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大忽悠帝-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
学院?
培养人才?
不是看坟地的?
郑泰眨巴着眼睛瞅着刘汉少,一时之间还不太敢确定。听不着回答,刘汉少抬头,看着郑泰一副呆样,心里话说,哥表述的不够清楚?行不行你倒给句话呀!
“喂,醒醒!”
随着刘汉少一声招呼,郑泰好像真的醒过来似的,问道:“陛下可是要泰做博士?”
刘汉少伸出一根手指头摇了摇,随即又点着郑泰说道:“是校长!”
汉朝的最高学府是太学,负责教授学业的老师称为博士,比博士还高级的叫祭酒,已经相当于校长了,再往上,还有能够管理太学的就是太常……九卿之首。但是,无论博士、祭酒还是太常,都不是纯粹的老师,同时还可以参议政事,尤其是太常,管的就更多了,包括拜天地,奉宗庙,旱时求雨……
晕车、晕船的见过不少,郑泰大概是有点“晕校长”,还不能十分明白、确定、肯定以及一定,但是袁绍、曹操、王匡、陈琳这四位上过北邙山的都震惊不已。校长,那不是接了汉少的职么?而且还是兄弟俩同时做校长。
只听刘汉少又说:“哥已经命人去诏南阳张机,还有谯县华佗,由他们二位做医学院的专术副校长,你不仅要管理好学院事务,也要多多支持他们。令弟就去理工学院吧,让蔡师与山阳刘府君任专术副校长。”
不管别的整没整明白,“蔡师”指的就是蔡邕蔡大家,而山阳刘府君则是刘洪,鲁王刘兴后裔,正经八百的汉室宗亲。
但是,刘洪的声名不是靠祖宗荫庇,《后汉书》曰:洪善算,当世无偶。《乾象历》、《七曜术》和《九章算术》的作者,珠算的真正发明者,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发现者,是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被后世称为“算盘他爹……算圣”。
就算再“晕校长”,可是有蔡邕与刘洪撑场面,郑泰也该知道其中意义有多么重大,并且,自己的弟弟做正职,那二位还是副职,这……这是真的假的?答应了会不会显得自己太不谦虚?不答应……死也不能不答应啊!
“陛下。汉少……臣怕……”
不能说怕自己干不好,万一陛下真信了,把这个差事给别人了怎么办?
“有什么好怕的?哥也是校长,一开始啥都不会,还不是慢慢摸索着干下来的。公业只管放心大胆地干,哥给你撑腰。”
郑泰惊讶地问道:“陛下也是校长?”
袁绍忿忿不平地说:“陛下办过一所北邙学校,亲任校长,你不知道么?”
郑泰很老实地摇摇头,心里话说,我要知道连陛下都当着校长,还瞎琢磨个啥呀?
“哈哈,郑校长,本校长敬你一杯,祝你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郑泰慌忙起身,双手捧着酒杯迎上去,说道:“微臣谢过汉少,谢过陛下,定尽心尽力,不负陛下所命!”
…………
六个主簿已经摘出去了一半,剩下的袁绍、曹操、荀攸殷切地望着刘汉少,而同时,刘汉少也在打量着他们。
医学院与理工学院培养出来的人不是医工就是工匠,基本上都属于“贱业”,这些人肯定是做不了官的,所以,不算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反对之声应该不大。可是,再往下该怎么走,刘汉少就得小心翼翼了。
………………………………
北地卷 第109章 听说你有个叔叔
第109章听说你有个叔叔
……………………………………
荀家是颍川名门望族,荀淑号称“神君”,党人领袖陈蕃、李膺都是他的学生,自己生了八个娃,号称“八龙”,其中第六子正是现在的司空荀爽。
一方面,士人有学识,有才干,属于当时的社会精英;另一方面,他们也垄断文化,聚拢乡里,甚至是掌控仕途。
刘汉少要想稳稳当当地做皇帝,首先就要得到他们的支持,事实上,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也是坚定的“保皇派”,除非那些势力过于庞大门阀,现有利益已经满足不了他们膨胀的欲望,才有可能“变节”。
然而刘汉少又隐隐约约觉得哪里不对,假如自己只是一味地拉拢他们,天下还是过去那个鸟样,百姓照样活不下去,不是还得不断造反么?一旦自己想做出改变,触动了那些人的利益,他们会变成什么派,可就不好说了。估摸着,反正不会变成蛋黄派。
所以,原本的三公一个没动,反正他们现在都是“忠臣”,就连袁隗那个太傅也还保留着。
用!
