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鸦片战争-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澍的字)所说的,晋商里面可有乔致庸这号人。”
    陶澍愣了一下,想了想回道:“爷说的乔致庸,不才孤陋寡闻倒没有听说过。这“日升昌”能发达起来靠的是平遥县一位奇人物雷履泰。”
    听到雷履泰的名字,刘寄一下醒悟过来,这乔致庸铁定还没有长大,想那雷履泰是票号的始祖人物,比乔致庸早了不止一代人。不过如此具有经营头脑的人,一定要会一会。想到这里刘寄说道:“我们都到“日升昌”的票号里坐坐,看看能不能见到大名鼎鼎的雷履泰大掌柜。”
    一行人边说边走几步路便到了“日升昌”的分号外面。到了门外一看,青砖砌成的院墙留着一圈拱形的院门,门上一块牌匾,上书“日升昌记”。进得门来是一处种满了梅花的园圃,院中的老梅盘根错节,给人铁铮铮的感觉。花园后是一间两层的瓦房,雕刻精致的门窗都大打开着。见到有人进来,屋里迎出了一位年轻的伙计,说着流利的京片子招呼着刘寄等人。这名伙计想来和陶澍是旧识,一见到陶澍立刻亲热的招呼道:“陶大人来了,您请上坐。”
    陶澍摆摆手向着刘寄说道:“你把这位老爷招呼好就是了。”
    那伙计识趣的在刘寄面前躬身说道:“老爷您里屋请。”
    陶澍又在旁边问道:“你们分号的吴掌柜在吗?”
    这名伙计回道:“陶大人真不巧,总号的大掌柜来了,吴掌柜去接大掌柜了。”
    刘寄心中一喜问道:“大掌柜可是雷履泰?”
    伙计见多识广猜到刘寄的身份必定不低,见他直呼本号大掌柜的姓名也不敢露出不满,陪着笑脸回道:“正是。”
    走进这间堂屋的大门,只见正中间供着商人的始祖陶朱公范蠡,供桌左右两边各两对太师椅相向而放,每对太师椅的中间放着一张楠木茶几。伙计将刘寄请到客席坐下后自去上茶了,刘寄看陶澍站在那里不敢坐下,笑指着身旁的椅子说道:“陶大人就座这里。” 陶澍这才座在了刘寄的下首。达音泰领着董海川守在门外,曹进喜站立在刘寄身后服侍着。
    招呼刘寄一行人坐下后,伙计说了声“稍候”走了进去。没多久那伙计领着二掌柜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下人端着茶具。二掌柜戴着一顶瓜皮帽,一身长衫马褂,人长得瘦瘦的。刚一露面就在脸上堆满了笑容,不住向着刘寄和陶澍打着躬,口中说着:“二位大人驾到,稀客,稀客。”
    奉上茶后,二掌柜找了个末位陪坐。三人请教过姓名后聊起了一些闲话,刘寄问道:“不知“日升昌”都在那些地方有分号?”
    二掌柜听到刘寄问起这个问题,神色间有些得意的说道:“不敢向这位老爷隐瞒,我们“日升昌”信誉优良,在汉口、天津、济南、西安、开封、成都、重庆、长沙、厦门、广州、桂林、南昌、苏州、扬州、上海、镇江、奉天、南京等地都设有票号分庄。”
    刘寄来了兴致,向二掌柜说道:“贵号是如何经营手中闲钱的?”
    二掌柜向旁边陶澍看了一眼,见陶澍不住微微的点头,立刻爽快的说道:“这些钱我们或者置办田产,或者外贷出去,不过各地都留有足够的钱财支付客人。”
    刘寄又问道:“贵号主要是和那些客人打交道?”
