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势-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鲁登道夫的表现却让***跌眼镜,他说,此以前前线的士气要好得多,而且他正力鼓舞士气。但不幸的是,“停战谈判的呼吁产生了极坏的后果,因为我的士兵们认为,既然他们必须放弃比利时和阿尔萨斯-洛林,那么他们认为就没有理由继续战斗下去。如果给我派遣增援部队,形势就会大为安全――只要有生力军,形势就会转危为安。”

    现的情势已经很明显了,陆军之所以要停战,并不一定是打不下去,而是因为停战比继续战争的后果要好――h可不是莽夫,现情况反过来要德国无条件投降,那么,什么样的战争都比接受这种屈辱好!

    陆军大臣海因里希朔伊希将预计数月之内他能招募十万兵。“我愿意作出这样的保证:我将一切力量去完成上述招兵指标,并从现起就马上进行工作,一天也不浪费。只是,我想知道,这60万人投入进去以后,我们有多少改观的前景。”

    久不言的兴登堡开腔了:“先生们,我应该为你们描述一下形势。昨天,我们防线上打了一仗。英国人和法国人用重兵攻击我们。我们被迫后退,但结果甚好。我们的前线阵地确实被打开了一个四公里宽的缺口,但敌人并没有突破,我们守住了阵地,如果当时国内能派来增援部队,那该有多好啊!”

    他的这种露头的乐观情绪得到了内阁里海军方面代表的支持,他说敌方已准确地感到潜艇战对他们打击的严重性。“但是,如果我们接受敌方给我们提出的条件,我们就会前功弃。”敌方的处境将会变得加困难。

    “我的印象是,”鲁登道夫插话道,“接受此信所提的条件之前,我们必须回答敌人:用战斗来赢得这些条件。”

    “当敌人战胜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提出为苛刻的条件?”亲王问道。

    “不会有比这苛刻的条件了!”

    外交大臣不甘心这样的结局,讥讽道:“听完鲁登道夫阁下的解释,我并不比过去有准备。本月初陆军高统帅部坚持要向敌方请求停战。麦克斯亲王违背其本意和信念,被迫接受提出求和的任务。现,威尔逊的回答来了,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抉择,但情况即刻变了――说我们可以顶得住了,而且只要我们熬过今后的四个星期,我们的处境会比过去好得多。我看来,这似乎是一个难解之谜。一件不久之前还被称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又能做到了,其原因究竟何?”

    兴登堡以一种沉重的口气回答:今天是他第一次听到,他可以得到十万补充人员。“如果我现能得到他们,部队的孤立无援的局面将会结束。但是,停战谈判必须继续进行。如果敌人要求的东西有损于我们民族的荣誉,如果敌人欲置我们于无力战斗的境地,那末我们的回答必定是:不!”

    亲王追问道:“那么,我们就拒绝?”

    “是的,拒绝――战斗!战斗到我们的后一刻――知道敌人放弃他们的条件为止。”

    12月19日,德国方面进行复照,拒绝了协约国要求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反而提出了自己的停战要求。后6个月里,还将有上万人的厮杀,而这一切,却是英法美自己所寻求的,无法怪罪任何人。
………………………………

第055章 北方战争(30)

    第055章 北方战争

    形势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虽然西线处于极其紧张的状态,但由于德国方面已经定下了不接受无条件投降的基调,兴登堡防线的德军还是鼓起了余勇。反观对手,原本以为德军会轻易崩溃,不料却焕出的韧性来,倒是让协约**队手足无措。

    由于媒体的宣传,从将军到列兵,普遍都相信胜利就眼前,对于继续作战、继续牺牲的执着已经减退了很多,但由于政客们的坚持,不同意德国人的条件――起码军队看来,德国人还是有诚意的。不仅同意撤退已经占领的土地,而且愿意解除必要的武装。

    但是,现因为政客们要德国人全面崩溃,要进占事实上协约国还根本没有触及的本土,激起了德国人的愤慨,也增加了战事的难。兴登堡参谋本部里说道:“战斗可以延长下去。即使增援部队被击败,我们也不会比现马上投降加糟糕。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德国人民究竟是为了德国的荣誉战斗到后一个人并为他们自己争取到今后复兴的机会呢,还是不奋力一战而自甘投降和灭亡?”

