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中华-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睿方正在摆弄着潘博盛刚给弄来的一个翠玉扳指,戴着大拇指上仔细用衣服下摆擦拭了一番,看了又看,显然是十分的满意。
“潘公子,这可不是让您又破费了”睿方神清气爽的笑道,不过却一点没有却之不恭的态度,他看看左右,凑上来压低了声音说道:“潘公子,这一次我可是听到个大消息,特地来告诉您的!”
潘博盛微微一笑,这厮的表现一贯如此,他也是见怪不怪,经常是一些个狗屁消息,不名一文,不过,自己可不争这朝夕的小事情,在北京城潜心耕耘,这些个眼线迟早能派上用处“说罢,今个儿有事那个亲王家格格的有趣事啦!”
“潘公子,这次可真是大事!”睿方又是贼头贼脑的张望了一下,这边角落显然无人注意,就是注意了也不可能听到什么,他这才凑到潘博盛耳朵边说道:“京师步军前军统领昨晚让内廷侍卫给抓啦!”
………………………………
第558章 帝师的算计
慈宁宫的慈禧,这段时间可谓是出招凌厉,对于刺杀案中的重重疑点,这个手握天下权柄的女人始终耿耿于怀,抓了镶蓝旗的索额,这只是杀鸡儆猴的小把戏,原本指望纳同再从索额身上掏出些消息来,不过索额这老东西实在是老了点,抓进刑部大牢还没用刑呢,这可都进气少出气多的……
这让老女人更为光火,她偏执的认可纳同严刑逼供得到的那些毫无根据的消息,从而更加认定自己扶持光绪小皇帝,那绝对是一件养虎为患的愚蠢行为……在这件事情上,她早就心生悔意,这让她这段时间频频动作。
贬谪的翁同龢、文廷式两个光绪的智囊后,她自然还不放心,让纳同仔细了解朝堂上的动静,看看还有那些死硬拥护小皇帝的官员!显然,她这一手确实重创了之前还挺活跃的地方帝党官僚,不少摇摆分子已经开始举棋不定了,而死撑着官员多为翁同龢为首的清流。
而文廷式联络的步军前军统领熊大光自然成为了慈宁宫的眼中之钉,罢免翁同龢之后,慈禧立刻让纳同去罗织罪名,很显然,这熊大光虽然对光绪小皇帝颇为忠心,却也不是什么底子干净的货色,这前军足额5000人的额度,光空饷就吃了700多。
不过,纳同私下里倒是也替这位前军统领喊过不值,在京师号称20万的八旗军编制中,现在算上老弱病残能有10万出头已经是个奇迹了,这熊大光才吃了700空饷,在军中的统领之中也算是干净的……不过这个罪名显然是轻车熟路最好办的。
接下来,他又罗列了譬如用人不当、操练失责之类的罪名,这多少费了点时间,这才突然行动把熊大光给逮进了刑部大牢。
这两手组合拳一出,慈禧也是大感放心,现在整个京师的军队、内廷侍卫可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当然,小皇帝乾宁宫那边还有些个侍卫,但也已经是无足轻重了,大局已经被她牢牢掌握。倒也不怕醇亲王和光绪小皇帝再折腾出什么风浪来!
在潘博盛得到熊大光被抓的消息两个时辰后,这消息也在京师里传开了,而文廷式得到消息,竟然是翁同龢那边传来的,说起来也是凑巧,侍郎宝廷去刑部想了解下淮军的事情,他现在可是小皇帝的头号智囊。所以对局面额外关心。
结果竟然在刑部碰到熟人,当时人家就把这消息给透了,他听到后也顾不得在了解淮军三营被扣押的兵马,别转屁股就直接来找翁同龢,而翁同龢竟然不在家中,而是和文廷式分头出去串门了,想来是去搞阴谋了。
他当时就急出一身冷汗,太后竟然对京师的禁军动手了。这举动显然预示着太后正式和小皇帝对立了,而且,目前看起来。一旦熊大光被持,貌似自己这边那可就彻底的陷入了被动,至少他看起来,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了。
在翁同稣家外面的茶馆待了一个多时辰,派去通报的家丁才带来消息,翁大人回府了,让他从后门进去……等到了府内,翁同龢听到这消息后,也是大惊失色,这一支兵马可是他替光绪潜心准备的。没想到还没用上就泡汤了。
稍晚时候,文廷式被叫来了,他倒是带来了一个算是好消息的消息,他早些候因为正黄旗两位内廷侍卫大臣在态度上比较支持小皇帝亲政的,所以通过正黄旗的侍卫大臣隆文想要拉拢他的族弟、正黄旗都统隆正。
原本这隆文倒是态度颇为摇摆,没想到因为镶蓝旗旗主索额被拘押后暴亡。倒是大大的促动了这位,他今天偷偷去拜会隆文时,他表示只要有圣旨,就愿意依圣旨行事!
