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大忽悠帝-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话?”

    “有事主簿干,没事干主簿!”

    刘汉少听的大笑,可是刚“哈哈”两声,突然又不笑了。想想自己的这些个主簿……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只得伸腿再踹郭嘉两脚,以解心中气愤。

    “你娃胡说个啥?你娃胡说个啥?”

    突然,刘汉少吸着鼻子,很疑惑地问:“文若,你屋里藏有妞吧?”

    虽然荀彧早就结婚了,可是来洛阳为官,老婆还在颍川老家没带来呢,说人家屋里藏妞,实在太不合适了。但是,更不合适的还在后边,刘汉少居然一嗅一嗅地凑到了荀彧身边,直到确定那股浓香是荀彧身上发出来的,急忙掩鼻后撤,一脸嫌弃地说:“你娃掉香粉堆里了,咋整的这么大味儿呢?”

    话说汉末那会儿,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以为赵云好穿白衣就算臭美了?描眉画眼,涂香抹粉的男人多了去了,小霸王孙策不就是因为脸蛋儿上中了一箭,嫌自己不“美腻”了,活活被气死了么。荀彧小模样不赖,也喜欢捯饬自己,还特别好熏香,久而久之,身上总带着那么一股香气。《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这就是“荀令留香”的典故!

    表面上看,刘汉少贵为皇帝,但里边却是一颗小混混、糙爷们之心,固执地认为“臭男人才有味儿,香男人只能有酸味!”

    这么无礼的话,也就是刘汉少说出来,荀彧不敢急眼,反而臊的恨不得钻地缝里。偏偏郭嘉还在一旁瞎起劲儿,贱笑着说:“陛下,荀文若是为了当好主簿做准备呀!”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老实人照样也会急眼。荀彧实在受不了了,也懒的和这两个口没遮拦的家伙争执,直接学着刘汉少的样子,伸腿踹了郭嘉一脚。且不说坐着踹人有多不雅,屁股不着地,这一脚能踹得出去么?屁股着了地,那就算踞坐……还真是学坏容易学好难哪!

    郭嘉身子骨弱,刘汉少和荀彧还左踹右踹的,摆明了欺负弱势群体嘛。郭嘉表示不服,嚷嚷着说:“我可是病人哪,踢坏了你赔的起吗?陛下管给我看病,你就管给我酒喝好了。”

    好么,在人家家里蹭吃蹭喝,还这么理直气壮的,除了郭嘉,也真是没谁了。

    “就是,你赔的起吗?”

    刘汉少在一旁也跟着起哄架秧子,可转过头来又教训郭嘉。

    “你娃别总惦记着喝酒,就算你自己不想好好活,哥还不想你早点死呢。看看天下都成什么样了,多少人卖儿卖女都吃不上饭,得活活饿死,你们还一个个的整天就知道喝酒。回头哥就下道禁酒令,喝酒的夹舌头,买酒的打手板,谁敢造酒卖酒,一律抄家!”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

    敢情荀彧把刘汉少的话当真了,急忙说道:“百姓困苦,难以过活,豪门糜烂,穷奢极欲,确是现世一大弊症。可陛下就算下令禁酒,百姓也不会有好日子可过,只会招致豪门不满,与陛下心生嫌隙。”

    “为何?”

    郭嘉懒洋洋地接口说道:“豪门屯粮如山,除了贱买贵卖,便只拿来造酒。即使陛下下令禁酒,他们也会偷偷造酒,若实在不能,即使任由屯粮腐坏,也不会拿去施舍穷苦。所以,文若才说百姓不会因为禁酒而过上好日子,倒是招致豪门怨恨,陛下可要谨慎些。”

