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势-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破裂,德国人民是受不了的。佐尔夫自作主张,停止出这份照会。翌日,他向内阁通报了他做的这件事。由于大多数人同意佐尔夫重考虑的决定,所以,对这份照会进行了修改,把要求停战而不是投降的段落删去了,加进了如下一段话:“德国政府现等待提出停战的建议,这种停战将是实现象总统声明所概述的那种公正和平的第一步。”这份修改后的照会送到了麦克斯亲王的床边。他同意了,于是,下午四点三十五分把它出去了。

    事实证明,这种变化已经孕育了德国人的失败情绪。鲁登道夫的去职,除了说明战争前景近乎渺茫外,找不出多的积极东西。

    可是,各国绝不是因为同情德国人率先提出求和要求的,恰恰是因为德国还有可观的军力,一直没有展现出来的和平主义思潮才有翻身的余地,否则,几万德军被打得土崩瓦解的时候,哪里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下,秦时竹抓住机会,全面进行下一阶段的布局,召开了战略分析会议……除了军事、政治之外,对于全国经济一盘棋的方针将予以多的阐述。同时,要思考战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这些问题都不是省油的灯的呀……
………………………………

第058章 北方战争(33)

    第058章 北方战争

    1919年春节过后,大本营西山召开战略会议,这样规模的战略会议,除了逐鹿计划制定并讨论通过时曾经有过之外,也就是目前所具有的。

    “局势生了很大的变化。”张绍曾照例做介绍言,“经过近两年的战争,无论是欧战方面还是俄国方面,都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决定今后对策的主要依据。

    欧战方面,由于美国的加入,协约国方面增添了巨大的力量,已经远远胜过了同盟国,即便俄国退出协约国阵营,也无法抵消美国参战带来的因素。具体战事上,西线德国方面虽然仍然边境以外作战,但协约国越来越接近德国边境,根据我们德国的军事观察员报告。德国的士气下降得异常明显,统帅部已经不再奢望取得胜利,而只希望能够争取一个体面的和平条件――按照私下交流得到的情报,德国方面愿意让出所有占领的土地,而且愿意其他方面做出一些让步。为此,德国内阁已经替,连一直掌握军事大权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双头h体系也分崩离析,鲁登道夫将军已经被解除了所有职务,任相已经前后两次提出了停战请求,虽然语气还十分强硬,但底气已经不足。

    除了士气和兵力,德国经济上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战前储备的战略物资早就消耗殆,甚至于从俄国掠夺回来的一批也已经基本用完,因为稀有金属的缺乏,各类武器制造被迫选用替代材料,质量和产量均下滑得很厉害。农业方面,情况是严重,德国没有足够的粮食,没有各类足够的生活必需品――虽然按照布列斯特条约俄国要赔偿很大一批,但布尔什维克本身就缺少那些东西,只能胡乱用沙皇的艺术品和古董抵偿。

    因此,我认为,德国已经打不下去了,好的局面,德国还能撑到今年年底,坏的局面,3个月之内德国就得投降――除非他们想灭亡。”

    对战局的估计,没有出乎众人的意料。毕竟,从欧战爆的第一天起,大本营就做出判断,认为德国赢不了,区别只于能支撑到何时,现看来,距离后失败的时间已经很快了。这一点上,大本营对此都有着共同的认识:德国坚持得越久,对国便越有利,但是,既不能让德国认为国故意延长德国的痛苦,也不能让英法方面认为国故意阻挠协约国取得胜利。

    与德国的军事交流,从1918年年之后,已经陆续开始断了,这一点,德国方面也表示了理解,因为国差不多已经把压箱底的东西全部都掏出来了,而且,到了欧战后期,质量并不是决定胜败关键的要素,德国人依然一如既往地装备领域占据上风,但这种优势已经为美国方面巨大的生产能力所抵消。

    以空战为例,德国人有着优秀的飞行员和先进的飞机,可是,英法生产的飞机虽然质量一般,但数量确实铺天盖地,只要德国飞机一升空,立即就是一大群飞机上去围殴。即便骁勇如红男爵这等人物,也败了英法的群狼战术之下。

    所以,秦时竹一说起欧战形势,众人的讨论便纷纷而至,隐然形成了话题心。

    正当鲁登道夫准备后一次觐见德皇,以便做出后努力的当口,协约国方面已经准备停战条件了。按照件的内容:……德国人要从莱茵河以西的全部领土上撤出去,将莱茵河右岸建立一个广大的立区。德国还要交出一五十艘潜艇,水面舰队要撤到波罗的海港口去。

