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改造计划-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明自然能看出来这一点儿,也不点破,笑着请野菊边二郎落座道:“野菊国使想来也知道,本官在太子册封大典之后就要赴任前往广东,而且想来野菊国使也了解过,本官除了广东安抚使外,还提举着市舶总司衙门。”

    “大人乃是陛下最为亲厚之人且贤名远播,就连小使在日本国内也是慕名已久,大人若不是太过年轻,想来宰相之位也难逃大人手掌啊!”

    反正拍马屁不要钱,野菊边二郎自然是一个接一个的马屁给薛明送上。其实薛明提举市舶总司衙门的事情,野菊边二郎可是压根就没有听过,至于薛明离京赴任广东安抚使成为封疆大吏的事情,也不过是他到了汴京城之后才知道的而已,这件事根本不用他打听,竟能够在弱冠之年就直接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的事情,大宋朝实在是没有几个,更不要说薛明在汴京城无论士子还是百姓之中的声名,还是很有几分的。由不得他不知道。

    “呵呵,野菊国使也不用给本官带高帽。还是说说正事吧,市舶总司将会统管我大宋今后的江河海路贸易,当然对西夏主要来说就是海贸了,海路绵长,风浪暂且不说,总会有人落草为寇成为海盗,所以呢,这第一件事就是本官希望野菊国使能够给贵国王上带上一封信,今后日本来往大宋的商船尽皆停靠广东等地,待到开封、建康、庆元等府的市舶总司衙门筹备完毕,来往商船才可停靠。虽说初期颇有不便,不过却也只能如此为之了。”

    (本章完)
………………………………

第684章

    “小使自当从命!”

    只是带封国书回去,野菊边二郎自然是满口的答应。至于日本来往大宋的商船如何,那就不是野菊边二郎考虑的事情了。

    “其二,本官希望野菊国使能够说服贵国王上或者野菊国使效力的幕府将军,本官希望他们能够出兵同我大宋一起打击沿途海路之上的海盗,还海路之清明,嗯,本官可以将我大宋优良的军械、战舰优先供给同本官合作的将军,”

    听到薛明的话,野菊边二郎先是一愣,随即顿时满脸狂喜之色。

    由不得野菊边二郎不兴奋,不狂喜。

    中原王朝,数千年来占据着这片钟天地之灵秀的偌大疆域,繁华富饶,文明昌盛,华夏文明辐射周边万里区域,一直都是周边诸国异邦争相模仿的对象,各国文明都以中原王朝为模板,以习得华夏之风为荣。可是华夏文明昌盛自然不仅仅是文明,在军事上、享乐甚至是奇‘淫’技巧上同样也是远诸国。

    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华夏文明那登峰造极的冷兵器技艺了。

    只是长久以来,华夏文明以和平为最,少有主动侵略奴役周边偏远诸国,反而对诸国异邦多有优待,对文明还有农作生产工艺的输出甚少限制,唯一限制的也就是有关国家安全的军械类了。

    中原王朝很大方,可是有时候也是极其吝啬,其他所有的技艺都可以无偿的传输给异邦,却是对军械类的物事又管制严苛到极点。

    这似乎也说明了,中原王朝虽说不习惯侵略奴役他国,却也对自身的安全足够重视,不会做那养虎为患的事情。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养虎为患,并不仅仅是给予利械,其他同样也可以,甚至是比直接给予军械还要可怕。

    昔日的扶桑后世的日本就是再鲜明不过的实证。

    如日本等国,想要搞到大宋朝的军械,在现如今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在战时,日本等国跟大宋也是保持着同仇敌忾的心态,不过大宋依然没有放松过对军械的控制。

    各国不是不能自己制作兵械,可是终究是同天朝上国的出产的东西差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野菊边二郎听命的确实只是川德幕府,而不是日本名义上的天皇,从薛明的话里话外,野菊边二郎也现了,似乎没听说过这位大宋朝最为当红的权贵去过日本,却不曾想尽然对日本国内的局势知道的如此清晰。

