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猛虎-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甘正的词唱完,这个花魁大家起身福礼,便下去了,换得另外一个花魁大家上来。

    此时偏厅门缝之内,长乐转头说道:“小妹,你快来看看,这个甘正似乎还可以,年纪轻轻,文才也不错。”

    “我不去看。”永嘉答道,一脸的羞涩。

    长乐又道:“小妹,你害羞什么,姐姐们陪着你选夫婿,总能选到个好的。你自己不看看,到时候可别后悔。”

    “我就不去看。”永嘉还是不愿上前。

    长乐也无法,只道:“你不来看罢了,姐姐帮你盯着。”

    却见新出场的花魁大家手中拿着几张纸,落座中央,礼节之后,开口:“奴家是遇仙楼李一袖,刚刚遇仙楼传了佳作来,请诸位相公一听。”

    赵允让闻言答道:“且唱,诗会本就是所有文人共同之事,也该听听别处的好词。”

    李一袖落座,琴已调好,开口已唱。
………………………………

第四十四章 大姐你尽胡说

    李一袖先唱的就是甘奇那曲《木兰花慢》,这就是所谓诗词互通了,真正佳作,还是能通过这种方式出现在王府这个主会场之内的,以往也是这般惯例。

    《木兰花》一曲唱罢,李一袖翻过纸张,便准备下一曲了。

    却听头前赵允让忽然开口问道:“此乃何人所填之词啊?”

    李一袖连忙答道:“回禀王爷,此乃汴梁甘奇之词。”

    赵允让闻言想了想,记忆中没有这么一号名字,便左右去看。

    欧阳修也低头想了想,看到赵允让投来的眼神,答道:“王爷,在下似乎也未听说过此人。”

    赵允让点点头,左右扫视一番,又道:“诸位可有听过这个汴梁甘奇?如此佳作,今夜怕是能居首也。”

    欧阳修也说道:“当真好词,有此一词,不枉今年诗会一行。”

    在场所有人都在摇头,似乎没有一人听说过此人。

    连甘正听得甘奇的名字,也并未在意,他如何也不可能把这般好词的作者与那个自小浪荡的甘奇联系在一起,便也只以为是同名而已。

    没想到包拯却笑着开口了:“王爷,在下倒是听过此人,更认识此人,年少不过十九。”

    “哦?包待制竟然认识此人?说来听听,可是府下官学的学生?”赵允让问道。

    包拯摇摇头:“非官学学子,此人家住汴梁城外,说起来还被人告到过府衙公堂,也曾持帖到府中来拜会过,写得一篇《秋兰赋》,文采斐然。”

    甘正闻言一惊,立马看向包拯,心中直觉得包拯肯定是弄错了,想站起来说话,却又不好打断诸位大佬的话语,一脸的着急之色。

    “秋兰赋?包待制既然都说风采斐然了,那一定不假,此赋可有携带啊,取来瞧瞧。”赵允让说道。

    “并未携带,不过在下派人去取一趟也无妨,稍等片刻就是。”包拯答道。

    赵允让点点头。却是欧阳修又开口:“既然要去取东西,不如一并叫人把这个甘奇唤来坐坐。”

    “也好。”赵允让说道。

    包拯回头一招,自然有随从上前听候吩咐。

    李一袖此时也开心得紧,似与有荣焉,开口说道:“包待制,甘奇此时人在遇仙楼,往遇仙楼去请就是。”

    大厅中的这一幕,偏厅里的长乐看在眼中,连忙回头说道:“小妹,这个甘奇的词当真是好,而且还年轻,不过十九。就是不知道俊俏与否,小妹,你这回一定要来看看。”

    永嘉县主赵宗兰却还是摇摇头说道:“我不看,大姐你看就是了。”

    “你再不来看,今夜这诗会就要结束了。这个甘奇还写了一篇《秋兰赋》,岂不就是写给你的吗?稍后开封府包待制派的人就会把赋取来,你不来听听吗?”大姐长乐实在是操心得紧。

    永嘉姑娘想了想,说道:“人不是还没来吗?”