    协议的草案主要出自克莱孟梭的主张,他和福煦都认为,德国已被彻底打败,他们会接受任何条件。由于没有考虑到英国的需要,劳合乔治毫不客气地他给克莱孟梭写了一封非常武断的信,认为克莱孟梭态变软了,并且倾向于向德国人提出超过英国人想象的宽容条件。

    劳合乔治的表态来自于内阁会议上的压力:内阁就美国总统的和平条件争吵得很激烈,内阁大臣们特别反对关于海上航行***的内容,坚持要求对他们海上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威尔逊的代表豪斯接到消息后讽刺道:“如果英国人不小心的话,他们将会受到世界人民的厌恶。美国和其它国家不会心甘情愿地让英国完全掌握海上霸权,就象不让德国掌握陆上霸权一样。英国越快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他们就越好。”他甚至以严肃的口吻说,如果反对这一点的话,美国“将建立一支比他们强大的海军,并且保持一支比他们强大的陆军”。

    柏林,德皇会见了相派来的代表,虽然他解除了鲁登道夫的职务,但谁都看得出来,威廉二世只是迫于压力而这么做,那天的表现就决定了那番装腔作势。们带来了解释王近的电报的一封信:威尔逊的盟国永远不会同意与德国皇帝、皇储或鲁登道夫进行谈判。这三个人都必须下台,否则威尔逊将断谈判――这就是要求解决鲁登道夫职务的根源,只不过,现的矛头指向了威廉二世本人。

    两名使者恳求相快作决定。仅仅是几天,甚至是几个小时以后,协约国停战条件的照会就将出,这些条件一定很苛刻。

    这一会见使麦克斯亲王非常不安,但是他仍然决定,得到多的情报之前先不采取任何行动。第二天下午,他又收到一份主张皇帝退位的要求。令人吃惊的是,这一要求来自冯克利乌斯将军。此人多年来一直是德皇的特别副官。他从比利时得到情报:除非德皇退位,否则德国将必须接受严厉的停战条件和一种严厉的和平。德皇必须作出极大的牺牲,以便拯救王朝和国家。

    麦克斯亲王异常激动,“我恳求您立刻去找宫廷大臣奥古斯特奥伊伦堡伯爵,通过他的调解和支持来向陛下表明这种看法。我看来重要的是,应该让皇帝视为私人朋友和王权的栋梁的人先将这种体面的解决办法告诉他。”

    克利乌斯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且带上了霍亨洛厄亲王的信,但是宫廷大臣却拒绝传递这样的消息。他拒绝把这封信拿给皇帝看。皇帝不想下台,他刚把一项命令的本送给麦克斯亲王,命令提出了的宪政改革主张――“朕与左右群臣同意代议制议会之方案,决心力襄助,俾能全部付诸实施,深信此举可造福人民。德皇现乃人民之公仆也。”

    时间已经异常紧迫了,奥地利的抵抗土崩瓦解,持续一周的维托里奥威尼托之战成为压垮奥匈帝国的后一根稻草:三万名奥地利人战死,四十二万七千人即将被俘。

    德国后一个盟国完蛋了。法国有二五十万美国人。麦克斯亲王知道,他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必须有人去说服皇帝立即退位,这个人必须与皇帝有密切关系。奥伊伦堡和宫廷牧师冯德吕赞德尔已经拒绝前去,当有人提到冯克利乌斯将军时,相的精神为之一振。或许可以劝说他再去试一次。

    但这位将军直截了当地说,皇帝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退位。如果退位,那将意味着军队和帝国的灭亡。他态的彻底改变使麦克斯亲王大为吃惊,亲王要他作出解释。克利乌斯回答说,昨天他受了相的暗示的影响,没有表明他的真实看法。

    亲王气愤地问道:“是谁从布鲁塞尔来到柏林要求皇帝退位,认为这是德国的后希望,并且带来了支持这种要求的件,是你还是我?”

    “阁下,是我,但是,情况和我原来想象得有很大距离,我不是一个偏执狂!”

