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凤雏-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百轻骑撵着近万铁骑,这事儿令夏侯惇心中越想越是愤懑不已。

    归琅琊大寨,夏侯惇便将此事尽数与曹操说过,曹操听闻之后,心中同样震怒不已,而随侍一侧的郭嘉听闻夏侯惇如此讲述,脑海之中却豁然开朗……

    原来你周公瑾,打的竟是这般主意!

    见郭嘉恍然大悟,曹操不禁疑惑,对郭嘉道:“奉孝可有破敌之策?”

    “郭某虽未见元让所遇铁骑,不过江东轻骑这般战法,显然是早有准备,针对丞相虎豹骑而为!”郭嘉说罢,冷笑一声道:“且以郭某观之,这江东周郎,也有打算以此等战法,应对丞相大军!江东虽是兵少,可其军马调动的速度,比之丞相大军却要迅捷许多,如今多般挑衅,恐怕也只为扰我十五万大军,不得安宁!”

    曹操闻言,微微沉吟,继而面露不悦之色道:“这周瑜如此诡诈!实在可恨!”

    郭嘉闻言却笑,对曹操道:“对丞相而言,倒也不算无解之局,只是事到如今,十五万大军齐入青州一事,应当作罢,不知丞相可否分兵,与郭某,文和各五万军马,届时三路进军,合围北海!”

    “分兵?”曹操闻言,思索片刻便点了点头,道:“便是五万军马,也绝非江东可破,三路大军可互为犄角,遥相驰援,既然那周瑜惧我大军兵威,曹某便让他如意一回,分兵迎敌!但愿这周瑜勿要让曹某失望,多点胆气,与我一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NO。487 毒士的毒!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正因如此,虽夏侯惇的虎豹骑铩羽而归,可郭嘉却觉得夏侯惇败的不冤,那周瑜数月以来,于青州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等待曹操大军的到来,如今折损近百虎豹营士卒,却已经见识了江东的袭扰战法,曹操大军再次遇敌之时,也会想到更多的对策。

    只是郭嘉心中依然有所顾虑,周瑜拖延时间的目的何在,多使轻骑袭扰,可行之有效的减缓曹军的行军速度,但只要曹军步步为营,不被轻骑所诱,三路大军至北海时,大军攻城,周瑜据守城池,岂有命在?

    即便是郭嘉也不曾想到,如今的周瑜并不在郡城北海,在曹军到来之前,周瑜已将五万大军分为三路,周瑜自领一路军马屯于临淄,凌统另领一军屯于东莱,太史慈独引一军,于泰山,琅琊等地化整为零,与曹操大军并不交战,只为周旋。

    将虎豹骑扰得灰头土脸,太史慈面上却无丝毫得色,于土山之上,太史慈命将士下马,埋锅造饭,目光遥望远方,心中却回想着临行之际周瑜的嘱托。

    即便是轻骑袭扰,太史慈麾下万余军马各自为战,其中凶险,自是不必多说。

    轻骑虽有速度优势,却不能够以一当十,若那夏侯惇不是堂而皇之的直入青州,而是步步为营,缓缓进军,太史慈也难以觅得空隙,引诱来犯之敌。

    且虎豹骑遭此当头棒喝,那曹操也当有所准备。若贸然行军,更易被曹操察觉,一旦被围,难以脱逃。

    只是除此之外,江东军马再无他法,阻曹军大局来犯,如今只是袭扰曹军。减缓曹操军马的行进速度,若日后曹操入北海城,清理散落于青州的江东军马。届时将会更加难熬。

    虽之前周瑜已早做准备,广积粮草,可谁也不知曹操大军会在青州滞留多少时日。若曹操源源不绝从中原各州,调集粮草远来青州,到时候最先熬不住的,还是江东。

    依山搭寨,一夜过去,清晨时分又有斥候来报,言曹操大营屡有异动,且虎豹骑再次呼啸而来,只是与先前不同的是,又有曹将率千余轻骑。与虎豹骑一道,往青州而来。

    太史慈闻言,眉头紧皱。

    曹军居然只半日功夫,便有应对,周瑜曾言。若曹军识破轻骑扰敌的伎俩之后,便寻山林隐蔽,躲避曹军兵锋,太史慈虽深恨曹操大军耀武扬威,却也不敢违了将令。

    集结全军,太史慈便引轻骑呼啸而退。待虎豹骑大军至时,只余江东军马还未清扫的灶坑,夏侯惇下马查探之后,不禁骂道:“先前居然被几百轻骑搞的灰头土脸,曼城,你引轻骑去寻敌军方向,若遇敌将,速速报知本将,本将定要擒了那厮,一雪前耻!”

