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超级战舰回清末-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众人的心情,幸好李仲举机智,提前给众人灌输一种无惧任何困难的精神。

    李仲举大军越深入黎平府,这种感觉也就越深。一路上遇到很多饥饿难耐的流民,李仲举即使想帮他们,也没法帮助,毕竟不在镇远府,李仲举调集不了足够的粮食。

    所以李仲举只能安慰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同时分给这些流民一点食物。

    1888年3月18日,李仲举大军进入永从县城,这是一座除了黎平县之外,没有被叛军占领的县城。

    县令老早得到知州童明的牒文,所以对于李仲举和大军,还是非常热情的。

    永从县令从府库中拿出不多的粮食,款待李仲举大军,和李仲举混了个脸熟。

    李仲举看着永从县令送来黎平知州童明的牒文,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尽然指挥自己进入棉平县,消灭叛军,让棉平县恢复官治。

    李仲举神秘的一笑,既然童明想利用自己肃清黎平府。童明却又想凭借着他在巡抚面前的份量,而让自己出苦力为他争功。

    不得不说,童明的打算是很好,要是一般的人还真会着了他的道。可是李仲举是谁,一代雄主怎么可能任由一个小小的从五品知州摆布。

    李仲举让永从县令上报知州童明,自己会率领大军去棉平县,并且保证肃清那里的叛军。

    永从县令很是激动地把消息上传给知州童明,他相信一定可以得到知州的赞赏。

    李仲举说做就做,立刻带领大军向棉平县而去。

    一天半后,李仲举大军来到棉平县。

    李仲举下令大军原地休息,立刻派出斥候四处察看军情,同时吩咐这些斥候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李仲举和刘江和宋鸣人坐在一块巨石边上,三人围成一个圆圈。

    李仲举看着两人道,“这次我们应邀而来,可是对方好像故意戏耍我们,那个童明想要凭借他在省里的关系,让我们无偿服务。所以,这次我们必须要慎重再慎重。”

    宋鸣人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司令,这个童明怎么能这样,他怎么能如此不仁不义。”

    刘江则没有说话,看向李仲举,他知道司令一定有解决之法。

    李仲举淡淡地道,“我们也不用多想,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静观其变就好。”

    两人点点头。
………………………………

第三十一章 各有算计(上)

    黎平府黎平县,童明得到永从县令的汇报,心中满意的点点头,对着白袍师爷道,“那个李仲举还是太年轻啊,哈哈哈。”

    白袍师爷也随声附和着,“姜还是老的辣,老爷的算计,凭他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小子,能有多少能耐。”

    童明大笑起来,毫不顾忌,在他看来,他吃定李仲举,不会有任何意外。

    李仲举看着斥候返回,送上的消息,眉头微皱。棉平县的情况远比清溪县的情况要严重很多,尤其是这是一支真正的叛军。

    李仲举立刻下令大军向着棉平县城前进,无论如何,李仲举必须要去棉平县城,见识叛军队伍。

    棉平县城的叛军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死神正在接近着他们。这支叛军起先只是几个绿林败类联合同道组织起来的,后来由于黎平府发生灾难,他们趁机吸收灾民、流民,一时间声势浩大。

    叛军首领丁彪看准时机,带领六千多部众攻下这座棉平县城,洗劫县城府库,占领县城,他要做这里的土皇帝。

    这些天,丁彪一直过着自己以前从没想过的生活,他很是满足,同时疯狂的赏赐下属,倒也赢得不少人的效忠。

    李仲举大军赶到棉平县城,李仲举看着城门紧闭,城墙上站着近百守卫。

    李仲举下令大军原地扎营,出于先礼后兵,李仲举派出一个使者前往县城,准备招降。

    烈山营的一个强壮排长接到这次出使任务,他把自己的步枪和刺刀交给副排长暂时保管,他昂首挺胸走向县城。

    这个排长叫来城门,被对方带到丁彪面前。

    丁彪看着对方一身奇异的装束,没留辫子,心中顿时看不起这个排长,轻蔑的道,“你是什么人,见某有什么事?”

    排长语出惊人,“我乃镇远府知州李仲举麾下一名下级军官,我来是想告诉你们。我们两千大军已经到达棉平县城下,你们识相的话,就赶紧投降,别耽误我们大人时间。”

    丁彪看向左手边一个强壮的男子,那人点点头,丁彪明白对方所言不虚,不过马上他又恢复正常,“哈哈哈,我有六千大军,你们才两千,就想攻下棉平县城。大家说,那个什么知州是不是异想天开啊!”

