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策-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乔青莲很快看到了他的动作,忙抬手指向李克波,盈盈的道:
  “李书记有话要说!”
  李克波用手扳了扳话筒,他这个动作招来一片闪光灯的照顾。
  他微微皱眉,定了定神,道:“请记者朋友们少拍一些照片,或者是少用闪光灯,保持会场的严肃性!”
  他双目如电,回头扫视身后的媒体席位,威严十足,“李金刚”的风范果然非同凡响。
  他扭过头来,道:“陈京书记,我刚才听了你的大区理论。现在我提出几点质疑。我的第一个质疑是如果大区建设理论成立,我们乡镇是不是有大乡建设?
  我们县成为了市,乡镇成了县,那我们的城市哪里去?
  另外,大区建设过于强调投资,我认为目前你们邻角搞的大区建设之所以有一些成效,其中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比例很重。”
  他顿了顿,伸出一只手来在空中摇摆,继续道:“做最好的城市规划,修最高标准的高速公路,建设最漂亮的房子,最时尚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一个小县城,步步都向城市看齐。
  我认为这一股风如果刮向全国,后果是灾难性的……”
  李克波讲话很有气势,也极具条理。
  他提的问题和其他人提的都不一样,他是直接的质疑,对陈京的理论和实践全面的质疑,或者说是否定。
  备受关注的李陈之战,李金刚终于开出了犀利的第一炮。
  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陈京。
  先前陈京的表现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但是那些问题只是开胃菜,没有极端尖锐的问题出现。
  毕竟那些提问者重心都放在自己的区县的发展上面。
  他们参加论坛是吸精华弃糟粕,主要是要把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吸收进去,变为自己的东西。
  所以,没有这种专门质疑性的问题,而且更没有上升到理论质疑的高度。
  面对李克波的提问,陈京不慌不忙的道:
  “李书记,这几个问题我一一回答。
  首先我认为修最高标准的高速公路,做最好的城市规划,建最漂亮的房子,我认为不光邻角需要,任何地方都需要。
  我们政府的终极职能是什么?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们就应该按照这个样子来做!
  首先修路的问题,我想问在座的四十位书记,有哪个书记不在谋修路?现在的时代,交通的便捷,就意味着信息的畅通。
  “要致富先修路!”
  没有交通优势,一个地区怎么发展?所以修路的问题,我认为高标准是正确的,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城市规划和漂亮房子的问题!
  我们毗邻南港特区和澳门,我们的合作是和特区和港澳的合作,毫不夸张的说,从邻角再往南跨一步,就是和世界接轨!我们的棚户区,老房子,脏乱的城市建设是没办法和世界接轨的。
  所以,城市规划搞好,房子建设漂亮,我认为是越高标准越好!
  我们经济发展有两架马车,一是投资,另外是内需。
  我们政府的投资在城市基础建设上,这是投资。而我们建漂亮的房子,打造家具之都,我们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鼓励社会资本在做,我认为这应该算是一种另外形势的内需拉动。
  邻角的经济发展正处在这两驾马车的轨道上,我认为很健康!”
  陈京说到此处,顿了顿,话锋一转道:
  “我们的武周县,现在也是有最发达高速公路,最漂亮房子,最好的规划的地方。我们武周县别说一个镇,单单是一个亮垭村,就要超过了很多地方的一个县区。
  所以啊,李书记刚才说的担心,恰恰是我的担心。
  我就想问李书记您,如果全国所有的村,都像亮垭村这样发展,都建设得像亮垭村那样漂亮,那我们的城市怎么办?我们的几个大一线城市,京城、黄海、粤州,岂不是没有人居住了?
  大家都住村里去了嘛!
  所以啊,你提到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恰恰需要您来解答!”
  陈京这句话说完,全场哄笑,陈京的回答幽默风趣,而且直指武周和亮垭,算是狠狠的回敬了李克波一下,可以说是相当的精彩,现场已经有人在热烈鼓掌了!
  (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章 激|情过后!
  好一场激烈的对战!
  很多人在此前就想象了今天的场面会很大,会很精彩。
  但是,今天的精彩还是超乎了大家的想象。
  传奇书记李克波可并不像以前媒体所描述的那样,说他只是个大老粗,办事全凭一股锐气和倔强。
  今天李克波的提问可以说是让大家大跌眼镜,他从县域经济概念的最早提出,一直到现在的县域经济发展成为经济主流,这些所有的过程了若指掌。
  而且他对中|央宏观经济规划,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和利弊,竟然也是相当的熟悉。
  他的提问没有无理取闹的,全都是极其有针对性,而且很能引发人思考的。
  而最让人吃惊的是陈京!
