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势-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车里的四人见马车停了下来,面面相觑,不知道生什么事情,都探出头来看个究竟。川岛浪速招呼赶车人,“算了,算了,咱们赶紧赶路。”

    赶车的很不情愿地松开那只揪住领子的手,转身回走,嘴里骂骂咧咧地嚷嚷:“算老子倒霉,居然碰到个聋子!”

    他刚走了两步,突然被货郎拉住了,货郎一边比划着地上满地的鸡蛋残骸,一边结结巴巴地嘟囔着什么。

    赶车的恼了,“不找你算帐已经很客气了,你居然还敢和我理论?”

    货郎自然不明白他说什么,只是一个劲激动的比划着。赶车的肝火上身:“给你脸不要脸,你活腻了?”

    善耆急了,叫道:“别跟他啰唆,赶紧走!”

    赶车的没有办法,只能悻悻然回头登上马车,正准备扬鞭启程,那人居然又扯住了他,嘴里的嘟囔加严重了……

    四人急得不行,这节骨眼的份上,居然出了这么个愣头青,四人的注意力都眼前这幕上,谁也没有注意到后面又来了一辆马车,为奇特的是,居然是马车后部对着川岛的马车后部……

    川岛见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掏出一个银元,扔地上,催促赶车的:“赶紧走,别理他!”

    谁知,货郎看见后面来了另一辆马车,头如同小鸡啄米似的点了两点,看样子像是感谢川岛的银元,但他并没有俯身去拣滚落地上的银元,反而迅速地松开拉住赶车人的手,没命地往胡同口跑。

    “奇怪,刚才还闹得这么凶,现给他钱反而不要了?”川岛浪速无奈地摇摇头,支那人真是不可理喻的动物。其他人也被这个场景迷惑住了,一致认为不可思议。他们的注意力还满地的鸡蛋上面,却没有注意到后面的马车,没有注意到,马车上跳下了人,从屁股后面掏出黑乎乎的东西,这时,两边间隔不到十米。

    “吁!”赶车的人出一声叫唤,正准备重催促马车动身,说时快那时迟,本来被后面的人拿手上黑乎乎的东西突然扔了出来,如同几个萝卜被扔进了马车,投掷人不等有什么反应,赶紧匍匐地……
………………………………

第128章 清室退位

    第128章 清室退位

    芳子年纪虽小,眼睛却是犀利,一眼就现马车车厢里多了好几个冒着白烟、“嗤嗤”作响的东西。可惜,现还只是1912,她不过就是一个稚嫩儿童,远非历史上30年后那个翻云覆雨的女谍,“阿玛……”她只能用恐惧的声音呼叫善耆,刚刚叫了一声,那几个东西轰隆一声炸开了,下句话她永远没有机会说了。

    匍匐的人听到爆炸响起,彼此露出会心的微笑,一骨碌爬起来,冲向已浑身散各种烟味、碎木屑横飞的马车,个个掏出枪,朝马车里的人射击,“啪啪啪啪!”如同爆竹般地响起,原来是唯恐里面的人不死而补枪,赶车人此时也死于乱枪之下。

    不到半分钟的功夫,刚才还活蹦乱跳的五人,变成了五具恐怖的尸体,众人依旧上车,催开马匹,“驾”的一声,朝远处奔去。巡警闻风出动,等他们到的时候,却只剩下尸体和满地的残骸,还有蛋清和血浆的混合物肆意流淌……

    肃亲王被杀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每个参与阻挠退位的人都感到莫名的恐惧,上次死了良弼,这次死了善耆,再不下诏共和,下次说不定就轮到自己。

    隆裕宫得到消息,掩面大哭,赶紧召集各亲贵前来商议,却谁都不敢来,怕遭到善耆一样的下场,很多亲贵就干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躲家做缩头乌龟。

    袁世凯也恼怒异常,这是他控制范围之内生的,而且是眼鼻子底下,满城的警察居然没一个听到风声,事后连一个凶手都没抓得。让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赵秉钧应召前来时,他还阴沉着脸,看得内务大臣头皮麻。

    “你说说看,到底是何人所为?怎么连消息也没有?”

    “我也弄不清楚,想必是革命党所为,请大人把汪精卫叫来好好训斥一番。”

    “不必了,汪精卫前来肯定又把责任推到土匪身上。”袁世凯出“哼”地一声,“北京城真有那么多土匪?”

