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势-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麒昌粗粗看了一下:“这些条件要复生过目过以后我才敢答复你。他让我告诉你,明天承德就要撤兵,山西到底是撤还是不撤?不撤的话,要打到后一刻!”

    “复生他!”周学熙知道沈麒昌肯定会拿这个说事,没想到东北这么强硬,“现不是和谈了嘛,要讲究气氛,能不能请他收兵?”

    “这个没有商量地余地。清廷退位诏书一日不,革命一日不止,战火一日不熄!复生说,倘若本月再不退位,将提兵入京,用武力共和!”沈麒昌转述了秦时竹杀气腾腾地原话后又用和缓地口气说,“缉之,你也别怪复生。他那个位置不得不如此!”

    “不用说。我早知道啦,你们翁婿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总之是不达目地不罢休,我算是载你们手里了。”周学熙没好气地说,“总得给我个面子不是,季老,您得说句公道话!”

    “咳咳……”张謇装模作样地咳嗽了两声,“谁都不容易,我看这样,优待条件赶紧让复生知晓,进军山西我再打个电报给他,让他稍缓几天,等承德撤军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都督,这是沈先生转来的清廷退位条件,请过目。”秘书长左雨农将电报交给秦时竹。

    “辛苦你了,召集大家开会,商议一下这个事情。”

    不一会,人都到齐了,左雨农先把优待条件读了一下:“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政体,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退之后,应举优待条件如左:一共三项,甲、关于大清皇帝逊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乙、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关于清帝逊位的优待条件共有八款:

    第一款大清皇帝逊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华民国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大清皇帝逊位之后,岁用四万两俟改铸币后,改为四万元,此款由华民国拨用。

    第三款大清皇帝逊位之后,由民国政府妥善安排合适住处,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大清皇帝逊位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款德宗陵寝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并由华民国支出。

    第款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人。

    第七款大清皇帝逊位以后,其原有之私产,由华民国特别保护。

    第八款原有之禁卫军,归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关于清皇族待遇的条件有四款:

    第一款 清王公世爵,概如其旧。

    第二款 清皇族对于华民国国家私权及公权,与国民同等。

    第三款 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第四款 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关于各族待遇的条件共有七款:

    第一款:与汉人平等。

    第二款:保护其原有之私产。

    第三款: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第四款:王公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

    第五款: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

    第款: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名州县听其自由入籍。

    第七款:满、蒙、回、藏各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

第125章 条件商议

    第125章 条件商议

    “条件不少嘛,听得我都困了。”何峰插科打诨,惹得众人大笑。

    “这些条件诸位意下如何?”秦时竹扫视了众人一眼,“一旦清帝退位,革命可以说基本完成,这些条件干系重大。”

    “我觉得这些条件对清帝过于宽容,自古成王败寇,我们能保住皇室的性命就已很宽大,提什么优待条件,这是对革命的侮辱。”葛洪义先按秦时竹的意思唱反调,“试想英国查理二世、法王路易十,哪个有如此好结果?”

    “葛部长言之有理,我也觉得太过优容,清廷对民众犯下滔天罪行,对外屈膝误国,要不是革命大潮起,哪里肯甘心交出政权?”禹子谟赞同这个意见,“现的条件看上去倒像是他们用皇位来换取自身的后路,什么‘尊号仍存不废’,这到底是算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还有,每年要民国政府拨款400万两,他们难道还嫌刮的民脂民膏少吗?”

    “都督,我意不妨答应这些条件。”张榕表态道,“革命虽然接近成功,但毕竟还没有完全实现,国孱弱,经不起折腾,列强又虎视眈眈,能早一天实现共和就早一天。再说,当时我们的条件主要也是清帝退位、实现共和两款,现的条件虽然有些离奇,但总也符合了主要目的,我看基本上可以答应。”

    “都督,这个条件南京是会答应的,如果我们不答应,全国民众心,我们就变成了和平的绊脚石,似乎有出尔反尔之嫌,对大局不利。”袁金铠提出了他的个人看法。“至于什么‘尊号仍存不废’的话,都是虚名,天下都没有了,要皇帝称号有什么用?”

