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猛虎-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车外赶车的老汉,也不敢多问,慢慢拉马调头,也搞不懂自家这位大相公是怎么了,宫门都到了,却又不入宫了。
送走韩琦,狄青站在前厅处,长长出了一口气,此时甘奇慢慢从后而来,开口说道:“狄大爷,不必过多担忧。”
“唉……只怕害了我那几个孩儿。”人非草木,怎能无情?
“狄大爷,就那东南西北阁门使的官,有什么好做的?每日看门抬轿赶车的,岂是大丈夫所为?只要此番事成了,这般小官,又算得了什么?”甘奇心中大概也真是如此想的,狄青几个儿子当的哪里是官?
狄青闻言笑道:“读书人的口气就是不一样,当初老夫好求歹求,方才给几个不争气的儿子弄到的官职,你却看都看入眼。好歹也是一份差事,也有俸禄,这一辈子养活家小不在话下。”
甘奇却道:“狄咏不是没去当这官吗?不也活得好好的?他可饿不着,娶个十房八房的妻妾,生他三五十个儿女也饿不着。”
狄青点着头,看着甘奇,忽然面色又正了正,说道:“韩大相公此番应该是入宫去了,也不知他到官家面前,会如何编排与我。”
不想甘奇却摇摇头:“狄大爷,那韩琦必然不会入宫?”
“不入宫?他在我这里受了气,岂还能见得我舒坦?”狄青问道。
甘奇嘿嘿一笑:“他就是没有想到您老如今这么硬气,他想捞功劳,必然就会在官家面前信誓旦旦打着包票,只以为拿捏您老不过手到擒来。包票他打了,上午信誓旦旦,下午就往官家求援?他韩大相公刚升的官,刚刚开始主持朝堂之事,第一件事就办成这样?他岂能如此不要脸面?”
狄青闻言想了一想,答道:“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却是此恨在他心中,来日必然会想方设法报之,就算我带兵出战得胜而回,怕也要受他百般刁难,以往他只是打压与我,经得今日这么一朝,他必然要置我于死地方能甘休。”
狄青对韩琦极其了解,韩琦实在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也极为沉得住气,做事从来都在台面之下。当初狄青因为妓女白牡丹侮辱一事,第二天忍不住把白牡丹鞭打了一顿。当时韩琦却也不声不响,过得一段时间,狄青麾下大将焦用,就被韩琦寻个由头斩杀了。
好水川那般一场大败,韩琦却还能混到如今这个地步。
这种人,实在不能小看,口蜜腹剑,沉稳老辣,今日狄青看起来是出了一口气,其实是埋下了很大的祸患。
甘奇一脸深沉,答道:“今时不同往日,以往人人都说您有在军中威望甚高,怀疑您有拥兵自立之心,而今官也主动辞了,身边连一个心腹军将都没有,在这城外隐居了年余,已经让一部分人打消了对您的戒心。此番若是真能出战,那当是他韩琦百般来请的,你还不愿去。这般事情,我当好好宣扬一番。待得此番再得胜而归,看谁还敢说狄大将军有谋逆之心。”
甘奇当真是有前后打算的,如今甘奇手中,有一个利器,那就是舆论。只要把狄青的人设做好,许多事情就简单了。
什么人设?不贪恋权势,年老体弱,然后韩大相公三顾茅庐,狄青为国尽忠,拖着病体再次领兵……然后还得弄点故事,比如在哪里指挥作战,年老体弱的狄青跌落马下,差点一命呜呼,回程之时,又是疾病缠身,差点半道病死……
诸如此类的手段,甘奇满肚子都是。
这要这种人设立起来,韩琦想动狄青,那就比登天还难了。
以往的狄青,为何最后郁郁而终?就是没有话语权,没有发言权,被一帮文人群起而攻之,狄青是百口莫辩。
如今甘奇,有的就是话语权与发言权。当初狄青主动辞官,更是一个以退为进的妙招。
狄青听着甘奇在说,心中也在思虑着,然后慢慢说道:“你若在报纸中写了这些东西,怕是也把韩相公得罪大了。”
甘奇满不在乎:“于公于私,他韩琦,比起您狄大爷,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咱们行得正坐得直,一心为国,有何惧之?”
