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猛虎-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事胡瑗开口说道:“陛下,官家,还请快快派人去皇城司,去晚了,怕是甘奇连小命都不保啊。”
赵祯头疼不已,抬手一招,说道:“李宪,速速去皇城司看看,看看甘奇是不是被拿进去了,若是他人在皇城司,便把他带来问话。”
内侍李宪连忙又快步奔去。
书房之内,又起了胡瑗涕泪俱下读万言书的声音。
此时富弼已然躬身说道:“陛下,今日既然不议新科进士之事,那老臣就告退了,衙门里还有要事处理。”
富弼心中,十有八九正在幸灾乐祸,满朝,就两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个他富弼,一个文彦博。要是文彦博倒了?还用多说?
头疼的仁宗抬手摆了摆手,示意富弼先去。
韩琦连忙也躬身说道:“陛下,那臣也先告辞。”
“先回吧,明日再议就是。”仁宗已然在座位头前左右踱了几步。
对于韩琦来说,文彦博摇是倒台了,他就不是幸灾乐祸了,他是喜大普奔。为什么?文彦博一倒,谁最有资格接任这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没错,就是他韩琦,只要文彦博一走,韩琦就会立马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富弼与韩琦两人皆告退而去,也是觉得这个时候留在这里,到时候皇帝发问,两人都不好回答,帮着文彦博说话,太违心,得不偿失。不帮文彦博说话,也不好,皇帝也不傻,落井下石,免不得皇帝多想,认为这两人贪恋权势之类。
与其留在这里为难,还不如离开得好。
随后又有几个人告辞而去,却是欧阳修并未离开,站在一旁等候着。
胡瑗的万言书,依旧在读,声泪俱下,抑扬顿挫,从古论到今,从圣人说到百姓,都在去说一个道理,远小人,亲贤臣。
飞奔出宫的小太监李宪,到得皇城司门口,却也愣住了,上千学生,喊作一片。
有人喊:“圣贤子弟,不容其辱。”
有人喊:“快快放我甘先生。”
李宪走到人群外围,拉住一个学生问道:“请问,请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这个学生打量了一下李宪,见得李宪内侍官服在身,倒是没有回答话语,而是激动说道:“当面可是宫中内官?劳烦快快去禀报官家,文彦博倒行逆施,作奸犯科,竟然还不准人言,甘先生不过说了他一些事情,就被抓起来了,就被抓进皇城司里了。”
李宪把手中的拂尘一抬,扫了扫,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先说说清楚。”
“内官有礼,学生细细道来,原是这般之事……然后……我等学生,本想在皇城司这些鹰犬手上救出甘先生,让甘先生能去鸣冤叫屈,奈何……奈何甘先生执意不肯私自离开……更以诗文明志……最后,最后主动走入了这皇城司的衙门,此时也不知甘先生在里面受了多大的罪过……”这学生,又是一番涕泪俱下。
李宪闻言,又把拂尘左右挥了挥,说道:“要留清白在人间,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位甘先生,当真才华不凡呐。叫你的这些同窗都让一让,让咱家进去,咱家就是官家派来的,官家派咱家来搭救甘先生,请他入宫奏对。”
这学生闻言大喜,脱口高呼:“官家圣明,陛下圣明呐!”
“都快让开,不要堵着路了,宫中官家派人来了,甘先生有救了……”
人群忽然躁动而起,连忙让出道路。
满场皆是大喊:“官家圣明呐,陛下圣明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万岁的话语,最早起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大宋朝一般并不这么去给皇帝请安,也是这句话过于奉承了一些。
李宪已然进得皇城司,押官李明却着急起来,心中在想,怎么派人出去给文相公禀报,文相公的吩咐还没有来,反而宫中官家的人就先到了?
宫中内官,李明可是得罪不起,上前迎接寒暄。
李宪走入大堂,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披枷带锁坐在地上的甘奇,开口问道:“这位可是甘先生?”