    “主要是一些商人,也有各地做官的大人。”
    又问了几句,刘寄大概知道了票号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商人间大宗业务的异地存取,和商人、官员之间的少量借贷。刘寄心中有了一个想法,让银行提前在中国出现,一定可以加速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十章能臣干吏
    刚好刘寄今天来的巧,没过多久“日升昌”北京分号的吴掌柜就陪着一个两鬓花白的老汉和一名中年人走了进来。二掌柜一见进来的三人立刻站起身来,恭迎着三人。走在侧面的吴掌柜见到身着便装的陶澍在里面,立刻躬身拱手说道:“闻陶大人高升,一直说到府上拜访,奈何府上管家一再谢客,今天陶大人亲到小号,恰好本号大掌柜来了,就留在这里吃一顿便饭。”
    陶澍笑着正要站起来介绍刘寄,被刘寄拉了一下示意他不要张扬自己的身份。陶澍领会了上意,站起来应酬着吴掌柜起来,也没有介绍刘寄等人。
    吴掌柜和陶澍寒暄了几句,转身向陶澍介绍起身后两人,这两人年纪稍大的便是雷履泰,随后一人是“日升昌”的协理毛鸿岁。
    刘寄朝雷履泰一看,见这人两鬓已经添了银丝,头上戴着一顶黑绸做成的小帽,帽子正中间一方绿玉。脸上风尘仆仆精神却很健旺,此时正和陶澍说着话,洪亮的声音让人感到中气十足。
    刘寄暗自想到这雷履泰原来已经是半百的年纪了,看他一路风尘也该让他休息一下。这人到底有什么本事,今天还要见包世臣,明天再专门抽空见见。想到这里刘寄决定明天把雷履泰和他的协理招到圆明园中接见。
    抽着空刘寄把陶澍叫了出去,他让陶澍向雷履泰转达了自己的意思后,起身告辞了“日升昌”的诸人。
    雷履泰看着离开的刘寄和陶澍诸人,他客气的笑容收殓起来,双目中露出了凝重的神色,他在猜测着这人的身份到底是王爷还是皇上,明天的接见到底是祸还是福。
    虽然雷履泰对明日的召见疑虑重重,刘寄却没有想这么多。他们一行人离开“日升昌”后,没有几步路便到了陶澍家,陶澍的府邸是一间不大的四合院,门口一对石麒麟,朱红色的大门。因为刘寄的到来,正中间的大门已经全打开了。进了中门里面是一个宽敞的院子,屋里的人已经全部恭候在院子两边迎接着。在人群中刘寄看到一位40多岁儒生打扮的人,这人长脸宽眉,额头一道川字纹,正是刘寄此次要见的包世臣。
    大家将刘寄迎到了正堂坐下,陶澍把妻儿都一一叫来拜见了刘寄。见礼完毕刘寄按照规矩,一一给了红包。接着他让陶澍把包世臣请到屋中坐下,这包世臣倒也落落大方,虽然在刘寄面前既不失礼节也没有进退失据。
    刘寄为人也不喜欢客套,几句话切入了正题。刘寄笑着招呼包世臣道:“慎伯(包世臣字),你向陶大人推荐的票盐法深合朕意,不知慎伯心中还有无良策,今日就一并道来。”
    包世臣从坐位上起身行了一礼,站着说道:“圣上明鉴,草民愚意得陶恩公推荐能为国家效力,乃草民的福份。既然圣上不以愚所见鄙薄,草民大胆再提一策,愿为圣上效绵薄之力。”
    刘寄见包世臣站了起来,挥着手招呼他坐了下来。
    包世臣重新坐下后,略略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慷慨说道:“现今国家人丁滋长,为前古所未有之局面。民多而地少,民无以为生四处流荡,流民为不法之徒以神鬼之说聚集,其力弱时为害乡里,力强时攻州掠县,实为动摇国家之一大祸害。而草民周游各省时所见,江浙闽一带有富商置办织机数千张,雇工上万。这些工人虽不种田也可得温饱。贵州一带有大商人开矿,动辄招募工人上万,有大矿召人数万。不仅贵州贫民,便是四川、广西都有赤贫之人到贵州挖矿谋生。所以草民愚见,朝廷开发矿务,发展工商,可消解流民,实为利国利民的好事。”
    刘寄听到包世臣的话深以为然,他高兴的招呼包世臣坐下,向着陶澍说道:“子霖,朕可要挖你的墙角,把包世臣调到朕身边为官。”
