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猛虎-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又立马说得一语:“好好说,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得胡言,也不得不言,圣贤弟子,当以直言,上对得起君父圣人,下对得起黎民百姓。”

    “启禀陛……陛陛陛下,微臣所为……皆是田相公指使……”甘正早已满头大汗,在地上瑟瑟发抖。

    “甘正,你岂敢在陛下面前胡言乱语?若是有人胁迫与你,你只管在陛下面前明言,陛下一定会给你做主,老夫也会为你做主。”这是田况没有想到的。

    老皇帝瞟了一眼田况,又道:“甘编修,田况指使你何事?”

    “陛陛陛……陛下……微臣罪该万死,微臣有罪……”

    “朕赦你无罪,说。”老皇帝已然不耐烦了,语气不善。

    “田相公指使微臣打听甘主事人在何处,好指引抗税之人前去围堵,微臣就知道这些,陛下恕罪。”这句话甘正倒是说得利索,快速说完这句话,甘正好似大气一松,又好像完成了一件无比艰巨的任务,人已浑身无力,几乎就是趴在了地板之上,连发抖的力气都没有了。

    “大胆,大胆,朗朗乾坤,竟然有小人如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构陷忠良,天怒人怨。老夫为国几十年,岂容得尔等小人攻讦构陷?陛下,此人乃是甘奇同族兄弟,此人必然是受得甘奇指使,构陷于臣。以此人与甘奇之关系,他之证言,不足为信。”田况此时,也拜倒在地。

    “下去吧。”老皇帝不置可否,只示意甘正下去。

    只是甘正,此时再也爬不起来了,在地上如何也起不了身,左右侍卫见之,立马上前,架着甘正往外而去。

    包拯此时也不多等,出来便道:“陛下,事已明了,枢密使田况,为一己私利,指使他人暴力抗税,围困府衙,知法犯法,逆罪不赦!”

    “包拯,什么事情就明了了?甘正乃是甘奇同族兄弟,这般人证,岂能信之?”田况怒道。

    满场百官,如看戏一般,却也有许多人惴惴不安,因为参与抗税之事的人,可不是田况一个,许多人都有份。甚至头前那位韩大相公,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此时的田况,也看向了那真正的幕后主使。

    幕后主使韩琦,此时焦头烂额,但是也不得不出面一语:“陛下,老臣倒也觉得甘正之证言,难辨真假,当不取信之。”

    韩琦终于开口了,田况大气一松,不仅田况大气一松,满场还有不少人也松了一口大气。大哥终于出面了。

    “哦?韩卿觉得不可信?朕头前托付韩卿调查此事,可有进展?”皇帝开口问道。

    “陛下,老臣近几日着手调查过此事,此事确系商户为了利益自发聚集抗税,并无幕后之人指使调度。”韩琦答着,除了这个答案,他也答不出其他答案了。

    “那韩卿是如何调查的?”老皇帝又问了一语。

    “老臣派人多方走访,查问了许多商户,皆言自发而为之。”

    “那皇城司里捉拿了一百多商户之人,韩卿可有派人前去讯问?”老皇帝又问。

    “老臣派人问过勾当皇城司公事李明,李明答复,说并无人控告他人。”韩琦如此一语。

    老皇帝点了点头,便也知道李明这么一个小官,是真的惶恐。

    老皇帝沉默了片刻,韩琦也沉默着。

    田况眼神不自觉到处去看。

    甘奇老神在在,低头看着自己汇报工作的笏板。

    唯有包拯此时出言:“陛下圣明,还请陛下圣裁。”

    老皇帝叹了一口气,开口:“着枢密使田况,迁儋州团练使,即刻赴任,不得有误。”

    儋州,就是海南岛,团练使,就是练民兵的,只是宋朝到得如今,也没有什么民兵可以练了。

    “陛下,臣冤枉啊!!”田况跪地大呼。

    “冤枉与否,你自心中有数,逆罪不究,你该好自为之!”老皇帝是真的心中有数,李明那些惶恐的卷宗,老皇帝大早就已阅读,加上朝堂这一番,还有什么可说的?

    “陛下,臣当真冤枉啊!”田况磕头呼喊,又喊道:“韩相,下官冤枉啊!”

    “诸位同僚,我冤枉啊!”

    韩琦,脸上的焦急忍了又忍,口中的话语,也忍了又忍。是出去再为田况说一番?还是先自保,以后再说?

