叹息说“锋锐不可当”,忙不迭的仓皇跑路。这次以死求生的冲击,为慌乱中的大宋,和主持澶州防务的老领导李继隆,赢得了黄金般的战备时间。而后的澶州决战,重挫辽军,定鼎百年和平的盟约,他们是沉默的英雄。

    唐河一战的惨败,没有泯灭耶律休哥打败李继隆的决心,端拱二年七月卷土重来,八万精锐包围北宋威虏军,非要钓来李继隆不可。

    这次李继隆迎难而上,亲率数万精锐救援,终于在徐河与耶律休哥遭遇。李继隆果断排起大阵,与对手针锋相对,又派大将尹继伦带千余散兵侧翼迂回。耶律休哥也十分冷静,如狼群一般耐心的对峙,等着找寻李继隆的破绽。这对知根知底的老对手,出的全是熟悉套路,就等着火星四射的一碰。

    但意外却偏偏生了,尹继伦的小部队迂回路上,恰碰上耶律休哥的大军。更出乎意料的是,耶律休哥根本懒得看尹继伦一眼,只想着全力咬住李继隆。因此视若空气一般,辽国铁骑大摇大摆的从尹继伦身边穿过。

    这事放别人身上,要叫声幸运。放尹继伦身上,却是羞辱到抓狂:这也是个性格火爆的硬汉,人送绰号黑面大王,哪里受得了这鄙视。暴怒之后立刻决定:紧紧咬住耶律休哥,瞅机会打他一把,装不认识我?今天叫你认识认识!

    于是夜幕降临时,正在餐桌上大快朵颐的耶律休哥,生生遭受了意外一击:尹继伦竟摸黑杀进了辽军大营,而且眼睛血红的直奔着耶律休哥的大帐而来。猝不及防的辽军当场慌乱一团,就看着这群疯了似的宋兵,在一个挥舞大砍刀的黑脸大汉的带领下,疯了似的扑过来。耶律休哥的卫队长还想上前阻击,眨眼就给砍成两瓣。

    结果耶律休哥一口饭还没咽下,就见尹继伦已杀到跟前,当场就是一刀,砍得耶律休哥一声惨叫,胳膊差点断掉。幸亏反应敏捷的辽国卫队拼死抵抗,用轻车拉着快疼晕的耶律休哥快跑路。而得知消息的李继隆也及时出手,这突然到来的幸福,他抓得十分牢靠:宋军大举出击,辽军尸横遍地。

    这是辽国第一战神耶律休哥,戎马生涯的最后一仗,也是辽国自满城大战后,又一次崩溃性惨败。回去后养好伤的耶律休哥,从此安心治理地方,再不轻言战事。捎带给后辈将领留下了一句好心叮嘱:当避黑面大王。也就是见到黑面大王尹继伦,一定要绕着走。

    静塞军虽然早期连禁军都不是,只不过是厢军编制,但是和广锐还有番落骑兵一样,大多为地方边民子弟组成,所以在编制上不算精锐,但实际实力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在北伐失利精锐大量损耗后迅填补了空缺。

    近百年的光阴如流水而逝,在如今的大宋禁军中,每个进入禁军的兵卒都知道都了解那支军队,毕竟,当初那支军队并入大宋禁军序列中,是大宋八十万禁军最为荣耀之事!

    可是正因为了解和知道,甚至是曾经也憧憬过,却没有人真正的会在人前提及。因为他们这些后来的军人知道,他们还没有资格同那支在战火中千锤百炼的军队相比!

    那支军队曾经是大宋朝百万军卒中最为向往之地,也是最为荣耀之地。

    那支军队有一个名字――静塞军!

