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歌-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魔族逐出长城之外,使我人族兴旺昌盛,是几个时代无数天骄努力的结果,而那些英豪,无人记得。”柳霜轻抚着一把古老的战剑感慨道。

    景歌默然,这是事实,完成那样的伟业绝非一人之力,是千千万万人齐心协力,不计生死,默默付出才换来的。

    “三百年前那个时代,当真是群星闪烁,人才辈出,都在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努力奋战,如今想来都让人热泪盈眶。”景歌说道,想起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那如今呢?还会不会有当年那种人物。淡看名利,只为天下苍生开一世太平。”柳霜问道。

    听闻此言,景歌愣了一下,想了片刻摇摇头说道,“我不知道,但我猜应该是有的,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人物出现。”

    柳霜一笑,“我想也是有的,倘若真没有那些星光,这漫漫长夜的,岂不无趣极了?”

    景歌微笑,脑海中平白闪过一些身影,或白衣长剑,或羽扇纶巾,或灰袍抚须。。。

    两人在南烟斋中相谈甚久。

    顶楼的露台上栽种着一株墨色雪莲,开有两朵,莹白如玉的花苞将放未放。

    景歌走近,手指轻抚,在两朵花上各落一滴血。他把花摘下,其中一朵递给柳霜。

    “若是韵儿身处险境,破碎此花,我会知晓。”景歌说道。

    柳霜接过,捧在掌心细看,只见雪白花瓣中有血丝流动,宛如活物,心中感叹他手段惊人。

    “先生就如此信任我吗?”她抬首问了一句。

    景歌只是一笑,并不回答,起身离开了青丘。
………………………………

第九十六章:归去

    寒冬萧瑟,四野寂静无声。

    景歌策马驰出青丘境外,和晴早在等候。西凉谍子无数,消息灵通。

    “晴姑娘,我欲归大秦,不知公主殿下现在何处?”景歌问道,和晴曾说过若他想要离去,需亲自向公主辞行。

    “殿下不在邯郸,她已知晓景先生要回去,特命本座前来护送。”和晴答道。

    “先生可有什么话语需要本座转告公主殿下吗?”和晴接着问道。

    景歌想了片刻,摇头道,“除了感谢之外,也没什么特别想要跟她说的。想来公主殿下是性情洒脱之人,我亦不必多此一言了。”

    “至于护送我离境,那也是不必的,料想公主同意,当不会有太多阻拦。”景歌说道。和晴是西凉的大护法,可不是什么闲杂人等,定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怎好再让她护送千里。

    “先生不知,虽公主殿下同意了。但此时东境驻扎有第九军团,若无我相伴,恐怕拓跋统领不会轻易放你离开。”和晴笑着说道。

    “难道拓跋统领还会违抗公主殿下的命令不成?”景歌奇怪道,前些日子曾见过那人一面,是天骄人物。

    和晴白了他一眼,鄙夷道,“拓跋统领自然不会违抗殿下命令。可你是什么身份自己心里没点数吗?难不成公主殿下还能因为故旧之情命令部下放你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景歌哑然失笑,自觉愚钝。她只是出于私情默认自己离开,以她的身份,又怎好通令全军呢。

    “可我还有一事不明,拓跋统领是如何知道我身份的呢?”

    前些天见面时,他分明是还不知晓,没有丝毫留意自己。而她既然不阻拦自己离开,应当不会告知那拓跋常才对。

    “不是我这边走漏的消息,而是雁门关内有人传话告知拓跋常,看来很多人不希望你这位少帅回去呀。”和晴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景歌脸色微寒。雁门关内,知道自己入了西凉境的就那么寥寥几人,景歌略一思索,心中便已然明晓。

    “倘若晴姑娘护送我,那些人盘问起来,你终究是不得不说出那是公主殿下的意思。我自个儿离去便好,免得折了公主的威望。”景歌说道。

    “东境可是驻扎有数十万军队。”和晴深深看了他一眼说道。

    “纵有千军万马,又奈得我何?”景歌洒然笑道,如今,他已无所畏惧。

    “晴姑娘就送到这里吧,后会有期。”

