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猛虎-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甘奇再一次作保。
赵祯看着账目,久久不言,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是想甘奇以前说他以小仁而大义?还是想着这商税实在是多得有些出乎意料,这钱多得他实在舍不得?还是想着该不该信任甘奇能平息此事?
韩琦又开口:“甘道坚,商税监衙门里,当真没有伤人之事?民怨四起,岂能控制得住?”
甘奇岂能不懂此事韩琦说话的意思?口中坚定一语:“盾牌列之,长枪拒之,不动手,不弹压,不拿人,枪盾之前,也无人敢真正上前冲击,自然相安无事。”
韩琦皱着眉头,事情真出乎他的预料了。他却又有些不信,又问:“若是欺君,你可知罪?”
甘奇头一摆:“皇城之下,岂敢欺君?”
此时赵祯终于开口:“五日之内,平息此事,否则革职查办!”
甘奇看着韩琦,一个微笑,似在挑衅一般,似乎在与韩琦说,还有什么手段,只管来就是。
微笑之后,甘奇答了一语:“谢陛下,臣这就出宫平息此事!”
赵祯还有一句语重心长:“定不可生乱!更不可死伤!”
“遵旨!”甘奇拜下。
“速去办好,勿要让朕担忧。”赵祯的宅心仁厚,到了极致了。
甘奇转身而去。
韩琦在赵祯面前,也有语重心长:“年轻之人,怕就怕办事急切啊。包拯之徒,也怕他不知变通。陛下,要不老臣去帮衬一下他?”
赵祯稍稍一想,点了点头:“韩卿速去,帮衬着,定要让甘奇不可冲动,不得生乱。”
韩琦点着头,急忙出门而去。
先出宫的甘奇,咬了咬牙,一脸的坚定,还有愤怒,口中一语:“就让这大宋看看什么叫作阶级斗争!”
甘奇显然也想定了主意,既然这利益集团如此厉害,一个人干不过,那就让他们感受一下阶级斗争的威力。
改革,其实就是阶级斗争。不论大改革小改革,总有人得利,也有人损失利益。那就得团结得利的大部人,去打击失利的少部分人。唯有这样,改革才会成功。
………………………………
第三百七十章 刚起来,少年!(四千字章节,不分两章了)
甘奇回到了衙门,直接进了班房,刚一提笔准备写些什么,没有想到韩琦也跟着就到了商税监。
韩琦是来干嘛的?自然是来帮衬甘奇的。
只是甘奇有些不识好歹,并不热情,甚至除了一个敷衍的礼之后,连一个笑脸都没有。
甘奇这是真的要刚了,准备把“刚”字贯彻到底,甘大先生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岂会给韩琦面子?
官大压死人,中国历来如此,但是中国也不缺极为刚的官员。为何有许多官员能那么刚?有几种原因,比如无欲则刚,有些人哪怕是当官了,却无欲无求,好似哪一天有一天豁然开朗了,然后胸怀宇宙,看看星空就行了,这种人在官场就刚起来了,官场上这种无欲则刚是大多数。
又比如历史上有许多人,真的就是君子风骨,以清流自诩,也以清流自律,又臭又硬,这种人也不少。
还有一种刚,是选择性的刚,聪明人的刚,是一种智商与情商极高的体现,比如韩琦就是如此。
这么一条道,甘奇此番是准备走到黑了,干过文彦博,今日再干韩琦。
所以韩琦,自然就不用想在甘奇这里得到任何的好脸色。
韩琦自然是生气的,在甘奇面前,有气自然要出,便是开口呵斥:“甘道坚,门外几千人,你竟然不出面去处理,却还在班房里稳坐,是何道理?”
甘奇有些心烦,本来准备提笔写东西,韩琦非要跑来打扰,口中没好气答道:“如此大事,下官从七品怕是难以解决,既然韩相公到了,不若韩相公出门安抚一番?以韩相公宰执高位,只要出门而去,处理起来自是不在话下。”
韩琦被甘奇一语怼噎住了,立马又道:“甘道坚,本相此来,是帮衬你的,你却如此不识好歹,那也莫怪本相不通情面!”
甘奇脸上带了一些笑意,心中在想,你不来害我就行了。口中却道:“下官就是念得相公好心来帮,所以还请相公出门安抚一下众人,如此事情必然轻松解决。”
这话不假,韩琦若是真出门发句话,事情就真解决了。
韩琦大袖一拂:“不知尊卑,不知上下,本相在此,你竟还在案后稳坐,大事临头,却无所作为,汝辈为官,尸位素餐。”
韩琦骂人了。也是甘奇做得太过了,班房里,从七品的主事竟然坐在正中案后,朝堂宰执首相,竟然站在下面,这天下哪里有这般道理?
