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歌-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接到的命令是引军候在此处,见到旗令后以最快速度奔袭雁门关。不料却是莫名其妙地遭受了一波攻击,一直也没有见到旗令。
好半响后,他才看到坡顶上挥起数道红旗。当即率军急速驰到雁门关处,只遥遥看见那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关门缓缓降落,合上最后一丝缝隙。
………………………………
第九十八章:少年初挂帅
“少帅。”景歌率军平安退回雁门关后,军士见到他纷纷行礼兴奋地叫道。
他们在城楼上看到了景歌骁勇身姿,引军在万军从中来回冲杀,所向披靡,把西凉军队打得混乱不堪。心中敬意顿生,都在感叹景歌英雄了得,不愧为少帅。
更有战将老泪纵横,恍惚间看到那道自己追随了二十年的身影回来了,只是要更为年轻些。
景歌看到上下数十万将士尽皆整装待命。没有人多问他为何会出现在关外,也没有生出丝毫责备他不顾大局的意思,这让他心中平白多生出了几分愧疚之意。
“杨伯父在哪里?”景歌问道。
听到他的问话,原本情绪高涨的西北军像霜打了茄子,瞬萎了下去,不复先前振奋。
“回少帅,大将军在校场。”有士卒告知。
恰好此时,玉珏飞奔而来,跑过来抓住他的手臂,焦急地拉扯着他说道,“你可算平安回来,大将军正要处决杨二哥呢,你快去阻止呀。”
多日不见景歌,她颇是想念,可现在显然还有更急的事儿。
“噢,原来是杨二哥啊。”景歌淡淡地说了一句,跟着玉珏去了校场处。
“杨伯父。”景歌到了校场,那里已然聚集了很多战将士卒。杨威披甲带剑立在场中,杨国已经被绑了起来跪在行刑台上。
“歌儿,平安回来便好。”杨威见到景歌,冰寒如铁的脸色稍稍缓和些许。
“这是为何?”虽然早已知晓,但他还是轻声问了一句。
“杨国私通西凉,意图谋逆军中少帅,加害袍泽兄弟。按大秦律例、西北军法,应当斩首示众。”他大声说道,并不只是在回应景歌,亦是向上下将士宣告。
他怒气未消,杨国此举无异于通敌叛国。身为大秦将军,他的儿子,做出这等事来让他心寒无比。
“父亲不可啊。”其余三兄弟跪倒在地上痛哭求情。
在场的其余将士则是沉默不语,他们与杨国一同征战多年,感情深厚。可他自己都承认了私通敌军,谋逆少帅,无论在哪支军队中,这都是不可饶恕的大忌。
今日你可以出卖少帅,来日也可以出卖军中其他弟兄。这样的如何能够托付信任,把后背交给你?
若是违了别的军纪,还有余地可以回旋。唯独通敌叛国,出卖袍泽,是不能容忍的。
除了杨家兄弟外,场中将士尽皆没有说话。纵然心有不忍,也无人上前求情,只是悄悄转过头,不去看杨国人头落地的场景。
景歌见状,内心颇是赞许。西北军军纪果然严明,在场将士心情低落不忍可以看得出来。然而却没有人因为私下交情或者杨国是大将军的亲子而上前求情,尽皆严守法度。
“景歌,你赶紧去劝一下大将军呀。”玉珏心中焦急,在旁悄悄说道。她已看出来,杨威当真是不顾亲情,决意要斩了杨国,唯有景歌出言才有机会保下他。
景歌不为所动,神色冷漠,并没有出面的意思。
“杨国,你有什么话要说吗?”杨威强忍悲痛问道。
“孩儿不孝,犯下大错,致使父亲蒙羞,还请父亲日后多多保重身体。”杨国跪倒在地上,向着杨威磕了个响头。看着父亲和诸位袍泽兄弟的模样,他心中满是悔恨。
“还有少帅,末将确实有罪,死不足惜。只想跟你说一句对不住。”杨国转向他说道。
呆在景歌身后的千雪感慨,倒也不愧是铁骨铮铮的大好男儿,临死之前也没有什么恐惧之色。
景歌听闻他的话语轻轻点头,说道,“二嫂在我临行西北时曾托我问你,生下的孩儿取个什么名字好?”