    陶澍打着哈哈说道:“圣上要用慎伯,可是慎伯之福,微臣那敢有半句怨言。”
    刘寄站了起来说道:“那好,刚才慎伯所说矿务开禁、发展工商的事情,明天你上一道折子。至于票盐的事情陶爱卿就由你亲自办理,包世臣明日先到户部挂个名,然后到陶大人处协办此事。”
    ****************
    从陶澍府上回来已经是晚膳时间,说是晚膳其实是中午饭,四菜一汤的菜肴据说是刘寄自己以前定下的规矩,其实刘寄知道是倒霉的旻宁皇帝定下的。晚膳是在御膳房吃的。这里离刘寄每天练武的箭亭不远,坐在御膳房的阁楼里,还可以看到挂在大树上那张被达音泰、杨露蝉和后来的董海川每天射击的箭靶。
    刘寄抬头看了一眼紫禁城上空的太阳,现在大约是12点过吧,今天是1823年农历的8月初八,刘寄算了一下也就是公历的9月12日。现在北京城的天气还有一丝炎热,一名小太监在房屋里卖力的扇着一块冰块。刘寄享受着清凉的风,他伸手夹了一块豆腐吃了起来,这看似平淡的豆腐被油炸过,里面夹着剁的细细的肉末,入口的滋味香滑爽口,味道绵长。
    桌子旁边的曹公公在刘寄吃饭的时候,隔着桌子一尺的距离叨唠着闲话。
    这是刘寄安排给曹公公的任务,从他口中刘寄知道了宫中不少的事情。说着说着曹公公说到了餐桌上的瓷器。听曹公公叨唠开了,刘寄才知道自己每天用着的这套瓷器叫“美人祭”,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典故。
    曹进喜讲起这个典故来,韵味十足,倒有几分说评书的味道。只听曹进喜说到,明朝的时候江西景德镇官窑里面有一个老窑工,因为烧不好瓷器怕皇帝责怪,吃不好睡不好整日焦愁的展不开眉头,后来老窑工的女儿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烧瓷的时候,这名烈女装扮整齐趁着人不注意跳进了窑炉、老窑工悲痛万分,但是这一窑瓷器出来果然是一窑好瓷,瓷面色红而润泽细腻,呈色安定而不流淌,是红釉中的上品,窑工们都说这是美人的血染红的瓷面,像少女脸上的红晕一样,所以叫了“美人红”。
    刘寄不知道这故事是不是窃取了干将莫邪冶剑的题材,对这曹进喜肚子还有故事的事情倒有几分好奇,一问才知道曹进喜还读过私塾,能认识一些字。
第二十一章内务大臣
    按照前些天的规律,刘寄吃完了晚膳后应该到养心殿歇息一会儿。这一成不变的皇帝生活让刘寄渐渐觉得有些发闷,难怪许多有为的皇帝到了后半身就开始出问题。偌大的皇宫让刘寄感觉空荡荡的,没有一个能说贴己话的人。刘寄很想和曹公公说说心里话,可是他总觉得不妥。
    到了养心殿刘寄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让曹进喜唤人传“官房”。
    你道这“官房”是什么?这东西说的文雅,其实就是坐便器,拉屎拉尿用的。不过这东西的确也讲究,比起现在的马桶要舒适环保的多了。
    只见刘寄的号令穿出去不多时,一名体格健壮的太监就捧着一块“高级工艺品”进了房屋,这东西是一整块檀香木刻的。这条大壁虎刻得不用说有多好看了,它好像碰到什么猎物要进行捕捉一样,四只爪子狠狠地抓着地,这就是官房底座的四条腿;身上有隐隐的鳞,仿佛都张起来了;肚子鼓鼓地憋足了气,活像一个扁平的大葫芦,这正好是官房的肚子;尾巴紧紧地卷起来,尾梢折回来和尾柄相交形成一个8字形,巧妙地做成了官房的后把手,壁虎头翘起来,向后微仰着,紧贴在官房肚子上,下颌稍稍凸出,和后边的尾巴正好是平行的地位,手的虎口恰好可以托住,正好做为前面的把手,壁虎头往后扭着,两眼向上注视着视线正好可以碰到骑在它背上的人,嘴略略地张开一条缝,缝内恰好可以衔着手纸;两只眼睛镶着红红的不知叫什么的宝石,闪亮闪亮的。整个官房比瓷盆略高一些,可以骑在上面。官房的口是略张的椭圆形,有盖,盖的正中卧着一条螭虎,做为提手。简直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大壁虎。