    李典闻言,领命而去,数千轻骑分作数股,四下打探江东军马方位,一路所过,李典却骤然发现,这江东轻骑飘渺无踪,找了半日,居然寻之不见。

    如此结果,自然不会让夏侯惇心中满意,虎豹骑又于周遭村落之中,寻来数十村民,询问今日以来,可有见过江东军马踪迹,村民不通兵事,只言江东军马虽行踪不定,却并不扰民,周遭百姓,无人与江东军有所牵扯。

    夏侯惇暴跳如雷,便命信使将这般境况,悉数报知曹操,曹操得信使讯息后,心中亦疑惑不已。

    此征青州,这一路而来颇为诡异,且若依信使说法,青州百姓并未归附江东,那江东这数月以来,都在做些什么?

    “莫非那江东周郎,筹谋数月,只为与曹某一战?”曹操说罢,郭嘉,贾诩二人,心中暗凛。

    “丞相一语中的,看来周瑜于青州早有准备,我等便是分兵围之,想必周郎亦有对策!”郭嘉轻叹一声,心中却对周瑜于兵家之道的进境,感慨不已。

    便是先前青州兵败,郭嘉也或多或少可以把握住周瑜用兵的脉络,可如今周瑜却占尽先手之利,郭嘉思索许久,居然想不通周瑜此番,意欲何为。

    见郭嘉,贾诩二人尽皆陷入思索,曹操也不多言,许久之后,贾诩冷哼一声,对曹操道:“青州再大,周瑜想要将五万军马藏的严严实实也毫无可能!不如我等将少许军中士卒,化身青州百姓,往青州各地掩藏踪迹,如此一来,便相当于丞相于青州的细作,星罗棋布,江东军马就算再怎么掩藏,怕也总会漏出踪迹!”

    贾诩说罢,郭嘉也点了点头,出言附和道:“可先探江东军马行走动向,命细作无须急于回报,一旦摸清其行走脉络,届时各个击破,大军前行便不再受阻!”

    曹操闻言,心中欣喜,却见郭嘉,贾诩二人言此破敌之计后,面上却无一丝喜色。

    曹操见状心中疑惑,对二人道:“文和,奉孝,莫非你二人还有何顾虑不成?”

    “粮!”郭嘉言简意赅,话音落下,曹操亦恍然大悟。

    此番远征青州,曹操自然是有着十足把握,而大军出征所用粮秣,多由荆襄筹措而来,若征战青州拖得天长日久,与周瑜纠缠不下,必然还要再往荆襄,前去借粮。

    只是曹操可以想到,届时庞山民必然乐于坐观二虎相争,不为他曹操助力,如此一来,大军没粮,再于青州与周瑜纠缠,境遇必然无比尴尬。

    初至青州,便屡屡受制,曹操心情自然极为不畅,对二人道:“粮草那庞山民定然不肯再借,事到如今,二位可有别的办法,化解周瑜此番纠缠?”

    “贾某倒有一策……”贾诩一脸阴沉,对曹操道:“丞相可于青州,广传敕令,设定期限命青州各地百姓,寻江东军马踪迹!”

    “若百姓一无所得呢?”郭嘉闻言,眉头微皱,却闻贾诩笑道:“那便杀上数千百百姓,使其惧怕,这世上怕死的人,总是多的,如此一来,这数十万青州百姓,敢不尽力?”

    ps:感谢天使怪盗5同学,非 我同学投出的月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NO。468 北海城中,曹操杀人!

