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大忽悠帝-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刘汉少终于召开了朝会,并且是大朝会,凡是在京官员,只要职权够得上,都要参加。

    却非殿,南宫正殿。

    建武元年,刘秀夺取洛阳后,车驾入城,临却非殿,宣布定都洛阳,揭开了东汉序幕。然而此刻,却非殿里却被摆上了一排排桌椅,有点像教室,又比教室宽敞、气派多了。每个桌子上都摆着人名和对应官职的牌子,甚至还摆放着一杯热茶。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原本是董卓的特权,配剑上殿当然不合适,但是现在大家都不用脱鞋子了,由宫女领着爱卿们一个个走到属于自己的桌子前就坐。没错,就是宫女,因为宦官都被袁绍他们杀干净了,新任用的那些郎官基本只负责看门、传话。

    爱卿们对新式朝会感到好奇,但是很快就明白了其中关窍,职务大小与摆放位置息息相关,太傅、三公俱在前排,还和原来一样,不过是大家都“坐了起来”而已。还别说,坐椅子是比坐脚后跟舒服。

    随着荀彧一声“陛下上朝”,刘汉少迈着大步走了出来,可怜的荀彧,因为没有小太监,这一嗓子只能他这个主簿来喊了,谁让目前的三个主簿之中,他是年纪最小也最好欺负的呢。

    事先有人教过大家,陛下上朝的时候,要一起起立,问陛下好。虽然爱卿们起的还没小学生整齐,但是看见刘汉少到来,都知道该怎么行礼了。

    “陛下好!”

    “爱卿们好。爱卿们辛苦了……坐,大家都请坐吧。”

    刘汉少是穿着军装来的,因为这是最接近后世现代的服装,穿着方便,也舒服。招呼过爱卿们之后,刘汉少摘下军帽和佩刀,放在书案上。汉正军的将官们也纷纷将军帽摘下,规规矩矩地放在桌子一边,之前无论上课还是开会,都是这样做的。可是看在爱卿们的眼中,这些也全成了失仪之举。尤其是摘掉军帽之后,看着那一个个板寸脑袋,好像被头发尖扎了心一样,说不出是疼还是痒,可就是难受。

    袁隗实在忍不住了,站起身来,执笏揖道:“陛下,今日大朝,陛下贵为人君,何以失仪?”

    嗯!?

    怎么皇帝还没说话,大家就可以随便发言了吗?

    刘汉少往自己身上瞅了瞅,莫名其妙的问道:“袁太傅,哥啥地方失仪了啊?”

    “陛下临朝,未着朝服!”

    刘汉少早就想过,今天估计得被爱卿们抱怨。抱怨就抱怨吧,只要自己的计划能实施,先装个怂也没啥。可还是没想到,堂堂上公太傅,急不可待地站出来,说的竟然是自己应该穿什么衣服。

    偷偷长出一口气,刘汉少尽量让脸上保持着菊花般的微笑,说道:“太傅,哥不单单是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兵,是咱们汉正军的统帅!哥穿着军装,就是为了时刻提醒着自己,护我百姓,佑我大汉,心存节烈,精忠报国!”

    这是汉正军的誓词,此刻被刘汉少喊出来,将官们一个个内心澎湃,把腰板挺得笔直。长久以来,武人总是低人一等,被文人瞧不起,现在再看看,连皇帝都是俺们的老大!就连没混上将官的袁绍和曹操都不自觉地激动了一小下下。

    袁隗悄悄坐下,再不多言,表面上看,他敢于直指陛下不当之处,又被刘汉少怼了回去。所以,他可以是勇敢的、刚直的,也可以是受屈的、悲壮的,反正不管让人从哪边看,都得夸赞一番。

    可其实呢?