    赵秉钧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只能老老实实地答复:“天津革命党众多,不少人对我们和南京方面达成协议不满,估计想利用这种手段蓄意挑起冲突,使得退位不能顺利进行。”

    “这个我不管,你要负责,总之,不能再生了。”袁世凯是咆哮着说,“连日本人都来捣乱。说什么死者有日本人,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大人,恕卑职直言,这事很可能是真的。”赵秉钧小心地说,“据说肃亲王是要到日本人那里去寻求支持。以割让满蒙为条件让日本人出兵恢复清室。”

    “嗯?”袁世凯一愣,马上换了思路,“死了就算了,留着也是麻烦。日本人那里你让我怎么交待?”

    “还是请朱尔典先生想想办法。咱们多赔点银子。”赵秉钧见袁世凯的心情好转,就用一种加小心翼翼的口吻说,“张勋违反停火协议,固镇和南方革命军交火,连吃败仗,现连徐州也丢了,得赶紧想个办法。”

    “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袁世凯气极,其实这命令是他自己下地。目的是要试探南方的军事实力,“让他把兵收回来,然后给南方赔个不是。”

    “好!”

    “蓝天蔚的部队已逼近太原,缉之说东北方面坚持要得到山西,恐怕只能答应。”袁世凯抓着自己的头,痛苦地说,“怎么都是让人烦心的事情?”

    “承德的兵马都撤回来了,锡良听说死了热河行。”

    “好。就让他们把这些人马好好补充到部队去。”袁世凯脑子转了转。“聘卿还是继续做他的陆军大臣。”

    隆裕三请载沣,载沣虽然害怕得要命。但想到自己儿子地江山就快没了,他这个做爹的咬咬牙还是去了。

    “载沣,现走的走,死的死,就剩下我们几个了,你要是再不来,我也不想活了……”隆裕看见载沣到来,嚎啕大哭。

    “我该死,我该死啊。”载沣瞥见一旁的溥仪,心如刀绞。

    “各方已把退位条件都谈妥了,你看看。”

    “太后,太后!”载沣看后,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夜长梦多,还是忍痛下诏。”

    “好,告诉袁世凯和民军,我明天下诏……”隆裕勉强说完后哭了起来。

    奕劻和善耆、溥伟不同,多少年前,他就天津英租界里盖了房子,修了花园,准备了后路。武昌革命风起,他就想,他有上亿两白银的家产,即使大清覆灭,他躲到英租界里,也可以安晚年。现,他早已到了天津的府里,这里生活,并不比北京庆王府差什么,日子过得很惬意,这种寓公生活私毫没有使他有什么失落感,反而感到很庆幸。唯一让他感到气恼的是,他地儿子孙子们为分家产如斗架的公鸡一样,闹得不可开交。

    “货已收齐,全部是平价购买,没有波折。”葛洪义收到密电后告诉秦时竹,“善耆已经被解决了,川岛浪速和芳子也见了上帝,你该放心了。”

    “就是要混水摸鱼。”秦时竹很满意,“有没有给袁世凯留下什么可疑的线?”

    “没有!一切顺利,京城线报,袁世凯捕也是装了装样子就顾着和日本人交涉去了,想必他也懒得花力气。”

    “蓝天蔚来电,太原城的李纯已开始主动撤退,还特意给他打了招呼,让我们稍微缓一缓进城。”秦时竹笑着说,“现一切都很顺利,南方有什么消息?”

    “上海总商会成立,张謇挑了头。华侨联合会同时成立。上海的大清银行改称国银行。”

    “我已和周学熙透过风了,到时候天津、北京地人民银行分支由他负责筹建,上海、南京的由张謇负责。”秦时竹踌躇满志地说,“革命即将告一段落,建设时期要开始了……”

    2月12日,隆裕带着溥仪养心殿举行了清王朝的后一次朝见礼仪。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仍然称病不入朝,外交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支大臣绍英、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学部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工农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内阁成员,头戴翎领、身穿袍套。进入乾请宫内东南角上的廊子里落座候旨。他们默默无语地坐着,喝盖碗茶,脸上地神情却大不一样。胡惟德、赵秉钧、王士珍眉飞色舞,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梁士诒眯着一双神秘莫测的眼睛;沈家本和唐景崇一脸木然,表情迟钝;绍英满脸愤懑;达寿无可奈何地低着头;谭学衡和熙彦则是怅然若失的表情。

