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王冠-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何后人评价永乐,有时候会冠于冷血残暴?
朱棣确实杀人很多,其中两件,尤为著名。
一是方孝孺被诛十族,但这件事被后人证实是虚假的。
二是景清的瓜蔓抄,这是真的。
景清,耿姓,谬传为景,陕西邠州宜禄驿人。自幼父母双亡,外祖母家中长大,入真宁籍,洪武二十七年榜眼,授编修,改御史。
此前曾连中两届乡试解元,却拒不入京参加会试,被时任陕西承宣布政右使张允照弹劾,激怒朱元璋,让其十年内不准参与大考。
洪武三十年春,朱元璋召见景清,命署左佥都御史。
景清因为奏疏里有错字,于是怀印更改,被给事中所劾,关入诏狱,不就又放了出来,命起巡察川、陕私茶,任金华知府。
建文初,任北平参议。
朱允炆的意思是让景清去监视朱棣。
在北平时,燕王朱棣曾和景清见过,见景清言论明晰,朱棣极为赞赏。
后建文帝一看监视朱棣么得效果,把景清调回来吧,于是景清迁任御史大夫。
没多久靖难了。
景清倒是有骨气,密谋办大事,又约了方孝孺孝孺等同殉国,哪知方孝孺被杀之后,景清没殉国,朱棣让景清继续出任御史大夫。
景清愉快的接受了。
这么一看,景清似乎和解缙、胡广、李贯一样。
被无数读书人在暗地里讥笑,说这些读书人皆是言不顾行贪生怕死的一丘之貉。
可若是如此,也不会有瓜蔓抄的惨案了。
………………………………
第四十四章 遇刺
黄昏心中清楚,大明集团总裁朱棣对他还不信任,现在属于入职前的考察期。
身边有人监视。
也明白大明集团总部的安保经理纪纲对他有意见。
毕竟黄金失窃案直指庞瑛。
所以身边不仅有朱棣的眼线,也有锦衣卫的——应该没有重复,朱棣除了锦衣卫外,还有其他暴力团伙,否则在他任职后期,也不会组建个新部门东厂来掣肘锦衣卫。
所以做事必须谨慎。
乾清宫里,朱棣刚让狗儿太监去文渊阁送了批红的折子,一位平时很少露面的面目无须的中年男人匆匆而来,见礼之后道:“万岁爷,方才宫外传来消息,黄昏去城外将高贤宁劝回来了。”
朱棣讶然放下手中的笔豪,“高贤宁?”
不是放他回老家了么。
刚过而立之年的中年男人颔首,声音稍稍尖锐,“谍报上并没有提及黄昏对高贤宁说了什么,但看其意向,似乎被黄昏说动,欲要入仕为官。”
朱棣笑了起来,“三宝,你说黄昏这个穿越者究竟有什么神通,朕和纪纲都无法说服高贤宁,他却三言两语解决了。”
朱棣有些高兴。
不管黄昏这个举动是否有结党的意思,至少给朕把高贤宁这个人才给留了下来。
御书桌前的中年男人豁然是马三保。
又称马三宝。
因靖难时在郑家坝立有战功,被赐名为郑和,如今官至内官监太监——明初时候的内官监是十二监之首,负责管理所有宫人。
其权责犹在司礼监之上。
换句话说,如今的马三保是内官之首,狗儿太监根本望不见他项背。
闻言轻声道:“不管他有何种神通,皆慑圣威。”
这马屁拍的很隐晦。
但拍的朱棣很爽。
问道:“黄金失窃案,应天府衙和锦衣卫查得如何了?”
马三保摇头,“毫无头绪,这件事不像是普通的失窃案,更像是有人在暗中挑动黄昏和纪纲斗个你死我活,以求渔翁得利。”
朱棣脸色渐渐阴沉,“你为什么这么觉得?”
马三保可是朱棣的心腹。
只要不触犯到朱棣的底线,没有他不敢说的话,闻言直接道:“先前二殿下和大殿下因为接触过黄昏,被万岁爷贬斥,万岁爷认为有可能是三殿下的手笔,密令微臣彻查,结果却并非如此。后来纪纲收到三殿下的密信,去将黄观捉拿归案,事后查证,亦不是三殿下所为,但朝野之间并不这样认为,皆以为纪纲已经投靠三殿下,所以这一次的黄昏失窃案,很可能是……”
再心腹,也不能挑拨父子关系。
马三保聪明的选择看破不说透。
朱棣岂会不懂。
微微竖眉,怒意渐扬,“你是说这件事是朱高炽或者朱高煦两个孽子所为?”
