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阁臣-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吧,前面是吹牛逼的,不是陈瑀不想去,是没资格去。

    陈瑀不去理顾胖子,自顾写自己的,可顾鼎臣却像来了劲,也不知道这胖子是不是特别会自娱自乐。

    他喋喋不休继续道:“听闻今日西郊狩猎,陛下将八虎太监全都带了去,并且调了锦衣卫、东厂等大批人马。你说那些大臣和八虎到底谁厉害?”

    “不知道。”陈瑀干脆的道,提起锦衣卫,陈瑀那封奏折已经递上去了,刘瑾的效率很快。昨日便已经批红下令。

    着令钱宁升任锦衣卫千户,魏文礼升任锦衣卫百户,并同赐纹银五十两,绸缎数匹。

    魏文礼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锦衣卫,陈瑀对此人另有打算,东南需要人。需要自己人!

    二人的话题引起了谢丕的注意,他凑近道:“我等身为翰林官,岂可任凭陛下整日荒淫度乐?只要文臣们需要我等,我谢丕愿出一份力,规劝皇帝!”

    谢丕的性子十分耿直,陈瑀看了一眼一腔热血的谢丕,仿佛见到了后世那种黑帮互拼的场面,谢丕就属于那种马仔,冲在前面,挂的也最快。

    作为好友,陈瑀还是提醒道:“我们暂时还是别参合这些事了,势单力薄,无依无靠,还是老老实实的修缮史书吧。”

    谢丕听了陈瑀这消极的心态,不悦的道:“廷玉?我等两榜出身,十几年寒窗为的什么?”

    “做官啊!”顾胖子干脆的道:“现在实现了啊!”

    “屁!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如今天子这般,身为翰林官,岂有不规劝之理?”谢丕面红耳赤的道。

    陈瑀不明白,这些人说就说吧,表达自己情操你表达好了,干嘛搞的打了鸡血一样,学学人家顾胖子不行么?多么淡定!

    “规劝和扭转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我等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适得其反。”陈瑀道。

    “到那个时候。锁国乌烟瘴气,大明几百年的国祚便要毁于一旦!”谢丕道。

    谢丕现在十分激动,也不知道最近是不是被谢迁忽悠的,所以陈瑀觉得还是别和这厮讨论了,于是便不多做言语。

    朱厚照能有今天,还不是你们这群文官逼的?什么样的性子会造就什么样的人,陈瑀试着扭转过朱厚照,可关键的时刻自己却又被杨廷和等人支走,也就是这一段时间,朱厚照叛逆的心理达到了顶峰。

    不过朱厚照的性子还没有定性,所以陈瑀觉得还有扭转的希望,只是那小子天天和几个太监在一起,又关了日讲,陈瑀能接触到他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

    哎,虽万难,吾往矣!

    想起烦心事,陈瑀便搁下了史料,独自一人出了翰林院,他是属于那种有快乐同享,有烦恼自理的人。

    翰林院南临会同馆、东江米巷,北靠东长安街,左边是銮驾库,再往左便是兵部、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

    陈瑀出了左门,没两步便能瞧见鸿胪寺,他眯着双眼,看着鸿胪寺前发生的一幕,突然笑眯眯的走了过去。

    “什么事什么事?”陈瑀穿着正六品文官服,威风凛凛。

    被拦在门前的徐长今见陈瑀来了,道:“听闻大明天子言,你是翰林院修撰,会同礼部接待我国使臣是也不是?”

    呵,这小妞打听的还挺清楚,陈瑀明知顾问的笑道:“是呀,怎么了?”