    亲王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我现去找谁呢?皇帝的朋友有谁愿意并且适合于去和皇帝谈这件事呢?柏林我找不到这样的人。”――其实,合适的人还有他自己。

    当天夜里,奥匈帝国政府宣布,不用等待其它谈判的结果,它准备参加关于和平问题的预备性谈判……这实际上是无条件的投降,亲王觉得,自己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得赶紧去见威廉二世。

    此时,劳合乔治还和美国代表争辩威尔逊十四点方案关于海上航行***的第二点――“如果没有***条件的话不能接受,除非把它写进使英国人满意的国际联盟的宪章去”。克莱孟梭加上一句:威尔逊从没问过他是否接受十四点。劳合乔治声称:“也没有问过我。”他们两人不无道理地都认为,这些条件只不过是呼吁公正的宣传而已,而这种呼吁是极为含糊的。两人都认为,不能批准这样的内容含糊的条,因为这些条以后不但必定会给美国总统造成麻烦,而且会给德国人造成麻烦,德国人很可能会声称,和平条件违反了十四点方案的内容。

    到这个时候,英国人的真正意图暴露了,英国人所反对的不是条件本身,而是条件为美国人所掌握。
………………………………

第059章 北方战争(34)

    第059章 北方战争

    既然德国的战败不可避免,那么,做一些必要的掩饰工作还是需要的。虽然,国与德国之间有往来并不是多大的秘密,国观察员各个战场出现也为各国所周知,虽然国观察员大体都同盟国阵营担任,但解释的理由也很多――起码,英法美不像德国那样愿意接受那么多的国观察员。同理,军事合作这个领域,虽然那国与两大阵营都有往来,但与失败者的合作,知道的人还是越少越好。

    “我们派驻德国的机构,除了公开的以外,要可能秘密撤回来。特别是潜艇部队。”秦时竹等欧战之前就派出了大批军事留学生,而以陈若愚为代表的潜艇学员是重之重。

    “已经完全与德国方面交涉好了,提尔皮茨元帅同意我们秘密撤走,他会让海军部负责销毁一切档案。”何峰汇报道,“德国方面安排了3艘的潜艇,全部交付我们的学员开回来,为能够顺利回国,已经做了必要的准备。第一,对潜艇进行改装,拆除全部武备,用于安放燃料和各种必需品,以便延长续航力;第二,派出接应船只,海军将有2…3条经过特殊改装的商船赴好望角一带准备接应,用于补充潜艇物资和掩护潜艇编队行迹。”

    “这些都是海军的***子,要确保万无一失。”秦时竹想了想,指示道,“除了舰体改装外,舰体外面一定要涂上不同于德国潜艇的眼色和标记,特别是要准备国国旗,一旦遭遇险情,立即上浮水面表明身份,立船只,英法是不敢贸然击沉的。”

    “当然,现情况制约,有些事情还办不到。比如,优秀的军官、工程师、专家等还没有表态愿意来国工作……”

    “这个不着急,德国还没有到那一步,等到了那一步,自然会生变化的。”

    现,协约国的内部争端已经开始升级了。

    克莱孟梭说:“那么我想听听十四点。” 劳合乔治附和道,“对,我们都该听一下。”

    豪斯脸色铁青,十四点都表许久了,这两个盟国脑居然闻所未闻?他强忍着不快,几乎要作出来。

    当有人朗读第一点的时候,克莱孟梭显然不高兴了。“我不同意永远不签订任何私下的或秘密的协议。”

    劳合乔治***来说:“我认为,不能如此作茧自缚。”

    豪斯解释说,这个建议并不意味着举行公开的会议,而只是把结果公开。英国人贝尔福勋爵支持豪斯。他说,意图只是禁止签订秘密条约。

    但是关于第二点――海上航行***,美国人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但是,劳合乔治反应很激烈。他几乎是大声喊道:“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接受这一点。这意味着,要失去***的力量,我们用***和军事方法打垮了德国,***的作用并不亚于军事方法。如果把这种力量交给国联的话,英国将为其生存而战斗,任何一种国联都不能阻挡它进行自卫。这种力量使德国无法通过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得到橡胶、棉花和食品。”除非国联已成为现实,否则他决不能失去这种权力。

    豪斯非常生气,他知道英国人要这一点上生事,他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海上航行***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取消***的原则,而只意味着战争期间给予公海上的私人财产以豁免权。将来的战争,如果英国干涉美国贸易的话,这可能把美国推向英国的敌人一边,不管这个敌人是谁。”