杨家三兄弟听到这一句,心中更是难受不忍,纵横沙场的铁血男儿都抹起了眼泪。
“若是男孩取名宗保,女娃就唤作思京吧。”杨国沉默片刻后说道。
“斩。”
待到他说完后,杨威下令道。
杨国把脖子伸长了些许,而这一刀过了好一会还是没有落下。
“大将军恕罪,属下实在是下不了手。”行刑的刀斧手与杨国相识多年,实在是狠不下心。
“我亲自来吧。”杨威眼睛微红,长叹一声,也不难为那行刑的刀斧手,说到不忍,场中又谁人及得上他呢?
可军法就是军法,他身为大将军不得不以身作则,绝没有徇私开先例的道理。
他拔出闪烁着寒光的战剑,缓缓地走到杨国身前,高高举起。
哗!
剑光如雪。
众人闭上了眼睛,不忍直视那个场景。待到在场将士睁开眼的时候,杨国还是完好无损地跪在那里。
这一剑落下之际,被一股力道撞击。偏出些许,只削落一缕发丝。
“杨国将军私通敌军,本是死罪。但本帅出征西凉在即,正值用人之际,故此特许其以发代首,留取有用之身,将功补过。”景歌立于场中,朗声宣告。
“少帅,少帅。。。”一时间,全场高喊起来,为少帅赦免了杨国而欢呼。
“出征西凉?”杨威抬手示意全场安静下来,这几个字比其他的更引起他的注意。
其余战将也留意到了这一句。
“对,请许侄儿率军出关退敌。”景歌说道,西凉军团驻扎在雁门关外不足百里处已有三年之久。
“大元帅曾训令,如非必要,不可轻易出关。”杨威说道,他担心景歌是为了找个借口赦免杨国,随口道出。
“虽有父帅训令,但战场瞬间万变,为将者自应相时而动,随机应变。”景歌说道。
“西凉图谋雁门关已久,今日更是伏兵关外,意图攻城,虽未奏效,但此举无疑是对我们大秦宣战。故此兵出雁门关,横击西凉,于情于理并无不妥。”景歌徐徐说道。
“拓跋常阴谋攻袭雁门关之际,悄然分兵屯于两翼。安营扎寨之地,并不适宜久驻。如今计划无功,他定然会命令军队后撤。”
“我西北军团已有三年未出关,西凉日益骄横,断定我们不敢出师与他们交战,必定军心松懈,防备大意。加之今日攻伐无功,士气低落。可趁其拔营之际,快骑突袭,大破敌军。”景歌环视全场,条理清晰地分析道。
“这,话虽如此,但大军出关还是要慎重考虑一番。”
杨威闻言细想片刻,觉得颇有道理,然而他生性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免有些担心贸然出关会酿成大祸。
“杨伯父,战机稍纵即逝,两翼军团当会在今夜拔营退去,不可错过。”景歌看着杨威说道,他并非什么优柔寡断的人。
若不趁今夜时机击溃西凉,万一东境齐秦交战,雁门关必将面临更为残酷血腥的进攻。
杨威注视着身前这个年轻人,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自信和毅然,跟昔日的那个人如出一辙,终究是点了头。
“可有人愿随本帅出征?”景歌登上校场的高台,立在其上,朗声问道,意气飞扬。
话语刚落,刹那间鸦雀无声,诸位战将仰望着台上那位少帅。豪气顿生,热血上涌。西北军团被堵在关内太久了,不管西凉如何挑衅叫骂,杨威一直严令不得出关,二十万大军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气。
而今少帅归来后,马上就要点兵出关征战,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末将愿身先士卒,肝脑涂地。”杨邦率先站了出来,上前一步单膝跪倒在点将台前。
其余战将紧跟其后,一时间,目之所及,竟是所有将士尽皆跪倒请愿跟随。
“少帅。”
景歌循声望去,只见一将领双手捧着一面折叠得方方正正旗帜走近。
