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大忽悠帝-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嘉还没想明白,韦光正忽然进来回报说:“汉少,人来了。”

    进来的不是史阿,而是一个骚里骚气的纯正宗“骚年”,锦衣玉袍、油头粉面,一看就像哪个大户人家的纨绔子弟。

    “校长好!”

    要说这骚年头戴纶巾,身着玉袍,再行军礼的话,应该很滑稽才对,可是在刘汉少面前,骚年的气质一瞬间完全变了,英姿勃发,神采奕奕!
………………………………

北地卷 第120章 一根铁棍捅翼城

    第120章一根铁棍捅翼城

    ……………………………………

    郭嘉其实真不知道刘汉少今天带他出来要干啥,但肯定不止是为了赏一顿好吃的。也许陛下又缺主簿了,也许陛下要派自己去西边拔钉子,不管哪个猜测都不算离谱,因为哪个老板也不肯养着闲人白吃饭。

    骚年进来的时候并没能引起郭嘉的过多关注,但是随即的那个军礼,却让他暗暗直呼“走眼了”。

    那是一个相当标准的军礼,一看就是训练多年之人,有着极高的军事素养。并且,骚年望着刘汉少的眼神之中,有尊敬,有喜悦,甚至是亲切与狂热。

    死士?

    不太像……

    刘汉少冲着来人随意地说道:“来了,坐。”然后又问:“老狐狸那边有什么信吗?”

    “没有。”

    简洁干脆地回答,然后骚年又补充说道:“学生曾派人联络过他,不过他说用不着帮忙。”

    刘汉少表面平静,心里却将贾诩以及他们家女眷问候了个遍。

    “帮忙”?

    你娃想的挺美!

    不知道让哥心里最没底的,不是别人,就是你么?这么长时间了,也不整个信儿回来,真把老婆和娃甩给哥蹭吃蹭喝了呀?

    暗自腹诽了一阵,刘汉少又像卖破烂似的,指着郭嘉对骚年说:“这娃归你了,带他入行。”

    骚年起身,笑意盈盈地伸出右手,说道:“你好,我叫夏天。”

    郭嘉也连忙站起身,想要拱手为礼,又觉得不太合适,赶紧伸出右手,说道:“在下颍川郭嘉。”

    夏天和郭嘉握了握手,坐下之后,很随意地说:“我去过你们家,当时你没在。”

    你去过我家?那一定是随汉少一起去的,好几年前的事了。看样子,这才是陛下真正的心腹。

    郭嘉心中揣测,面上却随意地说道:“失礼失礼,当时闹黄巾,嘉为避战乱,故而不在。”

    “是啊。要不咱们早就是兄弟了。校长挺看重你的,以后咱们应该兄弟同心,多多为校长出力才是。”

    “一定,一定!”

    这句最敷衍的话,其实在郭嘉内心里,才是说的最坚定的话。想想当初,汉少还是皇子的时候,便亲自登门,寻访自己,然后还在自家墙上留言,又是觉得遗憾,又生怕错过自己。再想想汉少那字,都敢往别人家墙上写,一定是个心胸宽阔之人。

    所以,没见着刘汉少的时候,郭嘉就已经“倾心汉少”了,等真见着人,“感觉不要太好”,简直是如水得水,小马撒欢啊!再所以,郭嘉也是心里急着报效刘汉少,才一心想要帮他拔钉子的。

    还没见着刘汉少的时候,郭嘉就自觉地剃了个板寸,说他是追赶时尚也行,说他是内心里容易接受改变也行。但是眼前这个夏天,明显是汉少心腹之人,却依旧顶冠披袍,形象“古板”,让郭嘉也似有所悟,也许真正能办事的人,是不会放在表面上的吧。可惜,到目前为止,他还不知道刘汉少究竟给他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永远默默无闻,却又让人谈之色变的……特务头子。

    …………

    由平津北渡大河,高节率军经河内轵县,出箕关,直奔河东而来。经过箕关的时候,高节留下了一个团的兵力,因为这里是河东进入河内的重要关隘,一旦白波军由此进入河内,便会直接威胁京师洛阳。