“相公若是真想帮衬,衙门里正堂指挥调度就是,官员十一人,账房二十五人,税丁一千零六十人,皆归韩相调遣。相公若是想要下官指挥调度,那便请相公安坐吃茶,下官有下官的解决之法。”甘奇是不卑不亢,头也不抬,笔终于落下了。
白纸之中写了一个抬头:《农户疾苦,饥而为国。商户暴利,却暴力抗税。》
抬头写完,甘奇在想这一篇文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把农户们如何辛苦劳作,如何给国家缴税的悲哀写出来,然后再写商户如何暴利,如何赚得盆满钵满,却还要集中起来,暴力抗税。
韩琦自是看不到甘奇在写什么,却是被甘奇的态度彻底激怒了,指着甘奇又骂:“甘道坚,你这官莫不是不想当了?”
“下官一心为国,日月可鉴。相公若是要把下官革职查办,请回政事堂出公文一道。”甘奇这是装也装作无欲则刚了。
笔下却又有了一个抬头:《商者,低买高卖,哄抬物价,栋梁之蛀虫,奸猾之辈也!》
这一篇自然就是要写商人的可恶,把商人比作社会的蛀虫,从来不事生产,却能腰缠万贯。
甘奇如此抨击商人,并非甘奇不知道商人对于社会的作用与价值。而是斗争所需,甘奇所描述的商人形象,也是极其符合这个时代的人对商人的固有认知的。为何儒家社会的阶级排序是“士农工商”?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就认为商人是蛀虫,是奸猾之人,是依附于社会的蛀虫。所以商人的地位才会如此低下。奸商,在这个时代可不是骂人的词,而是对商人普遍的形容。甘奇就是要把这种情绪彻底挑拨起来。
韩琦已然被甘奇的无欲则刚怼得七窍生烟,心中愤怒之下,便要让给甘奇来个求仁得仁,开口一语:“甘奇,既然你不想当这个官了,那本相就如是禀报陛下知晓!”
说完之后,韩琦拂袖而去,韩琦此来是准备给甘奇使绊子的,想要让甘奇把矛盾激化。既然在这里不行,韩琦自然要走,出了这商税监,也还有的是手段。
甘奇连送别之语都懒得与韩琦说。而是又写了一个抬头:《为何农户为国缴税心甘情愿?为何商户为国缴税百般反抗?》
这一篇要写的内容就不用多说了,就是进一步黑化商人。
还有一篇抬头:《偷税漏税之商户,乃叛国之犬也!》
最后甘奇又写了一个抬头:《朝廷商税监衙门最新出炉:不诚信商户黑名单!》
商人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作用巨大。但是今日,甘奇准备把商户一黑到底,当然,是暴力抗法的商户。之后甘奇还要出一个“诚信商户名单”。
满大街的标语,到处传唱的“依法缴税,利国利民”的话语。不是甘奇为了好玩才弄的,甘奇已经营造整个汴梁社会对于商税这件事情的道德制高点,先入为主,深入人心,如今哪怕是街边孩童,也知道不缴税的商户,就一定是坏人。
这一点,甘奇是未雨绸缪的,如今人心是可用的。那就要彻底把这人心用到极致,阶级斗争,先把阶级分出来,然后把好坏分出来,然后就可以斗争了。
拿着几篇拟定好的文章题目,甘奇起身喊道:“史洪磊。”
门外史洪磊飞快而入:“在!”
“让衙门里所有官员与账房回家,收拾衙门里所有的东西,装车带走。把牢狱里的人换上甲胄,装车带走。最后让所有的士卒都回去,全部都走!”甘奇这是什么操作?
史洪磊都愣了,愣愣问道:“主事所言可是当真?”
