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看着夕阳余晖下的诺大的长安城,杨浩静静的注视了良久。
农人们扛着出头疲惫的返回城中,夜晚的长安亮起点点光亮,炊烟袅袅,看起来是如此的祥和宁静。
只是在大多数人吃着晚饭,述说着家长里短的时候,位于长安外的科学院却是灯火通明。
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搞研究的齐国科学家们,在风帆战舰下水后,便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这些负责不同研究方向的家伙们,如何能忍受,自己屈居他人之下。
每个研究组都憋着一股劲,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能证明自己不是挥霍俸禄的酒囊饭袋。
只是科学院的大多数研究员们都是集体作战,而唯独研究桥梁的东门俘,至今位置仍旧一个人在奋战着。
他对于风帆战舰能够顺利下水丝毫不感到意外,这半年来,他亲眼见到了云风是怎样的疯魔一般,进行这大量的计算。
虽然云风比他还要小两岁,但是看上去却是比自己要大上十岁一半,年纪轻轻就已经半头白发。
云风的精神深深的鼓舞着他,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绝对就会有收获的。
这半年来,他除了偶尔和云风有些交集之外,完全就出于一种闭关的状态,他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学完了齐国初级学府的全部之时,甚至中级学府的学问,通过查找资料,也能弄懂个大概。
加上他自身的聪明,他现在学识已经丝毫不下于一个学习了数年的普通人。
有了这些理论知识作为储备,对他的桥梁研究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第四百零三章 万事俱备
东门的房间中无比的简单,除了一张木板床之外,就是一面占据了整个墙壁的黑板,黑板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图案,还有一些写的很丑的文字。
东门坐在三脚架上,这借着火光,无比认真的在黑板上写写画画。
纸张是无比珍贵的东西,东门的那点俸禄根本经不起他如此大量的绘图工作,而能够重复使用的黑板,则成了与他朝夕相伴的唯一存在。
投入到自己爱好的事业之中,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杨浩有时候很羡慕这些存粹的研究人员,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样的人才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所在。
他已经很久没有骂过贼老天了,因为他觉得,齐国能涌现处这么多的人才,绝对是老天的恩赐。
如若不然以他一个人的能力,估计现在还在城邦混战中苦苦支撑。
杨浩心中认为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正确事情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一开始就没有小看过上古时期人类的智慧。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他不是全能神,穿越时候也没有逆天无比的神器,也没有随身携带的庞大物资,如同哆啦A梦一般,想变出什么就变出什么。
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他已经达到了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极限。
洪武十四年七月,当第一批能够食用的小萝卜收获之时,航行了一月之久的石溪率领着那条不大的试验船,返回了长安港口。
经过工部人员的检查与石溪的带回来的信息,齐国的第一条满足远洋航行的船只正式通过测试。
兴奋的杨浩立即大赏了参与船舶研究的所有人,对有功者记了一大功。
并将这第一艘试验船命名为,鸿蒙。