甘奇是真会说话,狄青听得哈哈大笑。
回到家中的韩琦,脸沉如水,坐在书房里一言不发,府中那些伺候的小厮丫鬟,更是没有一人敢上前去触霉头。
此时韩琦心中所想,自然是如何整治狄青这个老货。罢狄青几个儿子的官,那是小事,手到擒来的小厮,也是狄青那几个儿子,压根就算不得是什么官。
但是真让狄青如此好过了?带着几个儿子回家种地过日子?怎么可能?
如何整治狄青呢?
如何既要保住自己的脸面,还要把狄青好好整治一番?甚至置于死地,这是个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也怪这大宋朝,武人当真没有几个靠得住的,要说打仗,文人也靠不住,韩琦自己也不傻,更知道打仗这种事情,连他自己都靠不住,好水川是一辈子的痛。但是这话在朝堂上都说出去了,这仗也不得不打。若是忽然不打了,这不是又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事情都是他在朝堂上揽下来的,满朝堂没有谁比他揽的快,察言观色去想皇帝的意思,千方百计把事情往身上揽,刚刚当上这个中书门下平章事,就等着这件事情在皇帝面前立功,坐稳位置。
如今这般局面,实在有些尴尬。当宰相可不那么简单,些许小事就往皇帝那里去诉苦,宰相有这么好当?
韩琦之所以如此尴尬,也是仁宗一朝还有个奇怪的事情,仁宗一朝,换宰相跟走马灯一样,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在位期间,换了二十几个,若是包括参知政事、枢密使等一些副宰相,那怕是有几十上百个。
这是什么节奏?就是仁宗一共当了四十二年皇帝,平均一年多换一个宰相。参知政事与枢密使这些人,那还不算。
可能这也是仁宗自己独有的御下之道,朝堂大佬,走马灯一样的换,谁也别想只手遮天,看谁不爽就撸了谁。当然这也是有坏处的,坏处还相当多,朝令夕改,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纵观整个华夏几千年,仁宗如此的用人之法,也是独一号了。
这种节奏下,韩琦当了宰相,岂能不谨小慎微?甚至是如履薄冰,就怕今日刚当上这个宰相,过不得三五个月,又给撸下来了。
今日上午还在朝堂上大包大揽的韩琦,下午就如此尴尬,若是这事处理不好,让仁宗不爽了,怕真就只是过了一下宰相瘾了。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既要有里子,又要有面子,既要把大包大揽的差事办得妥妥当当,又要把狄青给整治了。
这么为难的事情,却也难不住文武双全的韩大相公。
韩大相公在书房里坐了半个多时辰,一拍脑门站起来,脸就笑了出来。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哪里藏了刀?哪里藏了剑?
新一期的报纸发了出去,内容是朝廷准备再次起用狄青领兵出征,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只奈何狄青而今年老体弱多病,怕是不堪重担。随…梦… 。 韩琦韩相公亲自上门去请,狄青却还是婉言谢绝了。
狄青为何多病?文章里,甘奇好一通发挥,哪年哪月,狄青在哪个地方参加了什么战役,受了什么伤,当时草草治疗,落下了什么病根,天气只要稍稍阴凉,狄青是头也痛,脖子也痛,胸口也痛,背也痛,胳膊痛,腿也痛……反正全身没有一处不病痛。
狄青浑身有伤,病根无数,生不如死,南方之地,天气湿热,瘴气弥漫,去了怕是命都保不住了。
通篇没有一点给狄青歌功颂德的词句,却又是何其感人肺腑?处处透漏着狄青为国效死的忠诚。
写这种文章,是真需要一点技术的。
连仁宗赵祯看到这般文章,都是掩面叹息,几欲落泪。
这般的忠臣良将,世间还能有多少?