    是夜,垣县,汉正军前敌元帅部临时驻地。

    高节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根据各部侦察参谋汇聚上来的情报,分析着当前敌我态势。地图也是由参谋部的作战参谋绘制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一目了然,其中最为显著之处是地图上居然还有比例尺与图例,而各个城邑之中的驻防部署、兵力人口等信息,则跟随情报变化,随时添加或删减。这还是行军途中,沙盘不变携带,否则的话,能够更加清晰、明了。

    尽管到目前为止,汉正军与白波军尚未接战,但是参谋部的优势已经显露了出来,使高节觉得自己好像多了很多双眼睛和耳朵,对于平定白波贼军也更加有信心。

    此刻,白波军已由临汾、绛邑南下,一路攻占闻喜、皮氏、汾阴、解县、蒲坂,对牛辅军形成了一个自北向南的包围之势,而牛辅军则困守在安邑、猗氏、河北以及大阳。括弧,此处“河北”,是指河东郡下一县,也在大河以北。

    拿下了蒲坂,白波军已经能够过雷首山,渡河南下,若能再拿下猗氏,便可与闻喜夹击河东治所安邑,到那时,河东便会全面失陷。

    出征之前,高节最担心的就是丢失蒲坂,白波南下。在原本的历史上,关东十八路诸侯要找董肥猪弄事,董肥猪都没含糊,而最终使他做出焚烧洛阳,迁都长安之举的,恰恰就是因为白波军南下。一旦白波军南下进入弘农,切断了董肥猪西归退路,就会遭到各路人马的包围。

    而现在,董肥猪已经不会再跟大家一起玩耍了,但是白波军依旧可以南下,进入弘农郡,从西边威胁洛阳。然而戏志才却说,弘农不足虑,让高节放心,只管在河东猛攻白波,最好是拿下他们的老巢,白波谷,使白波军不得不返回救援。唯一可虑的当是白波从太原郡摇人,南北夹击高节部。所以,能够拿下白波谷之后,迅速南下,与牛辅军南北夹击,平定河东南部地区,便是高节眼前要做的。

    假如白波军是从北边过来的一条蛇,现在的牛辅就像蛇口中的猎物,那么高节就是要去打这条蛇的七寸,在没有被蛇尾巴倒卷过来,缠住之前,达到消灭蛇头的战略目的。只是可怜了牛辅军,恐怕还得在蛇口中被多叼一会儿。

    …………

    翼城,位于绛邑以东五十多里,距垣县一百多里。山路难行,好在没有下雪,高节已经率领汉正军全力赶来,却没有立刻发动攻击,像一只等待时机的猎豹。

    翼城也早已被白波军占领,但是他们可不会治理、安民,更像是一窝蝗虫,席卷而过。能逃的百姓都已经逃了,满城破败的景象,没能逃走的人们终日惶恐不安,加之天寒,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门。守城门的白波军兵士冻的要死,竟然在城墙根下生了一堆火,用以取暖。

    忽然,走过来十几个猎户、樵夫,有的背着皮毛,有的扛着猎物,还有担柴的,带货的。对于现在的翼城来说,这已经是一大波人了,然而对于守城门的白波兵士来说,这是一大块送上门的肥肉,至少那几个扛有猎物的,确确实实是送肉来的。

    “站住!尔等是何许人?”

    其中有个担柴的大个子,看样儿还是领头的,连忙拱手作揖,客客气气地回答:“有劳上官动问,我等皆是附近山里的猎户,想要进城换一些米粮。”

    米粮?我们都不知道多久没吃饱过米粮了,城里哪还有人能换给你们?看样子是山里人不知道外面的世道变化快,还说什么上官,把咱们都当成朝廷的军队了吧?

    守城门的兵头心里觉得可笑,面儿上却表现的很凶,恶狠狠地说:“把东西统统放下,你们赶紧滚,不然,全部杀光!”