    曹操,郭嘉二人闻贾诩之言,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贾诩欲以青州百姓为臂助,代其寻江东军马踪迹之事,本无可厚非,只是动辄杀人,以示警告,这般行径,却有些过于毒辣了,虽曹操,郭嘉二人皆知,贾诩此番决断,可迅速有效的瓦解江东军马隐匿青州的形势,可二人皆一脸沉思,无人附和贾诩之言。

    贾诩闻言,微微摇头,对曹操道:“丞相,此征青州,当求速胜,丞相还是勿要再此等时候,顾及名声了,百姓皆善忘之辈,若日后逐周瑜,复得青州,丞相再行仁道,又有何人记得,这些许身死之人?”

    “文和此计,终究是有悖正道。”郭嘉轻叹一声,却听贾诩笑道:“世人言贾某‘毒士’,奉孝‘鬼才’,你我二人皆非正道之人,又何必迂腐行事?”

    郭嘉闻言,不知该如何辩驳,心中却觉得若曹操依贾诩之计,有伤天和。

    可是唯今之际,不伤天和,伤的却是这十五万曹军士卒的性命,思索良久,郭嘉亦点了点头,对曹操道:“丞相便于诸人面前,言此计乃郭某所设,也好保全丞相名声!”

    “奉孝,勿要与我争功!”贾诩说罢,傲然笑道:“莫非奉孝以为,贾某连这点担当都没?”

    曹操见军中二位谋士因此争执,心中也不禁暗暗感动,对二人道:“便依文和之计,若文和计成。届时便拿这五万江东士卒的性命,祭奠死难百姓便是!”

    曹操说罢,便召群臣入帐议事,将贾诩先前谋划说过之后,帐内文武,尽皆惊愕。

    如果说疆场杀敌是将士的荣耀,那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无疑是将士的耻辱,曹操见武将群中,不少军中上将。面带不忿,苦笑一声,对营中文武道:“此计虽文和所授。曹某却心中认可,曹某不瞒各位,如今我大军粮秣,看似丰盈,却抵不住十五万士卒天长日久的消耗下去,且诸位皆早已知晓,此番曹某用兵,粮草乃奉孝往荆襄所借,那周瑜狡诈如狐,今已料定曹某缺粮。于青州并不交战,掩藏身形,若长此以往,我大军虽人多势众,却也奈何不得江东避战!”

    曹操的一番话却让不少将士。认清形势。

    原本以为可轻易逐周瑜远离青州,可如今看来,那周瑜却意志坚定,死死抵抗,闻曹操之言,不少将士皆心中权衡。若死难青州百姓,便可解当下困局,总比死伤自家士卒,要好上许多。

    丞相此番也是迫不得已……

    帐内群臣交头接耳,贾诩见状,眉宇之间闪过一抹不耐,对众人道:“此乃贾某之计,日后若天降责罚,贾某一人承担,尔等多是武人,只管领兵作战即可!”

    贾诩说罢,群臣皆不敢多言,半晌之后,夏侯渊率众而出,抱拳一礼,对贾诩道:“请军师放心,这丞相敕令,便由本将率军,四下张贴!正好一路飞驰北海,也可顺便打探一番,那周瑜动向!”

    “妙才乃‘疾行将军’,若长驱北海,此事可行!”郭嘉说罢,曹操点了点头,对夏侯渊道:“妙才,曹某这便予你将令,领轻骑一万,直入北海,只是那周瑜诡诈,妙才定要谨慎行事,此番只张贴告示,无须与江东军马交战!”

    “谨遵丞相号令!”夏侯渊说罢,离帐而出,贾诩见曹操已用其计,心中暗喜,对曹操道:“如此一来,数日时间,丞相必知那周瑜所在!”

    当日,夏侯渊便点齐兵马,入夜时分,夏侯渊便至北海郡城。

    遥望北海城门大开,夏侯渊心中疑惑,再看城上,并无江东军马戍守,夏侯渊命五百轻骑,先入城池,问过城中百姓之后才知周瑜引江东军马已离北海半月有余,北海城中,并无江东一兵一卒。

    莫非周瑜逃了?