    豪门有粮不假,要说屯粮如山,却也未必。可见郭嘉站在寒门的角度,多少有点“仇富”,也是可以理解的。荀彧听着有些不是滋味,却又无法反驳,只得无奈地点点头。

    都说“君无戏言”,可惜到了刘汉少这里,完全调了个个儿,整天忽悠忽悠这个,忽悠忽悠那个,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想让他无戏言,实在很难。所谓禁酒,就是戏言,无非是为了挤兑郭嘉罢了。不过荀彧与郭嘉的话,也让他更多了一点清醒的认识,不是“豪门不好惹”,而是更精辟的一句话“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看样子,以后自己干事可得多长个心眼,干事之前要先想想,这件事让谁得了利,又让谁损了利。损利者固然需要防范,得利者似乎也不可不防,万一被他们蛊惑了怎么办?

    想想就觉得一阵头大,刘汉少跳过这一段,又转了个话题,说道:“哥打算屯田了。把那些因为战乱、灾荒造成的流民都集中起来,分牛、分地、分粮种,就算是朝廷先借给他们的,将来按照收成让他们慢慢还,留下够自己吃的,多余的还帐。”

    荀彧当即说道:“陛下此计大善,即可安置流民,又可充实太仓,只要粮产丰足,必能民心思定。”

    “想法很好,但是沃野好田,大多都在豪门之手,陛下拿什么分?”

    听到郭嘉质疑,刘汉少一脸奸笑地说:“放心吧,哥有招儿。地在他们手里不假,咱们可以拿东西换啊,换到咱们手里,再分出去,不就成了?”

    郭嘉好奇地追问:“拿啥换?”

    “皇宫!”
………………………………

北地卷 第112章 新军阶了解一下

    第112章新军阶了解一下

    ……………………………………

    终于被惊着了。

    尽管看到自家墙上的留字,郭嘉便怦然心动;尽管看到诛董的雷霆手段,荀彧便暗赞不已;尽管一顿酒喝的君不君、臣不臣,大违常理且毫无仪态,却有老友重逢一般的熟络与随意。可是荀彧和郭嘉还是被刘汉少仅仅用两个字给惊得目瞪口呆,傻傻地看着他,百思不得其解。

    拿皇宫去换地?这生意比他爹做的还大呀!你们皇帝真会玩……

    两个还没长成大牛的小牛犊子一脸痴呆地盯着刘汉少,就等他解说下文呢,哪曾想刘汉少画风突变,冲着荀彧训斥道:“明天把头发剃了,穿身利索点的衣裳,去找哥报到!还有,别一天到晚把自己捯饬的跟个香包包似的,你以为你是香香公主啊?”

    拿皇宫换土地,这是多大的机密呀?刘汉少也仅仅是有这么一个异想天开的灵感,根本没有计划,如何还能跟他们再扯下去?

    陛下不会是神经病吧,怎么有点喜怒无常?

    荀彧偷偷看了看自己,暗道:我收拾的不利索吗?再看看刘汉少那一身汉正军军服,又暗道:的确没那么利索!怎么还要剃发?难道陛下不是让我当皇帝的主簿,而是最高统帅的主簿?

    郭嘉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早就叫你跟我一起剃发,你还死活不干,现在舒坦了吧?”

    “嗯?”

    刘汉少斜着眼睛一瞪,荀彧立刻唯唯诺诺地说:“微臣,遵诏!”

    “你,起来,跟哥走!”

    刘汉少已经站起了身,顺便踢了一脚还赖在地上的郭嘉。

    “去哪儿啊?”

    “去给你找个住的地方,顺便再看看病。身为哥的小狐狸,赖在人家家里蹭吃蹭喝,很有面子吗?”

    郭嘉知道刘汉少已经看出了自己的窘境,才故意以这种吼叫的方式表达一下关心,挺新奇的,所以,也没有矫情,立刻爬起来,弯腰跟在刘汉少身后,一副随时准备当狗腿子的模样。

    “哎,陛下,你还没给我封官呢!话说小狐狸到底是个什么职务,都干些啥呀?”