    大堂传出阵阵大笑声。

    这个排长却丝毫不紧张,“你们都是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挡住我们铁血大军,你们这种军队就是数万,我们也不会畏惧。”

    丁彪大声吼道,“好狂妄的小子,回去告诉李……就是你们那个头领,有本事攻破县城,送客。”

    这个排长头也不回的离开大堂,在一个叛军的带领下出城,有些垂头丧气的去见司令。

    当李仲举听说那个排长的讲述后,立刻笑道,“小子,好样的,你不愧是烈山营的精英。本州赏你十两白银。”

    那个排长松了一口气,手舞足蹈地离开中军营帐。

    李仲举看向刘江和宋鸣人,“你们有信心攻破棉平县城吗?”

    两人站起身来,大声吼道,“卑职一定不会让司令失望。”

    李仲举又道,“烈山营那个排长说的不错,叛军是一支乌合之众,凭借我们两千铁血战士,拿下一座小小的县城,完全不是问题。”

    刘江两人点点头,他们对于自己手下的士兵有些绝对的信心。

    李仲举最后让两人做好明天进攻县城的准备。两人都准备这次大显身手。

    第二天,天气虽然有些阴沉,但却没有下雨,是一个很不错的天气。对于李仲举大军进攻县城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好天气。

    呜呜呜,随着李仲举大营号角的响起,早以准备好的士兵迅速开始列队。李仲举等人骑着高头大马,站在队伍最前方。

    李仲举看着众多士兵全都精神饱满,立刻下令,“全体听令,目标前方县城。”

    “是。”震天动地的吼声,使得数百米之外的棉平县城内的叛军听得清清楚楚。他们立刻把消息传给丁彪,丁彪收到信号后,立刻集合所有部众来到北门。

    丁彪看着城下两千士兵,整整齐齐的站在那里,没有丝毫的骚动,像雕像一般一动不动。

    丁彪很是羡慕,要是自己这六千人,有那么好的军纪,何愁大事不成。不过他也是想想而已。

    丁彪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对方最前面的李仲举,他终于弄清楚对方的头领,“镇远府知州李仲举,你不在镇远府待着,跑到我们黎平府干什么?”

    李仲举不慌不忙,“本州应邀而来,听说棉平县城已经被叛军占领,本州要让棉平县恢复官治。再说你们却是无恶不作,人人得而诛之。”

    丁彪大笑道,“李仲举你是吃饱了没事撑着,跑到黎平府撒野,说什么我们怎么怎么样。即便我们在怎么邪恶,那也是我们黎平府自己的事,轮不到你来插手。”

    刘江大怒道,“丁彪你好不要脸,你们烧杀千劫、财狼心机,蛊惑人心,组织叛军进攻官府县城。事后不思悔改,还大言不惭,你这是嘲笑我们的刀不够锋利吗?”

    丁彪不知怎么地看着刘江有些心虚,“我不欲你们逞口舌之争,有本事就攻上城池。”

    李仲举制止还要多说的刘江,“彭仁,开始攻城。”

    刘江立刻应道,“是司令。”

    刘江大声吼道,“赤剑营的弟兄们,攻城。”

    赤剑营的士兵中,马上推出一架攻城车,这是一架撞击城门的巨车,由上百人推进着。

    同时赤剑营的兄弟们,整齐划一向前推进,他们举着步枪,瞄准城墙上的叛军疯狂的射击。

    一时间叛军被压制的几乎不敢露头,丁彪看着这一切,心中震惊的无与伦比。他怎么也没想到李仲举大军尽然全部装备着最先进的后膛步枪。

    李仲举吩咐烈山营从旁协助赤剑营,志在用最短的时间,拿下棉平县城。

    宋鸣人立刻安排人手,上前帮助赤剑营的兄弟们,赤剑营的兄弟看着烈山的弟兄前来帮助他们,顿时信心大增。
………………………………

第三十二章 各有算计(中)

