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争龙-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日前率大军返回洛阳神都的天子杨广,刚洗去征尘,还醉倒在嫔妃的温柔乡里,并非上朝理政。
听闻宇文化及带孝求见,这才在宫女服侍下,换上龙袍,于大殿内召见。
“宇文化及,你不在前线打仗,此时返回有何要事?”杨广略显怒气。
“求陛下为小臣做主呀。”噗通一声,宇文化及跪倒在地,痛哭流涕。由是,在场诸人无不好奇。
杨广也是如此,拂了拂袖袍,催促道:“说!”
“陛下,我父子率三万骁果,截击叛贼。本来一举击杀了杨玄感,大功告成在即。谁知又冒出了个杨氏女婿高重德,用兵不在昔日杨素之下。家父以身诱敌,诸将拼死力战,谁知关键时刻,无畏军陈棱按兵不动,坐观成败,,,,致使家父,,,家父阵亡,,,,呜呜呜,我父亲死的冤呀,求陛下厚葬!”宇文化及将头磕的鲜血直流,使见着落泪。
“什么?兵马大元帅宇文述阵亡,那叛贼何在?”杨广听罢,先是大怒,后又大惊。
宇文化及这才起身拱手行礼,悲声道:“逆贼高重德被臣下射了一箭,带着七八骑残兵逃入大山,已不足为惧。只是,三万禁军伤亡惨重,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听闻叛军一灭,只要个杨氏女婿逃走,天子便不复重试。
于是,杨广的语气便带着一丝安慰说着:“宇文爱卿且回家置办丧事,宇文家为国尽忠,朕,自由奖赏。”
至于逃走的杨氏女婿,发下文书,着令全国海捕,死活不论!”
“谢陛下隆恩,臣自当赤心报国,万死不辞!”宇文化及这才收住哭声,带着满脸悲戚,返回家中。
又隔了一日,城门露布捷报再度传来、
“捷报——”那信使骑士高叫着,催马飞奔进城报喜。
陈棱的报功文书经过层层上报,终于呈到了天子面前。
“请陛下过目。”内侍小心的呈上公文。
杨广打开,只见上面写着:
“圣天子容禀,茅城一战,无畏军奋勇杀敌,剿灭叛贼十万之中。今诸贼已灭,只余杨素女婿高重德十八骑遁逃,臣愿带兵追剿,以绝后患。
,,,,,。叙述完战场经过,在下面就是有功之士的名单。”
这时,又有内侍呈上来一份侯官密报。
杨广看了,龙颜大怒,对侍郎虞世南说:“拟旨,将陈棱这个冒功幸进之徒就地捉拿,革职查办!
此外,让宇文化及继任兵马大元帅,开府仪同三司,草拟奏报,评定有功之臣,封赏将士。
追赠宇文述为大司徒,尚书令,谥号恭王。”
虞世南挥笔书就,天子圣旨很快下发。
在家中治丧的宇文化及,闻讯一跃而起,传来亲信,打马飞奔河东城,让宇文士及依计行事。
河东城,中军大帅府邸。
此时,陈棱接到消息,说昏迷数日的大将军宇文化及醒了,召他入府商议军功。
“某准时到。”陈棱大胜后,数日前派出的信使已达洛阳,自付功高,便欣然赴约。
宇文述战死,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不过是草包一对,宇文阀染指江南的爪子被彻底斩断。
陈棱上了马车,自得一笑,下令车夫起行。
唯有高驷那重围之中,挥剑大呼酣战,直到最后一刻才撤离的身影仍旧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
第二卷:波涛乱 第七十一章:惊变
河东城,县衙内白虎节堂。
天子授予大将出征所用,有六纛旌节、门牙二旗,背景以猛虎图镇之,非大事不得启用,故而又号曰白虎节堂。
此地前后辽廊,石狮端坐,气象森严。今曰和平常又有不同,两队着铁甲的骁果禁军卫士,从殿门外的长阶直列到内,显的愈加威严。
许多将佐的马车到了衙门外,就纷纷下马,参与盛会。
陈棱带着随从乘马车赶到,见到他人皆是如此,对道旁肃立的甲士也就不曾多加留意。。
前面,是牛方裕、牛方存兄弟以及孟拓,都是骁果军将领,牛方裕更是稍退二步,向陈棱躬身行礼,让其先行。
陈棱得意地笑了笑,就迈步当先走进去。
刚进入大门,就看到了白虎节堂匾额。
“庆功宴不应该设在帅堂内呀?”陈棱心底起了狐疑。
变故陡生,一阵急骤的刀剑出鞘声,由前方传来,更有着韦公公的令旨:“陛下有旨,陈棱冒功杀良,着令革职查办。”
禁军刀斧手犹如旋风一样卷至,连枷套下,瞬间就拿住了陈棱。
陈棱这时方醒悟过来,面色大变,挣扎叫道:“冤枉!”
