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王冠-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黄某人会说这么恶俗的话?肯定是那些反对迁都的建文旧臣搞出来的幺蛾子。

    没好气的道:“我知道了。”

    许吟走后,黄昏陷入沉思,如果谶言传到朱棣耳里,钢铁直男肯定会雷霆震怒,认为自己两面三刀。

    让他投资的事就别奢望了。

    可自己急忙去见他,很可能越描越黑,容易被认为是心虚,建文旧臣再趁机发难,我黄某人很可能要跪。

    不急。

    这事要不变应万变。

    先去解决刘莫邪,不能让历史重演。

    黄昏蛋疼的很。

    真是建文旧臣虐我千百遍,我待他们如初恋。

    没办法。

    谁叫我黄昏志在成为大明十大杰出青年——打造心中的盛世大明,需要大量人才。

    出门直奔锦衣卫。

    锦衣卫衙门不像其他亲军衙门散落在京城的坊巷中,而是靠近皇城正门承天门,在千步廊西侧,毗邻五军都督府,与东侧的六部隔街相望。

    黄昏到后,直接求见纪纲,片刻功夫,庞瑛黑着脸带着几个校尉出现在大门,冷声道:“黄进士来锦衣卫作甚,是探监诏狱么,不用担心,你叔父好着呐。”

    陛下的旨意,谁敢给黄观上刑?诏狱里好吃好喝供着。

    黄昏嘿嘿贼笑,“来见纪都指挥使。”

    庞瑛侧身,阴阳怪气的道:“请吧。”

    能有好脸色才是怪事,因为黄金失窃案,庞瑛白白损失了二十斤黄金,哪怕跟着纪纲后捞了十几个二十斤,庞瑛依然肉疼不已。

    从来只有他从别人家拿钱摆平事情,哪有他拿钱摆平事情的道理。

    并肩走向都指挥使的公事房时,黄昏戏谑笑道:“庞镇抚使,你也别看我不顺眼了,那二十斤黄金,不过是物归原主而已。”

    黄昏始终认为黄金失窃案是庞瑛的手笔。

    因为他嫌疑最大。

    庞瑛脸上的肌肉抽搐,手上青筋虬结,恨不得拔出绣春刀一刀劈了眼前这束发少年,断我财路,此仇不共戴天,咬牙切齿的道:“你别欺人太甚!”

    黄昏讶然。

    看庞瑛这神态,那二十斤黄金真不像是他偷的。

    这事还得查查。

    纪纲大马金刀的坐在公事房里,也不请座,更没有让人上茶的意思,鼻孔朝天的说黄进士有何贵干。

    黄昏看了一眼庞瑛等人。

    纪纲挥手。

    他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哪会怕一个束发少年,就算黄昏想刺杀他,也得问他腰间的绣春刀同意不同意。

    我纪纲的绣春刀没生锈!

    黄昏自顾自的坐下,淡然的看着这位屠夫,道:“纪都指挥使还有闲心拿官威来压我,就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项上人头么。”

    纪纲哈哈狂笑。

    如今大明天下,只要陛下对我没杀心,谁能杀我。

    黄昏摇头叹气,“如今应天城暗涌潮动,纪都指挥使也是官场摸爬滚打的人了,难道没看出来,若是上元大火案陛下应对失策,大明就要变天,没有陛下的庇护,绣春刀上沾满了建文旧臣鲜血的纪都指挥使,能活得了几日?”

    没记错的话,大明朝有位锦衣卫都指挥使,直接被一干文臣殴杀在大殿。

    甚至血肉被生吞活嚼。

    纪纲倏然站了起来,又默默坐下,“你知道什么?”

    黄昏笑眯眯,有那么一点笑面虎的气场,语出惊人,“纪都指挥使,我们合作罢。”

    纪纲这把屠刀是朱棣的狗。

    迟早得宰了。

    但这条狗现在可以派上大用场。

    君子善利器尔。
………………………………

第六十四章 忍辱负重的御史大夫

    纪纲直愣愣的盯着黄昏,眼神凶狠。

    黄昏淡定自若。

    再凶,凶得过朱棣?

