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命运-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立足未稳之时进攻赵军;但不期赵军先到一步并占据有利地形,开始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得以战胜秦军,阏与之围也就此解除。这真像一幕情节紧张、出乎意外、并且极富节奏感的短剧。其精妙之处在于,通过超出常规的行动来调动对方,从而打破原来的格局,别开生面,使敌来就我,而我不必就敌。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在此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炉火纯青。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说秦国统一天下是天下大势,是一种必然,但必然不代表一切都向着必然的方向。一切有必然也就有偶然,就像阏与之战一样,有多少必然,又有多少偶然?”随军出征的蒙毅也不禁感慨道,“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毕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秦国想要啃掉赵国这块硬骨头,恐怕要耗费不少时间!”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都是推崇战车,一个国家有多少辆战车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实力,所以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来形容这个国家的强大。赵国与林胡、楼烦、东胡、义渠、空同、中山等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赵武灵王发现了少数民族骑兵的优势, 赵武灵王决心推行“胡服骑射”让赵国真正强大起来!虽然满朝大臣都非常反对,但是赵武灵王顶住压力、耐心劝导,最终还是成功进行了军事改革。通过“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赵武灵王北击匈奴,开疆拓地数千里;向南打败魏国报了百年耻辱;西渡黄河,攻取了秦国与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区(今陕西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区),对秦国造成严重的压迫之势;向东打败齐国、燕国。赵国在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发展到了顶峰,成为了与秦国争霸的超级大国!

    而就因为赵武灵王的贡献,秦国和赵国争雄了近百年,也未能啃掉赵国这块硬骨头!
………………………………

第65章 渔翁得利

    就燕国所处的军事地理位置而言,北边胡狄,东接田齐,西连强赵,曾经一度弱小,“东不如齐,西不如赵”。但经过燕昭王、苏秦、乐毅等人的苦心经营后,北破东胡,筑长城,置五郡,基本上解决了胡狄扰边的忧患;又东败强齐,虽然功亏一篑,但元气大伤的齐国,一时难以对燕构成威胁;唯独西边的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势力大增,南征北战,国力大振,俨然一介大国、强国,不可须臾小视。面对这样一种“国际形势”,聪明而睿智的燕国决策者,本来应该力求和好于赵,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燕昭王之后的燕国,几乎是江河日下。而错中之错,恐怕莫过于挑衅西邻赵国,发动燕赵战争,使两国兵燹交迭,落得个两败俱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得“渔翁之利”的是东面的齐国(小利)和西面的秦国(大利)。

    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赵括战死沙场,赵国失去四十余万精锐士兵,赵国元气至此大伤。

    而就在此时,燕国不断地落井下石,不断地挑衅赵国,但是最终也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损兵折将,失去了栗腹、剧辛等大将。

    公元前265年,燕国封君高阳君荣蚠(宋人)率兵攻赵。赵孝成王以割让济东令卢、高唐、平原陵三城予齐的代价聘请齐人安平君田单为将,由他率军还击燕人。田单此次还击,一举拔燕之中阳(今河北唐县西)。

    公元前259年,赵国抵抗秦国的邯郸保卫战尚未结束,赵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竟然率领原燕国之众叛归燕国。此举无异于落井下石,见死不救。

    公元前256年,燕国或许是想趁火打劫,派兵进攻过赵国的昌城(今河北冀州区西北),五月而拔之(《史记·赵世家》)。昌城去燕下都有数百里之遥,业已深入赵国腹地,逼近沙丘宫。

    公元前251年,燕相栗腹至赵约欢,以五百金为赵孝成王祝酒。栗腹在赵国耳闻目睹了赵国长平之战后的“凋敝”情景,认为有机可乘,返国后禀报燕王:“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为壮,可伐也。”燕王召见昌国君乐閒,乐閒劝燕王不要进兵赵国,“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燕王说:“吾以五而伐一。”乐閒仍然认为赵国不可伐。燕王怒火中烧,执意要伐赵;而群臣也都认为赵可伐。但大夫将渠仍然忠言进谏,先与人五百金通关约交,后又起兵攻伐,这是不祥之兆啊,出兵必不成功;但燕王不听。这一年,燕起二军、车二千乘伐赵,一支由栗腹统帅攻鄗(今河北柏乡北),一支由卿秦统帅攻代(今河北蔚县东北),燕王也自将偏师随其后。赵国也随即起兵迎击,廉颇击破栗腹于鄗,乐乘击破卿秦于代,燕军大败而逃。廉颇率军一路追击,赵国大军挺进五百余里,直至围困燕都。燕国招架不住,派人请和。赵不答应,说非得让将渠来“处和”才肯罢休。而此时乐閒已奔走赵国,燕王便以将渠为相以处和。这样,赵军才解围而去。