怎么用?
改!
怎么改?
对于这些,以刘汉少的智商,现在肯定不可能有一套完美计划,他只是小心翼翼的,尽量不去惊动他们,就算办学校,也只开医学院与理工学院,一方面,大汉奇缺这样的人才,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为了告诉他们,不会有人出来和他们抢着当官。
刘汉少假装挠挠头,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他短短的板寸头上,然后很随意地问道:“公达,有意从军吗?”
这不是任命,只是探问。
前些时候,刘汉少以“削发明志”的借口剃了发,可是后来变成汉正军的军规,硬性要求汉正军的每一名军人都必须剃短发。尽管蔡邕剃了发,卢植剃了发;尽管剃发正在成为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街面上甚至已经催生出一个新兴行业,理发店。但是,此举还是惹来很多非议,背地里偷偷戏称汉正军为“髡军”,其中坚力量就是士人。
好么,和尚来了叫“髡人”,现在汉正军又直接成了“髡军”。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样的言论就像紧箍咒一样,不仅牢牢地箍着士人的脑袋,他们还想凭此箍紧天下。这些士人观念都是跟谁学的?
儒家?
还是别的什么家?
孔子?
还是别的什么子?
学渣搞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即便蔡邕与卢植都剃了发,也不代表他们观念的更新,而更多的,只是为了报效自己罢了,别说剃发,砍头也成啊。
果然,荀攸现出一丝犹豫之色,但是很快,便笑颜如菊花,喜滋滋地说道:“汉少有命,攸岂敢不从?”
笑的有点诡异呀,容哥好好想想。显然,这娃已经意识到了,从军就得剃头,他们家那么多大人,要是看见他整一板寸,估计得批评他,所以,他先把责任推到哥头上……敢拿哥做挡箭牌,很鸡贼嘛,有点意思!
刘汉少冲着荀攸坏笑,一副“哥看穿你了”的模样,随即说道:“志才那里缺人手,你先过去帮他吧。”
尽管许攸知道皇帝要用自己,还是没想到一句话就把自己放在了戏志才身边。
戏忠,戏志才,汉正军参谋长,除了皇帝之外的汉正军二号人物,连高副军长都要听其调度,皇帝身边最为倚重之人。虽然有些年轻,但是智计百出,不说别的,单是谋诛董卓一功,足以名扬海内。
还有重要的一点,戏志才本身就是荀攸的学弟,两人曾经关系密切,虽然自己出仕比较早,但是戏志才直接跟随的刘汉少,也只能说那娃命好。所幸,如今自己也能进入汉正军,想想都觉得前途光明啊!
其实荀攸也有荀攸的想法,荀攸并不是荀淑那一枝儿上的娃,而是荀淑他哥的后人。父母早亡,祖父荀昙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也已故去,荀攸是由族中的叔祖叔父们养大的。眼见着荀淑那一支人丁兴旺,人才济济,而自己这个嫡亲却渐渐沦为旁支,心里也时常感到失落。
眼下,皇帝给了机会,荀攸当然要抓住,至于剃发是不是有违祖制礼法……反正是皇帝让我干的!
“是!”
荀攸立刻站起身,向刘汉少行了一个新军礼,尽管他还穿着儒衫,戴着纶巾,样子看起来有点搞笑,但是一脸的认真严肃,好像是在向刘汉少宣誓效忠似的。
刘汉少压了压手,示意许攸坐下,又很随意地问道:“公达,听说你有个叔叔?”
