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歌-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马嘶鸣声,喊杀声不绝入耳,主军驻地之中竟也着起火来。一匹匹战马拖着火把在军营之中乱窜,不消片刻大半个军营尽被点燃。

    他面如死灰,一时间呆住了,惊得说不出话来。

    “诸将何在?传令兵何在?”他大声吼道,可军营乱成了一团,各种声音嘈杂混在一起,身边仅有寥寥几个护卫跟着。

    “报,统领,左右前锋营寨尽皆溃败沦陷。”有斥候在混乱中寻到了他,赶紧上前汇报。

    “拓跋统领,快上马,末将护送你离开。”一员战将率领卫队出现在他面前,下马说道。

    “离开?此处有我西凉数十万大军,雁门关内才多少兵马,即便全数出关我亦无惧,快给我整军迎战。”拓跋常大声咆哮道,怒不可遏。

    那员战将环顾四周,一片混乱,营寨之中到处都是火光。士卒们惊慌失措,仓促之间,哪里还来得及整起可以抗衡铁骑战阵冲击的军队。

    须知成百上千的铁骑集结起来,冲击力极为惊人,即便是王境宗师也只能避其锋芒,寻常士卒只有被碾成肉泥的份了。

    兵败已成定局,他知道拓跋常只是一时间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统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时还是先后撤,择日再战为妙啊。”他劝说道,心中焦急万分,马蹄声越来越近。

    此时已是深夜,西凉军士早已卸了马甲休整。遇袭之后,是不可能这么快就重新给战马披上铠甲整装出战的,必定是大秦西北军往中军帐这边来了,意图擒住主帅。

    “不可能,传我军令下去,全军迎敌死战,退后者斩立决。”拓跋常拔出战剑上了战马,大声道。

    话音刚落,忽见一面黑底绣金的帅旗破开夜幕,出现在他面前。

    为首的那人白袍银甲,手持长枪,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身旁除了一众战将外还跟着个粉红衣衫的少女。