读报听报之人,见得这篇文章,皆是扼腕叹息,将军不易啊!还有甘奇文章中最后那一语,更是感人肺腑。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将军见白头。
狄将军,老了!
真的老了!老到马都上不去了。
韩琦也看到了报纸,若不是头两日皇帝赵祯在朝堂上说起报纸,韩琦可不会把报纸当回事,而今韩琦自然不同了,公房之内,这报纸是必须要有的,这不是他把报纸当回事了,而是他把皇帝当回事。
看着报纸的韩琦,面色一阵红一阵白,他自然是看不得甘奇文章中明里暗里给狄青歌功颂德的,但是当他看到文章中竟然写他亲自上门去请狄青这件事情,似乎又觉得这里写得还不错。
不论怎么样,至少把韩琦勤于公事的模样写出来了,也把韩琦礼贤下士的态度写得极好。就这一点,让皇帝赵祯看到了,那倒是不错的。
但是通篇下来,韩琦读得还是有些不爽,不爽甘奇把狄青拿来这么一通夸,还夸得这么有技术含量。
看完报纸,韩琦起身,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拖了两日,还是得再去一趟,狄青啊狄青,本也未想过要把你如何了,如今你也怪不得本相了。”
韩琦自言自语之后,抬手揉了揉自己的脸,挤出了一些笑意,然后出门而去。
再次去狄青府中,韩琦竟然真就带上了笑脸,还真有点刘备三顾茅庐的意思。
只是狄青见得韩琦的笑脸,心中不是惊讶,全是防备,韩琦何曾这般给过他笑脸?还是亲自上门来给的笑脸?
口蜜腹剑,笑里藏刀,这都不用猜。要猜的是韩琦到底哪里藏了剑?哪里又藏了?
这回韩琦客气了,狄青自然也客气了许多。
两人竟然还寒暄几句,互相作请落座。
便听韩琦开口:“上一次那小厮之事,是我不明其中具体,回去我就把那厮好好教训了一顿,你狄青狄汉臣,为国效死几十年,其实他一个家奴可以怠慢的?”
狄青拱手:“谢过韩相公,一个小厮,倒也不必与之过多计较。”
韩琦捋了捋胡须,展颜笑开,又道:“你我也算是老交情了,相识近二十载了,也都知根知底,此番火峒蛮再起,我在官家面前保举你领兵平贼,这是为国为民之想,若是派了旁人领兵,一怕这人阵前不勇,二怕这人谋略不足,三也怕这人对邕州事宜不熟悉。派你狄汉臣去,便是万无一失。此番我亲自来,便是想你能再披甲胄,平定南蛮,救邕州百姓于水火,还朝廷南疆之平静。不知你如何作想?”
韩琦真是客气了,认识狄青快二十年了,第一次对狄青这么客气。
狄青也点头答道:“朝中忠良将帅无数,堪当重任者也有,老汉之所以辞官,便也是知道自己这身体当不得多大的重任,身死是小,若是半途而亡,误事是大。”
韩琦听到这里,面色已然在沉,他韩大相公如此客客气气,如此礼贤下士,如此不要脸面了。你狄青还端着架子?韩大相公岂能不怒?
好在,好在狄青立马话锋一转,说道:“但若是朝廷非要老汉再披甲出征,觉得老汉领兵出征最是稳妥,那老汉也当不负朝廷器重,便是死在路上,也不敢不去,反正一身老骨头,死在哪里都是死,死在出征的路上,也算全了忠义。”
狄青此时这番应对的话语,大概也有戏精甘奇的一番指点。
这才对嘛!还算识点抬举,还算知道个好歹,韩琦面色一喜,连忙又道:“此番出征,官家之意,便是一切从简,尽量少兴师动众,所以军队调动上,也不会太多,以免徒耗粮草用度。但是我心中深知战阵苦,打仗毕竟是打仗,容不得儿戏,所以思来想去,这京城里能调度的兵马中,也唯有更戍入京的三千多西军最是骁勇,西军里本也有你许多相熟的军将,你用起来也是顺手,便着枢密院一并交付与你带去,再补一些东京的禁军,也随你抽调,人数不可过八千,你看如何?”