甘奇认真点点头,还指了指自己的桌案,说道:“这些笔墨纸砚,可都是我私人之物,都要好好保管着,过几天咱们再回来。”
也是这衙门草创,啥啥没有,置办的东西也少,连公文卷宗都不多,说运就运走了。甘奇这是准备躲一下了,韩琦出去了,自然还得发难,发难的手段甘奇也想得出来,不过就是要激化矛盾。
甘奇应对之法,只有一招,躲起来。这么个寒酸的衙门,破桌椅破板凳的,要砸就砸,要抢就抢,门窗什么的最好都给砸了,过几天好好装修一下,反正有钱。
随你们去,爷不跟你们玩了。就当衙门放几天假了。
史洪磊依旧还愣,但是口中却道:“遵命,立马去办。”
千余税丁,破烂衙门里也没啥东西,主要就是一些公文账本与发票,还有十几个犯人。公文账本,两三个箱子都够了,发票存货还比较多,得多装几个箱子,犯人们拉出来,套上铁甲,堵住嘴巴,往车里一扔。几辆车,就把一个衙门搬空了。
官员账房先下班回家,接着几辆车出去了,然后甘奇拿着几张纸,坐车挤了出去。千余税丁,回到甘奇之前买的院子里,脱了甲胄,往城外而去。
衙门,大门紧锁。
门外众人,头前也还没有注意到这些动作,当看到一队队的税丁慢慢离开,才发现不对劲。
此时的韩大相公,又在家中设宴了,来了不少官员。
韩大相公黑着脸,举杯开宴。
开宴之后,便立马有人问道:“不知相公为何事而愁?”
发问之人争先恐后:“相公,事情已成,商税监甘奇,此番便是有通天之能,也不可能平息得了这场乱事了,那些商户之人,没有下官的吩咐,便是如何也不会从商税监撤回去的。还请相公宽心!”
韩大相公今日设宴可不是庆功宴,所以他黑着脸摇了摇头,说道:“诸位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想要事成,只是把衙门围着,怕是难以奏效。”
“不知相公所言何意?”
“相公若是还有什么吩咐,直言即可,下官必然照办!”
韩琦环看满场,眉头一皱,语气低沉:“当起冲突!”
“冲突?还请相公明言,不知要起多大的冲突?”
韩琦再也不藏着掖着了,冷冷一语:“冲击衙署,死伤无算。”
韩琦是真的心狠手辣了。不过也是如此,只要真的冲击衙署了,死伤自然就没有办法控制了。甘奇麾下,那都是西军的杀才,一旦冲突起来,这些杀才动起了手,后果就是个不堪设想。
之前韩琦与这些人商议的时候,便是想等着甘奇动手拿人,如今甘奇不动手,那就得主动出击了。这场大冲突,必须要推进下去。
此时韩琦一语之后,满场皆是震惊之色。这也太……吓人了。真的在汴梁天子城内,吩咐几千人去冲击朝廷衙门,这种事情,实在有点吓人。
为一年多分几千贯钱去做这事?为韩琦一些承诺去做这事?众人心中,各自思虑。
在场虽然都是当官的,但也都是读书之辈,宋朝的读书人,腹黑者不少,但这大宋朝的官场争夺,特别是仁宗这几十年,并没有真正刺刀见红的时候。哪怕是这些当官之人,其实手下也没有几个真正能拿命效死之辈。这与五代十国不同,也与唐末藩镇不同。
文人社会,终究是文人社会。
韩琦今日一语,把满场大多数人都说懵了。这也是韩琦之前谋划的时候,还只是想着让甘奇动手拿人激化矛盾的原因。
田况看得此景,开口问了一语:“怎么?都不敢吗?”
田况是个狠人,是这大宋朝少有的狠辣读书人,他是真正做过狠辣毒绝之事的。他曾经负责过一桩军汉哗变起义之事,处理的办法是用各种好处许诺去劝降,但是劝降之后,立马翻脸不认人,当场活埋四百余人。
韩琦又开口了:“诸位,事成之后,本相定不会亏待大家,那甘奇不过是个毛头小子,想来不敢真正拿百姓如何,死伤无算只是一句话语,也不一定真有什么死伤。哪怕真有死伤,抚恤之事,也不会亏待。诸位回去之后,与各家商户好好详谈,把此事办成了。拜托诸位同僚了!”
韩琦还起身行了一礼。
田况也接了一语:“诸位放心,这皇城脚下,岂能真的有人敢吩咐军汉杀戮百姓?”