马三保心里一咯噔,急声道:“也可能是建文旧臣。”
朱棣颔首,“确实。”
当父亲的,在没有彻底失望之前,还是不愿意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摩儿子们。
马三保继续道:“还有两件事。”
朱棣:“哦?”
马三保,“黄昏将高贤宁接到莲花桥平康坊后,去了徐府找徐妙锦小姐,应该是去借或者买葡萄酒,其后抱着酒出了徐府,刚走出徐府大门十数米,就遭遇刺杀。”
朱棣脸色大变,拍案而起,“反了天了!”
京畿重地,天子脚下。
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刺杀朕看重的人才!
马三保急声道:“陛下息怒,黄昏并无大碍,大概需要卧床几日,倒是刺杀黄昏的人有点奇怪,似乎有人要故意栽赃嫁祸。”
朱棣闻言稍稍放心。
他是真担心黄昏的生死,且不提黄昏的预知能力,便是他关于内阁、年号、全书编修的屡次建议,都说到了朱棣心中,颇有点知音之感。
问道:“为何这么说?”
马三保轻声道:“刺杀黄昏的人叫赵三娃,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庞瑛的心腹,倒是巧得很,赵三娃本求一击毙命,不料黄昏运气好,躲过了必杀的一刀,旋即看守徐府的京营士卒上前将赵三娃围住,赵三娃眼见脱困无望,立即当场自刎。”
朱棣默然。
这件事确实透着奇怪,因为黄金失窃案直指庞瑛,锦衣卫那边确实有对黄昏下手的动机,但纪纲和庞瑛不会傻到让心腹赵三娃去动手。
这个事情有点棘手。
关键是一个不小心,两个逆子也会牵扯进去。
朱棣长叹一口气。
但愿自己想多了,希望是建文旧臣,而不是两个逆子为了储君之位在勾心斗角。
从御书桌后转出来,“朕去看看。”
马三保:“啊?”
去哪里看?
朱棣冷笑一声,“去看看黄昏。”
马三保急声道:“万岁爷,千万不可,如今城中局势波诡云谲,切不可龙躯犯险,若是被别有用心之人知悉,只怕——”
朱棣斜乜他一眼。
马三保立即不说话了——朱棣决定了的事情,谁也改不了。
急急忙忙出去安排。
陛下去见黄昏,这种事当然不能大张旗鼓,只能微服私访,安保措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马三保的人不仅要倾巢而出,锦衣卫也得掺和进来。
纪纲胆子再大,也不敢在这件事上马虎。
……
……
黄昏千算万算,没算到他会遇到刺杀。
谁会杀我?
答案呼之欲出。
黄昏躺在床上,仔细思索后确定了一件事。
瓜蔓抄越来越近了!
必须阻止。
希望许吟不会让自己失望,除了他,真找不到其他人可以胜任这件事了。
屋顶上传来瓦片破碎的声音。
以为是鸟,没太在意。
片刻后,院子里传来推门声,旋即一阵急促脚步声,又响起吴与弼的轻脆中带着怯弱的声音:“你们找谁?”
一个略有尖锐的声音回道:“黄昏。”
吱呀。
房门推开,两道身影抢先进来,其中一人身着宦官官服,面白无须,却多多少少有一些英武之气,目光柔和,腰间佩了一把剑意思意思。
进门之后打量了一圈,脸上挂着笑意微微对黄昏点头。
另一个……老熟人。
纪纲。
依然身穿大红蟒衣飞鱼服,腰配绣春刀,矮身在房间内搜查,不敢漏过任何小细节。
极其警惕。
………………………………
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访
连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都像个小喽啰,黄昏知道谁来了。
朱棣。
匪夷所思。
作为日理万机的大明集团董事长,一个底层小员工的受伤,竟然会亲自前来慰问?
果然。
下一刻,朱棣龙骧虎步走入。
黄昏急忙起身行礼。
朱棣挥手示意,也别假吧意思的折腾了,躺好就是。
黄昏才不会客气。
果断躺下休息。
朱棣示意马三保和纪纲出去,两人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不敢违拗圣意,出门后一左一右,安心当起了门神。
朱棣打量了一下黄昏的伤势,随口道:“你觉得是谁?”