    担柴的大个子傻眼了,暗想,俺们暴露了,已经被他们打听出底细?不应该呀,旅参教的话,自己说的挺好的呀。

    可惜旅参也没料到这样的情况,还以为夺取城池,就该有攻有守,混入城中,诈取城门,正是好计策。但是白波军本身就是一窝贼寇,根本不按正路来,他们这帮人有送肉的,有送柴的,守城门的白波兵士看着眼红,就想直接开抢。

    “来人!”

    守城门的兵头喊了一声,转身先向一个带有山鸡、野兔的猎户走去。另外守门的,烤火的,足足二三十个白波兵士,也纷纷围拢过来。眼看着这帮猎户、樵夫若敢不从,便要下手硬抢了。

    “动手!”

    担柴的大个子一声虎吼,甩掉柴火,直接朝守城门的兵头抡了过去。

    也是这些守城门的白波兵士被猎户们手里的肉肉勾了馋虫,就没仔细想想,哪有人拿着大铁棍担柴的?

    “噗”地一声,守城门的白波兵头的后脑勺直接被干碎了,其他人也纷纷扔下伪装的事物,持刀拿叉地向守城门兵士扑过去,眨眼之间就放倒了一半。没错,就是有人拿的叉子,猎叉。

    余下的白波兵士都惊呆了,有几个反应快的也不是拿起武器抵挡,而是转身便往城门里跑,可惜追过来的不止有“猎户”,还有“飞叉”。

    “吹号!”

    有一个“猎户”从皮兜里拿出一把明晃晃的军号吹了起来,随即,只见远处一条黑线滚滚而来,当先一面红旗,迎风招展。

    何曼美了,出征河东第一功啊!

    人家现在是第二旅淳于琼部的一个上尉团长,比起龚都那个带着团还兼任副旅的大尉,好像差点,何曼表示不服,早就想肩膀上再多扛颗四角菱星了。但是,他攻取的只是翼城东门,龚都此刻正用同样的法子在攻取北门,就看谁比谁快了。

    一手拎着大铁棍,何曼率先向城门里冲去,而城头上本该有的守城兵士,此刻还不知道在哪猫着呢。一时之间,搞的何曼也有点懵,自己的任务就是诈取城门,并守住片刻,等待后续部队跟进。可是现在,守城门的死光了,城墙上也不见个人影,自己就带着这么十来个人,继续往城里冲的话,是不是太嚣张了?

    “防御,防御。守住城门!”

    尴尬呀,此刻就属何曼叫嚷的动静大了,旁边的兵士真想说:“团长,你快别喊了,再把敌军招来……”
………………………………

北地卷 第121章 失恋的娃别打仗

    第121章失恋的娃别打仗

    ……………………………………

    翼城里的白波兵士还真的出来了,到不见得是何曼嚷嚷来的,毕竟城门这边已经杀了二三十口子,还有嘹亮的军号声。如果这样,翼城里的白波兵士都还毫无察觉,那估计是全冻死了。

    不仅是翼城里边开来了大队的白波兵士,就是城墙上也下来了不少人,好在城外的黑线也已经扑了过来,正是华雄的第六旅,并且随后还有更粗的黑线。

    第六旅是个缩编骑兵旅,只有两个团,正好东门摆一个团,北门摆一个团,无论哪一边,只要能诈取城门,翼城必破无疑。

    一个骑兵团冲进翼城东门,华雄都没顾上问何曼一声“吃了没?”,直接迎杀翼城里边赶来的白波军。华雄亲自开道,人高马大,刀冷甲寒,刚一接战便把白波军砍懵了,也把何曼看懵了。

    看看人家骑兵的阵势,多威风,要是俺也有骑兵,刚才就敢直接冲进翼城里了,哪还轮得到华雄这娃……呃……俺好像不太会骑马!

    何曼脑袋发懵,手上可不含糊,顶住了城墙上下来的白波兵士,随即又高喊着“汉正军全伙在此,投降不杀!”