    言罢,策马望雁门关而去。

    和晴微怔,看着那道倒提长枪的身影远去。不免生出一些感慨,这人当真是自信飞扬,只可惜不过剩下三载寿命。

    她暗叹一声,心中念起公主殿下的嘱托,当即寻道回邯郸去见丞相大人。准备在禀明情况后便出发去为他寻找新的医治之法。

    景歌向着雁门关不徐不疾地走去,以他此时的实力,悄悄地避过众多耳目潜回雁门关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他并没有隐藏起来,只是光明正大的行走在大道上。

    他想要验证心中的一些想法,同时也确实无惧,自信无人可留得下他。

    数日后,雁门关外的西凉第九军团中军帐内,拓跋常正在与部下幕僚商议。

    “报,探子已发现景青之子的踪迹。”有下属回报。

    “哦?他现在何处?”拓跋常问道。

    “在三百里外的谷城,正往雁门关而来,将至我军守卫关卡。”

    “想必他还不知道自己身份暴露了,还在大摇大摆的晃荡。”拓跋常冷笑道,只是不知他为何会冒险进入西凉境内。

    “那我们拿下他吗?”有部将问道。

    “拿下他?”拓跋常起身,背负双手踱步思索。“诸位有何想法?”

    他询问幕僚,看看他们有何建议。

    “景青之子在西凉境内的消息,是雁门关内放出来的。以他的身份地位,能知道他出境的人应当没有几个,必定是西北军团中的高层。”有幕僚说道。

    “既是西北军中高层,那么为何要出卖他们的少帅呢?”那个幕僚稍稍停顿了一下。

    “嗯?范先生请继续。”拓跋常望向那个说话的幕僚,示意他说下去。

    “之所以告知我们,分明是借西凉之手除掉他。西北军中能生出如此想法的必定是杨家的人无疑。自景青死后,西北军团由杨家掌控,如今景青的儿子回来了。他们自然不愿意再把手中的军权再让出去。如此看来,即便不是杨威授意如此,也与他几个儿子脱不了干系。”那个姓范的幕僚分析道。

    拓跋常闻言,沉默片刻后点头,“范先生所说很有道理,我亦是如此觉得。”

    “不知范先生有何高见?”拓跋常继续问道,他对麾下这个幕僚十分信任,知道这个姓范的先生是不世大才,有“卧虎”之称,不逊于邯郸城中的诸葛丞相。

    “倘若我们真的抓住了景青之子,恰是合了放出消息那人的意思。以他的性命要挟西北军团打开雁门关无疑是异想天开,绝无可能。”范先生说道。

    “这可如何是好?难不成就这样放他回去?”有部将问道。

    范先生只是笑而不语。

    “先生可别再卖关子了,还请赐教。”拓跋常恭敬地说道,料想他心中已有计谋。

    “呵呵,范某确有一计,或许能助统领破开雁门关,立下不世功业。”范先生说道,对拓跋常的态度甚是满意。

    “愿闻其详。”

    “杨家既想借助我西凉除掉景青之子,分明是有所忌惮。说明景青之子在西北军中甚有地位,他们不好自己动手。我们也自不能让他们如意了。所以对于景青之子,待到他临近雁门关之时,在西北军团眼皮子下困住他,不杀。”范先生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如此引诱西北军团出关救援他,我们伺机攻入关内?”拓跋常皱眉问道,杨威素来谨慎,三年来从未有过大军出关与西凉交战。这次困住一个无关紧要的少帅未必就能逼他派兵出关了。

    “倘若是寻常,杨威倒未必真会出兵救援。可要是那大元帅之子被困在雁门关外的时候,上下将士又恰好得知少帅之所以被困在关外,是因为杨家的某位郎君出卖了的缘故。这就要生出乱子了。”范先生笑吟吟地说道。

