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林姑姑-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爱招谁回去便招谁回去,他爱留下谁便留下谁,他爱传位给哪个儿子便传位给哪个儿子,他爱送走哪个儿子便送走哪个儿子。”

    “他爱杀谁……”槐先生嘴角露出一丝,“便一根白绫杀了谁呗!”

    李进宝这下可真是怒了。

    紧走了两步上前,便想要将槐先生推出房间。

    司徒旸却已经是瘫倒在了地上。

    “母妃不过是给那个皇后下了些让人体弱的药,皇后自个儿没熬过去,他便要了母妃的命!”

    “母妃是他头一个妃嫔,却是说赐死,便赐死了!他眼里,只有那个皇后!”

    “那个皇后有什么好的,整日里病怏怏的!他只看到皇后病着,却从来都看不到母妃一人撑着公务,看不到母妃的好……”

    “孤是他的头一个儿子,却也是,说送走便送走了……”

    “老四有什么好的?即便是嫡子,自八岁便送去西北了,养成什么样还不知道呢!为着接她回来,竟要废了三个儿子!”

    “不说老三,那时孤膝下已有一嫡子,老二家有两个庶子,随便哪个,都比他司徒昭一个还没成亲的小毛孩强吧……就因为老四是嫡子,他便只看到老四的好!”

    李进宝早已是泪流满面,跪倒在地,爬着过去想要将司徒旸扶起来。

    “主子!快别说了!”

    “先起来!地上凉!”

    槐先生摇了摇头。

    这个司徒旸不成样子,倒是有个好奴才!

    单听那司徒旸一口一个“孤”,就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孤”本就是人君谦称。

    百年前可能还有些王侯也以此自称,如今除了太上皇,也只有高宗在当太子时如此自称过。

    季德妃之事,先皇后一条命都去了,岂能是当真无辜?

    至于司徒旸……

    身为皇子,有争位之心是正常的。

    只是司徒旸将野心大喇喇的两给众人看,却又没那个本事夺嫡。

    事败被逐,怪得了谁?

    也就这个李进宝,一心为他主子叫屈了。

    槐先生摇了摇头,可惜了!

    李进宝气力小,一个人扶不起司徒旸。

    想转头叫人来帮忙,却只见槐先生就这么干站在一边,既不来扶,也不说几句劝一劝。

    没一会儿还摇起了头!

    “槐先生!大皇子就听你一个的!你就劝劝他吧!”李进宝哀求道。

    这个槐先生也不知道什么来头,今上登基后便出现在北城里。

    与大皇子在茶楼中一见如故,从此成了大皇子的门客。

    因槐先生从不谄媚奉承,说起话来又常常能一针见血,故而极得大皇子的信任。

    李进宝虽说自己是看不惯这个槐先生的,没规没据的,一点都不知道要敬着主子。

    不过大皇子倚重他,李进宝也只得对他毕恭毕敬的。

    槐先生上前两步,单手在司徒旸背上轻轻一托。

    李进宝借着这股力气,终于是将司徒旸扶了起来。

    “戒骄戒躁,不可气馁,切莫轻言放弃二字。”

    槐先生就站在那儿说了十六个字,便俨然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

    司徒旸脸一红,忙站直了身子,又下拜道:“学生明白了。”

    “若非先生出言点拨,学生只怕是要自暴自弃了。多谢先生教导!”

    李进宝睁着一双大眼,疑惑的看向槐先生。

    这槐先生到底有什么神通!

    不过几句云里雾里的话儿,竟能叫主子瞬间打起了精神,像是有所领悟!

    方才自个儿还想将他推出去……当真是该打!