    好吧,老实人也是会学习的。当年赵云四百打一万,用的就是这一招,后来开会,总结战斗经验,所以原本嵩山旅的人都知道。现在何曼也这么喊,虽然身后没有人跟着摇旗子,旁边却有实实在在的骑兵大队,呼啸而过,况且,其后的步兵也已经赶上来了,还真叫何曼吼了几嗓子,便稳定住局势,城墙上下来的白波兵士纷纷投降,而此时,翼城北门也响起了军号。

    翼城东门、北门先后告破,原本守御翼城的白波军大概有一两千人,哪能抵挡的住?几个骑马的首领带着四五百人慌忙从西门而出,想要逃往绛邑,可是两条腿怎么跟四条腿比?华雄从东门杀透到西门,直接追了出来,根本不理会城里的事,收尾的活就交给后边的步兵去干吧。

    一路斩杀,一路收降,还没跑出几里,白波小首领的身边已经不足百人,如此还不算完,前边又一队人马拦住了去路。

    任红昌出嫁的时候,赵云是娘家人,眼睁睁看着她被吕布抱上马,牵着走了,好像自己也失去了什么。

    赵云说不清楚这是什么感觉,只要看着任红昌开心,他就开心,哪怕是看着任红昌嫁人,他也能替她开心,可没人的时候,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总想大喊几声,但是身在军营,始终不敢。

    此刻,堵在翼城与绛邑之间的,足足有一个骑兵旅,苍鹰搏兔,亦用全力。既然要出其不意地攻打白波谷,高节就不允许翼城这里走漏风声。然而赵云没有下令出击,又是单枪匹马地冲了出来,直奔当先的白波小首领而去。

    孔子曰的好:失恋的娃别打仗,打仗容易往前冲。

    “噗……”

    一枪。

    赵云一声虎吼,挑起白波小首领的尸体向旁边的人砸过去,随即纵马疾驰,杀透了翼城白波军仅剩的几十人的队伍。

    一个骑兵旅伏击,结果只有旅长一个人下场干架,也真是没谁了。

    也许看到赵云的骑兵旅拦路,白波小首领已经打算投降了,又或者他是想拐个弯,从旁边绕过去继续逃跑?谁知道呢。反正他是降低了马速,可是赵云根本没给他机会。一趟冲杀下来,几十号人已经没几个活的了,又被追上来的华雄杀了个干净。

    这些人能够跟着白波小首领跑到现在,估计都是他的心腹,既然人家老大已经被赵云戳死了,留下他们,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麻烦。

    杀吧,杀完干净。

    华雄有些郁闷地看着赵云,偷偷地想,现在的小娃都这么残暴吗?吕布挑赵岑,砸死了一匹马;王闹闹挑董旻,直接摔地上了;现在赵云又枪挑白波小首领,同样能拿他的尸体当武器,甩出去砸翻了旁边一个跟班。再看看自己,为什么当初就没练枪呢?用刀的话,好劈不好挑啊!

    …………

    白波谷在翼城西北,距翼城六十余里,距绛邑三十余里,此外还有临汾,与绛邑一起,算是守御白波谷的南面屏障。

    部队在翼城休整,召开作战会议,各个旅、团将官集聚一堂,荀攸向众人解说战局形势之后,便在高节侧边坐下。虽然荀攸现在肩膀上只有两个四角菱星,属于中尉军阶,连个团长都不如,可人家是汉正军军部的参谋,又是陛下亲自任命的随军参事,谁敢小瞧他呀?最重要的是,有了荀攸从旁协助,出谋划策,高节真是省了不少心力。

    “诸位兄弟,目前的战事大致如此,这一仗该如何打,大家也都说说吧。”

    刘汉少对着汉正军众人说话的时候,习惯喊“兄弟们”,所以汉正军上下也都跟着学,但是高节有斯文人的气质,再所以,就成了“诸位兄弟”。

    “有事就开会”是汉正军的惯例,凭刘汉少那个水准,真不敢搞一言堂,就怕把大家带沟里。所幸,刘汉少还有自知之明,有事没事开个会,让大家敞开口说话,集思广益嘛。当然,大多数所谓的开会,还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些忽悠人的时间。所以,战前会议也成了汉正军的“传统”,决议之前畅所欲言,决议之后坚决服从!