    公元前250年,燕赵和谈谈崩了。赵将廉颇、乐乘再度进围燕都,燕馈以重礼求和,赵方解围而去。

    公元前249年,因为燕国毁约,赵将乐乘又围攻燕都。

    公元前248年,燕国无礼,赵派廉颇、延陵钧助魏攻燕。

    公元前247年,赵与燕易土和好,谁料燕国不久后就毁约。三年后,李牧攻燕,拔武遂(今河北保定市徐水区西北)、方城(今河北固安县西南)。

    公元前242年,燕见赵数困于秦,廉颇奔魏,庞煖为将,欲乘赵弊而攻之。燕王喜问于剧辛,剧辛说:“庞煖易与耳。”于是,燕王派剧辛攻赵。赵派庞煖还击,擒杀燕将剧辛,取燕师二万。

    在短短的三十年(公元前265—公元前236)中,燕赵之间的战争就有九次之多。燕国在关键的战国后期,出于“错误的决策”,发动了数场“错误的战争”,可悲可叹!而与赵为战,燕国是败多胜少(一胜八败),常常是得不偿失,空耗国力,可怜可笑!燕国在战国后期的迅速衰落,与这数次燕赵战争不无关系。

    赵军无疑是战国末期,除秦国以外,最为强大坚韧的军队。虽然他们在长平之战上败给了秦军,元气大伤。但是,新的一代赵军,在经历了邯郸之战的磨砺后,虽然人数上比不过之前的赵军,但是在精神力量上,丝毫不亚于之前的赵军。而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在长平之战后,竟然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他们不但两次打败燕国,还在廉颇的带领下,夺取了魏国的繁阳。接着蒙骜率十万大军攻赵,赵国庞煖率军抵抗。这一战,赵军打败秦军,射死蒙骜,斩杀秦军三万人。

    赵国虽然经历了长平之战,元气大伤,军队的战斗能力大大减弱。但是因为有廉颇、李牧、庞煖这样的大将,因此,赵军的战斗能力其实一直不弱。

    燕赵连年交战,秦国乐不可支,相继攻占三晋的大片领土,设置了上党郡、太原郡和东郡。

    公元前236年,也就是秦王政十一年,赵王赵偃派庞煖攻打燕国,夺取燕国的貍城、阳城等地。战事还未结束,秦以救燕为名,派遣秦国将领王翦、桓齮、杨端和趁机率军进攻赵国。

    秦国咸阳宫大殿。

    “燕国和赵国爆发战争,两国交战激烈。寡人决定兵分三路,让赵国疲于奔命、无计可施。”秦王嬴政高兴地说道。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燕赵两国也有远见的大臣,可惜燕王姬喜和赵王赵偃根本就是短视小气,一直互相死掐,就只能让我们大秦坐享渔翁之利了。”蒙毅也不禁感慨道。

    “鹬蚌相争”是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兵分三路,北路大军由秦国大将王翦率军10万进攻太行山之战略要地阏与,从西面威胁赵国国都邯郸。中路大军由秦国将军杨瑞和率领5万偏师进攻阏与的北面重镇韩阳,从西北威胁赵国国都邯郸,并且警戒赵国北部的援兵。南路大军由秦国大将桓齮率领15万大军从南阳出发,进攻赵国邺邑所属之安阳,从南面威胁赵国国都邯郸。”秦王嬴政显然早就和国尉尉缭商量好了,所以从容不迫,尽显帝王霸气。