    川德幕府,只是如今的日本诸多的幕府将军之一,当然肯定是那实力最为强大的幕府将军。不然也不会将自己身边的人安排成为国使出使大宋。

    只是虽说川德薛康是幕府将军,实力强大,可是这强大也只是相对的,严格来说,整个日本国内,幕府将军的实力虽说有差距,可是这差距却不是无限的大,也就是那么一星半点儿而已罢了。所以,川德薛康的地位严格来说并不是很稳固。

    这一次川德薛康派野菊边二郎作为国使出使大宋,除了向大宋表明日本同大宋站在同一战线上外,更重要的还是想从大宋这里得到一些支持。

    这个时候的日本,还保留着一些传统,那就是天皇,还需要得到中原王朝的封赏才算是真正的日本统治者,是为中原王朝所认可的存在,不然,总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

    得到大宋朝的支持,能够名正言顺的对天皇取而代之,是这次野菊边二郎出使的最为重要的任务。能够得到的支持那是最好的了,最不济弄点趁手的军械回去,才是重中之重。

    野菊边二郎带着小江菊子来,正是为了打通枢密院的渠道,离开大宋的时候带一些大宋的军械样品回去。大规模的购买川德薛康不认为有可能,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弄些样品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至少可以仿制不是么?

    所以,当薛明提出只要川德薛康帮助大宋水师一起打击海盗,维护海路安全并且透露出可以将一些军械卖给日本的时候野菊边二郎整个人都充血了。

    这哪是让自己帮忙啊,这位大人完全是在给自己送天大的功劳啊。如果可以,野菊边二郎此刻甚至都想抱着薛明亲上一口了。

    他此刻才深刻的感觉到,将小江菊子送给薛明那是何等的正确了。原本以为好处还要等等才能显现,却没有想到这回报来的是如此之快。

    野菊边二郎并没有怀疑薛明话的真实性,如薛明这般地位的人,自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说出这些话,显然是已经得到了大宋朝高层或者甚至是那位皇帝陛下的肯了,才会给出这样的条件。

    “小使这就可以代川德将军……哦,不……不,代王上答应大人的要求。太子册封大典结束,小使即刻回国,向王上禀报大人的的意思,王上定然会全力帮助上国维护海路安全。还请大人放心。”

    野菊边二郎生怕薛明反悔一般,连忙一口应下道。

    他并不担心自己这个决定会受到川德薛康的惩罚,相反,他狠清楚,如果此刻他拒绝了薛明的提议,那么回去之后,等待他的才是川德薛康几乎能够将整个日本都燃烧殆尽的怒火。

    只要大宋朝或者说薛明愿意,扶桑国内的那些个幕府将军有的是人想要抱上大宋朝的粗腿,譬如这次出使的使节团,为什么会如此庞大?还不是因为每个幕府将军都有人在其中?他野菊边二郎能够成为日本使节团的正使,也是川德薛康跟其余那些个幕府将军的妥协罢了。

    野菊边二郎的回答,在薛明意料之中,这个时候的日本,其实更像是春秋战国时的华夏,大大小小的幕府将军割据,所谓的天皇只是个象征罢了,天皇的命令也就是在扶桑国都附近的那巴掌大小的地方有点用而已。

    “呵呵,如此甚好,那本官就不用再寻其他人来为我大宋办这件事了。”

    (本章完)
………………………………

第685章

    薛明意有所指的点了点道。

    这意味深长的话,顿时让野菊边二郎吓出了一身冷汗。果然,使节团中还有其他人来同这位大人接触过,好在自己足够识趣,将小江菊子送给了这位大人,才能占得先机吧?

    “大人放心,小使这就遣人将大人的命令传给川德将军,请川德将军即刻点齐水师出兵扫清日本沿海的海盗。”

    野菊边二郎急不可耐的道。

    “野菊国使稍安勿躁,此事不急不急,如今市舶总司未曾设置齐全,川德将军还有大把的时间来准备此事。再来说说这第三件事。”

    “小使谨遵大人吩咐!”