    大姐长乐闻言一喜,说道:“人来的我就叫你。”

    永嘉不置可否。

    大厅之内,便听赵允让开口:“继续唱。”

    李一袖立马又开唱,再唱苏轼的《虞美人》,一曲唱罢,满场士子们面色皆沉,要说刚才一曲佳作,对于他们而言算是压力的话,再来一曲如此佳作,那就是打脸了。今日这汝南郡王府内词作无数,佳作也不少,但是偏偏不知道哪里来的两个人,硬生生就把他们都给比下去了。众人岂能不黑脸?

    果然赵允让已然双手一拍,击出了掌声,开口说道:“好好好,好文才,此词何人所做啊?”

    李一袖更是大喜,连忙答道:“此词作者,眉州苏轼。”

    赵允让左右扫视着,这回倒是有人认识,只听欧阳修答道:“王爷,在下知道此人,其父苏洵曾带着他到府上来过,青年才子,颇为俊朗。其还有一弟,名唤苏辙。”

    欧阳修话音刚落,中间的李一袖连忙接道:“欧阳学士,奴家这里正好还有苏辙一曲。”

    “唱,唱来。”欧阳修直接开口。

    李一袖直感觉今日诗会,就属她最出彩了,心情极好,连忙再唱苏辙一曲短词《浣溪沙》。

    再看满场诸位士子,一个个臊眉耷眼,低头不语,直觉得酒菜都难以下咽。唯有曾巩一人还自在非常,心情不错。

    赵允让已然开口在问:“这兄弟二人可是也在遇仙楼。”

    李一袖连忙再答:“回禀王爷,此二人与那甘奇都在遇仙楼,这些词都是遇仙楼传来的。”

    “着人去一并唤来落座。”赵允让开口说道。

    一旁的赵宗实听得父亲话语,已然转头招人,吩咐下去。

    偏厅里的大姐听得又有兄弟二人,高兴非常,转头说道:“小妹,又有两个青年才俊,一会就请来了,这回有得挑了。”

    永嘉县主赵宗兰闻言,答道:“大姐你怎么可以这般三心二意呢??”

    大姐闻言笑道:“你可是想看那《秋兰赋》,也对也对,你是兰儿嘛,秋兰赋好。那就先看看秋兰赋再说。”

    永嘉又不太乐意了,说道:“大姐你尽胡说。”

    “做姐姐的还能不知道你个小妮子,等着《秋兰赋》来吧,来的时候喊你,你可要应着。”大姐似乎看透了一切。

    此时的遇仙楼,甘奇面前皆是人,酒杯没有停过。

    这位过来说:“在下汴梁胡得明,见过甘公子,同饮此杯。”

    那位也说:“在下河间李平山,甘公子,请!”

    甘奇是来者不拒,一杯接一杯。

    苏轼苏辙兄弟俩亦然,也是一杯接一杯,今日这遇仙楼,主角已经出来了,就是这同行三人。

    旁边还有人在调笑着“诗会如厕许仕达,怕闻甘奇木兰花”,倒是合仄押韵。

    新出来的姑娘甚至也开口:“奴家见过三位公子,不知奴家有没有荣幸能得甘公子与二位苏公子的词。”

    苏轼大手一挥:“取纸笔来。”

    苏辙随后说道:“我家兄长一词,价值千金。姑娘可准备扫榻相迎?”

    姑娘闻言一个大脸红,只说:“只愿苏公子下次还来。”

    轮到甘奇了,甘奇手一摆:“我喝多了……写不出来。待我回家好好读一段时间的书,下次再来写。”

    这话甘奇是真心的,读书是一定要读的,还要真用功去读,考试可不是填词,文抄之法不可取了,还是要下一点真功夫,好在甘奇看那些经史典籍并不吃力,只要下点功夫,考试问题不大。

    宋朝科举,还是很开放的,经典这些基本功之外,主要考的还是治国理政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两世为人的甘奇来说,那是天生占优的东西,侃侃而谈不在话下,先进理念也不在话下。甘奇差的主要还是经史典籍的基本功上,需要恶补一番。

    姑娘闻言好生失望,好在苏轼还真动笔一气呵成了。姑娘得了安慰,唱得也开心。

    却是不得片刻,甘奇三人在众人轮番进攻之下,已然摇头晃脑起来。

    苏辙有些顶不住了,开口说道:“甘兄,回吧?”

