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林姑姑-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宝钗年纪尚小,有正准备着科举,等她高中后再迎娶,正好司徒珝也该懂事学规矩了。
只是这事儿,还得同薛家再商议商议……
至于老圣人?谁理他啊!
这么些年没管过昀儿,这会子儿子娶妻,还是自己相看好定下了人再通知他比较好!
金太嫔自个儿想拜访安国公,却借了忠孝亲王妃的名头。
忠孝亲王妃也是想拜访安国公的,却借了金太嫔的名头。
到底谁借了谁的名头,这当真是说不清了!
林沁早得了信儿。
听得忠孝亲王妃想来拜“送子娘娘”,当即拉着贺景风好一阵抱怨。
不过抱怨归抱怨,忠孝亲王妃的难处她也知道,若自个儿当真如此“灵验”,能帮一把也是好的。
金太嫔笑着将忠孝亲王妃送到了平国公府花厅门口。
转身笑着问领路的麦冬:“你家夫人在这儿显灵,我可就不进去了。薛家太太可到了?”
麦冬回道:“薛家太太也说不进花厅呢,如今正在小花园的凉亭里头等着。”
林沁坐在花厅里,见忠孝亲王妃进来了,尴尬的眨了眨眼。
忠孝亲王妃忙说:“安国公您身子重,不必起来了。”
林沁本也没想到这一茬,讪笑道:“忠孝亲王妃请坐。”
又吩咐忍冬:“快,把茶端上来!”
忠孝亲王妃接过茶,与林沁相互请了,便忙不迭的呷了一大口。
送子娘娘如此灵验,别说喝茶了,气儿也该多吸两口!
林沁看着原本十分端庄的忠孝亲王妃牛蝇了慢慢一碗茶,心中很不好受。
为了生子,什么都做得。
这大概便是此间女子的无奈了吧?
林沁叹了口气,随便起了个话头,与忠孝亲王妃说了起来。
只盼着,真能叫她如愿的好!
等林沁扶着忍冬,带着忠孝亲王妃一同来到小花园时,金太嫔与薛姨妈已谈妥多时了。
薛姨妈见几人来,起身亲自将林沁扶到椅子上,这才同忠孝亲王妃见礼入座。
宝钗的亲事如此顺利,这里头不知要承安国公多少情!
等将来,宝钗大婚嫁入王府,自家是指望不上了,还得指着安国公为她撑腰呢!
金太嫔见过了宝钗,见过了薛姨妈,心中对这亲事极是满意的。
特别是能在平国公府与将来的亲家太太相见,可见薛家与林家的交情了!
至于薛太太说的,她家那个不懂事的儿子……下了狠心管教一番便是了,不必在意。
“安国公这般灵验,我回头也带晴儿来你这里坐坐!”
金太嫔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
林沁无奈的摇了摇头:“且看吧!我自个儿倒是觉得不过是事有凑巧,若真灵验了,我是该普度众生呢,还是给自己塑个金身呢?”
“我是盼着灵验的。到时定为安国公塑个金身!”忠孝亲王妃一脸希冀。
林沁忙摆手道:“可别!倒不如省出银子来,往穷苦人家送些衣食,为孩子积德。”
薛姨妈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金太嫔趁机道:“我倒是也想着做些功德,给人牵一牵红线,只是我刚出宫不久,竟是‘到乡翻似烂柯人’了,也不知从何牵起。”
“给哪个牵红线?”忠孝亲王妃和薛姨妈异口同声的问道。
这折腾两姓姻缘的事儿,却是后宅妇人的一大消遣。
金太嫔提起,二人自是十分好奇。
“荣国府,贾元春。”金太嫔叹道,“她倒是个好的,原先在宫里我也看好她。只可惜有个不省事儿的母亲,平白拖累了她。”
起初金太嫔夸元春时,薛姨妈心里还咯噔一下。
后来听到金太嫔说王夫人不省事,她心里就只剩下幸灾乐祸了!
金太嫔继续说道:“原先将元春送进宫,已是耽误了她。如今倒好,整日里给元春相看些高门大户的侧室、继室之位。那几家,哪家没个嫡子?元春若是嫁去,还能有好?她这般行事,当真是要埋没了元春的这番才干!”
薛姨妈没想到,王夫人竟是如此拿捏元春的亲事。
再一想自家也算是“抢走”元春一段好姻缘,当即也不管自己同王夫人的龃龉了,心疼的说道:“哪有这般将自己女儿推进火坑的!”