    “吩咐倒是严重了。野菊国使想必也知道,西夏人对我大宋俯视耽耽,同我大宋征战不休,本官的市舶总司下有个团练指挥使司衙门,我宋人心思纯敏,少经战事,本官又无多少时间编练兵卒,所以呢,本官想请野菊国使为本官招募一些扶桑国内的流浪武士来到我大宋,补充我大宋军力,为圣上为我大宋御敌,不知野菊国使意下如何?”

    大宋朝的雇佣兵就在此刻出炉了。

    听到薛明的话,野菊边二郎再次有了那么一瞬间的失神。

    从日本国内招募一些精于搏杀的流浪武士来到大宋为大宋皇帝陛下同西夏人征战?莫不是大宋朝如今已经真的是无法抵挡西夏人的攻势了不成?一向高冷的中央帝国竟然会向扶桑这样的小国开口借兵?

    野菊边二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薛明。

    这样的一个要求,已经不是他这个小小的国使能够应承的下的,他也不敢应承。先不说日本有没有能力出兵相助大宋朝,仅仅是国内那些个数目众多的藩臣将军们如何达成一致,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如果提出这个要求的是别人,野菊边二郎定然会毫不犹豫的拒绝,可是说出这个要求的偏偏就是刚刚对他投桃报李的薛明,更不要说薛明已经隐晦的暗示将会向他的主人川德薛康提供军械的薛明,直接开口拒绝的话,野菊边二郎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答应没有那个权力,不答应又不敢,更何况这样出兵相助大宋的事情,由不得野菊边二郎不往更深一层想。薛明是大宋皇帝身边最为信任的宠臣,这其中是不是有来自那位在深宫之中的大宋皇帝的授意,野菊边二郎不知道,也不敢想。

    仅仅是薛明一个人就已经令急需得到大宋支持的川德薛康无法拒绝的了,要是真的再有大宋皇帝的授意在其中,怕是除了应命再无其他选择了吧。

    只是,野菊边二郎心中却不由自主的想,莫非大宋这天朝上国的局势真的已经糜烂到如此地步了?面对区区西夏这样未曾归化的塞外蛮夷都已经是无法抵挡了吗?还需要从属国之中借兵前来相助。

    薛明见野菊边二郎眼神散乱神思不属,笑笑继续道:

    “据本官所知,贵国藩臣林立,各地流浪武士颇多,因此才有此说,这些流浪武士来我大宋,为圣上征战,本官也会放军饷军械,一应待遇不说同我大宋兵卒相当,却也是要比在贵国境内居无定所的流浪要好的多了。

    我大宋境内也颇多江湖人物,这些江湖人士大多都有一技旁身,平日里一言不合以武犯禁之事时有生,想来贵国那些流浪武士也是如此。若是野菊国使能够为本官招募武士来我大宋为吾皇效力,想来归国之后又是大功一件。”

    薛明自然不知道野菊边二郎心中想的那些东西,不过就算是薛明知道,也不认为如今的日本还远远没有那个胆量和实力敢觊觎中原国土。当然了,知道与不知道其实对薛明来说都是无所谓的,毕竟,他需要的只是一些能够充作炮灰的日本流浪武士,仅此而已。

    倭人虽说心胸狭窄且残忍,不过却也性情坚韧,更难得是悍不畏死且极为服从命令。想想后世二战时期令欧美国家闻风丧胆的神风敢死队就可以知道了。

    想来以此刻大宋朝和日本国之间的关系,大宋皇帝,应该要远远比如今根本是名存实亡的天皇要更有蛊惑力和号召力不是?