    让人意想不到,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竟然是龚都,马均早就把结巴的毛病改过来了,可他很多时候说话都会结巴,因为他的脑子理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表达啥。

    “高元帅,这个白波谷吧……是贼窝,这个不假,可里边也有很多……很多老人和孩子,还有女的。这些人,我们不能都胡乱杀了吧?”

    不知道龚都算不算最具争议的副旅长,但一定是最让人看着来气的副旅长。一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大老粗,上课能把教识字的督教气疯,连说话、表达都成问题的人,居然是第一旅的副旅长。

    连何曼都表示不服,其他人就更别提了,包括高节在内。想当年还叫“傅南容”的时候,高节不知道杀了多少黄巾贼,现在却弄了个黄巾出身的大老粗给自己做副手,这是命运的捉弄,还是现实的折磨?

    高节看不上龚都,觉得刘汉少把他拔的太高了,但是没办法,谁让人家是汉少亲自抓获的第一员大将呢?原本嵩山旅的人,都是汉少亲信,别人再不服也只能干瞪眼。

    但是,渐渐的,高节终于看出了龚都的优点,这个人实在、忠义,还有些热心肠,只要是在他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交代他去做,准保一丝不苟,认真执行。从前龚都跟着赵云混,赵云说什么他干什么,现在跟着高节混,也是如此。所以,只要有人会用,龚都也能成为好帮手。由此,高节也更加佩服刘汉少有识人之明。

    就说出箕关那会儿吧,高节就想过让龚都留下镇守,只要龚都不死,箕关就不会丢。可是想来想去,居然还有点舍不得,觉得大材小用了……

    淳于琼也是看着龚都就来气,有点夹枪带棒地说:“两军交战,敌死我活,龚副旅长岂可有妇人之仁?”

    “拼命杀敌,自当如此。可我们是大汉的军队,是统帅亲立的汉正军,岂能乱杀无辜,屠戮老弱?”

    刘辟的嘴皮子可是比龚都利索多了,尽管有时候也会觉得龚都像猪队友,奈何同出嵩山,总得相互帮衬着点。

    “白波贼寇的亲眷,岂是无辜老弱?刘旅长,那里边不会有你的故旧吧?”

    吴匡猛不猛?当初不单跟着袁绍杀光了木有小丁丁的,连刘汉少他二舅都给宰了。吴匡不服的人多了,不服淳于琼所带的旅排在第二位,不服吕布、徐荣能当少校,甚至有点不服高节做副军长。有时候吴匡真想抱住刘汉少的大腿哭诉:“陛下,我是你大舅的心腹,咱们才是一家人呀!”

    可惜,董卓进京之时,吴匡投靠过他,后来又实在没啥拿的出手的功劳,不服也得憋着,但是心里的气儿实在有点不大顺,总以京师精锐自居,看不起这个,不服气那个。刘辟、龚都都是嵩山旅的来人,但刨根究底,不过是黄巾出身,现在居然能和自己坐在一起讨论军情……吴匡这话说的,不仅仅是骂人这么简单了。

    “你奶奶的,说啥?”

    “敢再说一遍?”

    刘辟猛然起身,龚都、何曼纷纷嚷嚷着,紧跟着刘辟也站了起来,这二位真不是傻的,听得出来好赖话。

    “坐下!”

    高节一声沉喝,冷冷地盯着刘辟,就凭他这张脸,不是相处的时间长,谁看见都得吓一哆嗦。此刻,刘辟连忙低下头,老老实实地坐了下来,龚都、何曼也蔫巴了,好像偷偷摸摸似的坐回去,再不敢多一句嘴。

    “汉少说过,我们汉正军上下都是兄弟,过命的兄弟!谁要是再敢口下无德,搬弄是非,别怪我军法无情!”