林沁叹道:“虽不是火坑,但掉进去,差不多也就是水深火热了。”
“我不爱交际,跟别人家也是没什么交情。若元春不怕嫁入寒门,我大哥那儿倒是有几个常来拜访的秀才,听说学问都还好,又极是上进的。”
金太嫔拍手道:“果真?她悄悄儿同我说过了,想寻个门第不高肯上进的便好!”
“她倒是个聪明的。”林沁摇了摇头,“知道不能嫁太好。”
薛姨妈犹豫着问:“可是,若是门第不高,她母亲如何能同意?”
“我那个姐姐……”薛姨妈长叹一声,“唉,不是我说她,如今只想着要将元春高嫁了,好再做荣国府的当家太太呢!”
金太嫔嗤笑一声:“荣国府的当家太太?她想改嫁啊?”
“名不正则言不顺,荣国府好容易才拨乱反正,还想再乱?”
林沁略一沉吟,有了主意。
“若元春满意,对方家也满意,想说成这亲事倒不难。”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挺叫人看不过眼的,但多时当父亲的说一句便能定下了。”
“贾政迂腐,却也是极爱面子的。回头我叫我大哥出面,给元春说个极有希望中举的秀才,比起还没影儿的叫嫡长女去当继室侧室,高下立现啊!”
林如海挑挑拣拣,找了个家中穷苦全靠母亲打零工度日秀才,郝楠仁。
这人极是要强,也极是识时务的。
林如海同他一说,他当即便应下了。
他就算明年能中举,还要等一年方能参加会试、殿试。
更别说还要等授官了!
他等得起,操劳了大半辈子的母亲也等得起吗?
他不敢冒这个险!
荣国府有钱,有势,贾家姑娘自个儿还有个秀才的功名,有什么不好?
只要有朝一日成为了人上人,谁还惦记这个?
再说了,娶了贾家姑娘后,也不是没有赚得好名声的法子……
贾政见林如海亲自上门提亲,自然是没有不许的。
且不说林如海如今是他上司,为了讨好他,必不能随意推了。
林如海已将郝楠仁收为弟子,有了探花的教导,中举根本就是小事一桩!
贾政一脸惭愧道:“我少年时,不得名师,耽误了科举。珠儿身子弱,未等得了功名便一病去了。如今这个郝楠仁既得了妹夫你的夸赞,想来定是个好的!”
“若是等他中了举,再来提亲,到时双喜临门……”
“存周兄,你到底是太过自谦了。”
林如海来前便叫林沁抓着好一通说,必得赶在王夫人再出幺蛾子之前把此事定下。
“存周兄教导有方,不止珠儿,元春也是极有才学的!存周兄你就不想想,元春能不能中举?”
“郝楠仁中举,这我敢担保。”
“若二人赶在来年科举前,订了亲成了婚,到时双双中举……这可是千古未有的佳话啊!”
“双双中举……”贾政喃喃道,“千古未有的佳话……”
二月二十二,京中出了两件喜事。
工部侍郎齐桓侯林海的弟子郝楠仁求娶荣国府荣国侯贾赦的侄女工部员外郎贾政的嫡长女贾元春。
中信亲王司徒昀求娶九省统制王子腾的侄女儿薛宝钗。
大户人家,往往都是私底下先议定了,方才上门提亲的。
不然若是被拒绝了,两下里脸上都不好看。
司徒昀这儿,自然是一切顺利。
为了抬一抬身份,宝钗已搬来王家住了小半个月,王子腾夫人特地赶回来操持此事。
纳采、问名、纳吉,顺顺当当的便收下了聘书。
而荣国府这儿……
王夫人瞪着眼前的媒婆,目呲欲裂。
她竟像个傻子一样,半点儿消息都没得到!
而贾政,却欢欢喜喜的接了纳采礼,送上庚帖。
他倒不是有意瞒着的,只是不认为王夫人会反对罢了。
左右定亲之日都是要知道的,何必特地多说这一句?
趁着媒婆将庚贴带回去合八字卜吉凶的空档,王夫人忙开口问道:“老爷这是什么时候将这事儿定下的?我怎么半点儿都不知道?”
“这个郝楠仁的出身也实在是低了些……”
贾政眉头一皱眼睛一瞪,斥道:“你懂什么?”
“你眼里就看到出身了,你可知那个郝楠仁,明年乡试可是大有希望啊!科举晋身最是清贵,哪里是靠祖宗荫庇的世家子能比得上的?”