    拓跋常闻言猛然醒悟,大喜道,“先生果然谋略过人,只需让安插在西北军中的谍子寻个时机,告知将士是杨家将军谋害少帅,军中矛盾自生。届时杨威若不出兵救援,声威尽失,若是出兵,则是我们破入雁门关的机会,妙极了。”

    “依范某猜测,此事多半不是杨威所授意的,那么他大概率会出兵救援。统领可在雁门关外左右各伏下精锐兵马,待到西北军救下景青之子后,趁他们回军未过半时,骤然杀出,大军紧随其后,雁门关可破。”范先生指着军用地图说道,雁门关左右各有地利,适合伏军。

    “哈哈哈,卧虎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如今当务之急是要找出到底是哪位杨将军送的消息。本统领这就命人撬开信使的嘴。”拓跋常大笑道。

    “杨威也算得上是个智勇双全的大将军,可生出的儿子却甚为愚蠢,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范先生笑着评价道。

    景歌渐渐行近雁门关,他有些纳闷,这几日一路行来,景歌的所有关卡不仅没有任何阻拦,甚至连盘问都没有。

    略微思索,隐约猜到其中缘由。看来西凉军中还是有些厉害人物的,他暗想。

    等到离雁门关百里处时,终于是出现了一队西凉士卒。

    “来人可是秦国已故兵马大元帅景青之子?”为首的将领喝问道。

    “正是。”景歌面无表情地答道,手中长枪斜指大地。

    “拿下他。”为首的将领下令道。

    景歌并不多言,抬枪横飞几个士卒,径直驱马往雁门关而去。

    十几个士卒根本不能阻挡他丝毫,顷刻间全都倒在地上。他念及西凉续命之情,没有下杀手,只是把他们打到在地。

    “快来人吶,景青之子在这里。”那些倒在地上的士卒大声吼叫。

    “快,抓住景青之子。”又有声音响起。

    景歌见状内心只觉好笑,真是的,这是在担心西北士卒发现不了吗?

    两军对峙多年,这一片敏感地带自然是有着无数探子游骑,西凉士卒这么一吼叫,西北军中的探子早已回报到统帅处。

    “什么?少帅怎会在西凉境内。”有战将听到汇报后失声叫道。

    “你确信没有看错?”又有部将问回来的游骑兵。

    “属下以性命担保,确定是少帅无疑。”那个回来汇报的游骑兵说道,他亲眼看见了景歌在与西凉士卒交战。

    杨威默不作声,他亲自登上雁门关城楼察看。关外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动静。景歌潜入了西凉,他是知道的。

    “他怎会在西凉?”玉珏看着苍茫的关外说道,她和千雪得知讯息后也上了城楼观看。

    “这家伙。。。”,真是气死人了,竟然悄悄潜入了西凉不告诉我。千雪银牙轻咬,身形一纵,跃出城墙。

    “等下我。”玉珏下意识地紧跟着也爬上城墙,欲与她同去。

    “哎呀,哇噢。”她惊叫一声,跳了回来。这雄关上的城墙近百米高,她实力远不如千雪,也这般跳下去非摔成肉泥不可。

    “千雪姑娘。。。”杨邦喊了一句,千雪没有回应,消失在苍茫大地中。

    远处渐有喊声和战鼓声传来,隐约有旌旗摇动。

    “大将军,少帅被困在关外了,如何是好?”有战将上前询问,面有焦急之色。

    “静观其变,再派游骑兵前去探察。”杨威略微沉吟,心中不免有些责怪景歌不顾大局,擅自出关。

    “请许末将率军出关救援少帅。”有一年纪不小的老将上前请命,他曾追随景青征战多年。

    “这或许是西凉的阴谋,贸然出关可能会中计,导致严重的后果。”杨国说道。

    “可难道就这样看着,让少帅丧命在西凉吗?”那名老将高声说道。

    “他擅自出关,任性妄为,可怪不得旁人。”杨国冷声说道。

    “哼,少帅擅自出关不假,可他的行踪,却是杨国将军你透露给西凉的。”忽有一个士卒站出来,高声说道,在场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你说什么?”寂静片刻后,有战将喝问道。