黄昏不假思索,“刺客用的绣春刀。”
门外的纪纲心头一颤。
朱棣没好气的道:“纪纲要杀你,哪需要绣春刀!”
门外的纪纲长出了口气。
另一边的马三保满脸笑意,指了指额头。
纪纲慌忙擦去冷汗。
黄昏眼咕噜一转,“也许是庞瑛呢,毕竟黄金失窃案从各方面的迹象来看,都直指庞瑛,他担心事情败露,所以杀人灭口。”
必须把这件事往锦衣卫身上拉。
要不然瓜蔓抄无可阻挡。
老子也是日了狗了。
被人刺杀不说,还要帮刺杀老子的主谋打掩护,天下有这么搞笑的事情嘛。
朱棣不语。
黄昏带着四斤黄金回家,这件事别人不知道,锦衣卫知道再正常不过——毕竟监视全城是自己给锦衣卫的旨意。
倒没想到庞瑛是上门勒索时看见这堆黄金的。
朱棣的沉默不语,将门外的纪纲又吓了一跳,心里已经把庞瑛的祖宗十八代都慰问了一遍,可却没想过,庞瑛来吴溥家是他自己的授意。
黄昏叹气。
得,锦衣卫在朱棣心中的分量之重,已经无需多言了。
道:“草民困了。”
这是逐客令。
朱棣闻言眉头蹙起,极为不爽。
门外的马三保和纪纲心里同时暗道了一句:做得一手好死!
哪料朱棣又松开了眉头。
笑道:“在来此之前,朕先去了徐府,你也别奢望妙锦会帮你转达这些事给皇后了,朕不想让她忧心这些琐碎,你要是敢让她知晓,朕会让你好看的。”
黄昏顿时苦瓜脸。
你妹的朱棣!
黄昏确实有想法,利用徐皇后给朱棣施压,现在计划泡汤。
姜果然是老的辣。
看见黄昏吃瘪的苦瓜脸,朱棣大乐,“朕走了。”
来去匆匆。
黄昏也不意外,朱棣今日带着纪纲来看自己,用意很简单,通过这个举动,告诉三位皇子、纪纲,乃至于其他别有心思的人。
锦衣卫是我朱棣的利器,黄昏,是我朱棣看重的人,谁也别想挑拔他们。
朕在,打不起来!
朱棣出门后,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在书房里找到正在教导吴与弼读书的高贤宁,大而化之的坐在两人身前,问高贤宁,“朕很想知道,黄昏用什么话说服你的。”
高贤宁对朱棣还是有成见,但对黄昏是真心服气。
闻言笑道:“可说?”
朱棣亦笑:“免罪。”
高贤宁眼睛一亮,对朱棣有了一丝新看法,道:“黄昏说了很多,但真正让我感触深刻的只有两句话。”
朱棣:“哦?”
高贤宁深呼吸一口气,“若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
说完之后,他紧紧盯着朱棣。
朱棣眼睛一亮,有些惊艳又有些好气,感情黄昏这货的眼里,老子一个人就治理不了大明天下,非得有一群贤臣?
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句话很有道理。
若是没有文渊阁那一群人帮忙,自己哪有时间和精神出来溜达,所以贤臣必不可缺。
点点头,“在理。”
高贤宁眼睛越发明亮,对朱棣的感观更上层楼。
这就是永乐大帝的人格魅力!
又道:“第二句话,尤其震撼,黄昏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朱棣抚须大笑。
好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大明有此子,幸甚。
已经不需要再问高贤宁过多,朱棣起身,兴致极高,笑眯眯的说道:“且先委屈些时日,待合适之日,卿当舞于朝堂,辅我大明向之煌煌!”
大笑而去。
高贤宁目送朱棣远去,内心波澜起伏。
先前和朱棣一唔,并无过多戏份,朱棣只是单纯的邀请自己出仕,又被自己拒绝。
但这一次……
高贤宁看到了另外一个朱棣:心胸开阔,且亦体贴臣心。
为何要等一些时日再起用自己?
很简单。
因为自己刚拒绝了朱棣,现在他就下旨起用的话,自己会像景清、胡广、李贯一样,落个不好的名声,而读书人又最看重名声。
朱棣会等一个绝佳的机会让自己出仕。
如此天子,当为贤君。
可惜……
如果杀性能小一些就好了。
黄昏说的有道理:朱棣这样杀性的人,若是没有明臣辅佐,只怕真的会有更多的方孝孺案,大明也将走向黑暗岁月。
高贤宁心中,终于放下了一些隔阂。
至少心甘情愿出仕了。
吴与弼脆生生的问道:“高先生,他是朱棣吗?”