“自大元帅死后,末将原以为有生之年,再也见不到这面旗在战场上高悬飞扬。不想今日,终于又是可以拿了出来。”那员老将含泪哽咽着说道,双手有些颤抖。他亦是追随景青征战多年的旧部。
景歌看着他捧着的那面旗子,长方形的黑色旗面上有金色丝线刺着一个景字,四角绣有橙黄流苏。这是他父亲的帅旗。
“请方将军挂起此旗。”景歌亲手抚过先父帅旗,同样饱含热泪。
“是,末将遵命。”方长维依言挂起这面旗帜,双手持着立在景歌身后,站得笔直,宛如青松,纹丝不动。
“古达将军,持令监守全军,午夜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雁门关,飞鸽渡鸟一律射死。发现意图走漏消息者,杀无赦。”景歌首先取出令箭,授予一员将领。封锁全军,严防谍子通风报信。
“杨国为左军主将,杨邦为副将,点骑兵两万待命。杜仲为右军主将,沐白明为副将,同点两万轻骑待命。需在日落之前准备妥当。”景歌下令道。
“左奇将军自随本帅点三万战将骑兵作为中军。”景歌逐一吩咐。“令关外游骑加紧探察,及时回报军情。”
。。。。。。
千雪在台下看着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的殿下,眼中充满了光亮,满是惊喜崇拜之情。
“咦,玉珏你不舒服吗?”千雪关切地问道,身边的玉珏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倒也没什么不舒服的。”玉珏答道。
“那你脸色为何这么差呢?”她仔细地看着玉珏,确信没有看错。
“因为他要出征了呀,我有些担心,战场太过凶险。”玉珏回答道。
千雪当即笑了起来,哎,傻姑娘,原来是在担心他了呀。
“你不用担心殿下啦,他可是厉害得很呢,我也会贴身护卫,寸步不离。此次出兵定能大破西凉。”她很对景歌很有信心,不曾忧虑会战败。
“先前殿下在关外,可只是看了眼地图,就把西凉伏军的位置料得丝毫不差,轻而易举地率军杀了回来。那个西凉的什么拓跋统领哪里会是我家殿下的对手,何须担心。”千雪眉目飞扬地跟玉珏说道。
“那是自然,这次本帅就先擒了拓跋常。来日再到西凉去把他们的公主掳过来当小妾。”
景歌在台上跳下来在千雪和玉珏面前握着拳头贱兮兮地嬉笑着说道。不知不觉间他已调配完毕,众将退去准备了。
“哼,你这无耻的花心大萝卜,还惦记着人家西凉公主。”玉珏白了他一眼说道。
“话说殿下这次跑到西凉去有没有见到那个传说中的西凉公主?”千雪好奇问道。
“见到了,是一个故人。”景歌答道。
“故人?”千雪奇怪。
景歌点头道,“她潜伏在帝都开了一家酒馆,曾有过数面之缘。”
“那么说来,帝都的变故确实跟她脱不了干系咯。”千雪说道,先前在关外跟景歌谈论过。
“自然是她策划的,意欲挑起大秦与齐国的战火。”景歌说道,不过他心里却是有些不安,这件事的目的未必就这么简单。
如今是武后当朝主政,她虽一介女流,但是胸襟和手腕是常人所不能及的。此举未必真能奏效,以那个便宜大哥的才智,必然也能料到了,只是不知还有何后招。
景歌皱眉思索,所知的信息终究是太少了,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端倪,只好作罢。
………………………………
第九十九章:丞相算千里
邯郸通往雁门关的官道上,一道隐藏在暗红长袍中的身影疾驰而过。座下的流云驹口鼻中喘着粗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出白练。