甘奇听得有人叫自己,慢慢起身转头,甘奇也是见过内官的,在汝南郡王府就见过,看这一身打扮,甘奇心中其实乐开了花,但是表情极为严肃,一礼:“在下甘奇,不知当面是?”
“咱家是宫里的,名唤李宪,陛下要找你去奏对,劳烦走一趟。”李宪倒也有礼有节,拿着拂尘拱手,又抬手作请。
甘奇脸上起了一些为难,说道:“李内官,在下皇城司要案在押,还未查明实情,也未还清白之躯,若是就此离去,也不知符不符合律法。”
李宪头一偏,看向李明,问道:“不知甘先生所犯何罪啊?”
李明听问,为难犹豫了起来,要说有人告甘奇窝藏杀人凶犯,那是有假,因为压根就没有人报案,这一切都是安排的,但是甘奇似乎还真有窝藏杀人犯的嫌疑,但也还有待调查取证,还不是坐实之事。
此时怎么答这一语?李明唯有模棱两可说道:“些许小事,不足挂齿,不足挂齿,官家相召,自然要赶紧去见官家,二位请。”
李宪点点头,很是满意,抬手又作请:“甘先生请吧。”
甘奇与李宪回了一礼,起步而出。
李明似乎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连忙追了几步,说道:“甘先生留步,先把枷锁去除了,如此也好见官家。”
未想甘奇答得一语:“罪案嫌疑未清,岂能解除枷锁?待得皇城司调查完毕,给了清白之身,方可去除枷锁。”
说完甘奇已然大步往外而去。门口一众人见得甘奇出门而来,早已欢呼雀跃。好似甘奇走出皇城司,是所有人共同的胜利一般。
有人已经大喊:“先生,官家面前,一定要把事情说清道明啊。”
“先生,官家圣明得紧,定会明察秋毫,不会姑息养奸。”
“官家圣明呐!”
“走,大家一起去皇城等候,等候先生奏对而出,等候先生的好消息。”
“同去皇城,同去皇城……”
皇城司内,押官李明早已踱步而起,口中连连说道:“不好不好,大事不好,大事不妙了。唉,去文相公那里的人怎么还没有回来?”
文彦博此事在皇宫里,那去禀报之心腹,自然还没有见到文彦博,岂能就回来了?
李明虽然自言自语说着,但是他也想不清楚到底哪里大事不好了。开口喊道:“来人呐,快快去文相公处问一情况。”
:。:
………………………………
第一百八十章 仁宗之仁
东华门外,甘奇披枷带锁而来。◢随◢梦◢小◢说Щщш。还带着上千读书人。
霎时间,满场皆是高呼:“官家圣明,陛下圣明!”
皇帝当真圣明了,把甘奇救出来了,虽然还披枷带锁,但是只要甘奇进了这皇城,在皇帝当面戳穿文彦博这个贼子的真面目,必然万事大吉。
甘奇走进人群,往东华门走去,不断拱手与众人致意。
孔子祥与冯子鱼等人也一直跟着甘奇往前走,孔子祥还不断说道:“道坚兄,见得官家,可不能紧张了,一定要据理力争,这世间,邪不压正。”
甘奇点着头往前去,心中的感动是不假的,这般场面,虽然是甘奇有意为之,但是真见得这般场面,实在让人感动不已,挤出两滴泪水的甘奇,说道:“在下何德何能呐,何德何能?”