    “大王,除此之外,我们应当派人秘密和燕国结盟,让燕国也从东面反攻赵国。”蒙毅出言建议道。

    “好,如此,四面合围,想必赵国此次也无力回天了。”没有谁比秦王嬴政更想要灭亡赵国、攻进邯郸,洗刷童年的耻辱。

    “大王,赵国北部边境尚有15万精兵,由名将李牧统帅。如果赵王肯舍弃北方荒凉的土地,那么赵国即使是四面被围攻,还是有一战之力的。”秦国大将王翦老成持重地提醒道。

    “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大王,王老将军的担心很有道理。”蒙毅作为穿越人士,自然知道名将李牧的厉害。

    “哼,我大秦兵锋正盛,一个小小的李牧,再会带兵打仗,也无法挽回赵国颓败之势。”秦王嬴政此刻目空一切,以为凭借大秦的强兵劲弩,就可以踏平一切敌人。

    “小看你的敌人,就是小看你自己。”蒙毅突然想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有一天,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兔子嘲笑乌龟爬得慢,乌龟说,总有一天他会赢。兔子说,我们现在就开始比赛。兔子飞快地跑着,乌龟拼命地爬,不一会儿,兔子与乌龟已经离的有很大一段距离了。兔子认为比赛太轻松了,它要先睡一会,并且自以为是地说即使自己睡醒了乌龟也不一定能追上它。而乌龟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了。此故事告诉大家:不可轻易小视他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才会取得成功。这不仅仅是故事,根据后世生物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据称,龟兔赛跑中,若用它们一生的运动量来衡量,乌龟作为一种很有耐力的动物,肯定会赢得胜利。科学家称,乌龟一生走的公里数,比兔子要多。

    “在冷兵器时代,万事皆有可能。一个名将,往往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挽救将要倾倒的大厦!”蒙毅担心不已,但是奈何此刻的秦王嬴政听不进任何的忠告!
………………………………

第66章 神器巴豆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提到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也即“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四位将领。除了战国四大名将,历史上还存在山东六国八大名将的说法。《过秦论》载:“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此八人因而成为东方六国八名将。其中,就赵括的父亲赵奢,成为和吴起、孙膑等人相提并论的武将。

    第一次阏与之战到底有多重要?为什么赵奢打赢一场阏与之战就成了名将?首先,对于赵奢来说,一生的战绩主要就是打赢了针对秦国的阏与之战。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阏与之战来说,到底是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促使赵奢成为战国名将呢?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在阏与之战之前,秦国大军几乎是战无不胜,很少在正面战场吃到败仗。比如在公元前273年的华阳之战,白起率军击败了魏国和赵国的联军,导致魏国和赵国都损失惨重。至于白起指挥的伊阙之战、鄢郢之战等战役,更是让山东六国为之胆寒,乃至出现了秦军不可战胜的错觉。正是因为此前秦军的接连胜利,才凸显出赵奢在阏与之战击败秦军的重要意义,也即鼓舞了山东六国和秦军作战的信心,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为关键的是,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也即在阏与之战前,赵国上下都认为无法救援阏与,所以赵奢的胜利,让廉颇等名将都感到不可思议。

    另一方面,阏与之战之所以能让赵奢一战成名,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对于赵国太重要了。在战国七雄中,赵国的疆域主要包括太原盆地和华北平原,中间横亘着太行山,从晋阳到邯郸只有两条路,都要经过阏与,即今山西省和顺县一带。由此,对于赵国来说,如果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被秦国攻占的话,那么,赵国的疆域就会被秦军一分为二。在此基础上,秦军就可以逐步蚕食赵国在山西省一带的疆域了。尤其是赵国曾经的都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很可能会被秦军攻占,这也是赵国上下都不能接受的后果。最后,所以,赵奢打赢了阏与之战,保住了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也就确保了赵国半壁江山的安全,可谓意义十分重大。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利用有利地势,居高临下,俯击秦军。秦军大败,四散溃逃。阏与之围随之解除。此战让强大的秦国损失惨重,直到长平之战前,都不敢和赵国正面交锋。在阏与之战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在此基础上,赵奢的儿子赵括也因为父亲的成名,才被赵孝成王选中,从而成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主帅。换而言之,赵孝成王之所以选择赵括,或许也和他父亲曾经正面击败秦军存在一定的关系。