    满场文武,有人看戏,有人低着头不言不语。

    包拯指着田况口沫横飞大喝一语:“知法犯法,十恶之逆,陛下仁德,不予追究,你不思悔改,竟还敢在此狡辩欺君?”

    唐介立马也道:“当抄其家宅,看看他有财产几何,是忠是奸,便可一目了之。”

    包拯闻言,立马也道:“臣附议,查抄田况家宅,必有财产百万之巨!”

    赵祯一语:“允,着御史台查办!”

    “冤枉啊,陛下,臣自庆历年入仕,皇佑居边镇,从夏相公,有治边抗贼之功,在保州有平禁军叛乱之功,曾上《治边十四事》之良策,为官经年,兢兢业业。陛下,臣冤枉啊。韩相,你说句话啊!”田况最后一句话,说给韩琦的。

    韩琦转头看向百官,终于开口了,也是不得不开口,这件事情参与者不是一个两个,如今田况获罪,若是韩琦再不说话,只怕人心就散了。

    “陛下,老臣以为,此事还有内情,当再细细调查一番,枢密使乃朝廷要职,不可若是轻率处置。老臣愿再次详细调查此事,再与陛下禀报定夺。”韩琦能说的,也就是这样了。

    老皇帝却发怒了:“田况,你身为朝廷重臣,也知自己有功得以升迁至今,为何到得如今,非要做下这等逆事?做出此事,却还敢狡辩,还敢说冤枉,欺君罔上,朕还留你作甚?若要调查,那就三法司同查,另着皇城司与开封府参与其中,捉拿一应人等,严审详查,看看还有没有党羽在其中,但有党羽,以逆罪论处。”

    皇帝,是真不傻,田况都参与其中了,没有党羽,说出来都不信。头前皇帝只是不愿把此事扩大,准备就这么拿个首恶,杀鸡儆猴,如此罢了。再之后,商税之事,想来也无人再敢做什么手脚。

    如今说来说去的,皇帝一怒之下,准备来个捉拿一应人等,严审详查。

    就看看满朝诸公里的一些人,怕不怕?

    甘奇听得此言,真想给皇帝竖个大拇指,心中在笑,看得左右一些人的表情,更是觉得有趣。

    但是甘奇却开口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当是田相公一人所为,此等逆事,岂能还有人敢参与其中?”

    此语一出,便有各处投向甘奇的眼神,谢天谢地,甘奇好人呐!甘主事是世界最好的人!

    韩琦回头看向甘奇,眉头大皱。这个甘奇,为何此时说出这种话语?是愚蠢?还是真的有那般的政治智慧?

    若甘奇是真有这个政治智慧,那这个年轻人,实在太可怕了。

    甘奇这一语,不仅是给许多参与过这件事的人一个人情恩惠,更是了解皇帝的内心,知道皇帝并不想把这件事情再扩大。

    皇帝也借驴下坡,说道:“甘卿既然觉得此事是田况一人所为,那便就此罢了,退朝,退朝。”

    退朝退早了,还有人的事情没奏,但是这种局面之下,也就只能等下次了。

    老皇帝懒得再听田况鸣冤叫屈,起身而走。

    田况依旧大声呼喊着:“臣冤枉!!!!”

    退朝了,皇帝都走了,但是满场官员,却都没有走。

    有人看着韩琦,有人看着田况,有人看着甘奇。各人心中各人事。

    倒是包拯第一个起身而走,带着一众三司官员出门而去,随后谏院也开始出门,御史台也开始出门,并不等那位韩相公。

    甘奇便也跟着出门而去。

    此时的韩琦,终于走向地上的田况,伸手拉了一番,口中说道:“田相,莫急。且过一日,过一日老夫再去见陛下,便说你年老体弱,行不得万里之路,也受不得南方瘴气,怕此去半路而亡,便留在京城里颐养天年。陛下想来宅心仁厚,念你以往功劳,想来是会允的。”

    田况抬头看着韩琦,老泪纵横,连连摇头,无语凝噎。

    韩琦又道:“走吧,先回家。待得有机会,老夫自会再想办法让朝廷启用你。”

    画了一个饼之后,田况心情方才安定一些。看得左右,看得高台,慢慢爬起身来。

    韩琦扶着田况,慢慢往殿门而去。

    韩琦不断开解着田况:“当保重身体,不可积郁成疾,过得一两年,老夫与你许诺,必有启用之日。”