冯子鱼作揖一礼:“道坚兄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同窗之谊比金还重,何况此事关乎家国社稷,皆是吾辈读书人应该做的。道坚兄之大义,更是吾辈读书人之榜样。”
“多谢诸位,多谢诸位同!”甘奇忍痛流泪往皇城大门而入,大门被众多侍卫关闭起来。
门外一千几百号学子,此时早已不似头前那么担心,脸上皆是带着胜利的喜悦,直达天听,便是胜利了。
两伙学生,合在了一处,梨园春戏院来的学生,岂能错过这般好机会?皆是主动与太学生们攀谈,攀谈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甘奇,有人与孔子祥说道:“原道诸位是太学的大才,失敬失敬,未想甘先生竟然如此得人心,太学大才们也是如此有情有义,吾辈读书人能如此同仇敌忾,实乃一桩美谈,家国有望,社稷有望。”
孔子祥也笑着答道:“道坚兄之才,连胡先生都赞不绝口,我等太学同窗,岂可坐视道坚兄受国贼欺辱?倒是你们,怎么也到得这东华门来了?”
“诸位有所不知啊,今日先生本在梨园春的戏院里与我等讲学,讲的正事……哪知因为报纸文章之事,文彦博竟然派鹰犬走狗前来拿人,我等岂能让此贼得逞?便……哪知甘先生死也不愿独自离开,奈何奈何……我等唯有……”这人把事情过程一通说。
孔子祥等人听得故事,一个个两眼含泪,五味杂陈。
冯子鱼更是一声大呼:“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自横刀向天笑,也唯有道坚兄能说出这般话语,不免让人想起昔日道坚兄提刀杀人之场景,实在教人佩服佩服,此乃舍生取义之勇也。”
“提刀杀人?甘先生还提刀杀过人?还有此事?”
“有,岂能没有?你们还记得去年的国舅大案吗……便是因为此事,开封府包待制还夸了道坚兄舍生取义,更把道坚兄收入了门下。”冯子鱼一通说。
又见一众惊为天人的表情。
满场一千几百号读书人,话题便也离不开甘奇了,这个说甘奇作了什么诗,作了什么词,写了什么文章,写得如何好。
那个说甘奇交了什么友,做了什么事,办报纸亏了多少钱。
又有人说甘奇出了什么大言,讲了什么课。
互相交流,互相吹捧……着甘奇,其乐融融。
进了皇城的甘奇,第二次见到慈眉善目的仁宗赵祯,拜见之后,仁慈的赵祯第一句话就是:“来人呐,把这枷锁去了。”
小太监李宪里面左右招呼内侍们来解枷锁。
甘奇却答:“陛下容禀,学生罪案嫌疑在身,若是不得清白,去了枷锁也是大罪一桩,到得府衙之中,更难脱得清白。”
一旁的胡瑗连忙说道:“道坚,道坚,陛下当面,戴着枷锁,有碍观瞻,陛下自会与你主持公道。”
胡瑗这么一劝,甘奇方才任凭一帮太监给自己解除枷锁。甘奇显然是故意这般做派,便是知道面前这个仁宗皇帝就吃这一套。
赵祯能得“仁”这个谥号,可不是选谥号的官员阿谀奉承。从上古至今,历朝历代皇帝无数,能得“仁”字的,赵祯还是第一个,若是不说清明两朝,赵祯也是唯一一个能得“仁”字谥号的。
一个皇帝谥号为“仁”,也是开了古今之先河,开了这个先河之后,元朝有了一个,明朝朱高炽也得了一个,清朝嘉庆帝也得了一个。
赵祯能有多么仁?举几个例子就知道了。