    甘奇点点头:“回,喝不下去了,今夜到你们家借宿一晚。”

    夜已落幕,出城是出不去了。

    “这是自然。”苏辙答道,低头一看,苏轼好似趴在了桌上。

    两人把苏轼一架,甘奇开口:“诸位,酒已多,来日再会,来日再会。”

    便也有人上来拉劝:“甘兄,时候还早呢!”

    甘奇唯有连连说道:“来日方长,来日方长,往后我三人定会多来这遇仙楼,再会再会。”

    甘奇与苏辙两人架着苏轼往外而去,还有许多等候出场的姑娘们皆是一脸的不舍,也只能等这三人下次再来了。
………………………………

第四十五章 匠气有余,灵动不足

    甘奇与苏家兄弟摇摇晃晃而走,苏家在汴梁外城租了一个二层小楼,最简单不过的二层小楼,多甘奇一人睡觉倒也住得下。

    老父苏洵见得三人摇晃而回,倒也不生气,还一脸微笑,颇为自得。

    苏洵这一辈子做得做成功的事情,莫不过于生了这么两个儿子,其实苏洵并不只有这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大儿子与一个女儿,只是这个大儿子与女儿都早夭了,只剩下苏轼与苏辙了。

    苏洵对这两个儿子的自信,那也是无与伦比的。有人曾经在苏洵面前吹嘘哪个豪门大家的儿子,说那才子聪慧不凡,读书都只需要看一遍。苏洵没好气回了一句:你这话也拿来说,说的好像谁家儿子看书还要看两遍似的?

    故事是故事,古往今来,能生出这么两个文才绝顶儿子的,大概也就苏洵一人了。

    两个儿子吃酒吃嘴了,苏洵也毫不生气,对于上门借宿的甘奇,也是热情非常。

    甘奇三人已然上床呼呼大睡了。

    那遇仙楼里却连续来了两拨人,一拨进门就喊:“汴梁甘奇是哪位?甘奇是哪一位?汝南王有请。”

    满场众人惊骇过后,连忙有人答道:“甘奇……吃多了酒,回了。”

    “什么?回了?何人知道他家在哪里?”

    “不知,不知。”

    “不知晓,我等也是今日才识得此人。”

    话音刚落,又有几人飞奔而来,大喊:“苏轼苏辙可在?汝南王有请。”

    “这……这算什么事啊,要是知道还有这一遭,适才我等如何也要把三人留住才是。”

    “唉……这般大好机会,方才我等就不该如此敬酒,误事啊误事啊。”

    “当真误事,都怪我等。”

    两拨人悻悻而走,垂头丧气,便也知道回去兴许少不得挨几句骂。

    汝南郡王府,气氛似没有之前热烈了,许多士子手上捏着大作,却又不太好意思往前去递,唯有继续冥思苦想,皆因为珠玉在前,随意出手,便是个高下立判,反而不美。

    憋吧,大多数人都在憋,如何也想要憋个大招。

    甘正却频频回头看向大厅之外,他此时也起了一些疑惑,生怕到时候门外进来的当真就是自己认识的那个甘奇。

    想到这里,甘正又摇摇头,只觉得不可能,肯定是弄错了,重名而已。那甘奇是同他一起长起来的,甘奇有几斤几两,他岂能不知?别说填词了,给本《论语》,甘奇都背不出来,别说背,读起来只怕也是结结巴巴的。

    当甘正见得进门来的人当真没有甘奇之时,甘正心下一松。

    却见一人忧心忡忡上前禀报:“禀告王爷,甘奇与苏轼、苏洵三人皆未请到。”

    赵允让闻言面露失望,问道:“缘何没有请到啊?是他们不愿意来吗?”