    目光逐一扫过众人,凡事被高节盯着的,不是低下脑袋,就是眼神空放,没有敢与之对视之人。

    只听高节又说:“公达,还是你来说一说吧。”
………………………………

北地卷 第122章 白波谷前伏击战

    第122章白波谷前伏击战

    ……………………………………

    虽然没有人敢小瞧荀攸,大家都客客气气的,但是这与个人威望无关,大家只是看重他的身份罢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毕竟荀攸加入汉正军的时间还短,之前更是连军人都不算。

    刚才荀攸在旁边看半天了,这些旅长一个比一个牛,除了汉少之外,也就是高元帅了,换个人来了恐怕都镇不住。哦……大概志才也有办法……

    荀彧正在胡思乱想,猛然听到高节点自己的名,立刻起身、立正,回答道:“是!”然后迅速整理了一下思维,想了想词儿,又说道:“白波谷是贼军老巢,又与临汾、绛邑互为应援,假如我们没有办法速战速决,必遭三面夹击。攸,愚见,不如我们顺势,大张旗鼓,做出全力攻打白波谷之态,故意引得临汾、绛邑贼军来救,然后以骑兵优势,半路伏击两路援军,再掉回头攻打白波谷,则时间充裕,胜算更大。”

    赵云忍不住喊了一声好,不为别的,若是攻坚,他们骑兵基本就站旁边看热闹了,可要是能把两路白波援军引出来,那就该看骑兵耍威风了。

    高节点了点头,说道:“攻敌必救,斩敌羽翼。白波谷失了援军,必然士气低靡,人心惶惶,再行攻打,也会容易许多。另外,可后置一旅,趁机攻打绛邑。”

    假如刘汉少在此,必然会作恍然大悟状,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围点打援”吗?一个大白波放在这儿,谁都想伸手摸,咱先把其他伸过来的爪子都剁喽,完事咱再想怎么摸,就怎么摸。

    眼瞅着大家对于荀攸之计赞赏连连,都没有什么异议,高节低头沉思了片刻,心中也已有了决议,随即喊道:“刘辟!”

    “到!”

    “命你部后置,进兵绛邑,待绛邑贼军应援白波谷后,寻机攻占。切记,不可强攻,若事不可为,当尽快追击绛邑援军,与我形成夹击之势。”

    “是!”

    刘辟坐下之后,高节又喊了一声:“吴匡!”

    “到!”

    “命你部大张声势,做出全力攻打白波谷之态。切记,若是谷中贼军冲杀出来,一定要给我死死顶住!”

    “是!”

    “赵云、淳于琼!”

    “到!”

    “命你二部协同,设伏临汾援军。还有,随时注意白波谷战况,倘若贼军势大,则救援第十旅,向我处集结。”

    “是!”

    虽然赵云和淳于琼回答的挺响亮,但是心里老郁闷了。救援第十旅,说明吴匡稀松,可是要向您了集结,是不是担心我们都搞不定呀?

    可是不等他们郁闷完事,只听高节又说:“此外,你们二部协同,以赵云为首。”

    淳于琼更郁闷了……

    但是没法子呀,赵云身份特殊,虽然打眼一瞧,大家都是旅长,还都是准校,可是人家是汉少的拜把子兄弟啊。平时赵云肯定不会拿这个说事,但是关键时刻,别人不能不在意,另外,别看赵云年轻,下手狠着呢,让淳于琼多想一会儿,还真有点发怵。

    “是!”

    两个人又同时应了一声。

    “华雄。”

    “到!”

    “你随我一起,伏击绛邑援军。”

    “是!”

    “好,大家都回去准备吧。明日一早,大军出发!”

    所有人同时起身,响亮地回答:“是!”