    绍兴十一年,静塞军进为御前静塞军,已经正式收为皇帝亲军。不过只要是熟悉静塞军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纳入御前亲军不过数年,或者说在李继隆死后不过数年,曾经以不足千余骑兵大破辽军八万精锐骑兵的静塞军,已经是名存实亡。

    到如今百年时间过去,御前禁军的番号序列中,早已经没有静塞军的番号。留下的只有后人对曾经那支战功彪炳的军队无尽的崇敬和憧憬。

    看着那些只存在文册中记载的武器,想想今天自家那位薛大人反常的举动,刘猛和王君两人此刻就算再反应迟钝,也知道事情似乎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尤其是在御前静塞军名存实亡之后,禁军中一直都悄悄流传着这样一些流言,那就是御前静塞军大多都是李继隆旧部,在李继隆被罢去兵权之后,御前静塞军中的大多数兵卒都悄然的离开了禁军解甲归田,还有一种说话就是,没有了用武之地的静塞军,后来是渐渐泯然众人。

    对这两种在禁军中流传的传言,刘猛和王君两人之前一直都认为是第二种可能性居多。毕竟,就算是普通的禁军兵卒想要解甲归田都不是那么容易,更不要说那个时候还是战功赫赫在北宋后期被誉为中流砥柱的静塞军了。

    只是,如今的状况看来,似乎真的还有另一种可能。

    刘猛和王君两人心中的惊诧不提,这边老牛头看到从密林中钻出的接话的半百老汉愣了半响,有些激动的道:

    “头前说话的……可是老杨兄弟?”

    “哈哈,这十余年未见,难得你老牛头还记得我这老不死,不错,正是杨某!”

    (本章完)
………………………………

第691章

    老汉看着老牛头,眼神不动声色的从薛明等人身上扫过,上前一步大笑着应道。

    “果然是你这老小子!这十多年没见,没想到你老小子倒是比之前还要壮实多了!”

    老牛头显然跟那接话的杨姓老头很是相熟,神情此刻更显激动,说着忍不住就要策马上前。

    杨姓老头见状将手一抬道:

    “慢着!”

    “老小子,是我老牛子啊,你这是作甚?”

    老牛头一愣,急声道。

    “老子当然知道是你老牛子。”

    杨姓老头对老牛头的话丝毫不以为意,神色一肃继续道:

    “你老牛子当年走出这杨家村,莫非这十多年过去,连祖训都已经忘记的一干二净了不成?”

    听到那杨姓老头的话,老牛头不禁一怔。

    “我……”

    “嘿嘿,看来你老小子还是没有忘记当初走的时候老族长怎么告诉你的话了。既然想起来了,那就带着你的这几位朋友请回吧。以后也不要再回来了,从你离开杨家村的那天起,你就已经不再是我杨家村的人了。”

    杨姓老头看着老牛头,豹眼中露出几分怀念之色,不过这怀念之色转瞬即逝,随即被一种异样的复杂之色取代。

    “今天,也幸好是老子带人出来巡山狩猎,要是其余几个老兄弟,嘿嘿,怕是这枪就不会是在路中央了。老牛头,带着你带来的几位贵人哪来的哪里去,不要再回来了!不然……下一次,老子真说不准这枪会往哪里招呼了。”

    杨姓老头显然已经看出来,老牛头今天并不是主事人,真正的主事人是在他身后的薛明这四人中间。不过,从最初的时候打量过薛明等人一眼外,那杨姓老头却是再也没有用正眼看过薛明等人一眼。

    因为无所求,所以不在意。

    说完这句话,那杨姓老头身子一转,却是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转身就走。

    “杨兴宋!……”

    想到已经对身后的那位贵人打了包票,想到那位贵人曾经对自己一家人的救命之恩,老牛头脸上神色一阵变幻咬咬牙策马上前叫道。

    “咻!”

    一声尖利的箭啸之音瞬间响起,眨眼之间已经到了老牛头身前,“笃”的一声正中老牛头身下骏马两蹄之间,惊的老牛头胯下战马嘶鸣长身直立而起,险些将老牛头摔下战马。

    “牛北望!你若是再往前一步,莫要怪我杨某人不念旧情,下一次这箭可就不是落在地上了!”