    “王爷,不是他们不愿意来,是小人并未寻到这三人,只听旁人说三人吃多了酒,先行离场了,小人也未打听到三人住处所在,还请王爷恕罪。”

    赵允让闻言稍稍叹息,又道:“三人同行?”

    “王爷,听旁人说三人乃好友,同行与会。”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果不其然啊,如此三人,还是好友,便是惺惺相惜,也算美谈。罢了,今日不见,来日总能相见。”赵允让的心态与其他人不同,他并没有那些朝堂关系或者文人圈子之类的利益问题,他一个皇家大总管,单纯就是惜才之意。

    一旁的赵宗实闻言也道:“父王,只要人在汴梁,总有相见之时,会考在即,放榜之时,想来也能寻到三人。”

    话说到这里,偏厅的门缝里,长乐县主也是一脸失望回头说道:“小妹,这回好,一个都见不着了。”

    永嘉闻言,脸上似有失望,却又在掩饰,口中答道:“见不着就见不着吧,有什么大不了的?要说甘奇那曲《木兰花慢》,填得还算不错,但是我却知道,不过就是屈原之《天问》罢了。”

    永嘉之言,自然不错。辛弃疾的《木兰花慢》,还真是模仿一千多年前屈原《天问》而作。可见这个永嘉县主赵宗兰当真是饱读诗书,一眼看穿。

    但也并非就是说这曲词不好,好是绝顶的好,即便是模仿,也是绝顶的好。永嘉故意这么说,似乎也在掩饰着什么。

    大姐长乐闻言撇了撇嘴,说道:“你若是这般眼高于顶,如何还嫁得出去?”

    永嘉闻言不答。

    却听门外大厅里,包拯忽然开口问道:“《秋兰赋》可有取来?”

    一个小厮连忙躬身上前,把《秋兰赋》从怀中掏出:“回禀包待制,取来了。”

    包拯接过一展开,看着笑了笑,亲自起身往赵允让身前去,说道:“王爷看看。”

    赵允让接过,三四百字,粗略一读,连说几句:“好,好,好,当真写得好,文采斐然。”

    千古名赋,自然写得好。

    欧阳修看了看包拯,眼神微微一眯,似有不爽。欧阳修与包拯两人之间,似乎真有嫌隙。就如狄咏所言,欧阳修屡次在包拯升官的问题上发难,包拯似乎也因为欧阳修的发难,在升官问题上屡次碰壁。

    包拯今日关于甘奇的这些动作,显得过于热情,一篇赋而已,在这些大佬看来,其实算不得多么重要之事,包拯却还故意叫人回家去取来。

    这里面有没有与欧阳修较劲的意思?

    难以猜测。

    却见汝南郡王赵允让忽然把赋往欧阳修这个文坛魁首递过去,说道:“欧阳学士也看看,当真是好,此赋虽然短短几言,却是才气冲天。”

    欧阳修换了一个笑脸,然后结果赋,一读之后,点点头道:“王爷所言不差,当真极好的一篇赋,辞藻华美,咏物抒情,品洁高雅,不同流俗,清高自持,颇有君子之风。四六为言,骈章工整,文笔灵动流畅。难得之作也。”

    欧阳修还有些读书人的风骨,好就是好。连夸奖的言语都显出文坛魁首不凡的文采。

    但是夸奖的话语说完,欧阳修却又道:“只是,只是这笔字,匠气有余,灵动不足,差了一筹。与文采颇有些不匹配。”

    赵允让闻言哈哈大笑:“欧阳学士何必过于苛刻,字可练,文章乃天生。此甘奇,大才也。”

    包拯闻言已然不多说,回到自己座位,还是个面无表情,不知心中作何感想。

    欧阳修闻言笑了笑,说道:“王爷说的是,在下苛刻了。来人,继续唱。”

    欧阳修把《秋兰赋》还给了赵允让,赵允让又把赋给了赵宗实,赵宗实看得连连点头,还招人过来吩咐,叫人下去好好誊抄一番。

    却是那偏厅门缝里的长乐,连忙对门外一个小厮说道:“小德子,去把那赋拿过来。”
………………………………

第四十六章 这他娘也行?