    “我要进去见一见我国使臣,可这些卫士偏生不让。”徐长今道。

    那些卫士听到这女子告状,深怕这翰林官会冲冠一怒为红颜,迁怒与他们,以他们的身份,翰林院的人还是得罪不起的,于是其中一个卫士愁眉苦脸的道:“大人,此人没有身份文书,什么都没有,我等也是公事公办啊。”

    “呵,身份文书在成中枢哪里,我让你去通知一声,你为何不肯?”徐长今得理不饶人的道。

    “这个……”那卫士确实不占理,一时间也不知说什么。

    只见陈瑀脸色越来越阴沉,那两个卫士暗叫晦气,指不定今日又要倒什么血霉了。

    “你们收身了没有?”陈瑀问道。

    “没有!”那两个卫士老实回道。

    “哦,这样最好。”陈瑀道:“还不抓起来,让本官收身,若是带了什么利刃的怎么办?使臣们出了事谁负责?”

    “啊?哦,是是!”那两个卫士动作十分的麻利。

    徐长今都看傻了,怒道:“姓陈的……你,你无耻!”

    无耻?管他的!陈瑀也不管不顾,上去就在徐长今身上摸索了一阵,嗯,手感不错,从大腿一直摸索……恩,腿部没有问题,很有弹性。

    对,****会不会藏着暗器?可能,要查一下,算了算了,陈瑀摇了摇头,都是正人君子,怎么能做这样的事?

    不过本着安全第一的想法,最后陈瑀把该摸的不该摸的都摸完了,然后道:“果然没有什么暗器,那好,你们去通知那成使臣吧。”

    “你……登徒子,大明朝的败类,不要脸。”徐长今眼中泛起了泪花,陈瑀心理也不是滋味,长痛不如短痛啊妹子,老子要不这样,以后真泡到你在甩了你,那该我哭了!

    革职抄家,虽然朱厚照不一定玩真的,可那小子的性格谁也摸不透啊,指不定会捅出什么事,现在岂不好了,朱厚照再也不会说什么了!

    好吧,陈瑀承认,自己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色心的,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这么光明正大的揩油,一直是沈灿的理想,前世沈灿的理想就是牵着一条大黄狗,霸道的横行在长安大街上,光明正大的调戏良家妇女,今天终于实现了。

    陈瑀觉得沈灿的性格正在一点一点吞噬自己,我不要这样,我要做正人君子,我要做陈瑀,我要饱读诗书,我要……去你大爷的,老子要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两个卫士都看傻了,你他娘的搜身做什么?搜身之后还是不放人进,为何不直接进去通知使臣?

    陈瑀摆了摆手,义正言辞的道:“姑娘你错了,你可知道你现在在哪?”

    鸿胪寺门口!

    “你一定说在鸿胪寺门前云云,错,大错特错!”陈瑀道:“你是在我大明中枢,国家最高安保之地,搜身怎么了?若你真是心怀不轨!若你真是携带暗器!若你真是胡虏间谍!何如?”

    说罢,陈瑀摆了摆手,十分嚣张的离开了,两个卫士肃然起敬,都说文臣无耻,今日总算是见识到了,这翰林官谁啊,无耻到了一个新高度!

    “你……”徐长今牙齿作响,今日的事,来日定让你加倍还回来!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测试(上)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京师西郊。

    八虎身穿大红莽服,头戴黑乌纱,皂鞋,以朱厚照为中心,树林四周布满东厂、锦衣卫卫士。

    并且树林外方圆三里便已经开始戒严,山野樵夫之类闲杂人根本无从进山,那些以此为生计的百姓怨声载道。

    狩猎十分之难,尤其是长久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动物,但是不要紧,朱厚照箭术十分的精准,有难度才有兴奋度,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所以每当朱厚照射下一只野物的时候都兴奋异常,那八位太监也是喜上眉梢。

    依照谷大用的主意,是先找一些家养的兔子之类的,投入在林间,这样狩猎的难度会大大下降,好满足朱厚照。

    但是主意很快被刘瑾否定,对于朱厚照的性格,刘瑾是在知晓不过,他告知其他七位太监,毋需做任何准备便可。

    七位太监期初还有点担忧,深怕讨不了朱厚照的欢心,可今日来看,他们此刻对刘瑾是更加的敬畏,朱厚照的性格已经被刘瑾摸透了!