    袁隗早就想到,今天肯定有乐子,反正自己是出过头了,接下来该怎么演,就看陛下和别人的了。

    又听荀爽说道:“陛下早继大统,今又秉持国事,宜加冠礼,立后宫,早日繁荣皇家,延续血脉。”

    荀爽倒是没有过多想法,只是认为刘汉少应该行冠礼,表示自己已是成年人了,行事起来才更合礼数,至于繁荣皇家嘛……那得看皇帝是不是真的成了个人儿。

    “司空说的是,哥记下了。”

    要不是先前刘宏病的重,何太后死的早,这些事说不定早给自己办好了,可是现在,难得还有人上心,所以刘汉少一下子变的温和许多。

    看上去好像没人要说话了,刘汉少才又说道:“哥……今天招大家来,是有件事想和大家说一说。前些时候,董卓作乱,把大家也都祸祸的不轻,有的人家不仅失了钱财,甚至还有亲眷遇害……各位都是朝中重臣,是哥的爱卿,为国出力,日夜操劳,结果却赶上这么一档子事,哥心里很是不安。没能保护好各位爱卿,是哥的责任,哥在这里向大家道歉了!”

    说着说着,刘汉少站起身,向爱卿们拱手一揖,低头致歉。

    这一次没人教,可是爱卿们“哗”一下全起来了,纷纷向刘汉少还礼,比小学生整齐多了。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罪在董卓,不在陛下!”

    “陛下,使不得,使不得……”

    在众多或惊慌或哭喊的劝告声中,忽然听到一个怒气冲冲的声音。

    “陛下乃是人君,岂能向臣下告罪?有违礼教,恕臣不受!”

    怎么着,哥道歉还有人不接受?

    循声望去,果然不出刘汉少所料,又是王允。老头侧身而立,倒背双手,梗着脖子一副气呼呼的模样,好像做好了随时被推出去斩首似的。刘汉少也是哭笑不得,心里话说,哥就是先跟你们客气客气,你娃别当真,整天火气那么大,是不是晚上睡眠过于充足了?

    “尚书令说的是,哥初登大位,以后还要靠各位爱卿多多辅助。”

    刘汉少应和着王允,让大家全都坐下,突然话锋一变,又说道:“但是……哥绝不允许……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为了众位爱卿的安危着想;为了众位爱卿能够更全心全力地为朝廷办事;为了咱们君臣和睦,齐心为国……哥决定!将东西两宫以及北宫两侧各处空出来的宫室,全部分给众位爱卿居住。”

    西宫是皇帝的老婆们住的地方,东宫是太子的住处,而南北两宫,一般情况下,南宫多是商议朝事,处理政务所在,北宫则是皇帝的寝宫,但是,房子多到数不过来,谁也没规定皇帝必须睡哪屋不是。刘宏就是在南宫嘉德殿驾崩的,也不好意思说他是勤于国事,劳累过度而死的吧?

    无论南宫北宫,中轴线上都是主殿、大殿,除此之外,东西两侧还有数不清的偏殿、宫院。这些宫、殿,有的建的早,有的建的晚;有的恢宏大气,有的玲珑雅致;有的住过这个皇帝,有的死过那个皇后,不管怎么说,空着实在浪费。刘汉少就想把这些爱卿们全都集中进来,像民间的“里坊”一样,弄它个“文臣大院,武将大院”啥的。假如这个计划得以实施,好处可是太多了,多到连刘汉少恐怕都数不过来。

    第一,至少这算皇帝的恩赐吧?你们不够意思,不帮着哥揍董卓,但是哥不能不够意思,皇宫都让给你们一起住。回头哥就屯田,你们到时候再不好好配合着点,是不是很没良心?

    第二,把这些爱卿全都集中保护,皇宫里外现在都是燕云近卫团,这个保护措施一定很严密、很到位,也是一定能让本皇帝和诸位爱卿晚上都睡好觉的!

    第三,之前都说宦官府邸如何的奢华气派,逾制超规,难道这些爱卿们的府邸就一定会小吗?他们不单喜欢房子多到住不完,院子也大的能走累人呀,有的人家恐怕大到动物园都装不下。现在嘛……把爱卿们全请进来,估计能腾空半个洛阳城。这么多地方,往后干啥不行?就算当成个开放公园,让百姓们随意进出游玩,也落一好名声不是?