    槐先生见李进宝脸上带出些愧疚来,忍不住又叹了声可惜。

    可惜了……这么个忠心好奴才……

    可惜不能收为己用……

    槐先生暗自叹道,只可惜,到底是各为其主……
………………………………

第50章 姐妹相争

    50姐妹相争表姐妹不争亲姐妹争

    司徒晖与司徒昀回京时,正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两家人入京时一时日暮时分,也来不及收拾了,带着家眷便入宫赴上元节宫宴了。

    幸好一众行李车马仆从,都可暂且寄放在驿馆。

    司徒礼早年为了给司徒昭铺路,四个儿子里头打发出去了三个。

    老大也就罢了,本就是个白眼狼。

    这老二老三素来也是安分守己的,就这么远远的送走了,到底还是有些舍不得。

    如今老四坐稳了皇位,自个儿近来也将政事放下,优哉游哉的过起了养老的日子。

    这日子一久,难免想念起了二儿子三儿子。

    趁着皇后有孕皇帝大赦,便索性将这两个儿子都召了回来。

    司徒晖与司徒昀在开宴前,于福安宫见到了父皇。

    看着父皇鬓边的白发,二人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司徒礼上前扶起二人,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

    两人离京时,司徒晖二十岁,司徒昀才十五岁。

    如今,七年过去了……

    这边父子三人再叙父子亲缘,那厢钟沅澜身为皇后,不得不撑着五个月的身子,出面招待两家女眷。

    钟沅澜看着两家人,摇了摇头,实在不成样子!

    司徒晖膝下就两个庶子司徒珹和司徒琤,还是当年还在京中时一个侧妃舒氏生下的,一胎双生。如今已有六岁了。

    正室孟氏只有一女司徒珀,也是六岁。

    如今司徒晖家,正妃孟氏快被舒氏挤兑的没地儿站了!

    这不,进京后初次入宫参加宫宴,那个舒氏竟然也跟来了!

    司徒昀家倒是简单。

    自那个侍妾过世又扶了正,司徒昀便不曾再纳过旁人。

    今儿跟着进宫的,就一个嫡女司徒珝,还是奶娘抱来的。

    钟沅澜叹了叹气。

    明明自己要叫人嫂嫂,却还要去操心人家的家务事!

    “嫂嫂请坐,两个侄女儿也坐。我如今身子重,咱们便安生的坐下说说话儿!”等几人行礼毕,钟沅澜笑吟吟的说。

    坤宁宫正厅里主座之下,雁翅状的排着左右各八把椅子。

    钟沅澜边说边指着,孟氏带着司徒珀在左首坐了,司徒珀坐在了右首,几个下人立在了身后。

    厅中就剩下舒氏母子同几个跟着他们的下人站在了那儿。

    “侄儿也坐下吧。”钟沅澜一脸慈爱,“你们如今也有六岁了,也该学着长大了,莫要同小时候一般,事事要黏在你们姨娘身后。”

    司徒珹与司徒琤在家被惯坏了,听了这话也不理,只拉着舒氏要一同坐下。

    钟沅澜皱了皱眉,厉声问:“舒氏,小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舒氏生得楚楚可怜,听得此话,未语泪先流。

    “妾身就得了这么两个儿子,难免娇惯了些,妾身知错了!”

    “行了,大过节的,哭丧呢?”

    司徒昭进来时便见了这场面,当即板起脸疾步走了进来。

    “不必多说,带着珹儿与琤儿先出去等着!”见舒氏还要辩解,司徒昭斥道,“连规矩有没学好吗?朕会同二哥好好说说,这两个侄儿该如何教养!”