    “官什么官,先看看你娃还能蹦跶多久,万一活不过三天,直接拖出去喂狗。”

    “别呀,活一天也是活,好歹当一天官,让俺也过过瘾啊!”

    “要玩就得玩好,你以为哥会由着你胡来乱玩哪?”

    看着这一对奇葩渐渐走远,荀彧泄气似的一屁股瘫坐在地,伸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又长长地吁一口气,然后猛然想起来,自己竟然没有恭送皇帝,免不了又一阵紧张。

    …………

    濯龙园,某处偏殿。

    因为常住将官班,这里现在就算刘汉少的临时办公室了。他曾经在这里接见过一只老狐狸,而现在,又招来了一群。

    一张长方形的大桌子前,左边坐着戏志才、高节、荀攸,右边坐着袁绍、曹操和荀彧。他们正相互传看着手里的斜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小板板,刘汉少说这是肩章与领章。

    后世的军衔制度,各个国家不尽相同,但是好处却显而易见。比如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还代表着军人的级别,与待遇和职务因素相结合。此外,军衔是军人的荣誉称号,能够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这也是刘汉少急于搞出一套军衔制的最初想法,但是,他打算用“军阶”之称。

    刘汉少拍着脑袋想出来的军阶制,军官可称为四等十八阶,兵士则为十四阶。首先,“新兵旦子”名为“列兵”,然后是“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而老兵则称为“军士”,然后是“一级军士、二级军士、三级军士……直至九级军士”。

    其实,关于兵士军阶,刘汉少自认为还是考虑的比较长远的。总有一天仗会打完,那个时候,服兵役的义务兵就是“兵士”,可能也就两三年的时间,而自愿留在军队当职业军人就是“军士”,可能会很多年。当然,他们也是军队主力,最宝贵的资源。

    军官的四等十八阶分别为:

    四等:准士,少士、中士、上士。

    三等: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大尉。

    二等:准校,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一等:准将,少将、中将、上将。

    没有“大将”级别,免得那些武人把它和汉末的“大将军”之位联系起来,离的越近越眼红,越想往上爬。

    兵士的肩章最简单,列兵红底黑边,一等兵就画一道黑竖杠,二等就画两道;军士为红底黄边,一等军士就画一道黄竖杠,二等两道,但是到了三等,就会变成两倍粗的一道黄竖杠,四等一粗一细,五等一粗两细,六等两粗,如此类推,即便是九级军士,也只需三道粗杠。

    准士肩章为黑底黄边,中间一道细细的黄色横线,少、中、上士分别往上加星。准尉的肩章也是黑底黄边,只不过是两道横线,准校就是三道横线。而从准将开始,则是黄底金边,并且这个“边儿”带有花纹图案,像树枝一样的小杈杈。

    “四准”肩章全都是只有杠,没有星的,而各级军阶所用的星星也不相同,“士官”三角菱星,“尉官”四角菱星,“校官”五角菱星,“将官”六角菱星。但是,将官的六角菱星可不叫星星,而叫“将花”!

    所以,一杠一星是少士,三杠四星是大校,肩膀扛花的都是将军,简单明了,易于识别。

    手里拿着肩章,曹操暗想:完喽,俺曾经还想做征西将军,现在看来,就算能入伍从军,最多也只能做“扛花将军”了……

    领章只代表军种,比如是个弓箭手,就画着一把弓箭;是个刀盾手,就画着一副刀盾;是长枪手就画一杆长枪。

    要说还是督教、参谋、需备的领章最奇葩,像是大些的“X、H、U”,但刘汉少非说那是环首刀、望远镜和饭碗。望远镜还不能说成是望远镜,刘汉少只得再次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说参谋首先就要看的远,听的远,两者缺一不可,最后再综合情报,分析敌情,所以,就画了两条竖线,一条横线。而需备的那个“U”嘛,老实说,真画个饭碗上去,好像也不大美观。