在这天子下令捉拿叛将的时刻,谁敢横加阻拦?
宇文士及负手走了出来,冷哼一声,“将其押回洛阳,听后陛下发落。”
陈棱发觉中计,奈何为时已晚,便被打入槛车,由一队甲士看押,不甘心得朝洛阳而去。
宇文士及举重若轻的收拾了陈棱,这才整了整衣冠,带着骁果军大小将领一齐出迎接体他的人物。
嘚嘚嘚,不多时,便见十数骑,远远奔驰到了府衙外,才始勒马,矫捷跃下。
为首一人,五十岁左右,看上去就是帅才,脸如白玉雕成,双目锐利,而在后面,十数骑扈从打着杨字宗室王旗,军势严整,煞气内敛,显是百战精锐。
“是开皇养子杨义臣。”众人都是脸色一变。
杨义臣,本姓尉迟,同造反的周将尉迟囧乃是同宗。因在尉迟迥叛乱时,主动参与平叛,后累次立下大功,便被开皇收为义子,赐姓杨,封为泰兴郡王。
杨义臣,文武双全,先后任千牛备统领,朔州总管,大理寺宗正,不想被陛下派到了河北,来处理杨玄感余孽事宜。
片刻后,宇文士及上前,恭敬的说着:“泰兴郡王驾到,下官有失远迎,赎罪。”
杨义臣点了点头,步履声响起,一步步向前。这时,后面一个年轻小将跟随,按剑直行,傲气益于言表。
下面有卫士欲阻拦,旁边一个同伴连忙拉住,指点道:“不要命了,那可是小侯爷玉面郎君杨元麟。”
杨义臣穿着河北节度使官服,跨步而来,龙行虎步,充满着慑人的气度。
其子杨元麟跟随,毫不迟疑的向殿内迈去。
宇文士及和骁果军诸将,都一时为其威严所慑,小心的行大礼拜见。
白虎节堂,杨义臣坐于帅位,开始点将整军。
下面依次排列是大将司马德堪,左将军宇文士及,和牛方裕、牛方存、孟拓、张凯等。
“许国公(宇文述)数十年征战,威名远播,不想临老横死于逆贼之手,真是国家多事之秋也。”
感叹不过转眼之间,杨义臣就把莫自己从感怀中拉了出来,目光严厉的扫过众人,说着:“今曰召集汝等,却是有天子旨意宣布!”
看着下面个个惶恐的面孔,淡淡说着:“本王奉陛下之命清剿杨素余孽,汝等有意留下建功否?”
嫡系和客军,待遇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客军常被拿来充作先锋,宇文述尤其擅用此法。
而嫡系,顾名思义,就是大帅直属军队,并且粮饷充足容易立功。
兵法古注:“嫡系谓将帅直属牙兵亲随也。”
宇文述兵法《统军纪要》更是云:“军六师,粮饷供应嫡系军为先,府兵次之,客军再次之。”
因此,留下当客军,自是和先前认宇文氏领军不同,不仅要作先锋,亦有诸多苦头要吃。
处于杨义臣的地位,更是不想这些禁军将领留下。但打仗不能只考虑军事,政治方面的因素也要估计。因此按制,还要礼仪上问过骁果军诸将,要无异意才不会被人诘问。
这时,宇文士及第一个站起:“王爷英武过人,更是曾击破西域土浑谷、突厥等蛮夷,平定逆贼易如反掌,末年等就返回洛阳了。”
司马德堪也立刻上前,说着:“末将附议。”
牛氏兄弟,张凯等将,也纷纷应和着:“末将等附议。”
片刻之间,堂下诸将已经全数表态,众人把目光看向杨义臣,军中规矩,以主帅为贵,这最后还是得看大帅决断。
见诸将屈服,杨义臣状极满意,片刻后说着:“既然如此,杨元麟,你上来,本镇就命你为副将,征召此地府兵。”
这明显就是有着锻炼儿子的意思,也寄托着对下一代的希望。
杨元麟只觉得心中一热,父亲终于同意自己领兵了,而且是招讨副将,意义重大,当下,就上前领命:“末将杨元麟,必不负大帅所托。”
这末将二字听到耳,杨义臣顿觉得心中一松,孩儿终于长大,懂得公私之别了,心中充满着喜悦,说着:“知道轻重就好,来,见过各位。”
杨元麟很快与众人相识,兵符交接完毕后,有宇文士及安排,给杨氏父子接风洗尘。
第二日,宇文士及并骁果军诸将,迫不及待的拔营返回洛阳,无畏军没了主将,很快被骁果军吞并。
九月二十,杨玄感之乱彻底平定,圣人天子举办牛头宴赏赐诸将,并下旨犒赏将士。
宇文化及草拟有功将领名单,遍示众将,问道:“诸位可有异议?”