    “你休要在这里胡说八道,血口喷人。”杨国厉声说道,想要上前去一掌把他击杀。

    “国儿。”杨威喝止他,而后看向那个士卒说道,“将你所知如实道来,若有半分虚假,军法处置。”

    “数日前的一个深夜,我路过杨定将军营帐时无意间听到了他和心腹下属的对话。他说少帅出了雁门关,如今在西凉境内,让那个下属前去告知西凉。如今那个下属还没回来,大将军一查便知。”那个士卒说道。

    杨威闻言脸色铁青,望着杨国厉声问道,“可有此事?”

    “我。。。”他并没有在深夜跟那个下属说话,只是派出去的心腹确实没有回来,一时间哪里想得出如何辩解。

    场中一片寂静,再无人说话。诸位战将看着他的模样便觉得那士卒所言属实。

    “你为何要如何?那人不仅是我西北军团的少帅,更是你的义弟啊。”杨威寒声问道,他和景青是异姓兄弟,此时只是觉得心痛不已。

    “我们杨家在西北边境镇守多年,为何要屈身在一个毛头小子之下,难道就因为他的父亲的大元帅吗?”杨国看着父亲,心知隐瞒不过去,索性就说了出来。

    “逆子。”杨威听到这番话语怒不可遏,气得喘不过气来,不顾诸将在场,一巴掌把他扇倒在地上。

    “来人,把他押下去,杨国谋逆造反,暗害袍泽兄弟,按照军法处置。”杨威大声说道,怒气未消,内心又犹如针扎般疼痛难受。

    “父亲不可。”其余三兄弟失声叫道,急忙上前,跪倒在杨威面前。

    按照军法,应当处以极刑。

    “二哥只是一时犯了糊涂,如今当务之急是救回少帅,恳求父亲等到少帅归来后再做定夺。”杨邦说道,心中担忧无比,父亲治军极严,恐怕真的会斩了杨国。

    “请许孩子率军出关。”杨邦恳求道。

    “末将等愿随杨邦将军同去。”又有一众将领单膝跪地请命。

    杨威长叹一声下令道,“诸将可率一万骑兵出关接应,与歌儿会合后火速赶回,不得有误。加派游骑到关外巡查,时刻回报情况,其余将士严阵以待,提高警惕,进入战备状态。”

    “领命。”杨邦和诸位战将齐声答道。
………………………………

第九十七章:回关

    景歌遥遥望了一眼西凉第九军团的驻扎处,无边无际的营帐,旌旗蔽日,那里足有三十万士卒。

    鼓声如雷,目之所及尽是西凉士卒,漫山遍野的把他围困起来。

    难怪昔日那老东西面对军队都要负伤逃窜,景歌在心中感叹。

    以前不曾上过真正的战场,认为王境强者能在万军从中来去自如。现在身临其境方才知道,在重重包围中脱困绝非易事。

    他已经看出西凉士卒只是困住他,尚且没有杀意。

    景歌策马急速前行,长枪如巨龙横扫而过,没有一个之敌。

    一员西凉战将迎面而来,手持狼牙大棒,借着奔马之势向着景歌砸落。

    景歌单手持枪拨开,而后瞬间倒转长枪往身后刺了一记,那员战将翻身滚落战马,躲过这一击。

    咦?景歌惊讶,这个战将不过是五六品境界,竟然能避得开疾如闪电的一击。看来沙场上冲杀的战将果然要比寻常武者强上许多。

    景歌正想着,忽然间剧烈颠簸了起来,身下的战马嘶鸣一声,摔倒在地上,滑出十多米远。

    绊马索。

    景歌落地后不曾停留,快速往前冲杀。不多时,他心中生出警兆,当下回头瞥了一眼。只见一支利箭悄无声息地射向他的腿脚处。

    他侧移两步,避开这一箭,心中大骇。以他的灵觉,怎会不能清晰地感知到这支袭来的箭矢?