一个是蜀地曾经有一个读书人,不断给当时在蜀地的官员上书,劝说这些蜀地的官员割地自立,独立称王,这个异想天开的读书人,自然就被抓起来问罪了。这种事情,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但是宋仁宗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反而下旨把这人给放了,说这人这般做派,就是想当官而已,反而还给这个唆使官员造反的读书人封了一个小官。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宋仁宗喜欢吃海鲜,但是从来不说,而是偷偷与自己的皇后说,让皇后时不时准备一点。皇后问他为何?他说一旦自己表现出喜欢吃海鲜,就怕官员们投他所好劳民伤财,逼迫渔民下海多捞海鲜。时不时在皇后这里吃上一口就行了。
皇宫乃是禁地,百姓本是不能靠近的,倒是赵祯却能容忍小商小贩直接到皇宫门口摆摊卖东西,说这些小商小贩生活不易。
这一类的事例,仁宗一朝,数不胜数。赵祯死的时候,天下缟素,全民悲痛。无数平头百姓,竟然都自发聚在宫门之外给赵祯烧纸,哭声震天。
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个份上的皇帝,也就赵祯一个人了。这样的皇帝好不好?当真是好。好到也带来的许多负面问题,比如仁宗在朝的时候,法律几乎没有了多少约束力,杀人放火作奸犯科之人,数不胜数。
但是也有正面的好处,宋朝民间真正开始繁荣起来,也是仁宗一朝。为什么?因为朝廷真正开始解除了高压姿态,宽松的户籍制度,宽松的法律制度,百姓可以到处乱走,商贾可以想做什么生意就做什么生意,甚至下海为商,福建之地,比如泉州,此时更是巨商云集,一船一船的瓷器丝绸往中东等地运去。后世说的一带一路,陆上的丝绸之路从汉唐就开始了,海上丝绸之路,却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甚至还导致此时的泉州,聚集了许多外国人,也就是色目人。外国人多到什么地步?多到开始在泉州建教堂与清真寺,各种教派都有,还互相打架。
大宋朝的繁荣,其实就是民间商业的繁荣,民间商业的繁荣,就来自朝廷对民间管控的宽松。
仁宗之仁,不是装出来的,是他心中真正有一颗菩萨心肠。多说一句,这种皇帝,放在大争之世,大概是成不了事情的。
(这一章本来不准备这么写的,只因为近来总是有读者说皇帝不受胁迫,或者说主角不应该这么做,所以老祝只有把仁宗背景好好说一下,来解释主角为何在仁宗时期可以这么行事。)
………………………………
第一百八十一章 简在帝心
解除了枷锁的甘奇,直感觉浑身轻松起来。这个时代的枷锁,由枷与锁组成,木枷,就是一块厚重的大木板,二三十斤的重量,其中一个大洞,用来放脖颈,两个小洞,用来放手腕。
把这么重的东西放在脖子上挂着,挂一会还好,挂久了,那就真是受罪了。还有锁,就是铁链子,加在一起三四十斤。若是戴着这些东西,发配几千里赶路,可见其中受的罪过之深,罪犯的脖子都会溃烂。
甘奇不过感受了两个多时辰,已然受不了,这戏实在难演。
赵祯已然开口发问:“甘奇,朕问你,皇城司中,可有为难与你?”
甘奇摇头答道:“回禀陛下,不曾为难。”
一旁的胡瑗闻言,连忙又与甘奇急道:“道坚啊,皇城司乃粗鲁军汉之所,岂能不为难你?陛下当面,直管说就是,自会与你做主。”
胡瑗这话不假,府衙的大狱里,进去之后,自然就会受罪,甘奇也知道,所以甘奇才前后谋划了一番,让自己不受罪,那押官李明本也准备把甘奇带回去之后,好好惩治一番,奈何后来他也不敢了。
甘奇看了看胡瑗,答道:“胡先生,皇城司之人,本也是奉命行事,此事与他们本就无关,罢了罢了。”
甘奇这一刻,戏精附体。却正中仁慈皇帝的下怀,赵祯大概觉得甘奇也有一颗仁慈之心。
却见赵祯点着头,往文彦博看了看,问道:“文卿,那皇城司之事,当真与你无关?”