这时,左营主将司马德戡第一个上前表态:“末将恭领大帅之命。”
右营大将张凯,也上前一步,说着:“臣无异意。”
接着,就是牛氏兄弟,孟拓等中军将校,也纷纷上前表示无异议。
最后上前的乃是宇文成都,无论其父还是众人,都盯怕他闹事,只见他脸上杀气一闪,指着名单上的陈棱名字,说着:“放跑了高重德,害了祖父,此人也配受赏?”
实际逃遁的下面众人各显尴尬之色。
宇文化及大怒,说着:“放肆,军国大事岂能因汝一己思怨荒废,给我叉出去!”
宇文成都气冲冲的被卫士押着离开。
此事,终成定局,下面数十将都感激参拜:“末将等拜见元帅!”
宇文化及将有功之将名单上报,天子杨广见了,自此对他愈加信任。
十月初七,大业殿内,天子赐下牛头宴。
“陛下驾临,众臣朝拜。”内侍太监尖细的声音传来。
“参见陛下。”下面数十群臣,各有云气气数,汇聚成一片,行三拜九磕之礼,这一拜一磕下去,说时迟,那时快,殿内气象万千,尽显天子威严。
“怎么可能?”在皇后娘娘身边侍立的袁紫嫣,几乎要大叫出声。
她观看气运时,群臣跪拜没有可疑,但真实气运竟然三分,一分涌向天子,两分朝另外两人投去。
一直注意着的袁紫嫣却是一惊,不由心神恍惚
就在方才,第二个一拜一磕,气运变化加剧烈,朝堂上气运分流,往宇文化及投去,其顶上狼形气运渐渐成型。
第三个一拜一磕而下,几乎觉察觉到的是,朝堂气运好似被人鲸吞一般,被皇后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吸纳。此人姓萧,名铣,从辈分上讲,是萧后的侄子,生得却天庭饱满,落落大方,显出一股英气,的确有着人主之姿。。
“狼顾之相!”“赤龙绕身!”
这都是帝王之选呀,怎会如此?当下猛的一提精气神,欲在查个究竟,只听“轰”的一声,龙气本能察觉到有人窥伺,一团肉眼看不到的淡黄色龙气猛的冲出,利爪横扫。
咔嚓,袁紫嫣密术被破,不得不停下来。
这时群臣才三拜完毕,只听上面威严如天的声音传了下来:“众卿请起!”
“谢陛下。”群臣站了起来,鼓乐齐鸣,牛头宴开席。
角落之地,素女门行走袁紫嫣有些脸色苍白,显是有些不妥,便向皇后告辞。
萧后刚才见到她面色变幻,心中惊讶,这时才松了一口气,缓缓说着:“紫嫣,你既然身体不适,暂且回去休息,我这就安排御医为你诊治。”
“多谢娘娘关怀!”这时,袁紫嫣也不推辞,行礼致谢应了。
本来韩紫嫣发觉不对,想直斩断与隋杨皇室的影响,但是考虑到萧皇后的出身,再加上萧铣有着一方霸主之相,就留了一份香火情,也就答应了。
一离开皇宫,就运用秘法斩断关联,顶上玉印变幻,气运消散十之六七,更有反噬之力带着肃杀霉运朝她袭来,这段时间将是最危险的时刻。
刚走出洛阳城,韩紫嫣“啊”的一声,突然之间术法境界退转,宛从楼上坠下,猛地回过神来,只觉得一阵虚弱拥来,几有着再世为人的感觉。
她知道这伤势的来源是国师方才的凌厉一击。若不能找到大气运之人,三月后必死。
淮阳述志: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歌以颂志,李密骑驴且吟且行,衣冠胜雪,落魄江湖而不失英雄本色。
月余逃命,除了开始的狼狈,他已经逐渐扭转局面。从最初的一个亲随王伯当,到现在的十二门徒,渐有世家子弟追随。
“老师,我们下一步去哪里?”王伯当恭谦的问者。
“去荥阳!”李密大手北指,眸子中闪烁着足让山河变色的自信。
“刘邦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时运好罢了。隋矢其鹿,英雄共逐之。”
………………………………