随着鸿蒙号的完美表现,在石溪回来后不久,长安造船厂与蓬莱造船厂,立即全力开工。
造船的材料早已经准备完毕,只待船只下水之时纵横大洋之上。
而朝廷也正式开始招募船员的行动。
由于是出海远航,这其中充满了未知的凶险。
朝廷的招募并不顺利,石溪这种有着浓厚探险精神的人在齐国当中毕竟是少数。
对于普通人来说,放着齐国如此和平安全的环境不好好呆着,非要找死一般的去吃人的大海之上,这不是有病是什么。
石溪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招募工作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长安城中愿意报名的人,还不到两手之数。
诺大的长安城中生活着十万百姓,这种比例之悬殊,让杨浩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但是如果使用强制的手段,逼迫他人去当水手,这等霸道的事情,杨浩也不想去做。
思来想去,杨浩有了个好主意。
生活安定的人不愿意去冒险,这一点是值得理解的。
因此杨浩则换了个思路。
相比于长安城周边,远离政治中心的州府百姓的生活水平还处在十分低下的水平。
对于这些生活艰难的地区,他认为在重赏之下必有愿意为之卖命的人存在。
为了能够尽快组建成一支探险队,杨浩名传令兵以最快的速度将招募水手的公文分发到边境州府地区。
接下来他能做的只是耐心的等待。
只是杨浩在等待的时候也没有闲着,让石溪与那些被挑选出来的水手,进行全封闭的航海技能学习。
比如如何在大海上进行定位,如何绘制航海图,书写航海日志,记录洋流等相关技能。
为此,杨浩祭出了一件航海神器,一件造型精美的罗盘。
这件罗盘是用一块来之不易的磁石所打造,整个齐国的数量还不到三个,可谓是价值连城的神器。
石溪看着在盘中转动的指针,立即就明白了这东西对于航海的重要性。
从拿到罗盘的那一天起,这东西便再也没有离开过石溪身边一步,即便是睡觉也要放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在他心中这东西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性命。
为了即将到来的远航,杨浩尽可能做好完全的准备。
他把脑海中有关的航海知识全部搜肠刮肚的整理出来,不管是有用的没用的,还是道听途说的东西一股脑的灌输给这些船员们。
从这一年开始,杨浩命户部将秋后的果子,尽可能的多的制作成密封的罐头。
在杨浩所知的航海知识中,远洋航行最可怕就是长时间缺乏维生素。
作为后世第一个探索世界的人,当初的麦哲伦在与当地土著的战斗中被一支毒箭射中,结果客死他乡,他自作孽而死,自然是没什么值得惋惜的。
但是接下来代船长艾尔卡诺继续率领船队航行,然而这时他们的船员却一个接一个地开始倒下。
大航海时代的噩梦坏血病,导致了无数船员客死他乡,恐怖的坏血病病像一个瘟疫一般在船队中肆虐,无数的船员牙龈**、双腿肿胀、肌腱萎缩,无言的恐怖弥漫在整个船队中。
如此重要的事情杨浩自然不会忽略掉。
而且他也知道造成坏血病的原因什么,他的目的是让船队以最快的速度从美洲大陆带回自己想要的东西,若是船员在漫长航海中因为自己的这个疏忽而功亏一篑,他轨迹想以头抢地的心都有。
罐头的制作并不复杂只要做好了高温杀菌,密封保存,最起码能够在罐头彻底坏掉之前,能够让船员们有一定维生素c作为补充。
在举国上下一片大生产的氛围中,洪武十四年八月初,科学院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平静之后,又有了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发生。
一个先前毫无存在感的人,居然被杨浩册封了正式研究员。
而此人正是从事桥梁研究一年之久的东门俘。
一年的时间内,东门并没有做到杨浩曾经说过的那种不可能实现的桥梁,但是他用自己的努力,以现有的材料和技术,做出了做好的设计。
虽然他设计的桥梁和后世专业桥梁设计师相比,只能是小孩子过家家一般的存在。
但杨浩看过之后,觉得十分具有可行性,理论上能够满足铺设铁轨的的需求。
只要桥梁修通,立即便能够省去装船转运的时间,这对于南北之间的物资流通有着无以伦比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南北大运河出现之前,最为重要的代替之法。
