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战神刘封-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想查清楚小妹的死因,情急之下乱了心智,还望主公见谅。”
    刘备抚着糜竺的肩叹道:“夫人的死,最难过的当属是我,如果她真的是死得不明不白,我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结果呢,你光凭着一些推测就当众指责阿封是真凶,逼得他说出那真相,好心却办了坏事,这又是何必呢。”
    刘备所指的真相,即是刘封所说,其妹糜氏被曹军奸辱,为保名节而自杀,正是这个真相,让刘备在尴尬之下又受到了羞辱。
    不过,在刘备的语气中,糜竺却听出了他对刘封的几分怨意。
    糜竺马上顺势道:“其实我的推测都是有理有据的,主公难道就没有想过,阿封所说的那个真相,只是他为脱罪责,故意编出来的又一个谎言吗?”
    刘备稀疏的淡眉微微一凝,没有反对,也没有认同。
    察颜观色之下,糜竺紧跟着又道:“假设阿封他对主公心存孝义,那么,即使他所说的确是真相,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也当宁受委屈也不该说出来。结果他为了给自己开脱,却不惜让主公你颜面受损。如此看来,难道当日他的那个所谓真相,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几番巧舌之后,糜竺成功的将自己的不该,巧妙的变为了刘封的不是,虽说理由有些牵强,但却足以打动刘备,因为诚如所言,当日刘封的那个真相,确实让刘备颜面大损。
    那张面无表情的脸庞上,松散的皮肉会在不经意间微微抽动,褐色的眼眸中,不时的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沉默了许久,刘备沉吐了一口气:“今日的这些话,你知我知就是,你以后再也不要提起,方今之时,正是我用人之际,我不想让这件事影响到我们内部的团结。”
    刘备的话其实已表明他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糜竺之言,但为顾全大局,却要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糜竺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提,眼珠子一转,又道:“当初主公膝下无子,所以才收养了阿封。但眼下主公已有阿斗,对阿封虽然仍可如亲子般对待,但竺也以为不可大用,以免得他将来成了气候,反而成了患祸。”
    刘备冷笑一声:“你是我最信任的人,有些话我也不妨跟你实说。如今我争天下,只凭二弟三弟和子龙几员将才远远不够,阿封既然有这方面的资质,正好培养一下为我所用。至于将来,若是他真有成为患祸的迹象,难道你真的以为我会没有手段制他吗。”
    原来,一切尽在他掌握之中。
    糜竺长松了一口气,得知了刘封真正想法,心头悬之已久的一块大石头,终于可以落了地。
    正这时,忽然亲兵来报,言是大公子刘封有信送到。刘备叫将信呈上,展开来看了几眼,脸上顿时流露出不悦之色。
    “主公,阿封信上说些什么?”糜竺问道。
    刘备冷冷道:“这臭小子,竟然要保举黄忠还有那个什么魏延升将军,刚刚还夸他是个可造之才,马上就学会做顺水人情了。”
第一百零二章 逆向效果
    刘备被汉帝正式任命的官职是左将军,理论上拥有开府自行任命一些低级官员的权力,而非孙权这等诸侯,任命官员时还要多一道“表奏”的手续。。
    刘备之下,关羽和张飞的军职为偏将军,是与裨将军一样最低一级的将军,此二人的官职都是当年曹操以汉帝的名义所任命,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汉官。而此时赵云的官职则是牙门将军,是刘备自己所创,职位与偏将军相当,高于裨将军和中郎将。
