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鸦片战争-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弟有所不知,皇上自打从热河行宫回来,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做出来的都是轰轰烈烈的事情,大家自保尚且不足,那里敢去触这个霉头。”
“你我不是外人,小弟也不说废话了。哥哥只需要联合一些要好的朝臣给皇上上个折子,我这里找皇太后给皇上打个招呼。只要保住了耆英大人,哥哥今后要的烟费就不必操心了,另外耆英大人肯定有重礼相送。”
“哎呀,事情不好办呀!”
“我今日就先给哥哥送两箱上等的膏药过去。”
“看来我只好尽力而为了,如果事情不成,老弟也不要怪罪当哥的。”
“那里敢,只要哥哥辛劳了,这事情成不成礼都不能少。”
“那好,我就尽力而为,先告辞了。”
“还是委屈哥哥一下,从后门走。”
“没事,这个老哥知道,祖宗的规矩在那里,大家都得做做样子。”
第二十四章银行之梦
见到这个时代的金融奇才雷履泰和他的协理毛鸿岁让刘寄十分的高兴,他指着圆明园中最核心的位置说道:“你们看那片湖的中心有一个大岛,大岛的周围围绕着九座岛子代表着华夏九州,合起来就是“九洲清晏”。希望我华夏神州能团结一致,让民众能享受清平晏如。”
走南闯北的雷履泰站立在杏花春馆的高处,鸟瞰着杏花春馆富有田园村落的风景之美,这里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好似到了江南鱼米之乡。更吸引雷履泰的是刘寄言语中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心中一直在暗自猜测皇上将他们召见到这里来的目的?可是从来到圆明园开始,皇上就一直在给两人介绍圆明园的山水风景,并不曾提及其它事情。
雷履泰在心中嘀咕着到底是什么事情,他不动声色的看了毛鸿岁一眼,毛鸿岁也是一头雾水的偷看了雷履泰一眼。
这时刘寄的一番话解开了两人心中的疑惑,只见刘寄背着手,身形笼罩在上午的朝阳中抬眼仰望着天空说道:“日升昌现在所经营的买卖,依朕看应该叫做异地存取、资本借贷。如果能再进一步就好了,宋朝的时候我天朝上国不是就有一种纸币叫做交子。想想看距今五百年的老祖宗能把钱变成一张纸,今天的后人就不能更进一步。二位大掌柜想想看,能不能把你们现在的业务做的再大一些。不要把经营对象只局限于商人,百姓家中的余钱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放进来。假如天下人出门只带一纸凭据便可走遍东西南北,百姓不在将钱财埋在自家土中,那朕也会给立下如此大功的商人赐爵,让天下人知道商人也不可缺少,商人中也有忠君报国之士。”
这雷履泰虽然是一个商人,早年也饱读儒家经典,说起来也算得是一个儒商。胸中不说心系天下,也是渴望有一翻作为的。只是刘寄所说的事情,还是让雷履泰为难了起来,这些事情做起来他“日升昌”的东家,财力肯定是不够的,如果由皇上来出钱,那雷履泰东家的票号怎么办。就在雷履泰为难之际,毛鸿岁喜出望外。他上前跪在刘寄面前大声说道:“草民愿为皇上效力。”
比起雷履泰来毛鸿岁要年轻的多,三十多岁的年纪正当壮年。这人个头中等,一身商人的打扮。此刻双眼炯炯有神的望着刘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
刘寄心中想到,这是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这样的人通常来讲,也比较善于变化,要驾驭这样的人也是需要领导艺术。不管怎样刘寄还是打算用他,要知道朝廷中最缺的就是这样的人。刘寄笑吟吟的将毛鸿岁扶了起来,又抬头看着雷履泰。
毛鸿岁的举动显然刺激了雷履泰,他犹豫了片刻说道:“草民的东家,是无力达成皇上的愿望的。如果皇上想在全国通行票号,扩大票号经营范围,会出现很多问题,并且所需要的银钱和人力不是一名普通商人所能负担的。草民以为,陛下如果要推行票号,不如将银钱放给小号,算作股本年终分红。”
刘寄大有深意的看了雷履泰一眼。心里想到,这雷履泰看起来还挺在乎他那“日升昌”的,是担心被我夺了他的权利吗?或者是担心“日升昌”被官家接管后毁了“日升昌”的生意吗?又或者是担心他的老东家李箴视的利益受到威胁吗?