按照清朝军制,京师的兵马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指的就是内廷侍卫,而兵卫才是正儿八经的八旗军,按照这兵卫的分工,大清历来就是规定上三旗守卫紫禁城,其他五旗分属内务府,而辖制这八旗兵马的就是九门提督英廉。
而这隆正统领的却正是守卫紫禁城的上三旗兵卫之一正黄旗的八旗兵,虽然这兵卫进不了紫禁城,不过那可是拱卫皇宫的重要军事力量,若是拉拢到这支兵马,小皇帝手上可又多一份力量。
而翁同龢正在谋划的事情进展也是颇为顺利,三人商议了一下,文廷式匆匆出门而去。
刑部大牢的官监内,刚刚被送进来的步军前军统领熊大光一脸的死灰,他与文廷式交好,也是听了文廷式的劝告,所以才一心上了小皇帝的船,原本盘算着这怎么算都是一步好棋子,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谁能料到今日竟然身陷囹圄。
文廷式被罢免之后,他也是立刻警觉了,不过很快文廷式就来找他,更是出示了小皇帝手书的密旨,上面可以盖着红彤彤的皇帝私印,当时他还兴奋了一回,若是事情能成,自己那可就是从龙之功啊,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没想到的是,事情还没个着落呢,这边太后就突然下手把自己给抓了,而自己的安排显然是完全落了空……想到这里,他顿感前途一片黑暗,这次说不得就是个灭族的大祸,而自己连个鱼死网破的机会都没有……
“熊统领,有人来探监啦!”外面的监狱铁门呀呀的打开,远远传来牢头的喊声,这让熊大光心中顿生希望……莫非是皇帝知道自己的境况!只是,片刻之后出现在他视野内的,却是一个穿戴颇为暴发户似的中年人。
牢头蒙搭并没有跟过来,太后最近抓人抓的频繁,没想到自己生意却是越来越好,这两日,那天没有个百十两的进账,今天这熊统领的朋友倒是个有钱的主,一出手就是一百两锐德银号的银票,他自然知趣的远远候着,只要犯人不出事,自己这银子可就拿的顺溜。
来人拿着一个食盒,慢悠悠的晃到熊大光的牢前,隔着牢栏杆轻声的说道:“熊大人,文大人差我来的,他让我问几句话?”看到熊大光疑惑的表情,来人在熊大光对面张开手掌,他手心上赫然写着两个楷书小字——凤篁,这是他和文廷式越好的暗号,乃是“奉皇”的谐音,若是差人来办事,都以此暗号为凭。
熊大光看了看来人,既然文廷式知晓自己的事情,这倒是真的还有了一线生机,忙装模作样接过食盒,边吃边交谈了几句,过了一盏茶功夫,来人这才一副担忧的神情走出了官监,临走时,又塞给牢头蒙搭一锭银子,笑着蒙搭嘴的有些合不拢了!
………………………………………………………
隔了一日,正是12月21日,临近年关了,原本这时节各个衙门可都准备在过年的事情,不过今年北京城风声可不对劲,各个衙门都显得清清淡淡的,就连往年这季节忙乎着进京送敬仪的官员都似乎消失了。
军机处的章京们这些日子也无事可做,上面的大佬们都在整天盘算着站队问题,自然没人来关心这下面的人做事,衙门口的班头德英带着几个手下半依这军机处的大门,两眼无神的张望着外面的青石大街。
德英砸吧砸吧嘴巴,呸的一声飞出口浓痰远远的落在衙门外,看了看手下的几个兄弟“你们说今年是怎么啦,往年这时节,咱们可就是开红利的好日子啦!这倒好,今年竟然鬼影子都没见几个来!”
旁边早有手下应承道:“大哥,还真是哦,这是咋回事呢?”