    “我同意袁议长的意思。”熊希龄说,“虚名倒不是要紧的,要紧地是,条款里有一条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的话语,这对我们可是不太有利。大家想必也清楚。皇族东北的财产都让政府给没收了,一部分还让我卖了钱……”

    眼看大家盯着自己,熊希龄赶紧解释:“我可是一分钱都没有拿,全部都变成军费了,也就是说,如果要退还财产的话,咱们可没钱还给人家。”

    “退还?”秦时竹的脸阴沉了下来,“不要说已卖了钱的不还。就是已经没收,没有变现的那些也一律不还。这些都是民脂民膏,没有哪个是他们自己赚的,说什么也不退。”

    熊希龄点点头,只要不退钱。他就满意,虽然这番打仗估计要用1000万元,但粗粗一算,光抄没地财产就值5000多万。这么大的一块肥肉要是吐出来,他才不甘心。

    ……讨论得差不多了,众人把眼光盯着秦时竹,意思让他表态。

    秦时竹晃悠悠地说:“大家眼睛只盯着退位协议,却没想到老袁。革命即将成功,他也马上要掌权,以他的手腕,莫说孙山不是对手。连我们亦他所图,我们可要未雨绸缪。”

    “都督说得对,袁世凯一贯信奉武力,他若是上台,肯定是独裁政府,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实,确实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清帝退位后,革命还不能说成功了。只有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革命才可以说成功。”秦时竹不慌不忙地说,“咱们心里也要有个打算。不能以为万事大吉了。”

    “都督说得有理,承德明日就要交割,山西也不话下,有这些地盘,自保应该有余了?”

    “能不能自保,关键还是要看民众支持你否?如果民心不安,有再多的地盘也没用,清廷就是例子,武昌起义前,所有的地盘都是清廷的,但结果怎么样呢?武昌揭竿而起后各省革命烽火成燎原之势,咱们要注意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秦时竹说,“这个协议,我看基本可以批准,现民众差不多也是这个盼头,不过要利用这份协议多争取一些有利条件。”

    “尊号什么的不用管他,每年经费是要央政府出地,也不需要我们操心,唯一要争取的,就是东北的皇室财产和山西政权。”秦时竹想了想,“各位要多想想办法,怎么能让咱们东北富强起来。”

    “都督高瞻远瞩、关注民心,我等佩服!”

    “大年,你抄家也有经验了,现内蒙全境基本平定,但仍有不少人暗处蠢蠢欲动,我想派你去将那边的那些王公好好整顿一番,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是!”……

    承德城外,清军已将队伍整好了,每个士兵都带着大包小包,根本不像是撤退倒像是大搬家。王士珍心情复杂地回头望了城墙一眼,还没打就要将城池拱手相让,他实有些不甘心,不过眼下倒是一个好归宿。被围许久,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部队打仗的士气早就没有了,真要是打起来,肯定没有好下场,纵使能多杀几个敌人又何必?

    英国教官陪着他,劝慰他:“王,不要难过,这是明智地选择,不要为不可能的结果惋惜。只要你的部队还,你始终是有实力的。”

    是啊,实力,这是袁世凯交待自己地任务,一定要把这部队完完整整地带回到唐山去。他知道凡是跟东北方面交过手的部队都没有好结果,连连损兵折将,这8000人马的份量倒是重了。空依然漂浮着飞艇,根据协议,两军之间不照面,但革命军可使用飞艇监视北洋军的撤离情况。今天是士兵们踏实的一天,只有今天,他们才不用担心头上的怪物落下炸弹来,往常的苦头已吃得够多了。

    其他愿意撤离的官员和民众也跟后面,当然其主要都是官员和他们地家属,一般老姓是不会关心谁掌权的,他们只要太平日子,谁给他们安生日子,他们便是谁的好老姓。唯一例外的是锡良没有跟着走,他一个人呆行里,说要与承德共存亡。

    王士珍劝他,留得青山、不怕没柴烧,但没有听进去,锡良看来,清廷这座青山已快要倒了,他的归宿就是与之偕亡……

    下午时分,夏海强和陆尚荣骑着高头大马进入了承德街区,一路上受到民众的夹道欢迎,青年后生里面占了不少,尤其醒目的是他们都剪去了辫子以示决心。

    就革命军的山炮轰隆隆地推进城时,热河行宫方面传来一声枪声,同时伴随着一阵凄厉地叫声:“皇上……太后……”

    锡良死了!他选择了为清王朝殉葬!