刘寄笑了笑转身在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他招呼身边的两人一起坐了下来。然后指着远处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的一处景观。那里西洋风情的建筑和东方的艺术融为一体,美丽的园林又和人文景观谐和的相互交融,望着如此秀美壮丽的景色刘寄饱含深意的说道:“你们看,那边就是西洋景观。是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法国传教士蒋友仁、王致诚按西欧园林风格设计的。”
两人往刘寄指着的地方看去,只见一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和周围的山水奇妙的结合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
这时刘寄的声音又响起在两人的耳边:“两位去过西洋吗?看见过他们修剪的整整齐齐的园林吗?看见过奔跑在道路上的四轮马车吗?知道他们的银行是怎么办的吗?”
雷履泰和毛鸿岁最关心的还是洋人的银行是怎么办的,他们的目光被吸引了过来,看着阳光下穿着一身黄色便服的刘寄。
刘寄将他手中的折扇收了前来,又站了起来遥望着远方说道:“贵号所经营的只是银行所具备的部分功能,钱财是人们立生安命的基本物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银钱来买卖,如果一家信誉优良的银行吸纳了中国所有人的钱财存入在里面,那这家银行不是掌握了全中国的命脉。四亿亿人的闲散余钱集中到一处,巨大的资本可以让西洋世界惊的目瞪口呆。”
“资本?”雷履泰迷惑的重复了一句,毛鸿岁也好奇的睁大了眼睛。
“所谓资本就是可以下崽子的银钱。”
雷履泰听到这里抱拳说道:“小号里的银子正是要下崽子的银钱,皇上所说的银行依小民看,不就是票号吗?”
“那天下有多少人的银子放在家里闲着,贵号吸引了多少银钱进来?朕所言的银行,是天下人的大管家。人人都可放心的将银子存到银行里,需要时尽管去取。想要做买卖,办作坊的人,只需要固定的资产做担保,尽管到银行里来借贷。”
雷履泰脸上有不敢相信的,迟疑的向刘寄说道:“如此大范围的开办存取汇兑业务,各地之间如何交流。平常百姓家收入微薄,如果银行在结算中有一点半点错误,岂不是害人饭碗。何况票号以信义为先,如此庞大的计算难免有一些错误,如果出现错误别人还敢来存钱吗,再说如此庞大的账本又需要如何管理,大量的精通票号业务的账房先生又从那里来?”
第二十五章循序渐进
刘寄欣喜的点了点头,看来这雷履泰果然是行家,所说都是些具体的事情。刘寄想了想说道:“这些事情,我相信雷先生比朕精通,朕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好办法来,不过朕可以给雷先生出一些主意。比如我看账本里壹贰叁肆的写法,很多时候大可不必如此,只消用1234代替就可。”
说到这里,刘寄让人取来纸笔书写了出来。雷履泰饶有兴趣的看着简洁的阿拉伯数字,思考着微微的点着头。
说到这些刘寄的思路开阔了起来,他一边画,一边向雷履泰和毛鸿岁两人讲起了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的规律。
让刘寄想不到的是,他刚刚用自己知道的会计常识起了个头。雷履泰已经听懂了复式记账是什么意思。说到本行业的知识,雷履泰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他滔滔不绝的讲起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复式记账方法,从明朝的龙门帐法到清代的四脚帐法。一席话听的刘寄声音小了不少,他先前以为凭借自己零碎学到的一些会计知识可以显一显,雷履泰这一讲刘寄才知道中国古代并不如自己想想的落后。
不过从今天的谈话看来,雷履泰仍然受到了刘寄不少的启发,连毛鸿岁也在旁边学到了不少。雷履太和毛鸿岁经过今天的一翻详谈,两人看着刘寄的眼神中明显的有了一种崇拜的神色。
三人兴致勃勃的讲了很久,雷履泰从坐位上站了起来,整了整衣服拱手说道:“皇上真乃神人,每日操劳国家大事尚且知道鄙行小事,草民佩服之致。不知皇上是让户部管理今后的银行吗?”
刘寄哈哈笑了起来,摇头说道:“朕准备开办的银行独立经营,并不交给户部。朕打算就让雷大掌柜来管理,不知道大掌柜可愿意挑起这付担子。”
雷履泰双目中闪过一丝喜色,眼看正要答应却又犹豫了起来。
毛鸿岁在一旁说道:“大掌柜怎么能放弃如此的大好机会,要知道皇上所说的银行,不正是你我两人经常憧憬的大票号吗?”