    越是靠近西郊,便越是接近农田,不过朱厚照却不管,自顾射猎,许多猎物也落入了庄稼地。

    东厂卫士便纷纷踏入庄稼,一片片稻子被踩踏的不成模样,让远处的百姓们看了心疼不已,只盼望着这群大爷早点离去。

    这时,便有锦衣卫士从外郭飞奔而来,模样很是焦急,刘瑾眉头紧邹,那卫士见刘太监有不悦,急忙跪下道:“刘大人,阁老们来了,他们气势汹汹。马上要冲破锦衣卫的防线了,我等不敢阻拦,怕伤了各位大人。”

    刘瑾摆了摆手,“下去吧。放他们进来。”

    说完之后给其余七位太监使了眼色,八人便齐刷刷的找到了朱厚照。

    朱厚照此刻颇有一种醉卧沙场的感觉,秋风飒爽,沁人心脾,无忧无虑。爽快极了,好久没这么放松过了。

    这是朱厚照说的,当然在外人眼中,这小子每天都是这么放松。

    见八虎都来齐了,朱厚照奇怪的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坏了朕的雅兴,看不收拾你们!”

    “哎哟,老奴们哪敢。”刘瑾尖着嗓子道:“是刘阁老摔着谢阁老、李阁老、杨大学士、马尚书、刘尚书、杨御史……等来了,而且,看样子来者不善。”

    刘瑾故意说出这么长长一串文官的名字,目的就是为了恶心朱厚照。

    朱厚照现在是听到这些人名头就大。他都能猜到这些人来做什么的,刘瑾话说罢,十几个身穿绯红,头带乌沙的大明栋梁便到了跟前,刘健四下望了一眼,脸色铁青。

    跪下叩首道:“老臣刘健有本奏!”

    “刘先生啊。”朱厚照和颜悦色的道:“这里不是朝堂,有奏等回朝堂再说好么?”

    “朝堂?”刘健怒极:“皇上连日来没有御朝,昨日早朝答应好好的,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今日却又来此狩猎。先帝临终将大明交给老臣辅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现今,皇上亲小人,远贤臣,周边百姓被扰,民不聊生。路人以目,老臣深感痛心,臣刘健乞求致仕,求皇上成全!”

    “臣谢迁、李东阳、杨廷和、马文升、刘大夏、杨一瑛……乞求致仕!求皇上成全!”

    朱厚照面色也铁青,可眼前这些都是大明朝重臣,若是真全部撂挑子不干,大明朝这个机构怎能运转?届时四方流民叛乱四起,大明可真要乱了!

    年轻的朱厚照这点轻重能分的出来,这是外廷又一次给这年轻帝王威胁,朱厚照隐隐的担忧,不自觉的将目光移向了刘瑾。

    可现在内廷的实力又根本不足以对抗外廷,要想让这群老匹夫听话,朱厚照觉得有必要巩固自己的皇权了!

    “各位先生切莫这么说,连日来的奏折让朕烦忧,朕压力甚大,又思念先帝极,方有此举,朕知错了,各位先生平身,这便一同回去吧。”朱厚照妥协了,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妥协。

    可是刘健等人却并没有起来,仍旧乞求致仕。

    什么意思?朕已经妥协了,你们到底想要做什么?就抓住了朕拿你们没辙是么?这是挑衅,**裸的挑衅!

    “各位先生,快些起来。”朱厚照下马,亲自去搀扶刘健。

    可还没等朱厚照过来,刘健便道:“老臣恳请皇上撤职刘瑾、谷大用、张永、苗逵等职务,恢复日讲、早朝、午朝。”

    “这……”朱厚照犹豫了,撤职刘瑾,以后天下是姓你刘还是姓朱?你现在便敢这么威胁朕,日后呢?

    “如若不然,老臣恳请皇上赐老臣归田!”刘健等人绝不松口,看那姿态,要是不同意,今个谁也别想走!