第二卷:波涛乱 第七十二章:落脚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
那日说黑山相聚,是记得三国时,黄巾军遗部张燕屯兵黑山,联众数十万,汉军难以剿灭,应有生存之地,更是为了给丧失斗志的部下一个奋战的信心。
黑山其实是太行山的另一个别称,横跨东西,足以休养生息。
茅城一战后,高驷带残部杀出重围,只剩下十八骑,更不敢停留,向北急进。
汇合前锋后,共得八百众残余人马。
因战力孱弱,只得专挑官兵力量薄弱处行军,凭着望气神通,昼伏夜行,经历大半个月跋涉后,终于找到了处立足之地。
此地,是崔元淑和王伯仁共推之处。
地名唤作滏口陉,西接晋地,东临邺城,地势险要,绵延百里,足够容身。
其本是贯通东西的兵家要地,威名赫赫的太行八径之一,自打邺城废弃以来,便陷入到死寂当中纵然关口内物产丰富,也绝少有百姓敢入内。
邺城,魏郡的垓心之所,乃是北方大城,可惜如今全成了废墟。
汉末,袁绍占据邺城南向争夺天下,乃是天下第一诸侯。及败,曹操入住,加以扩建,使之成了曹魏的都城,威严壮丽,是可以媲美晋阳的王者之城。
从那时,邺城历经数百年而不衰,仅次于长安和洛阳两地。直到,数十年前,杨开皇代周立隋,周将尉迟迥在邺城起兵,其人兵败身死,百万人都丧生于此役。
开皇忌惮之余,就下令焚毁此城,推倒城墙,挖陷地基,引漳水灌之,彻底毁灭了此城。
因亡魂太多,每逢夜间便有黑气升腾,宛若鬼城,加上朝廷迁走了此处百姓,使得邺城周遭荒芜人烟。
日初升,高驷立在山巅,极目眺望前方。
平淡的普通的贫家青年,此时历经血火煅烧后,虽面带倦容,却有了一腔不甘平凡的大志。
在他面前,展开着一份朝廷的海捕文书,上面内容,虽然已经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却依旧触目惊心,使他感觉好象有剑刺心一样,难以释怀。
“……故越王杨素之子杨玄感,阴蓄异志,叛逆作乱,敕令诛其九族。着弘农郡守执行,将杨素刨棺戮尸,以为惩戒。余者,杨素之婿高重德,凶悍狡猾,戕害大将,判处五马分尸之刑。”
“……追随叛逆之崔元淑,斛斯政及其他官宦子弟,罪在不赦,令各家除其宗族,以为警示后来者。”
……任命杨义臣为河北招讨大使,清剿北地从贼余孽。
……以李渊为晋阳留守,限三月内扑灭关中逆贼。
……以上任命,布告发日生效,接公文之官,立刻上任,不得有误。”
别人或许一时看不出这其中之要害,他却一眼便明了,这是唐国公李渊的机缘到了,李氏已悄然在未来争龙中占据了先机。
只不过,虽然他能预见未来,但也无可奈何。
自己战败逃亡,妻子不知所踪,这落脚在深山老林中,如何追得上对方?
“坚强,必须坚强起来,不能因一时之挫败而灰心!”
在山巅黑石之上,高驷拔剑演练,锤炼武技,唯有坚持下去,未来才能能有所转机。
七星宝剑煅心神,也无他相也无人!
这时候,山道上传来脚步声:“重德,你独自一人在此,不会是想不开吧。”
崔元淑氏声音,从下面传来。
高驷归剑入鞘,转过身来,居高临下打量着崔元淑。
“崔兄,您找找我?”
“此地虽可栖身,但不得长久。某有事问你。”崔元淑上了黑石,盘膝坐下说着。
“说!”高驷在对面坐下,要看这世家子有何想法。
崔元淑也不隐瞒,只严肃的问着着:“重德,某家问你,对于兴王图霸之事,有何打算?”
高驷沉默片刻,突然端坐按剑道:“崔兄,五德轮回,兴亡有定,天下都传桃李子有天下,与我何干?”
崔元淑长叹一声,说着:“贤弟怎如此糊涂,这天命之事虚无缥缈,图谋大事,向来靠的是兵强马壮,汝胸无大志,岂不是寒了这些追随你之人的心?”