马上的红袍女子抬头看看逐渐暗下来的天色,内心更加焦急几分,流云驹速度已经被催到了极致。此处离第九军团还有三百余里。
“不中用的东西。”她暗骂了一句,松开缰绳,从马背上跃下,运起轻功快速掠行,速度比流云驹还要快上几分。
和晴在与景歌分开后,回到了邯郸城,她是西凉的大护法,平日里掌管诸多事务,部下门徒众多。
她将要远行离开,不得不把一些要事向下属交代清楚。待到处理妥当,终究是花费了好些时日。
而后她来到丞相府,向诸葛阴辞别。凉王和公主殿下都不在邯郸城中,百官都由诸葛丞相统御。她身居高位,要离开很长一段时日自然是要亲自向丞相大人禀报的。
“诸葛先生,我要离开西凉一段时日。”她很敬重诸葛阴,不曾在他面前以本座自称。
“哦?所为何故?”诸葛阴问道。
“我欲去云游天下,寻访名山大川,拜谒能人异士。只是其间缘由,不便与先生细说。”和晴答道,她自然不能把公主的秘密说出来。
“护法不说,吾亦已知晓。”诸葛阴轻摇羽扇笑道,他神机妙算,如何猜不透其中缘由。
“唉!公主殿下与我那三弟相处甚久,情愫暗生实属正常,只盼别误了大业才好。”他轻叹一句。
“想来殿下自有分寸。”和晴见诸葛阴已经看破,也不必掩饰,只这样说道。
至于那小妮子是不是真有分寸,鬼才知道呢。动情之时,她可什么傻事都做得出来,她心里嘀咕着。
“若是如此,护法自去,西凉之事,无需忧虑。”诸葛阴拱手道,同意她离开。
“禀丞相,军中来报。”诸葛阴话音刚落,一信使小跑进来,呈上戳有军部封章的报表。
和晴正欲离去,忽见诸葛阴刚拆开来信,当即脸色大变,于是便停下了脚步。
“无知小儿,害我西凉大军。”诸葛阴惊怒交加,失声叫道。
“诸葛先生,可是有什么坏消息传来吗?”和晴不解问道,她看了一眼诸葛阴手中的信报。
这只是寻常的军部信封,用来传递日常军务调动和防务等讯息。倘若是有兵败遇袭等重大军情,应当加盖紧急印记,极速传递。
诸葛阴把手中信报递给和晴,她是西凉大护法,地位尊崇,自然也是有资格查看军报的。
和晴看完后,心中困惑更浓。一向料事如神从容淡定的丞相大人为何会如此失态?难道是在担心他那三弟的安危吗?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这信报有何不妥吗?拓跋统领不过是以景青之子为诱饵,意图趁西北边军出关救援之际暗袭而已。纵然无功,亦不至于有什么严重后果呀。”和晴奇怪道,对那个人围而不杀,也不失为妙计。
身为西凉统领,尝试破开雁门关是理所应当的事,所作所为并无丝毫不对的地方。
“雁门关防卫森严,杨威生性谨慎,又智勇双全。岂是这等拙劣伎俩便能破开的。”诸葛阴说道。
也是,二十年来西凉军始终未能寸进,怎会这么轻易就能攻陷呢。
“虽是如此,但拓跋统领尝试一番,也未尝不可呀。”和晴说道,他统帅三军,坐镇关外,本应如此。
“攻袭之举,并无不妥。可你看这图表,他急功近利,自认为真有机会破开雁门关。将大军分屯于雁门关两翼,以图快速跟进。”诸葛阴指着报表说道。
“若是真能破开雁门关,那自然是好的。可倘若无果,这两处皆是不适合长久驻扎的地势。他必然会命人拔寨后撤,雁门关只需要派兵追击,我西凉大军必败。”诸葛阴痛心疾首地说道。
和晴沉默片刻,还是不太相信诸葛阴所说的,仅凭一份报表便断定西凉大军兵败,太过匪夷所思。
“拓跋统领未必就不能成功趁机攻入雁门关了。”和晴小声说道,这份报表的日期是三日之前。算算时间,那小子应该是在今日抵达数百里外的雁门关。
“哼,只怕我那三弟如今已平安回到雁门关内,点起兵马,静候他命令大军拔营后撤了。”诸葛阴冷哼一声,心中焦急,却又无可奈可。
此时已过饷午,雁门关离邯郸将近千里之遥,即便是加急快报传到那里也是午夜时分了。