    偏厅里,长乐捧着《秋兰赋》,看了看,说道:“也不知哪里就写得好了,小妹,你来看看。厅内人人都夸,大姐我怎么没有看出个好来?”

    小妹永嘉微微一叹气,对于这个不怎么读书的大姐也是无法,接过《秋兰赋》,看了片刻,微微惊讶起来,便是读了又读。

    一旁的长乐问道:“小妹,刚才你说甘奇的词是屈原的《天问》,那这《秋兰赋》又是谁的?”

    永嘉摇摇头答道:“这赋写得极好,颇有曹子建之风。”

    “又是别人的?曹子建的?可是曹操那个倒霉儿子?”大姐问道。

    永嘉看了看自己的大姐,答道:“不是曹植的,是甘奇自己写的。”

    “那你又说曹子建做什么?”大姐没好气说道。

    永嘉却已起身:“大姐,你多读点书吧,多读些书,与姐夫也能聊得来一些。”

    说完永嘉已然转头而走。

    却把这大姐气得说道:“好你个小妮子,大姐为你忙前忙后,操不尽的心,你还来编排我。拿了东西也没有一句谢,说走就走了。”

    却听已经到偏厅的永嘉回头一语:“多谢大姐。”

    “这还差不多。”大姐的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便是真疼爱这个最小的妹妹。家中男儿二十多个,女儿五个,似乎就属这个刚满十七的小妹最惹人疼爱了。

    第二天大早,甘奇起床,在苏轼家中吃了个早饭,便告辞而去。走之前还嘱咐了苏辙写话本的事情。

    逼得苏辙才起床,唯有拿起笔开始写《梁祝》。

    苏辙埋头苦写,甘奇开开心心哼着后世《梁祝》的曲子就出了城。也不知昨夜汝南郡王府发生过的事情,更不知汝南郡王还派人来请过他。

    大哥彩坊里转悠一圈之后,甘奇就往工地而去。

    半道就碰到了狄咏,狄咏开口就说:“大哥,周侗头前与我说,说他想进汴梁城走走,呆在村里实在难受。”

    甘奇闻言答道:“不可,头前可有不少人认识他了,进城去万一被人碰上了,岂还能出得来。”

    狄咏闻言大笑:“哈哈……大哥,现在周侗是连死的心都有了。”

    甘奇闻言一本正经说道:“你可不能幸灾乐祸,小心明天让你也名动汴梁城。”

    狄咏闻言连忙双手直摆,口中说道:“大哥,大哥,我可不想名动汴梁城,您行行好,饶我一回。我再也不幸灾乐祸了。”

    甘奇点点头,往工地走去,左右看了看,说道:“再有十天,应该差不多了吧?”

    狄咏也认真想了想,答道:“十天足够了。”

    “你去寻一个布店,做上百十面大旗,再寻些牛皮大鼓来,要弄个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的场面。”甘奇已然在做最后的布置了。

    “鼓倒是好说,到军中借一些,刚好有几营西军更戍入京,有几个老熟人。不知大旗上面要写些什么呢?”狄咏说道。

    “写天下第一武道会啊,留个三十二面,待得有了三十二强,便把这些人的名字与籍贯都写上去,到时候再派人扛着大旗,满汴梁击鼓游街。定要弄个声势浩大。”甘奇吩咐着。

    狄咏听得是一愣一愣的,看着甘奇,大拇指已经竖起来了:“大哥,高明啊!几十面大旗,写上名字,击鼓游街。如此手段,当真高明。”

    “瞧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游街之事这几天就要开始,先造势。”甘奇说道。

    “大哥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一定妥妥帖帖。”狄咏答道。

    “记得回家与狄枢密说一说,到时候开幕之时,一定把狄枢密请到场。”甘奇嘱咐着。

    狄咏忽然面色有些沉,说道:“此番我父怕是在京城留不得多久了。”