    黄河河曲,革命军正聚集人马休整,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山西军获得足够地军装、弹药、武器补充后,整个面貌一,大部分补充入第七师,骑兵自然全部编入李春福的部队。想着革命地大好形势、望着眼前的秀美山川,蓝天蔚极为高兴。

    “报告蓝师长,部队集合完毕,请训话。”蓝天蔚等一行人部队视察,刚到一个连队,一个年轻后生赶紧招呼部队集合、立正、敬礼。

    “不错,不错,士气挺高昂的,这才是革命军人的样子嘛!”望着整齐的队伍、士兵们精神饱满的面孔,蓝天蔚由衷地称赞。

    “谢谢师长夸奖!”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怎么认出我来的?”

    “报告,我叫傅作义,字宜生,山西省荣河县人。我念书时曾报纸上看到过蓝师长的照片,您当时是第二混成协的协统,还到我们学校来训过话呢。”

    身边的孔庚赶紧介绍,“他是学生军,以前曾念陆军学,等后来参加了太原起义,任了学生军的排长后,我才认识他的。”

    “看不出来,你年纪轻轻就是老革命了。”蓝天蔚拍拍肩膀称赞他。

    “不敢,师长才能称得上是老革命。”傅作义用激动的话语说,“我们排全都是山西人,恳请师长带领我们打回山西去,解放我们的家乡父老……”

    “请师长统帅我们打回老家去。”下面的人异口同声地吼道。

    “好好好!同志们的热情让我很振奋,如果革命军人个个都是这样,我们的革命一定能够成功。”蓝天蔚兴奋地一挥手,“大家也休整的差不多了,明天就要召开誓师大会,除一部分部队留守外,我将带大家打回山西去,实现阎都督的愿望!”

    “打回老家去!”“为阎都督报仇!”“革命到底!”……阵阵喊声草原上汇成一片。
………………………………

第126章 山西之争

    第126章 山西之争

    隆裕虽已决心退位,但并没有确定退位时间,袁世凯急得不行,现他是内外夹攻。唐绍仪从南京传来密电:“……东北方面对议和条件基本认可,南京方面也是一片肯,再不抓紧机会,恐人心有变……”

    赵秉钧告诉袁世凯,“伍老来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那孙山是什么意思?”

    “孙大炮能有什么意思?他自然是不服,嚷嚷着要北伐,周围的人还鼓噪说皇帝既无贡献又无责任,却从国库领取大量津,很不合理。八旗子弟仍旧依照从前过着寄生虫式的生活,薪酬不予递减,时间不予限制,实际上是助长他们**,这不道德。”

    “混蛋!”袁世凯的手重重地拍桌子上,“没有优待条件,清室如何能安然退位,我有何面目去见太后和皇上?”

    “所以,伍老恭请您早定大局,让孙早早解职,南北快快统一,同享共和!”

    “绥远方面有什么消息?”

    “消息不太好,蓝天蔚补充了人马、弹药、粮食、装备,马上就有取山西的意图,缉之也说,秦时竹已给他透过底了,山西是一定要取的,因为蓝天蔚已是山西都督了。”

    “山西都督?谁任命他的?”

    “是山西革命军推举的,原来的都督阎锡山攻占归绥两城时阵亡,剩余士兵就推举蓝天蔚做了山西都督,李春福做了绥远镇守使,山西军并入了东北军。”

    “现他们有多少人马?”

    “具体数目不清,估计至少15000以上。”赵秉钧提醒他,“李统制山西兵力不过6000,还要对付温寿泉的那部分山西军。形势吃紧。”

    “不好,得把李纯赶紧撤出来。”袁世凯想到一个渊源,顿时一机灵。

    “为什么?”赵秉钧说,“山西不比承德,这么大的地方,革命军可不是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包围的,丢了可惜。”

    “你忘了李纯手下是谁的部队?”