    杨兴宋收回手中的强弓,怒喝出声,说着一双豹眼却是狠狠的瞪了薛明等人几眼。

    显然,这杨兴宋以为是薛明等人逼迫所以牛北望才会如此罔顾祖训不仅带陌生人前来,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在这里纠缠。

    山路两侧的那数十大汉此刻也已经是人人弓如满月,弦上的利箭似随时都会****而出。

    “赶紧走!哪里来回哪里去,杨家村不欢迎任何外人前来!你牛北望,早已经不再是我杨家村的人,杨家村没有你这个人,也不会再有人认识你!”

    老牛头神情痛苦,看着声色俱厉的杨兴宋张嘴又欲再言。

    “呵呵,可否容薛某说句话?”

    在旁边默默看了半天的薛明,对山道两侧的数十支利箭视若无睹,策马上前拉住张嘴欲言的牛北望,笑着拱手道。

    杨兴宋看了冷冷的盯了薛明半响,随后一声不吭的收起手中强弓,转身就走,却是搭理都没有搭理薛明一声。

    “杨小子,这位是……”

    “呵呵,兴宋,兴我大宋;北望,北望疆土。看来杨家村中给两位老先生取名的长者,对两位老先生的期望甚高啊。闻声之意,北望,兴宋。那位长者薛某未曾谋面,此等山林小村,尚存位卑不敢忘国之志的长者,让薛某心中甚是愧忏惶恐!不知可否烦劳杨老先生通传一声,开封薛明轩前来拜会村中长者,希听聆长者教诲!”

    薛明对杨兴宋的态度丝毫不以为意,百年来的怨气,能够没有见面就直接将他们几人射落马下,已经是够给面子了不是?看着转身就走的杨兴宋朗声道。

    听到薛明的话,已经转身走出几步的杨兴宋微微一顿,随即继续抬步行去,似乎根本未曾听到薛明的话一般。

    杨兴宋如此,让本已经觉得成竹在胸的薛明不由一愕。

    剧本的展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今天冒着巨大风险出城来寻这老牛头口中的静塞军,最初的时候薛明也是秉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的。想着就算不成,也真就只当带着扈三娘出来踏雪了。

    不过,再听到老牛头跟那杨兴宋的对话,还有两人杨兴宋和牛北望的名字尤其是杨家村的名字之后,薛明对今天这一趟却是笃定的多了。

    毕竟能取出这样名字的人,显然不会是普通的白丁。当然,就算这里真不是静塞军后裔隐居之所,仅仅是看山林两侧那数十名壮汉娴熟的驭弓之术,若是能够说服他们出山为大宋效力,似乎也不算是白跑一趟了。

    原本薛明想着,这杨家村虽说貌似是山中的一个村落,可是距离汴京城说近不近,说远却也绝对不是很远。说不定就听说过自己的名字。

    可是如今看来,似乎那杨兴宋根本没有听过自己的名字。这让薛明微微有些尴尬。

    “杨小子,这位是……”

    见杨兴宋对自报名号的薛明如此不闻不问,牛北望心中大急,连忙高声叫道。不过话刚刚出口,却是被薛明伸手打断,却是薛明看到原本持弓对着他的一个弓手此刻赶上杨兴宋正在对他耳语些什么,时不时的还朝着薛明这边指点三两下。

    看来,这杨家村果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闭塞。不过想想也是,这一村人要吃喝拉撒,仅仅靠自给自足显然不可能。

    果不其然,听到那年轻弓手的耳语,原本已经准备离开的杨兴宋却是终于停下了脚步,狐疑的转身,上上下下打量了薛明半响,随后迟疑道:

    “开封薛明轩?”

    (本章完)
………………………………

第692章

    杨兴宋看似只是重复了一遍薛明的话,不过薛明却已经听出了他的意思,笑着抱拳道:

    “正是本官!”

    如果说之前薛明还只是以一介后生末学的身份来介绍自己的话,那么此刻这个本官,却是已经正儿八经的告诉了杨兴宋等人,他官面上的身份。

    得到薛明的肯定,杨兴宋脸上神情一阵阴晴不定,看了看两侧密林中已经将手中的弓箭投枪默默收起来的年轻后生,终于还是抱拳还礼道:

    “原来是薛大学士屈尊前来,实在是让我杨家村蓬荜生辉,先前诸事多有得罪,还请薛大人恕罪!”