荀攸脑门黑线,心里话说,陛下都是听谁说的,也不说清楚,我父排行老大,我明明有一群叔叔好么?
“家君行首,兄弟众多,不是汉少所言,是攸哪位叔父?”
“荀彧,荀文若。”
哦,原来是那个“小鸡蛋孩儿”啊,挺能折腾,连皇帝都知道他的名字了。当然,这属于“亲昵的腹诽”,荀攸这位小叔父足足比自己小了六七岁,小时候没少带着他一块玩。不过荀彧的确少有才名,在颍川书院时便名列前茅,南阳名士何颙曾评说“颍川荀彧,王佐之器”。只可惜他爹当年畏惧宦官,给他娶了个宦官的闺女为妻,所以,偶有讥讽。
刘汉少一提荀彧的名字,荀攸就知道又要给他们家下菜了,连忙说道:“从叔此刻就在洛阳,陛下是否召见?不如攸这就将他唤来。”
“文若在京师吗?”
“正是,从叔任职守宫令。”
守宫令是掌管皇帝用的笔、墨、纸、砚等物品的官,刘汉少居然不知道大牛就在身边,看样子这个皇帝当的也真够可以的。难怪身边围着几个木有小丁丁的一忽悠,很多皇帝都会不理天下大事,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的很,不可能面面俱到。
“公达安坐。既然文若在京师,也不急于这一时,回头哥去找他。”刘汉少还打趣地说:“把你放到志才身边,总得有人替你给哥当主簿吧。”
又一个主簿,说明陛下有意将从叔带在身边。看样子颍川荀家还能更近一步,荀攸自然欣喜不已。
…………
一顿饭的功夫,刘汉少给自己招了六个主簿,外加一个内定主簿,可是一顿饭没吃完,又整出去四个,眼前只剩下袁绍与曹操了。
袁绍越来越坐不住,就是曹操心里也开始有些紧张,实在不知道刘汉少会如何安排自己。按照之前的官职权势来说,袁绍的司隶校尉是最大的,又掌管过西园八校,并且在董卓乱政期间,仗义执言,为陛下喊过一嗓子。连陛下都亲口说,袁本初是敢言者,是个英雄。而曹操曾是典军校尉,又曾有暗杀董卓之举,尽管刚出门就被人给截回来了,但是人家还和皇帝之间还有惊天大秘密,虽然那事刘汉少确实被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此时,不仅袁绍与曹操将自己视为刘汉少的心腹,就是其他的人也是这么看待的,单凭人家俩人能坐在皇帝左右两边喝酒,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按照汉正军的编制,目前还缺一个副军长和一个督教长,袁绍与曹操一起想到了这一点,不由得揣测,会不会有自己的一个位置。
但是刘汉少就此打住,只是招呼着大家喝酒吃菜,一会儿介绍这个菜该怎么怎么做,一会儿又解说那个菜该怎么怎么吃,好像一个颇有心得的厨子。
好不容易吃完这顿饭,袁绍和曹操都有点失落、沮丧,汉少好像忘了他俩的茬儿似的,只字未提如何安排他们。
刘汉少也很为难啊,你们这俩货打算让哥怎么安排?撒出去就可能变成“恶老雕”,能飞没影不说,万一给哥添点乱,让哥怎么收拾?要不是哥心慈手软爱牛牛,不如趁早把你们剁巴剁巴算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否则刘汉少也不会把他们留到现在。不过一下子把他们放飞,刘汉少也没这个胆儿。无奈之下,只能将他们暂时拴在身边做主簿,万一发现他们有不乖乖之举,哥也不介意干一下主簿。
等到吃过饭,打发走了其他人,刘汉少故作轻松地问:“本初、孟德,有没有兴趣陪哥去西边旅个游?”