文彦博心在打鼓,却是口中连忙说道:“陛下,此事当真与臣无关啊,许是甘奇真犯了什么律法也不一定。”
赵祯当了三十多年的皇帝,仁慈也不代表傻,在这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大宋,有些事情可为,有些事情不可为。在皇帝赵祯心中,也是如此,一般小事,他都可以得过且过,甚至一般疏忽,他也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但是许多事情,总要有个底线。
比如甘奇之事,甘奇诟病文彦博蜀锦之事,乃至甘奇说御史唐介罢官之事,这些事情,甘奇并未说错,因为赵祯就是当事人之一。赵祯也可对文彦博得过且过,不去深究。
但是文彦博千不该万不该,把甘奇这个说直话的人拿来打压。这就不符合赵祯的处事方式了。
却听赵祯开口:“李宪,去把皇城司几个勾当公事都叫来,叫到隔壁小厅等候着,朕要亲自见一见他们。”
叫到隔壁等候?文彦博一听这话,就知道大事不好,若是叫到书房里来,那还好,至少还有文彦博辩驳的余地,文彦博也可以与押官李明暗示一些什么,但是叫到隔壁去,问题就不一样了,甚至也代表皇帝心中真起了疑心。
文彦博连忙开口说道:“陛下,臣有罪,臣有大罪。”
“嗯?文卿何罪之有啊?”赵祯颇感意外。
“臣之罪,在于教子无方,犬子文德彰,竟然敢纵容奴仆殴打太学生,致使胡先生与诸多太学生如此气愤,虽然臣也曾到得太学亲自谢罪,也给受了欺辱的太学生们赔偿了汤药休养费用,此事之后,臣也把这个不孝之子送到了开封府受罚,但是子之罪,父之过也,还请陛下责罚。”文彦博一边说着,一边慢慢往地上跪去,也是个涕泪俱下。
文彦博这么说一通,目的何在?
赵祯听到这里,微微叹了一口气,却问起了甘奇:“甘奇,朕且问你,这份传于民间的京华时报,可是你起的意?”
甘奇点头:“回禀陛下,正是学生创办了此报,以教化之用。”
赵祯又俯身看了看报纸,说道:“嗯,教化之用,这报纸,朕也看过一次,说法,说诗词,说游记,好有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之事,好东西啊,你花费甚巨,办此民报,还能大胆进言,不错不错。”
赵祯这是在夸,甘奇连忙谦虚答道:“陛下过奖,此报乃发售之报,是卖给百姓们的。只是头前办报之处,也被皇城司给封了。”
“卖?售价几何?有人买吗?”赵祯又问。却并没有去问皇城司封了甘奇报纸的事情。所谓简在帝心,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了,其实赵祯心中了然。
“售价两钱,买着甚多。”
“两钱?两钱,聊胜于无啊,如此好物,当为长久计,不能半途而停,依朕之想,便从内库里每个月拨一百贯钱与你,算是贴补了。”赵祯身为皇帝,自然站在皇家的角度来思虑问题,给钱这件事情上,可不仅仅是为了贴补报纸一直办下去。更是为了皇家的名声,身为皇帝,纳谏之名,广开言路之名,是必须要的,特别是赵祯这种皇帝。
还有一点,其实也在暗示甘奇,收了我的钱,那就得知道该怎么说话。大胆进言没事,甚至针砭时弊也无妨,有一点一定要记住,那就是皇家必须是正面的。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大概就是这么一个道理。甚至以后,皇帝说不定也要利用一下这份报纸,引导舆论,灌输思想,宣扬政策。
赵祯毕竟当了几十年皇帝了,这点小手段,手到擒来。赵祯做得更聪明的是这一个月一百贯钱,不从户部出,不从礼部出,甚至都不从太学出,而是内库出,内库就是皇帝的私钱。
话已经说到这里,甘奇岂能拒绝?唯有连忙说道:“拜谢陛下恩典。学生一定把陛下的每一个钱用好,更要让看报之人知道陛下之广阔胸怀,一定竭尽全力办好此报。”
甘奇也是上道,知道也要给皇帝挣一个名头,如此也是各取所需。京华时报有了皇帝做后盾,往后甘奇也就心安了,想怎么喷就怎么喷,也不用担心时不时被人查封。
此时的文彦博,见得皇帝忽然与甘奇说起了报纸的事情,完全没有回应他刚才的话语,已然满脑门子都是汗。
文彦博又开口说道:“陛下,臣有罪,还请陛下责罚。”
赵祯看向文彦博,点头说道:“文卿,责罚就不必了,龙生九子,尚且各有不同,何况文卿乎?文卿这么多年,为国操劳,鞠躬尽瘁,朕都看在眼中,明在心中。头前文卿送来请辞的奏折,朕却以家国之事夺了情分,此时一想,实在不该太过无情。”
文彦博大惊失色,连忙拜下,口中说道:“为国鞠躬,乃臣子之本份,万不敢居功。”
赵祯转头问了身边人一语:“皇城司那几个勾当公事到了吗?”