雷履泰一咬牙说道:“请皇上体量小民的难处,不敢答应皇上的要求。小民的东家李箴视待小民恩重如山,如果小民弃他而去,小民实在于心不安,有违良心。”
刘寄笑了笑说道:“朕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去告诉李箴视,朕将他的“日升昌”买了,他如果愿意入股朕办的银行,依照出银的比例算他一股。”
************************
康寿宫单檐九檩歇山式,巍峨有庄严之相。这座1736年落成的建筑经过了嘉庆25年的修整,至今已三年了。
推开正殿的大门,如果在白日里,你可以看到里面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庄严的绘画描绘着典籍中娥皇女英的往事。可惜此刻黑蒙蒙的天色遮掩住了这些。连大殿中心巨大的鎏金藻井雕龙绘凤,也是隐藏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在灯笼橘红色黯然的灯光下穿过佛堂,刘寄来到了皇太后的寝宫前。他躬下了腰身向着寝宫内高声唱道:“皇儿给皇太后请安,皇太后吉祥。”
“皇上,老身有件事情相求,不知道皇上肯不肯答应?”皇太后中年女性低沉的声音缓慢的从黑暗的寝宫内传了出来,让刘寄还没完全从睡梦中清醒过来的大脑立刻清醒过来。
他在脑海里思索着皇太后的生平,从旻宁给他留下的记忆里看,这位皇太后也算是安分守己享自个清福的人,不曾有干涉政务的事情发生,莫非是宫外的恪亲王绵恺将耆英的消息递了进来。不管怎么样,刘寄仍然决定先问问在说。
“太后把事情讲一讲,让皇儿斟酌一下。”
“皇上那耆英也算是宗室中人,也为皇上鞍前马后的跑过不少路。皇上就看在老身的薄面上饶他一遭吧。”
刘寄已经决定政治从朝廷到地方,上上下下的贪污腐化的风气,这件事情上怎么可能妥协。刘寄暗自在内心里掂量着自个的分量,自己拥有调动京城所有兵马的虎符,这京城禁旅八旗中领侍卫府的领侍卫内大臣目前都没有不稳的迹象。想起来昨天晚上还和这些大臣和下属的上三旗都统们喝酒,完了还统统打赏了一遍。当然刘寄在打赏时,是不会忘记大清帝国目前最精锐的神机营、火器营和虎枪营的都统们,虽然这些精锐部队的战斗力刘寄认为很有水份,但是从军队出来的刘寄如何会不知道控制军队的重要性,在新军还没有出成果以前,这些军队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想到这些刘寄决定要强硬一些,他恭敬的向着寝宫里说道:“既然太后说情,皇儿就免了耆英的死罪,贬为庶人。”
黑暗的寝宫里一时静了下来,只听见庭院的花岗石缝中传来几声蝈蝈的鸣叫,刘寄断然的向着黑漆漆的寝宫弯下腰来高声辞别了太后退了出去。
刘寄刚刚将给耆英讲情的皇太后挡了回去,紧接着在早朝时庄亲王绵课联合工部尚书穆克登额上了一道折子,又是给耆英讲情的。
讲情的人一前一后,都是宫廷中极有分量的人,如果是旻宁在,刘寄猜测耆英可能就给保住了。这些说情的事情让刘寄警惕起来,虽然自己因为皇帝的身份无人敢当面反对自己,可朝廷上下的官员们在这件事情上的人心所向很重要,不敢想想一个所有朝臣都反对的皇帝,坐在龙椅上会很安稳。
虽然当天刘寄就将折子顶了回去,可这些天刘寄一直在思考着这些问题。刘寄决定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首先要让朝臣们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还是要统一朝臣的思想,这样执行起来也会少很多折扣。
刘寄又想到自己的动作涉及到皇亲贵胄的利益的时候,一定得格外的小心,弄不好就是一场宫廷政变。想起来这段时间连续惩治了两名宗室,是不是步子跨的大了,可现在已经是1823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一了,算起来是公历的十一月二十三了,西方列强们还留给了自己多少时间?自己能慢慢来吗?可不一步步的走,摔了跟斗连爬起来的机会可能都没有了。
第二十六章官官相护