狄青闻言觉得有些不对劲,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要说八千人马去剿火峒蛮,虽然不多,但也不算少。
但是韩琦怎么就这么好心了?安排得这么好?西军三千多,这些人大多本就是狄青昔日的老部下,用起来自然是顺手,打起仗来也勇猛,有这三千多人,狄青此去,胜券就握了一半了。还让狄青在东京禁军里随意抽调人马?
这么好的安排,是为什么?是为了让狄青打赢这场仗,然后凯旋回京,你好我好大家好?
以狄青对韩琦的了解,韩琦可不是这么为他着想的人?口蜜腹剑?笑里藏刀?这剑与刀到底藏在哪里了?
狄青是真想不明白了。这一刻,狄青多么希望甘奇就在身边,能帮他分析分析。
“怎么?你还有哪里不满意的?一并说出来就是,我自与你解决妥当,只愿你能凯旋。”韩琦又道。
一切太好了,狄青是真的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唯有点这头说道:“再谢韩相公。”
韩琦听得狄青这一语,也不多言,站起身来,便道:“三日后,你到枢密院去寻枢密使田况,到时候一切都会安排妥当,兵符印鉴等物都会备好,战机贻误不得,定要尽快出征,我便先走了,去为你安排出征事宜。”
狄青起身去送,看着韩琦上了车架而走,狄青连忙转头与一旁的小厮说道:“快,速速去请道坚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这事情怎么都不对劲,带着笑而来的韩琦,好似把之前的事情都忘记了一般,此时却笑容满面,把一切安排得有这么好,不把甘奇叫来商议一番,叫狄青心中如何也安不下来?
………………………………
第二百二十九章 这样的国家,还能好得了?(感谢盟主地球修补匠巨赏!)
(祝贺书友地球修补匠成为本书第二个盟主,感谢!)
甘奇来了,听得狄青把刚才韩琦来的情况一番说,然后问道:“道坚,此事定然不是这么简单,他韩琦岂能这般好心?你速速帮我想想,看看此事到底哪里有问题?”
甘奇是真在想,这么安排,其实真挺好的,真要说问题,甘奇也一时之间也看不出哪里有问题。
想来想去,甘奇还喃喃一语:“怎么会安排得这么好呢?”
狄青闻言也道:“是啊,怎么如此顺畅?上一次讨伐火峒蛮,还给我安排了两个不中用的副将,一个孙沔,一个余靖,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货色,敌人未见,就吓得仓皇失措。此番却让我用老部下出征,莫不是他韩琦也怕了?怕此战有失?”
狄青如此想,是有些道理的,但是这个道理还是不能让他自己安心,自然也不能让甘奇安心。
甘奇起身踱步几番,皱眉苦想,想来想去,忽然一惊,开口说道:“莫不是问题就在老部下身上?”