    另一方面,海军脑提尔皮茨持有与陆军近乎类似的观点:放弃无限期潜艇战就是走第二条路,这种做法也会对陆军的士气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亲王暂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管这是一通滑稽可笑的事件堆砌而成的――陆军先是反对战斗,要求和谈,然后又来了180的转弯,要求战斗而拒绝和谈。但这方面的胜利却被深夜的不愉快的突然事件所抵消――里尔失陷,土耳其投降,特别是美国总统迟迟才答复奥地利停火的请求,美国总统要求承认捷克人和南斯拉夫人的民族愿望。这不仅意味着奥匈帝国完蛋,而且也表明威尔逊并不恪守他自己的十四点方案。

    但柏林方面不知道的是,伦敦,白金汉宫再次对美威尔逊的表态大为恼火,因为他给奥地利人的复照提出了承认捷克人和南斯拉夫人的要求。“这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而且他也没同劳合乔治和克莱孟梭商量。”英国人不是本能地反对停战条款,而是反对威尔逊绕过协约国协商一致而擅自行事。第二天清晨,英国内阁再次唐宁街十号碰头。海军上将、英国主力舰队司令戴维贝蒂爵士争辩道:停战条款几乎就应该是和平条款,实际上所有的德国舰队和潜艇都必须交出来。虽然劳合乔治认为这种意见“听起来非常合理”,但威尔逊却认为这样的条件太苛刻了。

    由于德国人的强硬表态和善意流露,威尔逊只得召集内阁会议。“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坦白地说。“你们认为该怎么办?”长时间沉默之后,内政部长弗兰克林莱思劝他不要谈判,直到德**队“渡过莱茵河”以后再说。农业部长对德国的政治改革的诚意表示怀疑。财政部长威廉麦卡杜坚持要由军方定条件。邮政部长艾伯特伯利森担心威尔逊和潘兴可能太宽容了,他要求德国无条件投降。

    威尔逊象过去一样平静地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和接着进行的讨论,然后,他从他的上衣取出打印的备忘录。他说:“先生们,这是我打印的我认为应该寄给德国的照会的草稿。我愿意把它宣读一下。既然你们一致认为我们应该接受停战的建议,因此,我将高兴地接受你们认为件该如何修改的意见。”

    他开始缓慢而审慎地读着他的复照,每读完一句都得停顿一下,以便使人们印象深刻。高经济委员会的赫尔利追述说,“场的没有一个人不意识到,那份照会,伍德罗威尔逊写下了一篇将结束这次世界大战的宣言。”

    没有改动一个字,那天,用电报把这份照会出去了,不仅给了德国,而且还给了十个协约国。兰辛对协约国补充了几句话,说总统并不是迫使它们进行不成熟的停战,他只是希望它们“默许并参加”谈判。他说,威尔逊已力周到地保护每个协约国的利益,并真诚地希望每个协约国“将考虑他取得的成绩,并欣然他所建议的各个步骤方面予以合作”。

    自然,那些过去反对威尔逊的对外政策的美国人将攻击这份照会。洛奇参议员指责说:“现根本不存一个我们可与之讨论问题的德国政府。”叫得厉害的是西奥多罗斯福,他给洛奇、波因德克斯特和梅勒姆约翰逊三位参议员了三份相同的电报,敦促参议院提出无条件投降的要求以及摒弃十四点方案作为谈判的基础。“让我们用砰砰作响的枪炮来谋求和平,而不是用打字机的噼啪声来谈论和平。”

    当威廉二世看到总统拒绝同德国的军界脑和独裁者谈判的词句时,他大叫道,“这个虚伪的威尔逊终于扯下了他的假面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搞垮王室,撇开君主政体。”他的皇后也很气愤,把威尔逊叫做“暴户”,他竟厚颜无耻地“要羞辱一个为国为民服务了几个世纪的王室”。

    麦克斯亲王的反对派攻击他的政策,反过来,他们也遭到攻击时,威尔逊的照会传到德意志帝国议会了。“令人沮丧的压抑气氛”,威尔逊的复照议会走廊里传开了。本应该是团结起来的时刻,但这个消息却使争吵加厉害了。

    仍然呆房间里生病的麦克斯亲王感到纳闷:威尔逊保证以公正的态进行谈判,这究竟是真诚的,还是他将要求投降呢?他是不是实际上要求德皇退位?相不可能正视现实――协约国会坚持威廉退位,许多德国人也会这样坚持。