    听到薛明的话,野菊边二郎眼睛不由一亮,险些激动的要尿出来。眼前这位大人哪是让自己帮忙,这分明是在送一个天大的功劳给自己啊。

    日本国土狭小,各个幕府之间时有厮杀,每隔个几年时间就会有一些幕府将军被新出来的人所取代,那些原本效忠已经灭亡幕府将军的武士,除非愿意效忠新的主人,否则只能变为流浪武士。当然,就算是选择效忠新的主人,改换门庭这种事,却也是为人所不齿的,所以大多数幸存的武士都会宁愿选择成为流浪武士,也是不愿意改换门庭效忠新主的,更不要说,即便是效忠了,也是得不到重要的。

    今天能效忠原本是敌人的自己,他日自然也能出卖自己再次效忠别人。这样的墙头草,想来任何一个上位者都不可能会用的,更不要说是重用了。

    “大人是说要雇……雇佣下邦国内那些没有主人的流浪武士前来大宋为皇帝陛下征战?”

    野菊边二郎看着薛明试探着小心翼翼的道。

    “莫非此事让野菊国使为难?”

    薛明自然看到了野菊边二郎眼中的狂喜之色,只是佯作不知,带着几分惋惜之色继续道:

    “既如此,此事就当本官从未提……”

    “不不不!大人,误会了,大人误会了。”

    野菊边二郎见薛明似乎真的只是随口一雇佣流浪武士的事情,心中顿时大急,也顾不得尊卑慌忙打断薛明的话连声道。

    “误会”

    薛明摆摆手,

    “本官自不会提出让野菊国使为难之事,虽说我大宋如今因为天灾和连年征战,兵员有些不足,不过以我大宋亿兆之百姓为基,凭我大宋之国力想来最多也只需两年时间也能编练出足够地兵卒反击西夏,两年时间虽说不短,却也不是太长,圣上还是等的起的。”

    (本章完)
………………………………

第686章

    野菊边二郎的急切却是提醒了薛明,日本国内的状况同大宋相比却是又要差上不知凡几,正如大宋朝的江湖人物一般,侠以武犯禁,大宋朝都是极为的头痛,更莫说日本国内根本不是如大宋一般有稳固的中央政权支撑,想来各地幕府对那些个无家可归的无主武士那是更加的焦头烂额了。

    要是让日本国内的各地幕府将军知道,大宋朝愿意消化这些空耗粮食又不会劳作而且还时不时的扰乱社会秩序的流浪武士,想来一个个都会抢着将领地内的流浪武士送到大宋朝来吧。

    所以想到这里,薛明瞬间就决定改变原本只是想招募一批日本武士来为大宋朝卖命的想法,而是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从那些幕府将军手中多敲出点东西才对得起如此好心的自己了。

    听到薛明的话,野菊边二郎顿时有些傻眼。心中暗骂自己刚刚怎么表现的如此迟钝,竟然还将如此天大的好事都给拒之门外了,要是让自家主人知道怕是不要千刀万剐了他才怪。

    可是刚刚打断薛明的话已经是极为失礼了。此刻见到薛明如此野菊边二郎即便心中有一万个后悔想要说出来,却也不管真的再胡搅蛮缠,生怕将薛明给得罪死了,所以一时间野菊边二郎傻愣愣的站着却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见到野菊边二郎脸上满脸懊恼却是欲言又止的最终闭口不言,薛明心中不由得暗骂。是这倭奴胆子太小,还是自己装的太像,不会弄巧成拙了吧。

    薛明本想着野菊边二郎再开口央求,就再想办法从日本那些个巴不得将那些流浪武士全部送的越远越好的幕府将军手中顺带敲点好处出来,他却是似乎低估了野菊边二郎的奴性。他怎么也没想到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本性贪婪的岛国小使野菊边二郎竟然丝毫不敢在他面前多说半句话。

    看着明明心中是千想万想嘴上却是不敢说出口的野菊边二郎,薛明是又好气又好笑。他还是小觑了如今的华夏帝国在那个海岛小国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