    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都参加了这一争论,他们参加争论倒不是因为他们对海上航行***这个问题有任何担心,而是因为他们对十四点的所有内容都持反对态。例如,宗尼诺要求,要明确通知威尔逊,由于实行停战的时候不可能就一项和平计划取得一致意见,所以不能接受他的十四点。他说,应先解决陆军和海军的停战条件。必须把和平的基础问题留待以后去解决。

    这正是豪斯决心要避免的情况。他不能让别人把威尔逊的原则耽搁下去。他说,如果盟国坚持拒绝接受十四点的话,威尔逊总统将被迫重考虑这个问题,并且决定美国是否应该继续为了协约国所确定的原则而战斗。

    这几乎是美国具威胁的警告了,谁都知道,没有美国,英法是打不赢德国的。

    克莱孟梭吃惊地问道:“你是说,你们要单独媾和吗?”

    “可能是这样――这要取决于你们的批评达到什么程。”

    劳合乔治不想让步。“如果美国单独媾和的话,我们将感到很遗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力量。就英国公众而言,我们将继续战斗。”

    克莱孟梭插话说:“是的,我不明白这种理论是什么意思。如果大家都有海上航行***的权利,那么战争就不成其为战争了。”

    会议的气氛又陷入了冷场,眼看要闹僵,贝尔福立刻出来打圆场,“除少数国家以外,协约国大多数国家大概都会认为威尔逊计划是可以接受的。这些问题上可能会达成某些妥协……德国显然企图“协约国之间打进楔子,希望大家不要上当。”

    危险的紧张气氛缓和下来了。劳合乔治也明白没有美国人不行,于是降低了调门,说道:“大不列颠只反对第二点,大家可以继续讨论停战条件,同时我们每个国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就我们对十四点的保留意见提出草案,到明天看看我们是否能商定一个共同的草案。”

    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对于英国人极力讨好美国人感到不悦,豪斯认为劳合乔治的态还是友好的,第一轮会谈便这种氛围结束,但他清楚地认识到,要快达成与德国媾和的条件,很不容易。

    威廉二世面临越来越多的人要他退位的局面。第二天柏林的《前进报》问道:“皇帝将做什么呢?”“谁都不能阻止人们的切切私语,‘德皇将做什么呢?他什么时候做?”甚至保皇派也提出同样的问题。麦克斯亲王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问题:不能等皇帝回来再作决定;他必须争取时间!

    三月份后这一天的一次内阁会议上,亲王亮出了底牌:“对于皇帝退位的问题我已经考虑了一段时间,但是我要明确说明,皇帝陛下的退位只能并且也只应该是他自愿退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给帝国和军队造成损失,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德国的尊严。如果我的***不受到损害的话,如果人们避免向我施加压力的话,我就只能如此行动。”

    随后进行的辩论,情况很快就变得很明显,内阁毫无希望地陷入***,关于皇帝退位后应该组织一个什么样的政府这一问题上也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甚至一些挑选出来的人麦克斯亲王的房间里进行私下讨论也没有取得任何一致意见。相只剩下一个唯一明确的看法:“皇帝退位只有出于自愿才行。”他说,他主要担心的是,不要使形势恶化到人民要求皇帝退位的程。“由于国内有数以万计的人坚定地站皇帝一边,所以这样一种形势将会导致内战。”

    比停战可怕的现实是流行性感冒,德国几乎没有一个家庭能幸免。汉堡,每天要死四人,必须用家具搬运车来将尸体运往墓地。从感冒大规模爆以后,至少将有四十万德国人死于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各国一开始并没有放心上,只有当这劳合乔治暂时病倒,克莱孟梭的女婿于近感染流行感冒而死去后,报界终才提到这种灾难性的病。

    巴黎,每周要死一千二人。美国,这种感冒的蔓延象燎原之火,已经有四十个州受到其侵袭。

    伦敦,由于很多警察和消防队员都病倒,所以很难维持公共服务工作。到三月下旬,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周死亡的人数达到四千四八十二人。

    西班牙流行性感冒的病率出现两次**,第一次**于1918年七月份到来。这一次总的来说不很严重,死亡人数不多,患病后通常三天内就会康复。11月份的第二次**就厉害多了。所有患者有十分之一病情很严重,以至于后死的人往往比康复的多。西班牙感冒蔓延的速之快令人吃惊。一所学校或者一个工厂的人们上午可能都很健康,但是下午很多人就可能传染上这种疾病。