    此刻,在拓跋常看来,景歌一丝笑意无疑是把嘲讽发挥到了极致,在看到这个表情后,他恨不得当场就把景歌生吞了。

    西凉的战将显然也感受到了景歌一行人的气息,不少高手正在往这边聚集。

    这个时候,拓跋常身边仅有一员战将和一队卫士在旁,而景歌这边则是有着数十位战将跟随,身后更有整装待发的上千铁骑。

    “杨国将军,拓跋统领就交给你了。”景歌笑着跟身后的杨国说道,杨国率军袭击完左翼后便赶来与景歌会合。

    “乐意之极。”杨国看着拓跋常冷笑着应道,当即拍马上前。

    先前拓跋常阴了杨国一把,想来现在他可是愤怒得很,那就冤有头债有主吧。

    “其余人去阻拦一下西凉战将。”景歌吩咐道。

    景歌横枪立马看着杨国和拓跋常在乱军中对战,两人都在宗师境界,但可以看得出来杨国隐隐占了上风,不消多时当可击败他。

    “杨门四郎,果然名不虚传呢。”千雪低声说道,同时也小心堤防着四周。

    她的手臂受了点小伤,被一支暗箭蹭破皮,若非景歌眼疾手快,弹出劲气击偏了那支箭,她已然负伤。

    这让她觉得很不好意思,本是来护卫殿下的,方才却是反过来了。并非她实力不够高深,也不是灵觉不够敏锐,而是在夜幕笼罩的战场之中,实在是太过复杂莫测了,难以面面俱到。

    你永远不知道场中千千万万的士卒有哪个已经盯上了你,正在寻找时机偷袭。这跟江湖中的对决是完全不一样的,沐浴过鲜血的士卒个个都极为阴险狡诈,是藏匿在黑暗中的毒蛇。

    “杨二哥快要赢了。”景歌说了一句,拓跋常已经负伤。

    “嗯哼,杨将军小心。”千雪出言提醒,同时拔出霜华剑化作一道光影跃上前去,对着一处刺出三记剑气逼退来人。

    火光中,一道披着红袍的身影显现。

    那人正是匆匆赶来的和晴,遥遥的望见这边火光冲天,她便知道大势已去,丞相大人所预料的果然是应验了。

    到了此处,见到拓跋常在与杨国缠斗,想着趁乱把他救走,不想才一接近,就让千雪发现了。

    “和晴姑娘,又见面了。”景歌在马背上笑道,点头致意。

    和晴本就怨恨满满,此刻看见他笑眯眯的模样,更是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当场掐死他。

    我要冷静,我是西凉大护法。不能粗口成章,不能问候他全家,有失身份,冷静冷静,和晴默默在心中念叨,让自己平静下来。

    “哼,少帅果然是厉害得很呀,才刚回到雁门关,就大败我们西凉数十万大军了。”和晴冷冷说道。

    “嘿嘿,过奖过奖。”景歌腼腆答道,事实上他内心也颇有些不好意思,只是迫于无奈。

    “少帅就是这样报答我们西凉么?”和晴注视着景歌。

    “我曾许诺,有朝一日,若是不得不与西凉对阵。所擒将领士卒,尽皆不杀,还归西凉,不会食言。”景歌应道,仍然保持着微笑,只是笑容有些僵硬。

    “好,那我要带拓跋统领走。”和晴说道,西凉兵败已成定局,此刻能做的也就唯有把拓跋常带走了。

    “不可以。”景歌说道。

    “千雪,去助杨将军擒住拓跋常。”他对千雪说道。

    千雪应声而去。

    “你不是说不会食言吗?”和晴怒视着他,竟是出尔反尔的小人?

    “只有俘虏了,才能算是归还,倘若现在就放他走了,那可就算不上归还了。”景歌笑着应道。

    他这般说着歪道理,在和晴看来是多此一举。实则不然,俘没俘到敌军主帅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至于放不放,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你。。。本座拍死你。”和晴没有想到他的意图,只觉得他是在戏耍自己,当下怒不可遏,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闪身上前对着景歌当头一掌拍下。

    不远处的千雪脸色大变,无比担忧景歌的安危,这一掌威势太过惊人,她根本无力救援。

    和晴赶了几百里路,消耗巨大,此时的真元已不足全盛时的一半了,否则先前千雪那三剑根本无法逼退她。可即便如此,她全力一击,当世之中又有几人能承受得起。

    嘭的一声巨响。

    大地之中出现了一个深坑,坑内一坨肉泥,混杂着白色的碎骨泥土,非常恶心。

    “殿下。”千雪失声叫了出来,一瞬间她以为景歌被拍成了一坨肉糜。

    不过很快就放下心来,她看到景歌毫发无损地站在坑边。

    “咦,好恶心。”景歌说了一句,那一坨肉糜是他的战马。

    “哼。”和晴转身就走,片刻也不想见到眼前这人。

    原先她还有些担心这一掌真的把他拍死了,不知如何跟公主殿下交代好。然而担心显然是多余的,这货比想象中还要强上几分,在自己气机锁定下,仍能脱身避开。

    “本座不干了,还去找什么续命的法子。老天呀,让着臭小子快点儿死吧。”她看着漫天的火光诅咒着,心中有着无限的委屈。
………………………………

第一百零一章:招贤纳士

    烈火燃烧了一整个夜晚,破晓时分,余烬随着微风飘荡到雁门关。

    城墙上的玉珏伸出手接住一缕飞灰,在手中捻动,留下黑色印记。

    “少帅,他们凯旋了。”雁门关上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声,所有将士都在高声大喊,奔走相告,激动得难以言表。