正巧这会儿里面转出来一个军机处行走的章京,却是鸿胪寺郎中沈纵,他自然也听到了这德英的话,原本这些军机处的衙役也没什么身份,就是班头也不过是个9品的衔,不过这军机处,就算是个看门的,那也是小小的一霸。
“德英,你就别担心这开红利的日子了,我跟你说吧,今年也就是那么着延后半个月,等年关一过,到时候恐怕你这里要踩破了门槛!”他笑呵呵的透了点消息。
“沈大人,您可得给我在透露点”德英一听这好消息,自然有些个迫不及待的问道。
沈纵站定了,笑呵呵的甩了句“德英,这可是刚得到的折子,南面的三位总督和几位巡抚都上了折子,南方造了风灾,海船跑不得,所以耽搁了进京的行程!”
听到这理由,几个衙役都是嘴巴张的老大,德英眨了眨眼睛,有些离奇的问道:“哇塞,这南方的天气还真是不寻常,这得要多大的风灾……”
刚想着继续追问几句,却听到手下有人嚷了句“大哥,你看那边怎么来了那么些人!”
德英一脸不屑的表情,自己这几个弟兄到底是没见过世面,这京师之地、天子脚下,能有什么事情,结果一转头,他也被路北面转过来的人流吓了一跳……
远远的那边,原本是鬼影子都没一个的地方,现在忽然间冒出来密密麻麻的人头,这远远地看去,竟然有些个人山人海的感觉……德英心中暗叫一声“我的妈呀,这都闹的哪一出!”不过他可不能关门躲起来,想到自己的职责,忙拉上自己手下来到台阶前站定!
等那一大批人轰隆隆的挪动到面前,德英这才算是放下了一些心思,看来人的模样,一个个都是士子模样,这读书人……那在闹腾也就那么回事啦!(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559章 决裂在即
两广总督府侧厅内,秦铠正在召集紧急军议,屋内坐的人不多,但各个都是南洋军中的重量级人物,分别是广东陆师提督周瑞东、澄海总兵官马龙、海丰总兵官薛超以及刚刚升任广东布政使、秦铠的核心幕僚赵烈文。
此刻正在进行情报报告的是提督周瑞东,这位可是现在大清官场上最年轻的提督官了,即便是与他的教官秦铠相比,这份职务上也是丝毫不逊色,不过他此刻的神情可远比坐在上首的秦铠要严肃的多。
目前南洋水师由黄山、泰山两艘最新型装甲巡洋舰领队,四艘千吨的上海级驱逐舰为辅助的舰队正在威海卫附近巡航训练,而由马尾海运组成了一支20艘商船的船队正在广州港待命,周瑞东主要介绍的是已经集结在广州的三个镇15个营的粤军情况。
作为广东陆师的最高指挥官,他自然对于所辖军队了如指掌,这15个营的粤军,全部都是从广东六镇中抽调出来的精锐,目前各营都是满编制500人的标准营,这也是广东新军正规化之后的必然措施,在越北一个营接近1500人的编制,显然只是临时性的举措。
而各营的军官全部都是经过南洋陆军指挥学院培训的军官,而所有军官必须系统学习的政治理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由秦铠亲自圈定的《国家主义》,这份薄薄的手册,每一个字里行间都透着五个字——“民族要复兴”!
周瑞东详详细细介绍了抽调军队的原则。至少参加两次正规作战、军官中“新青年社”成员比例必须超过五成、两年内军队内部考核优秀等级,必须是在新军中服役三年以上,所以从广东六镇的军队中仅仅征调了这7500人。
听到周瑞东的介绍薛超、马龙两人早是知根知底,倒也没有表示什么疑惑。而赵烈文显然是考虑了更多东西,他侧过身子看了看这几个提督、总兵,转头问秦铠道:“烈风,若是我们挥师入京,那将是和朝廷正式决裂的开始……我看这造势应当在先啊,而非出兵在先!”