    纪纲见状无奈,青屁股娃儿不知道天高地厚啊,得了,这种人是吓不住的,叹道:“我只有一点比较好奇,你不是那什么……可以预知的穿越者么,有什么事能难倒你?”

    黄昏闻言干笑一声,“都指挥使不知太公乎?”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钓上了周武王。

    我黄昏自诩穿越者,不过是求简在帝心,现在目的已成,自然是要洗白封建迷信——搞迷信的人当不了大官。

    钦天监就是例子。

    事实上……我真是可以预知的穿越者啊!

    纪纲哈哈大笑,说了句少年有为啊。

    这是给彼此台阶。

    黄昏也笑着说哪敢在都指挥使面前少年有为,您当年慧眼如炬,弃笔从戎跟随陛下,气魄雄壮令人仰慕。

    两人打起了哈哈。

    纪纲收敛笑意,“说吧,黄进士需要我锦衣卫做什么。”

    黄昏直接问道:“纪都指挥使可知刘莫邪?”

    纪纲点头。

    黄昏又道:“那你们近来调查她,可有什么收获?”

    纪纲茫然,“调查她?”

    哪敢!

    刘莫邪是长公主的座上宾,锦衣卫虽有先斩后奏的特权,可涉及长公主,没有朱棣的旨意,哪敢随意调查。

    狗也不能乱吠。

    黄昏也愣了,“你们锦衣卫没有调查她?”

    纪纲斩钉截铁,“没有!”

    锦衣卫绝对没人敢瞒着他做事。

    黄昏陷入沉思。

    锦衣卫没有调查刘莫邪,许吟没被发现,到底是谁惊动了刘莫邪?

    继续抛出今日来锦衣卫的主题,说道:“根据我的线报,刘莫邪与上元大火案有干系,顺着她很有可能找到上元大火案的真凶,我一直以为你们锦衣卫知道。”

    纪纲腾的一下站了起来,“依黄进士的意思……”

    黄昏大袖一挥,“查!”

    纪纲犹豫了一刹,旋即下了决心,沉声道:“那便查。”

    没有锦衣卫查不到的事。

    黄昏心中暗乐,出乎意料的顺利,主要是一来就压住了纪纲,又笑着寒暄了一阵,纪纲忽然抛出一个炸弹:“想不到黄进士如今还有闲心管上元大火案。”

    黄昏,“???”

    什么意思。

    纪纲皮笑肉不笑,“那句‘龙归北境,天将不许,祸与万民’不仅沸于民间,陛下也知道了,昨日乾清殿,纪某可是差一点就领到奉兵踏平平康坊的旨意。”

    黄昏出了一身冷汗。

    问道:“后来陛下怎么说?”

    纪纲笑而不语。

    为什么要告诉你。

    黄昏也是无奈,不过已制定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没再纠结这件事,索性笑眯眯的,“此事我早有算计,倒是有件事不得不提醒纪都指挥使,黄金失窃案,真是冤枉庞镇抚使了吗?”

    来而不往非礼也。

    黄昏笑着继续说道:“那二十斤黄金,除了大内的狗儿太监,真只有庞镇抚使见过,我在这里也向都指挥使推心置腹一句:我真没拥赃自盗。”