什么是炭敬?所谓炭敬不过是下级为了升官发财而讨好上级的一种方式,当然还包括夏天送的冰敬,和官员离别时的别敬,名目众多,花样百出,不过万变不离其中,期望投资进去的钱财能得到回报。
如果得不到满意的回报呢?我们的恪亲王绵恺就是一个例子,由于恪亲王绵恺未能在刘寄手中保住耆英,今年来孝敬恪亲王的炭敬就不比往年了。
绵恺让管家送走了山西巡抚邱树棠,恼火的从桌上把邱树棠送给自己的炭敬扔到了地上。数只大元宝闪亮亮的在灯光打着滚,装着银元宝的木板沿途弄的咚咚作响,吓的侍候的下人低着头急忙往屋外躲去。
绵恺迅速的抓住了一名走的慢了的丫鬟,这名丫鬟的腰上的绸带被绵恺死死的拖住拉了回来。二八的年纪,弹指可破的皮肤,让绵恺恨不得将这名包衣出生的女人含在嘴里。
绵恺抓住丫鬟的后领使劲一拉,雪白圆润的肩头和洁白修长的后颈暴露在绵恺充血的眼中。绵恺的扑上去轻轻的咬住少女香滑的肌肤,将少女拖到了身下。
……,心中的不快随着每一次的冲刺渐渐的消失了,绵恺毫不怜惜下面刚刚开了苞的女人,又一次冲刺了少女娇嫩的体内,让女孩疼的眼中滴下晶莹的泪珠。……。
良久绵恺翻下身来,大口喘着气,舒适的躺在锦衾中。他的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心中暗自骂着:“宫中已经递了消息出来,你这个不识事务的邱树棠等着吃瘪吧。”
刘寄的心中燃着一团怒火,他刚收到了刑部员外郎贾大夏送来的密奏。这贾大夏一个京城从五品小官原本见不到刘寄,密奏是托都察院御使梁中靖递到刘寄这里来的。
密奏中写了一段重大的冤情,事情要从山西榆次县的赵二姑被邻居阎思虎强*奸说起。赵二姑被强*奸后含恨告到县衙。这原本是个简单的案子,阎思虎犯了强*奸罪按照大清律例判刑不就得了。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原来山西榆次县知县吕锡龄因收受被告阎思虎的贿赂,判定此案为通奸。如果遇到一老实懦弱的人也就罢了,我惹不起你自个认了,回家种田去不惹你。可赵二姑不,她是一个令人钦佩的烈女,悲愤交加的赵二姑,在二审时当庭刺喉自尽。赵二姑的死能震动知县吕锡龄的良心吗?她的死不禁没有让吕锡龄感到半点不安,吕锡龄还诬陷为侄女赵二姑申辩的赵添中当堂杀人,并唆使堂上县吏提供伪证。此后,赵二姑之父赵添和赴太原府衙上诉,太原知府沈琮极为回护,在复审中仍以通奸定案。赵二姑之母曹氏愤而一头撞倒在府堂台阶上,赵添和强忍悲愤,背负着濒临断气的妻子来到山西巡抚衙门上告,但却仍是维持原判。
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无奈之下,赵添和背着伤疼欲绝的妻子回到了榆次县。赵二姑的死没有震动这帮贪官污吏,却赢得了家乡父老的尊敬,当地远近前来探望的平民多达万人,在众人的帮助下,赵添和夫妇重新上京告状。这一告,告到了刑部员外郎山西太谷人贾大夏那里,也传到了刘寄的耳中。
刘寄感到心在滴血,这个时代居然腐朽到了这个程度。官官相护,上下沆瀣一气。他使劲将手中一件青花瓷器扔的老远,“哐当”的声音让曹公公吓的噤若寒蝉,一直以来很少发火的皇上,怎么突然间就发起火来。附近执勤的董海川连忙赶了过来,茫然的看着一脚踹倒案桌的刘寄不知所措。
董海川只听到刘寄高声喊道:“给朕把达音泰叫来。”
当达音泰赶来时,御书房中已经一片零乱,满地的碎片。刘寄却平静的从屋中走了出来,向着暗自揣测着上一意的达音泰说道:“与朕到新军营中去一趟。”
刘寄和达音泰来到香山脚下的新军营地时,他的怒火已经压了下来。在出宫前刘寄下了两道谕旨,明里派出了刑部尚书那清安前去重审此案,暗里刘寄派出了董海川前去暗查。此次让董海川出去,刘寄还特地派给了他一个任务,就是在江湖中选拔一批忠义之士带回朝廷,刘寄另有打算。
进入了新军营地正是下午三点过申时初时分,营地里的训练场上正在操练火器的瞄准。
操场上一排排的新军穿着刘寄亲自设计的绿色军装,端着一杆杆从葡萄牙商人手里购买来的燧发枪,认真的瞄准着前方的人形靶子。
这场景让刘寄的心活跃起来,他向着前来迎接自己的龚自珍笑道:“尔玉你可是晒黑了,学会使用洋枪没有?”