秦铠自然明白赵烈文所指,这大义是必须的,但是现在的情况下。要夺取舆论的制高点,他也是考虑过很多,更是让情报司也小心打探,琢磨着寻找一个突破口……但是。在这个皇权至上观念尚且根深蒂固的年代,他却深感颇有压力。
下面几个学生听到赵烈文的话,这眼睛都立刻亮了几分,从跟随教官一路冲杀、拼搏到现在,在他们心底早就明白了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这昏暗时代的道路。而教官正是哪一盏指路的明灯,与这个完全背离民族利益的朝廷迟早是要决裂的。
但是,这一条道路的走向,他们几个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赵烈文私下说过的一句话,却代表了他们的共同观点。这个王朝已经没落,需要一个强势和英明的领袖来重组这个泱泱中华的势力。这样才能实现民族的复兴。
而这一次教官毅然布局入京,从命令发布之时,他们都在等着这决定性的时刻,而现在,显然已经到了必须一往无前的时候了,却不不知道教官将会放出怎样的胜负手。
对于失败,他们几个当然也在作战计划中进行了充分的谋划,但是一切的计划都是为了达成目标,所以,这一次周瑞东亲自组织策划的作战计划中,考虑到作战部队不可能太庞大,已经是将兵力精简到极致。
不过作战部队不包括在廊坊的两千前锋,尚且达到了7500人规模,在武器配备上,更是极力强调火力和绝对的压制打法,务必一击制胜……毕竟奔袭数千里外,虽然有着事先布局的各种准备,但是一招算错,就可能全盘皆溃。
秦铠看了看赵烈文,他自然明白赵烈文的担忧,这拱卫京师的,那可不是一点点的军队,满清建国后,对于北京城的防卫,历来是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毕竟他们当初就是从关外长驱而入,一举灭亡了北京的明政权。
满清八旗的老底子那可都在京师,光是京畿驻兵的额度就是多达二十万人,当然,这些八旗兵的战斗力,其他人是不清楚,自己可是太清楚了,洪杨之乱就已经彻底摧毁了八旗军和绿营兵的满清兵制,而这二十几年来再次膨胀起来的京畿八旗军,那就是满人混吃混喝的好去处。
自己安排在北京城的眼线早就把京畿八旗军的情况调查的一清二楚,整个北京城内虽然号称有二十万八旗军,不过满打满算,就是把那些个吃了几十年军粮的老头算上,估摸着也就十万出头。
更重要的是,整个京师的军队的调度上,根本就是有这太多的钳制,除了八旗前锋军外,更有殿后军四部,因为八旗军战力实在太弱,后来不得已增设京师步军前、后、左、右、中五军,以汉军旗和八旗精壮冲之,这步兵五军也算是京畿驻军中略有战力的军队。
此外,还有郎兵,即内廷侍卫,这部分人数不到8000,因为都是宫中侍卫,在情报司的报告中倒是特别强调了这内廷侍卫在战斗意志上要略强与驻扎京畿的其他八旗军。
赵烈文所关心的问题,其实不外乎两点,一是以广东新军的战力,能不能到时候控制得住局面,二就是控制了局面后,他这个秦大总督作何打算,而且,一旦付诸实施后而且取得成功后,原本一直低调发展的两广新军的实力就是一跃而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虽然之前,这位秦大总督历来以征战四方而在国内蜚声在外,但是每一次取得胜利的背后。秦铠却从未真正展露过自己的尖锐獠牙,真正见识过他凶悍战力的,反倒是那吃了大亏的列强,在大清国内。所有人的眼里,第一等的强军,依然是那势力庞大的淮军,而粤军不过是后起之秀而已。
秦铠端起茶杯,若有所思的呡了一口,然后轻轻的放下茶杯,“这一战,我以为战力并非是制胜的关键……若是入京。我们打败京畿的八旗驻军,不难!难就难在京畿外围、直隶的淮军,那里可是淮军的老窝,这次入京的两营淮军。据情报司报告,战力还算不俗……所以,如何掌控局面才是重中之重……”
下面几个陆师的将领一听秦铠的话,看起来倒似不用他们似的,周瑞东作为主官。自然就追问道:“教官,我们这十五营兵马什么时候行动?还用不用我们?”
秦铠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而是起身来到挂在墙壁上的那直隶地图面前,从天津大沽口经运河直入京师。不过两百余里的路程,在这段决定整个国家命运的征途上。自己已经安插下了第一个钉子,那就是在廊坊的两千健卒。
他拿起桌案上的那份来自欧阳庆的加急电报。伸手递给周瑞东,“我还需要一个进京的借口,我想,很快就会有了……瑞东,这次作战,你决定由谁来指挥?”