一旁的内侍答道:“回禀陛下,还未到呢,想来不会这么快。”
赵祯忽然抬手说道:“罢了,罢了,去吩咐一声,叫他们不必来了。”
一旁的内侍闻言虽然疑惑,却也连忙起身去传旨意。
赵祯就是这么一个皇帝,心中不爽,却不出言怒斥,还要给文彦博留情面,不把文彦博至于那种真正尴尬丢脸的境地。
文彦博岂能不懂这些?又岂能不知道皇帝此时的意思?已然真正老泪纵横,环顾左右,没有一个出言相帮之人,唯有再下一礼,说道:“老臣年迈,不能鞠躬圣前,还请陛下一定多多保重龙体。”
赵祯挥了挥手,慢慢转头,似也有泪水一两滴。然后开口:“胡先生,带着学生们回去吧。”
胡瑗大礼而下:“陛下圣明,老臣告退。”
甘奇看得懂面前这些事情,对皇帝赵祯又多了一些认识。事情到得这个地步,证人也不见了,怒也不发,就这么轻描淡写过去了,一个宰相罢官,明面里还如此保留情面,这皇帝,当真是个念及旧情之人。
今日也出乎了甘奇的预料,本以为到得御前,应该是一番激烈争夺分辨,哪里想到是这么轻描淡写。上位之人,还真不是市井官司,这种场面,也给甘奇上了一课。
仁宗是仁,但他毕竟是个皇帝,而且还是当了三十几年的皇帝,简在帝心,不是一句假话。甘奇也明白,之后那几篇诟病文彦博的文章,当不必在写了。
甘奇也拜下,说道:“多谢陛下。”
赵祯慢慢起身,扫视一番,然后起步,挥手说道:“都去吧,都去吧,到此为止了。甘奇,你也回去好好读书,来日考个进士,才能真正为国分忧。”
“谨遵陛下教诲。”甘奇答着,也看着赵祯的背影慢慢离开,动作缓慢,脚步无力,这个皇帝,也老了。
甘奇慢慢起身,走出御书房,抬头分辨了一下方向,却被欧阳修叫住了:“甘道坚,稍慢,老夫与你同行几步。”
。m。
………………………………
第一百八十二章 诸位可曾听过梁山?
甘奇听得欧阳修忽然叫住了自己,连忙停住脚步回头见礼。~随~梦~小~说~щww~suimеng~
欧阳修抬手:“走,边走边聊。”
欧阳修起步在前,甘奇躬身在后跟随。御书房内的文彦博,慢慢爬了爬,却没有起身,而是直接瘫坐在地,看着甘奇的背影,这是文彦博第一次见到甘奇,却又莫名其妙栽在了甘奇手中,他似乎有些没有想明白。
头前文彦博压根就没有把甘奇当回事,处理起甘奇的事情,文彦博也并未如何真正上心。也是以甘奇一介白身的身份,也用不着文彦博去着重对待。许多事情回头想,悔之晚矣,哪怕当是文彦博着重一些,最容易的办法就是亲自与甘奇见上一面,事情也不会闹到如今这个地步。
文彦博以为自己是栽在甘奇这么一个年轻的学生手中的,其实也不然。因为历史上文彦博本就会罢相,只是时间稍微提前了一些。今日就算甘奇不做这些事情,到时候文彦博罢相的时候,也是满朝台谏言官,群起而攻之。
当宰相当到文彦博这个地步,也是失败至极。为何富弼不被人群起而攻之?为何韩琦不被人群起而攻之?偏偏文彦博被人群起而攻之?甚至连文彦博的老师都被人拉出来喷。
可见文彦博这个宰相,是真不得人心,就看他逼着已经辞官的狄青写思想报告这件事,就知道这人没有什么大胸怀,狄青都辞官了,何必还去落井下石?