高贤宁点头。
吴与弼又疑惑的道:“不像是个杀人如麻的恶魔啊。”
高贤宁笑了,“与弼啊,你还小,有些事情不能看表面,仕途之凶险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也许前一刻还在对你笑意盈盈的君王,下一刻就会灭你满族,所以才有伴君如伴虎的说辞。”
经历过太祖时期的大明官员,对此感悟不要太深。
保命的丹书铁券成了催命符。
历朝未有之。
其实追究根本,还是太子朱标死得太早,太祖是在给太孙朱允炆铺平道路。
吴与弼哦了一声,“那我还是好好读书吧。”
高贤宁甚为欣慰。
吴与弼是个读书苗子,可别被功名利禄耽误了,将来的成就只怕不在方孝孺之下。
……
……
出了吴溥家,朱棣又去了一趟某座寺庙。
见了个黑衣和尚。
密谈一番后出门。
对跟在身后的纪纲沉声说道:“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黄金失窃案尽快结案,庞瑛那边,你给朕好好敲打一番!”
纪纲领命,又一次在心里慰问了庞瑛的十八代祖宗。
不用猜。
肯定是那黑衣和尚给了陛下建议。
这个黑衣和尚……
道衍。
一个哪怕是呆在寺庙之中,说话也比一百个纪纲管用的人。
………………………………
第四十六章 追查
腊月二十四,放假,普天同庆,要一直放到正月二十,正儿八经的大长假。
清晨。
高贤宁离开了吴溥家,在国子监外租了房子暂住。
终究是读书人,脸皮波,不好意思长久寄人篱下。
吴溥送走高贤宁后,将儿子吴与弼吆喝起来……这些日子黄昏有伤,一个人睡吴与弼的房间,吴与弼则和吴溥打挤。
吴溥去买了豆浆油条回来,让吴与弼送给黄昏,他准备去书房看会儿书。
一日之计在于晨。
走进书房就看见整整齐齐放在书桌上的一大堆黄金。
大概二十斤。
吴溥一脸懵逼,怎么自己跑回来了?
沉吟了一阵,来到吴与弼房间,对坐在床上吃着油条喝着豆浆的黄昏道:“黄金回来了,不知道被谁放在书房里。”
黄昏的伤势不轻。
内伤。
躲过了赵三娃的绣春刀,没躲过戳心窝的一脚,休养了几日,已经痊愈不少,目前可以下床小范围内活动。
闻言笑了,一针见血,“庞瑛送来的。”
一旁的吴与弼啊了一声,说还真是他偷的啊。
吴溥摇头,“不是庞瑛。”
黄昏也点头,“这件事不是庞瑛做的,也许他们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来得及动手,被别人抢先了——当然,若是庞瑛知道这笔黄金的来路,也不敢觊觎。”
庞瑛是无辜的。
然而迫于朱棣的压力,庞瑛还是自掏腰包拿出了二十斤黄金。
他如今对自己肯定恨之入骨,这个仇怨是结下了。
黄昏也无畏惧。
在永乐治下创业,若是不愿和纪纲沆瀣一气,就无法避免和锦衣卫之间的恶斗。
吴溥迟疑了一下,“销案?”
黄昏略一思索,“麻烦吴叔叔您去一趟府衙,找向宝销案。”
这本是个折腾纪纲和庞瑛的大好机会,可惜无法利用,黄金失窃案的发酵是朱棣不愿意看见的,也是自己不愿意看见的。
后果越严重,幕后之人越难以脱身。
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幕后之人就是自己怀疑的那个人,只等许吟传来确证消息。
笑意温暖的对吴溥道:“吴叔叔,快要春节了,那就麻烦您多走动,去给咱们三人买几身新衣服,置办各种年货。”
尽管花钱。
吴溥愣了下,“这个钱可以随便花?”