    丁彪看着对方这种攻势,他很是担心,他马上命令所有弓箭手疯狂射击。

    虽然这些弓箭手,对李仲举大军造成了一定的所伤,但却都不致命。丁彪这样做,激起烈山营和赤剑营士兵的血性,他们更加认真的瞄准射击。

    叛军队伍瞬间就有数十人倒地,永远离开人世。李仲举用望远镜看着这一切,没有太多的怜悯之情,战争毕竟是要死人。

    丁彪看着对方士兵的拼劲,更加震撼,他马上大声吼道,“大家加把劲,只要我们能够挡住敌人,每人赏钱一千文。”

    叛军队伍全都立刻来了精神,他们大声吼叫着,开始拼命的射箭。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武器上的差距,注定无法弥补。再者李仲举的士兵能差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撞城门的士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却没有破开城门。不过这一切都不是很重要,反正,叛军的损失是越来越多。

    终于,一个小时后,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棉平县城的城门被撞开。

    烈山营和赤剑营的士兵全都欢呼起来。

    李仲举立刻下令全军进城,大军像洪水一般冲入城中,瞬间压垮叛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冲啊,冲啊!”喊声震天动地,侵人心肺,使得敌军胆战心惊。

    兵败如山倒,一时间叛军开始四散逃走,无论丁彪使出任何手段,这一刻已经完全不起作用。

    丁彪立刻意识到,他们已经完败了,毕竟李仲举大军太强了,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他们都比不上。

    丁彪马上奔向旁边的坐骑,快速的跳上马背,背驰而去。他顾不上众多下属,心中想着怎么能够逃开对方的追击。

    叛军四散而逃,刘江和宋鸣人当然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不过他们对于主动投降的人还是很宽容的。

    又半个小时后,这场战斗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李仲举以不到二百人的伤亡彻底打垮叛军,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李仲举坐在县衙中,听着刘江和宋鸣人的汇报,心中却是乐开花。对于俘虏,李仲举一向比较宽容,只要他们愿意改过自新。

    李仲举从俘虏中选出五百壮士,补充到赤剑营。

    不过唯一让李仲举失望的是,尽然让丁彪跑了。不过李仲举相信一个土匪头子,绝对翻不起什么大浪。

    李仲举命令大军就在棉平县城休息,他到底要看看黎平府知州童明下一步会怎么行动。同时李仲举安排宋鸣人带人返回清溪县,运来足够的弹药。

    黎平府知州童明一直派人盯着棉平县的境况,因此在棉平县城大战结束不到两天时间,童明就得到消息。

    童明心中甚是震惊,他没有想到李仲举的士兵,尽然全部装备着新式火枪。这可是西方列强才能装备的制式武器。他李仲举何德何能拥有这么多优良枪支。

    童明开始沉思起来,要是能够得到李仲举那些枪支,自己在巡抚大人心中的份量一定可以提升很多。

    白袍师爷看着知州脸上洋溢着那种笑容,他知道童明又要开始算计别人了。这不用想就知道是镇远府知州李仲举。

    童明盯着白袍师爷,“老伙计,那个李仲举的实力真的很强,不过他既然已经解救了棉平县,我们是不是应该让他去下江县。”

    白袍师爷稍微停顿一下道,“老爷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反正黎平府中,老爷最大。要是不能快速的肃清叛军,巡抚大人会对我们有意见。”

    童明点点头,立刻修书一封,着人送往棉平县,交给李仲举。

    李仲举收到书信后,打开一看,自己猜的果然没错,这个黎平知州童明尽然把自己当成他的打手。

    李仲举这段时间在棉平县,积攒了一些民望,相信以后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既然童明有这个打算,那就先让他得意一段时间。李仲举等到宋鸣人返回棉平县,就下令大军开拔,赶往下江县。

    下江县和棉平县一样被叛军占领,两者的区别就是,下江县的叛军队伍却不扰民,人数相比在少了很多。

    下江县的这些叛军真正是被逼无奈,今年洪灾百姓收成不好,加上县令吝啬无比。所谓官逼民反,就是这么来的。

    下江县城这支叛军队伍的统领是一个真正的绿林好汉,是闻名于整个黎平府的大刀冯桐。

    冯桐行侠仗义,经常救助贫苦百姓,是一个比较难得的英雄好汉。百姓都对他很是尊敬和信任,这次他能组织三千人的队伍,确实是迫不得已,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百姓。

    李仲举带领大军来到下江县城前,马上就有对方的探子把消息传递给冯桐。

    冯桐来到西城门处,自上往下看。他望着李仲举大军整齐划一的站在那里,一股铁血之气迎面而来。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对方的武器,尽然全是洋人或者淮军才配备的。