    一个小苏拉通报:“太后已至后殿,请各位大臣上殿。”

    十位大臣一齐起立,整了整头上的翎领和衣服,由胡惟德领头朝大殿鱼贯而入。进入大殿。老胡离宝座一丈远的地方站定,各位大臣依次横列他的两旁,面向宝座站定。大殿内4个佩着军刀的侍卫武官,站住大臣地身后。世续和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也前来上朝。

    “太后驾到!”隆裕两个太监的引领下,领着溥仪慢慢从后殿走向宝座。步履蹒跚,两眼无光。老胡带领众国务大臣朝隆裕三鞠躬后奏道:“总理大臣袁世凯身体欠安,命我带领各位国务大臣前来给太后、皇上请安。”

    隆裕点点头,勉强回答道:“好!袁世凯为国家、为皇室出了不少力。南北议和,做到如此优待皇室的条件,也是不容易。哀家按照议和条件,把国家大权交出来,让袁世凯去办共和政府。今天就颁布诏书,实行退位!”

    御前太监把诏书放隆裕面前,她看了几行,泪水便模糊了双眼。忍着悲痛,勉勉强强看完。这大清268年的江山,由她拱手让出,实是不愿啊,但又无可奈何。刚才只是故作坚强,现要紧关头也顾不得太后的体面,“哇”地一声嚎啕大哭起来,双手死死抱住退位诏书。叫喊:“祖宗啊!祖宗呀!……”

    溥仪见她哭了。也跟着哭了起来,整个大殿。充满了恐怖、阴森、悲切的气氛。此时此刻,好几个大臣流下了泪水,胡惟德哽咽地对着哭得死去活来的隆裕毕恭毕敬地劝奏:“太后,现大局如此。太后能睿明鉴远,顾全皇室,顾全姓,袁世凯和群臣、姓岂有不知?绝不会辜负太后的一番慈衷善意。况且优待条件已经确定,今后必然做到五族共和。敬祈太后保重、太后放心!”

    隆裕听了,反而加伤心,双手仍旧紧紧地把退位诏书捧怀里。老胡料想不到,他善意劝解竟然一点不起作用,正着急时,站住身边地赵秉钧赶紧向他使了个眼色,用手指了指衣袖。胡惟德恍然大悟,想起入宫前,赵秉钧给他了一份伍廷芳来地孙山电报,急忙从袖里拿出,上前一步,惊慌地奏道:“禀太后,这里还有一份孙的电报,我差一点忘了奏报。”

    一听有孙山地电报,隆裕连忙止住了哭声,抽抽答答地问:“电报里说些什么?”

    “万急!上海伍秩庸代表鉴:今日经参议院同意,如15日午12点钟以前清帝不逊位,则收回逊位条件。此布,即转北京。总统孙。震。”

    隆裕听了,浑身一震,赶紧拿出玉玺,注视着诏书,世续的指引下,两手抖动着盖过了御宝,交给了胡惟德,泣不成声,哪能坐得住,几个宫女扶着她入寝宫去了。

    大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清帝退位诏书颁下,帝制结束,华实现共和!

    一干人等拿到想要地东西后,立即直奔袁世凯的府邸,向他覆命去了。这道诏书,是胡汉民委托张謇起草的,袁世凯和徐世昌商议后,又里面加了一句“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一句,以示其权力得自清廷,而不必受革命政府约束,同时又由此造成一种“北洋正统”的观念。孙山知道后大为不满,但诏书既然为退位之书,就等于政治遗嘱,改不得。

    后来,袁世凯外交大楼正厅里恭恭敬敬地接过诏书,到场地一多官员神情肃穆,对他们来说,大清终于结束了。袁世凯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于是便迅速地落实早已着实做好的工作,上面署了名,盖了章,算是行使总理大臣的副署权,接着就是颁布天下。

    后,他通电全国,宣布赞成共和。

    当天晚上,袁世凯让人帮他剪掉了脑后的辫子,剪的过程,他不住地开怀大笑,他的一生,这种得意是非同寻常的。想想就4个月前,他还是一个“开缺回籍”的前大臣,辛亥革命波澜壮阔地历程,将各方面势力玩弄于手掌,终于攫取了全国政权,怎能控制住自己内心的得意和狂喜呢?

    “皇帝,一切都过去了。”

    “皇额娘,是‘什么’都过去了?”