龚自珍未语先笑,一张晒的黑瘦的脸上双眼灵动的闪烁着:“皇上,微臣弃笔投戎,翻阅了前人许多的兵书,可都没有见到书上写过皇上用的这套练法,想来这套练兵的法子是兵书上不曾写过的,敢问皇上是从何想来的?”
一同迎来的杨露蝉似乎也有此想法,闻言仔细的在一旁听着。
说到新军的事情刘寄心里的不快已经尽去。
他嘴角噙着笑,背着手往营中走去,思考片刻想了个托词说道:“说来二位爱卿也许不信,前明留下的兵书中常常提及火器的操练,对火器的运用已经十分熟练,朕受到启发想到了许多操练的方法。”
说到这里刘寄将话岔开问道:“朕每天亲自教导的那六十五名排长以上的军官,现在表现的怎么样?这些人不行的就换掉,你们向他们传达了朕的谕旨了吗?”
“按照皇上的吩咐,早已经讲过了,军官都从士兵中一级级选拔出来,如果不能胜任者则将降级使用。今后军官的升级将依军功为依据,无军功者不能升迁。”
听到杨露蝉的回答,刘寄点了点头。不觉一行人走到了新军第一镇第二协第四营第十一队的队列前,一名排列在前面的队官用着有些嘶哑的声音,奋力喊叫道:“全队注意,向右看齐。”
只听见“唰”的一声响,百号人整齐的收枪排列好了队形。随着“立正”口令声,刘寄等人的眼前已经是一支整齐的如同五条直线的横阵。
刘寄看着矮小结实的队官朝自己跑了过来,晒成了古铜色的脸上神情肃穆,到了近前干净利索的一个立正,抬手行了一个军礼,高声喊道:“报告皇帝陛下,新军第一镇第二协第四营第十一队队官率领全对官兵向陛下敬礼,请陛下指示下一步的行动。”
第二十七章抓紧枪杆
刘寄认得这名叫王大勇的队官,他满意的抬手回了一礼,然后大声说道:“命令全队继续操练。”
“是!”王大带着一丝沙哑的高声的回答,在操场上震的人耳膜作响。
刘寄走上前去,仔细的一个个看着训练的士兵们的姿势。看起来近二个多月的训练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支军队已经开始露出现代军队的容貌了。
特别是他们依照解放军作训服缝制的军装,穿起来精神抖擞。胸口绣着的一条盘在盾牌上的黑龙,让设计这套服装的刘寄特别满意。如果新军的战士不在脑门上盘一条辫子,那简直就更完美了。刘寄在心里琢磨着机会到了,这条辫子也该剪掉了,不过一切大的变革都要等待,等待新军完全取代八旗兵以后再说。
一行人参观了一阵,刘寄让杨露蝉把军官们集合起来。经过二个多月的上课,已经熟悉了刘寄的军官们,很快在一间宽大的房屋里集合了起来。
像往常一样刘寄没有带着任何的稿子,他整理一下明黄色的龙袍用手扶正了沉甸甸的帽子,向大厅的上方走去。
这些军官们都是认识字的,他们手里握着刘寄专门给他们设计的鹅毛笔,盘腿坐在地上目光着随着刘寄移动到了讲台上。
“朕站在这里,就不在是大中国的皇帝。朕是一名军人,是你们这些未来将军的老师。你们这些协统、管带、队官、排长你们要将朕教给你们的传授给你们的属下,你们必须带出更多的忠于国家和朕的勇士。今后你们将面对四周的强敌,那些来自北方的北极熊,来自海上的狮子和高卢雄鸡都渴望夺取我们的财富。这些敌人虽然强打,可我们还有一些准备的时间,当前我们必须赶快剪除西方的判匪,消灭妄图分裂国家的张格尔。”
刘寄的开场白带给了学员们许多新鲜的知识,比如现在已经没有人问北极熊是什么了,他们知道是北方的俄罗斯,当年和康熙爷打过一仗的红毛鬼子。说起狮子也都知道了是带来鸦片的英吉利人,高卢雄鸡虽然还没有直观的影响,但是也知道是地球另边的法兰西了。
半个时辰的课上的很快,刘寄一直保持着漏*点,说到亢奋处经常挥舞着双手。连杨露蝉和龚自珍也在第一排认真的记录着,这些观点新颖的军事观点,常常引起学员课后的争论,在课堂上他们什么珍惜这些机会,向刘寄提着许多问题。
刘寄讲的主要是军事理论的知识,比如如何制作作战地图,诸兵种的协同等等。更重要的是刘寄在讲解这些知识的时候,向军官们灌输忠于国家和民族的思想,严厉的强调军队的纪律。也让他们明白了新军中为何要成立纠察大队,要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上完了今天的课程后,刘寄在暴雨般的掌声中离开教室。
刘寄今天把上课的时间拉的长了些,等他出了门开饭的号声已经响了起来。这些号是刘寄让人仿照部队里的军号做的,做出来调整了几次后已经像模像样的了。
听到号声刘寄回头看见身后的军官们速度加快了起来,他们迅速的赶回了自己所在的的部队,组织集合起了队伍。不多时军营里已经排列出许多的长方形阵列。
等刘寄出了营地,军营里已经响起了响亮的饭前歌曲,隔的老远的他清楚的听到是自己修改过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
皇家新军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百姓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百姓不要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霸王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初掉。
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新军纪律条条要记清,皇家战士处处爱百姓。
保卫中国永远向前进,全国百姓拥护又欢迎。
达音泰带着侍卫跟在后面,天天跟着皇上见识这些新军,心里难免也有了些想法。他打马跟在刘寄的马后羡慕的问道:“皇上,什么时候让我们侍卫府也换上这些洋枪?”