    冯桐心中一个激灵,和这样的大军动手,无疑是自找没趣。这一刻冯桐想的是怎么和对方和解,保全属下,他知道自己这三千人都是贫苦子弟。

    想到这里,冯桐立刻叫来自己的一个结拜兄弟,“二弟啊,你看对方的整容,我们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你立刻出城,告诉对方统领,我要和他单独谈判。”

    那个魁梧男子点点头,飞上一匹烈马,就出城而去。对于大哥的决定,一直以来,他都毫不犹豫的遵从。

    李仲举收到信息后,让大军后撤三里,要求冯桐出城,两人在距离城池三百米处谈判。

    李仲举也想看看这个冯桐要谈什么,他想要用什么和自己谈条件。

    冯桐也很期待,到底是什么样的豪杰,可以统帅如此精锐之师,令人羡慕不已。

    冯桐让手下打开城门,自己一马单骑向着相约地点而去。

    李仲举没有带任何亲卫向相约之地出发,他没有带任何亲卫,李仲举自信在这个年代,还没有人能够伤到了他。

    ps:高考即将到来,星空祝愿所有关注本书的考生,都能金榜题名。
………………………………

第三十三章 各有算计(下)

    李仲举看着冯桐,第一感觉尽然是欣赏,他觉得眼前之人一定是一个忧国忧名的壮士。

    冯桐打量着李仲举,他发现李仲举没有大多数官员那种盛气凌人、咄咄逼人的感觉,而是给人一种想要臣服的念想。

    这也许是超级战舰系统的隐藏功能,应该会使爱国之人不自觉的对李仲举,产生一种信任和臣服。

    两人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相视大笑,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估计他们见面之前,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冯桐目光火热的看着李仲举,“大人,我想我们不用谈判了,我替城中所有人做主,以后为大人马首是瞻,绝不反悔。”

    李仲举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好,我也不会让众家兄弟失望。我是镇远府知州李仲举,你呢?”

    冯桐嘿嘿一笑,“大人,我是冯桐,一个莽夫而已。”

    李仲举拍着冯桐的肩膀道,“你很不错,我们和大军一起进城吧。”

    冯桐当然没有意见,他很想近距离看看这支铁血大军。

    李仲举和冯桐返回大军位置,李仲举把冯桐介绍给众人。众人都很友好的向其打招呼,在他们眼中,司令的眼光一向毒辣,看人很准。

    冯桐近距离感受这支大军,心中对李仲举的评价又提升一个档次。同时他对李仲举更加看好。

    随着两千大军进城,城中传出一阵欢呼声。童明的探子老远看到马上把消息带回黎平县。

    李仲举邀请冯桐和他的几个结拜兄弟和刘江、宋鸣人一起喝酒吃饭。大家坐在一起联络一下感情,有助于集团内部的团结。

    李仲举看着众人其乐融融、和睦相处,心中很是满意。

    一顿酒水吃完,众人的感情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第二天,李仲举召见冯桐,“冯桐啊,你们这些民众有多少青壮年?”

    冯桐不假思索,“司令,大概一共有一千三百多人。”

    李仲举看着冯桐道,“你从这一千三百多人中挑选出最强壮的五百人,加入到烈山营,你为副营长。同时你们必须剪掉辫子,能不能做到?”

    冯桐思考一会,“司令,我们能做到,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李仲举又和冯桐商量了一些具体事宜,新加入到烈山营的士兵,暂时使用弓箭和大刀,等返回镇远府再为众人配备步枪。

    黎平府知州童明得到消息后,震惊的无与伦比,李仲举怎么可能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下江县城。

    童明即使再愤怒,也于事无补,他只能向着李仲举送去信件,让李仲举去攻打黎平府最后一个掌握在叛军手中的县城溶江县。

    在童明的认识中,李仲举一定会去的,毕竟李仲举已经攻下两座县城,对于最后一座县城,应该不会拒绝。

    可是令童明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李仲举尽然果断的拒绝,没有留下丝毫余地。

    童明万分愤怒,“可恶,尽然敢不听老夫的,老夫一定会让你焚身碎骨。”

    童明很是无耻,是谁邀请人家来帮你解决黎平府事宜,是你童明。人家好心帮你解决问题,你却想着恩将仇报!真是可笑!