    见到自己的高级马桶抱来了,刘寄已经没有起先见到“官房”时的好奇和惊讶了,他一屁股坐在了壁虎的肚子上,“哗啦啦”的拉了出来。想来诸位看官都跟刘寄最初一样,担心那玩意儿溅到自己身上。当时刘寄就因为这种担心运起了气功,一点一点小心翼翼的外排,可最后试验了几次刘寄发现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原来大壁虎的肚里,是香木的细末,而且烘的干松看起来蓬蓬的,尿液和便物下坠后,立即滚入香木末里,被香木末包起来,根本看不见脏东西,当然更不会有什么恶气味了。
    刘寄享受了几次以后,心里对这权利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能让你屎尿都变成香的。这东西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力量,用好了能让一个国家和民族走上兴旺,用不好能毁掉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文明。
    轻松干净的排泄完了,刘寄用壁虎嘴里衔着的白棉纸用来净了身。跟着有太监来将大壁虎放置在黄云龙套里面搬走,前脚抱壁虎的太监刚走,曹进喜后脚跟了进来。刘寄脱下身上的外套和曹进喜闲聊起来,本来曹进喜进来看一看就想退出去让刘寄小歇,见刘寄说起话来,便站在房屋的屏风处和刘寄说着话。两人话题不觉说到了中午的菜肴上,刘寄随口问道:“曹公公可知道中午那一餐需要花多少银子?”
    曹进喜躬着身子脸上陪着笑容说道:“皇上,据奴才所知,这一餐大概得花二百两银子。”
    刘寄愣了一下,他刚刚上了趟街,这一路上经过不少地方,多少也知道一点行情。内阁学士王鼎的奏折里还提到过“平常人家有银四、五分便可过一日,若有银一钱则诸凡宽裕”。刘寄心里疑惑的问道:“这四样菜所用原料不过豆腐、鸡丁、黄瓜、猪肉、紫菜怎么能用到二百两银子?”
    曹进喜似乎知道自个说漏了嘴,一下不吭声了。刘寄越发怀疑起来,让曹进喜非的把事情说清楚。曹进喜被追问的紧了,这才说道:“奴才去内务府让会计司的人给皇上把账本找来。”
    *******************
    内务大臣耆英被传唤进皇宫时正在和恪亲王绵恺一起在酒宴。耆英正专心的听着恪亲王绵恺和他说着最近被罚俸禄的事情。
    听到曹进喜传来的口谕,耆英顾不得吃饭,他匆忙换过朝服跟着曹进喜往宫中走去。一路上耆英几次将一只玉镯递过去,都被曹进喜挡了回来。耆英只当曹进喜不满意自个的礼物,不肯透露消息。却不知道曹进喜也非等闲之辈。这一月多来,曹进喜早已经察觉了刘寄的变化。曹进喜认为皇上被雷击以后,思想已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皇上绝对不是以前的皇上那么好糊弄。这位看似平易近人的皇上,心里一定藏着大想法,这个想法如果不弄垮大清朝,那必定是壮大大清国。曹进喜虽然只是个太监,可敏锐他知道今非昔比的皇上一定要小心伺候,一些事情该收殓的就收殓一些,随带着也该在皇上面前表现一下,当然这表现也不能太露骨了。
    耆英那里知道这些,郁闷的想着平日里真该好好巴结一下曹公公。耆英见到皇上时,早已经等候在三希堂的刘寄正在欣赏着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耆英急忙上前有些忐忑的跪拜下去。暗地里耆英偷眼一瞧,见刘寄转过头来时脸上并非如乌云压顶一样,心里松了口大气。
    他看见刘寄笑着说了声:“爱卿平身。”
    耆英心头的石块落下来,陪着笑脸说道:“不知陛下召见奴才有何吩咐?”