狄青闻言连连摇头:“道坚相差了,西军汉子,向来骁勇,如今更戍入京的虽然只有三千多人,却也多是老卒老将,定然不会拖后腿。”
甘奇摆摆手说道:“狄大爷,这不是拖后腿的问题,就怕太过熟稔,就怕太过骁勇,就怕太过好用。”
“什么?”狄青惊疑起来。
甘奇忽然好似相通了一些,连忙又道:“对对对,就是如此,韩琦是后手,所思所谋,不在战事,在战后之事。”
狄青连忙站起,心中似有所感,连忙又问:“道坚快快说清道明。”
“以往朝中那些人是如何攻讦狄大爷的?说狄大爷乃是后周之太祖,说狄大爷与军将士卒关系过于紧密,说狄大爷您家中藏有黄袍。”甘奇说到这里,沉吟了片刻,又道:“如今派您出战,是不是如当初陈桥太祖带兵一般心腹在旁?麾下士卒多是您的老部下,以往关系想来很是亲密。此事……”
这是什么意思?把狄青的心腹给狄青带去,兵符大印在手。昔日宋太宗赵匡胤如何当皇帝的?就是带着心腹兵马出征而去,才走到陈桥驿,黄袍加身,转头就入汴梁,逼着后周恭帝退位让贤。
文彦博当初屡次在仁宗面前,直言把狄青比作后周的赵匡胤,把狄青吓得惶恐不安。
此番韩琦这么安排,是不是就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狄青已然大惊失色,双手连连在抖:“杀人诛心,杀人诛心啊,韩琦老狗,不得好死。这三千多西军,是万万带不得,万万带不得,一旦带去,后果不堪设想。今日幸亏有你,幸亏有你,否则我必然被这老狗玩弄于股掌之间。”
甘奇也是气愤不已,却是又强制冷静几番,又道:“狄大爷,事情怕是没有这么简单。韩琦何等老辣,若只是给了您一点心腹人马,想要构陷于您,却还不够,他必须逼着您犯错,如此才能发难而起,把您置于死地。”
“那这三千多人,就更是带不得了。”狄青此时只觉得这三千多西军,已然就是烫手的山芋,一定不能接。
“不带西军,这京城还有哪一部堪用?满汴梁十几万人马,有哪个上过战阵?这些人做些泥瓦木工倒是堪用,守门站岗也还不错,真上战阵,怕是没几个悍勇之辈。若是不带这三千人,此战怕是胜少败多。”甘奇分析着,战争还真不是靠一个狄青就能打赢的,更得靠狄青麾下那些百战的士卒,就算狄青一个人再如何勇武,麾下一群绵羊,又岂能胜利?
狄青也为难起来,想了想,又道:“那就只能倚仗当地附近州府的各地士卒了,那里的士卒,大多平常里与蛮人多有火并,还是有不少堪用之辈,拢一拢,总能拢个几千勉强堪用的人马。”
狄青是想尽办法,唯有如此了,自己心腹之人用不得,那就只能用当地的了,好在当地士卒,比起东京几十年不闻战事的禁军来说,还是可堪一用的。虽然不合狄青心意,但至少还有一个替代方案。
却是甘奇立马又把狄青的替代方案给否决了:“狄大爷,你能想到这里,那韩琦岂能想不到?他又岂能让你调得动各处州府的人马?”
甘奇一语中的,上一次狄青出征,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附近几百里的州府,都临时受他管辖,想怎么调就怎么调,这一次的狄青,只是邕州安抚使,没有了圣旨下诺大的官职名头,凭什么调别人的兵?没有圣旨,没有枢密院的令,哪个知府知州的衙门会听狄斑儿的调令?
就算有人想要支援狄青,没有枢密院的令,又岂敢私自调兵出州府境?
狄青已然气得浑身都在发抖,口中怒道:“他韩琦,难道不是朝廷宰相吗?当真要看着我兵败山倒?当真要让邕州百姓于战火中受苦受难?难道我兵败了,对他韩琦有何好处不成?他韩琦才刚刚当上相公,就不要脸面了吗?此贼祸国殃民之辈!”
“所以啊,所以他韩大相公不是给了您老百战精兵了吗?他可不想战事失败,他也要这个相公的脸面。狄大爷您可不是那等卖国之辈,更不愿晚节不保,只要狄大爷您答应出战,这三千西军,带也得带,不带也得带。这才是他韩大相公的高明之处。”甘奇说道。
实在高明,太过高明,杀人诛心。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狄青军汉性子一起,说道:“老子就把这三千心腹军将带去了,他韩琦又能耐我何?我又没有反心,更不会带兵去做战事之外的事情,行得正走得直,他韩琦如何构陷于我?”