不是徐皇后给你专款专用的么……
黄昏大袖一挥,“随便花。”
吴溥乐了,“花不出去。”
黄昏不解。
吴与弼嘴快,“爹已经买好了年货和新衣服,黄昏哥哥,咱们都有两套哟,别担心呢,爹拿了一大笔俸禄。”
黄昏恍然。
估计发了年终奖,朱棣还是很爽快的。
新皇登基笼络臣心,很务实,直接发钱。
吴溥让两小孩在家里,他去了一趟府衙,沿途发现身后有锦衣卫一直跟着,也没在意,知道是庞瑛的眼线。
销案之后从府衙出来,锦衣卫果然撤了。
庞瑛也怕黄昏心黑,拿了钱不去销案,他就白白损失二十斤黄金,所以一直盯着吴家,等销案之后他也长出了口气。
对黄昏却是恨之入骨。
莫名其妙的损失一笔黄金,还被纪纲打了一巴掌骂了几顿,关键是在朱棣那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没准什么时候赛哈智的南镇抚司就要调查自己。
这口恶气难消。
黄昏起床后来到书房,吴与弼看书,他则开始练字。
练了一会儿鬼火起。
这尼玛毛笔字也太难练了,想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没有个三五载的苦练想都别想,索性将毛笔一丢,抱着后脑勺思索如何制造鹅毛笔。
钢笔也不是不能生产的……
我连电都想发,还生产不了一只鹅毛笔,老子好歹工科出身,混过无数年的知乎和各种技术论坛,要不然能生产香皂?
让吴与弼去找几根鹅毛。
吴与弼一脸茫然,“咱家没喂鸡鸭鹅啊。”
黄昏没好气的道:“去隔壁胡广家要——算了,去你未来后妈那里要几根。”
胡广太抠。
吴与弼出门要跑,黄昏喊住,说一定要从活鹅身上拔下来,最好是左边翅膀,要羽毛最漂亮,毛管直长大而且无暇的鹅毛。
吴与弼哦了一声,一溜烟不见了人影。
他是真喜欢隔壁婶儿。
吴与弼刚出去片刻,书房门推开,黄昏一直在思索制作鹅毛笔的工艺,头也不抬,“这么快就回来了,你怕不是在圈里随便捡的?”
“我,许吟。”
黄昏讶然,看着大包小包的许吟,“你怎么来了?”
许吟把东西往地上一丢,“有人让我来看看你的伤势怎么样了,顺便给你说下密查的结果。”
黄昏大喜,“快坐快坐。”
又沾沾自喜的道:“妙锦姐姐果然还是牵挂我的。”
许吟对黄昏感观不坏。
因为一件事:黄昏去救了黄观。
闻言一副捉狭神态,“就怕你下不起聘礼。”
黄昏一副天王老子我也娶定了的自信,“绝无可能,回去告诉你家小姐,这大明天下除了朱棣的皇位,徐皇后的后位,她要什么我都能给她。”
许吟,“哦?”
他当真了。
黄昏底气十足,“待我修好豪华别墅,灯火通明无黑夜之时,就是大婚之日!”
发电、造别墅,小菜一碟。
许吟只当是黄昏的少年不识天高,咳嗽一声,正色道:“去查了御史大夫景清的府邸,几乎翻了个遍,没看见那批黄金。”
黄昏:“……”
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件事如果是景清做的,他会傻到把黄金放在府上?
许吟却又道:“不过你遇刺后,我去查了赵三娃,你知道他是锦衣卫的人,而且历来是庞瑛的心腹,不好查,不过倒是巧了,我一义兄恰好知道赵三娃的背景。”
当过兵的人,总有一些常人不可及的人脉网络。
黄昏大喜,“说说看。”
许吟道:“赵三娃,贺州人,父母早亡,长期流浪各地,后来不知道什么缘故,竟然拿到了某位官员的推荐信,应征入伍边军,立下了一次战功,更是机缘巧合加入锦衣卫,成为庞瑛麾下一名校尉,逐渐成长为心腹。”
黄昏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关键点:“是哪个官员推荐他入伍的?”
许吟摇头,“不知道。”
黄昏:“能否查到?”
许吟点头,“可以查,赵三娃入伍的边军中应该保存有那封推荐信,不过可能要花费些时间,毕竟一来一回在路上耽搁不少时间。”
黄昏微微有些着急,“你即刻出发去查,要快,谨防有人捷足先登。”
朱棣会查。
纪纲会查。
最重要的是,指使赵三娃来刺杀自己的那个幕后主使,很可能已经抢先一步,派人去边军之中销毁了那封推荐信。
………………………………
第四十七章 永乐元年
许吟略有不爽,“放假呢。”
黄昏没好气的道:“赶紧去赶紧去,年纪轻轻的,这么好逸恶劳作甚。”
许吟:“……”
老子比你大!