    随即,获悉消息的鲁登道夫也拍了电报,他谴责了威尔逊的要求,强调退位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与威尔逊决裂,战斗到底――陆军准备为高统帅战斗到底。

    内阁会议上,就鲁登道夫的意见进行了讨论,埃茨贝格尔认为,听任何军事当局的意见的时代已过去了。“现,只有我们必须负起责任来。今天的问题不再是军事的,而是政治的。如果我们请高统帅部来,威尔逊就会又有借口声称军方司令仍然进行控制。”

    这期间,麦克斯亲王收到了斯特亲王打来的一封电报。他瑞士就战俘问题与美国代表进行谈判。电报说:“我刚刚从一位可靠的人士那里获悉,威尔逊照会的结论的真正意思只能是,实现任何可容忍的和平的唯一道路就是皇帝退位……”

    几小时后,麦克斯亲王收到了一份类似的电报,这是慕尼黑的普鲁士大臣打来的。电报说:“我必须痛苦地向大公殿下汇报:巴伐利亚当局理解昨天此间公布的威尔逊的复照的意思是,后一段是针对皇帝本人的……”

    面对这种局面,亲王手足无措,只能再征求兴登堡的意见。

    兴登堡阴郁地回答说:“无论成败,我都与我的皇帝一起。陆军敌人领土上还没有被征服,决不能迫使它投降坚持要皇帝呼吁人民、政府、德国各州、武装部队以及议会振作精神,继续打仗。”

    由于鲁登道夫和兴登堡两人的坚持,德国内阁和军部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同样,兴登堡防线上,守卫后一道防线的德军将士也了大的努力。

    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麦克斯亲王决定反击,他的坚持下,皇帝将提议解除鲁登道夫的职务。听到风声的鲁登道夫还没来得及从震惊恢复过来,正式消息传来了,要他和兴登堡立即去贝莱符埃堡。鲁威廉二世与往日的态完全不一样,他抱怨陆军高统帅部改变立场太突然了,鲁登道夫的反应是,强烈指责麦克斯亲王陆军参谋部遭到不公正的攻击时没有站它一边。以退为进的鲁登道夫要求解除他的职务。当皇帝让他指挥一个集团军群时,他粗暴地拒绝了。这激怒了威廉二世。后者说,他作为高当局有权决定鲁登道夫的去留。鲁登道夫再次要求辞职,这次皇帝毫不客气地接受了。

    付出27万人伤亡的代价之后,兴登堡防线的右翼被美国人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个时候,允诺提供给鲁登道夫的60万军队增援还看不到一点影子,不过,德国人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捞到,起码,经过了混乱和沮丧之后,西线的战局再一次稳定下来,德国人以20万伤亡和战线纵深缩短25公里的代价,将协约国的攻势迟滞了2个月,时间一直拖到了1919年2月。

    但是,名噪天下的h已经被拆开了,这预示着德国终战败的日子已经来临……
………………………………

第056章 北方战争(31)

    第056章 北方战争

    俄国内战战场上,鄂木斯克政权的日子也很难过。

    虽然国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军火和物资,协约国方面也不断提供各种援助,但不可否认的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已经越打越强,越打越有实力了。

    1918年,原本四面受困的红军起了大反攻,南方面军哈尔科夫、罗斯托夫方向作战;东南方面军以右翼进攻切尔卡斯克,以左翼进攻察里津。8月,红军占领哈尔科夫和基辅,翌年1月攻占察里津和罗斯托夫。西线,尤登尼奇对彼得格勒的第二次进攻被打退;其残部逃入爱沙尼亚并被解除武装。由于红军攻占罗斯托夫并进抵亚速海沿岸地区,邓尼金部队被分割成两个孤立集团;一个退向高加;另一个退向克里木和敖德萨。红军乘胜追击,于11月7日攻占敖德萨,12月27日占领罗西斯克。邓尼金残部逃往克里木后;由pn弗兰格尔接替指挥。东线,红军于1918年秋从托博尔河地区转入的进攻,至翌年1月全歼了高尔察克好不容易重整顿起来的军队。

    1918年,红军累计消灭各路军队达到了近100万,自身付出的代价40余万。由于的征兵体制动与俘虏就地转化为红军兵员,红军整体兵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从30多万上升到50多万。武器装备上,由于各次战役的胜利缴获,协约国系统提供给鄂木斯克政权的物资和军火,特别是国方面的军火被布尔什维克缴获了不少。高尔察克被戏称为红军的运输大队长,根据保守的情报估计,他的部队为红军提供了11万枝步枪,1000多挺马克沁重机枪,还包括上门火炮。