袁绍还有点发懵,曹操立刻神情严肃地问道:“西边形势不好?”
刘汉少点头说道:“黄巾余孽郭太、杨奉等人号称白波军,声势日渐浩大,已有十余万之众,近日,已开始攻掠河东。”
曹操眼珠子一转,又说道:“汉少,可下诏令,命董卓之婿,牛辅击之。”
“牛辅那个鸟样,行吗?”
“行不行都没关系。只要汉少诏令一到,免牛辅之罪,以安其心,再令他剿灭白波贼,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不管他们谁死谁活,对汉少都有好处。”
袁绍也忙说道:“孟德之言有理。即使牛辅能胜,西凉军也必实力大损,若败,则趁机问罪,夺其兵权。”
左右看了看,刘汉少心里话说,你们这俩瘪犊子,看样子哥是真不能放你们出去,眼珠子一转就是一个主意啊。
于是,刘汉少拍着袁绍、曹操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可是他们要是打的太惨,死的可都是咱们大汉的人哪!”
………………………………
北地卷 第110章 万年公主的秘密
第110章万年公主的秘密
……………………………………
在原本的历史上,刘小辩被董卓废黜之后,就随何太后一起搬进了永安宫。可是现在不仅何太后死了,连董卓、李儒也全都死了,哪儿还有什么原本的历史?不过刘汉少还是搬进了永安宫,一起搬进去的还有刘姠、刘协。
永安宫原本就是皇太后的居所,在北宫东北,宫周长六百九十八丈,内有景福、安昌、延休等殿,还有侯台、花苑,是个环境优秀,闲人免进的好住处。在刘汉少看来,皇宫实在不是个好地方,充满了血腥杀戮、肮脏阴暗,虽然很大,却让人无法心胸开阔,总觉得特别压抑。
反正现在也没了皇太后,家里就剩下刘姠、刘协这俩小娃,所以刘汉少就把他们搬到了一起来住。一家人嘛,住的近些总是好的,重要的是,这里随时都保证至少有燕云近卫团一个营的兵力。但是刘汉少最近一直呆在濯龙园那边的将官班,只有抽空的时候才回来看一看。
云三妞算是挺过来了,只不过眼下还很虚弱,想要完全康复大概还要不少时日。刘汉少心里很愧疚,如果不是自己逞能,非要亲手干董卓,也许“燕云十八骑”这些娃们不会付出如此惨烈的代价,所以他将云三妞看的格外重,似乎能救活她一命,也算是对那些陪着自己一起成长的娃们一个交代。
大量失血之后,还要面临伤口感染问题,虽有华佗在侧,还是挡不住云三妞发烧说胡话。刘汉少也无能为力,却又不甘心眼看着云三妞硬抗硬挺,灵机一动,便给李二娃找了个差事,让他去蒸馏酒精,至于能够提纯到什么程度,实在说不好,刘汉少说至少要能够点燃,看到蓝色火焰为止,烧剩下的水分越少越好。
“三丫头,等伤口再长好一些,你可要下床慢慢活动活动啊,不然总躺在床上不动弹,回头变成小猪,该嫁不掉了。”
一直守护着云三妞的五妞、六妞窃笑不止,云三妞则羞红着脸儿,恨不得钻被窝里不露头。她最近确实是享福了,住着皇帝的宫殿,有人专门伺候,就连公主都时常过来探望。因为云大妞舍命相救的缘故,刘姠和云三妞她们显得格外的亲近。
可是……可是自己都被汉少“发现”了啊,虽然大人物还没有在此战斗过,却时常被五妞、六妞拿来逗弄自己。而三妞也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是汉少的人了……这事搞的,要是被刘汉少知晓,非得拿脑袋在撞墙不可。
哥就问一句,能不能不碰瓷?
忽然听到云三妞有些感伤地说:“汉少,回头还是再找些宫女来吧。”
指着五妞、六妞,刘汉少疑惑地问:“怎么了,是不是她俩没照顾好你啊?要不要哥帮你打她们屁屁?”