    凝神细看,有十多位士卒站在远处不同方位,把他围在中央,手中持有奇异的旗子,图画着神秘的符文。

    白光掠过,其中一个手持旗子的士卒人头落地,一道穿着粉红衣衫的身影飘然而近,脸上有着寒霜之色。

    “殿下快走,这种法阵可以干扰灵觉和能量节点,是军中常用来对付顶尖强者的手段。”千雪说道,拉起他快速离开。

    她出手不似景歌这般留情,依仗着霜华剑的锋利,所过之处,遍地都是冒着寒气的残肢断臂。

    经过千雪的提醒后,他才醒悟过来,这种玄门之术没人比他那个便宜大哥更擅长了,这种法阵应当经过了他的改良。

    天下奇人异士,诡术道法层出不穷,先前初入王境便觉得可以横推一切敌手的想法实在是太过自满了。应该保持谦逊,时刻心存敬畏才对,景歌自省。

    “发什么愣呢?快走呀。”千雪回头道,声音中有着怒气。

    “哦哦。”景歌忙不迭地应道,不敢与她对视,知道她心中责怪自己不曾告知她就偷偷跑到西凉来。

    主仆二人一路冲杀,如惊鸿游龙,西凉军士难以阻挡。

    “不想那景青之子竟如此骁勇,幸好无谋少智,否则真不能让他再回了雁门关。”范先生与拓跋常站在高坡上观察。

    “先生如何看出他无谋少智?”拓跋常远远看着那道身影,觉得有些眼熟,但一时间也想不起在哪见过。

    “哈哈,以他的身手,若是隐匿起来,未必就不能悄悄回了雁门关。可这般大摇大摆地露出踪迹,不是愚蠢是什么?”范先生大笑道。

    拓跋常点点头,深觉有理。

    “韵儿姑娘呢?”千雪砍倒一个士卒,与景歌进入小林间,一时间西凉将士寻他们不着。

    先前情况危急,她不及细想,现在稍稍缓过,猛然发现景歌孤身一人回来了,心中不免生出了些许忧虑和不安。

    “她平安无事,留在了西凉青丘,其间缘由日后再与你细说。”景歌说道。

    千雪点点头,放下心来,只要她平安无事就好。

    林外喊声阵阵,战鼓震天,铁骑驰骋的声音不时传入,这一片林子已经被千军万马包围了。而景歌脸上并没有丝毫惊慌之色,依旧平静,千雪见他这般模样,也莫名地镇定下来。

    “我不在的时日,帝都那边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景歌问道,两人在林间不徐不疾地行走着。

    “确实是生了变故,齐国前来联姻的两位王子和公主在帝都身亡了,传闻是小公主李瑶下的手。”千雪说道,她收到了帝都那边传来的消息。

    “如今齐国已经对大秦宣战,两国之间剑拔弩张,交战在即。”千雪说道。

    西凉果然手段了得,竟然真能在帝都成功刺杀了齐国的王子公主,并且嫁祸给李瑶。景歌皱眉。

    “原本两国联姻是一件喜事,不想竟酿成了一场战祸。”千雪轻叹,“这李瑶公主未免也太不识大局了。”