    经袁世凯一提醒,赵秉钧想起来了。李纯手下原来是吴禄贞的第镇,有很多人当时都参加了所谓的“燕晋联军”,如今蓝天蔚到来,再动摇地情况很可能会生。

    “那怎么办?难道拱手让人不成?”赵秉钧着急了。

    “必须太后身上多下功夫,到时候就要看谁快了。”袁世凯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蓝天蔚到太原之前如果皇上逊位,我们就有理由赖山西不走,他蓝天蔚也没有借口取山西。”

    另一边。善耆找到溥伟说:“当年申包胥哭秦廷救了楚国,我们俩也学他救救我们大清。”

    溥伟道:“你找日本人,我找德国人,大清绝不能就这么完了。”

    “是的,宁与外邦。不给家奴!”善耆愤愤不已。

    从溥伟家里出来,一路上,善耆仔细地观察着街上的情况。这位做过警察头子的人,一眼就看出了满街的便衣。显然除了曹锟大批的军队外,袁世凯增加了警务力量。

    善耆是宗社党人反对清帝退位的坚力量,良弼死后,他俨然成了这个组织地枢,不仅继续留北京,还敢四处活动。由于他是铁杆的反袁派,是亲贵的坚,袁世凯军警的严密监视之下。

    回到王府。川岛浪速已迎了出来,说:“我已把这里的情况向本国政府做了汇报,公使先生还和外相研究有关局势。”

    二人走进书房,川岛浪速进一步地说:“如今要骤然复辟清室,已不现实。”

    “那只能做长远打算了。”

    “不如先图满蒙,然后再一步步地恢复大清天下。”

    “我赞成满**立,希望贵国政府能给予支持。”

    “我一定会全力帮助老朋友。”川岛对前次暗杀秦时竹不成被三村教训了一通很不满意一直存了报复心态。他制定了具体的军事行动,包括:由肃亲王以家产为抵押筹集款项;松井清助和肃亲王的五妹夫喀喇亲王一起逃离北京。去蒙古组织一支蒙古人的队伍;木村直人和内蒙地巴林王去巴林负责训练军队;多贺宗之负责满洲置办武器。并把这些武器交付松井清助。川岛速浪负责善耆的活动并联系东北土匪薄益三,通过他运送武器。

    听罢川岛速浪的计划后。善耆立即血脉贲张,兴奋起来,道:“到时我们接皇上和太后,建立我们的政府。”

    川岛浪速所有的动作都很隐秘,他自以为做得滴水不漏,不过,他错了……

    无论是肃亲王府还是他地府邸附近,时常有不同面目的人出现,看上去他们都很平凡,很不起眼,甚至还散着某种难闻的味道。川岛对此习以为常,用他的话来说,“下贱地支那人就和猪的味道差不多……”是吗?也许,是他没有闻出里面的火药味;又也许,他的心思都阴谋上了,对于杀气,反而不是那么敏感……

    沈阳,葛洪义接到白毓崑的密报:“时机已到,价格合理,准备购买!”

    葛洪义批示:“照常购买,必要的话可以出高价……”

    8日,隆裕对优待条件提出了三个修正意见:一、留“大清皇帝称号相承不替”10字;二、不用“逊位”一词;三、宫禁与颐和园随时听使居住……袁世凯的心态犹如爪挠心,他越想快越是快不了,只能再回请求各方同意修正。

    此时此刻,蓝、李大军早已杀入山西境内,从长城的杀虎口入关后,一路望风披靡、所向无敌。朔平府一带两军分兵,李春福一支取大同,蓝天蔚部直插太原府,大同路近,太原路远,原本应该让李春福去地,但蓝天蔚是山西都督,由他去取,为妥当。一路上,踊跃参军的青年为数不少,都让部队和留守兵力掺和守城了,打仗嘛,还是要靠正规军。

    7日,李春福拿下大同,守军得到消息,望风逃窜,根本没有交手,8日,蓝天蔚率军取了宁武和代州,短短几天功夫,山西北部全部被革命军所控制。清军不是逃往直隶就是往太原集。山西问题成为了继优待条件之后的第二个焦点。

    孙山自然没什么言权,袁世凯拒不承认山西为起义省份,秦时竹授意沈麒昌和周学熙再谈判。

    “沈老,咱们总不能一边谈一边交火。”周学熙诉苦般地说,“承德已让出来了,复生为什么还是不肯罢休?”

    “交火?没有啊?”沈麒昌故作惊讶地说,“我怎么不知道打仗?”

    “沈老,您就别装糊涂了,蓝天蔚和李春福都已率军杀入山西了,蓝天蔚现成了山西都督、李春福是绥远镇守使,难道复生连这个都不会告诉你?”

    “你说这个啊?蓝、李的战报告诉我说没有和北洋军交手啊?”沈麒昌耍无赖,“北洋军早就逃了,哪里来的交火?”