    纪纲脸色阴沉。

    他知道黄昏在调拔离间,可由不得他不重视。

    按照黄昏所说,偷窃二十斤黄金的只能是庞瑛,这就有意思了——庞瑛此举,分明坏了锦衣卫的私下规矩。

    他想独吞黄金。

    只不过没想到这二十斤黄金来历非同寻常,最后搞砸了。

    黄昏走后,纪纲把庞瑛叫了进来。

    让他去盯刘莫邪。

    绝口不提黄金的事情,待庞瑛离去后,纪纲先是叫来庄敬、李春等心腹,隐晦说了庞瑛和黄金之间的事情,让他俩盯着庞瑛。

    又起身去了一趟南镇抚司——南镇抚司镇抚使赛哈智和他不对付,虽然纪纲官职更高,但南镇抚司地位特殊。

    纪纲还真的喊不动赛哈智。

    这是朱棣的制衡。

    纪纲得去摸一下赛哈智那边的底,是否对庞瑛有所行动,锦衣卫成员违法,南镇抚司最是高兴,纪纲可不敢让庞瑛落在赛哈智手中。

    黄昏去锦衣卫,目的很简单。

    建文旧臣中有一批类如景清之流的忠义之士,要救,从历史结论来看,建文旧臣似乎在做错事,但置身历史,会明白他们并没有做错。

    谁知道朱棣会成为永乐大帝啊。

    万一是暴君呢。

    所以来锦衣卫找纪纲合作,目的只有一个:让锦衣卫出手去调查刘莫邪,不过刘莫邪已经警惕,锦衣卫必然查不到什么。

    有锦衣卫吸引目光,黄昏可以趁机行事。

    他去见景清。

    救其他人,尽人事听天命。

    景清一定得救。

    因为不救景清,死的不是一个人,是数百人——瓜蔓抄啊,这是真没办法,景清做的事,别说是朱棣,换做其他帝王一样如此。

    天威不可冒犯。

    景清在家,但是不见客。

    黄昏颇有些无奈,没有放弃,绕着御史大夫的府邸走了一大圈,铤而走险,从后门处翻墙进去。

    但低估了大户人家的安保力量。

    刚落地就被几个护院团团围住,大有乱棍打死的节奏。

    黄昏怒吼一声,“我乃陛下御赐同进士,谁敢打我!”

    同进士出身就不是进士了么。

    一众护院面面相觑,旋即轰然大笑,搞笑呢,你区区一束发少年,会是今天子御赐同进士?况且这样的人,会干这种鸡鸣盗之事?

    眼看要动手把黄昏揍个七晕八素再丢出大门,景清终于出现。

    “你是黄昏?”

    景清相貌不太出众,唯其目光坚毅,兴是忧国忧民过甚,脸色苍白五官清瘦,身着青花长衫,读书人的儒雅之气极为昭彰。

    黄昏大喜,“景御史?”

    景清颔首,“正是。”

    倒是没甚官架子。

    黄昏挣脱护院,上前两步,“想见一下景御史真难,不得已出此下策,还请见谅。”

    景清仔细打量黄昏。

    挥挥手,示意护院都退下,这才坦然道:“本官如今声名狼藉,应天城官吏唯恐避之不及,不知道黄进士行如此小人行径也要见本官,究竟何为。”

    黄昏眯缝着眼看着景清,叹道:“景御史虽声名狼藉,然应天又有几人知,您是在忍辱负重啊!”

    景清脸色大变。
………………………………

第六十五章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黄昏看景清神态变化,心中了然。

    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并没有影响到景清,他继续壮怀激烈的走在作死道路上,且渐行渐远,沉声道:“我知景御史忍辱负重所为何,但不知您是否想过后果,您应该明白,大势已去,所有的挣扎都是徒然。”

    知道建文活着的人不多。

    黄观、吴溥、朱棣、徐妙锦,或加一个老和尚道衍。

    胡濙现在还不知道。

    所以景清更不可能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故主复仇。

    景清淡然道:“我不知道你说的什么意思,如果没事,请你离去,否则我只好将你押送应天府衙。”

    强闯民宅,送衙门是常规操作。

    黄昏知道读书人迂腐。

    说服黄观不要投水殉国,用“建文帝没死”这个真相,对景清不敢用,景清若是知道真相,以他的性情,大明就准备天翻地覆吧。

    只好重操旧业,拿起迷信这把神器,当然,这玩意儿在读书人面前,其实也不好使。

    试一试又不会怀孕。

    叹道:“景御史可知晚生是如何做到简在帝心的?”