此时终于有人接了一语:“田相公说得也是,量他甘奇也不敢真的吩咐军汉与几千百姓动手。”
有人又接一语:“韩相公,此事下官愿意效劳。”
有人开口说话,有人低头不语。
田况又道:“小事尔,诸位不必过于忧虑,只是给甘奇一点颜色看看而已。”
又有人开口:“但愿不出大乱,下官回去好好交代一番。”
“有劳诸位同僚!”韩琦认真谢过。
这场宴席,吃得实在不太愉快,大多数人是忧心忡忡而回。把人命不当回事的人,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心中还是不忍的,
对于韩琦而言,已然满意了,只要有人去做了,就已足够。群体事件,本身大多数人就是从众心理,事发当场,其实也不用那么多人“身先士卒”,只要有一些人带头冲击,只要冲突加剧,多数人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冲突只要起来了,就不受个人左右。
众怒,只需要一个导火索,然后就有了众怒。事态就不在可控范围之内了。
此时的甘奇,把衙门搬空之后,已然回到家中,几篇文章,皆是亲自执笔来写,但是这回甘奇也要用一点小心思,文章署名上,甘奇不准备署自己的名。
还不止如此,甘奇还准备以畅销言情作者秋兰的名字,发表一篇抵制不良商户的活动倡议。
甘奇要彻底把汴梁百姓对偷税漏税商户的怒火给点燃。
………………………………
第三百七十一章 斗争,斗争!(巨大章节,巨大章节)
聚众这种事情,会有一种尴尬,那就是晚上该怎么办?吃饭可以随便吃一些充饥,喝水可以运来,就是这晚上,三千人在衙门之外,就这么席地而睡?
许多人是越想越气,自己在外面走也不是,留也难受,那些当官的竟然都各自回家了,连那些士卒大多都走了,想来这衙门里应该也只有几个当值的人了。
如此大事,门外这么多人,这当官的不如临大敌也就罢了,竟然还能把人手都撤了,安稳回家睡大觉,这得多大的心?
不过即便如此,门外这些人也并没有丝毫动作,真要冲进衙门里去劫狱,一般人还真不敢,劫狱是何等大罪?
已然入夜一个时辰了,正在众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有几个人刚到之人挤进了人群,寻得几个妇人出去。
不得片刻,妇人再次回到了人群之中,看来是事情谈好了。
只见一个妇人把家中几个心腹小厮拢在身边,开口说道:“官人平常待你们如何?”
这个时候忽然问起这话,小厮们自然争先恐后说道:“主人待小人恩重如山,小人一家老小皆靠主人养活,如再生父母一般。”
妇人点了点头,又道:“既如此,此番到得尔等报恩的时候了。”
“但凭主母吩咐。”
“好,多话不说,你们冲进去,冲进牢狱里把官人抢出来!”妇人头前可不敢下这种决定,此时敢下了,那自然是有人与她交代过什么,许诺了人身安全之类。
“啊?主母……”
“怎么?官人如今蒙难了,你们一个个见死不救不成?”
“不是不是,主母误会了,小的这就去!”
大户人家里为奴仆,真正一家老小的营生,如之奈何?失了这个营生,又再到哪里去安身立命?
不敢也好,害怕也罢,硬着头皮也还是要去了。至少这商税监衙门里的那些铁甲军汉此时不在这里了,没有了长枪盾牌林立,看起来似乎没有那么让人害怕。
几个小厮互相对视几眼,似乎在互相鼓舞着勇气,然后起身而去,去敲那大门。
不得片刻,又有其他地方的小厮出去叫门,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也有六七十人之多。
“开门,开门啊!”
“堂堂官衙,还怕见人了不成?”
只是门内没有丝毫反应,连一句人声都没有。
已然有人大喊:“藏头露尾之辈,想来是心虚了,走,去搬梯子!”
不得片刻,梯子搬来了,几人翻了进去,也没有人来阻拦,待得大门从里面一打开,六七十人蜂拥而入。
门外还有许多人看得片刻,听得里面没有什么呼喊之声,也随着往里而去。
衙门里哪里还有一个人?连一条狗都没有,更寻不到什么主人了。
空空的衙门,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哪怕是韩琦,也万万想不到还会发生这种情况,朝廷官衙,竟然会空无一人,任由百姓来去。
韩琦甚至都不会往这个方向去想,只以为甘奇依仗着千多税丁,在衙门里有恃无恐,高枕无忧。哪里会想到堂堂官衙,还会发生人去楼空的事情。
甘奇都做好了这些人冲入衙门里,会发生打砸抢的事情,甘奇也是想多了,这些人面对空无一人的衙门,皆是一脸不解往外去报信。
妇人家眷们还不相信,亲自进去寻了个遍,空空如也。
几个妇人着急了,连忙飞奔而去。
然后便有人又飞奔往韩琦府中。
韩琦听得这个消息,瞪着双眼,口中只有一句:“什么?”