    第四,这些人家里有的是门客、仆役、婢女,有的人家多到几百上千人,别的不说,袁本初养了多少门下客?这些人养在各人家里,就等于私兵,一旦搬进皇宫,能全带着么?屯田就怕人少,不怕人多,到候把这些人和流民全都参合参合,撒回田里,城管大队估计能轻松很多。

    第五……容本皇帝好好想想……

    刘汉少此言一出,整个却非殿静的连掉根针都能听见。是皇帝疯了,还是我们耳朵聋了,没听错吧?要把群臣全都弄到皇宫里去住,那皇帝自己住哪儿?这可不是皇帝给群臣道个歉的事,是半个洛阳大搬家呀!
………………………………

北地卷 第118章 皇宫房管所所长

    第118章皇宫房管所所长

    ……………………………………

    无论爱卿们觉得这事有多么不可思议,但是刘汉少没一点开玩笑的意思,于是,爱卿们也表情不一,很有意思。

    老实说,并不是爱卿们各个都动物园里装不下,有很多寒门士子或是为官清廉之人,日子过的也并不富裕;还有那些像吕布、徐荣、张辽那样的远路来的将官,可能连个正经住处都还没混上,只能住军营;也包括一些家里有钱,但为人低调的,比如荀彧和曹操,目前都是一个人在京,所谓府邸其实也就是一套小宅院。这些人能跑到皇宫里分房子住,有的感激涕零,有的是真开心,有的无所谓。

    但是,还有一些人可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想哭……陛下让你们住皇宫还哭?想笑……各人家里不见得比皇宫差,还有那么多老婆那么多娃,那么多家财那么多奴,能都带进皇宫里吗?虽说董卓在的时候,是没少祸祸人,可是,就算抄家,还留套房子呢。怎么现在觉得皇帝这一手,比抄家还狠呢?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粗话的,怎么又是这一句?刘汉少耐着性子,只听太尉黄琬说道:“自古君臣之礼,天地纲常。皇宫乃是天子之居,皇家威仪所在,岂可容他人擅闯,冒犯天颜?”

    “老爱卿,这不是擅闯,是哥请大家来一起住的,反正我们家地方大。至于冒犯天颜嘛,也没见谁能把哥丑吐了,难道老爱卿是觉得哥长的丑,见不得人?”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啊,黄琬有些无语,却听杨彪又说道:“天地伦常,自古有之,陛下博爱,亘古未有,今陛下背伦常而惜臣下,实不知是幸或不幸。依臣之见,陛下还是早立后宫,繁荣皇家为善。”

    “老爱卿言之有理,然而先帝、母后弃世不久,哥身为人子,当奉守孝道……何况,哥尚且年幼,怎么也得再等个七、八、十来年吧。”

    其实黄琬、杨彪都不算太老,不知道有没有五十呢?是硬生生被刘汉少喊成了老爱卿,因为他觉得他们有些东西已经很老了,比如思想。

    皇帝要等个七、八、十来年再大婚?这不是笑话,简直是胡说八道!更可笑的是,就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居然还说要奉守孝道……从小到大,您守过什么礼数么?要不是场合不适宜,有些人真想好好笑一通。

    “荒唐!荒谬!荒诞不经!这实在是……实在是……恕臣不能奉诏!”

    这种事情,王允活了几十年也没见过,此刻气的连话都说不好了,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真让人担心他会不会羊癫疯发作。

    还哄不好了是不是?

    刘汉少也来了脾气,心里话说,你这老货咋这么多事。哥给大家道歉,你说不对,哥让大家住皇宫,你又不干,到底你是皇帝还是哥是皇帝?