    刘寄在等候耆英的时候已经想过很多,从耆英的身上大致可以猜出,清朝的整个官僚系统必定是腐朽的。这时的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要治理好必定不是易事,先还要把问题一点一点的挖个水落石出。考虑了一阵,他决定先不动声色的把事情弄的明明白白,再决定下一步棋。
    听到耆英的问话,刘寄看着耆英堆满笑容的油光发亮的胖脸笑了笑,指着旁边的一张凳子说道:“爱卿先坐下来。”
    领了上意,耆英谢过皇上后坐到了凳子上。刘寄也半依半趟在榻上和他闲话起来。
第二十二章硕硕仓鼠
    香炉里燃着袅袅的青烟,阳光从紫禁城金色的屋顶透过镂花的窗格照在青烟上,光柱中缭绕的烟雾缓缓的飘到暗处变的不易察觉。
    刘寄的目光一直盯着烟雾观看着,看似漫不经心的和耆英闲谈着问道:“爱卿今日吃的什么?”
    耆英见刘寄问些无聊的话,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犹豫的答道:“獐子肉、青瓜、白菜和一些果子和酒。”耆英的最后一句还没有说完,刘寄又紧接着问道:“这些菜需要多少银两?”
    耆英没摸清刘寄的想法,不敢乱回答,张着嘴愣在了那里。
    刘寄又淡淡的追问了一句。虽然刘寄的语速并不快,可前后间接连不断让耆英还是有些不能招架。他在坐位上不安起来,用手擦了擦并不见汗水的额头,硬着头皮回道:“陛下,平日奴才都不操心这些琐事,奴才小宅中这些事情都交给了管家来打理。”
    刘寄收起了笑容说道:“这就是爱卿的疏忽了,爱卿既然是内务府大臣,就是朕的管家,怎么对份内的事也不知情呢?”
    耆英见刘寄看似温和的笑容突然消失在脸上,他似乎意识到什么干笑了几声说道:“大约要花百十两银子吧?”
    刘寄正色问道:“到底多少银子?”
    耆英低着头想了想回道:“可能七、八十两。”
    刘寄的手指在榻上敲击了起来,半垂着眼帘问道:“爱卿一餐就要吃七、八十两,一月如果吃九十餐,爱卿不是要花六千三百两到七千二百两之间吗?看来爱卿挺富裕的。”
    耆英脑海里一震,这皇上什么时候变的这么会算帐了。他脑海里飞速的盘算起来,皇上难道想查内务府的账,耆英想归想嘴里说道:“陛下容奴才想想。”
    隔了半响耆英回道:“陛下,奴才一时愚钝算不清账,这一餐应该是五两银子左右。”
    刘寄从身后摸出一本内务府会计司带来的账本说道:“那为何朕的大管家让朕每天吃二百两银子一顿的高价饭?”
    耆英扑通跪倒在地上,却神色自如的说道:“御膳房给皇上用的食物都是自个喂养、栽种出来的,比如说御膳房的猪是用白米鲜面喂出来,那蔬菜每天用米汤浇灌,自然比起市场上的要贵许多倍。”
    刘寄一时说不出话来,看着耆英一张无辜的脸半响,心里窝着一肚子的火。他从榻上坐了起来,沉默了片刻说道:“那账本上换一把乾清宫门的铜锁为何值2000两银子。”
    耆英想了想回答道:“京城中的锁王张名头响亮,他做出来的锁本来就比别人贵,听说是给宫里造的自然加足了料,所以要贵一些。”
    刘寄从榻上站了起来,在屋子里走了几步,他已经不打算问为何一个鸡蛋要五两银子,衣服上的补丁要三千两银子。刘寄把屋外的曹进喜叫了进来,吩咐他立刻派人把宫里换下来的锁拿来,另外唤人把锁王张请到宫里来。
    耆英见皇上动了真格,心里不安起来,他捂着肚子向刘寄说道:“陛下,奴才内急出去一下。”