“我只是身为杨门女婿,深陷漩涡,不得不为罢了。你们若要做大事,可让另选贤能。若能苟全性命于乱世,我只想打渔种田,与妻儿同老,这才是某心之所愿。”
“那贤弟可知,汝之贤妻正寄人篱下,生活困顿。那些人投靠是打着投靠李家的注意,但李氏得了天下,汝之妻儿只会沦为门阀玩物。世外桃源,只是一场幻想罢了。”
铮——,七星宝剑闪电横空,高驷杀气陡生,冷冷道:“我命由我不由天,谁敢惹我,就得死!”
这才发觉终是受了此人激将,于是汉声道:“说说,你究竟是何目的,想得到什么!”盯住此人,认真问着。
崔元淑先生心里一凉,继而大喜,略微沉吟,回答的说着:“重德,大凡王者之兴,必然要历经苦难,唯有历经四方征战,铸就龙气,才能终有所成。至于出身却也不是关键,只要你效仿光武帝,收揽河北民心,天下不足定也。
至于我,本名崔略,元淑是我过世娘亲的名字。博陵崔氏将我派出来,实际上就是把某当成了弃子。某只想与你君臣同心,共图大业,拿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高驷听着,“嗯”了一声,说着:“你被家族派出来以,应该是去投靠李密的,为何选我?还有,你说的李家可是唐国公李渊一脉,其中到底有何隐情,从头到来?”
这问题很实在,史书上说的王者兴时,豪杰云集相从,那只是后人牵强附会的粉饰之词耳。
“不错,我父亲有相士之称,擅长观测天下英杰。五年前,曾见过到博陵游历的李密,当时就断言他才气如龙,堪为天下主。只是临别发觉他有一丝弱点,便是意志不够坚定。故而赠他法主二字,就是让他克己修身,效仿南陈英主陈霸先,百折不挠。可惜,其人果然缺乏韧性,初有败绩,便逃之夭夭。如此性格,怎堪共谋大事?”
这话当时我听了,并未在意,直到亲身经历去反复思考,才茅塞顿开。
崔略回忆往事,缓缓到来。
听完之后,高驷半晌无语,并不以为然地说着:“哼,天命传说,果然如此。”
右手用力,剑锋架在崔略脖子上,犹自不放手。
“李密,暂且不说。但李渊的名头,你岂会没有听过?争龙天下,必有三难。一者,天之难,不得天时者,纵为英雄亦是枉然。二者,地之难,无根基者,只需一败就会大业崩卒。三者,人之难,最终要的是有个人杰汇聚的团体!”
崔略哈哈大笑,继而郑重下拜道:“某与李渊有着个人私仇,绝不会去相投。先前之所以说这些话,不是故意责难,而是要坚主公之雄心,愈是艰难,愈要奋勇,不经生死磨难,何以得成龙虎?”
“ 吾并无图谋天下之心,你何以如此苦苦试探?”
“主公……”崔略猛抬起头,直视高驷,语气沉重的说着:“若您还认为我有二心,就一剑杀了某罢。”说完闭住眼睛,等待着最后的裁决。
高驷挥剑就斩,临到其颈下,却锋芒倒转,收了杀机。
“汝既然要与谋共图大事,还随着队伍迁移到了此地,天下大乱在即,我们必须早做准备。滏口径,人烟稀少,难以发展,关键是缺乏过冬之粮。”
“主公且宽心,某已有良策。邺城乃是北齐故地,高齐虽亡,但人心多有追思齐神武高欢者,这就可以利用。主公也姓高,经历类同高欢,再加上骁勇善战,只要传出高齐复国之言,必有豪杰来投。我们便可征集粮草,屯田养兵,以待时变。”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某自知晓,关键是现下当如何度过?”
“此真谋国之言,崔略能得遇主公,何其幸也也。至于粮草,邺城不远的相州,有豪杰薛氏双雄,目光长远,酬粮之事就在他们身上。
至于,两位主母的安危,某可托关中故友代传消息,不出两月,便可到此与主公相会。”
高驷露出惊讶和感动,连忙收剑,再次打量着这位崔家弃子,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郑重道:“崔略,你是个有心人。运筹帷幄之间,便解决了我的困难。将来,倘若大业有成,你就是我的张子房呀。放心,某绝不会让追随者失望。”
“主公,某定当辅佐您成就大业。”崔略同样大喜立誓。
高驷带着他下山,又说着:“现在大伙基本上安顿下来了,下面便是开荒种田的折服时期。这几曰,等大伙盖好了房屋,你去就准备酬粮事宜。”
“属下明白。”崔略在后面跟着。
路上,高驷顿了一顿,又说着:“你这外出之时,要注意安全。这事,其他粗人办不了,我已经准备把他让斛斯政当你的助手。他当过兵部侍郎,同各种人都打过交道,最起码短时间内安全上不会有问题。以后的事,那,天机争龙,各凭本事吧!”