    景清心中迅速思忖,黄昏今日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说他知道自己的心思,告诉朱棣岂非大功一件。

    没有必要专门来威胁自己。

    冷笑,“神神鬼鬼的卑鄙小人耳,我大明君王秉信你之妖言,明珠迟早蒙尘。”

    明珠,意为大明江山。

    黄昏哦了一声,不以为忤,道:“可知晚生叔父黄观为何没有殉国?”

    景清冷笑依然。

    黄观之流,徒有虚名,还不如王艮!

    黄昏继续道:“如今人尽皆知我是穿越者,有预知之能,这就是我今日非要见御史的原因,若是任由御史走上歧途,到时候死的不仅仅是你,还有数百族人!”

    就差没挑明说瓜蔓抄了。

    景清哈哈大笑,儒雅之中满脸讽刺,“子不语怪力乱神,朱棣信你那一套,我可不信,你且告诉我,你预知了什么?”

    黄昏语结。

    我擦,还真没法反对,关于预知能力的事情,都是私谈,世人只知我能预知,却不知我和这几人的谈话内容。

    景清又道:“所谓预知,不过是时势结合人心的推测,包上一层蛊惑的言论,在我看来,皆是圣贤书中理,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黄昏:“……”

    不得不说,景清是穿越以来最难忽悠的人。

    这货太明白了。

    世上所有的预知都是神棍。

    但老子真是穿越者啊!

    沉默良久,叹道:“景御史说的没错,我确实是结合时势,利用心理学、人类行为学等推测一些事将要发生的事情,从而做到简在帝心,可有些事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世界很大,很多事超乎我们想象。”

    是时候给你科普一下十万个为什么了。

    景清冷笑不语。

    黄昏转变思路,继续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来推测一下,景御史之心,你知我知,结局如何,你我大抵可从历史先例知晓一二,但想问一句,景御史应知朱棣性情罢。”

    景清不语,有些话现在不能说。

    朱棣性情如何?

    八字评之:残暴无德,必将失政!

    黄昏笑道:“有人言说朱棣残暴,见仁见智,但要说无德这一点,晚生不敢苟同,若是无德,您还能继续留任御史?若是无德,懿文太子的三位殿下还能活着?若是无德,朱文圭也该暴毙了。”

    景清迟疑着说,“是没到时候吧……”

    朱棣怕落人口柄。

    这一点不止杨荣,应天城很多人都看得出来。

    靖难本就不正大光明,朱棣却偏生做了很多“正大光明”的事,殊不知大家早已看透,要不然杨荣为何会在朱棣入城之后拦住马头,劝谏朱棣先去孝陵祭拜烧香?

    朱棣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黄昏摇头,“换个角度来想,朱棣如今已是大明天子,他要真有那么不堪,岂会在意这些面子功夫,大可杀了永绝后患,然而并没有。”

    又道:“这且不论,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如果景御史欲做之事失败,被朱棣发现之后,不知道您可否想过后果?”

    抛出致命三连,“夷一族?三族?甚至九族?”

    景清震惊莫名。

    他当然知道自己做的事如果失败会有什么后果。

    但黄昏为何知道?

    黄昏大声道:“也许您认为大家都为故主而亡,千秋有浩气,可您是否想过,在因您之举将死的人中,会有很多无辜的孩子啊,也许他们中的某人,将来读书等身造福万民,也许他们中的某人,将来纵横沙沙场守疆卫国,他们就该因为这些事,丧失走向未来的机会吗?”

    景清瞠目结舌,他……真的知道?

    旋即冷笑一声,坚决不承认被黄昏说中了心思,“死固死耳,若忠义之气可长存,何惧一死!再者,忠于大明,岂会罪坐族人!”