    刘寄估计耆英或者是想出去威胁锁匠,或者是去搬救兵。他想了想这京城中能为耆英说情的有那些人?挨个数了一下,皇太后长年在深宫中,和耆英不见有直接的往来;皇后的父亲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和耆英倒是有一些交情,不过会不会为耆英就难得说了;三个皇弟端亲王绵愉还在流鼻涕暂且不说,怀亲王绵忻正是十八岁的花季少年,整日飞鹰走狗玩的不亦乐乎也可不提。那个刚被自己罚了俸禄的恪亲王绵恺听和耆英关系不错。其他王公们十个有大半会为爱新觉罗耆英求情吧。刘寄想到这里自然不会让他出去,他决定来个杀鸡儆猴,狠狠的煞一煞宗室中人的骄气。
    北京城的天桥一带人来人往,放眼看去满是拖着辫子的脑袋。各类艺人的露天场子让他们围的人山人海。这些卖艺的,有敲着花鼓又说又唱的,有在茶馆里搭伙曲子的,也有在空地里刀来枪往的对练的,还有吹糖人的,捏泥人的,凡此种种,各类的把戏多的数不胜数。吸引了当时许多的北京人到这里游玩。
    锁王张的铺子就在离天桥不远处,最初锁王张是借着这里的人气让生意红火了起来,现在天桥的锁王张已经有了自己的招牌。几个宫中的侍卫和太监到锁王张的铺子前时,吸引许多围观的人。锁王张和宫中有过来往,知道宫里的规矩,赶紧肉痛的递给几个差人一些碎银,这些银子加起来近一两银子,可是锁王张一家人半月的生活费,难怪锁王张肉痛。
    好在有了银子好办事,侍卫太监们的脸色一下缓和了下来,一路上客客气气的把锁王张带到了宫中。
    这一路锁王张的心里是七上八下,神思不定。暗自猜测自个到底犯了什么事情,一会儿担心自个的锁质量不好,一会儿又担心自个的锁质量太好丢了钥匙打不开门。锁王张就这么提心吊胆的进了紫禁城中。
    在一间明亮宽敞的房间中锁王张突然见到皇上和一屋子的官差,他顿时吓的“噗通”跪倒在地连话都说不出来。
    在接下来的问话中,锁王张早把内务府的老爷们所说的话忘的一干二净,老老实实的把知道的情况都倒了出来,完了还在书记官递过来的白纸上盖了个手印。锁王张的脑海里始终牢牢的记着,皇帝最大,这人要杀我,我连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刘寄将锁王张留在了隔壁,手里拿着供词走到了看押着耆英的房间。刘寄缓缓的走到耆英的面前,将写着供词的纸放在了中间的桌子上。上面赫然写着,内务府大臣在锁王张处购买的虎头铜锁每把五两银子,共计购买了二十五把。
    看到供词的耆英脸色一下变的雪白,过了半响他高声叫了起来:“皇上冤枉。”耆英看到刘寄转过头看着他,他拼命爬到刘寄的脚下,抱着刘寄的脚急促的说道:“皇上饶命,这宫中上下的规矩早就这样了,这些钱也不是奴才一人独得。”
    刘寄一脚踹开了耆英,转身走出了房间。很快屋外进来了两名御前侍卫夹着耆英走了出去,宫殿中一路上留下耆英“冤枉”的喊叫声。
第二十三章起用王鼎
    就在耆英被软禁起来的当天,他在崇文门外的宅子被达音泰带人抄了。与24年前查抄和啾龋馕荒谖窀芄艿钡钠鹨桓鲂『瞳|了。从他的家中抄出了两百万两的现银,一万两黄金,大量的珠宝、古玩,另外有田地一千顷,家人230名,妇女300口。
    如此大量的财物让查抄的人眼花缭乱,协同查抄的刑部尚书那清安左右瞧见无人,悄悄向达音泰说道:“达大人,皇上派你我两人来此处查抄,就是让你我两人得些外快。我看将现银和田地分作三份,皇上一份、你我两人一份、手下兄弟们一份。皇上得四、你我得四、手下兄弟得二,如何?”