    “午朝朕已经多次说过,绝不开!”朱厚照讨价还价道:“早朝和日讲可以恢复。”

    刘健一听有戏,其实他们早已经放弃了午朝,他们仔细想了想,朱厚照说的其实是对的,开午朝只会让工作显得冗余,而且作用也不大。

    之所以今日将午朝提上,就是为了可以和朱厚照降低筹码时候用,他们就知道朱厚照这小子不是什么安分的主,所以使了点心思。

    “刘瑾等八位太监蛊惑帝心,肯请皇帝撤职!”刘健等人道。

    见朱厚照避开这个话题,可他们心理敞亮着呢,可是刘瑾等人不愿意了,他们脸色煞白,好不容易熬出来的地位,岂能这么轻易的就被你们这群老匹夫夺了去?

    他们急忙跪下哭啼道:“皇上,老奴们衷心耿耿,求皇上开恩呐!”

    同时他们心理已经狠狠的将这群文官的嘴脸记在了心中,心中暗自发下毒誓,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刘瑾一行人衷心为朕,先生们说的太过严重了。下次让他们注意点便可,这撤职的事暂且作罢吧!”朱厚照也不忍心将这些人撤了,若真是这般,日后用什么来对抗尔等?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谁来陪朕玩耍?

    “皇上,此一行,可知有多少百姓遭殃?”刘健道。

    朱厚照糊涂了,我打猎,和百姓什么关系?难不成这些野生动物都是他们圈养的?

    谢迁跟着紧接着道:“此一行。封山。多少樵夫没了生计。多少秧田被践踏,又有多少佃民没了收成,这还不算是百姓遭殃么?”

    “而刘瑾等太监非但不阻止,还怂恿皇上,圣明天子以德治天下,皇上此举,老臣等不敢苟同,请皇上撤职此八太监,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这是朕执意为之,和刘瑾等人没有关系。好了,此事到此为止,回宫吧!”朱厚照想敷衍过去。

    可是那边却一点不买账,齐声道:“恳请皇上赐老臣致仕归田!”

    “你们……”朱厚照眼珠一转,突然道话锋一转道:“好!既然尔等如此衷心,便随了尔等的意思,撤职刘瑾为首的八位太监。”

    刘瑾、谷大用等人顿时面如死灰,哭啼道:“皇上开恩呐,皇上……”

    但朱厚照给了刘瑾一个眼神,刘瑾便明白朱厚照何意。心中顿时大定,但面子上仍旧哭天喊地,活脱脱的像是死了爹娘!

    “这下可以回宫了么?”朱厚照摆了袖子,哼了一声。便离开了,八名太监哭哭啼啼的跟在其身后。

    朱厚照败了,大臣们第一次品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单从朱厚照那一声不悦的“哼”声中,他们感到了朱厚照的愤怒,对了。就是要这种结果!

    当然这只是他们认为的罢了。

    第二日,朱厚照果真如昨日说的那般,撤了以刘瑾为首的八位太监内侍的职位,分别分配到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等大内十分低下的十二内监中。

    地位扶摇直下。

    刘瑾等人被撤了,朱厚照皇帝也恢复了日讲和早朝,这是外廷一步实质性的胜利。

    此事后,以刘健为首的文官集团,地位陡升,威望空前。

    干倒八虎,要说最高兴的,莫过于司礼监的陈宽和王岳,二人现在已经重新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于是和外廷刘健等人愈加的亲切起来。

    然而这些事都被朱厚照看在眼里,难怪外廷那帮孙子知晓朕在涉猎,原来司礼监有他们的人,更可怕的是陈宽还提督东厂,有这样一个危险的人物安插在朱厚照身旁,他又怎能安心?

    行,那就老实一段时日,用不了多久的!