    演的太像,将野菊边二郎给镇住了,薛明心中懊恼之余,一时间却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将话题再扯到雇佣日本流浪武士的话题上了。

    毕竟,如果他表现的太过急切,怕是野菊边二郎就要多生出许多不必要的想法了。可是要是不将那些日本武士弄来大宋,薛明又实在是有些不甘心。那么多的听话的精壮,还都不是宋人,而且悍不畏死,用来做炮灰那是再适合不过了。

    心中烦闷之余,薛明看向野菊边二郎的眼神也是越的不善。拂袖转身回到座位坐下。

    野菊边二郎本就因为没有为川德薛康抓住如此机会而懊恼不已,再加上拒绝薛明心中忐忑,生怕会惹恼了这位在大宋朝最为当红的年轻权贵,此刻看到薛明如此,顿时吓的几乎再次跪倒在地。心中是叫苦不迭,果然还是恶了这位年轻权贵啊。

    “大人息怒,大人息怒!”

    野菊边二郎却也是想到做到,很是干脆的伏地惶声道:

    “是小使不识好歹,小使这就传信给小使主上请主上即刻开始为大人招募日本各地流浪武士,请大人成全!”

    “野菊国使这是为何?本官并没有其他意思,若是此事让野菊国使主上为难,就当本官没有提过此事就罢了,国使如此倒像是本官恃权相逼,当真是使不得!”

    薛明起身扶起野菊边二郎,轻笑道。他没有想到野菊边二郎竟然会胆小成这样,原本是明明很想答应自己的要求却因为害怕不敢答应,如今同样也是因为害怕而哀求自己答应,倒真是让薛明哭笑不得了。

    虽然说薛明很想趁势应承下来,不过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即便他答应了野菊边二郎,效果也是要大打折扣的了。所以即便是薛明心中再想,这个时候却也是要装装样违心的拒绝。

    “不不不!不是大人相逼。大人有所不知,那些流浪武士不事劳作,行走街陌之间却常有违法乱纪之事生,已经在我日本国内是人人喊打之势,这等害群之马也唯有大人高风亮节愿意接纳招募他们,能为上国皇帝陛下征战,实是这些蛀虫之荣耀,下国上下也是感激不尽啊!”

    野菊边二郎听到薛明言语之中有所松动哪里还敢有半点儿隐瞒,忙不矢的竹筒倒豆子般的一股脑都交代了。

    “哦?当真是如此?都说侠以武犯禁,本官以为只有我大宋江湖人物会如此,却是没有想到贵国也是如此状况。却不曾想过贵国之中此种状况却要远胜我大宋!”

    薛明妆模作样的一脸讶然道。

    “千真万确啊大人!”

    “如此说来,本官招募雇佣贵国的那些流浪武士来为大宋征战,还是在帮贵国了?”

    “大人愿意招募雇佣那些流浪武士的消息传回下国境内,各地幕府将军定然会闻讯而动蜂拥而至!那时,大人根本不用担心招募之事,而是各位将军哭喊着求大人收纳这些武士了啊大人!”

    野菊边二郎此刻似乎已经将自己当做了薛明的身边人,而不是川德薛康府下的仆从,所言所说却是全都是为薛明考虑了。

    薛明自然能够听出野菊边二郎这些话语的弦外之音,有些意外这缺了一根筋的日本国使野菊边二郎怎么就突然就开了窍了,倒也是不枉费薛明耐着这么久的性子跟他叽歪。

    看来良禽折木而栖的道理即便是岛国小民也是很清楚的,有了野菊边二郎的投效,后面对日本的各种手段想来就要更好使的多了,对薛明来说倒是个意外之喜。

    “如此甚好!”