    夏侯渊苦思半晌,却也不知那周瑜在想些什么,唯有将告示贴于北海城中,留两千士卒,把守城池,亲率大军,连夜赶回。

    翌日与曹操相见之后,夏侯渊将沿途所见,尽数说过之后,曹操眉头紧皱,许久不言。

    这周瑜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

    急召郭嘉,贾诩二人前来议事,二人听闻夏侯渊讲述之后,亦尽皆不语,半晌之后,贾诩叹道:“唯今之际,只得寄望于青州百姓可察觉江东军马踪迹了!”

    郭嘉闻言却道:“这周瑜连北海都不守了,想必其余城池,亦当无江东军马把守,若我大军先占城池,再与江东军马周旋,不知丞相以为如何?”

    “却不知出让城池,是否是那周郎算计!”曹操闻郭嘉之言,心中也拿不定主意,三人盘算许久,却听夏侯渊道:“丞相大军兵多,任那江东军马如何诡诈,占了城池,我等便可不动如山!”

    “先占城池,再寻江东军马踪迹,倒也可行!”曹操说罢,目视郭嘉,贾诩二人,对二人道:“如此便依先前算计,我大军三路进军,强占城池,待占城之后,书信联络!”

    已有应对,曹操便拆除军寨,引本部军马往北海而行,郭嘉则强占临淄,贾诩强占东莱,三路军马,浩浩荡荡,沿途所过,未遇江东军马丝毫阻滞。

    占下沿途城池关隘,颇为顺利,然而曹操心中,却始终忐忑不已。

    周瑜是否已有奇谋,曹操不知,可曹操知道的却是,入青州后,十五万大军的一举一动,冥冥之中似是已被那周瑜指引,这种局势出乎掌控的感觉,令曹操颇为忧虑,且如今已然分兵,若青州百姓仍未交待周瑜去处,岂不是真要如贾诩所言那般,杀人立威?

    至北海后,曹操便命夏侯惇于城中召集百姓,不多时候,城中千余百姓被虎豹骑士卒,驱至校场,曹操于高台之上,对台下战战兢兢的千余百姓道:“曹某敕令,尔等之前可曾看过?”

    校场之中鸦雀无声,台下百姓皆面露惶恐,不知该如何回答。

    曹操见状,轻叹一声道:“曹某本不欲杀人,也给过尔等机会,那周瑜所在,何人得知,大可道来,若日后曹某查明言语属实,自然重赏!可尔等与那周瑜,同居一城数月,却不知周瑜所在,这也太过奇怪了些!”

    “丞相饶命!”

    “我等只是寻常百姓,又如何知晓那周瑜军中机密?”

    “丞相切勿牵连我等无辜之人……”

    见曹操杀气腾腾,一众百姓回过神来,尽皆哭求,曹操见台下百姓情真意切,也不禁暗生恻隐之心,可只是一想到如今那周瑜,还不知在青州何处看他笑话,这一抹恻隐,转瞬即逝……

    冷眼四顾,曹操长叹一声道:“若再无人给曹某交待,北海城今日必然染血,尔等死后,也勿要怨恨曹某,要怨便怨江东周郎,连守卫城池的能耐都没吧!”

    “丞相三思!我等皆青州百姓,亦是丞相子民,周瑜逃遁,乃江东军务,与我平民百姓,又有何关系?”

    正待此时,一中年士子上前数步,目视曹操,一脸坦荡道:“若丞相怒而杀人,有损丞相英明!”

    “为我大军将士得意存活,曹某这区区英明,损便损了!”曹操说罢,却颇为赞赏的看了一眼这中年士子,寒声笑道:“你倒是颇有胆色,只是你当知晓,如今曹某盛怒,你这胆色,却用错了地方!”

    “若在下因言获罪,愿引颈受戮,只要丞相不怕被百姓怨恨,从今往后,心系江东!”那文士说罢,昂然向前,校场之中不少青壮之人,亦被其感染,纷纷出言附和起来。

    顷刻间,原本哀声遍地的校场之中,群情激奋,胆大之人亦敢出言指责曹操滥杀无道。

    曹操本就因周瑜之事,心中恼怒,如今又闻百姓斥责,这般言语,如何能入得曹操之耳,曹操见状,怒喝一声,对场中一众百姓道:“尔等这是求死!”