还是怏怏的起身,没办法,徐妙锦对他说过,既然把你借给了黄昏,那就暂且视他为主,总有种感觉,黄昏会给你带来世代富贵。
女人的直觉……
狗屁!
许吟就觉得,一定是小姐被黄昏这货撩得心动了。
女大不中留。
……
……
许吟、锦衣卫、马三保的人星月兼程赶赴某边军,这封关键“推荐信”带来的紧张,遮掩不住应天城里张灯结彩。
过年了,处处闻爆竹。
不过漫天繁华之中,依然遮不住一些宅邸的荒凉:接连两次涉及到朱高炽、朱高煦、黄昏和锦衣卫的大事,让朱棣暴怒异常。
这短短的时间内数十名建文旧臣被抓。
倒还好。
并没有出现株连灭族的惨事,因为即将春节,又是喜庆的日子,这些被抓的建文旧臣还能在诏狱和京营天牢享受呼吸权。
这是黄昏来到大明之后的第一个重大节日,很有纪念意义。
他想找徐妙锦一起过。
可惜去不得。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岔年的说法,意思就是过年那天,你不能到别人家去吃饭,会影响主人家一年的年运。
只得作罢,将这机会留给上元节。
没准那一夜……
正应了那句话,火树银花不夜天,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再恍然已是芙蓉帐暖烛影摇红玉生烟,抵死而缠绵。
徐妙锦忽然就对我砰然心动了呢。
黄昏是不介意婚前房事的。
想想就觉得期待。
大年三十,万家灯火,人间繁华。
建文四年终于过去。
正月初一,永乐元年如期而来。
早上换了新衣,吃了汤团,吴溥意思着给两个孩子发了红包,示意你俩快去浪一天,我还有点事。
吴与弼拉着黄昏就跑。
黄昏觉得奇怪,还想回头问,吴与弼兴奋之中带着期许,贼笑着说隔壁婶儿前几日过来请爹帮忙写春联时说过,说今天邀请爹一起去游玩莫愁湖。
黄昏也呵呵贼笑。
见过隔壁婶儿了,挺好一小娘子,三十二三岁,守寡无后。
这番举动倒是大胆。
在古代敢女追男,怕不是要被口诛笔伐。
没事。
到时候实在是有什么酸儒要跳出来说隔壁婶儿有伤风化,老子怼死他!
吴家确实需要一个掌家的女主人。
出门就撞见人,狗太监。
这货身后跟着一溜的小太监和几个力士,还有几名宫女,看见黄昏后立即尖锐着声音喊道:“陛下、皇后有赏!”
黄昏:“???”
丈八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大初一的,朱棣和徐皇后吃饱了撑着?
不过有钱拿,甚爽。
急忙行礼。
狗太监宣了朱棣和徐皇后的口谕后,笑眯眯的说:“昏哥儿,咱家在宫中多年,第一次看见平头老百姓在大年初一受到天家奖赏啊。”
赏的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都是些地方进贡的稀奇玩意儿,被这对夫妻拿来挥霍,其中有一件东西黄昏比较中意。
象牙做的胭脂盒。
徐皇后赏的……估摸着用意是赏给黄昏今后给他娘子用。
可以上元节的时候给徐妙锦。
示意吴与弼帮忙领着力士和宫女将东西放回去,将狗太监拉到一边,笑眯眯的不着痕迹的塞了宝钞到狗太监手中,道:“陛下和皇后怎的今儿个赏赐我呢?”
狗太监意味深长,“昨夜陛下留宿坤宁宫。”
一副你懂的眼神。
黄昏恍然。
多嘴问了一句,“最近陛下是不是经常留宿坤宁宫?”
狗太监说确实如此。
黄昏懂了。
因为长期用香皂的缘故,徐皇后的肌肤有回春迹象,让朱棣这位钢铁直男找到了久违的床帏之乐,老夫老妻感情日益弥坚。
徐皇后对自己有感激之情。
对于风韵犹存的徐皇后而言,能让朱棣经常留宿坤宁宫,这里面的意味很重要。
所以她心情一好,赏。
朱棣一见,老婆都打赏了,我这个当天子的不能没了风度。
况且这货现在也是春风得意。
最近他确实享受了许多,尤其是沐浴之后行房事,手感好到飞天,朱棣甚至一度怀疑黄昏这货是不是故意用这玩意儿让他沉溺美色……
其心当诛啊。
黄昏也是暗爽,区区一个香皂就有这等效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