    与曹操手下大批高级别的将军相比,刘备的阵营这边多少显得寒酸了一点,不过这也没办法,曹操家大业大,手底下几十万大军,有大封将军的资本。而刘备这边不过两万人,即使把关羽张飞等人的官衔提起来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反而会让人笑话他穷鬼装阔。
    黄忠,一个长沙的刘表旧部,还曾有过归降曹操的不光彩履历,至于魏延,不过是一个连官衔都没有的白身土霸而已,两个新归顺之辈,就算确有其才,但刘备又有什么理由,一下子就将他们提到跟关羽张飞一个级别的官职呢。
    “主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糜竺听着刘备的语气中似有不悦,一时又来了劲头。
    “你自己看吧。”刘备将那一封信甩给了他。
    糜竺接过信来细看,苍老的脸上悄然闪过一丝冷笑,故作深思了片刻,皱眉道:“黄忠是被迫才归顺,令其仍领中郎将之职也就够了。而这个魏延,虽说打下了桂阳郡,但终究只是一个默默无了之辈,升赏是应该的,但一下子就将他从一个白身提拔为将军,似乎多有不妥。”
    岂止是不妥,刘封的这一道推荐信,在刘备看来,分明就是想借鸡生蛋,借着老爸的封赏,拉拢黄魏二将。
    刘备冷哼一声:“这个臭小子,上次是要用离间计,给我写了一道劝退兵的信也就罢了,现在才没过多久,脑子又犯糊涂,看来他虽然有些做将才的资质,但终究还只是做一介武夫的料。”
    刘备不悦的表现,正中糜竺下怀,他忙顺势道:“既是如此,那这黄魏二将就不应该升赏,不然如何能让其他诸将服气。”
    刘备眼眸闭合,沉吟了半晌,开口道:“这二人也不能不赏,若不然只会寒了那些未归顺之辈的心。这样吧,你速替我拟一道委任状,任命魏延为陷阵都尉,同时给黄忠赏金三十,布一百匹。至于阿封,他拿下湘东二郡确实有功,就升他做中郎将吧,其余有功之众,均按功行赏。”
    …………
    临湘城,南征军大营。
    十几天前,刘备委任刘巴为长沙太守的文书抵达,这位江南才子正式名正言顺的走马上任,故而刘封便把太守府让了出来,搬到了军营之中。与此同时,另一位的桂阳太守马良,也欣然接受刘备的征辟,此时正由武陵起程,处于前往桂阳郡的路上。
    为了确保对桂阳的军事控制,刘封特命陈到率军五百,护送马良去往桂阳上任,并将魏延所部召回了长沙。在与刘备决裂之后,长沙方面势必会受到刘备的重点打击,刘备必须集中他的主力和所有能打的将领,方才有可能抵挡住刘备的进攻。
    刘备手下有正规军两万,如果再加上征服武陵和零陵之后加上的郡兵,兵力人数将达到近三万,虽然这三万兵马的战斗力远逊于围攻江陵的三万吴军,但对刘封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可怕的对手。
    因此,刘封在拿下长沙之后,就紧锣密鼓的展开了扩军行动。
    韩玄死后,长沙郡的近五千郡兵全部投降,但这五千人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其中大部分人不光没有配备铠甲等防具,甚至每年连一次像样的正规训练都没有过,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只是零时征来的农夫,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都不适合当兵。
    五千郡兵当中,真正能够搬上台面作战的,也就是韩玄部署在治所的一千五百多兵马,除了内乱中战死的三百号人之外,其余一千两百多号人统统被刘封收编,也就是说,眼下刘封可以直接指挥的兵马,已经由八百上升到两千。
    这两千人被刘封编为了四曲,其中甲曲五百人均是他从江夏带来的嫡系人马,属于亲卫曲,由刘封直接指挥。其余三百人则与新降的长沙兵混合整编为乙、丙、丁三个曲,丁曲由陈到统领,已经出发护送马良南下桂阳,乙、丙二曲则由马谡作为指挥官。
    至于新归附的黄魏二人,原本各自有部曲近五百,在刘封的授意下,黄忠在长沙就募兵,魏延则在打下桂阳之后,兼并了一部分能战的郡兵,二人的部曲数都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一千,也就是两个曲的数量。