    也不知田况信不信他,只是埋头往前走,步履蹒跚,一瞬间像是老了十岁。

    韩琦又骂:“甘奇此贼,定会不得好死,必报田相公今日之辱。如此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这话是骂给田况听的,希望田况能舒坦一点。但也是韩琦内心之语,今日输得实在是太惨了,这般深仇大恨,恨不得吃了甘奇的肉,喝了甘奇的血。

    韩琦今日,虽然田况一人背下了所有罪责。但是韩琦也损失惨重,韩琦损失在哪里?便是势力大减,今日韩琦的身为首相的面子,几乎都丢尽了。之前韩琦办事,只要出面,迎合之人无数,只要韩琦开口,有了那么一些许诺,冲锋陷阵的人数不胜数。

    但是今日这件事情之后,韩琦的面子,再也没有那么大了,韩琦的号召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今日田况都能下马,韩琦这个幕后之人,还有什么面子可言?来日还有几人能信他?

    此时的甘奇,早已走到皇城之外,脸上的笑意终于浮现了出来。

    包拯在前面叹气,开口:“道坚,若是升官,老夫愿你去御史台,你有这般风骨与仁义,必能秉公为国,你觉得如何?”

    甘奇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此时不免想了一想,觉得也行,要当大官,要当宰相,有几个职位是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翰林院算是一个,言官喷子衙门算是一个,还有一个是必须的必须,那就是还要当一下地方官员,要到基层去锻炼一下。这些都是应该有的资历。

    先混一下言官衙门,再混个一方大佬,接着回中央,那就离权力核心不远了。

    甘奇点着头:“依先生定夺。”

    “好,到时候我会与陛下进言,你自己也当与陛下开口。”包拯如此一语,包拯这已经就是在为甘奇打算未来了,包拯显然也觉得甘奇是那相公之才。

    此时唐介也过来了,众人互相见礼。

    一行人慢慢走去,连王安石也在为甘奇的未来仕途出谋划策。

    夜晚无宴,宴席约在了几日之后。

    甘奇早早回到家中,坐得片刻,甘正上门来求见,甘三爷也来了,两人都在门外躬身等候,甘霸到得甘奇面前,问道:“大哥,见不见他?”


………………………………

第三百八十章 侍御史

    甘正与甘三爷来见,甘奇点着头:“见一下吧。”

    甘霸出门去请。

    甘三爷带着笑脸,走进客厅,竟然先与甘奇见礼,甘奇连忙起身,一家人有个长幼有序,所以这般有些不妥。

    甘正行礼,甘奇倒是没有在意。

    寒暄几语,上了茶水。

    三爷开口说道:“道坚,许多事情,都是小老儿的不是,小老儿在这里赔礼了。”

    三爷又站起来躬身一礼。甘奇自然要扶他起来,不受这一礼。

    一边的甘正也随着拜下。

    甘奇开口答道:“三爷,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事情已经过去了,正哥也受了一番苦头,往后就不说这事了。”

    “道坚雅量,小老儿感激不尽。”说完这句话,三爷连忙转头示意甘正。

    此时甘正也上前大拜:“都是我鬼迷心窍,都是我不识好歹,甘主事若能不计前嫌,甘正愿为我开封甘氏赴汤蹈火,百死无悔!”

    甘奇抬头看着甘正,点了点头:“这句话说得还像是那么回事,也希望你说到做到,开封甘氏这么多年,就出了你我二人,若是同心协力,来日当是一桩美谈。若是同族异心,以后难免教人笑话。”

    “甘主事说得是,我一定牢记于心。”甘正如今,看起来还真是幡然悔悟的样子,兴许也是没有办法了,得罪了当朝宰相,还能如何?若是不靠着甘奇,以后就不谈什么前程了,眼前这个官都当不下去。

    枢密院是韩琦的大本营,韩琦在枢密院经营多年,如今换田况当枢密使,其实枢密院依旧还是韩琦的地盘,甘正这枢密院的官便也就当不下去了。

    所以三爷开口:“道坚,许多事情,正儿回来都一五一十与我这个当爹的说了。正儿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他能冒着风险去阻止村里的那场火并,便证明正儿还有那赤子之心。最后关头正儿悬崖勒马,还是帮着道坚你的。如今正儿这枢密院的官,怕是当不下去了,还请道坚看在一家人的面子上,给正儿谋一条路子。”

    三爷说得并非没有道理,甘正是坏,但是还真没有坏到骨子里。至于甘正是真的幡然醒悟了去帮助甘奇,还是被逼无奈帮助甘奇,这都不是那么重要,至少甘正在那一刻,内心中有了一个抉择。