狄青是真的无法了,说出了这置气之语。
甘奇慢慢说道:“狄大爷,韩大相公之谋划,岂能如此简单?必然有逼你就范的后手,这后手才是他真正的杀手锏。”
狄青刚才的话语,当真只是一时的气愤之语,他如何能不知道韩琦还有逼着自己就范的后手?
此时的狄青,忽然想说一语:大不了老子不去了,谁爱去谁去,这仗老子不打了。
头前狄青也在韩琦面前说过这种话语,但那都是甘奇教的,是讨价还价的托词,并非狄青真不愿带兵为国效死。
但是此时,这句话语,狄青就是没有说出口,说得出口,他就不是那个忠君爱国的战神狄青了。
却见狄青慢慢落座,长叹一声,说道:“罢了,罢了,先想战事,把火峒蛮平定了,之后的事情,再说吧,再说吧……这世间总有个是非对错,总有个青红皂白,我就不信了,不信陛下如此圣明,就会信了这些狗贼的构陷之语。”
最后,狄青依旧还是把最后一点东西寄托在了赵祯这个仁德的皇帝身上。兴许也只是自我安慰,因为狄青兴许心中也是明白的,否则此时的狄青,又岂会无奈辞官?
一旁的甘奇,也叹息一声,他却说出了那句话语:“狄大爷,要不咱们就不去了如何?火峒蛮,老弱妇孺加在一起也不过几万,算不得什么,今日不平,总有一日会平的。”
却见狄青摆了摆手,答道:“六年前,邕州城破,满目疮痍,尸横遍野,城中那些女眷,更是惨得不堪入目。此番,火峒蛮再起,我若不去,惨状再演,于心何安?”
狄青早已打定主意要去了,甘奇劝了一句,却劝不出口第二句。劝这么一个真正的忠诚的军人放弃信仰,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
甘奇点了点头,说道:“我再回去思虑一番,定要把韩琦后手防备妥当,定不能让这厮得逞。”
这是甘奇能支持狄青的唯一方式,那就是帮狄青思前想后,一定要帮狄青防住韩琦构陷的手段。
此时的甘奇,也有些泄气,是真有些泄气,对这个朝廷失望了,很是失望。
这样的国家,还能好得了吗?
:。:
………………………………
第二百三十章 这鸡太美,杀之可惜
真要出征了,狄青去枢密院领兵符印鉴,然后去城外大营点校着人马。
点校西军人马倒是不难,都是熟悉之人,狄青一去,还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一众军将个个恭敬非常,脸上带着喜悦,能重回狄青麾下效命,一起出征打仗,这是令人开心的一件事情,大多也在等着随狄青大胜而回,天子脚下,若是天子亲自封赏,那好处自不用说。
众人激动惊喜,唯有狄青一人面色沉闷,看着这些昔日跟随在旁的西北悍勇老卒,五味杂陈。
点校完西军的三千多人马,狄青又往一旁的军营而去,寻一个叫庞敢的游击将军。
狄青对东京禁军是一点都不熟悉,还有四千多抽调的名额来自东京禁军,甘奇也就给狄青介绍了几人,甘奇能认识的,也就是庞敢庞勇兄弟,以及朱干与刘兆。这四个人与甘奇算得上熟悉,甘奇也一个不落让狄青带上。
狄青到处点校人马,也频频往枢密院去跑,粮草军械之类,都要枢密院下令各处府库,才能调动得出。
最后也免不得入宫一趟,见一见那位皇帝陛下赵祯,听赵祯嘱托几语,狄青也得给赵祯几句忠心话语。
赵祯又频频叮嘱狄青注意身体之类,如此也算得君圣臣贤。
皇帝赵祯还亲自设宴招待狄青,上一次出征火峒蛮,赵祯也亲自设宴为狄青壮行,这一次也是如此。
狄青忙着他的事情。
甘奇也忙着自己的事情,报纸又出一期,上面有出征的具体时间,便是等着愿意一起去的学生们到时候来汇合。