    国国防军的常规步兵武器,除了冲锋枪、枪榴弹等少数几种因为没有提供出口外,其余全部能够红军找到。

    对于这样的情况,总参和总后都十分担心,事态明摆着,一旦鄂木斯克政权崩溃,红军就有可能对已经控制了西伯利亚铁路东段的国起进攻,那时候,进攻者和防守者将是用同样的武器,国方面的装备优势将荡然无存。

    但是,秦时竹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理由明摆着,红军战斗力和指挥水平强于白军是主导因素,不管国是否向白军提供装备,他们都无法避免被打败后损兵折将、丢失装备的后果,既然如此,何必执拗于不提供本国装备呢?

    况且,这些物资都是鄂木斯克方面出面购买的,除了英、法、美三国各自象征性地向鄂木斯克政权提供了总共500万英镑的经济援助之外,其余一切物资,要么是高尔察克政权直接以黄金交付,要么以原油、矿石等国方面需求的物资交付,从交换上说,不仅没有吃亏,反而大大占了便宜。

    经济景气的刺激下,国内的工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军事工业因为源源不断的订单而处于持续扩张的阶段,便是民用工业,也因为鄂木斯克政权的消费而大大展了。

    如果以1914年工业指数为100的话,那么1915年是128,1916年是177,1917年是249,1918年则达到了361,仅仅4年功夫,整体工业产值便翻了近2番,实为史无前例的大跃进。具体工业产品产出上,各种关键产品是有3倍到20倍不等的增长。当然,考虑到一定程上的通货膨胀,按照同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增长水平会减少一些。但由于欧战爆之后,各国货币都是经历了一番贬值,即便是贬值程小的美元也大于华元的贬值水平,所以,世人眼里,华元不但币值坚挺、含金量高,而且愈来愈占据商贸流通的关键地位。

    以进出口业务为例,原先一般都主张用英镑结算,如果持有汇丰银行开具的信用证,则会高看一眼,但欧战爆之后,涉及战略物资的商品交易,国规定必须用华元或者黄金结算,而且必须持有人民银行、国银行或者交通银行这3大行开具的信用证。通过几年的使用,不但华元的地位大幅提高,而且金融领域的自主权也得到了强化。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乐见本币的升值,为了刺激出口,日本方面就愿意维系日元的相对贬值――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不必花费太大的力气提升币值。从实际情况上看,确实达到了效果,出口国的商品比国货虽然质量差点,但比较便宜。但日本方面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虽然价格便宜,但国民众因为日辽东冲突的缘故,已经本能地排斥日货,哪怕日货便宜,也不会有人去买。爱国的商人,是自抵制日本,不销售、不批,不太爱国的商人,也迫于形势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即便有人不惜铤而走险,随即而来的税务稽查、工商检查等等都能让其叫苦不迭。因此,日元贬值并没有促成对华出口的扩张,反而因为相对华元的大幅贬值而大大增加了需要从国进口大宗原料的工业的成本。

    农业领域的增长虽然不像工业这么引人注目,但展也是实打实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5%。特别是,原来移民屯垦的东北农业实现了大展,效益一下子体现出来。良好的政策、较好的收成再加上全开始的基础,使得关外屯垦的农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有人做过对比,东北普通农民,只要勤劳肯干,家里又不出现重大变故的话,通过5年的展,其生活水平相当于原先江南地区的小地主。

    工农业迅猛展的势头带动了其余产业的展,无论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贸流通、医药卫生、教育科技、农林水利等各行各业都有了全面、飞速的展,连带着社会问题亦解决了不少。

    原来江南普遍存的流离失所问题,得益于持续扩大的经济规模,无业人口被大批量吸纳进入了各种行业的工厂,成为生的工人阶层;原来农村普遍存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残酷剥削问题,也一定程上得以解决――一方面,由于工业利润的刺激和相对于农业的高效益,很多小地主都将土地变卖,筹资展工商业,这个过程,他们变卖的土地除了一小部分被其余大地主吃进以外,其余都以市场价卖给了佃户,考虑到佃户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一次性付款,央行和财政部秦时竹的直接过问之下,设立了国农业银行,专门进行抵押放贷,通过20…30年的分期付款方式帮助农民购买土地。只要佃户以农地作为抵押,同时按照6%的年息分期偿还,他就能购买足够一家耕作的土地。考虑到佃户原先如果租种土地需要付出40%以上劳动成果的现实,那么这类分期赎买的方式大大有利于他们。