    万丈霞光中,千万铁骑从远处归来,旌旗猎猎,势如长虹,带着睥睨天下的傲气。

    玉珏低头望去,那道白袍身影之后跟着上百战将和数万骑兵,队列齐整,神采奕奕,几近无损。再后面则是大批西凉战俘,足有上万之众。

    “开关门。”杨威大喜,下令道。

    被西凉堵在关内多年,身为军中主帅,又怎会不感到憋屈呢。如今西北军大胜归来,没人比他更高兴,倍感扬眉吐气。

    最为欣喜的是这个侄儿,智谋气魄完全不在景青之下,足以担当大任,他可以放心的把西北军团交还到他手中。如今正是时机,此番大胜,他在西北军中声望如日中天,以至巅峰,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恭喜少帅凯旋。”玉珏看见景歌走了过来,说道。

    “你脸色差得很,可是身体有恙?”景歌微微皱眉,玉珏神色颇是憔悴。

    “可能是受了点风寒,昨夜一晚没睡,气色难免会差些。”玉珏笑着说道。

    “殿下征战了一宿未归,想必玉珏姑娘紧张得很,担心一整个晚上,任谁气色都不会好啦。”旁边的千雪说道。

    “若是真是如此,现在可不必担心了,快去好好休息吧。”景歌揉了下她的脑袋。

    “你看这般吵闹的,哪里睡得着。”玉珏推开他的手掌。

    景歌环视一圈,确实也是,雁门关上欢声笑语一片,归来的将士正在向那些没能出关的袍泽兄弟吹嘘自己在关外的经历,数十万将士都激动不已,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安静下来的。

    “少帅,西凉战俘全都押到了校场,如何处置?”有将士前来禀报。

    他们自然而然地来请示景歌,甚至先于杨威。

    “嗯,且去看一下。”景歌说道,卸下衣甲后带着玉珏和千雪到了校场。

    场中西凉战俘都是一些品阶比较高的士官,那些普通的士卒他们都懒得去追击了,任由他们逃散。

    “跪下。”西北军士看见景歌来到,以长矛逼近,喝令那些战俘们跪下。

    大多数战俘依言跪倒伏地,但场中仍有十余个极为硬气的人不愿低头。

    景歌摆手止住正要上前戳刺的士卒,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不愿跪倒的那几个人。

    “拓跋统领,别来无恙呀。”景歌笑着打了声招呼,拓跋常受伤颇重,衣甲上血迹斑驳,此时还是站得笔直,面无惧色,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拓跋常冷哼一声,并不答话。

    “素来听闻拓跋统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成为了我大秦俘虏,何故还如此嚣张,不答我家殿下话语。”千雪看不惯他的模样,当下出言嘲讽道。

    “不过是耍了些卑鄙的伎俩,夜袭我军,光明正大地一决雌雄我如何会落败。”

    “败了就是败了,还要找什么拙劣的借口。”千雪正待说些什么,一旁的玉珏忽然开口道。

    拓跋常闻言,把目光移到玉珏身上,当下愣了片刻。

    场中伏地的西凉将士心中也甚是奇异。为何西北军中会有两个美貌女子,可以在千军阵中随意地说话,毫无上下尊卑的顾忌,而一旁的那个少帅也没有丝毫阻止她们的意思。

    “身为一军统领,不知道兵不厌诈的道理吗?放任士卒骄横目空一切,置军于险地而不谋后撤之计。难不成你麾下的策士参谋都是酒囊饭桶之流,不发一言?亦或是你没能听进去?如今落败了倒是斥责起对方卑鄙来。”玉珏冷笑说道。

    拓跋常闻言后脸色瞬间变得通红,血迹污秽也掩盖不住,显然是羞愧难当。

    “确实是我没能听进谏言。”拓跋常低声说道,神色复杂无比。

    “噢?进谏良言的谋士是哪位?可在此处?”景歌开口问道。

    拓跋常沉默不语,他不知道景歌心思如何,自然不会当众说出那位谋士。

    “可是那位有卧虎之称的范先生?”杨邦开口道,两军对峙甚久,他对敌营中一些重要人物也有所了解。

    “范先生可在此处?请站起来说话。”杨邦环顾全场,这一战俘虏了众多谋士,那个范先生多半也混在了校场的战俘之中。

    一个中年男子哆哆嗦嗦地站了起来,西凉军中几乎无人不认识他,心知蒙混不过,只好硬着头皮起身。

    “阁下便是卧虎先生?”景歌扫了他一眼,笑着说道,“卧虎藏龙,既有卧虎先生,想必也有藏龙先生,不知藏龙先生又是哪位呢?”