甘奇也要带上几十号人手在身边,甘霸周侗狄咏等人自不用说,还有刘廷龙、冷甲鱼等人,甚至把草上飞也带上了,草上飞这般的人物,天生就是做斥候的好材料。
上一次在那北邙山杀人,他们也都不曾缺席。这一回再出去,便是熟门熟路了,甘奇甚至还一人给了一些安家费,这一次是去打仗,不比头前。
赵宗汉得到了这个消息,便是飞奔回家,准备与汝南郡王赵允让说一说,也道个别。主要也是要征得赵允让的同意,赵允让若是不同意,赵宗汉想走也是个麻烦事。
却是刚刚到得赵允让的房中,赵宗汉就看到了赵小妹也在这里,而赵允让脸上似乎有些不快。
赵宗汉进去拜见。
赵允让抬头看着他,语气颇为不善:“有何事啊?”
赵宗汉看了一眼一旁的小妹,见得小妹脸上似有泪花一般,心中打着鼓,却还是说道:“父王,孩儿此番准备随狄将军南下,特来此行。”
赵允让闻言先是愕然片刻,随后又道:“你也不看看自己的胳膊腿,拿得起一柄刀吗?狄青去打仗,你跟着去作甚?去送死?”
赵宗汉连忙解释道:“父王,孩儿只是去长长见识,并不上阵,到得邕州,也只会在城中不出去,父王放心就是。”
赵允让皱着眉头,看着面前的兄妹俩,又问:“可是甘奇?是甘奇叫你去邕州的?”
赵宗汉先生点点头,却又连忙摇着头:“父王,是孩儿自愿随他去的,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一辈子留在这东京城内?孩儿如今长大了,总该四处走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此方为好男儿。”
赵允让叹着气,抬手指着兄妹俩,口中说道:“你们啊,你们啊,没有一个省心的。一个要为父卖着老脸花上一二十万贯去买个青楼花魁,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却要上阵去打仗。你们是怕为父活得太久了,死不了。”
赵宗汉闻言惊讶起来,转头看向自己的妹妹,他已然明白了赵小妹为何在这里,却是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小妹,竟然要做这种事情。
赵宗汉连忙说道:“父王,小妹是不懂事,尽做一些傻事,道坚不过在青楼里与那女子对饮了几杯,小妹就要去把人家买回来,世间哪里有这样的事情,父王自不必管她。孩儿此番去邕州,那是去见世面的,为国尽忠,乃是大丈夫所为。”
赵宗汉这是把妹妹卖了,踩着妹妹往上爬。
赵小妹闻言大急,连忙又道:“父王可千万别听兄长瞎说,我只是觉得那张大家诗词文章,吹拉弹唱无一不通,一见如故,想她在青楼里实在可怜,所以想让她到咱们府上来陪着女儿,女儿在府上实在孤苦,如此也能有个伴,父王若是苦闷了,我们两个人一起为父王弹琴唱曲的,也能解父王一些苦闷。”
赵允让闻言,双眼睁得大大,左右来回看这兄妹俩。无言以对,最后只问出一句话:“甘奇就这么的好?啊?好成这样了?一个要跟着去打仗,一个为了他不惜一二十万贯的钱财,连老父的脸也不当回事了?甘奇就这么好?”
赵宗汉连忙说道:“父王,父王,孩儿可不是去打仗,孩儿只是顺道游山玩水,见见世面。小妹她是猪油蒙了心,要多多管教一下。”
赵允让这个气啊,指着赵宗汉就骂:“我看你也是猪油蒙了心,死了才好,死在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