一听到这话,三个粤军的大佬这才放松了神情,周瑞东立刻答道:“我亲自去,广东这边的军务,我让薛超全权负责,计划在接下来的十五天内,抽调第五镇(缺3个营)、第六镇(缺2个营),一共7000人做好增援准备。”
秦铠微微一笑,周瑞东虽然未必是天生的将才,不过却是个极为谨慎的优秀军官,尤其是经过越北之战后,对战局的把握和推进已然颇有些手段,倒是让自己在这方面少操不少心,这次的进京军略,充分体现了周瑞东的谨慎作风。
充当尖兵、新组建的第七镇,虽然兵力不算多,但要是轮战斗力来,绝对是体系内最强兵力,从顶层到底层的军官中,全都经过是南洋军官学院培训,7成以上军官都是新青年社的成员,其他的三成也都是5年以上、参加过越北战事的老军官。
而更重要的是,对这四营前锋的武器配置上,已经达到了变态的地步,火力狂野、在军中素有弹药燃烧机之称的80式冲锋枪已经配置到小组,按照每哨50人的编制,配置了20支80式冲锋枪,而粤军才配置的卵形手榴弹更是配置到每个士兵。
而廊坊的三个步兵营中,马克沁机枪组已经配置到了营级部门,每个营一个50人的马克沁机枪射击小组,配置5挺马克沁机枪,为了让机枪小队拥有足够的运动能力,甚至为马克沁机枪组额外配置了15匹驮马。
部队火力配置的上升,带来的自然是后勤的巨大压力,这段时间,马尾海运几乎是24小时不断的向天津卫发货,在从当地由内河船队发往廊坊,廊坊步兵学校内囤积的弹药,足够进行一场中等规模、持续10天的激烈交战。
他在地图上廊坊以北的位置上,用手上的演示棍轻轻的敲打着,“瑞东,通州是进入京师的要冲,这么大部队走运河过去,必须第一时间拿下这里,而且要确保消息不泄露,我听说你已经组织了参谋部进行了多次推演,有把握嘛?”
一旁的赵烈文此刻却在闭目养神,这种纯军事的问题,他是懒得去掺和了,他的脑海里早已思潮澎湃,若是这一次入京成功,虽然他目前也无法预测到到时候事情的发展,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南洋体系将会迅速崛起为一支比淮军更强势的力量。
而刚才秦铠的回答中已经给了他充分的答案,这次进京的目的显然不是一举摧毁这个王朝,顺势而为才能中流击水,逆势而为,势必会有太多阻碍,所以,这出兵的时机和需要掌握的大义,将会显得万分重要。
周瑞东、薛超几个正在逐步报告推演的情况,秦铠听了也是心中十分的惊喜,自己带来的这套兵棋推演理论,事实上,他自己也只是个死记硬背的货色,没想到自己这几个学生竟然应用的如此得心应手,更是在他的推演表上,依据这时代的特色增设了不少新的设定,使得推演的结果更加符合陆师的情况。
这其实也是秦铠所无法考虑到的内容,比如他在制定陆师兵棋推演中,对于炮兵的伤害设定估计过高,事实上,现在陆师的野炮面临一个门槛性的问题,那就是对于厚重防御工事的破坏力不足,这造成了一个直接结果,对于要塞敌人的进攻,除非有海军重炮的增援,否则炮兵部队很难发挥出强大的威力来。
而目前两广新军配备的火炮主要是的迫击炮,迫击炮的抛射攻击对敌人的杀伤效果非常不错,但是,问题还在于迫击炮对于防御工事的破坏力远不如平射的野炮,而这时代平射的野炮也很难对于那种永久性工事造成太大的伤害,毕竟榴弹炮未曾面世之前,厚重的工事是对抗火炮的最佳利器。
即便榴弹炮面试后,面对这日益规范和成本低廉的战壕,虽然能够产生远比速射炮的炮击效果,但是,永久性的工事依旧大行其道。
而进京的路途显然不可能事事如意,所以仍需充分考虑这北京城内外城门的坚固防御体系,欧阳庆发来关于北京城防的报告,也直截了当的说了一个最终判断——任何试图以火炮来攻破北京城墙的举动都将是徒劳的。
几个军事主官叽叽咕咕的谈了足足一个时辰,作战计划的焦点最终个还是集中在最艰巨的问题上——北京城牢固的城防。
周瑞东提了两个方案,最佳方案自然是由北京的内线完成对某支八旗军队的策反,里应外合进入城内,而第二方案,周瑞东毫不犹豫选择了强攻,而他提出的要求,让秦铠也是微微一愣。
“教官,热气球部队我认为已经拥有参与地方作战的能力,我已经下令他们积极备战了!”