    朱厚照让陈宽传旨翰林院,今日日讲。

    同时为奖赏陈瑀巡查广西有功,擢升陈瑀为经筵讲官。

    不过这一提议立刻被做春坊大学士杨廷和否决,以陈瑀资历尚浅,不适讲读经筵为由。

    朝堂上,杨廷和提出之后,刘健、谢迁、李东阳、礼部左侍郎焦芳等立刻跳了出来,言明陈瑀贵为两榜状元,自然可以升任讲官职。

    对于陈瑀,虽然杨廷和不爱,但朝堂上有护犊子的人。

    杨廷和也不和三位阁老侍郎们争辩,当即道:“惟天子必深明义理,而后能裁决机务,故经筵日讲所系甚重。经筵则摘经书要语为题,先进讲章。而其内容有经有史,《四书》、《五经》、《通鉴纲目》、《贞观政要》等。”

    “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尔既为讲官,需文史过关,本官便考考你如何?”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朝堂测试(下)

    对于杨廷和说的四书五经,作为一个两榜进士,状元及第的陈廷玉来说,自然是在为熟悉不过,而且陈瑀已经将这些书全部吃透,所以对于两本书来言,三位阁老一点不担忧。

    可《通鉴》等书,这非科考的内容,且里面许多知识就连他们穷其一生也不一定全部理解,更不要说经筵讲官了。

    杨廷和这样做很明显就是在为难陈瑀,当朝的几位阁老以及护着陈瑀的官油子还有朱厚照不高兴了。

    可人家杨大学士说的有理有据,偏还让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好!”陈瑀很自信的道,这些书恰巧陈瑀都读过,这都有赖于唐伯虎的教导。

    陈瑀本身记性就好,闲来无事的时候便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书,杨廷和说的这些虽说不如四书五经吃的那么透,可是陈瑀自信,只要他杨廷和能提出来的,十之**他陈廷玉都能答上来!

    “廷玉。”谢迁离陈瑀最近,小声的提醒了一句,杨廷和什么学问,在场的人都知道,你小子年纪轻轻的哪里能是他的对手?

    若是平日无人也就算了,可朝堂这么多人,这涉及到脸面的事,丢了可很难能捡回来!

    “杨先生,陈廷玉毕竟年轻,岂有尔博识?况科考以四书五经为主,这般做怕是有失偏颇吧?”朱厚照道。

    明眼人都能知晓朱厚照这是在帮助陈瑀,朱厚照不说还好,这话一说,杨廷和愈加的嫉妒起来,放佛有一种老子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白菜,被你陈廷玉这头猪给拱了的意思!

    杨廷和嘴角微微笑了笑,陈廷玉,莫不真以为中了进士便以为世上无人能及了你?今日便让你下不来台,看日后还敢言经筵之事乎?

    “魏征何如人?”

    陈瑀微微皱了皱眉头,魏征这个人歧义很大。有褒有贬,杨廷和语出《贞观政要》,恰巧陈瑀深入研究过,可此刻让他分析魏征的为人。还真不那么好说,因为无论好坏,陈瑀都知道,杨廷和定能用论点打破自己。

    所以无论陈瑀说什么,今日关于魏征的辩论定然会染起一场风波。

    认真分析着杨廷和的问题。良久后才道:“魏征事唐太宗,能范颜诤谏,补过拾遗,贤臣也。”

    陈瑀说话有理更有自己的观点,答的十分漂亮,在场的文臣们都点了点头。

    现在两人已经是朝堂众文官聚焦的点,要知道能在奉天殿站着的,没有一个不是进士出生,两人的分析也代表着全朝文官的分析,稍有不慎。后果将很难预估。

    文臣嘛,闲着没事就扯淡,所谓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这些文官们那是为这两句话贡献了十足的气力,简直堪比后世的网络,甚至要强国网络,只是速度稍微慢点。

    杨廷和笑了笑,这笑容代表着什么陈瑀知道,只是一种敌人落入自己圈套的笑容。妈的,这话没错啊,陈瑀腹诽道。

    “魏征先事李密,后事建成。又事太宗。忘君事雠之人,岂贤臣者?”杨廷和笑道,笑容比陈瑀还要自信。

    长期处于权力顶端的杨廷和,身上拥有着一股上位者的气势,能和他对答入流已经够考验一个年轻人的,跟何况他又提出这么刁钻的论点来攻击陈瑀?