    甘奇沉默了片刻,甘正并未落座,躬身在一旁等候着。

    甘三爷也一脸期待看着甘奇。

    许久之后,甘奇终于开了口:“唉……一家人,总不能不管不顾。如今各地会有税官差充入京,你便到雍丘当个税官如何?雍丘乃是京县,品级本就比一般县要高,也不委屈了你的品级,雍丘知县乃是陈翰之父陈礼,想来也会多多照拂与你。如此你暂时也不必离京,直接到商税监去上值,待得差充期满,你就回到雍丘去,好好把雍丘商税之事办妥,办妥了差事之后,我在帮你调入三司衙门里去。如此,这仕途便也顺了,若想升官,下放地方州府是最基本的资历,晚去不如早去。正哥如何?”

    甘奇说得这么一大通,还真是安排得极为妥当,甘正已然连连点头:“多谢甘主事不计前嫌,多谢甘主事大恩大德。”

    甘奇却摇摇头:“不是我不计前嫌,而是你自己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这条路由不得你反悔了,你也知道朝堂上是何人与我为敌。已然是你死我活之局,如今你已上了我这条船,也就下不去了。唯有兢兢业业,办好差事,一步一步加官进爵,否则你我,都只有死路一条。”

    甘奇这话,兴许是在敲打甘正,似乎还是对甘正并不那么信任。也不能怪,甘奇没有那一眼看透人心的读心术,便也唯有这般。

    “甘主事,你放心,甘正非那朝三暮四之人,便是为我开封甘氏一族,死又何妨?”甘正如此答道。

    甘奇点着头,暂且把甘正的话语当成真的听,还看以后。

    三爷又是起身来拜,这已经是他进门之后的第三拜了:“道坚,咱们这开封甘家,以后就全部拜托你了。”

    甘正又跟着拜。

    甘奇长长叹了一口气,喊着人备酒菜,这个甘家村,道得今日,终于算是走入正轨了。

    给甘正调动的事情,甘奇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路子,却是这点小事,其实甘奇还得亲自去求皇帝开口安排。

    什么叫做权势?其实甘奇还差得远。

    这汴梁城,一场乱事来得快,去得也快,恢复平静的汴梁城,好似与以往没有了什么区别。

    真要说有什么区别,就是这大街小巷里的标语越写越多,都是“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这一类,再也没有人阻止刷标语的人了,甚至有人还会主动叫商税监的人往自家院墙上刷。

    发票这种东西,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在甘奇巨大的宣传攻势之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消费了就要拿发票,因为有了发票,商家才会向国家缴税。

    街面上时不时有来往的便装税丁到处巡查商户,时不时还是能抓到一两次现行,不过这也就算不得什么事情了。

    能把商税之事做到今天这个地步,甘奇是用尽了心血与精力。

    时间飞快,第二个月的商税又到了盘账的时候了,数字已经突破了五十万贯,比甘奇预想的还要多。

    这份答卷,已经比满分还要高了。

    王安石忙碌着培训各地税官的事情,甘正也到了商税监工作。

    当甘奇再把第二个月的税收账目做好呈到老皇帝面前的时候,老皇帝内心的欣喜都表现在了脸上。

    便是第二天,一道圣旨就到了商税监。

    商税监从七品主事甘奇,擢升为御史台从六品侍御史。

    甘奇接过圣旨,从从七品升到从六品,还穿不了红官服,还得穿青色官服。

    但是甘奇却很是满意,这种升官的速度,还真是坐着火箭一般的速度。侍御史,几乎就是御史台的二把手,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会是两个人,侍御史,也就是常说的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一般就是御史台的主官,从四品,后来元丰改制的时候会提高品级。御史中丞从四品,侍御史从六品。主官与副官,差别还是很大的。

    为何说甘奇的升官速度是坐了火箭?因为从六品与从七品之间,在宋朝的管制中并非只差了一个级别,而是差了至少三个级别。

    唐宋两朝,在官员品级之上,其实是有讲究的。熟话说“官居一品”,就是当官当到最高了。其实以官职而言,并非这么回事。

    要论官职而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说后来的尚书左仆射,两种都是首相的称呼,已经就是朝堂最高的官了。但是这些人,也并非就真的一品了,甚至往往连二品都不是。一品二品,在唐宋之时,那是极其少见的,相当于给某些功勋卓著之人的荣誉头衔一般。

    所以唐宋的六品七品,就已经是中层官员了,八品九品的,也并非真的就是芝麻小官。到得五品了,那就要穿红衣了,已经就是高官了。馆阁,另说。品级高低,主要在散官阶的封号与实授官职。