    待舒氏哭哭啼啼的出去了,孟氏等人起身又行了礼。

    孟氏本是司徒晖的正妻,司徒晖身为当今皇帝的兄弟,按理是要封作亲王或郡王的。

    亲王妃、郡王妃,作为宗室诰命,常常要赴宫宴。

    故而见了皇帝不必避开,只行礼便是。

    而如舒氏这般身份,却是不可面圣的,毕竟身份不够。

    不说司徒昭同司徒晖说了些什么,当夜宫宴之上,司徒昭下旨,封司徒晖为忠孝亲王,司徒昀为忠信亲王,各赐亲王府一座。

    亲王府自去岁便开始修建,宅子都是现成的,不过是修整一下。

    宴罢出宫,便可直接住进去。

    既封了王,第二日两人再次携家眷入宫,这次是来谢恩的。

    忠孝亲王司徒晖这次学乖了,就带了王妃同女儿来,倒是免了一场风波。

    毕竟钟沅澜放话出来了,坤宁宫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

    金太嫔求了恩典,一早儿便等在了坤宁宫里。

    老圣人开恩,准她随儿子出宫。

    如今她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宫外开府。

    比起宫里的老圣人,宫外的儿女自然更重要些!

    她今日便能跟着儿子回去,只是到底心急,先来看看孙女儿也是好的。

    再一个,也该和皇后说道说道,给忠信亲王相看继妃的事儿……

    钟沅澜见今日座上没了那个舒氏,心里头高兴。

    难得有了兴致,想要管一管闲事。

    “二嫂身子可好?昨儿这里有小人,我也嫌烦。今儿这里也没外人,我便问你一句,可想要个嫡子?”

    “哎哟!”金太嫔笑了,“皇后娘娘不说我都没想起来,京中可是有个送子娘娘的!极是灵验!”

    甭管忠孝亲王在后宅之事上有多糊涂,金太嫔也记着他是与儿子一块儿在北城呆了七年的。不论当初在京中兄弟间有多少情分,这七年下来,两家自然是交好的。

    既两家交好,往后往来自然是少不了的。

    与其看着忠孝亲王闹出些宠妾灭嫡后宅不宁的事儿,倒不如帮一把孟氏。

    听说昨儿那个舒氏冲着皇帝哭了……当真是上不得台面的!

    孟氏在府中叫舒氏压了一头,并不是因为舒氏更得司徒晖的喜爱。

    司徒晖还是盼着嫡子的,只是盼了近十年,这心思渐渐就淡了。

    舒氏得脸,全仗着这两个儿子。

    如今听说有极灵验的送子娘娘,孟氏自然动心了。

    即便不为了自个儿,自家女儿也该有个亲兄弟,将来嫁了人也能有个娘家人可以依靠。若是靠着司徒珹与司徒琤两个……还不如没有兄弟!

    “还请皇后娘娘,太嫔娘娘教我!妾身感激不尽!”

    孟氏的事儿好解决,林沁有多灵验,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司徒昀的事儿……

    金太嫔是想着要赶紧给儿子相看一个继室。

    只是她与儿子多年不见,反倒是有些束手束脚了,生怕挑了个不合儿子心意的,反倒坏了母子情谊。

    钟沅澜索性命人去同司徒昭说了一声,等那头说完事,便将司徒昀带来,让他亲口说一说有何要求。

    司徒昭倒没什么要求,只一条,身份不可太高。

    司徒珝生母身份不高,又是扶正的。

    若是继室出身太好,司徒昭怕她委屈了女儿。

    金太嫔听得直跳脚。

    忠信亲王继妃身份能低到哪去?

    虽说按规矩继室出身理应比原配差一些,但司徒珝的生母不过是一个地方小官家的庶女,再往下,那该是什么样的出身?

    这样的出身做亲王妃,即便是继妃,也是惹人笑话!

    钟沅澜只得劝慰道:“太嫔不必太过着急。如今忠信亲王回京,又有了自己的王府,太嫔你也得了老圣人恩典可以去王府住着。”

    “比起往先,现在可是处处方便!”

    “你只管在府里头开几回赏花会,或者趁着如今没出正月,请几家姑娘过府赏灯猜谜。仔细相看,总有合适的。”

    金太嫔一时也想不到更好的法子,只得回去广发帖子,邀人上门不提。

    荣国府中,王夫人收到了赏灯的帖子。

    邀请的正是贾元春!