    童明一直以来,在黎平府就如土皇帝一般,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让他忘乎所以,难道他没有听说过镇远府原知州刘宝山的下场。

    白袍师爷看着愤怒的知州,灵机一动,“老爷,我们可以摆场鸿门宴,我们可以用表奖镇远府士兵,邀请李仲举前来黎平县。届时,我们拿下李仲举,再随便给他扣上一个罪名。”

    童明皱眉道,“要是李仲举不来呢?”

    白袍师爷微微一笑,“老爷,李仲举要是不来,我们可以传出很多流言蜚语,打击他的声望。不过以我的分析,李仲举一定会来。”

    童明立刻大笑道,“好,就按你说的这么办,老伙计,你立刻给李仲举写封信。”

    白袍师爷马上正坐起来,开始奋笔疾书,不大一会儿,一份夸赞并邀请李仲举的书信立刻写好。

    童明马上安排一名亲信给李仲举去送信。

    1888年3月26日,李仲举在下江县城,收到黎平府知州童明的来信,李仲举眉头微皱,心中满是怒火。

    李仲举马上让那个特使回禀童明,他将在3月29日独自到达黎平县,那个特使很是高兴,他终于顺利的完成这次任务,他相信一定会得到知州大人的奖赏。

    李仲举立刻召集众人,李仲举打量着众人,“刚才童明来信,邀请本州去黎平县,讨论黎平府的事情,本州决定明天就走。”

    冯桐立刻站起来,“司令,你不能去,童明我知道,那是一个奸诈小人,无恶不作、无利不贪。我觉得他……”

    李仲举打断冯桐,“本州决定一个人独自去黎平。你们在下江县等本州的消息,我不在时,由刘江暂时统领全军。”

    “是司令。”众人异口同声道,但是心中却很是担心。

    不过众人都知道司令的性格,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众人也都不再劝说,他们相信司令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逢凶化吉。

    李仲举找到小梅,吩咐小梅进入战舰系统,准备随时支援自己。李仲举知道这次去黎平,绝对是凶多吉少,但是他却必须去,否则他心中会有遗憾。

    当童明收到李仲举要来黎平的准确消息,心中难免非常激动。他立刻让白袍师爷着手安排,怎么对付李仲举。

    白袍师爷从军队中,抽出数百精锐甲士,高价雇佣数十武林高手,准备夹击李仲举。同时白袍师爷为李仲举准备好一个绝妙的罪名,那就是李仲举潜入知州府,准备刺杀知州大人童明,结果被众军在混乱中杀死。

    白袍师爷对于自己的想法和安排,很是满意,他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比如精细的计划中,全身而退。

    白袍师爷把自己的计划告诉童明,童明更是乐得笑个不停,他也坚信这次一定会让李仲举埋在黎平城。

    ps:高考即将来临,星空祝支持星空的考生,金榜题名。
………………………………

第四十三章 镇武军威(下)

    冯桐看着庞泽已经被敌军严密的保护起来,叹了一口气,他也马上退回到众军当中。

    李仲举看着这一切,知道时机已经成熟,马上下令刘江带领镇武军第一团上前,准备歼灭敌军。

    刘江马上兴奋起来,毕竟这是他第一次率领三千大军出击,一瞬间,刘江更是激情万丈,心中默默的计算着怎么才能快速的结束战斗。

    “弟兄们,是时候报答司令了,大家冲啊。”随着刘江一声大吼,第一团的兄弟们,全都举起步枪瞄准射击。

    砰砰砰,瞬间数千子弹齐发,这种场面却人让人无法想象。敌军瞬间更是被打懵了,瞬间不知道怎么做。

    虽然他们有巨盾防御,但是他们决没有想到对方火力如此强大、密集,他们根本防不慎防。

    庞泽看着这一切却是无能为力,无论他怎么做,都不能化解对方子弹的攻击。庞泽感觉无比的郁闷和头疼,此时他已经不知怎么向巡抚大人交代。

    庞泽却不知道,他已经被李仲举盯上了。噗嗤,庞泽惊讶无比的停顿在瞬间,他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这么死了,他什么都不知道了。

    李仲举却是像做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一样,毫不在意。

    但是对于绿营兵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将是兵之胆,将军都被对方杀死了,士兵怎么可能会有高昂的气势?