    这么多年以来,刘汉少唯一认真谋划过的事,就是干掉董卓,保住小命。现在董卓终于被搞死了,刘汉少反而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说是当皇帝,安天下,可是这话太大而空泛,凡事总得一步一步来吧?好不容易,刘汉少琢磨了这么一件自认为好处多多的事,可是话都没说利索,王允就吹胡子瞪眼的,让刘汉少失去了陪他们玩的耐心。

    “朕!一番盛意。尚书令当真拒诏?”

    一句话,使人倏然心惊,就连假装打瞌睡的袁隗也睁开了老眼。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位皇帝好像只在诛杀董卓的时候,自称过一次“朕”,莫不是王子师要步董卓后尘?

    刘汉少紧紧地盯着王允,王允也怒视着刘汉少,像是绿豆和某种自带房产的动物。老实说,到目前为止,刘汉少没有丝毫要杀人的意思,尽管他已经攮死了董璜、生劈了董卓,又活刮了李儒,可他不是一个嗜杀之人。连曹操、袁绍这样的,刘汉少都还留着,又怎么可能因为几句话说不投机就生出杀人之念呢?

    所以,刘汉少现在是在斗气儿,也是在赌博。他赌的是王允没表现出来的这么刚烈,否则董卓在洛阳的所作所为,他又如何能够隐忍?

    果然,王允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刘汉少心下大定,趁机立刻说道:“多谢老爱卿体谅。”王允一愣神,纳闷地想,我体谅什么了?可是不等他想明白,只听刘汉少又喊:“袁本初、曹孟德!”

    刘汉少喊的又快又急,袁绍和曹操下意识地起身,立正,同时应道:“到!”完事才想起来,自己不是军人,又连忙说:“臣在!”

    “命你二人为皇宫房管所所长和副所长,主持为众位爱卿分房一事,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好了,没事都散了吧!”

    刘汉少说完,也不管别人还有没有啥要说的,抓起书案上的军帽和佩刀,直接蹿了。刘汉少都跑没影了,荀彧才想起来自己该干的活,随便喊了一声“退朝”,也匆匆忙忙地追赶刘汉少而去。

    直到此时,王允才反应过来,皇帝说多谢自己体谅,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看样子他是铁了心要干这件事了,自己与他相持不下,到最后,为了帝王威仪,恐怕皇帝想不处置自己都不行。暗自想想,也不知道是该恼怒皇帝多一些,还是感激皇帝多一些。

    …………

    皇宫房管所所长和副所长,这究竟是多大的官?不过好像汉少给人封官都喜欢带“长”,参谋长、副军长,校长、社长、大队长。但是袁绍和曹操还是有些搞不清状况,自己这个房管所所长和副所长,究竟是应该等着别人拎着礼物上门来巴结自己呢,还是自己上门去求告别人?不管怎么说,被闲置了这么久,终于给派活干了,就一定得干的漂亮!

    曹操从王匡那里借来了一队城管,带着到处催人搬家,遇上那些好说话的,甚至是巴不得快点搬的爱卿,城管们就成了搬家小帮手,遇上不好说话的,想耍横犯倔的,也得让他们看看能不能给城管们手里的尚方宝棍一个面子。

    袁绍更猛,直接就上自己叔叔家去了,因为袁隗是太傅啊,带头作用很大的。他要是肯搬,别人家就都好说了,他要是不肯搬,恐怕这事还有的麻烦。令袁绍有些意想不到的是,来到袁隗府上的时候,仆役们已经在里里外外地忙着收拾东西了,袁隗根本没用袁绍开口劝解,便说道:“陛下圣眷,我自当遵从,你去忙你的事吧。”袁隗说这话的时候,显着有些许无奈,不知怎么着,袁绍忽然就觉得,这位一向令自己敬畏的叔叔好像苍老了许多。

    袁绍也不含糊,只是回自己府上吩咐了一些搬家事宜,然后又去找曹操,一起逐家逐户地帮人搬家。起先去的都是小门小户,对于能够住进皇宫这事,都觉得是给祖宗长脸,所以对刘汉少感恩戴德,连带着对袁绍和曹操也是百般恭敬、万般客气。

    可是,随着要搬的门户越来越大,问题就出现了。嫡子、庶子,大老婆、小老婆,带谁入宫,不带谁入宫?宝贝要不要带进去,心腹要不要带进去,带进去还能再带出来吗?另外,主人们都入宫了,外面还需要留那么多仆役、婢女吗?