    “非是求死,而是劝丞相回心转意!”那中年文士似豁出去了,对曹操道:“在下也不是是非不明之人,便是死了,也不会怨那江东周郎,唯怨丞相,不修仁道!”

    曹操闻言,目视中年士子,对那人道:“你且过来!”

    中年士子见曹操面上怒气稍散,只道曹操改变主意,当下挺胸昂头,向曹操走去,行至曹操近前,曹操对其笑道:“曹某之前与你说过,你这胆色用错地方,你却不信……”

    话音未落,曹操猛然抽出腰间佩剑,一剑刺穿文士前胸,那文士未及叫喊,便已魂归天外,校场之中,刹那间鸦雀无声,台下百姓只见曹操抽回佩剑,一脸阴鸷道:“尔等还是勿要考验曹某耐性的好!曹某再给尔等半日时间,归家之后,四下询问可有知晓那江东军马去处的家中之人,曹某来青州之时,便早已决定与那周瑜杀个痛快,尔等还是好好想想,到底是你们的脖子硬,还是曹某的剑利!”

    ps:抱歉,上一章序号错了……(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38;看書;網海阁/ 文字首发。
………………………………

NO。469 战火未熄,家事烦忧!

    屠戮百姓惨事不仅于北海一地,整个青州各郡百姓皆因江东军马销声匿迹而遭曹军迁怒,一时间青州各地风声鹤唳,百姓被逼无奈,四处奔走,寻江东军马所在。

    其中亦有不少背井离乡,逃离青州,只是曹军严守各路关隘,遁逃百姓皆被逐回。

    在青州百姓的“帮助”下,曹军近些时日,倒是收到了不少讯息,顺利的歼灭了几股四处流窜的江东军马,只是对曹操而言,此等战果却是杯水车薪,若依照当下这般歼敌速度,五万江东军马不知要杀到何年……

    且贾诩,郭嘉二人各掌一军,曹操身侧也无问计之人,青州的局势已逐渐不可控制,开始向曹操最为担忧的方向发展。

    天色黯然,北海大营之中,夏侯惇又一次引军而归,八千轻骑,歼敌不足二百,此等战果令夏侯渊颇为恼怒。

    且最让夏侯渊愤懑的是,即便有江东士卒被俘,亦慷慨赴死,并不透漏江东主力军马半点讯息,夏侯渊也未曾想到,周瑜麾下士卒居然全是这般难缠,若是以往,夏侯渊或许会怜其义气,将一众降卒悉数放归,可如今局势,夏侯渊显然已无心再去赞赏这些硬骨头的江东士卒了。

    周瑜究竟在何处?

    半月已过,曹军各路军马耗粮无数,却始终未知晓周瑜方位,如今曹军的屠刀沾染青州百姓的鲜血,远远多过于江东士卒的鲜血。这般情势令曹操已不想再杀下去了。

    且屠戮百姓一事,曹操也不能归咎贾诩毒计,若不是贾诩设谋,怕是连这点江东军马也觅之不见,江东军或隐匿孤山,或隐匿密林,不仅滑不留手。且逃窜速度,令曹军难以追赶,曹操戎马半生。却从未遇到这般敌手。

    又过数日,百余曹军飞马入城,为首之人。正是郭嘉。

    曹操闻郭嘉已至北海,匆忙相迎,二人相见,郭嘉见曹操一脸愁苦之色,轻叹一声,对曹操道:“见丞相这般神情,便知北海战事,颇为不顺,郭某以为,丞相如今。当早归许都!”

    “奉孝莫非是劝曹某退兵?”曹操闻言,眉头大皱,却见郭嘉摇头叹道:“周瑜所图,只为耗丞相粮草,使丞相粮绝之时。不战而退,郭某以为,若丞相欲定青州,何须大军十五万?如今青州城池,已悉数被丞相收回,驻青州五万军马。足以令周瑜龟缩于山林之中,不敢肆意攻城!”