“再说了,你成天给元春相看些高门大户,出了继室就是侧室,你是要我被人戳脊梁骨,说我买女求荣吗?”
“我……冤枉啊老爷!”
贾政瞥了她一眼:“既然你并无此意,一会儿媒婆来送聘书时,别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来!给谁看呢!”
随着王夫人委委屈屈的收下聘书,郝楠仁与贾元春的亲事,也终于是定了下来。
………………………………
第53章 重女轻男
053双生
五月初五端午时,林沁再次生下一子,取名贺瑞炯。
林沁抱着儿子,长叹一口气。
怎么就不是个女儿呢!
贺瑞炘这个臭小子,一个人就已经狗闹腾了!
再加是手里抱着的这个……
想想都觉得眼前一黑!
闺女多好啊!
黛玉多乖啊!
原还盼着这一胎能是个香香软软的女儿,谁知又是个臭小子!
钟沅澜那边是不必盼了,若皇后头胎是个闺女,将来的日子只怕要艰难些。
至于王熙凤那边……听太医说,脉象极是强劲有力,定是个皮实的小子。
这般算来……
还是得和大哥抢闺女!
五月十七夏至。
傍晚宫里头来人,说皇后娘娘于正午十分生下一子,老圣人赐名司徒璨。
林沁正坐月子呢,虽平国公府从不忌讳什么,但到底得防着些不能叫风吹着了。
贺景风隔着门帘同说了此事,林沁也只能叫他送去洗三礼,不能亲自前去了。
好容易到了六月初六,昨儿刚办完了贺瑞炯的满月礼,林沁今儿便想着,要去宫里头瞧瞧司徒璨。
林沁养胎坐月子闷久了,好容易完事儿了,立马就嫌弃上了马车,自个儿在马棚里挑了匹好马,摔着马鞭子便出了门。
还未进宫,便撞见了急急忙忙赶着车的兴儿。
“这是怎么了?”林沁一勒马缰,横停在了兴儿前头。
“吁!”
兴儿赶紧停了下来,疾声道:“安国公好!我家奶奶快生了,打发我去请太医呢!”
这话说的又急又快,林沁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还在那头问道:“这是发动了?不对啊,昨儿我还问了,太医说王熙凤这胎还没那么快生啊!”
林沁刚说完这话,便立刻回过神来。
“要生了?”
“你赶紧的,赶了马车过去,我先走一步,去叫太医把药箱收拾起来。”
说着,便一马鞭抽了下去,径直冲了出去。
兴儿还在后头喊道:“那真是多谢安国公了!”
王熙凤到底身份不够,比不得那些个王妃公主,产期将近便有太医时时候着。
像这般提前发动的,太医这儿也不会提前备下要用的药材,只得现拾掇起来。
林沁催着太医收拾好东西,刚走到太医院大门口,兴儿正好赶到。
也不多说,直接上了车去了荣国府。
贾琏已是急的满地打转了!
去年平国公府忽的就指了个太医来,竟诊出王熙凤将将有三个月的身子了!
后来才知道,是安国公正说起“送子娘娘”的事儿,顺带便叫太医来看一看。
幸好太医来了,不然以凤姐这个要强的性子,身子不适还强撑着管家呢!
大房上下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邢夫人也不管早先的龃龉了,日日来到凤姐的院子里,帮着管家带孩子,只盼着儿媳妇能安下心来养胎。
凤姐也是个乖觉的,婆母都示好了,她便常常将手里的事务分下去,只带着贾芮在邢夫人跟前凑趣儿。
至于老太太那边,凤姐借口养胎,直接就不出院子门了,哪里能去给老太太请安呢!
若有个万一,不是给老太太找晦气么!
凤姐原有些要小产的样子,渐渐也全养好了。
养好了还不止,养的这腹中的孩儿身强体健的,太医每次搭脉都要感叹一番。
也正因着这般,太医早说了,这一胎只怕要晚几日生。
如今算着,别说晚几日了,都能说一声早产了!
太医来时,心里头也纳闷。
昨日还来问过脉的,一切皆好,远没到要生的时候。
趁着王熙凤才刚发动不久,太医赶紧的探了探脉象。
倒是奇了,竟又是月份足了,该生了!
太医一声“该生了”,稳婆便将凤姐移去了产房,将贾琏等人全挡在了外头。
而太医则进了隔间候着。
贾琏还想着闯进去呢!
平儿在里头喊道:“二爷,奶奶说了,您若是再如同上次一般闯进来,她便要叫你好看!”