    兵败如山倒,自古以来都是这样,随着庞泽的被杀,绿营士兵一溃千里,冯桐在刘江的全力配合下,迅速拿下几乎所有人。

    绿营士兵面如死灰,他们都不知怎么办,云梯也下不去,登上云梯时,庞泽来个个破釜沉舟,推下所有云梯。

    刘江看着这些无比懊悔紧张的绿营士兵,马上宣布投降不杀的口号。

    绿营士兵像抓救命稻草一般,马上选择投降,当然还有数十个狂热份子,那就只能吃枪子了。没有人会同情他们,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

    刘江没有想到战争进行的如此迅速,第一团还没有发威,对方就四散而逃,刘江一阵郁闷,本想着大干一场的。

    相对于刘江的郁闷,潘霨可以算得上是咬牙切齿,心中更是充满了无数的恐慌,整整三个小时。自庞泽登上城墙后,就没有丝毫消息,这对于潘霨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疑惑和不安。

    潘霨立刻意识到又出事了,这前前后后估计损失了近六千多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几乎达到全军的三分之一。潘霨怎么可能不恼羞成怒。

    潘霨马上叫来消瘦将军,“你马上给本抚搞清楚这件事情,否则的话,你知道后果。”

    消瘦将军更是万分震惊,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计划尽然没有起到丝毫作用,更是赔上了数千士卒。

    消瘦将军马上烦恼起来,他真不知道怎么办。突然,消瘦将军灵光一闪,想到一个自认为的好方法。

    消瘦将军立刻率领数十精锐来到丹江城下,向着城墙上大声吼道,“叫你们的主将出来,我们巡抚大人要和你们决战于城下。”

    自有士兵把消瘦将军的话,传达给刘江,刘江再传达给李仲举。

    李仲举马上下令让李然去到城墙上,告诉对方,后天在丹江城西门外五里处交战。

    消瘦将军立刻归营,把消息告诉潘霨,他总算完成了任务。

    潘霨立刻兴奋起来,笑得无比开心,觉得自己后天凭借着火炮的优势和人数一定能够战胜那帮刁民。

    李仲举马上召集刘江、宋鸣人、李然、冯桐四人,“后天将会是一场恶战,所以这两天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

    “是司令。”四人异口同声的回答,众人也都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做最好的将军。

    4月26日,天气凉爽,万里无云。

    对于李仲举和潘霨来说,今天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天气,自己的火炮和步枪(火枪)都能够完美的发挥出最强的力量。

    李仲举率领大军向着预约地点赶去,六千多大军整整齐齐、步伐一致,让人看到肯定会大吃一惊。

    潘霨在前天和李然约定时,就把大营向后移动了五里,潘霨在这一点上倒是耍了一个花招。潘霨还自以为是的向部众夸个不停。

    李仲举带领大军来到相约地点,发现已经是对方的营盘,李仲举冷笑道,“真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小爷要对付你,还不是手到擒来。”

    李仲举让刘江把六七门火炮拉到最前方,准备炮击对方大营。

    李仲举改过的大炮射程足有五千米,是为80毫米高山炮,并且威力不减,是很不错的制式武器。

    随着六七十门高山炮射入潘霨大营中,营中瞬间灰尘满天,响声滔天,绿营士兵很是震惊的无与伦比,他们都慌张地看着自己的上司,不知所措。

    潘霨更是在中军大营中,咆哮着,“一群乱民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多的火炮,谁能告诉本抚怎么回事?”

    这是正好一个大胡子将军跑进来,“巡抚大人,是镇远军,他们自称是镇武军。”

    “啊,李仲举小儿,你不得好死,老夫一定要把你碎尸万段,剁成肉泥。”潘霨几乎已经疯了。

    那个大胡子将军小心翼翼的问,“巡抚大人,我们现在怎么办?”

    潘霨狰狞道,“出动所有火炮,给本抚狂轰那个什么镇武军。”

    大胡子将军马上应道,“末将领命。”

    大胡子将军退出中军大营,立刻赶到专门存放火炮的左营,看到左营的将军张慌失措,马上传下巡抚潘霨的军令。

    这个左营将军立即和大胡子将军一起指挥着数百名火炮手,准备用火炮攻击敌军。

    大胡子得到消息,李仲举大军此时距离左营应该差不多有三里之地,凭借着火炮四里的射程,完全可以打到对方大军。

    两人很兴奋的指挥着众多炮手开始准备射击,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让他们失望的是,只有六十四门火炮装进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