    隆裕太后一时语塞,焦黄的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

    溥仪看太后脸色很难堪,于是道:“是孙的革匪和袁世凯奸贼这些事情过去了吗?”

    “是的,皇帝,一切都解决了。”

    “这些大魔头、大坏蛋、大奸贼都被镇压了吗?”

    “不,是解决了。”

    溥仪也不好再问,“解决”看样子不是被镇压,但那些妖魔好像是不会再扰乱宫的生活了……

    次日,全国各大报纸争先恐后地全表《清帝退位诏书》,北京城街头巷尾人们奔走相告:“共和了!”“皇上退了!”

    北京城收起了龙旗,挂起了五色旗。

    沈阳、吉林、龙江、承德、太原,到处都响起“共和万岁!””革命万岁!”的声音,三个月地革命,终于获得了成功……

    波澜壮阔地辛亥革命终于降下了他的帷幕,华大地地历史即将翻开的一页……
………………………………

前言

    前言

    辛亥革命的胜利,为国打开了进步的大门,民主共和的思潮成为一股洪流,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的,硬要螳臂当车,只能是灰飞烟灭的下场。

    以往的历史,一般都说辛亥革命是夭折了的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时竹常常怀疑此论断的合理性。究竟什么是彻底?什么是完全?一个历史过程,必然有其时代特色和社会背景,只要完成当时的任务就可以了,至于革命,就是革命者自己也以改朝换代、推翻帝制为己任,这难道不是革命已经完成的标志。因此,千万不要用一己的想法和后来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我们往常所犯的一味拔高的错误难道还不够吗?

    从本章开始,时竹将描绘民国社会的场景,重点渲染那种际会风云的微妙与逐鹿天下的走势:个人的力量对改变历史是微不足道的,但一旦掌握了政权和民众,并通过这两者将自身力量释放出来,那其效果之大实不容小觑。如果说1901以后,历史进程已悄悄生了某些变化,那么1912那个帝国远去的背影下,我们可以看到多的转折与惊喜。随着政治、经济、化、外交、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展开,等待这些人去开开拓的,是大的天地。

    革命不是一种原罪,革命意味着荡涤和洗刷,纵使泥沙俱下的时代,也不能掩盖金子闪耀的光芒!
………………………………

第001章 中华启航

    第001章 华启航

    就个人而言,袁世凯是这场革命的大得利者,他不仅因为革命得以东山再起,而且因革命风风光光地成了临时政府的大总统。他是幸运的,许许多多因素成就了袁世凯“大总统”,他的幸运是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说必然是因为他的能力以及手段,说是偶然,是因为秦时竹等人其实也掌握了克制他的手段,只是为了大局隐忍不而已。

    1912,时势选择了袁世凯。

    希望天下和平安定,是老姓的常态心理。为了好的明天,他们愿意忍受一下,甚至做出某种牺牲,但一旦他们以为目的达到后,他们对和平安定的渴望会变得加强烈。

    “排满”是触辛亥革命的重要因素。“驱逐鞑虏”成了同盟会政纲的头一条,说明占国民大多数的汉人,既对清廷**不满,恨它是“异族”统治,可见孙山的“三民主义”为人普遍接受的仅仅是狭义的民族主义而已。

    事实上,辛亥革命唤醒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国的愤青正是这个环境成长起来,国努力寻求自己国际上的位置,却没有相应的实力作为依托,政治家对自己国家的弱点是洞悉无疑的,因而一再的卑躬屈膝,这是患了“软骨症”的表现,而民众呢,却茫茫然不知所措,动不动“四万万民众团结起来”,自信心极膨胀,这恰恰又是得了“臆想症”。要治理一个常态社会已经不易,何况治理的是一个扭曲的社会,岂不是难上加难?!

    辛亥革命还进行当,人们关心和担心的是皇帝不肯退位、能不能退位。他们看来。只要皇帝退了位,一切都好办了,从此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一个敏锐的外国记者观察到:“根据我的判断,年地国人对目前的叛乱并不十分热心……我认识的一位先生今天对我说:‘只要皇帝肯退位,则天下太平。’我问他,‘如果他不这样做呢?’我的朋友面带愁容说,‘那么会出好些乱子’。”

    退位诏书一下,许多人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们心,“异族”统治已经结束,其他便无关紧要了。“以后都咱汉人之间的事,啥事都好说”。他们把“共和”仅仅理解为汉人当家作主。那么袁世凯也好,孙山也罢,谁当大总统他们都觉得无所谓,只要不打仗,天下太平就可以。这种一味的和平心态。不仅下层有,上层也有;不仅姓有,军队也有;不仅南方有,北方也有。社会的心理趋向,到了谁也扭转不了的地步。