    当然,历史上也会有改制,到得元丰年,也就是二十年后,官职品级有了一个普遍的调整,多是往上调整,提高了品级,乃至于官职的称谓,以及一些朝廷的系统,都做了调整。

    甘奇一下子由从七品变成了从六品,已经就是皇恩浩荡,受了莫大的优待。

    以后甘奇正式列班朝堂,大小朝会,皆不缺少。

    至于这商税监衙门由谁来接手,皇帝也在问三司包拯与王安石的意见,让二人商量一下,拿出一个备选名单,之后再来商量考核定夺。

    包拯与王安石也回来问了一下甘奇的意见。

    甘奇的意见很简单,给出了一个名字,李定。

    为何不是蔡确呢?

    甘奇心中有过一番思虑,心中也有一杆秤,李定其人,就如名字里的那个“定”字一样,比较坚定,适合为主官。

    蔡确,其实不适合做主官,比较适合副手一类的事情。

    因为李定每每遇事,都敢拿主意,而且性格也较为硬朗。蔡确遇事,却多是思前想后,少了果断进取,瞻前顾后。但是蔡确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交代给他的事情,他都能做得很好。

    已然是七月中,连第三个月的商税都移交三司了,甘奇才真正走马上任。

    如今的御史中丞是张昇,不得很久,他也会升任参知政事。朝堂如今都在等着升官,比如任参知政事的曾公亮,此时正想去接任枢密使。御史中丞张昇,也在想着往前走一步。

    能当御史中丞的人,那都是喷子中的战斗机,张昇也不例外,喷倒过宰相刘沆,出使过辽国,是很有性格很有能力的一个人。老皇帝赵祯这一辈子,用的御史中丞,几乎没有一个是怂包,一个个都是战斗机。这个老皇帝,其实还是很有识人之明的。

    清流人物,自然喜欢清流人物。关键的张昇这个人,还很有诗词之才。

    所以当甘奇第一天来报道的时候,张昇看着甘奇,便连连点头:”素闻道坚风骨正雅,文采斐然,仁义在心,治学有方,当真是年轻俊彦,弱冠英才啊!“

    ”张中丞谬赞,下官小小年纪,当不得如此中丞夸赞。“甘奇这是谦虚。

    ”在老夫面前,不必如此谦虚。今日履新上任,往后当好好办差,监察百官,弹劾宵小,定要秉持风骨,不可有丝毫私心,以为御史之道也。“张昇这算是教导。

    ”下官当铭记中丞之语,上任此职,必与贪赃枉法之辈斗争到底。“甘奇这话可不是假的,御史大夫岂能白当?这种职位,就是满世界喷的,如今正好,有他韩琦罪受的。

    要说北宋哪个衙门更像明朝锦衣卫?其实就是这御史台,有调查之权,有捉拿之权,有审理之权。这些权利与明朝人见人怕的锦衣卫如出一辙。有些时候,锦衣卫的主要执法对象是官员,御史台的主要执法对象也是官员。

    但是两者有一个区别,锦衣卫是军事特务机构,里面当官的,主要都是军队出身的人。而御史台,却是一个文官衙门,里面当官的都是进士,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武人与文人的区别,就是宋朝御史台与明朝锦衣卫的区别。

    但是如今甘奇到了这御史台,这御史台就不是御史台了。甘奇是一头文人里的猛虎,执法权力许多时候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真正不同的是使用权力的人是谁。

    甘奇来之前,其实就有了打算,打算把这御史台当作锦衣卫来用,至少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御史台就是锦衣卫。

    张昇其实很喜欢甘奇,因为最近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他就在一旁亲眼所见。面对当朝枢密使,一个从七品的官竟然也能一步不退,这种人天生就适合做御史。

    听得甘奇信誓旦旦之语,张昇很是欣慰,开口问了一语:”道坚新上任,可有准备着手什么事情吗?“

    甘奇点了一下:”下官已经准备好了上任之后第一件要办的差事!“

    ”何人何事?说来听听。“张昇问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什么时代都不会变的事情,年轻人更有冲劲,张昇如此问,便也是看看要不要帮一下甘奇,让甘奇在朝堂上出一下彩,得一些功劳。如此也算是示好了,如今的甘奇,再也不是一个小喽啰。

    只是甘奇接下来一语,听得张昇惊骇非常。

    ”下官上任侍御史,第一件差事便是要着手调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琦贪赃枉法之罪证!“甘奇语不惊人死不休。

    张昇惊骇过后,说了一语:”此事,这个……你可有眉目?“

    甘奇为何这么直言?不是甘奇傻,而是他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要与韩琦死磕了。这件事情不是做给韩琦看的,因为韩琦早已把他当作了仇敌。甘奇这么做,一来是沽名钓誉,二来是打击韩琦的脸面,三来,甘奇是真的准备死磕了。

    还有一点,也是震慑一下御史台的其他官员,让他们知道他甘奇可不是好惹的人。

    ”已有眉目,只等上任侍御史,便着手调查。“甘奇一脸的严正!