    “为何啊?怎么回事?”甘奇急问。

    “还能怎么回事?还不是那欧阳修与文彦博,欧阳修此番又上书攻讦我父,说我父之前不该在相国寺避水灾。又有谏官说我家狗长出了角,廊柱里生出了半夜发光的玉灵芝,还有人说见过我父穿黄袍。文彦博更是直接在官家面前说我父是周世宗之太祖。此番我父怕是要被贬出京城了。”狄咏说得是咬牙切齿。

    甘奇张大了嘴巴,说道:“我去,这他娘也行?”

    这是人话吗?说别人家的狗长了角,说别人家有半夜能发光的玉灵芝,还说别人穿了黄袍。文彦博更是直接在宋仁宗面前说狄青就是昔日周世宗手下的赵匡胤。

    这岂不就是直接在说狄青要黄袍加身谋反吗?

    这些言论,甘奇听来完全就是在搞笑。这大宋朝,一个狄青,一个岳飞,事情为何就是这么可笑?

    但就是这么搞笑的言论,已然就要吓得狄青惶惶不可终日了。头前狄青还多是心中积郁,这么一来,难怪狄青就要病死了。

    狄咏开口怒骂:“他娘的,若是来日我能得势,这些老狗,一定把他们的嘴都撕烂。”

    甘奇忽然想到什么,连忙说道:“刚才你说有西军更戍入京?”

    狄咏点头:“嗯,几营而已,三五千人罢了。河朔也有更戍入京的,八千多人。江南也有几千人入京,西军最少。”

    “千万不要去借鼓,宁愿到城里去买鼓,也万万不可到军中去借。”甘奇嘱咐一语。

    狄咏会过意来了,连忙答道:“对对,大哥说得对,这鼓当真借不得。那些狗官的嘴巴,指不定还能说出啥来。”

    说完这一语,狄咏又道:“大哥,你点子多,办法多,脑子聪慧。能不能想个办法帮一帮我父亲?”

    甘奇摇头叹气,此时的甘奇,想帮狄青?岂不是天方夜谭?

    狄咏见得甘奇摇头叹气,也跟着低落起来,拳头攥得紧紧。

    甘奇见得狄咏这般模样,安慰一句:“赶紧加快速度,把武道会之事做好,就算要贬出京城,也让狄枢密先消解一些郁气。只要人平安,什么高官厚禄的,看淡了去。”

    甘奇话语这么说,但是心中却控制不住还是在给狄青想办法。

    狄咏点点头,也唯有如此了。再如何怒的狄咏,心中有一语,却又不敢说出来。就算失去了理智,狄咏也不敢胡乱说话。兴许甘奇一语说得对,只要人还在,高官厚禄当真要看淡了去。伴君如伴虎,当真不假。

    两个人长吁短叹,相对无言,唯有抬眼去盯着那热火朝天的工地。

    忽然大路之上走来了一行人,头前一人衣着华贵非常,年纪不大,身后跟着的小厮十几人之多。

    更有小厮飞奔往前,到得甘奇身边,问道:“诶,甘家村可是往这里走?”
………………………………

第四十七章 世子赵宗汉

    甘奇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小厮,便也看到了不远处走来的那一行人,回问道:“你们去甘家村作甚?”

    小厮寻人问路,毫无礼节与尊称,本就嚣张非常,显然平日里也多是这般做派,见得一身老儒衫的甘奇还回问自己一语,皱眉答道:“你管爷去甘家村作甚,爷只问你甘家村是不是往这里走?”

    甘奇闻言,并不再理会,只是扭头继续看着工地。

    不想那小厮见得甘奇如此不把他放在眼里,恼羞成怒,出手就要来抓甘奇的后背。

    只是这小厮还未抓到甘奇后背,手臂已然被狄咏拿住,还听狄咏怒道:“岂敢对我大哥动手动脚?”