“西北军向来不敢出关与我军交战,即便真如先生所料,他们也不一定会出关偷袭吧。”和晴说道。
“料想那拓跋常此时心思定如同你一般,以为西北军不敢出关,麻痹大意,不设防备。却不知骄兵必败的道理。”诸葛阴摇头道。
和晴闻言,心中一震,果是如此,西凉军和大秦对峙已久,大秦从不应战,想必上下将士都被骄傲所充斥。
“杨威生性谨慎,行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若是以往确实不用太过担心,可如今,我那三弟也在关内。他必定不会错失此机。”诸葛阴叹了一口气。
他不曾料到拓跋常发现了景歌的行踪,并且定下这般拙劣计谋,更不曾想到他会让军队驻扎在那种兵家大忌之地。
“我西凉于他有恩,他应当不是忘恩负义之徒。不见得会率军袭击我西凉吧?”和晴寻思片刻说道,她和景歌相处数日,觉得他并非薄情寡义的人。
“我那三弟重情重义不假,换做平时,他定会思考再三,说不定便放过这次机会了。然而此时恰好帝都那边计划实施,齐国对大秦宣战。”
“他担心烽火一旦燃起,大秦首尾不能相顾。我们西凉会趁机强攻雁门关,到时西北军必定会遭受重创。西北军乃是他父亲一生的心血,也是留给他的遗产。你说他如何会眼睁睁看着西北军陷入危境之中。断然会趁机败退我西凉大军,以保雁门关平安。”诸葛阴沉声说道,他料定景歌不会错失此机,明日这个时候,应当会收到第九军团大败的急报。
“我立刻火速赶往雁门关,通知拓跋统领严加防范。”和晴说道,不敢再耽搁片刻,急速出了丞相府,沿着官道每百里换一匹流云驹,希望能赶得及。
诸葛阴把羽扇拢在身前,摇着头长叹,“唉,果真是纵虎归山啊。三弟啊三弟,你这才回去多久。”
他心中知晓即便和晴极速赶往也已经来不及,当下唤来令使:传令第七军团统领宇延,命其火速率军开赴雁门关外驻守,沿途重新收编败退士卒,未有军令,不可擅自与大秦军队交战。
“他们退走之际,你为何不率军紧随其后追击?”第九军团中军帐内拓跋常厉声问道,身前跪倒的正是今日伏兵雁门关的将领。
“末将未曾得令,再加上重整军队后他们已经退远了。”那员将领回答道。
“废物。”拓跋常骂了一句,数万大军在那里,竟然毫无反应就让西北军退回了雁门关,简直是耻辱。
“统领息怒,也怪不得他,谁能料到那景青之子如此狡诈,会先袭击了我们伏军再退走。”范先生说道,他没有预料到这一出。
拓跋常冷哼一声,怒气消了些许。原先还指望这趁机攻破雁门关,如今看来,倒是白费了这许多工夫。
“如今还是先下令前线士卒后撤与中军会合的好,前军驻地地势太过低洼,会积雨雪,且不便挪移,不是久驻之地。”范先生说道,先前让军队驻扎在那里候命只是因为那里较为隐蔽,距离雁门关距离够近,便于支援先锋突袭部队。
“嗯,传令下去,左右两军后撤回原驻营地。”拓跋常缓了一下点头下令道。
“拓跋统领,请让前线士卒后撤之时先整理好阵容,严加防范,分拨后撤,以防关内贼子趁机偷袭。”有一个幕僚说道。
他有些担心,西凉驻军之地实在是太过危险,势处低坡,倘若大秦骑兵紧后越过坡顶,居高而下,俯冲之势难以阻挡。
“不需如此麻烦,西北军日夜忧惧我们西凉大军,根本不敢出关。分拨后撤,要多费上许多时日工夫,如今正值隆冬之际,指不定哪日就会下大雪,白白苦了那些将士。”范先生摆手说道,西北军龟缩在关内,如何敢出来。
“在下已经看过天时,近日无雪。”那幕僚小声说道。
范先生冷冷看了他一眼,军中幕僚以他为首,而现在这样竟然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想要盖过自己么?