    赵国阏与地处太行山的中间地段,分隔着太原盆地和华北平原。

    太行山被称为“天下之脊”。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山西的许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等,于是形成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

    太行山中的八条裂谷亦成为商旅往来和军事斗争的天下要冲,并被人们赋予了一个更慎重的名字:太行八陉。从黄河岸边到燕山脚下,八条著名的陉道,自南而北,沿太行山并列分布。

    太行八陉,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中国历史那些最惊心动魄的章节就在这狭窄的山谷中轮番上演。

    时隔33年,第二次阏与之战即将爆发。

    秦国北路10万大军由大将王翦率领,进攻赵国重镇阏与。

    赵将赵葱驻守阏与,准备死守邯郸的西大门。

    附近的赵军只有扈辄的十万人马,统领整个邯郸西部的兵马。

    赵国大将扈辄,受业于儒学,早年随廉颇、庞煖征战,素为赵国佞臣郭开所重用,接管魏国所割让的邺郡三城。此人今年不到四十岁,靠着溜须拍马,巴结权臣郭开获得重用。

    秦国北路大军驻扎在阏与城外二十里。

    秦国北路大军的主帅大帐。

    “魏国割让邺郡三城,恐怕也没有什么好心。因为赵国得到这几座城池后,完全遮挡了魏国的北部边疆,这样秦国只能从西面进攻魏国。”秦国大将王翦望着地图,抚摸胡须轻笑道。

    “魏国还是有一些先见之明的。魏国现在大部分的领土都在黄河以南,剩下黄河以北的邺郡三城,当然不利于防守。可笑赵王贪恋三座城池的土地,居然还分兵把守。真是贪婪至极、不知死活!”蒙毅自然看出了魏国和赵国之间的交易。

    “想当年,赵国就是因为贪恋韩国归附的上党地区,方才有秦赵两国在长平的死战。赵王如今还是不长记性,看来赵国又要损失不少精兵强将了。就是不知道名将李牧会不会南下救助邯郸?”秦国大将王翦不禁感叹道。

    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其第一目标便是邻近的韩国。公元前264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驻兵于长平,以便镇抚上党之民。赵王派廉颇支援,长平之战爆发。

    “赵王赵偃不会轻易放弃北部边疆地区,除非邯郸有被围困的风险。而没有赵王赵偃的诏令,李牧肯定也没法南下。看来近年来由于廉颇、庞煖的辉煌战绩,赵王赵偃还以为自己是赵国中兴之主,真是可笑可悲!”蒙毅笑道。

    “邯郸传来消息,庞煖攻打燕国的时候,疾病复发,回国不久就病死了。只剩下老将廉颇流落魏国大梁。可惜,魏国人根本不想重用老将廉颇,而老将廉颇也很想念母国赵国。哎,这世间的事情,真是奇妙!”秦军大将王翦刚刚接到密报,更加感慨不已。

    “大帅,赵将赵葱驻守阏与的北山高地,易守难攻,除非切断其水源,方可不战而胜。人无干粮,可活七天;若无水源,三天都扛不过去!”蒙毅自然把话题转移到当前的战事上来。

    “阏与的北山山势虽高,奈何只有后山几处山泉作为水源。我军可以派遣大秦锐士营偷袭后山,切断敌军水源。”

    “赵将赵葱肯定会有提防,到时候免不了一番拼杀。不如在水中做些手脚,好过两军拼杀。”蒙毅不想秦军伤亡惨重,何况锐士营的千夫长(校尉)蒙牛是蒙家子弟,如果不幸战死,那就是蒙家的重大损失。算一算,蒙牛的军功积累了不少,如果此战能够轻松拿下,那么蒙牛自然能够成为一名普通的将军,而不是冲锋陷阵的炮灰校尉。

    “溪水下毒,恐怕需要海量的毒药,如何寻觅?就算凑齐了毒药,赵军肯定有试毒的办法,恐怕此计难以实行。”秦国大将王翦沉思一会,缓缓说道,同时也很疑惑。按理说,这么简单的道理,聪慧如蒙毅,不应该想不到啊!