    真执拗……

    黄昏无语,尽最后的努力,道:“今日来见景御史,是不愿意如你这般的忠义之士走入歧途,大明江山是朱允炆章国也好,朱棣章国也罢,只要能造福万民,就是好君王。”

    “如今朱允炆已死,大明江山在朱棣治下,即将奏响一曲盛世乐章,此是万民之福,若是朱棣出了差池,大明会成什么模样?”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为了争夺皇位,必然起刀戈,应天城将会生灵涂炭,那些在各地拥兵自重的藩王亦会伺机而动,届时大明的万里河山,将处处见烽烟。”

    “退一万步,就算朱文圭在旧臣拥戴下登基为帝,可一个穿开裆裤的皇帝,不正是奸臣篡国的绝佳傀儡么,若朝中奸臣当道,大明必将重蹈西汉末年的覆辙。”

    “天下万民苦战久矣,当生养休息。”

    “景御史,莫要因一己之心,陷天下于战火不平。”

    景清并没有被说动……读书人心中一旦有了执念,驷马难改,说你这只是猜测,并不会成为现实。

    黄昏无语。

    面对迂腐的而且还是不怕死的读书人,道理真他妈说不通。
………………………………

六十六章 钦天监?老子不去!

    黄昏走后,景清陷入沉思。

    毫无疑问,黄昏是朱棣的人,今日来此,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朱棣的意思?如果是朱棣的意思,今天来这里的就不是黄昏。

    而是锦衣卫。

    可黄昏既然猜到了自己的意图,为何不去告诉朱棣以获一个大功,而是跑来试图说服自己?

    关键在于,黄昏真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吗?

    景清不信。

    世间哪有真能预知未来的人。

    但黄昏不能留。

    一念及此,景清吩咐了家里人后,从后门离开。

    拐弯抹角遮遮掩掩离开府邸的景清哪里知道,在他身后跟了个小乞丐,一脸人畜无害,直到看见他从后门进入荣国公府,才转身直奔莲花桥平康坊。

    黄昏给了小乞丐些许钱打发走后,坐在书房里陷入沉思。

    打草惊蛇计划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去见景清,并没奢望说服他,而是打草惊蛇,顺着景清这条线找到那条蛇,如今找到了,竟然是荣国公!

    荣国公就是驸马梅殷。

    真相昭然若揭。

    从朱高炽两兄弟接触自己而被贬,到黄金失窃案、赵三娃刺杀,再到上元大火案,恐怕都是梅殷等人设下的计谋。

    梅殷不是一般人。

    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儿,宁国公主的男人,靖难之战中,奉建文旨意率领四十万大军进驻淮安,朱棣灵璧大捷之后,准备渡江进攻京师。

    可淮安挡在路上。

    朱棣一看,哟,妹夫啊,于是写了封信,借口要去给朱元璋上香,希望梅殷能让一条路出来,梅殷拒绝了。

    甚至还把朱棣派去的使者耳鼻割掉。

    朱棣敢怒不敢言。

    只好绕道。

    打下应天之后,朱棣逼迫宁国公主写了封血书,这才让梅殷投降,梅殷回应天时,朱棣说妹夫啊,真是辛苦你了。

    梅殷怎么说?

    这货冒了句劳而无功,只能惭愧罢了。

    这是当众打脸朱棣嘛。

    不过也有些诡异。

    梅殷拥军四十万驻扎淮安,既不主动出击朱棣,也没有在朱棣进攻应天时帅兵驰援,黄昏之前读到这段史书时,一度怀疑梅殷是不是和李景隆一样。

    后来与朱棣的不和,估摸是分赃不均。

    梅殷也是迟钝。

    你看朱棣给宁王朱权许的什么诺言,朱权事后真敢和朱棣平分天下么,还不老老实实被朱棣发配到荒凉之地去了。

    所以自登基后,朱棣总是派人去夜查梅殷府邸。

    又不是真的武侠玄幻,再厉害的人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何况去了那么多次,梅殷很快知道朱棣在监视他,于是越发不爽,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写到了脸上。