“哦?你还会看天时?”范先生阴阳怪气地问了一句。
“在下。。。在下略知一二。。。”那幕僚有些结巴地答道,他姓徐名哲,初出茅庐未久,尚未建功。故此有些紧张,一紧张,说话就不利索。
“既会看天时,何不去那当一个观天师,为黎民百姓祈福求雨,反倒是来这里做起了幕僚?”范先生打断他说道,在场的人一阵哄笑。
“在下。。。在下。。。想。。。在。。。军中给百姓谋福利可能会。。。会更好些。”他低声说道,哄笑声把他的话语掩盖了过去,无人听见。
“好了,料想秦国贼子也无胆量再出关,不必忧虑。”拓跋常摆手道。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和晴弃了马在官道上飞掠。她身为绝顶强者,短距离内腾挪转移自然是快得超乎想象。可长距离地赶路却是比流云驹快不了多少,体能内力的消耗倒是不小。
“你这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偷了走了我家公主殿下的心不算数,还要祸害西凉,真是卑鄙无耻下流贱格,要是哪天殿下不再惦记你了,本座第一个掐死你。”
和晴渐渐渐渐疲累,心中怨气顿时,越想越气,忍不住咒骂起来。
要不是那个家伙,本座大半夜的在这里傻跑什么呀,真是气死人了。一路上黑乎乎,人影都没一个,怪阴森的,会不会有鬼呀!想到这里,心中微微发毛,脚下更快了几分。
她修为高强,天下少有敌手,此刻却是如胆小的少女那般,怕起鬼魅来。
………………………………
第一百章:雪夜破千军
暮色苍苍,天光黯淡。
雁门关内,诸多战将已经准备完毕,严阵以待,数万铁骑铺开战阵,黑压压的一片。
空气中弥漫着肃穆的气息,没人发出一丝声响,连战马也安静得很。
西北军团不愧是大秦中最为精锐的军队,这等气势和军纪,比起河东军团之流不知要强上多少。
父帅果然是绝世名将,调教出了这支虎狼之师,足以横扫天下。景歌暗想着,这些将士,是父亲一生的心血所在,也是他留给自己最大的财富。
父帅,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他抬头望着夜空,轻声说了一句。
数万铁骑正在待命,而他不急不躁,仍是静静地立在阵前。游骑斥候已经派了出去,频频回报,他在心中测算着时机。
“殿下,披上战甲吧。”千雪捧着一套银白盔甲说道。
景歌点点头,让千雪为他套上战甲。
“玉珏那丫头呢?”景歌问道,雁门关中就她们两个女子,如今却是不见踪影。
“她在雁门关城楼上。”千雪答道。
玉珏这丫头最喜玩闹,原先景歌还担心她会缠着要一起上战场呢。如今看来,她似乎清楚自己实力太弱,又没有经验,不曾胡闹,只想在城墙上远远观望。
“殿下披上这战甲可当真是威武霸气。”千雪为他穿好衣甲后,笑着低声说道。
“既然觉得霸气,你为何不套上一件?”景歌也笑着问道。
“霸气归霸气,但终归是碍手碍脚的,我才不要穿那东西咧。”千雪嫌弃道,她自然是要跟着景歌上战场的,而她并没有披甲的打算。
她所修习的乃是杀伐之道,诡异而敏捷,最为讲究是就是灵活和速度。况且她上阵又不是为了杀敌,只是贴身护卫景歌,以防不测。万一紧要关头,被笨拙的盔甲妨碍,不能及时应对,那可如何是好。