    “大帅,等闲的毒药肯定不行,但是如果是难以察觉的泻药呢?例如巴豆。”蒙毅笑着眨了眨眼睛。

    巴豆因产自巴蜀,其种子如豆得名。

    巴豆的故事,不凄美不浪漫有点二。说起传说故事,其他植物都是仙子啊、女神啊,要么就是见证了相爱的人爱情啊,可是巴豆呢,它的传说就和它的名字一样,也是喜感十足简直是植物界的梗王。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炎热夏天,一位布衣郎中在一颗大树下休息,当他酣睡之际,从树上爬下一条蟒蛇,把他连同药箱一口吞进肚里。

    布衣郎中在蛇肚里叫苦不迭,他想:“这下可糟了,想个什么办法出去呢?嗯,有了!”他急忙将药箱打开,取出一包包大黄粉,将巴豆米撒开来。

    于是,立刻听到大蛇的肚子发出“咕噜噜”的声响,接着,蟒蛇猛烈地泻肚子,这位郎中只觉得天旋地转,随着“哗啦”一声响,医生被拉了出来。

    布衣郎中庆幸自己的急中生智。正想继续赶路,忽然记起药箱还忘在蟒蛇肚里,便向蟒蛇求情道:“对不起,刚才出来得太急,我把药箱忘在你肚里了,求你再吞我一遍!”

    蟒蛇扫兴地说:“算了吧,求求你快走吧,我再也不想来一遍了!”

    这急中生智的布衣郎中,也丢三落四,并没有遇到神仙仙女,只是巴豆征服了猛兽。听上去有点二,但却透露出属于巴豆独特的段子手气质,所以大家也许可以效仿布衣郎中,随身携带点巴豆做防身之用啊。
………………………………

第67章 巴豆攻略

    阏与后山,有数条山泉形成的溪流。

    蒙毅派人熬制了大量巴豆,用牛皮囊装好,派遣百人秘密上山潜伏。等到赵军取水做饭,就大量倾倒在泉眼上。

    巴豆水在古代可没有办法检验出毒性来,赵军也是简单地用银针试毒,再看着活鱼在水中活蹦乱跳的,自然也没有起疑心。

    可是等到当天晚上,整个赵军营地都出现了数以千计的腹泻赵军士兵。

    “什么情况,为何无人检查水源?”赵将赵葱勃然大怒,好在部分士兵喝的是昨天囤积的水源,不然今天全军都得趴下。

    “将军,小人仔仔细细地检查过水源,并没有发现不妥,银针正常,活鱼也正常!”伙夫营校尉十分害怕,但是还是实情相告。

    “这么说,敌人投放了未知的毒药?”赵将赵葱大惊失色,“传令全军秘密拔营,先撤回阏与再说。”

    可惜,秦军早有准备,在路上设好埋伏。两万赵军只有五千人成功撤回阏与,赵将赵葱狼狈不堪。

    此时阏与总共只有剩下两万守军。

    赵将赵葱索性全城拉壮丁,一口气将三万青壮堆到了城头。

    “老子就不信了,五万人守不住一座城池。”赵将赵葱发了狠气,同时为了保险起见,也向赵国大将扈辄发去求援的请求。

    此刻,赵国大将扈辄此刻头痛不已,因为另外两路秦军花费了自己绝大部分的兵力,哪里有援兵救援赵将赵葱。同时赵国大将扈辄也明白邯郸城内除了赵王的禁军,其余的机动兵力也被抽空了。整个赵国除了北方的李牧,哪里还有空闲兵力。但是赵王赵偃明显不想放弃北方的城池,无奈之下,赵国大将扈辄只好命令赵葱死守阏与。

    秦军大营。

    “大帅,巴豆泻药小试成功。而且末将还发现阏与城内的水源基本上也是引自山上泉水。”蒙毅十分高兴地前来禀报。

    “果真如此?”秦军大将王翦一听,欣喜所狂。

    “城内有黑衣卫的眼线,确定阏与城池地势太高,水井往往干枯少水,所以城内水源都是引自山泉水,就连护城河也是如此。”蒙毅详细解释道。

    “父亲,如此太好了,不仅可以让城内大部分士兵丧失抵抗力,还可以趁机截断护城河的水源。”王贲也十分兴奋,这仗战争太容易取胜了。

    “大帅,我建议五天后正式截断水源,这样城内的士兵基本上无法抵抗,护城河也不再是天堑了。”蒙毅建议道。

    “何须五天?今天投巴豆,明天就可以截断水源、发起进攻。早日打破阏与,就可以趁李牧尚未南下,吞掉赵国扈辄的大军,如此一来,邯郸还不是唾手可得?”王贲心急火燎地说道,恨不得立刻攻到邯郸城下。