………………………………
第560章 咱要做棋手
天津卫沿运河而上,过崔黄口集便是靠近京畿的重要枢纽武清府,按大清军制,这直隶总督统辖督标四营,节制一提督、七总兵,兼辖保定城守,热河喀喇沁,吉林、奉天捕盗,永定河、运河等营务。
而驻守武清的,正是督标四营的右营记名提督、武清镇总兵张景春,而武清镇下辖的县城就有目前粤军第七镇陈冬驻兵的廊坊,对于这个由朝廷下令兴办的陆军学校,张景春自然是十分的不屑,甚至于从未有来探视一二的打算。
不过,25日一早,他手下的游击马大发心急火燎的一早就来禀告,这让一向起床甚晚的总兵大人十分不喜,不过这马大发也是他的心腹第560章
咱要做棋手亲信,这么早来,想来也是有不得不禀报的事情,所以在内屋接见了自己的手下。
马大发进门就一脸的古怪表情“大人,我们运河的关卡观察到这段时间运送漕运的船队大增……我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今天一早,又有一支12条船队船队路过,我特地上船查验了路引,发现了一点问题!”
张景春对于马大发的发现显然兴趣不高“大发,有什么问题,这漕运的事情伱就少插手,这都是盛大人经手的事务,不干我们的事情!”
这淮军上上下下自然都知道,招商轮船局能与洋人船队一争高下,这其中自然有盛宣怀的能耐,不过,更大的原因却是官办产业的垄断优势,轮船局近六成的收益来自于对南方漕运的押送,这可是李中堂动用了他手中权力为旗下洋务开的一个大大的后门。
这运往京师的漕运,一年就能为招商轮船局账面上尽入数十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独享漕运带来的其他收益,淮军更是在运河上设卡拦截其他向北方运送货物的船只,苛以沉重的厘金,转而迫使其第560章
咱要做棋手他产业不得不用轮船局的资源。
招商轮船局独享北方的船运市场。这一点上,秦铠也从未想过要立刻去挑战这点,毕竟北方那可是淮军的根据地,而马尾海运在很大程度上与招商轮船局走的是两条发展的方向。更大程度上注重远洋的货运和南洋周边到上海方向的航线。
而为了确保向廊坊的物资运输和保密,经手此时的唐廷枢特地放下和盛宣怀的那点恩怨,上门与招商轮船局商议,以一次性支付三十万两白银的租借费和单独赠与盛宣怀二十万两的代价,达成了临时跑北方航运线的合约,马尾海运的船只一律悬挂招商轮船局的旗帜过天津卫进入运河。
而这个马大发也是发现这段时间运河上的船只数量大增,原本对于悬挂招商轮船局的货船。他们也并不检查,不过在查路引时意外发现这些船只都是清一色的广东路引,这让他多少产生了疑惑,而旁敲侧击之下,他也发现了些许不寻常之处。
随船的竟然成编制的粤军,不少船上都有全副武装的士兵押运,而且船只吃水明显不浅,很显然船上的货物颇为沉重。虽然碍于规矩,有了盛宣怀签发的路条后,他们也不能做进一步查验。不过发现这些船上颇为特异的情况后,他还是决定来向张景春来报告。
张景春在洪杨之乱时,当年也是淮军一员智将,不过二十年舒适的官场日子,早就消磨了他的雄心壮志,坐镇一方,无非是要生财有道,原本也没把这当回事,不过马大发倒是个认真的性子,一番解释后。他也立刻感到了其中的问题。
他展开直隶的地图,仔细琢磨了一番后,这才问道:“大发,伱有没有打听他们运货到哪里?”
“问了,对面嘴巴严实着呢”马大发摇摇头。不过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我借故上传查验路引时,在领头的货船上瞟到了一份行船记录,这货船跑过几次运河了,之前一次去的就是武清西45里的廊坊小码头!”
“廊坊?”张景春立刻想到了那边的那座陆军学校……难道就那么凑巧!
一天后,张景春的公文已经送到了天津卫的直隶总督府,他能确认的消息不多,而确认的消息中,能谈得上详实的根本就没有,唯一能确认的是,有大批招商轮船局的船只向廊坊运送物资,很可能是军用物资。
李中堂黯然的坐在桌案后面,听着杨士骧抑扬顿挫的读着张景春的奏报,他是如此精明的人物,对于这座设立在自己眼皮子地下的神马廊坊陆师学堂怎么会一无所知呢?那完全就是小皇帝和自己死对头翁同龢捣鼓的玩意……
这所军校建立伊始,他就私下嘱咐人去看过,他自然也知晓,那里的军官教员全部是翁同龢嘱咐那个让他一直颇为看不明白的秦烈风所派遣的!
“萍石,这廊坊陆师学堂……我记得是招收京畿和直隶贫家子弟的吧!是去年年末十分才建的,能练出多少兵来啊?”李中堂微闭双眼,目光却没看着杨士骧,而是仰头看着从屋顶琉璃天窗上射入的一抹阳光。
杨士骧对此倒是并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