    “藏。。。藏龙先生不在此处。”场中有人开口说道。

    景歌循声望去,说话之人乃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书生模样打扮,怀中紧紧抱着个布袋子,里面似乎装有一些书籍竹简之类的东西,即便是沦为俘虏也未曾松开,显然对他来说,袋子里面的东西很是珍贵。

    场中不愿跪下的十几个人之中便有他一个,剩余的都是一些武将,仅有他是文弱书生,故此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景歌早已注意到他。

    “那藏龙先生何在呢?”景歌继续问道,他略感好奇。

    “藏龙先生在邯郸,乃是我西凉丞相。”那个书生答道。

    景歌哑然失笑,原来藏龙先生是那位诸葛大哥呀。

    “我大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不想竟与你这样的沽名钓誉之徒相提并论。还望范先生卖我个面子,以后莫要逢人就说自己是卧虎先生,省得人家低看了诸葛丞相。”景歌看着他说道。

    范先生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听得出景歌没有杀他的意思,连声应是。

    “我曾允诺西凉公主,倘若俘虏了西凉将士,尽皆不杀,还归西凉,你们自可出关离去。”景歌朗声说道。

    玉珏闻言,悄悄地打量西北士卒,上下将士并无一人有异言,可见他们很是信服这位年轻的少帅,对他的任何决定都没有丝毫意见。

    “送他们出关吧。”景歌下令道。

    在西北士卒靠近的时候,拓跋常突然暴起,挣脱了绳索,夺过了一把战剑。

    景歌冷眼看着他,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身负重伤,在这雁门关中又能如何?

    “我统御数十万大军,落得如此惨败,还有何脸面回去见凉王和公主呢。”他横剑自刎,不愿被送回西凉。

    景歌挥出一掌,震飞战剑,说道,“你死倒是不打紧,可死在这里,西凉公主和护法大人误以为我食言,那可就不妙了。还是劳烦统领回到西凉再死吧。”

    “大丈夫能胜能屈,抹下脖子算什么英雄好汉,若真是那么要脸面不妨回去整军攻下雁门关来。这里的二十万将士都在等着你复仇呢。”玉珏指着周围的西北将士说道。

    “对呀,我们等着呢。”雁门关上的将士哄笑着附和,傲气地跟着说道。

    “瞧你这幅模样,好像受了多大侮辱似的。败在我家殿下手中再正常不过了,就算换西凉王白泽亲至,在我家殿下面前也决计讨不了好处。”千雪不屑地说道。

    景歌微笑,如今千雪已经成为头号迷妹了,对他的崇拜无以复加。

    景歌不再搭理拓跋常,对他的死活并不怎么上心,他走向那一位年轻的书生。

    “这位朋友请等一下。”西北军士已经开始押送战俘出关,那个书生也在人群中,正要一同离去。

    “少帅有。。。有何吩咐?”他停下脚步略微紧张地说道,景歌下令放了他们,不曾为难,故此他语气也客气尊敬。

    “你叫什么名字?”景歌问道。

    “在下姓徐名哲。”他紧了紧怀中的袋子,答道。

    “我叫景歌,想必在西凉军中进言需要防范我大秦突袭的谋士便是你吧。”景歌看着他说道。

    他犹豫了片刻,点点头。

    “少帅是如何知道的?”他问道。

    “那卧虎先生乃是第九军团中的头号谋士,为拓跋常所倚重,可惜是徒具虚名不入流的货色。方才在校场中我看你颇有胆色,虽是慌张惊惧,但却不愿失节,风骨甚佳。纵观西凉在场谋士,你最为出类拔萃,显而易见。”景歌笑着说道,眼中有着赞赏之色。