    “那……”周学熙哑口无言,这是实情。

    “好了,好了,别争了。”张謇忍俊不禁,随即一想不妥,又做和事佬,“两位争这个有什么用呢?蓝天蔚都是山西都督了,这就是动力,你让人家怎么收得住手?咱们还是多花点力气优待条件上。”

    “缉之,别怪我不客气,这是复生的意思。” 电报上的内容是:……如果不承认山西为起义省份,就立即收回已同意的优待条件,和谈破裂也所不惜……

    “当然,如果袁公同意,优待条件地修正我们可以接受。”沈麒昌开始了威逼利诱。

    “沈老,这都哪跟哪啊?”

    “缉之,这不是你地错。”张謇说,“依我看,慰廷即使不让山西,蓝天蔚铁了心也会拿下来的,到时彼此地损失都很大,这又何必呢?没几天就要全国和平了,双方动手多伤和气啊?”

    “季老,为什么每次都要我们让步呢?”周学熙不服,“承德说退就退,现山西又要退,山西可没有给东北军包围住哇!”

    “缉之,你要看看形势,这不是退让不退让的问题,山西本来就是革命省份,后来李纯率军打了过来,如果蓝天蔚不是都督而依旧是阎锡山做都督,我想他也是要打回来的。”沈麒昌不紧不慢地说,“正因为看你的面子,我们也很宽厚了,修正的条件一概承认不说,还一再表示要推举袁公为总统。”

    “是啊,等慰廷做了总统,无论是东北和北洋都要拥护他,全国都是他的管辖范围,还意什么东北军还是北洋军管辖呢?”张謇抓紧机会劝解。

    “既然都是袁公的管辖范围,为什么现一定要李纯让出来呢?”

    “这……”

    “缉之,咱们也不要绕来绕去兜圈子,山西是一定要退的,你们不退,蓝天蔚自己也会拿,将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使复生下令让他停止,估计他也不会听从。”沈麒昌强硬地说,“这也是我们将来和袁公合作的基础。关键不地盘,而于承认山西是起义省份,这是原则,不可动摇。”
………………………………

第127章 走为上计

    第127章 走为上计

    “沈老这么说,我只能如实禀告给袁公了。”周学熙直摇头,“早知道这谈判如此无趣,说什么我也不来。”

    “缉之,话不能那么说,咱们以后还是要继续做生意的嘛,全国和平,必然是实业兴旺。”

    “算了,沈老,我算是怕你了,你放过我,我说什么也不敢和您谈生意了,那还不是自讨苦吃?”周学熙直摇头。

    “缉之这就不对了啊,政治归政治,生意归生意,这次你替袁公办事,下次就是你自己了,我们还能坑你不成?”张謇告诉他,“复生已有意开东北,东北南边盛产棉花,他想邀请你过去投资开纱厂,并且说以后东北厘金可以优惠,税卡也会裁撤。“

    “纱厂?”周学熙来了兴趣,转念一想,“季老,你就别逗我了,谁不知道您是纱厂大亨,提倡棉铁主义,这等好事还轮得到我?”

    “我骗你干嘛。东北这么大,我一个人能对付的了吗?”张謇认真地说,“复生的意思是咱们两家合办,搞个大规模的,场地由他负责帮忙解决,您问沈兄就可以知道。”

    “沈老打算入多少股?复生要多少干股?”一看商谈是真,周学熙来了兴趣——纺织业和面粉业可是众多资本家投资的对象。

    “我就少一点好了,反正也不管事。至于复生嘛,不会问你要干股的,不过他说万一你们相的地方是官地,他说就以那块地入股,算是辽宁政府的官股,由政府负责派人参加董事会,但不干涉公司具体事务。”

    “真的?”周学熙眼皮抬了一下。白用地算官股当然是好事,可以前都被官股的指手划脚搞怕了,听到不干涉经营,反而有点不相信。

    “这还能有假?”沈麒昌乐呵呵地说,“现复生是都督,他说不干涉就不会来干涉,我给你做担保,出了问题惟我是问。”

    “还有一个事宜。复生打算把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开到各地去,直隶和天津肯定是要有分号地,不知道你意投资哪一家?”