    最奇葩的是,那些仆役、婢女也多有怨言,甚至恨不得拼命。外面世道不好,多少人都活不下去,他们能混在大门大户里边,干干活,下下跪,已然算是幸运。就算遇到恶主,今天打一个,明天睡一个,还有那么多没遭殃的可以在旁边看乐子呢。可是现在,主人们都被搬进皇宫了,大多数人觉得自己没了用途,也就开始为前途担忧。所以,不单是袁绍、曹操没少挨骂,就是连刘汉少也没落得了好。再所以,他们是奴仆,绝不仅仅是一个称呼。

    好在这种情况,三个主簿事先已经预想到了,刘汉少也留有后手。

    由荀彧主持屯田,黄邵和刘大根从旁协助。山里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一直无法自给自足。先让黄邵和刘大根把嵩山和北邙里边过多的人口迁移出来,参合着流民以及那些高门大户丢弃的多余之人,然后设置乡、村,建屋围院,分田分地。因为北邙和嵩山的农家,都是“有文化”的,比如施肥养田、深耕深播、农渔结合、轮种套种,将他们分散在各个乡村,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农家进行更先进、更科学的种植。

    尤其是现在已入冬,要抓紧时间安置好这些流民,才能不耽误春耕,所以三个主簿一下子就跟屁屁着了火似的,从白忙到晚,一刻也不得闲。

    安置流民的活虽然累,跑腿多,但是好干,荀彧只要合理地分人分地就成。特别是北邙原本就有几个工匠组,带人建屋建房,制造农具,此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袁绍和曹操的活却越来越不好干了,每说服一家,就像打赢一场仗似的。好在袁绍长的帅,待人也宽厚,而曹操又够狠,手里还有一队城管壮胆儿,所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无论这个活有多不好干,却还一直在前进着。
………………………………

北地卷 第119章 神经病的医学院

    第119章神经病的医学院

    ……………………………………

    除了密切关注前方战事外,戏志才一直泡在军营,打算好好调教调教留守京师的汉正军所部,三个主簿也都忙活的像小陀螺,尤其是曹操最像。一转眼,刘汉少又成了孤家寡人,身边只剩下半哑巴和俩胖子,不过他也没能闲着。

    首先,刘汉少原来所住的寝宫也成了公租房,得让人赶紧把地道堵上,恢复原样;其次,西宫也在公租房之列,曾经的那些美人、宫人需要妥善安置。除了死难的,还有不少被董卓祸祸过的。活着,好像有辱皇家颜面,处死,好像太过残暴不仁。所以,在别人眼里,这些人仿佛成了禁忌话题,被故意遗忘的一群。

    但是刘汉少可不能这么想,他只是觉得她们很可怜,并且,自己也要为她们的遭遇承担一部分责任,毕竟当初放董卓进洛阳为祸,是他和戏志才计划的一部分。所以刘汉少下令,无论是美人、宫人,还是采女、宫女,有家有亲的,只要想回去,一律放回去。那些没地方可去,愿意留下来的,也可以全都留下来。不过,不能呆在宫里了。刘汉少打算成立一个服装厂,专门做军装、被服、鞋子什么的,就让这些人去做工,自食其力。等到将来生活平静了,有机会遇到合适的,再嫁人成家。

    除此之外,随着云三妞伤势逐渐好转,五妞、六妞也能腾出一定的空闲,俩人与王越一起负责挑选招收北邙学校的小女娃或原本宫中的小宫女,重新组建云十八骑,不过这一次是一个连的编制,往后专门负责内宫警卫,还有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啥的,就算是皇宫服务员兼女保镖吧。

    …………

    洛阳医学院,原太学的四分之一,隔壁还有个洛阳理工学院,这种修建倒也简单,拉一道墙,再新开个门就得了。

    但是,今天刘汉少不是来巡视学院进度的,就是来找个人而已,只不过因为出了洛阳城的缘故,也算是车马齐备,大队随行,韦光正带着典韦,典韦带着整整一个连。

    “陛下,您来了?您快里边请!”