“相公,当真空无一人,小人也亲眼进去看了一遍,别说人了,连狗都没有一条。”
韩琦都气笑了,这种诡异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主官弃衙而去?从古至今,只听说过打仗的时候,贪生怕死的官员弃城而逃的,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主官把衙门弃了的。
“那甘道坚带着牢狱里的人到哪里去了?”韩琦问得一语。
“这个……小人就不知晓了。”
“寻,赶紧去寻,一定把甘奇寻到。”韩琦有些头疼,人都没有了,这还怎么弄?
“是,小人立刻就去寻。”
韩琦坐在家中,用手拍着脑袋,真是头疼了,这世间怎么还有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奇葩?甘奇的这个思路,不是今日得见,韩琦一辈子都想不到还能发生这种事情。
韩琦也在想着应对之法,要不要明日大早入宫去见官家,告甘奇一个弃衙而逃之罪?
对,就这么办,弃衙而逃,是不是与弃城而逃是一个道理?好像有这么一点联系。
韩琦想到这里,心中舒服了一点,头也不那么痛了。
睡了一觉之后,韩琦大早而起,往皇城而去。
只是韩琦没有想到,竟然还有人比他来得更早,三司副使王安石,已经站在御书房内看着皇帝赵祯吃早餐了。
韩琦进门之时,竟然还看到赵祯脸上带有笑意,开口说道:“韩卿来得早啊,何事要奏啊?”
韩琦看了看王安石,行礼开口:“陛下,臣昨日听闻了一桩奇事,所以大早来奏。”
没想到赵祯竟然笑道:“韩卿听闻奇事?巧了,朕大早也听闻了一桩奇事。”
韩琦抬头看了看皇帝,问道:“不知陛下听闻了什么奇事?”
赵祯放下羹匙,笑道:“你说甘道坚不知变通,朕倒是觉得他知晓变通。为了不与百姓起冲突,他竟然把衙门给搬空了,人也躲起来了,还说是因为办差衙署太小,拢共一进的小院,班房都安排不下,差人更是无处安置,还说三司安排的衙门破旧不堪,连窗户都漏风,所以要另寻大宅为衙署,这不,王卿大早来禀,当真是笑得朕前仰后合,他甘道坚还以为朕看不出他那点小小心思,昨天夜里皇城司就来报了,说那衙门口的百姓都散了去,哈哈……倒也不知他这大宅寻到了没有,搬到何处去了。”
王安石一脸的尴尬,他只是来禀奏要给商税监换个办公之地的事情,所以昨日让甘奇把衙门搬空了,另觅大宅。没想到老皇帝直接就看破甘奇的心思,显然皇帝是在关注这件事情的,不然也不会知道百姓散了,不散还能如何?衙门里空空如也,围着还有什么意义?兴许也就是因为赵祯知道聚众的百姓散了,今日才会如此发笑。
当然,王安石今日会大早而来,自然是甘奇昨天派人去找了他。
此时王安石在旁一脸尴尬的笑:“陛下,几日之内,甘道坚必然寻到新衙署,不敢误了公事。”
王安石这话算是在解释,赵祯笑道:“你说你们三司也是小气了些,商税监一千多人的衙门,你们竟然就给一座一进的小院,这叫他们如何施展得开?也是难为他甘道坚了。”
王安石更是尴尬:“陛下容禀,三司之下,监司众多,如今汴梁,寸土寸金之地也,实在没有多余的宅子了,陛下恕罪。”
赵祯笑着摆摆手,继续吃饭。
韩琦有些懵逼,这是什么操作?弃衙而逃,皇帝竟然不怒反笑?还说甘奇知道变通?
韩琦一直以为自己深得帝心,皇帝想什么要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心情,他都了若指掌。此时韩琦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又没有那么了解皇帝了。主官弃衙而逃,皇帝竟然不怒?
怎么回事?难道这老皇帝真的掉进钱眼里去?
是的,老皇帝就是掉进钱眼里去了,仁宗这一辈子,都穷成什么样了?朝堂百官日日哭穷,后宫内官也日日哭穷,后宫妃子,别人送一些蜀锦,都能激动得喜笑颜开到处炫耀。仁宗自己,连一口海鲜都舍不得多吃。
归根结底,仁宗是既想要自己名声,又想要钱。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还有什么问题?
皇帝才是那个真正当家做主的人,朝堂上不知议论了多少次冗费之事,从来没有一个官员提出过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哪怕是韩琦,口中说着,却从来没有真正着手去做过。说来说去,这公司终究不是韩琦的。
韩琦此时对皇帝的不了解,就是韩琦并没有那种真正设身处地去当家做主的感受,只要这个国家不出事,韩琦可不会为钱着急,怎么巩固权柄、怎么打破几十年的规则把宰相长久的当下去?才是韩琦的头等大事。
韩琦试探性说了一语:“陛下,臣要禀奏的便也是这件奇事,一个主官,怎么就弃衙而逃了呢?是否有渎职之意?”