    相比起解说时的麻烦,能把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做出来,才是真正的不容易。星星还好说,使用“冲压技术”,其实就是把小铜片放在模具里让工匠们砸出来的,反正铜比较软,砸起来也不算太费力。但是精细的图案就不能这么砸了,无论改用铸造还是丝绣,都会变成一个费时费力,庞大无比的工程。括弧,这也是汉正军的军帽上没有帽徽的缘故。

    刘汉少是找蔡琰帮忙,按照后世简笔画的方法,画出最简单且易于识别的图形,再刻出模板印染出来。至于会不会掉色,也只能实用过之后,看看是否需要改进,又该如何研究改进了。

    …………

    刘汉少嘚吧了半天,好不容易把肩章、领章逐一解说完毕,本以为大家会欢呼雀跃,说几句“陛下英明”。

    可惜……并没有。

    几个人都陷入了沉思,有的还能越思越欢喜,有的却是越思越忧虑。

    “统帅!”

    因为是在濯龙园内开会,这里虽不是军营,却有将官班,所以高节称呼刘汉少为“统帅”,就是因为刘汉少曾经说过,“军中没有皇帝,只有统帅!”看样子,他是将刘汉少的话,句句当作圣旨,放在心里了。

    只听高节说道:“此举有如先秦的军功爵制,初时虽能够激励将士,杀敌立功,却也有诸多弊端,后患无穷。一则,凭军功进阶,将官就会想不断地打仗,难免穷兵黩武;二则,凭军功受赏,赐爵封地,免税免役,将来受赏兵士越来越多,只怕会无地可赏,无税可收;三则,人头记功,容易出现杀良冒功之事,甚至会引发袍泽争功,相互厮杀之乱,败坏军纪,恶劣难治!”

    高节的嗓子被熏坏了,平时不怎么爱说话,此刻他能将自己的担忧一五一十、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完全出自公心。更可贵的是,身为汉正军副军长,说话却带着明显要“控制武力”的倾向,可见对刘汉少之赤诚。

    汉初时,曾沿用过秦国的军功爵制,后来社会安定,没仗可打,而国家又需要文治,豪门文人趁机打压武人,重新掌权,便渐渐没落了。

    其实军功爵制还有一个弊端,当时的职业军人极少,兵士们大多是临战征召的百姓。“拿起刀枪,杀人领功,放下刀枪,种地养家。”百姓们已经把杀人当成了生活常态,和打个猎,杀个鸡没啥区别,这样的大众心理真是细思极恐、不寒而栗。就好像董卓一样,出门溜达一圈,没事杀一群人玩,还能假装自己立了功。

    先前在解说新军阶的时候,刘汉少说过一句“人人可立功,各个可受奖”的话,所以高节就把这一套和军功爵制联系了起来,以作警示。

    在座的几个人,有的听了摇头,有的听了点头,而曹操却偷偷地看着丑的吓人的高节,暗暗赞道:不愧是壮节侯,吾之楷模!

    只见刘汉少摇头摆手地说道:“咱们的军阶不是那个东西。咱们赏功不赏地,论胜不论头!”
………………………………

北地卷 第113章 汉正军少校旅长

    第113章汉正军少校旅长

    ……………………………………

    新军阶必然也要和福利待遇相互挂钩,但是刘汉少压根就没想过要分封土地。培养军人的荣誉、责任、尊严,不能仅以利诱。有的人可以为了钱去卖命,那是亡命之徒。钱,不应该比生命贵重,而能够让军人为之付出生命的,只有荣誉、责任、尊严,因为那是他们的使命,他们的……信仰。

    当然,想要为汉正军注入这样的信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刘汉少拿起一对中校肩章,亲手为高节佩戴上,然后整理军容,神情肃穆地向高节敬了一个军礼。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没见过皇帝向臣下敬礼的。哦,好吧,军中只有统帅,那也没见过统帅向部下敬礼的呀!