    郭嘉一看到刘汉少,热情的就像个小跑堂的,把人往自己的“病房”里让。刘汉少没搭理他,反而问身边的华佗。

    “华校长,这娃死得了不?”

    华佗把眼皮一翻,很是不屑地说:“死是肯定会死的,不过,要是不出意外的话,还能活个几十年。”

    嘿……你说这人贱不贱?郭嘉笑的跟菊花似的,自己还懒得搭理他,反过来客客气气地找华佗说话吧,人家还懒得搭理自己。

    刘汉少尴尬地一笑,直说:“那就好,那就好,华校长果然医术高明……哦,没事您忙去吧,哥和这个小娃唠叨两句。”

    华佗向刘汉少一拱手,转身走了,郭嘉小声嘀咕道:“别理那老头,那老头有病!”

    来到郭嘉的“病房”,瞧瞧左右无人,郭嘉伸出大拇指,一脸媚笑地说道:“汉少,高啊……实在是高!”

    “啊?啥呀?”

    “住皇宫呀!”

    郭嘉继续献媚地说:“小臣实在想不到,陛下竟有如此魄力,把皇宫都分给他们住。话说,陛下有没有给小臣留一间房啊?小臣长这么大,还没住过皇宫呢!”

    刘汉少忽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眼前这个小娃到底是鬼才郭嘉,还是狗才嘉嘉,怎么比自己还能忽悠呢?

    “嘉嘉,你真的能干活了?”

    “能啊!汉少不信,就去问华老头,他不是也说了,小臣还能活几十年嘛,死不了,死不了……”

    郭嘉说死不了的时候,不像是为保住小命而开心,倒像是生怕刘汉少不带他一起玩,不分房子似的。

    “好!既如此,哥就带你去找点乐子。”

    “哎,好咧!”

    俩人正准备往外走,华佗去而复返,匆匆又跑了回来,一见刘汉少,立刻惊喜地说道:“陛下,您怎么来了?您来应该早点告诉微臣一声,微臣好去接您啊!”

    刘汉少当时就懵圈了,转头看了看郭嘉,郭嘉也正呆呆地看着自己呢。那意思是说,我说这老头有病吧,你还不信。刘汉少点了点头……嗯,哥信了。

    只见华佗一脸的羞涩,支支吾吾地又问:“陛下,这个……上回……就是咱们一起为云三姑娘救治的时候,您弄的那个酒精,还有没有?呃……能不能再赐给微臣一些?”

    哦……酒精!

    怪不得你这个老娃对哥前倨后恭,像换了个人似的,敢情是酒精用完了。你求我……你求我呀!

    “这个嘛……”

    刘汉少故作沉吟,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单就医术而言,华佗自然没得说,但是有本事的人大多有怪癖。作为医生来说,最常说的就是“医嘱”,而别人又没本事在医道一途指点华佗,久而久之,华佗就养成了说一不二的性子,最讨厌别人质疑自己。所以,为云三妞缝合伤口的时候,刘汉少一句无心的“你行不行”,就引得华佗瞪眼,刚才问郭嘉能死得了不,又使得华佗不快。哦……您把病人交给我了,还问死不死,这不是小瞧我的医术么?

    可现在的问题是,华佗没酒精了。刘汉少最初拿来这个玩意,说能够消毒,减少伤口感染的时候,他还不明白是啥意思。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观察,终于琢磨出了一点意思,偏偏酒精用完了,这不得活活急死人呀?

    一个臭棋篓子蹲马路边儿下棋,还能忘了回家吃饭呢,所以,酒精对于华佗的吸引力该有大多,可想而知,再所以,又引出了华佗另一怪癖,不耻不耻不耻……下问!