………………………………
第四百零三章 为了生存
虽然东门俘的设计得到了杨浩的肯定,但是以齐国目前的财力与物力,短时间内不可能进行如此庞大的工程。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放弃了造桥计划。
杨浩命东门去往灵州,去实地考察最佳的造桥地点。
而水泥作坊所出产的水泥,也被命令留出一般的产量,为将来的造桥进行积累。
想要建造跨河大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水下的部分是最为困难技术难点之一。
想要建造水下的的桥基,无外乎有两种办法。
其中之一便是所谓的桩基法,这种方法大多数用在那些水下岩石层较多的桥梁工程中。
大致过程就是把很多细桩像钉钉子一样固定在岩石层上,只裸露出那些桩台的部分,所以说采用这种方式搭建的桥梁就像放在河床表面一样,看起来比较美观大方,要知道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说他们这类型的桥梁。都需要建造在那些河床较为稳定的地方,毕竟这个地方如果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那么整个桥就会坍塌了。
第二种则是沉井施工法,这种办法首先需要先制作一个密封的空心桥墩模板,将它放在水中。
然后再将他的水排放干净,这个时候水会不停地向外流出,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一直不停的抽水,最后再进行行边挖掘向下沉的工序,直到他下沉到比较合适的土层为止,几乎将这些东西固定好就已经完成了。
但是这种办法极其耗费资源,对技术要求也是相当高,以目前齐国的技术水平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杨浩自然是比较倾向于第一种办法,派东门前去实地考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勘探当地的水文情况。
就仿佛领兵打仗一般,知己知彼才能打赢胜仗。
而一月多月之后,招募水手的公文已经在齐国偏远地区传播开来。
和杨浩预想的一样,这些贫穷落后地区,报名参加远洋探险的人比富裕稳定地区的人多了许多。
一个人如果连生存都变得无比艰难的时候,至于什么危险,根本就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不得不说一种贫者无奈。
为了那回来后足以舒舒服服过完一生的报酬,许多人铤而走险去面对他们一辈子也没有见过的大海。
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内,齐国官方便招募到了一千五百名水手。
只是这些人并不会全都在这一次的探险中派出去。
他们当中将会有一般人,被安排在当地建设补给站。
杨浩对前往美洲的大陆的预期路线是从蓬莱港口出发,然后绕过朝鲜半岛,经过后世的日本海北上,越过库页岛,途径堪察加半岛,再沿着白令海峡的之间的那一片群岛向着北美大陆进发。
在这条航线之中,至少需要建立数个补给站。
为了防止补给站被当地的野人摧毁,维护补给站的水手必须要有一定的战斗力才可以。
杨浩不要求他们为自己开疆拓土,只要求他们能够维持补给站的稳定运转,为探险队提供续航的能力。
至于今后这批人是否会在当地发展壮大起来,并不在杨浩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不相信,就凭借这么点大字不识一个的水手,就能够在荒蛮无比的地方打下一片基业。
就算是他们建立了势力,对本国的态度友好还行,若是不友好,以齐国的体量,征伐这样鼻屎大的势力,也许比放个屁还要简单。
只要智商正常的齐人,都会明白惹怒了大齐军队的后果,就算是躲在鸟不拉屎的海外,也一样无法保证自己的脑袋会安全的呆在自己的脖子上。
新招募的水兵,每人发放一些安家费之后,便跟着募兵人员前往长安城复命。
他们将在长安城,进行为期将近一年的航海训练。
这群衣衫褴褛的未来水手们,不知道他们今后将面对什么风险。
不过目前来看,朝廷给的那一笔安家费,最起码能够让他们的父母妻儿暂时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