云三妞赶紧摇头,连忙说道:“不是的,不是的。我是说……多找些宫女来……服侍汉少。”
说着说着,云三妞的眼角眼溢出泪来,一旁的五妞、六妞也低下了头,显然有些难过。
十八个女娃,就只剩下眼前这三个了。刘汉少长叹一口气,笑着说:“不用。哥最近忙的厉害,没机会让人服侍。三丫头好好养伤,等你好了,哥还让你们服侍,好不好?”
一句话,说的云三妞惊喜万分,急切地问道:“汉少,我……我还能服侍您吗?”
“当然了。你们不服侍哥,还想让哥自己穿衣服、做饭,烧洗澡水不成?”刘汉少伸手,轻柔地擦去云三妞眼角的泪,又说:“别胡思乱想了,早点好起来,才能早点服侍哥呀。等你好了,咱们再招人,重组云十八骑,就让你们仨来训练她们,咋样?”
“真的?”
三个女娃异口同声地问。
“切,哥什么时候骗过你们哪?”
安慰过云三妞,刘汉少正打算去刘姠、刘协那里看看,没想到刘姠牵着刘协,不请自来。没错,刘协就是被牵进来的。宫里发生了这么多事,可谓天翻地覆,真正算得上亲人的,只有姐弟三人,如今刘汉少已是皇帝,每天忙的不见人影,刘姠也就自然而然地担任起大姐的角色,对刘协呵护备至。
刚一进门,看见刘汉少在座,刘协挣脱刘姠的手,兴奋地喊了一声“皇兄。”往前跑两步,却又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立刻止步,整理衣冠,小脸严肃地冲着刘汉少一揖到底,说道:“臣弟拜见陛下。”
“会的不少嘛,过来,让哥瞧瞧长高没。”
相互招呼之后,刘姠就坐在云三妞的床榻边,显得亲密无间,而刘汉少则揽住刘协,一副老气横气的口吻问道:“告诉哥,在家有没有听你老姐的话,有没有好好学习,好好吃饭?”
刘协频频点头,帽子上的门帘一晃一晃的,于是问道:“皇兄,我也想剃发,可不可以?”
“这有什么不……”
没想到刘汉少话未说完,刘姠突然出声阻止,有些犹豫地说:“陛下,皇家威仪……”
刘姠说不下去了,假如不是有刘汉少在,干翻了董卓,掌管了军队,皇家哪还有半分威仪?可是对于刘汉少剃发这件事,刘姠始终不大赞同,更不愿小小的刘协也和他一起“发疯”。
宫里规矩大,从小管的严,所以刘姠中毒比较深,刘汉少也不好猛然掰的太狠,只能哄着刘协妥协地说:“你还小,再养几年,等什么时候头发精壮了,再剃也不迟。”
“皇兄,我告诉你个秘密。”
敢情刘协早就想学刘汉少的样子,把头发剃掉了,但是有刘姠看着,计划数次未成功。好不容易逮住刘汉少,想让他给自己撑个腰,哪曾想连刘汉少也妥协了。好像一个小叛徒,又像存心报复,刘协在刘汉少耳边嘀咕半天。
只见刘汉少眼睛越瞪越大,一副惊讶的表情,忽然问道:“小姠,你想嫁人了?”
…………
虽然对荀攸说不急一时,其实刘汉少只是回宫里晃了一圈,勉强算歇了歇脚。打听清楚荀彧的家,轻车简从,便只带着典韦、燕四娃和十几个近卫赶了过来。没办法,刘汉少兜里现在连一个适合操持政务的人都没有,三公那些老头子,他是不指望的,况且都那么大岁数了,总得安排好接班人。而原本的历史上,曹操东征西讨,就是荀彧负责稳定后方,主持大局的,想来该是不错的帮手。所以,忍不住又求贤若渴一回。
荀彧的小院很普通,看上去甚至有些破旧,真不明白,就算没有守宫令的俸禄,他也用不着把自己搞的像“洛漂”一样吧?