    高节将五指并拢,缓慢而有力地回礼,那一刻,他似乎明白了刘汉少想要的。

    回转过身,刘汉少又说道:“各位都是大才,自然知晓前辈故事。飞将军李广,镇守边关二十余载,只因砍的人头不够数,终生未获封侯,至今思来,犹自抱憾。我汉正军所立根本,便是精忠报国,要做到铁军、强军,战之能胜。可是……何为胜?”

    不能再顺着这个路子说下去了,眼前这些人都是属牛牛的,说的太多,只会让自己走光、露底,显得像个小白。点拨一下即可,让他们自己悟去。

    刘汉少话锋一变,转而言道:“与其说军阶是封赏,不如说是荣誉,属于军人自己的荣誉!即便是军人退伍,放下刀枪,军阶也要保留,终其一生,彰显其功。告诉那些后来之人,他曾为这个国家流过血,拼过命!”

    随着刘汉少掷地有声的演说,在场几位皆尽动容,袁绍甚至站起来激动地说:“统帅,绍愿从军,哪怕是做一个营长,一个连长也行。”

    刘汉少微微一笑,摆手让袁绍坐下,继而说道:“此外,战争形势多变,胜负难料,万一咱们的军队被打散了。那些散兵游勇聚在一起,彼此无法确认对方军职,还可以以军阶为准,下阶服从上阶,同阶首推参谋。能够快速有效地重新整合部队,将损失降至最低,这也是军阶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毛要首推参谋呢?因为一个连长或者营长可能作战勇猛,也可能畏敌怯战,而一群临时聚在一起的散兵游勇显然不可能习惯一个陌生的将官,这个时候反倒是参谋能够临机画策,带着大家找出一个适合当前局势的办法,比较傻的当不了参谋。

    曹操沉吟着说:“能够祛除糟粕,留其精华,此军阶之制便是大妙。只是,既无人头记功,该如何评定兵士的功劳多寡?若赏罚不明,只怕难以服众,不易立军。”

    这一回不用刘汉少解释了,戏志才笑呵呵地说:“孟德有所不知,我汉正军除参谋部之外,尚有督教、需备两部。而督教的主要责任便是平时教兵,战时督军,记录功过,执行赏罚。”

    曹操不是不知道汉正军有“督教”一职,只是没想到督教能把活做的这么细。如此的话,这个看起来无兵无势,连需备那个粮草官都不如的督教,其实才是最能笼络军心之人。想通这一节,曹操猛然又想到,如今在汉正军之中,各级督教好像都是北邙学校的人,他们全是刘汉少的门生,由他们负责笼络军心,恐怕各部长官也不敢有非分之念,因为汉正军由下往上,只会听刘汉少一个人的,就像薅草拔住了根儿。

    陛下的汉正军必会成为一支铁军。

    偷偷地为刘汉少点了个赞,曹操看到戏志才笑呵呵的小脸,立刻又惊出一身冷汗,心里话说,你娃离我远点,别跟我说话!

    …………

    在京兵马再次集结于平乐观,好几万人,一水的新式军装,看上去有说不出的精神,今天不仅是为汉正军授旗的日子,同时也是第一次授予军阶的日子。

    由副军长高节代领,刘汉少亲自授予汉正军军旗,编号01。而代领第一旅军旗的,居然是“咕嘟咕嘟”,人家现在是第一旅的副旅长,第一旅新军旗编号010001,直至第十四旅军旗编号010014。

    在此之前,将官班已经正式更名为“北邙军校”,由刘汉少亲自担任校长,而副校长则是卢植,被授予上校军阶,高节与戏志才二人同时被授予中校军阶。

    没错,就是“中校副军长”和“中校参谋长”!