    “我要是两家都要呢?”周学熙加动心了。

    “这个要说好,你只能参股,不能控股,控股是由人民银行总行控股的,不过可以让你做董事长。”沈麒昌笑着说,“看来缉之不减英雄本色啊。两家都想要。”

    “控股我也不奢望,这么大的摊子,我要是铺开了也罩不住,这样,如果行的话。给我保留2成的股份。”

    “如果方便,你可以先物色几家票号、钱庄,到时候咱们一收购就可以开业,岂不省事。”张謇劝他。“直隶和天津我就不插手了,南京和上海也要有分号呢,我得多张罗张罗。”

    “行啊,复生才是真正的大手笔。”周学熙已经把刚才的不快抛到脑后,变得满脸红光了。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全国和平后,事情千头万绪,大家还可以再商量。”沈麒昌不忘主题。“还是请缉之快将意思转达给慰亭,让他早日交接山西,早日实行清帝退位。”

    川岛浪速又到了肃亲王善耆地府,他是接善耆逃难的。 “三十计走为上计”。一会儿,他和善耆及善耆的儿子宪德乘着一辆豪华的马车行驶大街上,招摇过市。这辆车的后边,有两辆马车不紧不慢地跟着。川岛浪速和善耆车里说笑着,似乎根本不意或者没看见那两辆跟着的马车。

    过了几条街。马车突然急驰起来。拐进一个胡同。胡同里早就等着两辆破旧的马车,川岛浪速、善耆和宪德以神速的动作从豪华马车里跳下。钻进那两辆破旧地车子的一辆,车夫随即扬鞭,马车绝尘而去。原来的那辆豪华马车减缓了行驶的速,不紧不慢地行驶着,车上的“川岛浪速”、“善耆”和“宪德”仍那里坐着,只是再也不出一点声音。这辆豪华马车从容地驶进了川岛浪速地家里,那两辆尾随的马车也就周围徘徊着。

    川岛得意地说:“王爷,我‘偷梁换柱’计策不错?”

    “果然高明!等会什么时候动身?”

    “快了,我去把芳子也接出来,咱们一起走。”

    川岛宅外,有人悄悄接头接耳:“货物已经进入仓库,请求处理。”

    “不急,等运输时检查。”

    善耆、川岛浪速、宪德和芳子坐上了马车,沿着各胡同,这辆破旧马车以风驰电掣般的速驶向火车站。一路上,小商小贩不绝,四人多没有心思多想,年关将近,谁都要采购货物,走街串巷的商贩格外地多。打仗归打仗,年总是要过的,再说眼看皇上退位,天下太平,这个年就值得过了。

    马车又拐进了一个胡同,出了这个胡同,前面再拐三个弯,就是去车站的大路了,善耆本来很紧张,但看到小巷里只是一些普通人等,他也毫不介怀,思想放松了很多,和川岛浪速有说有笑的。天空突然飘落起了雪花,路人纷纷躲避,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望着飞舞的雪花,想起复国的重任,善耆的心情一阵阵沉重……

    突然,胡同口进来一个挑着货担地商贩,冲马车径直走了过来。“让开,让开!”赶车的人大喊,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鞭子大喊。谁知,那人像是没有听见似的,还是低头顾自走来,货担随着他的步伐,颤颤巍巍地。

    “嗨!”赶车人眼看再不勒住马,就要撞到那人身上了,赶紧使劲拉缰绳,那人正好抬起头来,出“啊!”的一声惊叫,想往旁边闪避……

    可惜来不及了,虽然马已被勒得扬起了脖子,前蹄高高提起,马车还是借着强大的惯性一个劲地往前冲,货郎一个侧身,总算没有被撞着,但担子却没有幸免于难,被马撞了个正着,“哐啷”一声,里面的东西全部洒了地上,从样子上来看,是一些萝卜,还有一些鸡蛋。萝卜还好,仅仅是滚地到处都是,鸡蛋们可就遭了殃,地上到处流淌着蛋清和蛋黄……

    赶车人大怒,一把揪住货郎地领子,举起鞭子就要打下去:“你他妈的瞎了眼,看见车过来也不让开?”

    货郎用惊恐地眼神看着他,用手直指自己的耳朵,嘴巴里“峨峨洋洋”地说些什么,让人听不懂,看来是个聋子。

    马车里的四人见马车停了下来,面面相觑,不知道生什么事情,都探出头来看个究竟。川岛浪速招呼赶车人,“算了,算了,咱们赶紧赶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