燕四娃上前拍门,开门的仆役一听说皇帝来了,撩腿就往里边蹿。刘汉少倒是不客气,自己走了进去,与得到回报,匆匆出迎的荀彧正好走个对面。
荀彧只打量一眼,确认是刘汉少无疑,慌忙揖道:“臣,彧,拜见陛下。不知陛下亲临寒舍,未能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罪什么罪呀,倒是哥来的有些冒昧,希望没有打扰到文若才好。”
“没有,没有……”
荀彧一边惶恐地应对,一边引着刘汉少朝正堂相让。
根据汉正军军服的样式,仿造的衣裤“便服”已经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穿着简单,干活利索。所以,现在洛阳的街面上剃板寸,穿便服的人也越来越多,猛一看就跟走进影视城似的。刘汉少注意到,荀彧身边跟着一个娃,也是剃的板寸,可他还穿着一身洗的有些发白的儒生服,像个混群演的。关键是,这娃一直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该不会取向有问题吧?
“文若,不知你身边这个小娃,是何人哪?”
“启奏陛下,此乃微臣同门,颍川郭嘉,郭奉孝。”
郭嘉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给刘汉少磕了一个,说道:“布衣郭嘉,叩见陛下!”
“嘉嘉?”
刘汉少的屁股还没坐稳,“蹭”地一下又站了起来。
郭嘉反倒一屁股坐在地上,有些悲愤地说:“陛下,咱能不能别这么喊?”
“好的,嘉嘉。”
刘汉少凑到郭嘉身边,随意地往地上一坐,又说道:“哥去过你家了,还给你留了言,你觉得咋样?”
郭嘉无奈地回道:“我只能说,陛下的字,真是放荡不羁爱自由。”
“哥说的不是这个,是说让你来洛阳跟哥一块玩的事。”
“嘉这不是来了嘛。”
“怎么现在才来?”
“前几年不是世道不好嘛,我出去躲兵灾了。回家看见墙上的字,就立刻赶了过来。”
刘汉少忽然怒冲冲地说:“放屁,来了你咋不去找哥?”
郭嘉忿忿不平地回道:“你们家院子那么大,墙那么高,我爬的进去么?这不是来找文若,就想让他给带带路。”
“基情四射”,坐在一旁的荀彧看的目瞪口呆。刘汉少与郭嘉相互瞪了半天,忽然哈哈大笑。正巧,有婢女端茶上来,郭嘉当即不满地对荀彧嚷嚷。
“陛下都来了,还喝什么茶呀!要酒,快上好酒!”
刘汉少替荀彧打抱不平,当时就怼起了郭嘉。
“就你这个小体格,还整天喝、喝、喝,早晚喝死你!”
郭嘉猛然神情一滞,有些自嘲地说道:“就算我不喝,难道还不会死吗?”
………………………………
北地卷 第111章 你娃是香香公主
第111章你娃是香香公主
……………………………………
多少知道点三国故事的都知道,郭嘉是著名短命鬼。其实,人的寿命没有定数,有多少计划外的人,闷罐游泳池里眼巴巴苦熬了几个月,却来不及看一眼这个世界,就被流了。不说别的,汉末三国,成天打仗,又有几人能享个晚年?郭嘉好歹还活了三十八岁呢,不算拉低当时的平均寿命线。主要还是因为他达到了那样的高度,“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所以才让人读来惋惜。
郭嘉似乎知道自己命不长久,听他说的颓丧,刘汉少才想起他的“缺憾”,好像有点揭人短似的,不好意思。
“人人都会死,早早晚晚的事。比起那些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的老贼,倒不如洒脱一些,玩他个轰轰烈烈!”
“所以……咱们喝一杯?”