    “若周瑜集结兵马,掠我城池,又待如何?”曹操心中疑惑,对郭嘉道:“且曹某归去,岂不是让世人以为,曹某挟大军而来,却奈何不得那江东周郎?”

    郭嘉闻言笑道:“至于周瑜集结兵马,不足为虑,况且如今江东军分散于青州各地,若想集结,根本就没那么容易,丞相只需命妙才将军,引轻骑巡防各地城池,即可震慑江东军马,使其不敢妄动,至于后者,丞相大可言天子相召,不得不归,如今丞相大军虽未肃清江东余孽,可青州城池,悉数被丞相复夺,青州一役,也可说是丞相胜了!”

    “只是这等胜绩,却令曹某不喜。”

    曹操闻郭嘉安慰之言,苦笑一声。

    只是十五万大军的消耗,的确令曹操颇为心疼,曹操也心中明了,若依郭嘉所言处理青州局势,也算妥当,可是曹操心中却总因未能与周瑜一战,而耿耿于怀。

    纠结许久,曹操轻叹一声,对周瑜道:“如此便依奉孝,只是文和处,奉孝是否已将此计告知于他?”

    “往北海前,郭某已命人致信文和,不过半日,文和亦知。”郭嘉说罢,信誓旦旦对曹操道:“如今除青州与江东军马纠缠不断,丞相四境皆无战事,若丞相可使郭某与文和于此一道抗衡周瑜,数月之后,我二人便还青州一个安宁献予丞相!”

    “既如此,曹某便依奉孝之计。”曹操说罢,也不愿在青州久留,命人飞马往许都一行,取圣上敕令。

    不过半日,贾诩亦至,与曹操相见,贾诩一脸愧色,对曹操道:“贾某先前计策,未能全功,还请丞相治罪。”

    “文和莫要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谁也不曾想到这周瑜避战,竟如此难缠!”曹操知贾诩尽力,也不出言相责,反而劝慰道:“周瑜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文和与奉孝二人合力,震慑青州,曹某就不信,这周瑜还有本事逃出生天!”

    贾诩闻言,点了点头,眉宇之间闪过一抹狠辣,显然对先前计败,耿耿于怀,如今虽丞相并未责备,可贾诩心中却将账算在了周瑜头上,正如曹操所言,若周瑜只躲不战,青州仍旧是掌握在丞相手中,只要周瑜敢战,贾诩暗自发誓,定当给其迎头痛击!

    三人正商议间,又有信使飞马来报,言卞夫人来信。

    曹操听闻,一头雾水,如今战火未熄,却又有家事烦忧不成?

    拆信看过,曹操眉头纠结,半晌之后,口中喝骂:“逆子!大战当前,却只知儿女情长,坏我大事,曹某怎么生得如此逆子?”

    郭嘉,贾诩见状,连忙出言相劝,待曹操将信予二人看过,二人面上,精彩无限。

    原来是曹操次子曹植于许都游街之时,路过庞氏商铺遇一美艳女子,多番纠缠,后女子离去之后,曹植也跟随而去,若是往常,此等小事卞夫人也不会告知曹操,可是后经打探得知,那绝美女子,却是庞山民小妾甄宓。

    可那曹植如失心疯般,非此女不娶,已径往荆襄,欲寻庞山民讨要甄宓,那曹植行走匆忙,卞夫人阻拦不及,如今曹植车驾,已过汝南。

    郭嘉看过信后,哭笑不得,半晌轻叹一声,对曹操道:“丞相无须担心植儿安危,以郭某对山民了解,其不会与植儿计较。”

    “那庞山民不与他计较,曹某倒要与他计较!”曹操闻言,咬牙切齿道:“曹某苦苦在外征战,他却为一女子,远赴荆襄,那庞山民趁早将其杀了,也好过日日惹曹某怒火!”