    “吃了巴豆,泻药拉稀啊,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拉到一天,通常还能站着,拉到第二天,就得蹲着,拉到第三天,就要趴着了。大家说,是让赵军士兵站着好呢?还是让赵军士兵趴着好?哈哈哈。。。。。。。。”蒙毅忍俊不禁地问道。

    众将听闻,一起捧腹大笑起来。

    黎明时分,阏与城守府内。

    赵将赵葱和副将颜聚彻夜未眠。

    阏与城内一片臭气熏天,可以说“哀鸿遍野”!

    短短五天,城内的士兵和青壮基本上都丧失了战斗力,除了少数军官和亲卫,基本上数万赵军“残废了”。

    “将军,秦军切断了水源,这可如何是好?没有水源,大军三天都扛不住啊。”副将颜聚前来报告。

    “哼,就算他们不切断水源,这泉水,老子也不敢喝。传令下去,让安然无事的青壮都去挖水井。想靠断水就逼老子认输,没门!”赵将赵葱一脸阴狠地说道。

    “将军,井水勉强凑合几天,但是严重腹泻的数万将士怎么办,现在他们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副将颜聚再次说出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到底是怎么回事?郎中不是说没有中毒吗,为何数天下来丝毫不见好转?”赵将赵葱怒火冲天。这些天,他和亲卫们的饮食都是特别制作的,所以安然无事。但是城内库存的干净清水毕竟有限,无法供应守城大军的需求。

    “将军,末将听闻巴蜀之地有一种药材可以让人腹泻不止,而且无色无味,检验不出毒性来。”副将颜聚也是偶然碰巧听巴蜀商人所言,当时也就是当做茶余饭后的奇闻乐事而已,没想到今天居然被秦军当做了秘密武器。

    “什么?世上竟然有如此神物?你可知道如何破解?”赵将赵葱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急切地问道。

    “末将听民间郎中曾经说起,可以煎药驱除。但是阏与城内的药材有限,恐怕杯水车薪啊!”副将颜聚也是苦恼不已,谁能想到数万赵军居然会被秦军一招打垮。

    “不管了,有一批士兵能站着就行,阏与城绝对不能丢!”赵将赵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只要能有一批战士守城,他就不会甘心放弃重镇阏与。因为阏与对于如今四面皆敌的赵国实在是太重要了。

    “将军,末将以为还是让李牧将军南下,方才稳妥。不然城内兵少,恐怕……”副将颜聚没有再说下去,其实这个道理,放眼赵国全军,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奈何赵王赵偃就是舍不得北方的几座荒凉城池,真是目光短浅的守财奴!

    “哎,这个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希望大王早日想通其中的关键,否则……”赵将赵葱也无可奈何地说道。

    突然,南门方向传来喊杀声。

    “报,将军,不好了,秦军摸进来了!南门失守!”南门校尉浑身带血,背后还插着数只弩箭,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

    “什么?城门失守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赵将赵葱大怒,“南门是防守最严密的地方,怎么会让秦军摸进来?”

    “城内有奸细……秦军里应外合之下,南门就破了。大伙站都站不起来,更别提什么抵抗了……将军快走,不然就晚了……”南门校尉说完就咽气了。这是一个忠心耿耿的手下,临死前还不忘前来通风报信。

    赵将赵葱失声痛哭起来,静静地合上了南门校尉的双眼。

    “数万大军,还没真刀真枪干上几场,就输得彻彻底底。我有什么脸面去见大王……”赵将赵葱悲观之际,竟然要拔剑自刎。

    副将颜聚急忙拦下赵将赵葱的鲁莽行动。

    “将军,赵国大将死的死、走的走,你可别犯傻。大王知道事情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