    “并非是那小丫头做的。”景歌摇头道,李瑶不过是一个娇蛮的公主,即便真有这样的心思也决计没有能力做到。

    须知武后十分看重这件事,意图联合齐国共抗西凉。齐国王子身边必定护卫重重,防卫森严。可即便如此,西凉还是得手了,让人惊惧。

    “可当时很多人在场,亲眼所见,乃是李瑶公主以鸠酒毒杀了齐国的两位王子。”千雪说道。

    “即便如此,亦不是她的本意,应当是被人利用了。”景歌沉吟片刻后说道。

    “那是被何人利用?”千雪问道。

    “联姻失败,对谁最有利?”景歌说道,这答案显而易见。

    “西凉。”千雪醒悟,说道“可我们都能想到是西凉的诡计,齐国应该也能想到才对啊。”

    “想到了又如何?他们的王子终究是死在帝都的,更是死于秦国公主之手,迁怒于秦国无法避免。”景歌叹道,齐王一下子失去了三位儿女,是何等的痛心,举兵伐秦情理之中。

    在众目睽睽之下借李瑶之手毒杀齐国王子,这等谋划实在是太过惊世,想必武后也不曾预料到,应当是那便宜大哥的手笔。

    景歌心中隐隐生出预感,这只是一个开始。

    “唉,也不知武后娘娘要如何应对此事。倘若齐秦两国真的打起来,恐怕西凉这边也会趁机攻击雁门关。”千雪说道。

    景歌点头,她说的不无道理。齐秦两国和平相处,大秦可以从其他两大军团源源不断地抽调兵力支援雁门关,西凉自不会强攻。

    若是齐秦交战,腹背受敌,其余两大军团无暇分身,西凉必定出兵。

    到那时烽烟四起,民不聊生,西北军团也将遭受极大的损失。

    “所以齐秦两国不能交战。”景歌说道。“我们要尽快赶回帝都。”

    “如今深陷敌阵之中,想要脱身只怕不易。”千雪轻声说道,先前她在雁门关潜行过来的时候无人注意,而今和景歌会合后被围困在林中。

    西凉士卒开始放火烧山,逼他们出去,可以感受到不少隐而不发的强悍气息,不比她弱上多少,是西凉军中好手。等到他们也出手,会更为难缠。

    再加上战场之中,瞬息万变,明枪暗箭,防不胜防,一旦不慎受了伤,后果可以预料。

    真正的沙场比她想象还要危险上许多,这些沐浴过鲜血的士卒并非酒囊饭袋。进退之间反应敏捷又阴险无比,即便实力远胜他们,也难以轻易斩杀。

    千雪话音刚落,忽闻雁门关那边鼓声大作,铁骑踏地之声宛若雷鸣,喊杀声从数里之地传来。

    “这是?西北军队前来救援了吗?”千雪惊喜道,她看向身旁的殿下。

    “快走,去与他们会合。”景歌点头说道,脸色平静,没有像千雪那样流露出喜色,但内心还是颇觉欣慰。

    他知晓雁门关中有人向拓跋常透露了他在西凉的消息,但他不能确定这是不是他那杨伯父授意。

    故此他回来是不曾隐藏自己的踪迹,想要看看杨威是否允许西北军团出关救援。

    如今看来,倒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然而此时他却不觉宽心,反倒是有些懊悔自己的举动。西凉士卒对他困而不杀分明就是在等西北军团出关,意图趁关门大开之际攻入雁门关。

    他们两人刚出了林子,便看见一股黑色钢铁洪流汹涌而至,为首的将军正是杨邦。

    “少帅。”诸位战将见到他勒住战马叫道。

    “末将救援来迟,所幸少帅平安无事。”那员上了年纪战将悬着的心终于是落下,险些老泪纵横。

    “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少帅请速上马随我们回去。”杨邦急声说道,先前大将军有令,与他会合后速归,不得耽误。