“噗!”
林沁听得直发笑。
上次王熙凤生产时,她并不在场。
当然,一般来说别人家生产她也不会去,人家也不会欢迎她一个外人去。
这次是正巧赶上了,又不好送来太医转头就走,这才留了下来陪着一块儿等着。
只是可惜了,凤姐连生两个儿子,也不知巧姐儿托生去了哪里……
荣国府这会儿没人有空来招待客人了。
林沁也不恼,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悠哉悠哉的喝着。
左右添丁是喜事儿,蹭蹭喜气也好!
说快也快,林沁方喝干了一杯茶,里头就传来了婴啼。
不一会儿,平儿便出来了,却是苦着一张脸。
贾琏见了,脸色一白,嚯的站了起来。
“这……这是怎么了?是母子均安吧?”
平儿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却低头应道:“奶奶生下二少爷,母子均安。”
“好啊!好事儿啊!爷又抱上儿子了!赏……”
贾琏话还没说完,便戛然而止,僵在了那边。
“既……既是母子均安,你怎么……”
平儿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二少爷身子有些弱,太医正在隔间为他调理呢!”
“身子有些弱?”
这下子,林沁也放下茶杯站了起来。
她向前走了两步,问平二道:“太医怎么说?原不是说这一胎脉象极是强劲有力的吗?还说定是个皮实的小子,怎么……”
平儿无措的摇了摇头:“太医也说不知。”
希望越高,失望越大。
若没有起初那句“脉象有力”,只看今儿早产一事,孩子生下来略有些弱也说常事。
但原先说的好好的,忽的全推翻了……难免叫人往坏处去想!
“你去里头候着,问问太医缺不缺药材,咱们府上收着些极好的备用。仔细看看太医是怎么给茂调理的,你悄悄的学上两手。”还是贾赦先缓了过来,吩咐平儿去里头看顾着。
“茂儿?”邢夫人问道。
贾赦点了点头:“茂者,盛也,美也。便借个百草丰茂的寓意吧!”
这厢贾赦刚为孙儿起了名,里间却又忙乱开了。
只听得林之孝家的咋咋呼呼的嚷嚷道:“不好了,太医你快来!奶奶又喊肚子疼了!”
众人一愣,贾琏三步并作两步便冲了进去,拦都拦不住。
太医原先在隔间给贾茂看过,正在开方子呢,听得这话也顾不得什么产房忌讳不忌讳的话儿了,赶忙去了里间。
王熙凤正侧躺在里头,因方才生产脱了力,虽是一脸的痛苦,却也只能发出几声细碎的□□。
平儿跟了进来,打发了林之孝家的去隔间照看贾茂,自个儿上前帮王熙凤伸出个胳膊来,好叫太医把脉。
这个太医最是个医者仁心的。
先前出了早产和孩子体弱的事儿,已是叫他懊恼不已。
如今又出了岔子,他便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去辨识脉象。
“这……快!把稳婆叫来!”
太医再三号脉,这才发现了细微的不对劲。
“叫稳婆来看!好像还有一个!”
稳婆得了赏钱正吃着茶呢,心里头还盘算着一会儿能不能叫主人家再多封一份赏钱来。
忽的就来了个小丫鬟,二话不说,夺走茶碗掷在一旁,拉起人便走!
一路踉踉跄跄的来到产房,听得贾琏在那儿不住的追问“什么叫还有一个”,这才意识到,出大事儿了!
稳婆忽的就来了气力,甩开小丫鬟的手便窜了进去。
身手极是敏捷,只带起了一道劲风,人早已进了里间。
“快快快!再取剪刀热水布巾来!”
既知道了问题出在哪儿,产婆也了主意,知道该如何施为了。
她看了看虚弱的王熙凤,皱了皱眉,问道:“奶奶可还撑得住?”
王熙凤白着一张俏脸,惨然一笑,有气无力地说:“我倒是想,可我实在是没有气力了。你记着,定要保下孩子!”
这种丧气话儿,稳婆自然是不听的。
“平儿姑娘,你去问荣国侯讨一些老参来,一半切了薄片叫奶奶含着,一半去煎了浓浓的参汤来,温在一旁准备着。再叫厨房做一些米糊蛋羹肉泥来,需得是容易吃又好克化的!”
平儿得了这话,便像是得了主心骨一半,立刻便跑出去传话了。
稳婆又转过头来宽慰王熙凤:“奶奶请放心,生产时脱力老身见多了,老身定能帮奶奶渡过此劫!”