    把病人隔离起来似乎是制止此病蔓延的唯一办法。匹兹堡和美国其它城市,电影院和剧院都不营业。舞厅和其它人多的场合有时也暂时关门。人们建议健康人不但要戴上细纱作的口罩把鼻子和口捂住,而且大量使用消毒剂和喷雾药物。驻英国的澳大利亚军队患病的人如此之多,以致不得不尔兹伯里平原建了一个特别的墓地。法国,七万美国士兵必须住院,其近三分之一濒临死亡。这种流行病慢慢消失之前,二千万美国人将会染上此病,其五十万人将死去。保守的估计是,全世界死亡人数至少达二千七万――这个数字比这场世界大战战场上阵亡的人数多得多。

    但是,到了3月份,突然有消息传出,国方面研究出了抵御感冒的特效药,只是,药的价格一点都不便宜。

    很多人怀疑这样的消息,因为西欧各大强国都没有找到针对性的办法,一贯以来制药领域落后的国怎么可能有所突破呢?

    但事实恰恰如此,国方面宣布了依靠古老秘方,从药提取了关键性物质而研制成功。至于功效,各国活蹦乱跳的国外交官员就是好的明证――国外交官员去年6月份以后就收到了国内送来的抗感冒药品,并且接到了相关命令,必须服用。范围包括外交官员及其家属,还包括公派出国的留学生。其他华人华侨如果需要,也可以出钱购买,不过价格很不便宜,10美元才能购买一份,而一个疗程,通常需要7…10份。

    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凡是遵从指示,服用了药品的人员,都幸运地逃过了感冒的追杀,只有几个原本抱有怀疑态的人因为没有服用,才不幸招。甚至于,同一个办公室里,有人服用没事,有人不服用就生病。

    当然,国所谓的特效药只是预防性质的,对于没有生病的人来说,绝对有效,对于已经生病作的人来说,效果就大大打了折扣。但是,素来以严谨注重的英法医学界得出结论,服用之后,可以降低50%左右的死亡率。

    这当然是了不起的成就,现,市面上抢手的商品便是国来的感冒药。

    这些用玻璃瓶装的,呈现琥珀色的液体药品成为维系很多人的希望。虽然,价格十分高昂,但各国都表示,只要有货,一律采购,不管价格。黑市上,原本10元一枝的药品,被炒作到了50美元以上。不止一次地有西药化学分析家想利用分析法推断出这些药品的成分,但是,分析得出的结论让人沮丧――里面的化学成分多达100多种,姑且不论哪种成分是治病的有效成分不能断定,便是一模一样地加以复制和成分配比也几乎办不到。硬要办到,成本也远远高于国方面的售价。

    所以,大家都只能花钱从国方面买――考虑到都是***国家,这个药还是国家买单。70美元一份,哪怕1亿份也就是70亿美元,这点钱,各国虽然比较吃力,但咬咬牙还是可以拿得出来的。
………………………………

第060章 北方战争(35)

    第060章 北方战争

    不幸的万幸是流行感冒并未国爆,国政府也不打算提价,但饶是如此,私下转让配额进行加价出售或者高价转售的消息还是屡禁不止。为了这些药品,各国都是挖出了不少铤而走险的胆大妄为之徒。很多人都猜想,国方面会不会坐地起价,加码算钱?毕竟,与性命比较起来,10美元真的不算什么。

    但国政府的声明让人看到了希望,国政府专门就感冒药表声明,只即日起进行加强生产,同时,绝不涨价。当然,考虑到技术需要,国可以进行专利转让,具体情况,需要各国政府进行详谈。当然,国方面也委婉地表示,鉴于生产规模问题,除了库存以外,1919年6月前只能满足各国10%的需要,国将按照各国的人口数量进行匹配,以不妨害各国的公共卫生事业。

    国政府的表态赢得了各国的好感,无论是野党还是执政党,无论以往对国持有何种态,这一刻,国政府的形象都是异常鲜明的。

    支付问题上,考虑到欧洲各国普遍性的财政困难,国方面也没有为难列强,同意以各国当时与国建交时的债券进行抵扣,不足部分,协约国方面美国打了包票,一律美国先行垫付,当然,俄国除外。同盟国方面,虽然马克债券的价值已经一贬再贬,但国仍然愿意按照现有实际汇率冲抵药品费用。

    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德国一旦投降,马克及所有马克为单位的债券都是废纸,为什么要这么做?