    约过三个月左右的扩军,此时刘封能够指挥的马数量,已经由原先的八百,迅速的上升为四千。当然,军队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质量也跟着增加,若想将四千兵马训练成为能够一战的军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刘巴和马良也才刚刚上任不久,刘封必需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将湘东二郡打造成了可以支持自己与刘备一战的根据地。
    在军队整编完成后不久,刘封特地在营中设下小宴,邀请了黄忠和魏延前来赴宴,这也是他收伏这一老一少两员大将后,头一次单独宴请他们。
    几巡酒下肚,小宴的气氛渐渐融洽起来。
    刘封见时机差不多了,便笑道:“黄老将军和文长都是堪当大用的将才,我已送去书信,向父亲举荐黄老将军任偏将军,文长做裨将军,虽说以二位的才华,偏裨之职是有点委屈,不过这也是我所能为你们争取到的最高职位,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了。”
    此言一出,那二人顿露惊讶感激之色。这也难怪,一个当了十几年的中郎将,忽然连升两级,另一个一介白身,一跃成为裨将军,升职之快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也不过分。
    更关键的是,刘封自己还是个校尉,却能够推荐他二人做将军,如此气度与礼贤之心,实是他二人生平所未见。
    此时此刻,黄魏二人感激还不够,又怎么会有所怨言呢。当下二人心怀着感动,各自向刘封敬酒一杯,以表谢意。
    眼见二人又是感动,又是因官职陡升而兴奋喜悦,时机已到,刘封便向左右伺奉之人暗使了个眼色。
    片刻之后,一名亲兵匆匆入内,紧张兮兮道:“启禀大公子,主公有急令送到。”
第一百零三章 不打无把握之仗
    “看来是父亲的封赏令到了,念出来吧。;”
    刘封酒醉三分的脸上,立时涌上欣喜之色,黄魏二人的表情,自然也平凭了几许期待。
    亲兵得令,便当着三人的面,将刘备的那道急令逐字道出。
    短短数语,顷刻之间,黄魏二人满怀期待的表怀,便变成了如霜打的茄子一般,各自的眼眸之中,分明闪烁着失望之情。
    “怎么会这样!”
    刘封同样一脸的吃惊,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情急之下一把夺过那军令帛书,反反复复的细看了数遍,惊讶的脸庞,渐渐变得同样失望,到最后又涌上几分愧色。
    这确实是一道升赏令,但升赏的内容却让所有人都无法满意。
    原本被刘封举荐连升两级的黄忠,仅仅只得到了一些象征性的财物赏赐。
    至于魏延,虽然被委任了正式的官职,却仅仅只是个陷阵都尉。如果先前刘封没有跟他提到举荐他任裨将军之事的话,以平民出身的他,一跃成为都尉已经算是不错,但是现在的官职却比期望中的矮了足足三级,如此大的落差,自然令魏延心生失望。
    刘封自己则被提拔一级,由校尉变成了中郎将,虽然看似得到了升职,但在诸人看来,刘封几乎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拿下湘东二郡,如此功绩,至少也得升到裨将军一级,如今却只得到了个中郎将的职位,显然与他的军功是不太相符的。
    至于刘封的部下马谡,同样只升了一级,变成了校尉,另一人军假司马陈到,或许是由于夏口的那场大火失职的缘故,虽然跟随刘封南征立功,但官职和黄忠一样并未得到提升,仅仅也只是得到了些财物上的赏赐而已。
    如果不是刘封那封“自作聪明”的举荐信,也许刘备的这一道升赏令就会令所有人都各得所需,但是现在,事实却恰恰相反。
    这正是刘封所要的效果。
    “唉——”刘封长叹了一声,面对黄魏二人,不禁愧然而笑:“没想到父亲的回复是这样的,看来我是跟你们说了大话了,真是有点对不住你们。”