    薛明击掌笑着道,

    “来自日本的流浪武士进入我大宋为兵卒,圣上必定会龙颜大悦。本官府下正好尚缺一名精通我大宋官话和日本方言的人才,不知道野菊国使可否屈尊帮本官打理一番。”

    (本章完)
………………………………

第687章

    打铁要趁热,既然野菊边二郎已经明显露出有心投效的意思,薛明自然不会将他拒之门外。所以很是干脆的直接出声招揽道。

    毕竟将来用到日本的地方还有很多,有野菊边二郎这样一个倭。奸做内应,后面办事从哪看似乎都要方便的多。

    “小的见过主上!”

    野菊边二郎也是一个圆滑之辈,自然知道这个时候该怎么做才对,很是自然的顺势再次对着薛明跪伏一礼。爬杆上的本事倒是让薛明很是有些惊讶。

    “哈哈哈,好好好!有了野菊国使帮忙,本官可以高枕无忧了。快快起来!快快起来!”

    虽然心中不齿野菊边二郎改换门庭的做为,不过薛明却是强忍着心中的不适大笑着上前两步扶起野菊边二郎。

    这一拜一扶之间,薛明和野菊边二郎的关系却是已经同最初见面时的大人和使节变成了翁主和门客。世间万事变化之快,当真是奇妙无比。

    “能为大人效力是二郎之荣幸。”

    野菊边二郎自觉抱上了大粗腿,马屁自然是不要钱的使劲送。

    再次落座的两人,关系自然比之前的大人和国使要亲近了许多。

    “哈哈,招募日本国内流浪武士的事情,本官可就交给二郎了,想来以二郎的能力,定然是不会让本官失望的。”

    “小的遵命!”

    野菊边二郎听到薛明的话心中一凛,连忙起身躬身应道。他自然知道,将这件事情交给自己,既是新主人对自己的信任,同样更是新主人对自己的考验。

    所以嘴上应着,野菊边二郎心中已经在想着该怎么能够通过这件事情好好在新东家眼前刷刷存在感和好感度了。

    纷扬的雪花无声无息的从暗沉的天穹飘落,一层又一层的轻柔的覆压天地的一切。腊月初七,政和三年的第一场雪终于是有些姗姗来迟。

    自渡江南下以来,大宋朝似乎一直都不曾真正太平过,而在政和三年的大宋朝,似乎犹甚。天灾先有西夏南侵,后有徽州地震,再有开封大饥;更有国之柱石李纲归天而去,让人才凋零的大宋朝更是犹如少一臂膀。这纷扬的洁白雪花,似乎在洗刷着这一年的霉运,又似乎在预示着明年的丰瑞。

    因此,银装素裹的汴京城,并没有因为这突然起来的瑞雪而显得沉寂,反而相比往日的纷杂和热闹之余,却更多了几分空灵和瑞气。

    年关将至,已经忙活了一年的开封百姓,难得了得了旬月的空闲,更兼之赶上这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却甚少是选择呆在家中避寒,更多的人家都是不约而同的的选择了带上一家老小,温上几壶老酒,叫上几个亲朋,或出城或游湖,踏雪寻幽而去。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更莫说千余年来都奉风花雪月为四大美事的文人骚客了。众多因为太子册封大典之事而向着汴京城聚拢而来的文人士子,也是纷纷呼朋唤友,或三个一伙,或五六个一群,怀中捂着几壶温热的黄酒,寻着心中的美妙之处赏雪而去。

    大宋民风开放,文风鼎盛,这踏雪寻幽,于身份于地位于富足贫穷无关,国之风气如此而已。不管那即将而来的太子册封大典,让汴京城内是如何的暗流汹涌,终究只是这个国家金字塔顶端上的那一小撮人的事情而已。将来也许会影响很多人的命运,不过至少目前来说,还是关乎不到升斗小民身上。

    熙攘的踏雪寻幽大军中,各路汴京城的富户勋贵多不胜数,同那些坐在马车内前呼后拥的勋贵富户家眷相比,骑着高头大马的薛明等人,在这人群中倒显得是极其普通的了。

    当然,说普通也只是说座驾,如果仅仅是看人的话,即便是穿着普通的貂袄,薛明和扈三娘两人策马并肩而立,风华却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