    元春今年二十四,早过了容易说亲的年纪。

    她曾在宫中待过,应是荣国公之后,金太嫔也记得她。

    荣国公后人,从五品工部员外郎的女儿,这身份说高不高说低不低。

    虽说比司徒昀大了两岁,但论起照顾司徒珝,却是比起那些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更合适些。

    王夫人原本都歇了心思了,想着等元春中了举人,也许相看起来会好些。

    谁知竟得了这么个机会!

    忠信亲王膝下只有一个嫡女,若是成了继妃,生下嫡子便能站稳脚跟!

    至于先头夫人留下的那个嫡女,将来找个好人家嫁出去,便是她外孙的助力!

    多好的机会啊!

    王夫人立刻叫周瑞家的去将薛姨妈请来,想要同她好生说道说道。

    若是元春成了忠信亲王妃,薛家也能得些好处不是?

    这赴宴,可不得寻几件好衣裳,带一些精巧贵重的首饰?

    薛姨妈也正有事要同王夫人相商呢,见了周瑞家的,忙不迭的带着宝钗跟着来了荣国府。

    因两人都觉得此事不该当着孩子的面说,便有志一同的打发了元春和宝钗去别处说话。

    贾元春和薛宝钗对视了一眼,相携出去了。

    “母亲只怕是要同姨妈说忠信亲王府灯会之事。”元春无奈的摇了摇头,“我早说了我无心于此,她偏不听。”

    宝钗闻言笑了:“忠信亲王府灯会?可巧,我也得了帖子……”

    “什么?宝钗也得了帖子?”

    听完薛姨妈的话,王夫人一声怪叫。

    “这怎么可能?这怎么会请宝钗?这……”

    薛姨妈板起了脸:“怎么,能请元春就不能请我们家宝钗?”

    “金太嫔到处发帖子,为的是要替忠信亲王相看继妃啊!”

    王夫人想了又想,还是不敢相信。

    “宝钗虽好,到底身份上……”说道此处,王夫人又来了精神,“想来金太嫔也是为着各家姑娘的名声,请几个陪客吧!”

    “要我说,元春此次,可是大有机会啊!妹妹你想想,元春可是荣国府的嫡长女……”

    “可算了吧!”

    薛姨妈登时就翻了脸。

    “荣国府的嫡长女?荣国侯姓贾名赦,姐姐这话还是不要乱说的好!”

    “我倒觉得,咱们家宝钗德才兼备,堪为王妃!”
………………………………

第51章 青云之志

    51青云

    薛姨妈眼里,论起忠信亲王继妃的人选,自家宝钗可比元春合适多了。

    元春到底年岁上大了些。

    虽说皇家也有王妃比王爷年纪稍大一些的,但人家可都是原配!

    哪有继妃的年纪比王爷还大的?

    即便是寻常人家,娶继室也不会有少夫老妻的事儿。

    再者,如今忠信亲王膝下就一个先头夫人留下来的嫡女。

    旁的不说,这继妃进门,可不得赶紧生下个嫡子来?

    元春哪里比得上宝钗身强体健呢!

    最重要的是,人家忠信亲王可是亲口说了,继妃的出身不可太高!

    原先薛姨妈是打死都不会将自家的家世与荣国府放在一起比较的。

    如今倒是十分乐意了!

    荣国府那是什么门第?

    哪怕今时不同往日了,那也是侯府!

    即便从贾政那儿算起,从五品员外郎又如何,大小也是个官!

    忠信亲王先头夫人那是什么身份?

    北城大户人家的庶女。

    说的好听,那叫大户人家,说明白了,不过是个偏远小城乡绅家的庶女罢了。

    说实在的,要是当真给忠信亲王找个身份比她还低的继妃,别说金太嫔,只怕老圣人也不会同意的。

    但妙就妙在,宝钗的身份可不同一般!

    皇商皇商,按“商”字论,那当真是比乡绅还矮了一头,却和了忠信亲王的要求!