    …………

    白波谷是白波军起兵之地,并非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山寨。吴匡旅属于先锋旅,跑到白波谷之后,堵着人家的大门就叫嚷开了。起先,寨内的白波军冲出来一次,可实在扛不住汉正军的攻击,退回去之后,便紧守寨门,龟缩不出。于是,吴匡命人抛射火矢,寨门都是木质的,加上天气干冷,没多大工夫便引起大火,看上去猛烈非常。

    还别说,假如吴匡现在趁机攻杀,兴许真能一战而下,但是自身损失必然不小。因为这里是白波军的老巢,老婆、娃儿,抢来的牛,都在这里,白波守军能不死战到底么?

    和推演的差不多,白波谷寨门一起火,守军有些心慌,便立刻派出了求援的人。从白波谷到绛邑,一来一回六七十里,这个时间就是高节、赵云设伏的最佳时机。

    汉正军一天有三顿饭,而且有一种叫作“煎饼”的玩意,各种杂粮掺合白面,做成面糊糊,然后在大铁鏊上摊开、煎熟。一张煎饼足有三尺直径,能薄的像纸张,叠起来像书本,晾干之后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不会腐坏。

    据说煎饼也是汉少发明的,专门用作行军途中,不便埋锅造饭的时候,给兵士们充饥。并且,每个兵士都会发一个布包,里边就装着煎饼,也是个人定量的口粮,背在背上行军,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约军队的运粮成本。

    兵士们自己背着一部分口粮,心里当然安稳踏实,还有传言,这玩意背在背上,能当皮甲用。当然,这只是个笑话,说明煎饼又干又硬的时候并不怎么美味,但是能顶饥呀,而且吃的时候只要在火上熏一熏,或者热汤热水里泡一泡,就会软和很多。

    今天中午赵云他们吃的就是煎饼,不生火,不造饭,就怕吓着临汾援军。赵云郁闷地撕下一片煎饼塞嘴里,暗想:当初大哥做的煎饼可是一绝呀,抹上酱,卷上葱,甚至裹个炒鸡蛋,咬一口满嘴都香,怎么现在一口下去,差点把牙硌掉?

    这可怜的傻娃,也不想想,刘汉少喊他吃的时候,放了多少配料,而晾干后叠成方块的煎饼,都能当皮甲用了,怎么可能不硌牙?

    赵云又撕下一片煎饼,递给自己的白马,这货倒是吃的挺嗨。马也是刘汉少给的,组建汉正军骑兵旅的时候,刘汉少让人专门从皇宫马厩里挑的这么一匹,可惜名字不叫“照夜狮子兽”,而叫“二哈”,因为这货跟现在的赵云一个德行,看见敌人就想冲,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二哈就二哈呗,甭管叫啥,赵云都喜欢。要不是怕连累大哥、三弟他们,赵云真想和二哈也拜把子。这就对了,说明刘汉少起这个名的时候,就是在暗示着赵云像个大哈。

    第五旅无所事事地等了大半天,就算大家都有棉衣棉裤,可是荒山野地里呆着的滋味也不好受,不会是晚饭还得再啃一顿煎饼吧?

    忽然,有侦察参谋向赵云快速跑来,报告说临汾援军到了。

    赵云立刻从靠坐的树根上站起来,擦了一把冻出来的清水鼻涕,问道:“多少人?”

    “大概一万多。”

    “谁的旗号?”

    “李。”

    赶到坡背,赵云偷偷查看着大路上的情形,果然黑压压一片,队伍足足拉开有两三里长,中间挑着一杆大旗,旗下有一人骑着马,应该是白波军首领之一,李乐。

    “传令下去,让兄弟们准备。”

    “是!”

    …………

    淳于琼也已经得知了临汾援军到来的消息,甚至没过多大一会儿,便能隐约看到黑线。他的第二旅就堵在大路上,临汾援军想要回白波谷,非得先把他们铲掉不可。

    此时,临汾援军也已经发现了有人拦路,依旧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有旗,可是旗上没字号。接到求援之后,李乐便慌忙率军往回赶,但是求援的也说不清楚是什么人在攻打白波谷。李乐想不明白,如果对方是牛辅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