    现在的军阶还不能和军职完全挂钩,更多的是为了体现军功。刘汉少也想了,现在说的好听点,哥是皇帝了,其实手里就一个洛阳,想要真正的平定天下,可能还有很多仗要打。假如一开始就把军职与军阶完全挂钩,很快就会面临赏无可赏的局面。

    已经不赏地了……有军阶也就俸禄高点……还得扣扣索索,算计着分……嗯!为了荣誉,为了责任,为了尊严……忽悠不能停啊!想省钱就得多说好听话……

    十四个旅,除了高节不算,另外还有三个少校旅长。

    少校旅长很牛吗?

    因为其他十个旅,都是准校旅长了啊!

    第一个少校旅长,吕布。

    第二个少校旅长,徐荣。

    对于吕布进阶少校,大家无话可说。括弧,估计也是不敢说啥,都怕打不过这货呗。

    但是,徐荣也是少校,很多人的意见可就大了去了。不管是京师的,还是并州的,在他们看来,徐荣就跟个降将差不多,为毛也能进阶少校?估计北邙的和嵩山的也有意见,但是他们不习惯对刘汉少说“不”。

    对此,刘汉少一言以决,说徐荣深明大义,能够及时奉诏,避免了当日朱雀门前有可能发生的兵灾乱斗,就是大功一件!

    想想也是,当时几万人扎堆聚在一块,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发混战,真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徐荣含泪,接受了刘汉少亲自为他佩戴的少校肩章。

    至于第三位少校旅长……猛一听觉得很奇怪,再想一想,好像又不奇怪,想的仔细了,还是觉得怪怪的。因为,这一位居然是第十四旅旅长,王闹闹!

    早一年多王闹闹就带人下了山,潜伏在西园八校以及后来乱编的军队里,没少帮着刘汉少忽悠人。可是这些不能往外说啊,说出去就会被人诟病。先帝尚在,皇子就派人潜入军中,想阴谋夺权?

    好吧,想想能说的功劳,人家王闹闹可是一枪挑了董卓的亲弟弟,左将军董旻。可是就凭董旻那个挫样,在当时的情况下,好像谁去都能挑了他吧?当时王闹闹蹿出来,明显就是抢人头的,还把赵云、文聘差点气哭……

    王闹闹才不管别人怎么想呢,反正他是爽爆了,终于能让赵云、文聘、陈冉这些家伙给自己敬礼了。想想都觉得那顿打挨得值,要是挨打能升阶,王闹闹情愿让刘汉少每天都踹自己几脚。

    …………

    军旗授予了,军官任命了,军阶佩戴了。心里有点数的人都知道,是该汉正军出征的时候了。

    可是,军队的新式训练还不足一个月,那些被打乱重编的兵士们别谈什么相互配合,能把自己班、排、连里的兄弟们认识全乎就不错了。所谓的战斗力大概还不如在各个老部队的时候能够发挥的好。但是,刘汉少坚持这样做,哪怕损一时之利,只要能打破“以地分军,兵归将有”的陈规陋习,将来的军队才有可能真正属于国家军队。

    还有就是将官班这些将官,可算是北邙军校第一期的学员了,但是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能学个毛线啊?无非就是刘汉少整天泡在这里,和大家尽量混的熟悉一点,使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陛下的心腹,天子门生。也许,众人能够有这么一点觉悟,对于刘汉少来说,就应该知足了。

    此外,有两个人还要刘汉少亲自出马,才能摆平。一个是袁绍,新军阶极大地刺激了他的荣誉感,已经三番五次地向刘汉少表达了从军意愿,职务也由自封的营长降到了大头兵。

    粗话的,袁本初焕发第二春了吧,当个大头兵都乐意?可惜,刘汉少依旧摁住了他,拍着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本初啊,孔子曰的好,好钢用在刀刃上。子又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另外一位,原是吕布部将,高顺。

    史书中对于高顺的记载少之又少,“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然而在后世三国迷之中,高顺和他的陷阵营有无数的粉丝,饶有兴趣地讨论陷阵营是不是当时最精锐的军队。这个姑且不论,但高顺确是最像军人的军人,有勇、有谋、有忠、有义!