    刘封的这份自责,立时又打动了那二人。黄忠忙道:“大公子何出此言呢,你的举荐是看得起我们,我等自是感激不尽。然则我等毕竟是新归附之徒,主公能有封赏,我等就已经很知足了,又岂敢有所怨言。”
    魏延也跟着豪然一笑:“都尉就都尉,官职大小都无所谓,只要能跟着大公子并肩而战,就算让我魏延做一名马前小卒又有何妨。”
    尽管这一切,刘封暗中做了些手脚,但此刻听着黄魏二人诚恳之词,刘封的心头又岂能不为之一热。
    他的脸上,感动之色在澎湃,深深吸过一口气,平伏下心绪,方道:“你们能理解我自然很好,但你们毕竟都是堪当大任之才,父亲的这个任命实在是有些委屈你们,我不能坐视不理。这样吧,我马上再写一封信给父亲,向他陈明你们的才华,一定要劝他重用你们。”
    刘封说着就吩咐亲兵去备笔墨,黄忠见状,赶忙起身上前,拱手郑重道:“大公子的心意我等铭记于心,不过大公子还是不要冲动,上次因为单骑会你答应我写一封劝说信,结果惹得主公对你不悦,眼下若你再违了他的意思,必定会惹得他大为恼火,若是在迁怒于大公子,我等于心何安呀。”
    “可是,如此委屈你们,我心又将何安!”刘封流露出为难的表情。
    这时,魏延也起身劝道:“黄老将军说得对,大公子不必为此小事惹得主公迁怒于己,至于官位什么,只要我们跟着大公子,何愁杀拼不出一个属于我们的功名利禄,将来的机会还很多,大公子也不必急于眼下。”
    刘封的坚持有演戏的成分在内,但黄魏二人却是真心的相劝,刘封执着了半天后,便顺着梯子下房顶,叹道:“既是如此,也只好暂时委屈你们了,不过我刘封向你们保证,只要有我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定有大放光芒之时。”
    刘封最后那一句话,已然含有些许暗示,黄魏二人却是无法体会。
    “不提这些烦心事了,来,我们今日喝他个一醉方休。”刘封抖了抖肩膀,仿佛把一身的烦恼驱散了一般。
    “一醉方休!”
    在刘封的巧妙布局下,刘备的一封升赏令,非但没有赢得长沙文武之心,反而进一步的让人们对刘备产生了反感的情绪。不过,在这一道升赏令下,刘封的官职得到提升,这也使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军练兵。
    光扩军是仅仅不够的,打仗拼得不仅仅是士兵的勇气和将领的智慧,更是拼后勤和经济。当初刘琦在江夏积谷数十万石,足够两万兵马数年消耗,如此巨大的军资,眼下却尽数落入了刘备的手中。
    长沙郡的经济虽然是荆南四郡中最发达的,但相比江北之地还是要落后很多,尤其是郡中库府所积军资钱粮更是少得可怜,根本无法支撑刘封长期与刘备对抗。因此,刘封眼下所要做的,不单是要扩军练兵,还要囤积为未来开战所需的粮草军资。
    加赋是不可能的,向地方豪强地主强征也是不现实的,这样只会把那些原本就并不是铁了心拥护刘封的士民,统统赶向刘备的那一边。
    在经过一番思量,以及与刘巴的商议之后,刘封决定立即在长沙郡实施屯田。这一手段曹操在北方早已实行多年,正是凭借着屯田所积蓄的粮草,才为曹操南征北战剿灭群雄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这也是刘封所能想到的,在短时间内解决粮草供给难题的最佳手段。
    不过刘封很快又面临另一个难题,那就是何来的屯田人口和土地。
    曹操能在北方推行屯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阀混战,一方面造人千里无人烟,出现了大量无主的土地,另一方面则是家园被毁后,四处逃难的流民。曹操既有屯田的大片荒地,又有许多丧失土地的流民,两者一结合,正为曹操所用。
    长沙郡受战争影响较少,现有的土地不是归编户所有,就是被地方豪强趁着战乱兼并,顺便把那些丧失土地的雇农变成了自家的僮客。
    编户是粮赋的主要缴纳者,刘封当然不可能把他们变成屯田户,这样只会激起民变。而豪强则在本地拥有着强大的军事潜力和政治影响力,刘封要跟刘备开战,必须得获得这些人的支持,所以这些人也不能动。
    那么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既无土地,又无人口,如何屯田?