    “你年纪轻轻,应当是初出茅庐,未曾建功,想必在西凉军中多受排挤,不被重视,故此拓跋常没有听从你的建议。”景歌继续说道。

    徐哲沉默不语,确实是如景歌所说这般。

    “不知你是否愿意与我一同共事呢?”景歌生出了惜才之意,出言邀请。

    景歌姿态放得很低,言辞诚恳,以共事相邀,并非是要招为麾下。虽然实际上两者并没什么不同,但听起来可就要舒服很多,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敬重之意。
………………………………

第一百零二章:忌惮与怕

    那书生摇头道,“多谢少帅赏识,如此高看在下,徐哲内心惶恐,感激万分,本应为少帅效犬马之劳,肝胆涂地。无奈哲乃是西凉人士,又如何能倒戈相向呢。”

    他内心确实感激,在西凉处处受挫,一直郁郁不得志。未曾得到赏识重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乱世之中,君择贤臣,臣亦想择明君而侍。

    “徐兄不要误会,我虽是西北少帅,但却无意与西凉为敌。西凉公主和丞相都与我渊源颇深,我自会极力避免与西凉兵刃相交,今日之举,实属无奈。”景歌坦言道。

    徐哲闻言思索了片刻,知他所言不假,西凉降卒悉数放归,连多余的问话都没有,确实无意与西凉交恶。

    “倘若徐兄当真不愿,我亦可修书一封荐你与诸葛丞相,以他的眼光,必能重用你。”景歌说道,略感惋惜。

    徐哲闻言心中更为感动,他不愿留下景歌不但没有责怪,反而想要修书为他引荐,这是何等的气魄和度量?

    他是大秦王侯,手握西北重兵,智勇无双,无论是性情还是见识都远超常人。在这风云变幻之际,这等明主当是可遇不可求了,便是回了西凉,也不见得会更好。

    他思索一番,考虑妥当,心中已经下定了主意。

    当下单膝拜倒在地上,一手放在身前。

    “要。。。要是少帅能答应一个要求,在下愿意追随少帅,肝脑涂地。”徐哲说道,又有一点点结巴,不知是紧张还是激动所致。

    “徐兄请说。”

    “若是日后少帅与西凉相敌对,请恕在下不进一言。”徐哲说道,他知道景歌虽然无意与西凉为敌,但说不定将来会有不得已的时候。到那时,他将会进退两难,故现在就明言。

    “好,自应如此。”景歌点头笑道,伸手把他扶了起来,接纳他成为门下。

    “恭喜殿下,也恭喜徐先生了。”千雪欣喜地说道。

    “徐先生不必太过拘谨,殿下可是好说话得很,你随意即可。”千雪看着一旁略显无措的徐哲说道。

    “千雪,你带徐兄去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回帝都。”景歌说道,这里的事情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了,是时候回去了。

    “玉珏,我们走。”他带着玉珏前去寻找杨威辞行。

    “什么?为何要回帝都去呢。”杨威得知他的意思后大感不解。

    “离家太久了,应当回去看看了。”景歌说道,没有多做解释,他知道这位伯父常年在西北军中,对朝中之事知之甚少,只是尽忠职守地守卫雁门关。

    “我正在向帝都写奏折呢,此番大捷,你居功甚伟,正应趁此时机上表请功,让朝廷正式任命你为西北军主帅。”杨威说道。

    “伯父切勿如此,请不要在奏折上提到孩儿,只说是您率领西北军士破了西凉敌军即可。”景歌急忙说道。

    “这分明是你的功绩,怎能算到我头上呢。”杨威皱眉道,他性情忠耿,冒领军功这种事是如何也做不出来的。

    “伯父有所不知,这种虚名侄儿怎会在意呢。如今帝都那边风云诡异,形势扑朔迷离,自应低调行事,不引人注目才好。”景歌认真说道,“伯父只管为那些出生入死的将士上报请功就好,无需挂上我名字。”