    然而皇商却是与寻常商户人家却大有不相同,“商”字前面还有个“皇”字呢!

    皇家的眷顾,这可不又将身份抬了上去?

    在忠信亲王亲王跟前,多多提“商”字;在金太嫔跟前,多多提“皇”字……

    薛姨妈只这么一想,便觉得这事儿是敲定了九成九了!

    “我的儿,来,让妈好生瞧瞧!”

    今日便是赏灯宴的日子,宝钗一早儿便起了,精心打扮了一番,便来薛姨妈跟前辞行。

    薛姨妈生怕将衣裳碰坏了似的,轻手轻脚的将宝钗拉至身前,上下打量。

    仔细看去,只见宝钗穿了一身杏红色洒金绣百蝶穿花襦裙,外罩一件蜜合色比肩褂。

    身旁的莺儿捧着一件朱红色滚边带风帽的斗篷,一圈雪白的狐狸毛。

    “好好好,大冬日的,就该穿的鲜亮点儿!”

    薛姨妈满意的笑了,又不忘嘱咐道:“为着这事儿,我可是同你姨母翻了脸!你好歹给我争口气儿,必得赢过元春才好!”

    宝钗拍了拍薛姨妈的手:“母亲,表姐她志不在此,你放心。”

    上了忠信亲王派来的马车,宝钗略有些恍惚的在想着事儿。

    表姐在宫中蹉跎了八年,好容易才脱了身。

    如今还寻得了出路,自然是不愿意再入皇家的。

    当然,她们表姐妹二人,一人愿一人不愿,更多的,还是家世所累……

    荣国府原先一向是二房压着大房一头,如今大房得了势,二房岂会就此退让?

    若是元春当真进了忠信亲王为继妃,只怕王夫人便要想着借此机会再次压过大房了!

    兄弟阋墙,乱家之始。

    不论元春心中到底愿不愿,为了家宅安宁,只能是不愿了。

    而薛家又有另一番景象。

    薛蟠自小便被惯坏了,天不怕地不怕的。

    出了什么事儿,头一个想着的便是自家七大姑八大姨定能将这事儿给解决了。

    即便那年在金陵往公堂上走了一遭,等林沁等人离了金陵后,他还想蹦跶呢!

    说什么叫冯渊打了脸,要上门讨还,好悬没再闹出事儿来!

    宝钗也是为着这事儿,才下定了决心要往京城来。

    京中有舅舅王子腾,本就是武将出身,最是能唬得了薛蟠的。

    再不济,求了舅舅将哥哥送去兵营里,磋磨两年也该有些长进了!

    只可惜,还未入京,舅舅一家便外放去了……

    虽说每回去平国公府拜访,平国公和定国侯都会将哥哥叫去演武场教训一番,但也不能总去啊!

    人家好心帮着教导,自家却不能就这么贴上去。

    毕竟不像舅舅家,本是骨肉至亲,荣辱与共。

    忠信亲王虽说是刚从北边回来的,但大小也是个亲王!

    既是正儿八经的封了亲王,上头自然要给他身边安排下亲兵,保卫亲王府。

    若是自己嫁与了忠信亲王为继妃,一则可以凭着这一重身份,命亲王府的亲兵教导哥哥;二则,以哥哥那性子,万一闯出什么祸来,有个亲王说情总归能好一些。

    至于此事能不能成……

    自收了帖子,宝钗便有了七八分的把握。

    等知道了元春的打算,这便有了九分的把握!

    忠信亲王府中。

    如今尚在冬日里头,这个时节能开花的也就几株红白梅花。

    幸好王府花园子里还栽了许多常青的树,青绿青绿的,看着也不至于太过萧索。

    金太嫔早早的命人搭起了架子,今儿便将灯笼全挂上了。

    虽在白日里,但冬天的太阳虚的很,隐隐的还是能瞧出些花灯的火光来。

    今儿来做客的,也不过五六人。

    司徒昀那话一说,能请的闺秀本就没剩下多少。

    又有几家借故推了的,不论是为着什么,既然人家无意结亲,金太嫔也不在意。

    应了能来的闺秀里头,金太嫔最看好的,便是贾氏元春。

    薛氏宝钗次之。

    这两人虽都是出身不高的,但胜在自个儿争气!