    “陛下,求您了,微臣求您一定要再赏赐一些酒精啊!”

    嘿,你敢不敢多少矜持一点?让哥征服起来也有点满足感。刘汉少无奈地说:“好,好啊,哥回去就让人给你送。”

    “陛下,这个酒精,真的是从酒中提取的精华?”

    刘汉少不屑地说:“当然了,哥还能骗你吗?”

    “陛下,同样一道伤口,用水清洗干净,还是容易溃烂,若是用酒精清洗,就不易溃烂,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消毒?”

    刘汉少肯定地说:“对,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毒在哪里?微臣并没有看见啊!而且伤患的饮食也是严格控制的,不可能中毒啊。”

    “这个……”

    刘汉少有点无语。

    “陛下,假如是伤处表面中毒,酒精能够消毒,换之是腹内中毒,是不是喝一些酒精,也能消毒呢?”

    刘汉少脑门黑线。

    “陛下……”

    “快跑!”

    刘汉少吆喝了一声郭嘉,撒丫子就往医学院大门外跑,郭嘉都没反应过来,可华佗却已经追过来了。一边追还一边说:“陛下,陛下你等等老臣啊!陛下……”

    好不容易摆脱掉华佗,刘汉少长舒一口气,暗想:麻蛋儿,这哪是医学院,是神经病院吧?

    …………

    好吃不贵楼,三楼。

    刘汉少和郭嘉所在的雅间内已经置办了一桌酒宴,虽然菜品不多,却各个新颖。可是刘汉少并没有多少食欲,只是有一口没一口地抿着酒杯。郭嘉才不管刘汉少吃不吃呢,这么多好吃的都是自己没见过的,现在不敞开了肚子,不是傻么?片刻,已是满嘴流油,饱嗝连连,却仍旧舍不得放下筷子。看的刘汉少头疼不已,这哪像个病娃,简直就是饿死鬼。

    是得让他干点活了,不然的话,比养猪还费饲料,这个亏绝对不能吃!

    按照华佗的说法,刘汉少的理解,郭嘉是打从娘胎里开始,就没能好好吃饱过,所以身子骨原本就弱,加上后天自暴自弃、放弃治疗,还经常酗酒,糟践身体,所以才一副病怏怏要死的模样。这个毛病得从内而外,慢慢调理,华佗已经将著名于后世却没人见过的那套《五禽戏》传给了郭嘉,要他勤加习练,还给开了不少汤药,用以调养,并且嘱咐他要少喝酒……可是瞧郭嘉这个德行,显然是将华佗的话扔耳朵后边了。

    刘汉少一脸嫌弃地说:“你少喝点吧,一会儿还有正事呢。”

    郭嘉满不在乎地说:“汉少放心,我的酒量我知道……”话没说完,又抽了一杯,看得刘汉少真想踹他,可是郭嘉却咂巴咂巴嘴儿,又问道:“汉少,是不是吃完这一顿,就该让我上路了啊?”

    让你上路……你要去死啊?刘汉少没好气地想,说出来的话也差不多一个意思。

    “你要去西天取经啊?”

    “取经?是去取兵吧?可是皇甫嵩声名卓著,体恤部属,他的兵恐怕不好取呀。倒不如设法让他继续追剿西凉叛军,彻底断绝与韩遂、马腾之辈合流的可能。”

    敢情郭嘉还惦记着皇甫嵩,拿他当钉子拔呢。

    刘汉少无奈且语重心长地说道:“嘉嘉,你跟着哥混,要把眼界放的开阔一点,多看看大局……”

    大局?踞西俯东的策略不就是大局吗?有钉子不拔,您坐上去,扎了屁屁怎么办?

    郭嘉还没想明白,韦光正忽然进来回报说:“汉少,人来了。”

    进来的不是史阿,而是一个骚里骚气的纯正宗“骚年”,锦衣玉袍、油头粉面,一看就像哪个大户人家的纨绔子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