    ps:感谢磨沙瓶同学投出的月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NO。470 情痴曹子建

    自孙曹两家再度相争青州之后,荆襄细作便多有回报青州讯息,两家如今僵持不下,那周瑜五万军马飘渺无踪,令曹操骑虎难下,倒是令庞山民心中欣喜无限。

    若周瑜于青州折腾个一年半载,这青州一役,怕是又会成为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且最为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庞山民麾下诸地也再无战事烦忧,无论是江东抑或中原,皆无余力,两路发兵,况且青州战后,无论谁胜谁败,都少不了安抚百姓,周瑜获胜倒也罢了,若是曹操取胜,其因先前屠戮百姓之事,已遭青州百姓厌恶,想要安抚民众,使青州恢复往日繁华,自然要花上大笔力气。

    这对于如今钱粮并不丰盈的中原而言,对其财政无异于雪上加霜。

    只是青州之事未了,庞山民却又得到消息,言曹植已入荆襄,庞山民闻此讯息,本以为是信使传错信报,待信使道明原委之后,庞山民却是有些哭笑不得了。

    曹操倒是生了一风流儿子,居然把主意都打到了宓儿头上。

    庞山民纳甄宓后,并未将甄宓留于家中,二八女子正是活泼的年龄,且甄宓于经商一途,多有见解,自购买西凉战马之后,庞山民便将家中不少商铺,交由甄宓打点,结果甄宓去了许都一趟,却带回来这么一个拖油瓶。

    庞山民也知道此事怨不得甄宓,小丫头的顾忌远远比他这个一地诸侯要多。甄宓虽婉拒曹植数次未果,却也不敢命人将曹植驱逐,曹植好歹也有个身为丞相的老爹,甄宓担心若图一时爽快,令两家交恶,坏了庞山民逐鹿中原的大事,便是不好。

    不过三日。曹植便至长沙,见识了长沙繁华比之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曹植赞不绝口。甄宓闻言自然告知曹植,庞山民才华卓越,令辖下百姓安居乐业。而那曹植却是不信,只道荆襄有此盛况,乃庞山民多能吏相辅。

    且曹植对于自身才华,极为自信,告知甄宓若庞山民见到他这年少英杰,自然相形见绌,羞惭之下,必然将甄宓拱手让之……

    庞山民自然不会知道,曹植有如此狂言,不然曹植怕是没入长沙。便被暴打数顿了。

    与甄宓一道入太守府中,庞山民于高堂之上,也见识到这曹植样貌。

    身为曹操之子,曹植仪表堂堂,比之其父少了几许狠戾。多了几丝稳压,且一言一行,多有风度,看着这阶下情种,倒是让庞山民心中,升起几丝莫名好感。

    “曹子建见过唐侯。”曹植不失礼数。拱手一揖,抬头看了一眼庞山民后,只觉眼前之人,身上既无诸侯霸气,亦无士人那般文采风流,当下心中不禁对庞山民多了几分轻视之意。

    “免礼,子建之名,庞某早知,如今得见,倒是幸甚。”庞山民自然不会先提甄宓之事,对曹植微微一笑,庞山民道:“只是庞某原本以为,子建如今当在许都,为父分忧才是……庞某听闻,青州一役,丞相大军并不顺利。”

    “曹某不通兵事……”曹植说罢,朗声笑道:“曹某只求文能安邦,至于武能兴国之事,家中自有我大哥,四弟代劳。”

    庞山民闻言,微微点头,心中却是暗道:这厮倒是生了一张巧嘴。

    曹植见庞山民并不接茬,侧目看了娉婷在侧的甄宓一眼,心中一热,对庞山民道:“唐侯,在下此番远来荆襄,乃是有一事相求。”

    庞山民闻言,轻笑一声,对曹植道:“子建所求,我已知晓,只是自与宓儿成婚之后,我二人之间恩恩爱爱,之前听闻子建已遭宓儿所拒,若子建欲求宓儿,此事还是勿要于庞某面前再提的好,远来是客,子建既然如今闲暇,倒可在我长沙,多作游玩,归去之时,庞某自当命人护送!”

    “唐侯!”

    曹植闻言,一脸郑重道:“纵使唐侯乃一地诸侯,在下以为,唐侯仍配不上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