第一百零四章 好日子要到头了
    “公子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如果是早几个月,我也束手无策,不过现在连上天也在帮我们的忙。!”当刘封为屯田所面临的难题而苦恼时,刘巴却显然已经想到应对之策。
    刘封精神为一振,忙问道:“先生有何良策?”
    “很简单,四个字,清查户口。”刘巴很痛快的回答。
    “清查户口?”
    刘封略有惊讶,他第一时间联想到,刘巴打算清查那些依附于豪强地主名下的人口,这等于从这些地头蛇的嘴里抢食,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刘封眉头微微而皱,正准备说出自己的顾虑,刘巴脸上却流露出几分得意,似乎早就料到刘封心中在想什么。
    看到刘巴那副神情,刘封就知道,自己所能想到的,刘巴那颗聪明的脑袋也一定能够想到,他口中这“清查户口”,必然另有玄机。
    想到这些,刘封的眉头很快就舒展开来,耐心道:“怎么个清查法,先生不妨详细说来一听。”
    “公子可曾忘了,去岁曹操南下之时,许多荆北的百姓为了逃避兵灾,纷纷避往荆南四郡,据我估算,仅长沙一郡,至少就涌入五六万避难的百姓,这可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呀。”
    刘巴的话提醒了刘封,他的眼中顿时闪烁起兴奋之色:“我倒忘了这一批人,先生继续讲下去。”
    刘巴接着道:“这五六万人避难长沙的百姓中,大部分都是些寻常的穷人,他们没有土地自养,而且也没有在官府登记在册,只能靠给土豪们当雇工过活,假以时日,必然会沦为土豪门下的依附民,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的清查户口,在这几万人被豪强们吞并之前,把他们及时的变成在册户口。”
    刘封点头表示赞同:“五六万口人,就算能清点出一半已经是很可观的数目,但是人口有了,土地问题又怎么解决?”
    刘巴的表情愈发的自信,抚须笑道:“人口既有,土地就更不是问题。要知长沙境内有湘水这条水量充足的水系,两岸不乏肥沃的土地,虽然现有的耕地都基本被占完,但只要有足够的劳动力,那些原本的荒地,只要稍加开垦,很快就可以变为良田,所以人口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在刘封原先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一个嫌人口多的时代,所以在他初始的概念中,对人口的重要性并未太过看重。但随着见识的增长,直到今时与刘巴的一番对话,他才真正的体会到人口的多寡有多么重要。在某些时候,人口的数量,甚至直接决定着一方势力的成败与兴衰。
    在农业经济方面,刘封是名符其实的外行人,他只能提出屯田的主张,但如何操作,还得依靠刘巴这样的内行人。
    在听过刘巴一番系统的阐述后,刘封欣然道:“这方面乃先生所善长,先生就放开手脚大胆去做吧,我一定在背后全力支持。”
    顿了一顿,刘封又补充道:“关于实施屯田这件事,还必须得到那个人的允许,为免那人生疑,这件事我不好发表意见,只怕还得由先生出面提出,我相信那人必会准许。”
    刘巴面露会心一笑:“公子放心,此事交由我来处置便是。”
    在二人的密议次日,刘巴便修书一封,送往江陵战场,向刘备进言在长沙试行屯田,以解决军需粮草问题。
    正如刘封所预料的那样,刘巴这块难啃的骨头肯归附,对于刘备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惊喜,而刚刚上任的刘巴,还出于为刘备考虑,主动的提出屯田的建言,而且这项建言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对刘备的有利的,所以他很快的就做出了允许的答复,并准备先在长沙试行,如果效果良好,就尽快在其余诸郡推广。