    “无妨!明轩此次冒昧前来,只是以一介后生末学之身前来拜望尊长,若有打扰之处,还请杨老先生莫怪。”

    想着要拐走这一村人,薛明自然将姿态放的极低。

    而且他也现,这杨兴宋似乎嘴上说着蓬荜生辉,可是不知为何似乎并不是真正的如何欣喜。相反,那些个手持强弓的年轻猎手们眼中倒是真正的能够看到欣喜。

    见薛明如此低姿态,再看看身边的诸多村中后生眼中的欣喜雀跃之色,杨兴宋沉吟半响,勉强抬手道:

    “村中尊长早有规矩,老朽只能代为通传……还请薛大人稍待。”

    显然,杨家村想来就在离薛明等人驻留之地不远的地方。

    说完这话,杨兴宋竟不等薛明回话,也不对薛明等人做任何的安排,丢下薛明等人还有那些个杨家村中的数十年轻猎手丝毫不拖泥带水的转身扬长而去。

    对此,薛明心中只是晒然一笑,并不以为意。

    曾经威名赫赫为大宋朝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的静塞军落到如今只能在山林之中栖身,大宋朝欠下他们良多。百年时间,数代人过去,看看那数十身手矫捷的年轻弓手就知道,这百年时间,其实隐居在这里的静塞军后人,并没有真正的放下他们曾经的荣耀。

    要是真的想要从此不与朝廷接触,那么杨家村人又何必教授村中后生骑射的本领?老牛头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一介平民,汴京城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白身一个,十几年过去,依然还能有这样一身娴熟的驭马之术,管中窥豹,似乎也能想象的出,这些年轻的弓手们估计驭马之术应该也差不到哪去。

    百年时间,如果说每一代的杨家村静塞军后人,都是如此训练,那么到如今想来已经是至少四代人过去。四代人,从小就开始练习战场杀伐、驭马骑射之术,到最后只能在这山林中打猎为生,却不知道所学为何,这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累,那杨兴宋能够以今天的态度来对待薛明,似乎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大人,这……真是静塞军的后人?大人怎会知道静塞军后人会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看看山路两侧看着薛明等人不时窃窃私语的数十年轻弓手,王君终于还是忍不住靠近薛明身边低声问道。即便他心中其实早就已经肯定。

    “呵呵,是不是,老王你不是比本官更清楚么?至于如何知道,牛老先生不就已经是答案了么?”

    薛明挑眉笑了笑,翻身下马。

    静塞军作为华夏数千年来在后人眼中被称为能同大秦铁鹰锐士、东汉陷阵营、隋朝燕云铁骑以及大唐玄甲兵相媲美的几支最为精锐的军队之一,前世对大宋朝极为痴迷的薛明又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儿研究?

    从进入朝堂开始掌握以下属于自己的势力开始,薛明就开始搜寻静塞军的种种。当然,他最初并不知道静塞军其实早就离开禁军,而是同王君等人一样,也是以为静塞军在李继隆被罢去兵权身死、收入禁军之后,慢慢的被禁军所同化,然后逐渐消失。

    其实依照薛明原本的想法,只是想寻出静塞军的编练之法。毕竟既然前人能够训练出来静塞军,那么来自后世的他,没有理由训练不出能够同静塞军相媲美的大宋骑兵。

    寻到杨家村完全是意外的收获。而这收获,只是因为他在开封大饥的时候无意中救下牛北望一家,并因为牛北望一手极佳的养马之术而将牛北望收入锦衣卫指挥司养马而得到。

    牛北望只是投桃报李,却不知道,他这个桃对薛明究竟有多重要。

    拍拍有些惶恐的牛北望肩膀,薛明示意他不要担心,随后仰头对着山路两侧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的数十杨家村年轻人高声道:

    “天寒地冻,我等一路奔波,实在是有些冷乏了,不知道能不能买下诸位小哥身上的猎物,生火取暖顺便也填填肚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