又连吓带哄的说:“奶奶若想撒手去了,怎么不为孩子们想一想?奶奶你是眼睛一闭腿儿一蹬就万事不管了,孩子刚一出生便失了母亲,往后该有多苦?反过来,若是撑过去了,一胎双生两个孩子,这是多大的喜事儿啊!”
被死命拦在隔间的贾琏也喊道:“你若敢就这么去了,你瞧我不娶个十房八房姨娘回来!”
不知是稳婆说的有用,还是叫贾琏气的,王熙凤脸上渐渐有了神采。
“我拼死拼活生下的孩儿,我还要等着他们来孝顺我呢!”
小半个时辰后,稳婆终于又抱出个孩子来。
“大喜!这是大姑娘呢,龙凤呈祥!”
孩子身子倒是无碍,只是哭得跟猫儿似的,叫人听了颇为心疼。
林沁晃过了贾赦挤开了贾琏,抢先抱到了孩子:“哟!终于见着个闺女了!”
“闺女好啊!给我儿子当媳妇儿吧!”
………………………………
第54章 元春出阁
54礼成
腊月初五,元春出阁。
时人眼中,元春都二十有四了,方初次定了亲事。
甭管原先为着什么缘故耽搁的,必得早早儿嫁了才好!
贾政便是这般想的。
更何况,他还盼着明年三月,女儿女婿双双中举的荣耀呢!
而王夫人呢,眼瞅着都定亲了,到底寻回了一些慈母之心。
元春本就定亲晚,若要退亲,不论是什么缘故,只怕是再难嫁出去了!
既打定了主意,王夫人便忙了起来,催的媒婆两头来回跑。
过大礼订婚期,根本马虎不得!
趁着王熙凤二儿子的满月宴,王夫人终于是寻得了机会,与郝楠仁的母亲见了一面。
刚一见面,心凉了半截!
当年顾氏入门不过半年,夫君便一病去了。
只留下个遗腹子,拼死拼活的生下来,取名郝楠仁,艰难养大。
郝楠仁二十一岁,是顾氏方嫁人便怀上的长子;元春二十四岁,虽也是长女,前头却还有个贾珠。
论起来……顾氏比王夫人还小上五六岁。
可如今冷眼瞧着,顾氏倒像是同贾母一般大!
灰白的头发,失了保养显了皱纹的脸颊。
这也还罢了,顾氏虽一身锦缎,但遮不住因劳碌而枯瘦的双手。
王夫人忍了又忍,勉强扯出个笑来,打了个招呼:“顾太太好。”
顾氏诚惶诚恐的站起身来:“夫人安好。”
王夫人眼角一抽眉头一跳,好悬才忍住了一声斥骂。
她可是悄悄过来的!
两家已是订了亲,是要旁人说她上赶着去讨好女儿的婆母?
好歹应付了两句,王夫人便借口府中事务繁忙,转身离开了。
心中还暗暗下定了决心,要将自己三成的嫁妆给元春作陪嫁。
珠儿早逝,他那份便给了宝玉吧!
而顾氏,看着匆匆离去的王夫人,不屑的牵了牵嘴角。
她虽比不得这些个养尊处优的太太,看事儿却是门清!
不然也不会狠下心来做帮工,只为儿子筹措束脩。
什么府中事务繁忙,要找借口也不会找个好点的,谁不知如今荣国府当家作主的是大房?
若非仁儿的老师做媒,这样的人家她是断断看不上的!
幸好,未来儿媳妇儿听说是个聪明的……
纳征之日,郝家送来的聘礼倒不见简薄。
却是林沁借着林如海,借了一批东西给郝楠仁。
都是下聘用得着的,极是方便。
约定五年内还清,折成银子再加些利息,林沁也算是小赚一笔了。
成婚之日,贾母为元春请得了金太嫔为主婚,金太嫔又说动了宜乐长公主为正宾。
荣国府出的三十二抬嫁妆,加上原封送回寓意不贪男方家的聘礼,元春也算是能羡煞旁人了。
第二日一早,元春便早早儿的起了身,洗漱毕还不及用饭,便来到前头向顾氏敬茶。
顾氏欣慰的接下了这碗媳妇儿茶,送到嘴边喝了一口,便立刻让元春起身了。
出身荣国府,入过皇宫,考中秀才,却还能这般不骄不纵,至少不会是个蠢的!