    “好吧,既然这般,我就依你所言。”

    “此番回去帝都,可千万要小心谨慎。”杨威一再嘱咐道,帝都离此数千里之遥,一旦出了什么状况,即便手握数十万重兵也无济于事,鞭长莫及。

    “孩儿知晓,来不及与诸将一一告别,倘若他们问起,便说孩儿有事需要回帝都处理,待诸事了结后自会归来。”景歌说道,西北军有杨威在,没什么好担心的。

    “嗯。”杨威点头应道。

    “伯父多多保重,孩儿先回帝都了。”景歌行了一礼,带着玉珏出了杨威的营帐。

    “你昨晚大战了一宿,不休息一下再走吗?”玉珏问道。

    “如今齐国大军压境,时间紧迫,不能耽搁了。”景歌摇头道,他心中颇是担忧,不愿齐秦之间真的爆发战争。

    “嗯,那我们尽快赶回去吧。”玉珏快步跟上他,往军营外走去。

    “似乎你很是看重那个徐先生,他果真是一位绝世大才吗?”玉珏好奇问道。

    “勉强算是吧。”景歌笑着答道。

    “比起你那诸葛大哥来如何?”玉珏继续问道,她曾见过诸葛阴。

    “差远了,倘若昨晚我那大哥二哥在西凉军中。此番夜袭绝无成功的可能。”景歌摇头道,“他甚有智谋,已经猜测到了我的意图,但是却没能说服拓跋常做好防备。可见他不够自信,性情寡断,这种人只适合做谋士,并非是能独当一面的绝代人物。”

    “要论谋略的话,有几人能比得过你?既非独当一面的人物,那有什么用处。”玉珏说道。

    景歌微笑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只要把他放到适合的位置上,一样是很厉害的。让他跟一个听得进建议又不失果决的人搭配,不久可以发挥他的长处了么。”

    “好像确实如此。”玉珏想了一下点头道,眼前这人不仅擅长用兵,也擅长用人。

    “此番回到帝都你可要乖一点,别再四处折腾了,如今正是紧要关头,不太安全。”景歌说道。

    玉珏本想反驳,然而却是在他脸上看出了些许恳求的意味,最终还是乖巧地点点头。

    待到两人出了军营,千雪和徐哲早牵马在等候。

    “殿下,帝都那边又传来了急报。”千雪说道,先前不久接连收到数道消息。

    “嗯?”景歌和玉珏翻上马背,示意她边走边说。

    “今日齐秦交界的吴国死灰复燃,不仅收复了原本的属地,还向西南推进,连下数十城,霸占了大秦东境一大片区域。南疆也生了叛乱,诸多小国脱离了大秦。郑魏两国则是遣出使团向大秦求援。”千雪说道。

    景歌闻言,脸色变得极是凝重起来。

    “二哥果然趁此时机出手了,消息之中可曾提到吴国有多少军士?”他问道。

    “或有二十万之众,但应当算不上精锐。”千雪说道,吴国的军队大多都是征集不久的,应当不会太过强大。

    “殿下何须如此忧虑?西凉大军如此精锐,人数也要多出一倍来,还不是让你轻易击溃啦。”千雪说道,她很少见到景歌脸色变幻,他向来喜怒不露与形色。

    景歌苦笑道,“兵员在于会用,不在人多。你不知道我那孙二哥是什么人物,单论用兵的话,诸葛大哥都要逊色三分,我就更不用说了。”