    刘备再次中了刘封布好的圈套,在得到刘备的首肯后,刘封便全力支持刘巴清查户口,展开屯田。同时,为了收买当地豪强士族,刘封还授意刘巴大加征辟郡中有影响力的士人充任郡吏,并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使诸县长令各送子女前往临湘,以作为人质。
    在刘封紧锣密鼓的为决裂做准备时,他也时时刻刻的关心着天下的局势。
    正如他在巴丘时所料,庞统在去往柴桑面见孙权兵不久,吴侯孙权便率领着他剩余全部家当,约三万左右的兵马,在西线对合肥发起了进攻。此时的合肥一片空虚,曹操闻知之后大惊,只得率主力离开南阳郡,东进淮南,欲解合肥之围。
    曹操大军一走,整个荆州的曹军士气顿时受到打击,孙刘联军趁势对江陵之敌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
    周瑜亲率大军在夷败大败曹军后,趁胜将大营由南岸移往北岸,逼近江陵城下寨。刘备所部则占领了襄阳和江陵之间,汉水以西的临沮、旌阳数县,而关羽所部则沿汉水北上,占领了汉水以东各县,断绝了连通襄阳与江陵的北道。
    为了解江陵之围,驻扎襄阳的乐进,及驻于安陆的文聘,奉命两路出击,与关羽和刘备军展开了激战。尽管双方互有胜负,但由于刘家军借着水军之利,将乐、文所部成功的拖在汉水一线,使其始终无法向襄阳提供有效的直接援助。
    由于曹操主力的远去,荆州的曹军无法再得到兵力补充,随着时间进入下半年,江陵城渐渐变成了一座独立突出的孤城,曹仁与周瑜屡战不利,伤亡委大,又无法得到兵力补充,形势已经陷入越发不利的境地。
    刘备为了在江陵之战后,获得更多瓜分荆州的发言权,所以不得不跟随周瑜参加江陵之战,在荆南四郡已经顺利拿到手的情况下,一时便无暇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南四郡,只令刘封和张飞分镇湘水东西各郡,显然是打算在江陵之战结束后,再做出新的安排。
    江陵之战拖住了刘备,正好给刘封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在建安十四年的这一年中,他几乎是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出奇顺利的经营着他的两个郡的根据地。
    时年秋,刘巴苦心经营的屯田事业终于获得了第一波的回报,在近两万屯田民的辛勤努力下,秋粮喜获丰收,尽管官民五五分成的协议,使得刘封只能获得一半的粮食,但这批宝贵的富余存粮,也足以支撑他的军队三个月左右。
    秋末之时,刘封可控的军队已经达到五千之众,而且经过半年的训练,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
    形势似乎越来越好,此时的刘封,巴不得江陵之战一直打下去,最好是打到周瑜和刘备惨胜曹军为止。
    但是,十二月的一个清晨,刘封收到了北来的最新战报。
    江陵城破了。
第一百零五章 是时候了
    江陵城南,刘备营。。
    立于辕门,默默的注视着近在咫尺的这座巍峨城池,城头上,飘扬了近一年的“曹”字大旗,眼下已是改换成了“周”字旗,仿佛是为了表达对失败者的羞辱,周瑜的这面大旗,足足比寻常旗帜大了两三倍。
    现在,这面硕大的旗帜,正耀武扬威的在刘备的瞳孔中飞舞。刘备忽然有一种错觉,仿佛背上的一把刀刚刚拔除,心头又立刻被刺入了一根针。
    江陵之战终于结束了,苦撑了一年的曹仁终于收曹操的撤军命令,在汝南太守李通和襄阳太守乐进的接应下,曹仁带着他几千倍受煎熬的残兵,灰溜溜的撤出了江陵城。
    几天之后,余下的江陵城守军开城投降,这座荆州核心的重镇,现在已经改姓孙了。
    视野之中,数骑奔驰而来的人马扰乱了刘备的神思,他手搭凉棚,举目远望,那一袭熟悉的修长身影渐渐闯入眼眸。
    是孔明军师!