    秦时竹地松手与隐忍不与这种社会心态有很大关系。穿越者眼里,辛亥革命只不过是一个序幕,但当时大多数的国人都把这个当成了全部。所以史诗般的辛亥革命这出波澜壮阔的演出,仅仅唱出了“退位”这一次强音就戛然而止了。秦时竹是这次演出的忠实参与者。一个优秀的导演,一个优秀的演员,这种价值是被世人所公认的,但他还是一个优秀地编剧,这里的成功就没有为多数人所看到。当然,也难怪,这个编剧是建立凭空多出100多年的基础上,以他超越时代的目光来参、导、编演这一巨作。其的火候与功力自然无可匹敌。

    南京临时政府地精英人物,当时看来,也不是一流政治家,起码不是一流的权术家。他们对袁世凯并不了解,听到过一些不利于他的传说,内心深处颇为犹豫。清帝退位,人们对袁世凯依然不是很放心,但大势所趋。原来的犹豫心理变成了侥幸心理。“……袁世凯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地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用温情脉脉的希望能让狼不吃羊?用劝告和鼓励能让狼改吃草?要对付狼,只有打断它的牙齿!

    历史从来不缺乏明眼的旁观人,1912年,有位东北的美国记者这么写道:“……很多人都以为袁世凯才是这个生国家的政治代表,我的看法却是未必……秦时竹……这个东北地高主宰比袁世凯有能力,有手段,也加年轻,他身上,我看出了国生的希望……虽然我对他大好情形下不继续军事上对北京施加压力而迷惑不解,但短短三个月,他的实力就从沈阳一地扩张为五个省,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速是前所未有的……有人可能会以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作为对比……但就我所知,他既没有洪的骄纵,也没有洪的奢华,十多年来,他从一个‘义勇军’领成长为举足轻重地人物,依然忠实于他唯一地妻子,居住一间并不气魄地屋子里,国人固有的陋习,如赌博、酗酒、吸食鸦片,他身上都毫无踪影,唯一的旧时代特征就是他也和别人一样留过辫子,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出身和具体来历仍然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国人有英雄莫问出处的传统,我试图探个究竟的努力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不得不途放弃了,这是我目前大的遗憾……”

    “我采访过他,问他:‘……秦先生,明明你的军队战斗力上占据优势,为什么不继续打过去,自己做大总统?……他笑笑,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的再三追问下,他告诉我,国老姓都希望推翻帝制后立即天下和平,作为政治家他要考虑国民的感受,不能由着性子来……我们和袁世凯或者清廷之间的战争,说白了是国人之间的内战,我不希望看见同胞们的血流遍原野……林肯总统不是你们美国内战结束后说要宽宏大量地对待每一个人嘛,我没有他的能力,但他的气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我很惊讶,他居然懂得这么多,我犹豫着要不要告诉他林肯总统剧院遭暗杀的事情,谁知道他却说,……林肯总统内战犯了很多错误,但他唯一没有任何错误的是就是这句‘要宽宏大量地对待每一个人’的话,剧院里的那颗子弹让他成为了悲剧性的英雄,但我相信,他永远活美国人民的心,我很羡慕美国人民有这么好的总统,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国也有同样优秀的总统……”这位记者写道,“我的眼眶湿润了,整个国都追寻谁是国的华盛顿的时,谁都追寻做华盛顿时,秦时竹却提出了要一位林肯……”

    “后来我们还谈到了国的展,秦先生告诉我,并希望通过我吸引广大的美国实业家前往国投资,他相信美两国人民的友情可以跨越广阔的太平洋……”

    这位记者的通讯稿《ti》杂志刊登出来,大幅标题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国政治星:秦时竹――他想要一个林肯式的总统……”章美国激起了的极大反响,华侨纷纷对东北刮目相看,他们的心,孙山是一个言过其实的革命家,一个过于兴奋的理想主义者,他已完成了他的任务,国的将来,就寄托象秦时竹这样的后起之秀身上……

    2月13日,《退位诏书》颁布后的第二天,沈阳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人民日报》记载:“……天空晴明,五色旗和五星旗迎风招展,市内张灯结彩,欢庆革命成功……