    在场的人都摇了摇头。他们其中有些人都不晓得如何去回答杨廷和这观点,他说的不错,魏征这人起先跟随李密,大唐建后又跟谁李建成,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江山的时候,又跟随唐太宗,这样的人算是贤者么?

    朝堂的大臣都为陈瑀捏了一把汗,陈瑀也是如此,细想了许久许久,眉头一直紧皱,想着如何回答杨廷和。

    反观杨廷和,倒是一副悠然的模样,陈廷玉,你和老夫斗?还嫩了点,看你如何收场?不是号称“状元及第”么?

    焦芳也一样替陈瑀担忧,若今日他败了,日后在朝堂的地位将会直线下降。

    文人相轻,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你说你为何要答应杨廷和?

    他那么一个大学士,你和他计较这些干什么?那老匹夫就是个屁,你放了他还不行么?讲官之位不要就不要了,也没多大损失,可现如今?

    这一次陈瑀思考的很久,朝堂的人都以为他答不出来了,反观杨廷和等人那轻蔑的笑容,让三阁老还有焦芳等人都不是滋味,同时也深深的同情陈瑀,哎,还是太年轻了!

    就连朱厚照也准备替陈瑀找台阶下了,可就在这个时候,陈瑀开口了,他道:“非也,第其事太宗,却能尽忠,即如伊尹就桀,后佐汤成伐夏大功,即成元圣。管仲事纠,后佐桓公,一匡天下,孔子遂赞其仁。即如我太祖开创之时,刘基、陶安、詹同辈,皆元旧臣,顾其人可用否耳。魏征强谏,如十恶十渐,至今称为谠论,不可以人废言也!”

    陈瑀说罢,朝堂立马安静了下来,三阁老细细品味了一番,拍手叫道:“好!廷玉之才,其大也!”

    陈瑀以伊尹、管仲、刘基等人的典故来反驳杨廷和的魏征不忠论,最后又言魏征其人敢说真话,以人为镜,深得太宗赞赏。

    也就是说,就连太宗都承认魏征,你还有什么话说呢?

    陈瑀有论有点,等这一番解答出来之后,杨廷和也微微一惊,想不到这小子对历史这么了解,这些典故张口就来,短短的时间内能措辞如此,果真有点才学。

    自陈瑀这番论点抛出来之后,立刻赢得了朝中许多大臣的赞赏,陈瑀之才,果真如阁老们所言,大也!

    想不到这小子对于历史,对于贞观政要,这般的精通,难怪这么有自信,单凭着这些分析,就算今日陈瑀被杨廷和打败了,也算的上是虽败犹荣了,至此时,陈瑀已经赢得了朝堂的尊重!

    就连朱厚照也憋红着脸,道:“好,妙!”

    呵呵,不要得意的太早,杨廷和不急不缓的捋了捋胡子,虽然面子上依旧淡定,可是背后也沁出了汗,今日杨廷和也有压力,若是被这毛头小子过关了,这张老脸多多少少有点失了颜面的。

    “唐太宗胁父弑兄,家法不正,岂为令主?”杨廷和接着道。

    他意思就是再说,你唐太宗都不是什么正统,他说的话又岂能相信?杨廷和这话出来就实属于刁难陈瑀了。

    唐太宗的出生谁都知道,可谁也不能抹了唐太宗的贡献啊,但杨廷和这话毕竟也没有什么错误。

    此刻朝堂的人已经不在乎什么输赢了,单凭陈瑀前面一番的话,他们便已经承认了陈瑀的才学,这样的人还不能充当讲读官,那翰林院那些讲读官都可以不用干了。

    如今现在,他们实属于在看一场精彩的对论,一个关于前浪和后生的对话!