齐国自立国以来便崇尚孝道,这种文化经过时间的发展,已经融入了齐人血液之中。
照顾父母妻儿家庭,已经是一个男人生存在天地间必须要做的事情。
显得有些凌乱的队伍中,一名十来岁的年轻人,不舍的回头看了看自己长大的家乡。
他的家乡位于秦州的边境地区,哪里虽然是齐国的治下,但是他所在的村子,却还保留这部落时期的影子。
由于太过于偏远,在富裕地区的同龄人,都被强制入学学习的时候,他从懂事起,就为了生存而不停忙碌。
齐国废除了走婚制度后,他的母亲也嫁给了部落的一个普通的族人。
在新的家庭中,他这样的孩子,自然是不太受欢迎了。
自从有了弟弟妹妹后,他已经很久没有得到母亲的关心。
多年来的艰难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对家庭的渴望。
他到目前位置,也不知道大海是什么,也不知道那些官员们说的大船是什么。
但却知道朝廷给的钱,能够解决自己很多的问题。
那笔安家费,他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把剩下所有的钱都交给了自己已经许多年没有管过他的母亲,在他看来,不管自己的母亲如何,最起码自己的生命是她给的。
若是自己这一次出去,没能活着回来,这笔钱,也能报答她的生育之恩。
年轻人看着渐渐消失在地平线的家乡,轻叹了一口气,回过头跟着队伍朝着位置的西方而去。
这一声叹息,意味着这一次正式与曾经自己说了一声再见,这里虽是故乡,但今后可能与他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而此时的东北地区,由于抢劫了匈奴王残部,而实力大涨的有穷族人,经过一整个冬天的厮杀,终于在白山黑水间站稳了脚跟。
而当地的肃慎人也并非毫无抵抗能力落后的无可救药的野人,他们祖辈们曾经派出使者前往当初的夏朝,拜见过中原首领大禹。
虽然在文明程度上,与中原王朝相差颇大,但应付快速崛起的有穷氏却是保持一定优势。
在远离齐国统治中心的偏远地区,对于生存空间的争夺,远比想象中要惨烈许多。
………………………………
第四百零四章 未知不是神灵
王宫之中,寅与杨浩在御花园中悠闲的下着象棋。
“大王,那东方大陆真的如此重要吗?为了这次的远行,朝廷已经耽搁了不少的工程,不少大臣已经对此颇有微词了。”
寅担忧道。
杨浩跳了一步马,沉声道:“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我既然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让船队去东边,自然不是老糊涂了,我对探索世界一点兴趣没有。
那些未知的存在,给我的启示不会有错的,、。
那些未知的存在,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也许是神灵,也许是比我们要高级的智慧文明。
既然他们没有恶意,我们不妨试试又如何。
若是成功了,我大齐在不会因为粮食问题,而掣肘颇多。
”
寅皱了皱眉道:“大王不是曾言,不信那些怪力乱神之事吗?”
杨浩笑道:“我自然是不信的,我也不会崇拜那些未知的存在,在我看来他们如此做,定是有着他们的目的。
即便它们是善意的,但既然有目的,那就不值得我们去盲目的崇拜。
如果有神灵,那么神灵自然是大公无私的是博爱的。
显然那些未知的存在并不是这样。
我们只要把他们当作我们无法理解的文明就可以了。
这苍天之上,无尽宇宙之中,有着无数的星辰。
那些星辰就如我们所在的世界一般,谁能保证,上面没有更为先进的文明。
既然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空间之中,即便是他们文明程度高于我们,智慧也要高于我们,本质上它们与我们并无不同。归根结底只是生物罢了。
并非无所不能的神灵。
”
寅好奇道:“这宇宙中真的有如此神奇的事情吗?”
杨浩放在棋子,抬头看了看天空,眼神中有一丝向往。
“造化神奇,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不过你可以想想天上的月亮与太阳就会知晓们这个世界是什么模样的,如果将来能发明出远距离视物之工具,便可以看到遥远星球的本质。”
“是大王在书中提到的望远镜吗?”