“是。我需要王伯仁作护卫。”崔略稍一沉思就应了下来。
山谷内,大多数人已经起身,在各自百长带领下开始忙碌。
“王伯仁,你个粗坯,还在女人肚皮上没爬起来?滚出来!”高驷愤怒大喝。
“来啦,来啦!”王伯仁慌不跌失的从吴降仙的茅屋里面出来。
众人哄堂大笑,反倒给这片荒凉之地带来了一缕生机。
………………………………
第二卷:波涛乱 第七十三章:三征
大业十年; 五月,天子杨广再度征兵百万,三伐高丽,下诏曰:
“黄帝五十二战,成汤二十七征,方乃德施诸侯,令行天下。卢芳小盗,汉祖尚且亲戎,隗嚣余烬,光武犹自登陇,岂不欲除暴止戈,劳而后逸者哉!
朕纂成宝业,君临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沾,孰非我臣,独隔声教。蕞尔高丽,僻居荒表,鸱张狼噬,侮慢不恭,抄窃我边陲,侵轶我城镇。
是以去岁出军,问罪辽碣,殪长蛇于玄菟,戮封豕于襄平。扶余众军,风驰电逝,追奔逐北,径逾浿水,沧海舟楫,冲贼腹心,焚其城郭,污其宫室。
高丽李氏狂悖,长恶靡悛,宴安鸩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朕当亲执武节,临御诸军,秣马丸都,观兵辽水,顺天诛于海外,救穷民于倒悬。
兹拟发兵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分十道而进,讨其不从。总令各州郡官长悉发乡里府兵、奴婢。有司便宜行事,咸使知闻。”
圣旨传开,四海沸腾,天下至此彻底生乱。
江山如画,春风十里下,民怨如火,要将这世间熔炼成一副炼狱的画卷。
荥阳城,郑氏大宅。
一所富贵高大的民宅内,身着红色喜服,李密意气风发,正端坐于树下。
半载辛苦,拨动世间风云,终于掀开了灭隋大幕。
房彦藻年率先禀报,其人虽然面颊消瘦,不复原本俊秀模样,却有股压不住的才华喷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取出密函,逐封读出,这是是他离家拜在李密门下头一次这般负责大事。
“各地群雄都有变化了。刘元进在余杭举兵,攻陷三郡之地 自称吴王。
王山东薄,杜伏威在长白山起义,播乱山东,攻陷州郡,打杀官吏,也有了十万众。
河北孙安祖、魏刀儿于高鸡泊内起兵,自称总管,搅乱北地,声威大震。
关西龙门毋端儿也举兵了,攻陷龙门,进逼河东,声称恭迎明主。”
房彦藻欣喜的说着:“他们都说愿奉您为盟主,老师不出,奈天下苍生何?”
李密心里欢喜,面上矜持道:“时机不到。这只是虚名。”但拯救苍生的抱负却溢于言表。
又问另一位亲信王伯当道:“瓦岗翟让可有动静?”
“老师,翟让决定半月后举兵,但并未答应奉您为主。”一旁沉默的王伯当开口说着。
李密剑眉一挑,冷哼道:“不识抬举的家伙,某自有策略让其就范。占据中原,攻克东都,号令天下,这是我们的大局,挡吾路者死。”
“你去请袁先生来此,某有一言请教。”理了理对局势的推演,李密下了决心,吩咐王伯当道。
“是!”恭敬点头,王伯当转身离去,步履匆匆,很快请出来个神秘女子。
风吹梧桐,枝叶飒飒作响。
半年前偶然在路旁遇到个老妪,见到他后,惊讶道:“公子且慢,老身相君有龙颜,负天命在身,愿追随阁下效力。”
李密来了兴趣,就让她算了一卦。
“初九,潜龙勿用。”老妪袁先生算罢,指点他布下造势之局。
如今大获成功,李密自然更重视她的意见。
未几,拐杖声响,门外忽然有人扣门前来。
“请进!”
一身淄衣的袁紫嫣,果然已到门外。
“袁先生,请里面说话!”李密起身向她一拱手,将之请入院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