    “那孙长卿这么厉害?”玉珏有些惊讶,她认识景歌这么久,第一次听到他谦逊地说自己不如别人。

    “齐秦对峙才多久,他就已经连下数十城了,你说呢?有二十万大军掌握在他手中,气候已成,没人真的能有把握击败他。”景歌轻叹道。

    “呀,现在看来桃源三雄当真是个个了不得。”玉珏笑了起来,当初在那个小客栈,还是她提议三人结为异姓兄弟的。

    景歌虽自认在用兵上不如那两人,但玉珏并不这么觉得。此时的景歌刚刚大破西凉,却没有丝毫骄傲自满,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始终很冷静。这样的人怎么看都不会比那两人差。

    她愿意一直呆在景歌身边,是觉得他像一片浩瀚的星海。只要稍稍用心,总能在他身上发现一些说不清道不明但又闪烁着光芒的东西。这让她好奇,忍不住去探索和追寻。

    “我还是觉得殿下要更厉害些,可以率军击败他。”千雪不服地反驳道,四人一边赶路一边说着话。

    “我可不会去跟孙二哥对峙,免得英名扫地,哈哈。”景歌笑道。

    “哎呦,难道殿下怕了他不成?”千雪故意道。

    “倒也不是怕,但总归是有些忌惮的。再说他是我结义兄长,若非万不得已,怎能跟他兵刃相向呢。”景歌说道。

    玉珏闻言,在旁幽幽地问了句:“忌惮和怕有什么区别吗?”

    “对呀,有什么区别吗?”一直沉默不语的徐哲此时也开口补刀。

    “哈哈,可不就是怕了么,还非要说成忌惮。”千雪大笑起来。

    “呃。。。”景歌一时语塞,脸微微涨红,分辨道:“忌惮不能算是怕了。。。忌惮。。。忌惮跟怕了是不一样的。忌惮是我们绝世高手之间表达相互尊重的用词。晓得不?”

    “就是本殿下忌惮他,他也忌惮本殿下。怕的话就说明只是我怕他,但他不怕我。”景歌强行解释道。

    其余三人看着他一脸认真地胡说八道的模样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冰冷的空气中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

第一百零三章:病

    景歌四人不像来时那般悠闲,一路沿着官道急速赶路,每逢驿站便换马,也不曾停歇。

    “玉珏?”景歌轻叫一声,玉珏唇色苍白如雪,脸上却浮现出一抹异样的潮红。

    “嗯?”她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句,在马背上摇晃,似要掉落。

    “你不舒服吗?可是生病了?”景歌问道,他早就留意到玉珏气色不太好,精神萎靡。

    “我没事,继续赶路便是了。。。”她这般说着,话音未落就从马背上倒了下来。

    景歌闪身上前接住她,稳稳地落在地上,伸手触碰到她额头,只觉异常滚烫炽热。

    “殿下,哲略通医术,可否让我看一下玉珏姑娘。”徐哲和千雪勒马停下,围了过来。

    景歌点头。

    “玉珏姑娘这是受了风寒,应当是着了凉,又连续赶路奔波,不曾休息,故此病重虚弱。只需寻些草药煎服,注意保暖,好好休息几天便能好起来。”徐哲探察一番后说道。

    从雁门关军营出来后,他们已经在官道上赶了一天一夜的路,几乎不怎么休息。景歌和千雪功力深厚,自然不会觉得太过疲惫,但徐哲和玉珏却是受不住这种强度的行程。

    途中景歌提议休息的时候,两人都拒绝了,不愿耽搁时间,如今玉珏却是生起病来。

    “想来是前天夜里在雁门关城楼上着了凉。”千雪看着玉珏难受的模样,怜惜道。

    “为何你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呀。”玉珏被景歌抱在怀中,迷迷糊糊地笑着说道,伸出手指触了一下景歌的正额。

    “因为我既担心又愧疚呀。”景歌答道,先前他看到玉珏在马背上落下来,内心无比担忧,听到徐哲的话语后才稍稍放心。

    “愧疚什么呀?我病了又不是你害的,才不要你愧疚。”她又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