寅问道。
杨浩点点头道:“不错,只是我想再还没想出如何造出望远镜的材料,那种透明的石头也是可遇不可求之物,不过早晚有一题天之一切都将不是问题。”
寅感慨道:“大王真乃天选之子啊,若不是大王,这个世界恐怕还如曾经一般愚昧无知吧。”
“我一个人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大齐能有今天大部分都是你们的功劳,十几年了,许多熟悉的面孔都已经不再了,只有你们这些老兄弟还能陪着本王下棋聊聊天。”
寅笑了笑道:“臣的这条命都是大王救的,能为大王出力是臣的本分。”
杨浩失笑道:“你啊!这些年倒是把场面话学的通透,罢了罢了。”
寅也尴尬笑了笑。
“大王,这铁轨明年差不多就能铺设到长安城,到时候朝廷是不是应该加大铁矿采集的速度了,现在国内用铁的地方太多了,以目前的产量,恐怕难以为继啊。”
杨浩道:“我也正有此意,不过还是先看看这几年老天的脾气如何吧,等朝廷的缓过气来,铁轨要连通各个州府才可以。”
顿了顿道:“再过不久,那些水手应该就会抵达长安了,这些人对接下来的探险很重要,这件事你来安排一下吧,让他们明白的忠君爱国的含义。”
寅一听就明白杨浩的用意,这是要对这些水手进行思想教育了。
政治教育的洗脑,可是齐国一道独特风景线。
对于那些思想还比较单纯的人来说,这种办法是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初爱国情怀的办法。
思想钢印一旦形成,很难在发生改变。
会让人下意识觉得爱国是最正确事情,背叛代价则会遭受到千夫指,遗臭万年的下场。
虽然这么做不能百分百让所有人都视朝廷为效忠的对象,有一半人能够形成这个观念,在道德与从众心里的影响下,短时间内不会有人会想着背叛大齐而自立。
夏末时节的御花园凉风习习,杨浩不再谈论政务,专心致志和寅对弈起来。
八月。
从边境地区招募来的水手,陆陆续续的抵达了长安城。
那个第一次离家如此远的边境少年这一路走来,才真正的明白了自己的国家是多么强大。
才知道原来靠近京城的地方,国人生活的是那样幸福。
他渴望过上向他们一样的生活,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甚至让他不再去想官员像他们灌输的大海之危险。
若是能用这危险,换来自己在长安周边生活的能力,他觉得任何的冒险都是值得的。
来到长安城后,这些菜鸟们,并没有进入城中,而是被带到了城外的一处临时军营之中。
在这里他们要进行长达将近一年的训练。
而这训练是高强度的训练。
从步入这里的第一天起,他们的一切已经都不再属于他们自己。
齐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如何会养一些混吃等死份子。
朝廷让他们来长安不是来旅游参观的。
年轻人进了军营后,很快便被分配到自己的营房之中。
官员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在安排好住处之后,统一的服装便发放到每一个人手中。
这一身崭新的衣服是齐国给他们的福利。
年轻人长这么大都没有穿过如此漂亮的衣衫,兴奋的他根本舍不得用自己脏兮兮的双手去触碰。
但看着同伴们已经迫不及待换上这身华丽的衣服,年轻也忍不住了,飞快的将身上破破烂烂的衣衫脱下来,用最快的速度将衣服穿在身上。
营房内兴奋的水手们相互打量着傻笑着,对于他们来说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
“当当当!”
随着一阵急促的鸣锣声响起。
紧接着一生破锣一般的声音响起。
“开饭了!开饭了!”
听到有饭吃,水手们再也顾不得欣赏自己的衣服,一窝蜂一般冲出营房,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蜂拥而去。
对待这群新兵蛋子,负责维持秩序的御林军们,根本不会客气,噼里啪啦一阵棍棒毒打之下,混乱的秩序很快就稳定下来。
年轻人见此,庆幸自己跑的慢了,看着那些人抱头鼠窜的模样,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
第四百零五章 农场的收获
不知烹饪为何物的新兵们,面对军中的大锅饭,差一点将舌头吞进肚子里去。
虽然只是简单萝卜炖羊肉,而羊肉分在每个人碗中只有不大的一小块,但是羊汤泡饭那味道也是鲜美无比。
对于那个秦州的年轻来说中,这顿法绝对是他有生以来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
这个难忘的味道甚至影响了他一生对食物的品味。
所有人手中的饭碗干净的仿佛用水洗过一般。
一些人即便是吃饱了,也舍不得放下饭碗,趁着那些凶神恶煞的铠甲士兵将饭碗收走前,再多感受一下刚才的味道。
半个月后,招募而来的一千五百多人,陆陆续续的抵达了长安城。
享受了几天饱饭之后,这些菜鸟们迎来了地狱般的折磨。
前往未知的地方,没有出色战斗技巧,如何能保证船队的安全。
而想要提升士兵的战斗力,提升士兵的身体素质是最为关键的一件事。
一个个瘦的如同皮包骨头一般,估计到了美洲不被人打劫就已经烧高香了。