赵祯答了一语:“只要事情妥当解决了,不出乱事,便由得他去,若是办出了差池,可不轻饶。”
赵祯这句话是回答韩琦听的,其实更是说给王安石听的,也是再一次敲打甘奇。
王安石明白,所以连忙躬身答道:“臣一定把陛下之语如实带到。”
“去吧。”赵祯挥着手,王安石告退而去,赵祯又问:“韩卿可还有事情要奏?”
韩琦头又疼了起来,看了看赵祯,硬着头皮说得一语:“臣还是觉得甘道坚此举,颇为不妥。若是朝廷各部衙门往后遇事皆如此效仿甘道坚,那还了得?”
赵祯听到这句话,眉头微微皱起,点头答道:“嗯,韩卿所言也在理,且先记下,事后当责罚与他,到时候有功论功,有过严惩。当与他再带一语,下不为例。韩卿还有何事?”
韩琦头很疼,心中也急,花费如此大的心思,到头来成了一场空?韩琦再开口:“陛下,臣以为,当立刻严惩,以儆效尤,以免后来者效仿。”
赵祯闻言,手中的羹匙一停,抬头看着韩琦,眼神有些奇怪,盯着韩琦看了好一刻。
韩琦被老皇帝奇怪的眼神看得浑身一颤,连忙又道:“陛下,臣只是觉得这商税监衙门,如此举动,兴许无甚大碍,那是因为商税监不是重要衙门,若是来日皇城司殿前司这般重中之重也如此行事,后果实在不堪设想。所以才要立刻严惩,以防后来之人。”
赵祯把羹匙放入碗中,人也坐了正了起来,放下了因为吃饭而稍稍撸起的两边宽袖,慢慢开口:“韩卿,且待五日,五日之后,再来定夺。”
赵祯的语气有些冷,赵祯当了几十年皇帝,要么和善可亲,要么就是激动气愤与人对喷,喷赢了高兴,喷输了更气,甚至愤怒,皆是就事论事的情绪表达。却极少有冷淡语气与臣子说话。
韩琦只觉得心中一惊,连忙拜下:“陛下圣明,臣先告退。”
韩琦刚才的话语,似乎真的戳到了赵祯内心的痛处,庆历八年,四个军汉入宫刺杀皇帝,把赵祯赶得到处去藏去躲,靠着一帮太监躲过一劫。皇城司、殿前司,这是皇家安危之重,是赵祯的身家性命,赵祯有过这样的经历,岂能轻言?
告退的韩琦,转过头一想,便也明白自己刚才进退失据了,心中懊恼不已,在皇帝面前说错话了,为何自己会进退失据,都是那甘道坚惹的祸,当真是关心则乱,不免恨意丛生。也有庆幸,庆幸赵祯不是那等心胸狭隘的皇帝,当不会因为这一句话就把韩琦如何了。
恨意滔天的韩琦,出得左掖门,站在宫门口,左边看了看,右边看了看,站着一动不动,就是不上车而走,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此时,皇城之东北,有一个晨晖门,此门连通延福宫,延福宫就是后宫,平常这个门,进出的都是出宫的太监,办的都是皇城采买置办的事情,新鲜的蔬菜水果粮食之类,多从这个门进出。
一个汉子此时来到晨晖门口,掏出一些钱,塞到守门军汉身上,然后开口说道:“劳烦一下,小人乃是西头阁门使李宪兄长,有急事寻他,还请帮帮忙,让他出来一见。”
军汉接过钱,点了点头:“劳烦等候片刻,若是李内官有差事脱不开身,便不能怪我。”
李宪的兄长点着头:“那是自然,多谢多谢!”
守着晨晖门的军汉,却不敢从晨晖门而入,因为进去就是后宫,后宫可容不得一个带把的男人乱入,这是杀头的大罪。军汉只能沿着宫道飞奔,绕内墙而走,往崇政殿那边去。
不得许久,李宪提着一个拂尘匆匆而来,一脸急切与兄长说道:“大兄,何事如此急切啊,快快说,我可没有时间,官家那边若是召人不见,我可要吃罪。”
李宪兄长闻言,也不多说,连忙把李宪拉到一边,立马说道:“今日有人往咱们家送来了不少钱,还有地契房契,把咱们一家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