    一个贾元春,头一个女秀才!

    虽说先前的功名都是纳捐得来的,但好赖也是大吴女子文举功名最高之人!

    一个薛宝钗,县试第十,却胜在年轻。

    自个儿逐级考出来的,到底比纳捐来的要好上许多。

    而金太嫔如此看重功名,还是为的司徒昀。

    自那年司徒昀离京,金太嫔算是看透了,老圣人就是个薄情的!

    甭管儿子听不听话,除了司徒昭,他一概不在意。

    如今儿子回京,单靠老圣人是靠不住的!

    而当今圣上……

    司徒昭八岁上头就去了西北,不等他回京,司徒昀便被送去了北城。

    论起来,当真是没什么兄弟情分在里头。

    虽说司徒昀封了忠信亲王,但亲王和亲王只见也不一样呢!

    早年间义忠亲王闹成那样子,如今与老圣人说开了,却能常常在老圣人和圣上跟前露脸。

    与安安静静的比起来义成亲王,亲疏立现!

    自家儿子自己知道,司徒昀的脾气更像义成亲王一些。

    但金太嫔岂会允许自家儿子就这么随了义成亲王去,就此泯然众人?

    娶个好儿媳妇儿,此事便显得格外重要了。

    如今女子也可入仕,将来亲王妃须得在朝堂上立足,才能更好地帮衬着府里。

    金太嫔这般想着,看着元春叹了口气。

    一身丁香色,在冬日里头本就黯淡了,却还披了件蟹壳青的斗篷。

    得亏这斗篷上绣了几朵红梅,不然,在正月里头穿成这般却是失礼了。

    只是这人往这绿萼红梅旁一站,斗篷上的花儿绣的有千般好也不显了。

    贾家的境况她也知道,毕竟她也是西宁公府出来的。

    人各有志。既然贾元春志不在此,她也不会去强求。

    既如此……

    金太嫔上前拉过薛宝钗的手,笑吟吟的拉起了家常。

    “我听闻,薛姑娘是女科举头年的县试十名?”

    薛宝钗谦虚道:“承蒙几位考官不嫌弃,点了我的答卷入了头十名。”

    金太嫔又问:“十名已是极好了。对了,今年的科举,仿佛薛姑娘没去?”

    这可得解释清楚了!

    若是叫金太嫔误以为自己是因病耽误的,留下了身子差的印象,那可没地儿哭去!

    宝钗忙说:“我县试时,字儿到底写的差了些。安国公便叫我每日在家临二十张大字,把字练好了再去府试也不迟。”

    这话说得巧,明着看是解释了,今年科举不去是林沁叫她练字的缘故。

    实际上,一来说了,自个儿县试若非字迹叫人看出来了,定不止前十;二来,也暗示了自家与安国公是交好的。

    果然,金太嫔一脸满意的点了点头。

    又追问道:“明年是不开考的,你后年可是要去考了?”

    宝钗答道:“定是要去的!元春表姐如今可是头一个女秀才了,我们几个做妹妹的,也不能半途而废啊!”

    “几个妹妹?”金太嫔疑惑道。

    “我一个,迎春表姐、探春惜春两个表妹,还有齐恒侯府的林妹妹、礼部尚书家的陈妹妹。”

    “我们隔几日便有一块儿读书的时候,或在齐恒侯府,或在平国公府。”

    金太嫔听罢,心中先叹了一声。

    安国公好巧的心思!