走在路上的欧阳修,慢慢含笑开口:“道坚呐,那太学可还习惯?”
“回学士话语,太学乃我朝最高学府,能入太学进学,是再荣幸不过的事情,博士直讲们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学士受益匪浅,受益匪浅。”甘奇回答着正确答案。
欧阳修捋着胡须笑道:“年轻一辈中,能如你这般的学子,凤毛麟角啊,来日必是朝廷栋梁之才。子固也多说你才华斐然,子固也是个大才之人,你们当多多走动才是。”
欧阳修忽然叫甘奇与曾巩多多走动,意思再明显不过。
甘奇却已是那包拯的弟子,此时该如何应对?
便听甘奇答道:“子固兄大名在外,学生近来正准备邀他作文,刊载报端。”
“嗯,不错不错,那报纸传于民间,当以白文为主,当让那些太学生们也多多作文刊载,以文风之变,此也是正道。”欧阳修与甘奇说话,自然就是长辈与晚辈的模式。
“学士所言极是。”甘奇也只需要附和应承着。
却听欧阳修又道:“若是往后读书有什么困惑不解之处,多来老夫这里问一问,老夫当知无不言。”
“多谢学士。”甘奇又附和一句,却是心中知道,不得多久,自己与欧阳修怕是要起冲突,所为之事,便是包拯不久可能又要升官了,升不升得上去,就得看包拯与欧阳修斗不斗得过了。
包拯后期,只要升官,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欧阳修。倒也不知包拯是怎么得罪了欧阳修。
两人如此走出皇城,皇城之外,呼喊震天。
欧阳修笑着看向甘奇,慢慢上车离去。
甘奇却被众人包裹在中间,满场皆是“陛下圣明”的呼喊之声。
甘奇这算是一战成名了,一介白身,把当朝宰相挑落马下。这种事情,连满场学子,都是与有荣焉,把宰相挑落马下,这些人也算是出了大力气。
就如甘奇口中之语:“诸位,今日陛下允了文彦博请辞之事,此非我一人之力也,全仰赖诸位之功,我在此拜谢诸位为国之举,拜谢,再谢!”
甘奇打着转与众人行礼。
兴高采烈的孔子祥说道:“道坚兄,我等可不敢居功,我等不过摇旗呐喊而已,皆是道坚兄舍生取义之功也。”
甘奇又道:“不敢不敢,今日没有诸位相助,我甘奇必然身陷囹圄无法自拔,为表谢意,今日,所有人,同去樊楼,我做东,不醉不归。”
孔子祥听得甘奇言语,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回头看了看,满场一千五六百号人,孔子祥心中一惊,连忙扯了扯甘奇的衣袖,说道:“道坚兄道坚兄,这樊楼就不去了吧?”
“去,都去,为何不去?”甘奇大手一挥。
“道坚兄,那樊楼怕是招待不了。”孔子祥只以为甘奇是一时激动说错了话,在樊楼招待一千多人,这份花费,没有两三千贯钱如何拿得下?这是在给甘奇找借口,让甘奇把话收回来。
甘奇却是不领情,说道:“樊楼五栋,岂能招待不了?坐得下坐得下,今夜不醉不归。”
良田万顷的孔子祥,一脸心疼,附耳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