再看郭嘉,哪有半点颓丧之色,一副奸计得逞的模样,这还真是一个用生命在骗酒喝的娃啊。
“喝一个就喝一个,文若,给哥整上!”
荀彧这儿可没有桌子椅子,在刘汉少的指挥下,将两张食案并在一起,三个人围着席地而坐,好像阔别多年的老友。其实,主要是刘汉少和郭嘉闹腾,荀彧对于眼前鹊巢鸠占、喧宾夺主、不拿自己当外人的二位,还真是有点无可奈何。
中午刘汉少已经赶过一场了,现在接茬喝,明显晕乎的比较快,好像舌头都不大利索了。
“嘉嘉,酒这个玩意,以后你还是少喝点为好,也别总想那么长远……往后你跟着哥混了,有空就多想想怎么帮哥尽心办事。对了,神医华佗听说过吧?就在洛阳呢,回头让他给你瞧瞧……怎么样,哥对你还不错吧?一天班没上,先享受免费医疗了。”
郭嘉不满地说:“不错是不错,能不能别再喊嘉嘉了?喊的人想尿!”
荀彧实在忍不住了,“噗嗤”一笑,招来二人不善的眼光,又连忙正襟危坐,尴尬地低下了头。
然后刘汉少又开始冒充文化人,端着酒杯,抑扬顿挫地说道:“嘉,美也。嘉嘉乃是美上加美之意。要不……哥喊你美美?”
郭嘉被一口酒呛的直咳嗽,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艰难地说道:“陛下,您当我是董卓那个老贼了吗?他那个公上加公的公公当了没几天就死了,我这个美上加美的美美不会也死这么快吧?”
刘汉少连连摇头说道:“不会,不会……你怎么能拿自己和他比呢?你们不是一个品种的……小狐狸,如何?反正哥那边还藏着一只老狐狸,到时候你们凑一对,肯定玩的好。”
“就不能给起个好点的称号吗?”
郭嘉自己刚刚说完,又觉得让刘汉少给起“雅号”,似乎很难,再说下去,他指不定还会把自己叫成啥啥啥呢,于是立刻一咬牙,狠了狠心,说道:“得,认了!”
说到这里,闹了一个误会,荀彧和郭嘉都以为刘汉少所说的老狐狸,是指戏志才,而不知道还有一个贾诩,才是真的老奸巨猾。
荀彧还颇为感慨地说:“早些年,志才学弟突然失去音信,我等同门还曾托人打听,四处寻找,均不见踪迹。本以为他已在战乱中罹难,哪能想到,竟然是去辅佐陛下了。”
郭嘉则有些不忿地说道:“我早跟你说了,是陛下先去找的我,我没搁家,然后才又找的志才,你还偏偏不信。”
想想当年的“颍川爱抚四”,常在一起谈天论地,攀比学业,谁也不服谁。荀攸最为年长,早已出仕,且不去说他。怎么戏志才一不小心就混成了汉正军参谋长,成为当下风头最劲的年轻大员,这上哪说理去?再看看剩下这二位,一个娶了宦官的闺女当老婆,背后受人讥讽,一个是穷困潦倒的病秧子,常常遭人嫌弃。荀彧、郭嘉就算再多智,难免也会有点羡慕、嫉妒,何况二人此时哪是肯服人的年纪?
关于自己是怎么招揽戏志才的,这一段基本上属于“掐了别播”的内容,所以刘汉少回归正题,假装很认真地问道:“文若,来给哥当主簿怎么样?”
荀彧还没接口,郭嘉先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还止不住咳嗽,看的刘汉少懵圈,荀彧尴尬。
刘汉少伸腿踹了郭嘉一脚,问道:“你娃笑啥呢?说出来,让哥也高兴高兴。”
郭嘉好不容易止住笑,猥琐地说道:“我听人说,当日吕布之所以在崇德前殿外,一招秒杀李肃,就是因为李肃曾经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有事主簿干,没事干主簿!”
刘汉少听的大笑,可是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