    这些日子以来,刘汉少一直泡在将官班,和他们一起吃,一起住,打成一片,称兄道弟。很多人几乎都快忘了他还是皇帝,只觉得他们的统帅真随便,就是文聘在刘汉少面前也会活泼许多。然而有些人始终严谨如一,比如韦光正,比如陈冉,比如高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话少,刘汉少称之为“半哑巴”,王闹闹管这个叫“闷头驴”。

    曾经,刘汉少故意挑逗高顺说话,结果也只能自讨无趣,使刘汉少一度怀疑,这货是不是不愿意搭理自己?然而高顺越是如此,刘汉少心里越踏实,他不敢再相信所谓的历史,只能靠自己的观察,去审视、评判每一头牛牛。假如高顺不能让他满意,也许被留下来的会是陈冉,所幸,这个半哑巴有点意思。

    高顺家贫,因而无字,这倒很符合刘汉少的口味,可以很顺口地喊他“顺子”。

    “顺子,要是哥不让你上战场,你会不会恨哥?”

    “卑职不敢!”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够远离战场,那是幸运,但对于一个将领来说,等于葬送了他的前途,甚至是破灭了他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梦想。尽管高顺眼神中的坚定都不曾动摇,可心里那一声叹息,刘汉少还是听见了,毕竟他不是老狐狸。
………………………………

北地卷 第114章 北邙军校总教官

    第114章北邙军校总教官

    ……………………………………

    “顺子,一个兵士再勇武,也打不过一支军队,一个将领再优秀,也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才能赢得战争。所以……哥知道顺子是一个优秀将领,可惜还不够。咱们大汉需要很多很多像顺子这样的将才,才能够内平反叛,外御胡虏,这也是哥建立北邙军校的初衷。我做校长,卢师做副校长,还缺少一个总教官,哥想让你来担任,如何?”

    高顺有些不可置信地盯着刘汉少,但听他又坚决地说:“咱们三个联手,为我大汉培养最优秀的兵将!”

    别说旅长了,连个团长、营长都没混上。原本高顺还有点想法,虽然以他的为人,不可能说出不满的话,但是心里的落差避免不了,以为统帅瞧不上自己这一号,或者把自己给忘了。哪曾想到,一转眼,一拍肩膀,自己就成了总教官,而且还是和陛下搭伙做同事。统帅那话怎么说的来着?子又曰,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此言果然不虚。

    就练兵而言,高顺认第二,敢认第一的人不多,但是对于刘汉少所说的体能训练以及站军姿,高顺也非常认可。体能练好了,军队就能持续保持战斗力;军姿站好了,能大大提升军容、军威。所以,高顺接到任命之后,结合新式训练的心得,按照刘汉少的要求,研究出一整套步兵练兵手册,全军推广。

    将官们已经各回各营,尽快熟悉自己的新部队,空出来的地方就成了北邙军校的新校址。除了原本北邙学校军略班的学员之外,首先被轮调过来参加训练的就是燕云近卫团二营。

    …………

    虽说冬天晒晒太阳,就跟美人胸脯似的……挺美,可是许褚带着手下的兄弟们已经在校场上一动不动地站了将近一个时辰,啥也没干,只盯着眼前的高顺,这算哪门子训练?关键是,刘汉少也在旁边站着的呀,还美其名曰:我是一个兵!

    “汉少,您就别再站了,去旁边歇歇,看着我们……”

    许褚还没嘀咕完,对面站着的高顺忽然活了似的,大喝道:“许褚,闭嘴!”

    原本有赵云压着,典韦顶着,陈冉唠叨着,许褚的脾气其实已经收敛了很多,偶尔都会谦虚了。可他毕竟是许褚啊,被突然冒出来的这么一位教官当众训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