景歌知她的心思,也不勉强。只是不穿铠甲,乱军之中,流矢暗箭防不胜防,等下交战的时候可得稍微看着她点。
“是时候了。”景歌轻声道,西凉两翼军队已经撤了小半,正值混乱之际,正是良机。
“众将听令。”
“在。”诸位战将齐声应道。
“杨国将军率左军出关后,沿溪流直取西凉驻扎营地,击溃敌军后,烧毁所有辎重粮草等器具。无需追击溃逃士卒,直接率军急速西进三十里,从侧翼冲击西凉第九军团主力。”景歌朗声说道。
“领命。”杨国在马上拱手答道。
“杜仲将军率军经狭道越过高坡,奔袭西凉前锋右军营地,那里是骑军营地,应有大批战马。击败敌军后亦不追赶,只驱赶敌军战马往西凉主军驻扎之地。于马尾系上火棉,临近敌营时点燃,大军随后冲杀。”景歌继续下令。
“末将领命。”杜仲应道。
先前他还在奇怪为何景歌要他准备这么多引火之物,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作这般用途。
时值隆冬,天干物燥,战马被火烧了之后必定发狂乱冲,充当先锋,践踏敌军,难以止住,混乱之中又会引燃营帐粮草之类的物品。
这等战术,实在精妙,少帅果真是足智多谋,非常人所能及也,不愧是大元帅之子。他心中感叹,敬佩不已。
“如有降军,尽皆不杀。”景歌强调,他只想击溃西凉驻军,摧毁他们的辎重和攻城器具,使他们短时间内无法攻城,并不想多造杀戮。
“右军先行,左军随后,依次出关。”景歌跃上战马,手持长枪说道。
沉重的关门缓缓打开,杨国和杜仲各自领着两万骑依言而行。
景歌自率三万铁骑也出了雁门关,踏着道上未消融的白雪,银甲和长枪在火把光芒照耀下闪烁着冷冷寒光。
他回头看了眼身后缓缓降下的关门,高大的城墙上隐约有道倩影在伫立凝望,他深深呼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
“诸位兄弟,随我一同攻入西凉中军帐,擒住拓跋常,扬我西北军威。”他一马当先冲了出去,千雪乘一骑紧紧贴在身旁,两侧是左奇杨定等战将。
出了雁门关,西凉的斥候探子必定已经觉察,要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进攻。
精锐骑军行进的速度很快,不到五十里的距离片刻就到了。
“报,敌袭。”
“大秦西北军出了雁门关,夜袭我军。”一斥候从马背上翻下来,连滚带爬地冲进拓跋常的军帐中。
“什么?”拓跋常脸色大变,没想到徐哲一语成谶,西北军果真胆敢主动出关袭击西凉大军。
他急忙出了营帐,只见临近雁门关方向左右两侧火光冲天,在漆夜中一片通红,正待下令整军迎敌之际,忽然听闻战鼓轰鸣,铁蹄踏地之声宛若奔雷而至。
“杀!”
“冲啊!”
战马嘶鸣声,喊杀声不绝入耳,主军驻地之中竟也着起火来。一匹匹战马拖着火把在军营之中乱窜,不消片刻大半个军营尽被点燃。
他面如死灰,一时间呆住了,惊得说不出话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