    秦时竹回答道:“处理德国问题不同,与英法是为了赚钱,德国问题上,将来还有长远的合作,赢得德国民众的拥护与支持,将来我们要好办事的多。马克债券,不是一个问题,我们欠了德国人这么多,哪怕还一部分,也是占了大便宜――何况,这事情后面还有大的意义。很多时候,不仅要算经济账,要有***头脑。”

    其实,所谓国特效药,无非是穿越组从后世国方面屡屡抗击甲流、禽流感和对西班牙流感的综合方面研制成的药萃取物,成本不到01美元――售价几乎就等于利润。之所以定这个价格而不是高,完全是因为流感涉及的面实是太广了,国不能引起全球人民的公愤。一个合理的价格,不但能赚到钱,而且能博得各国的好感,何乐而不为?

    当然,西班牙流感只是欧战的插曲,欧战的主旋律还是有关于停战和投降的问题。

    执行麦克斯亲王使命的代表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而且情况变得比他所担心的还要糟。威廉二世非常冷淡地听完了德鲁斯不自然地提出的要皇帝退位的建议后,轻蔑地打量他一番,说,“你,一个普鲁士官员,一个曾誓效忠于我的臣民,怎么竞敢我面前提出这样一个要求?”

    德鲁斯很紧张,一言不――这是他不可能预料到的事情,惯性使然,他只好给威廉二世深深地鞠了一躬。

    看到对方一言不,处境尴尬,威廉二世接着说道:“那么好,假设我退位,你作为一个行政官员想想看,我退位后将会生什么样的情况?我的儿子们都已向我担保,他们都将不继承我的皇位。这样,整个霍亨伦皇族都将随我一起离去。”

    德鲁斯只回答了一个词“混乱”,然后又鞠了一躬。

    皇帝说:“那么好,让我来告诉你,退位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混乱。我退位,所有的王朝也都随着我而垮台,军队将会变得群龙无,前线的部队定将溃散,退过莱茵河。那些对我不满的人就会聚集起来,敌人的支持下进行烧、杀、抢、掠,这就是我不想退位的理由。”

    德鲁斯后终于插了一句话说,他是相的授意下来这里的。必须有人把这个意思转告给皇上。威廉二世自豪地回答说,腓特烈大帝的后代不可能退位,他说:“我决不因为几名犹太人和千把工人的缘故而打算退位,请将我这话转告你柏林的主子!”

    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把亲王当做霍亨伦皇族的一员了。

    随即,他召见了兴登堡,兴登堡元帅与皇帝一唱一和,他预言,皇帝退位后军队定会溃散,士兵们会象一帮强盗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回家乡。格勒纳这个直爽、性格温和的斯瓦比安人接着激烈地批评政府对闻界的煽动无动于衷。他认为德国的大危险不是敌人,而是国内的叛乱和溃散。

    他们异口同声的攻击引起了德鲁斯的勇敢反击。他转向兴登堡说:“是谁要求组织这个政府的?”他喊道:“是你!是谁不断地打电话和拍电报要求立即停战的?是你!”他要求允许他辞职。

    威廉急匆匆地说道:“不,不能那样!我们刚才只是互相将情况摆了摆。请将我的观点转告柏林的先生们。”德鲁斯离开后,皇帝走到外面去缓了一口气,他告诉尼曼少校,格勒纳如何给他保驾。皇帝令人惊讶地叹道:“这实际上是一个德国南部的将军挺身维护德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这使我心里痛快极了。”

    皇帝走后,格勒纳公开地谈出了他的真实想法。他说:“他应该去前线,不是去检阅部队,也不是为了颁勋章,而是去观看死亡。他应该到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壕里去。如果他被打死了,这将是他可能得到的好的死亡方式。如果他负了伤,德国人民对他的感情将会完全改变。”

    可惜,皇帝不肯,相反,皇帝还绕过提尔皮茨,直接下达命令,让舰队出海寻找英国舰队决战。舍尔梅军上将直接下达了这个命令,而艘战舰上的水兵都表示反对。他们愿意保卫德国的海岸,但拒绝参加无益的海战。由于海军司令部拒不收回愚蠢的命令,水兵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