    朱棣看不顺眼梅殷。

    因为这妹夫不给他面子。

    梅殷也看不惯朱棣。

    因为大舅子不信任他,甚至无时不刻不想办法把他这个妹夫给弄下台,所以梅殷有充分足够的理由对朱棣下黑手。

    当这件事涉及到梅殷后,黄昏了然了真相。

    上元大火这种大事,景清干不出来。

    只能是梅殷。

    梅殷现在没有兵权,但在朝中势力并不弱,京营之中也还有他的心腹将领,所以上元大火那一夜,朱棣若应对失策,梅殷怕是已经帅兵杀入紫禁城,然后扶持朱文圭当皇帝,梅殷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隐帝啊。

    梅殷有这个实力,朱元璋曾夸他可为儒宗,其儒家成就极高。

    但千万别因此以为这货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是正儿八经的儒将。

    没点能力,朱允炆敢给他四十万兵马?

    可惜……

    朱允炆遇见了个虎父犬子李景隆不够,还遇见个见死不救的梅殷。

    梅殷接下来会怎么做?

    黄昏绞尽脑汁,发现储备的历史知识中,关于梅殷的记忆不多,永乐年间,并没有多少事情牵涉到他,这就让人有些为难。

    身为穿越者的优势发挥不出来了。

    而且很被动。

    因为梅殷他们令人在满城散布谣言,说自己预测朱棣迁都之后会有天怒,这是摆明了利用自己阻止朱棣迁都。

    黄昏沉思许久,决定改变策略。

    不能再不变应万变。

    要主动出击。

    必须击溃梅殷势力,才能保证永乐盛世的到来,才有可能救下景清甚至更多的人,梅殷死不足惜,可他不应该拖着这么多人陪葬。

    黄昏正准备出门去求见朱棣。

    哪料刚出门,就见门外停着一辆马车,狗太监从马车里钻出来,哟了一声,又咳嗽一声,旋即尖锐着声音:“陛下有旨,宣黄昏觐见。”

    黄昏心中一凛。

    来了。

    穿越之后,最大的危机终于来了。

    话说……

    危机总是一次比一次凶险啊。

    这样下去我还创个屁的业。

    必须帮助朱棣尽快安稳大明江山,迎接盛世的到来——建文帝么,反正他自己都放弃了,何况黄昏可不认为建文帝能做的比朱棣更好。

    在朱棣和建文帝之间,黄昏并无鲜明的爱憎,只不过站在后人的上帝角度来看事实。

    既定的盛世不要,去要一个虚无缈缥的王朝未来?