儿子输在了家世,便更不能娶个蠢妇了!
既然贾元春的家世能帮得上仁儿,那只要贾元春一日不犯错,那她这个做婆婆的自然要护着她一日!
只要仁儿好,她便是退让几步,又有何不可?
“给娘磕头了!”
元春按着规矩,恭恭敬敬的向顾氏三跪九叩首,改了口,礼数半点儿没错。
“好好好!”
顾氏笑着递上了不薄的改口费,又虚扶了元春起来。
顾氏招了招手,示意元春上前。
她轻轻地挽起了袖子,露出了右手上带着的一个上好的玉镯。
正经的鸡油黄,难得的是水头也足,绝非凡品。
“这玉镯,原是郝家当家太太的信物。当年我嫁入郝家,婆母将这镯子传给了我。可惜我们命薄,没能过上几天好日子,婆母便撒手去了。我也守起了寡……”顾氏一边说着,一边摩挲着玉镯,眼中颇有些不舍。
最终却还是咬了咬牙,将手中的镯子褪了下来。
顾氏伸手拉过元春的右手,说道:“我操劳了大半辈子,如今仁儿也算是有了出息,成家立业了。我也想着要想想清福,这镯子便传给你了。”
元春不意顾氏竟这般干脆,一时愣在了那儿。
顾氏将玉镯给元春带上了,拉着元春的手左看右看,叹道:“一双十指玉纤纤,腕白肤红玉笋芽。这样的好物件,果然还是你们年轻的小媳妇儿带着好看。”
“这……这太贵重了!”元春忙说道。
还不等她推辞,顾氏便假意翻了脸,瞪着她说:“我郝家祖上也是有权有势的,可惜后来家道中落,竟是大不如前了。这个镯子,说是郝家当家太太的信物,如今也不过就能调遣这一府的人罢了。你若不嫌弃,那便好生收下吧!”
元春自然不能说嫌弃!
只得收下了镯子,又再三谢过了。
元春在郝家过得极是顺心。
只可惜,在郝家过得越是顺心,倒是越发的衬托出了回门时的不如意来!
三朝回门之日,王夫人早早儿便打发了人来请。
贾元春见了亲自前来的周瑞家的,很是为难。
按着京中习俗,回门都是将近正午方回的,用过午膳说上一两个时辰的体己话儿,便该走了。
若为着多团聚些时候,早点儿回去,也是有的。
只是这周瑞家的来的实在早了些!
莫说顾氏原就因为身体不适,起的比旁人晚些,此时不过辰时,贾母都还没起呢!
未拜见了婆母未向婆母辞别,如何回门?
总不见得大不孝的,去将婆母唤醒吧!
元春僵着一张脸,一直等到了巳时。
等东跨院里的丫鬟来报老太太要用早饭了,这才同郝楠仁一道,姗姗来到顾氏房里,伺候她用饭。
顾氏笑着拉着元春坐下,摇头道:“咱们家里,除去使唤的人,也就我们三人,很是不必讲究这些个!”
“难得伺候一回,您受着便是了。”元春说着,复又站了起来,“旁日里我偷个懒,您不计较便是。今儿却是回门的日子,便该从一早儿便做足了礼数!”
顾氏见她说的在理,便点了点头,不再多权。
食不言寝不语,待用过早饭,顾氏才开口问道:“荣国府可来人接了?”
元春点了点头,命人将周瑞家的带来了。
周瑞家的见了顾氏便是好一通奉承,自觉说足了好话儿,这才开口说了正事:“亲家太太,我们家太太特地一早儿便打发我来,接姑爷姑奶奶三朝回门!”
顾氏闻言,几不可见的皱了皱眉。
接姑奶奶回门,娘家人来得早了,既能说是想念女儿,也有可能被人传作是看不起女婿家。
再一个,来接回门的,通常都是新媳妇的兄弟。
即便是那贾宝玉年幼无知,不还有个堂兄贾琏?
好歹也是正五品的官身,只有个堂姐长脸的份!
怎么着都不该是派个奴才来啊!
元春回了荣国府后,见了王夫人,叙完离别之情后,头一个要问的便是这件事儿:“母亲,为何不叫琏儿来接我回门?”
王夫人笑着摇了摇头:“琏儿年轻不懂事儿,哪里做得好这些?再说了如今他可是你父亲的顶头上司,你父亲哪里还乐意搭理他?”
“别说如今琏儿在工部做的极好,便是他当真一事无成,那也比叫个奴才来接要好上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