    “且慢,此番回关,西凉必定会趁机攻袭。”景歌沉声说道。

    “父亲已命将士严阵以待,做好了防御的准备。”杨邦在马上一边说着,一边传令全军调转方向。

    “想必西凉已经伏好了军队等候,这般贸然回去,即便做好了准备也要遭创。”景歌摇头说道。

    在场的战将沉默不语,出关之前他们就做好了血战的打算,并无畏惧。

    “取军用地图来给我。”景歌立于阵前说道。

    一士卒上前,把地图递给他。

    千雪看到军前的战将相互对视一眼后,纷纷下了战马,围绕过来,候在那个捧着图卷的殿下面前,连杨邦也不例外。

    “此次有多少将士出关?”片刻后,景歌合上图卷问道。

    “一万精锐轻骑。”杨邦答道。

    景歌环视一圈,朗声说道,“左奇左将军听令。”

    “末将在。”有将领上前一步单膝跪下,正是先前多次请命出关救援的那名老将。

    “左将军请率两千轻骑从此路沿溪流以最快速度行进,抵达雁门关侧翼。那里是一片谷地,应当伏有西凉步卒。相遇后左将军只管快速突袭,不可恋战。破开敌军战阵后在直归关门处会合。”

    “雁门关右翼二十里狭道出口处有一方开阔场地,那里当伏有西凉轻骑。请沐白明沐将军率五千兵马绕后攻击,仍旧不得恋战,一触即过。我自领剩余将士从另一道上接应。”西北军中战将的性命,他早已一一记在心中。

    “遵命。”两将齐声应道。

    “切记一定要快,不能让西凉军反应过来。”景歌再次嘱咐道,这是能否顺利退回雁门关的关键。打它个措手不及,在西凉反应过来之前退走。

    “末将明白。”两将应声后,急速引军依言而行。

    “少帅,那我呢?”杨邦问道,他本是主将,而今景歌分兵突袭,竟是没有让他领军。

    “杨邦将军稍安勿躁,另有重任交给将军。”景歌翻身上马笑道。

    “请将军亲率五百骁勇精锐,直上此坡。”景歌指着一处山坡说道。“这是关外最高点,西凉调遣士卒传达军令必定是在最高处以旗语示意。将军务必拿下节点,使军令不能及时传达伏于雁门关外的前锋部队,让其无法及时作出应变,这是重中之重。”

    “领命。”杨邦欣喜道,对此重任极为满意,马上点起五百精锐士卒奔袭坡顶。

    千雪在旁偷偷瞄了景歌一眼。

    只见殿下端坐在战马上,手持长枪,目光坚毅,神色平静从容,俨然成竹在胸。分配调度,举手投足间自有威势,颇有大将之风,完全不似初涉沙场的模样。

    “全速前进。”景歌抬枪一挥,下令道。

    一马当先,身后跟着两千余骑,直冲雁门关右翼,与沐白明前后夹击西凉伏军。

    左奇领军行到那片谷地,果然发现伏有大量西凉步卒,带有诸多攻城器具,正在等候命令。

    少帅所料丝毫不差,让人敬佩,他心里想着。

    “冲过去。”他下令。

    骑兵战马尽皆覆有战甲,手持长枪战戈,驰骋起来冲击力极为惊人,难以阻挡。

    虽只有两千铁骑,但冲锋之后,一道钢铁洪流呼啸而过,步卒根本无法抗衡,再加上是在身后突袭。藏匿在谷地的歩卒毫无准备,登时大乱,一时间丢盔弃甲,四散逃开。

    左奇心中大为畅快,已经很久没有出关激战过了。西凉士卒不时在关外嚣张叫骂,他纵酒憋了一肚子气。

    不过他并没有忘记景歌的嘱咐,只率军来回冲击了两趟,把敌阵冲懵后就快速脱战,赶往关门处。

    而另一侧的西凉骑兵也遭受到了夹击,一时间混乱不堪。虽然人数占优,但是阵型混乱,首尾不能呼应。

    景歌与沐白明两军会合后也是急速脱战而去。

    “快去禀报拓跋统领。”遇袭的西凉将领一边整军一边命人回报,同时等候军令。

    他接到的命令是引军候在此处,见到旗令后以最快速度奔袭雁门关。不料却是莫名其妙地遭受了一波攻击,一直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