    下午时分,民众进行了盛大的游行……走前面的是各校的学生,他们手挥舞着‘革命万岁’、‘共和万岁’的标语和横幅……然后是兵工厂的工人,革命期间,为了前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生产枪支、弹药供应前线,保证了革命的顺利进行……接着是警察……然后是议会议员……后是都督府卫队和政府成员,秦都督骑马上,微笑着向各界民众致意,民众也报以热烈的掌声……等后飞机出现时,庆祝气氛达到了**,飞机从低空飞过,抛下花花绿绿的传单,全部是庆祝革命的祝词……

    晚上,城校场,点燃了五颜色的烟花,将夜空装扮地甚为美丽,整个沈阳,沉浸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

第002章 百废待举

    第002章 废待举

    秦时竹等人可没有心思去看烟花,他们聚一起开会,这个会议不仅涉及政府的运作,涉国人民党的展。

    “诸位,革命已经胜利,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稍事休息,恰恰相反,我们面临的任务为繁重,先,我们要谈一谈如何善后。”秦时竹开了头,“先必须维持社会秩序,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一定要保证不出乱子。军队方面,蓝天蔚接收了太原,我们面临的局面就是要从战时迅速地转变到平时,并进而控制整个山西。我提议,凡积极参与革命的,一律放革命胜利奖金10个大洋,参军一年以上者,可以再领取相当于本人一个月薪水的年津,不足一年的减半放。财政上要好好安排,有困难没有?”

    “财政现状况良好,从革命开始后算起,这三个月来如果不包括军费开支,财政净盈余为520万元余,旧币制转换损失约480万,截止到目前,包括军饷、军火、装备、抚恤金等用于军费开支总共约是1700余万;革命后,累经没收反动分子财产,共计9000多万,现金和已变现部分约为920万,剩余部分主要是田产和房产;一共行革命公债9000万,已销售成功约5700万,其,辽阳实业一家占了近3000万,一部分是以现金形式购买,另一部分则是兵工厂用公债支付的原材料和半产品费用,好像还有一笔款子没有后报上来,具体要问何部长。”

    “确实如此,本月经费还没有划拨到位,我粗略看了一下,总共约300万,其140万已变成了产品。另外的还没来得及加工。”何峰说,“除了这些,辽阳还有一些半成品没有运到,估计也100万左右。”

    “我看这样,凡从辽阳实业获得的原料、材料、产品还没有支付对价的,一律都用政府公债支付,已经签订合同并生产出来但还没有交付的,也照此办理。有合同尚未生产的,暂且缓一缓,以后再议,如何?”对秦时竹地提议,众人一致通过。

    “革命胜利后,辽阳集团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需要理清。辽阳集团虽然是官督商办的企业,但除了每年收点银子外,政府其实并没有股份和投资。相反,辽阳集团却占用了很大的官地、矿山,这个好处跟上交的银子比,是大大便宜了。前清的事情,我意不再追究。但现我是都督。不能损公肥私。”秦时竹扫视了众人一眼,“第一,辽阳集团现有用地,要全部按市价买下来。但应当允许用公债支付;第二,无论是铁矿还是煤矿,都是国家财产,应该每年上交开采费,这也允许用公债抵付。从今以后,凡是用地、用矿都要照此办理,不能搞无偿使用,诸位以为如何?”

    “都督英明!”

    “都督做了表率。这加说明了都督的高风亮节,咱们自然绝对支持。”

    “秉三,这就由你具体负责罗列账目、估价,其他涉及到官股转让的也一并参照办理。从此以后,辽阳集团和政府间依然有特殊关系,但这只是支持、鼓励和引导方面地,凡是涉及金钱的都要清清楚楚算帐。”

    “请都督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办好。不偏不倚。让两家都不吃亏。”

    “兵工厂的工人为了前线加班加点,他们也很辛苦。是不是也请参照军队待遇,放津呢?”何峰提议。

    “可以,具体金额报熊部长审批。从现开始,除维持必要的运转和保养外,工人可以陆续放假休息,算是对这些天的补偿。”秦时竹接着说,“为革命特意多雇佣的人,除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外,一律不要辞退,马上可能要扩大规模。”

    “这个我明白,就是兵工厂不要,辽阳实业估计也要!”

    “已行但还没有销售出去的公债,请银行一律收回销毁。另外,从前地官等等旧币,以三个月为限,期满不予兑换,秉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