    ”这个……老夫先带你在这乌台转一转,熟悉一下环境。“


………………………………

第三百八十一章 上朝必骂,谁来劝也不好使(六千)

    御史台,又名乌台。因为御史台这里的柏树上一直住着一大群乌鸦,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别名。所以后来苏轼被抓到御史台的案件,也被人叫作“乌台诗案”。

    一大群乌鸦每天嘎嘎在叫,其实是一种不祥的象征,听起来也烦人,却也并没有人下令把御史台的柏树都给砍了。

    甘奇在御史台了逛了几番,算是熟悉一下工作环境,还亲自下得地牢里看了看。

    这地牢也是有讲究的,整个地牢黑漆漆一片,唯有最头顶有一个小井口,井口里会照射进来一些阳光。

    甘奇为何会发笑?因为他想起了历史上苏轼这个倒霉催的,被李定抓到这个地牢里坐了一百多天的牢,每天就只能抬头看着这个小井口照进来的太阳,然后写点给苏辙的诗词,写点其他的书信,还有一些要绝命的诗词。

    当然,这是悲哀的事情,但是甘奇不知为何此时就是笑了出来。

    逛完了御史台,甘奇回到了自己的班房,进了这个班房,甘奇才有点当官了感觉。御史台他们比起商税监,那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商税监到得如今,还是一个破破烂烂的样子,还是甘奇临走之前,才下令整修,此时才刚刚动工,不仅整修衙署,还要买隔壁的宅子扩大地盘,还得挖个大地牢出来。

    御史台有御史台的差吏,抓人下狱什么的,那都是一把好手。

    第一天上班,甘奇也没有做什么事情,只是到处走走,认识一下其他官员与差吏,作为二把手,走到哪里,自然都是备受尊敬的。

    只是甘奇这个二把手年纪太小了一些,这里的官员,都是中年人,还有不少老年人,大多数都是有孙子的人了,当然,也是这个时代的人结婚早,三十五六岁有孙子也是正常的。

    一个二十岁的人,成了一帮爷爷的上官,在这个时代其实还是一件突兀的事情。

    好在甘奇这个人,作为一个圣贤子弟,还是极为知礼的,并没有什么上官的威严,常常见人就先行礼拜见,口中说的话语都是请教的口气。

    不过甘奇也是逢人就说自己要着手调查当朝首相韩琦贪赃枉法的事情,左右之人的表情,也都是奇奇怪怪的。

    倒也不是觉得甘奇不该这么做,只是觉得甘奇有些傻乎乎的,这种事情,私下里做就是,何必这么逢人就说。

    其实也还是有聪明之人,大概明白甘奇如此高调的原因。

    这种事情传开了,韩琦就只能求着甘奇别出事了,一旦甘奇出事,韩琦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某些方面来说,甘奇这是真的有点无赖,有点碰瓷的味道。

    在御史台兜兜转转一天,甘奇开开心心回家去,今夜城外有宴席,庆祝甘奇高升。

    商税监一众人等都到场了,还有甘奇的一些熟人朋友学生,王安石也来了,包拯并未来。

    庆祝还得躲着点,这种事情尽量不高调。

    陈翰今日也到场了,近来他与甘奇的关系还真是突飞猛进了,自从陈翰把他与父亲陈礼的事情到处说了几回以后,甘奇听到了耳中,两人的关系从表面朋友正在向真正的朋友发展。

    甘奇但有外出的场合,陈翰几乎必到,甘奇若是闲暇在家的时候,陈翰也市场上门来见,吃上一顿饭,喝几杯小酒。陈翰还有一个聪明之处,那就是会把自己的夫人也带上,他夫人吴陈氏是秋兰先生的粉丝,陪着秋兰先生也很是荣幸。

    酒宴之上,甘奇看着苏轼,想起了今日逛的御史台,便笑道:“子瞻兄,你今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