    这种分期付款的方式迅速大江南北推行开来,既解决了土地问题,又解决了部分欲从地主转变为工商业资本家阶层的资金来源问题――帐谁都会算,投资农业,一年大约是15…20%的收益,投资工商业,收益率40%以上,甚至能高达60…80%。

    另一方面,维持原来的固有剥削水平也相对不易。由于工业的持续扩张,除了无业居民被大批吸收之外,大量的佃农也被吸引到工人队伍的大潮去。1914年,全国工人及其家庭总人口数不超过2000万,到1919年年初,按照规模以上的工厂数据统计就已超过5000万人,这还不包括哪些尚未完全脱离土地,农忙时操持农活,农闲时进厂做工的半农民、半工人。要想维持租佃农业,就势必只能降低剥削水平,实行减租,两相对比之下,封建农业退出便成为不少人选择的途径。

    国民党嚷嚷了近10年的“耕者有其田”,人民党手,没有通过暴力和国家收购的方式便部分达到了目的,虽然还存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其积极性却是世人公认的。孙山就不止一次地公开场合承认:“兄弟原先对于土地问题的解决思路太过于理想化,秦大总统通过展实业,推动农业改造升级的办法才是真正切实可行的路子。”

    1914年以后,特别是日冲突以方后胜利告终之后,国无论经济还是政治,都处于良性展的互动。一方面是国际地位提高、原来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陆续废止,被侵占的权益逐次收回,对国民经济的超经济强制消失了,另一方面是得益于欧战的东风,迅速扩大的需求让工商业者内的各行各业赚得盆满钵满。
………………………………

第057章 北方战争(32)

    第057章 北方战争

    如果一定要说还有谁不太满意,那么小手工业者可能是这一轮经济景气受益小的,一方面,由于科技和工业的展,手工业的展范围受到了限制,原本传统手工业占据优势的领域,迅速被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品所冲垮,即便仍然能够保留下来的,大多数也是作为艺术品或者奢侈品保留下来,不是主流消费品。另一方面,经济地位的改善,产业资本家和通过转型为产业资本家的地主阶层了财,贫苦农民通过土地赎买获得了生产资料,唯独手工业者的经济地位未见上升,反而整体社会分工落于下风,是个不进则退的局面。尤其是,为手工业者所看不起的工人阶层通过实业展获得了良好的上升空间,是对比格外鲜明。

    经济压力之下,一部分手工业者转型成了商贩和农民阶层,绝大多数则进厂当了工人,手工业阶层如果不能说几乎消失的话,那么人口总数也是大为下降的,而随着年青一代普遍与手工业脱钩,一批传统优势项目近乎丧失――这恐怕是产业升级不可避免的阵痛。

    经济快速展的同时,无论是央还是地方的财政收入大为改善,军政费用依然是央财政支出的第一大户,管绝对额提高得很快,所占比例已经大为缩减,不到25%,虽然还略微偏高,但考虑到北方还作战,国防军处于壮大力量、装备的关键时刻,所有人都对军费开支表示谅解,甚至于还有激进的议员认为军费开支不够,需要向日本学习,资源多地向国防倾斜。

    按照原本的国防10年展计划,除了个别领域之外,大多数第二阶段指标到了1918年就基本实现了,足足提前了一年多的时间。

    地方财力增长用,主要用于科教卫事业展,各地纷纷设学校,努力提高教育普及率,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基本实现了初级小学义务教育水平,各类专科学校、师范学校、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地成长起来,形成了科学、完整、全面的教育体系。

    除了教育之外,各省市的市政建设有了飞速改善。很多城市第一次有了城市规划与设计,有城市整体通盘考虑,甚至于,很多城市都是第一次建立遍及全城的下水道系统,虽然现代化的城市体系短时间内不可能建立,但已经露出了曙光。即便是一向挑剔的西方观察家,也不得不承认国正生剧烈的变化。