    达音泰不禁有些犹豫,他是知道这其中的规矩的。可是达音泰觉得皇上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这样如何对得起皇上的信任。思索了片刻,达音泰说道:“尚书大人,在下受皇帝知遇之恩不敢不报。可作为兄弟来讲,也不愿挡大家的财路。我看这样,大人自行挑选一件古玩,我达音泰只当没有看见,有什么事情大人自行负担。手下的兄弟,我自会在皇上面前为他们求得一份赏赐。”
    那清安见达音泰如此无趣,也不好多说什么,打着哈哈笑道:“刚才只是和兄弟相戏而已,我那里会要这些东西,你我都是给皇上效命,自当尽心尽职,若有半点非分之想如何能办好事情。”
    那清安虽然说的漂亮,暗地里却把达音泰恨上了。想那达音泰也是当惯了差的人,如何不知道自己挡了别人的财路肯定遭别人嫉恨。只是他在刘寄身边当差,知道刘寄的想法,况且刘寄对他有知遇提拔之恩,今后飞黄腾达还不要靠着对刘寄的忠诚。
    那清安虽说没有能私下分到银两,他和达音泰将大批财物抄回去后,还是受到了刘寄的重赏。
    查抄了耆英这件事情并不代表就此为止,刘寄铁定了决心要整治内务府。就在耆英被抄家捉拿起来的同时,丁忧回京的王鼎被起用为内务府大臣。
    由汉官担任内务府大臣在清朝还是少有的事情,但是熟悉历史的刘寄知道,要彻底整饬内务府非王鼎莫属。这位五十出头的山西人给刘寄的印像,非常的硬朗,说话中气十足,笔挺的身躯好像一根铁条似的。
    刘寄和王鼎作了一次促膝长谈,这次交谈让刘寄真正了解了王鼎。以前刘寄对王鼎的了解,更多的是在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他以死相谏道光。现在自己进入了历史,刘寄相信王鼎的命运将会改变。事实上王鼎的命运已经开始改变了。王鼎即将前去管理由王公贝勒担任头目的内务府七司、三院,和下属的六库(银、皮、瓷、缎、衣、茶)、七作(铜、银、染、衣、绣、花、皮)、三织造(江宁、苏州、杭州),还有各处的八百多处产业。刘寄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些担心,王鼎是否管理的下来?是否能躲避开无数的干扰和诱惑甚至威胁,抵御这大染缸的污染。不管怎么样,刘寄给王鼎交了个低,让王鼎放手去干,一定要把一些恶习扭转过来。
    如果说刘寄提出的开放海禁、开放关外、开放通商口岸、出洋考察三条大事,是隔得老远的大炮声,那么查抄耆英则是近处的枪声。在平静的朝廷中犹如投入了一块巨石,引起了轩然大波。
    恪亲王绵恺一向和耆英走的很近,耆英被查抄的罪名虽然都说的过去,可是私下里大家都知道,这上上下下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耆英的所作所为也都在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允许的范围。你皇帝教人办事也不能让人白办呀,多少总得给点好处。这些好处里耆英每次也都没有忘记恪亲王绵恺,所以绵恺也在想着是不是给耆英活动活动。
    恪亲王绵恺的家中今天来了一位贵客,会客的地点是在王府的西厢房中。大白天的这里就像黑夜一般,厚厚的窗帘将屋外的阳光严实的遮挡住了。屋里的床头上闪耀着两团红点,随着吸气的声音红点越发亮了起来,两团烟雾隐约的升腾在室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大烟味。
    绵恺放松的躺在榻上,他微闭着眼睛向屋中的庄亲王绵课说道:“庄王爷,论辈分你是当哥哥的,小弟就不和哥哥客套了。耆英这人你是知道的,为人义气,又是宗室中人,上次托我转送给哥哥的一箱膏药可都是上品。这次耆英出了点小事,可都是皇上找茬,你想在内务府当差能不赚点零花钱吗?”
    绵恺说到这里半坐了起来,看着黑暗中庄亲王绵课躺下的位置。
    庄亲王绵课那有些苍老沙哑的声音在绵恺的耳边响起道:“这事难办呀?”
    绵恺将身子往绵课的位置挪了挪,放低了声音说道:“实不相瞒,这京城中的福寿膏都要过耆英的手。你想这上上下下的守卫随敢查内务府送货的车辆。耆英这一抓,不是断了你我的活路吗?”
    “老弟有所不知,皇上自打从热河行宫回来,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做出来的都是轰轰烈烈的事情,大家自保尚且不足,那里敢去触这个霉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