    大家闺秀读书的不少,读到能考科举的本就不多。

    女子中,如今能靠着科举入仕的,怕也就这几家了。剩下的或是火候还不够,或是年纪极小刚启蒙。

    等几年这几个姑娘上了朝堂,别人只怕刚开始考呢!

    越是青黄不接,这几人便越是能得重用!

    更何况,凭着她们如今这几年这份同窗情谊,到时互相扶持,将来成就必不会太低!

    金太嫔是打定了主意了,便又开始关心起剩余几人来。

    毕竟是请来赏灯的,好歹做做样子。

    其中她关心最多的,自然是贾元春。

    即便做不得儿媳妇,便是看在当年四王八公的面子上,也得多问上两句。

    “几年不见,元春你出落得是越发标志了。你母亲可给你相看人家了?”

    这会子几个姑娘都在那头赏灯呢,金太嫔也就不同元春见外了。

    再一个,元春自个儿都二十有四了,长辈问一句亲事,也算不得失礼了。

    “母亲只盼着我嫁的好些,看了许久都没成。”

    元春在宫中也是得过金太嫔的照拂的。如今既然摆明了没有入忠信亲王府的心思,说起话来便也少了许多客套。

    “我倒是盼着,门第不必太高,是个肯上进的便好。”

    金太嫔倒是有些个做媒的心思,只是她刚出了宫门没几天,到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回头我叫昀儿留意着,若有好的,定留给你。”

    “那可就谢谢太嫔了!”元春便承了这个情。

    即便不接亲,借着金太嫔的关系,与忠信亲王府的来往可不能断了!
………………………………

第52章 双双定亲

    52定亲

    金太嫔说要为元春留意亲事,其实另有一层考量在里头。

    元春,或者说荣国府这一辈的女孩儿们,都与安国公交好。

    不知是不是因着林黛玉的缘故,这几人都极得安国公的青眼,颇受照拂。

    金太嫔想着要结交安国公,而元春的亲事,正是一块极好的敲门砖!

    早先金太嫔看林沁,从不将她放在心上。

    虽羡慕她得了皇帝的看重,暗喜她不会入宫分宠,却可惜她这辈子算是完了。

    等皇上将司徒昭送去林沁那儿时,又觉得这人颇有心计,走了一步好棋!

    再到后来,眼见着自己的儿子被送走,林沁养着的四皇子被召回,还做了皇帝……金太嫔只差没要将人活剐了!

    这个林沁,不知有什么妖法,两任皇帝见了她都走不动道儿了!

    入了朝堂不说,上下一折腾,四王八公都叫她暗贬了!

    金太嫔心中愤恨,然而老圣人要为在定国侯赐婚时,却不得不为女儿计,请出西宁公说情……但仍是不成!

    若不是自家女儿因着安国公捡了个亲王的爵位,若不是此番司徒昀回京有林沁在老圣人跟前提了几句的缘故,金太嫔压根儿不想见她!

    可怜金太嫔这个当人母亲的,不论心里头对安国公有多少心思,当初是怎么为着女儿将心思压下的,如今还是要为着儿子去同安国公交好。

    她一把年纪了,老圣人都颐养天年了,往日的事儿还提什么呢?

    还是赶紧套套交情,为儿女多谋划一些的好!

    金太嫔想着要寻个机会去拜访安国公呢,机会却自己送上门来了。

    忠孝亲王妃想去拜访安国公,来求金太嫔带着一块儿去。

    理由都替金太嫔想好了:忠信亲王府上暂且相定了薛家姑娘,想借了安国公的地头,借口偶遇,与薛家长辈见上一面说上几句。

    这倒是个正事儿。

    金太嫔同司徒昀提过宝钗,司徒昀倒是满意的。

    如今司徒珝不过刚晓事儿的年纪,却已是认了人。

    若此时新王妃进门,只怕要闹出什么别扭来。

    薛宝钗年纪尚小,有正准备着科举,等她高中后再迎娶,正好司徒珝也该懂事学规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