    他们相信从大明开国以来,这样的事不少,可,能向今天这么观赏,针尖对麦芒、知识渊博的对弈的机会,可能不多,甚至没有!

    陈瑀思路打开之后,便也没有多想,紧接着道:“太宗于伦理果有亏欠,闺门亦有多惭德。”

    这样的人尽皆知的事避免不了,就算陈瑀口若莲花也不能将这事实改变。

    满朝文武同意的点了点头,陈瑀说的不错,可是他们更期待陈瑀接下来会用什么话来反驳杨廷和。

    就连博学多才的三位阁老也十分的期待起来,今天这事儿真是太精彩了,三个老家伙都竖起了耳朵,仔细听着。

    就听陈瑀继续道:“第纳谏一事,为帝王盛美,故后世贤之。”

    虽然唐太宗来位不正,可正是由于魏征的所在,所以让唐太宗贤能异常,造就大唐盛世,难倒一个盛世的大唐还不能体现出魏征的作用么?

    这就是陈瑀给的答案,最后他微微笑道:“若杨大人再有反驳之论,廷玉只当败了。”

    任谁都能看出陈瑀的谦虚,您这还败了?一个盛世大唐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杨廷和脸面憋的通红,他真没想到陈瑀这小子竟然这般的能说,而且博古通今,今日真是小看了这小子。

    其实他心理还有许多关于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人家陈瑀都这么说了,哪里还好意思继续说下去?

    再说下去就有点显示自己的胸怀不够了,毕竟自己可是堂堂左春坊大学士,岂能和六品修撰这般见识?

    杨廷和不傻,衡量了一番利弊,然后笑了笑道:“尔廷玉之才,足以当得翰林讲官。”

    这么说还能让朝堂之人赞扬他左春坊大学士的胸襟,又能合理的找个台阶下,百利无一害,杨廷和自然做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提防陈瑀的心愈加的重了起来,流氓不可怕,又文化的流氓就要注意了。

    更何况陈瑀还不是流氓,若是一个不小心,将会祸害整个大明!

    其实杨廷和主观对于陈瑀的偏见实在太大了,所以才导致怎么看陈瑀,怎么不顺眼,当然这其中还有朱厚照的缘由!(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长琴?上长今?

    赔了夫人又折兵和偷鸡不成蚀把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相信现在杨廷和对这两个俚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

    真是千算万算也没算到,陈瑀这小子涉猎的史书竟然这般多,这小子未科考前不是应该只看四书五经的么?就算现在在翰林院呆了一段时间,可这段时间他任务是修元史,哪有闲工夫研究这些?

    奇了怪了。

    有些事情往往只是你认为的,就像杨廷和一般,其实人家私下里花的功夫你根本看不到。

    经过杨廷和这非情愿般的“推波助澜”,陈瑀终于可以光明正大,且名正言顺,甚至是带着耀眼的光芒迈入了翰林院侍读讲官的行列,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杨廷和。

    若是说在朝堂上杨廷和没有对陈瑀的一般刁难,陈瑀便依照圣旨入了讲官行列,肯定会被许多翰林院以及朝堂那些红眼的文官看不起,就算明面不说,心中也会颇有微词。

    可经过这般草堂对答之后,所有人都承认了陈瑀的才学,不愧是十八年状元,以陈瑀的才学足以充当侍读了,甚至绰绰有余。

    若是今天没有亲眼在朝堂上看陈瑀和杨廷和那精彩的辩论,你决计不会知晓陈瑀有多么的厉害,十九岁的小子,无论在气势上还是在才学上,竟一点不输于五十多岁的当朝春坊大学士。

    此子前途不可限量!这是三位阁老给予陈瑀最高的评价!

    朱厚照虽然高兴,却并没有喜形于色,紧接着对众臣子道:“明日乃番邦比试之日,尔太常寺、礼部、翰林院、鸿胪寺、锦衣卫、司设监、国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