    小厮抽了一下手臂,抽不出来,更怒几分,挥起另外一只拳头就往狄咏砸去。

    这一砸不要紧,只是没有砸到狄咏,反倒把狄咏给惹怒了,拳脚也不出,只是往前一送,那小厮已然摔了一个狗啃泥。

    被摔得昏昏蒙蒙的小厮爬了爬,直接坐在了地上,回头就喊:“世子殿下,这般乡野刁民,竟然敢动手打人。”

    世子殿下?甘奇回头看得一眼,那世子殿下当真快步上前,看了看地上的小厮,抬头看着甘奇,却并未发怒,而是问道:“缘何动手打他?”

    甘奇答道:“本就无礼,口出恶言,还先动手,自然挨打。”

    “如此说来,这恶奴倒是该打,但也不该你们动手打,你唤何名?”世子殿下问道。

    “在下甘奇,不知当面是哪里世子?”甘奇答道,心中也在思虑,打了一个世子的仆人,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完全看这个世子是个什么秉性。但是甘奇心中也知道,这件事情不能让狄咏去扛,只能自己来扛,因为狄咏身份太过敏感。

    世子殿下听得“甘奇”二字,眉头一挑,并未立马说话,而是上下打量了几番。

    打量的甘奇不明所以,甘奇又道:“世子殿下可认得在下?”

    这位世子却不答甘奇话语,而是说了一通甘奇摸不着头脑的话语:“看你穿着,家境一般,看你身材,颇为高大,看你面相,一般中上,看你谈吐,不卑不亢,看你性格,嫉恶如仇,看你行事,敢于担当。倒是不错。”

    “什么不错?”甘奇疑问。

    “人还不错。”世子答道。

    狄咏接了一语:“我大哥人自是绝顶的好。”

    不想这位世子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我大姐吩咐我来寻一个名叫甘奇的才子,说让我看看什么出身,什么品性,什么模样。此番倒也看到了,该回去交差了,告辞。”

    “你家大姐又是谁?”甘奇还是疑问,一头雾水。

    这位世子还是不答,而是总结了一语:“诸般都挺不错,唯独穷了点。”

    这位世子看出了甘奇的穷,在于甘奇还穿着昨日那一身几十年的老儒衫。

    狄咏闻言不快了,说道:“你说谁穷呢?我大哥才不穷,我大哥有的是钱。你看头前,这么大的相扑场,我大哥出钱建的。”

    这位世子闻言一愣,注意力都被不远的那座巨大的相扑场吸引过去了,看得片刻,问道:“我还以为这是朝廷建的禁军堡寨之类的,来时还在疑惑为何朝廷要在城外建堡寨。原道是个相扑场,这般大的相扑场。得坐多少人啊?”

    狄咏闻言一脸得意之色,大手一挥:“两万人不在话下。若是挤一挤,三万人也坐得下。你可还觉得我大哥穷吗?”

    世子闻言,嘴巴微张,回头看了看甘奇,又去看那座巨大的相扑场,愣愣一语:“有钱也不是这般造的,修这么大一座相扑场,岂能赚钱?”

    “自然赚钱,不赚钱修它作甚?”狄咏答道。

    甘奇却一直在打量着这个世子,还听世子问道:“城外修个这么大的相扑场也能赚钱?城里之人岂能出城来看搏戏?”

    狄咏更是一脸得意,准备与之解释一番,甘奇此时却开了口:“不知当面是哪里世子?”

    这位世子闻言,立马答道:“我乃怒南郡王之子赵宗汉,且快说说这个相扑场如何能赚钱?”

    甘奇先是微惊,但更是疑惑,又问:“不知世子殿下寻在下所为何事?”

    赵宗汉眼神还在相扑场上,言语答道:“我大姐看上你了。”

    甘奇这回是真惊住了,还未来得及问,就看赵宗汉又道:“呸、呸,说错了,是我家小妹看上你了。”

    甘奇已然一愣一愣的。

    却听赵宗汉又道:“呸……也不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