为此杨浩首先做的就是,食物给够,尤其是蛋白质谷物一类的东西,更是必不可少之物。
他们的伙食水平已经仅次于齐国最为精锐的御林军。
几天的饱饭下来,养足了精神了菜鸟们,才意识到自己是来到一个怎样的地方。
原本以为这里是人间天堂,但从训练开始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人间地狱。
他们的训练不像陆军一般练习队列,所有的训练科目都围绕着远洋航行而展开。
年轻人是幸运的,由于他看起来比较灵活的原因,他被石溪挑出来,成了瞭望员之一。
而其余的菜鸟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在模拟的甲板上,枯燥的擦着几乎可以照人的甲板。
擦干之后,那些该死的老兵们,便会再一次的将甲板倒水,然后踩的如同泥浆一般。
敢怒不敢言的菜鸟们,只能撅着屁股在烈日下反反复复的擦着这该死的木板。
一天的训练下来,所有人甚至连吃饭的力气都已经没了。
吃过晚饭后,整个军营静悄悄的,再也没有一个清醒的新兵,只有从各个营房内传来的阵阵鼾声。
杨浩看着这几天的训练成果,觉得这样的训练强度仍然不够。
留给新兵们的时间并不多,想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将这些来连大海都没见过人训练成一个合格水兵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
若是不采取高强度的训练,等真正的远离了大陆,遇到真正的麻烦事之时,平时训练的成果能发挥出半成已经不错了。
几天之后,当新的训练计划下达之后,这些菜鸟们才知道,前几天自己居然是生活在天堂之中。
高强度的训练甚至不分昼夜的进行着,为了模拟海上可能遇到情况,杨浩可谓是费尽了心思。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当充满凉意的秋风从北方吹过。
齐国迎来了新一年的收获季节。
和往年不同,除了传统的产量地之外,扬州为齐国朝廷贡献的粮食占据了全年税收的一成之多。
而扬州则是齐国的新打下的疆土之一,能贡献初如此多的税收,完全得益于扬州的国营农场。
这个今年刚成立的机构,全部的产出都会送到国库之中。
如此高效的生产模式,让官员们无比赞叹杨浩过人的智慧。
尝到了甜头的官员们,甚至上书建议,将齐国的农田全部改成扬州的农场一般。
但是不切实际的建议,当即就被杨浩否决掉了。
若是将齐国的土地全变为国营,那么大齐的百姓只能去喝西北风了,他的下场估计比商纣王好不了多少。
估计后世的史书,也会将自己定位昏庸无道劳民伤财的的君主。
不过国营农场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也确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之外了。
按着他原本猜测,作为刚成立第一年的示范区域,能有着正常的产出水平就已经足够。
却不曾想居然比自己预料的多出这么多。
而农场对税收的贡献,不仅仅是农作物方面,家禽以集中饲养的方式,这半年下来,产蛋量虽然不怎么惊人,但是当作为的贡品的蛋类运送到王宫时。
看着那一筐筐的鸡蛋,杨浩心中无比的激动。
这是自己的一小步,却是齐国的一大步。
这一步自己走对了,在这个年代没有什么比食物更加珍贵了。
只有初步的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的双手,解放自己的思想,去思考那些与生存无关的东西。
杨浩坚信未来一定会是一个美好的国度。
他不奢望自己能把诺大的齐国建设成后世那般物资充足的社会,只希望在有生之年,齐国百姓能够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当有人问起是否幸福的时候,而不是充满了无奈的嘲讽。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杨浩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过,十分了解底层百姓的无奈与心酸。
如今自己有了能力,自然不希望自己的臣民对朝廷充满了失望。
即便是他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帝王,但仍然改变不了他愤青的本质。
对于社会的不公,杨浩是深恶痛绝的。
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最起码作为统治者,能够尽可能让百姓感受到公平的存在。
而这个目标说起来简单,也许实现起来,比统一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要艰难。
十月末,北方已经到了猫冬的季节,而像荆州这样偏南的州府,已经开始准备冬麦的播种,至于江北四镇也在准备着冬季能种的蔬菜。
这个季节已经过了种植水稻的最佳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