刘寄笑了笑,没有回答达音泰。他的念头转到了这批军火上,这些军火都来自于澳门,通过葡萄牙的商人从欧洲买来的。最后将这批军火送到北京的,是一名叫伍秉鉴的人。想起来这次购买军火让让刘寄明白了大清国的国库并不如他想想的那样富裕。表面上这个国家每年有四千三百万两白银的税收,可是税收的总额不见增长,支出却在上升。
拿去年的岁入四千三百五十九万两来说。去年岁出,满、蒙、汉兵饷二千二百余万两,王公百官俸一百九十余万两,外藩王公俸三十二万两有奇,文职养廉三百四十七万两有奇,武职养廉八十万两有奇,京师各衙门公费饭食十四万两有奇,内务府、工部、太常寺、光禄寺、理藩院祭祀、宾客备用银五十六万两,采办颜料、木、铜、布银三十二万两有奇,织造银三十四万两有奇,宝泉、宝源局工料银十万两有奇,京师各衙门胥役工食银八万两有奇,京师官牧马牛羊象刍秣银八万两有奇,东河、南河岁修银三百八十余万两,各省留支驿站、祭祀、仪宪、官俸役食、科场廪膳等银六百余万两,岁不全支,更定漕船岁约需银一百二十万两。
以上加起来,总计去年岁出四千一百一十一万,看起来似乎去年有盈余,而宗室年俸津贴、漕运旗丁等费用并没有计算在内,还有各省的额外开销也没有计算进去。还有灾荒岁月的赈灾,皇家园林的修缮等等。刘寄长叹了一声,这个家不好当。幸好没有迟来十年,那样加上赔偿列强的费用,刘寄真不敢相信当年慈禧太后还有心思重修圆明园。
现在户部尚书英和报上来的账本中,国库里只剩下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的库存,就这些钱还要准备和张格尔打战用。而最近查抄耆英得了的现银、黄金、财产,刘寄准备用来作用银行的启动资金。因此刘寄购买这批洋枪的钱,国库出了二十万两,内务府出了二十万两,剩下的十万两是广州巡抚李鸿宾推荐的十三行的商人捐的,这领头认捐的人正是巨商伍秉鉴。
刘寄想到这里向达音泰说道:“音泰,朕的口袋还比不上一个王公有钱,那里有许多钱来装备御前侍卫,再说你也知道这八旗的人都成什么样了,能扶的起来吗?”
达音泰听到这里长叹了口气,他出身于八旗如何不知道八旗的状况,又如何能不叹气。
第二十八章北京条约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京城中的气温已经开始冷了起来。虽然出了太阳,可阳光给人冷冰冰的感觉。昨天城中下了一场小雪,到今天依旧可以看到零散的残留在琉璃瓦上的积雪。刘寄背着手在养心殿御书房的门前站立了良久,似乎被冷空气凝固在了那里一般。
曹公公从屋里取出一件外衣披在刘寄的身上,小声的说道:“皇上今天英吉利的使者要来,皇上是在圆明园见客,还是在皇城中见客。”
刘寄凝固的躯体终于有了反应,毕竟这是一件让他感到期盼的事情。隔着数月终于等到回音了,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可以决定一下步的方向了。
圆明园西洋景观在布局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