    不科学嘛。

    换谁也知道怎么选择,历史,还是应该按照历史走,不能搞虚无主义撒。

    路上,狗儿找着机会说了个貌似无关紧要的事。

    看似无心,实则故意。

    这就是贿赂天子近侍的好处,可以最快得到第一手资料。

    狗太监说,在宣昏哥儿之前,万岁爷正见过钦天监监正,那监正说近来星象有异帝星犯急,要陛下提防红色,又说钦天监最近有人新丧,需要扩充有识之士。

    黄昏一听,心里凉了半截。

    钦天监……貌似是个很牛逼的国营单位,国家福利好的一批不说,工作还清闲,还能时不时见一下天子。

    但也是个苦逼单位。

    大明王朝对钦天监的规定很死板:钦天监监内人员“永远不许迁动,子孙只习学天文历算,不许习他业,其不习学者南海充军”。

    更狠的是,钦天监的人不得升迁其他部门。

    一旦进入钦天监,意味着仕途到头了。

    顶天就是个五品监正。

    所以在古代搞迷信,确实有一时的风光,但想走上人生巅峰出任CEO,几无可能,袁天罡和李淳风就是例子。

    黄昏想到这一阵后怕。

    还好老子在朱棣那里已经洗白。

    打定主意,这一次不管朱棣怎么说,就是打死老子,都不得进钦天监。

    么得前途嘛。
………………………………

第六十七章 打死不从

    朱棣依然在乾清宫接见黄昏。

    免礼之后,让狗儿太监送了一堆批红了的折子去往文渊阁,又让小太监重新泡了茶,一边拨弄茶盖一边淡然道:“用你那心理学、人类行为学、星相学还有什么逻辑学推测一下,朕今日召你来是为何事。”

    黄昏正容正色,“陛下,谣言止于智者。”

    朱棣挑眉,“哦?”

    黄昏心累,就不能敞开了说么,道:“陛下是因为民间流言才传召微臣,但您好像忘了,是微臣提出的天子守国门啊。”

    我提的迁都,干嘛要反对。

    朱棣当然没忘。

    他心中也明亮,这股流言的出现,追究起来还是他自己的失误,在确定黄昏并不是神棍后,还妄想用黄昏来钓鱼。

    结果鱼是上钩了,也给自己惹了个大麻烦。

    关键是这鱼还在水下。

    看不清是谁。

    倒也无妨,就看这一场博弈是钓鱼人赢还是水下大鱼赢,钓鱼人赢了,晚上就是一顿红烧鱼,若是大鱼赢,不过杆折线断,换了装备继续钓便是。

    朱棣老神在在的,“你不是懂星相学么,没什么要对朕说?”

    黄昏心里腹诽。

    老子懂个锤子的星象,本想用历史知识来回答,说什么“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这是历史记载里钦天监观察星象的结论。

    但黄昏转念一想,老子要洗白啊。

    不能再迷信。

    于是毫不犹豫的道:“么得啊,最近星空安稳得一批啊。”

    朱棣:“……”

    读书人,就不能斯文点么……话说,对黄昏这粗俗话语毫无反感。

    钢铁直男朱棣本就沙场男儿。

    没好气的道:“看来你这水平有待提高,如今钦天监缺人,要不你去任职,也可以跟着监正多多学习,为我大明效力。”

    黄昏:“……”

    老子不想去钦天监,一点都不想,都故意藏拙了还逃不过去么。

    朱棣,“怎么,默许了?”

    黄昏急忙摇头,“微臣不去,钦天监都是些神神鬼鬼的玩意儿,微臣之学识早已凌驾其上,大材小用了,微臣倒是觉得,内阁挺适合微臣这一身学问。”

    毫不要脸的自吹自擂……

    朱棣一脸无语。

    见过不要脸的臣子,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冷笑一声,“你是怕进了钦天监,这辈子都要老死在里面罢?”

    黄昏暗道可不是。

    不仅老子要老死在里面,老子的后代都得困在钦天监——钦天监也是世袭啊,可恨的是这和公爵世袭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朱棣又道:“这样,你先去钦天监挂一个名,朕许诺你,待办完这一件大事,肯定把你调出钦天监,直接丢入翰林院,如何?”

    反常即为妖。

    黄昏心中暗凛,朱棣这是要搞一场大事,但为何一定要让自己去钦天监?

    结合当下局势,只有一点:朱棣想让流言变得有真实性。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建文旧臣跳出来反对他迁都,方便他一网打尽。

    但我真不能去钦天监,挂名?

    没准挂着挂着就挂了。

    沉吟半晌,“微臣知道陛下之意,其实不必如此大费周折,微臣一直秉持着为陛下分忧的忠心,近来暗地里调查,怀疑是某个权贵人物卷起的这场暗流。”

    朱棣眼睛一亮,“你知道是谁?”

    黄昏犹豫了下,决定还是不摊牌,道:“只是怀疑,碍于手中没有权势,也没有人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