    一位西方记者这样写道:“近这几年――大家应该都能理解,我指的是欧战的这几年,欧洲陷于普遍的厮杀和破坏的时候,国正进行惊人的建设以期望改变这个老大帝国传统、保守、落后的面貌。城市给排水系统、公共道路照明、公共电车、输电线路……国人形象地称之为‘自来水’、‘自来火’。这些原本西方工业明的象征,被巧妙地融合了进去。我甚至感觉到,与西方那种乱哄哄的,自形成的改造相比,国政府有计划――他们称之为规划改变城市的努力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功。即便有少数人这次变革丧失了一部分权力,例如,公共电车的展将威胁黄包车夫们的工作,自来水的普及将会取缔掉挑水工的职业,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整理清楚,便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样板。”

    得益于良好的资本运作,一贯以来入不敷出的年头占据了绝大多数,风调雨顺,各路顺心的前提下,财政部抓紧机会兑现了一批辛亥之后行的债券,主体便是革命债券和建设债券。这些债券的交付再加上一年一的剪票息,使得二级市场上的各项国债都卖得异常火爆。早期的建设债券要不是有一张承载物的白纸,哪里晓得会有今天如此的风光,很多人甘愿不减票息,而是可能地延长兑付时间。

    对鲁登道夫的痛苦的打击是兴登堡的沉默。兴登堡从来没有像现这样对自己的得利。后,他只是提出他自己的辞呈。“你将留下来,”皇帝尖刻地说。陆军元帅弯腰鞠了一躬。当两位将领离开之后,威廉二世满意地说:“这一行动完毕。我把这如胶似漆的一对给拆开了。”

    城堡外面,鲁登道夫指责兴登堡背叛了他,拒绝与他同乘一辆小轿车。当鲁登道夫的轿车抵达时,他的妻子正站窗前。“这种重要的会见,他回来得这样快,这使我感到意外,而且觉得有一种奇怪的沮丧感觉。”当他进屋时,他的脸色象死人一样苍白。“皇帝把我革职了,”他几乎毫无表情地说。“我被解职了。”她设法安慰他,但是白费劲。她问谁接替他的职务,他回答说,他曾建议由库尔接替,然后,他突然跳起来说:“两周内,我们就将没有帝国,也没有皇帝了,你瞧着!”

    正当麦克斯亲王听佩耶叙述昨晚会见的情况时,黑夫滕跑进来了,激动地说;“鲁登道夫将军被解职了!”

    “兴登堡呢?”

    “他将留任。”

    “谢天谢地!”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过了一会儿,外交部驻陆军高统帅部的代表打来了电话。“高统帅都大闹起来了,”库特冯勒尔斯纳男爵汇报说,“但根据我同它长期相处的经验,我必须特别强调不要相信它的保证,我必须劝您不要让自己撇开正考虑的和平建议。军事形势同三个星期前一样糟糕。不要指望有什么改善。敌人打进我们的领土只是几星期的事,至多是几个月。”

    现麦克斯亲王的任务是答复威尔逊的照会。下面这件事并没有使得这项任务容易些。下午后半晌获悉,总统近给奥地利的回答,是“要各民族一致与多瑙河的这个君主国断交。卡尔皇帝认为他的唯一希望是同德国割断关系”。几小时后,奥地利大使霍亨洛厄亲王拜会了相。“人们将蔑视我,”他极其沮丧地说。“我不能再柏林大街上露面了。”他痛苦地拿出一份卡尔致皇帝的信件的副本。信的开头说:“我痛苦地奉告陛下:我的人民既不能、也不愿意再继续这场战争了。”卡尔继续说,既然无希望赢得战争,他也就无权反对人民的这一意愿。“因此,我必须把我的不可改变的决定通知您,即四十八小时之内我将要求单独媾和,立即停战。”

    随着奥匈帝国即将单独媾和的进展,对麦克斯亲王来说,除了给威尔逊出照会之外别无它事可做了。这份照会简明扼要,保证和谈将由一个拥有一切决定权的人民政府来进行。“因此,德国政府期望提出的是停战建议,而不是投降方案。只有这样,停战才能导致如总统许多公开讲话所概述的那种公正和平。”

    当照会正被译成电码时,将要上面签名的外交大臣佐尔夫把照会内容告诉了共进晚餐的伙伴们。这批人包括联邦顾问、前大臣以及一位重要的工业家。他们一致认为,照会的语调无论对国内还是对国外来讲都是绝对不行的。德国人是惹不起威尔逊的,如果他使谈判破裂,德国人民是受不了的。佐尔夫自作主张,停止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