    尤其是褪下劲装穿上女子衣裳貂袄的扈三娘,更是多了几分柔美之感,不知道是因为这还在簌簌而落的雪花还是因为穿上了女子的衣衫,扈三娘似乎也多了几分女儿家应该有的柔美之气,往日紧绷的俏脸却是比柔和了许多。

    偶尔的嫣然一笑,当真是人比雪俏,艳压四方,倒是引来了过往颇多行人关注,时不时有些经过的泼皮的口哨声传来,如果要不是一旁的王君和刘猛两人满身的凶悍之气,一看就不是很好惹的主儿,怕是早就引得不长眼的泼皮无赖上来搭腔了。

    对此,薛明也只能在心中暗叹一声都说红颜祸水,当真是不假的。

    骑在马上穿着厚厚的貂袄的薛明看着城门处络绎不绝的出城人流,有些感叹。大宋朝不愧是华夏历史上最为富足的王朝,即便是如今只有了风雨飘摇的半壁江山,可是宋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却依然是无法遮挡的。也许正是因为文风太盛而少了几分铁血之风的缘故,这个华夏历史上最为鼎盛的王朝,终究却是被异族铁蹄所覆灭。

    “大人,末将是否需要将锦衣卫的儿郎们遣些来护卫,此等时刻,末将……”

    王君和刘猛两人看了看一脸若无其事,不时转四顾显得心情极佳的扈三娘,对视一眼,最后终究还是忍不住由王君策马上前低声对薛明请道。

    自己这位大人,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的按照常理出牌的主儿,王君早就知道。只是,如今汴京城内暗流涌动,不说各国使节,就说朝中那些心思各异的大人、皇亲们,哪一个不是瞪着眼睛瞅着这位大人?这等时候,这般看似低调实则没有任何遮掩的出城,实在是太过凶险。

    听到王君的话,薛明摆摆手,看着扈三娘道:

    “难得扈姑娘今天心情尚佳,就不要说那些扰人的话语了。老孟,你带路,今儿个我们就好好踏雪寻幽一番。”

    策马停在刘猛身侧的干瘦老头,听到薛明话,慌忙诚惶诚恐的躬身道:

    “小人斗胆,就在头前引路了。”

    (本章完)
………………………………

第688章

    薛明看了看一脸不置可否的扈三娘一眼,笑着挥挥手。一行五骑,却是没有沿着进出汴京城的人潮前行,而是在出城之后选了管道旁侧的小路行去。

    这一幕,却是让护卫在两侧的王君和刘猛人心中更是一突。脱离了管道,专门寻这些小路确实是多了几分清净,也能看到些许旁人看不到的别样景致,可是这危险性也是成几何倍的增加啊。

    不过看了看一脸兴致勃勃的薛明,又看看薛明身侧闷不做声、人比雪娇的扈三娘一眼,两人识趣的都选择了闭嘴。

    大人连向导都找好了,明显是为了讨那位扈姑娘的欢心早就准备多时了。不过转念一想,那位扈姑娘可不是个花瓶啊!想想那扈姑娘裹在裘袄中的娇俏的身躯中蕴藏的恐怖力量,王君和刘猛两人心中却是又多了几分信心。希望这一路都风平浪静就好。

    五匹骏马都是从御林军中千挑万选出来的,脚力都是极好的,不过盏茶功夫,汴京城却是已经隐没在茫茫风雪中不见了踪影。

    漫天的风雪,山涧之中呼啸而过的寒风隐隐有盖过狂奔的马蹄声之势。道路也是越来越狭窄,平整的积雪上渐渐没有了人畜行走的踪迹,显然几人已经离汴京城越来越远,进入附近的山峦深处之中。

    狭窄的山路越来越窄,眼见那领路的老头依然没有半点儿想要停下的意思,除了薛明依然兴致颇高的不时看看道路两旁的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