    刘备心中一喜,大步流星的迎出了辕门,脸上涌动一种期盼的兴奋。孔明的每一次久别重逢,都能给刘备带来新的希望,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一次也不例外。
    “军师,一路辛苦了。”刘备仰着头,拱手笑道。
    诸葛亮麻利的翻身下马,一脸的旅途尘色,却难掩那浑若天生的淡泊与自信的气度,他手持羽扇,轻轻一拱手:“一路顺风,没什么辛苦的,让主公久等了,我们里边说话吧。”
    听孔明的口气,似乎有事要急着与自己商议,刘备心头的期望愈强浓烈,当下便不多言,携起孔明的手便一起回往中军大帐。
    “主公,江陵已下,曹操这回是彻底的被赶回了北边,主公应该高兴才是,不过亮方才所见,主公似乎有点小小的惆怅。”诸葛亮一进门就直戳刘备的心思要害。
    刘备笑叹一声:“曹操被赶回北方我当然高兴,可是这江陵和大半个南郡却落在了人家手里,就算我手里有南四郡,还有半个江夏,可那又怎样呢,没有南郡,先生的隆中之策终究只是镜花水月,我可不想守在江南坐吃等死呀。”
    在诸葛亮面前,刘备毫无掩饰的吐露着心中的惆怅,他知道掩饰也没有用,再逼真的掩饰也一样无法逃脱自己这位卧龙军师的眼睛,与其如此,还不如坦诚一点好。
    诸葛亮却一脸的闲逸,摇扇而笑:“主公不必心急,南郡这块大骨头,早晚是主公的,要有耐心啊。”
    刘备的预感果然没错,听此一言,他顿时精神为之一振,忙问道:“军师可有什么高明的手段,让我拿到南郡?”
    “周郎此人,自信心太盛,身为三军统帅,却亲自上阵搏杀,若不然数月之前也不会中那箭伤。”诸葛亮走到帐门口,羽扇遥指江陵头城,“再看现在,江陵城打下了,满城都树着他的‘周’字大旗,却看不到一面‘孙’字旗,若是不知情的人看去,还以为江东之主是他周郎呢。”
    刘备就像是一个懵懂的孩童,突然之间被诸葛亮点醒一般,褐色的眼眸中,闪烁着几分惊喜与诡秘:“先生的意思,莫非是那周郎对吴侯有不臣之心?”
    “呵呵,那倒未必。依我之见,周郎此人只是太过自信,太喜欢张扬自己罢了,咱们只要抓住他这个弱点,将来趁势略施手段,南郡早晚会是主公的。”
    诸葛亮信誓旦旦的保证必不能让刘备安心,他微微点头,似有令领悟,却又忧虑道:“那眼下呢,眼下又当如何?就坐视周瑜把南郡全部吞没了吗?”
    刘备有些不服气。
    “主公莫急,亮此番从夏口而来,正是为了眼下之事。”诸葛亮移步屏风之前,将羽扇又指向地图的南郡所在,“亮以为,主公现在当速去见周郎,请他将南郡的南岸地分给我们。这一段地带虽然狭窄,但到底北依长江,南连四郡,而且毕竟属于南郡,对于吸引荆襄士人来归附有着重要的意义。”
    “南岸地……”刘备凝视着地图,心中若有所思,却又道:“那周郎可不是好说话的人,向他求取南岸地,总得有个合适的理由吧。”
    诸葛亮淡淡一笑:“这个我早已替主公想好,首先,他周郎能打下南郡,主公从中也出了不少力,这就是讨价还价的筹码。其次,主公可派人去见吴侯,就说刘表的旧部来归附者甚多,却苦无容身之处,主公代表这些人向吴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