  陈京面对李克波狂轰乱炸的提问,丝毫不犯怵。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不管是多难的问题,陈京都能迅速的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而且给予很明确的回答。
  陈京回答问题之迅速,回答问题之老到,让人觉得这根本不是一场交锋。
  就好似两人是在演一场对手戏。
  双方的好似是编了台词一般,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
  而在这样激烈的问答中,陈京也终于让人见识到了他的才华。
  他的见识广博,经济理论功底扎实,从国内到国外的各种发展成功案例,他了若指掌。
  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了解,他的造诣也相当的深,他回答的问题从美国总统到国家|主席,跨度之大,牵扯到的面之宽,让人不得不折服。
  今天论坛的主角,两人一老一少,各自都是体制内的精英。
  从名气、资历上比,陈京和李克波自然不在一个量级上。
  但从知识面、实际工作经验,思维的开阔度等等方面,陈京丝毫不逊于李克波,甚至隐隐还要过一些。
  李克波一连问了陈京十二个问题,陈京也就来了一个十二连答,一方攻得猛,一方守得严。而且对陈京来说,他还不是一味的防守,而是守中有攻,双方有时候是近身缠斗。
  李克波很聪明,想利用陈京实际经验的不足。
  而恰恰,陈京在这方面却不是短板。
  而且在政府职能和施政方面,陈京做了许多干部都不敢做的尝试。
  陈京倡导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充分调动老百姓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用全新的方式去了解民意,尊重民意,了解老百姓对政府政策的意见和看法,这一些在陈京的谈话中都有例举,而且很有说服力,让人信服。
  最激动的还数现场的记者。
  这一次会议很早就炒作今天这场激辩。
  但是,有些记者心中还打鼓,不知道今天究竟是否精彩。
  如果前面渲染得足,到头来一场讨论并不精彩,那么今年的论坛报道,有些人押宝就押错了,这对靠新闻生存的记者来说,是失败!
  而黄海卫视的主持人乔青莲今天也是超水平发挥。
  她始终控制着论坛的节奏。
  保持整个讨论的流畅又不失精彩。
  而且她见缝插针的一些话,也很好的充当了双方短兵相接过程中的润滑剂,场面一直很激烈,但却不会失控,这一期节目的录制,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成功。
  一天的讨论结束了,陈京和李克波两人共同奉献了今天的精彩。
  讨论会结束以后,记者们久久不愿散去。
  他们翘首以盼等待着今天论坛新闻中心召开的例行发布会。
  有些记者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向陈京和李克波提问了。
  每个记者几乎都准备了十个以上的问题,他们希望借提问的机会,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亮点出来。
  最好是有独家新闻出炉,如果那样,真就相当精彩了!
  可惜,他们所有的准备都是徒劳的。
  今天论坛的两个主要的当事人都没有出席发布会,均已身体疲劳为由回到了各自下榻的酒店休息。
  其实,两人哪里能够休息得安分?
  两人的电话在讨论会结束以后,差不都就要爆了!
  由于不是直播,论坛讨论的情况外界不知道,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今天有这一个议题的讨论。
  两个当事人又哪能不遭受电话的狂轰乱炸?
  陈京接到的第一个电话就是黄宏远亲自打来的。
  黄宏远心情很好,他呵呵笑道:“陈京!今天你表现很不错啊!我刚刚给咱们岭南的媒体同仁们沟通了,他们在现场看了你精彩的表现,感到很振奋!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错,你这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县域经济论坛,你很好的展示了咱们海山的优秀形象!”
  陈京谦虚的道:“书记啊,被你这么一夸,我人都轻飘飘的了!今天的讨论比较复杂,一天下来我是遭受人家的轮番轰炸,可以说是心身疲惫,所以具体的过程,我就不跟你汇报了。
  明天有电视节目,到时候一切大家都会知道!”
  “你要好好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咱们海山的干部对你的回归都是翘首以盼!”黄宏远认真的道。
  “感谢,感谢大家,感谢领导关怀!”
  结束和黄宏远的通话,夏朝松等一众人的电话就一个接一个。
  其中唐玉的电话最让陈京感到意外。
  唐玉在电话中声音有些慵懒,她嘿嘿笑了笑,道:“哎呀,咱们的陈书记这一次又是出尽了风头了!我虽没在现场,但是现场的精彩我可是洞若观火!你够牛的啊。
  把那个李克波搞得脸红脖子粗。
  你小心成为苏北的公敌,李克波在苏北可是跺脚地面都会抖三抖的人物啊!”
  “小唐,回来再说吧,今天我确实是心神疲惫,感到太累了!”陈京刚刚回到自己的房间,他迎头便倒在了床上。
  结束和唐玉的通话,他一狠心干脆就把手机的电板给抠掉了,也不洗澡,就倒在床上开始蒙头大睡。
  今天的激烈交锋,他现在想起来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当时的场面是如此的紧张,他的精力也是高度的集中,心声都是严重的透支。
  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因为一颗争强好胜之心。
  李克波是传奇书记,陈京就想看看这个传奇书记究竟有怎样的传奇。
  陈京一向就是自视甚高的人,他骨子里面就不想认为自己会被人压一头,即使是李克波这样的大咖那也不行。
  争强好胜的代价就是今天的过度疲惫。
  他隐隐记得今天自己应该跟方婉琦打电话,因为今天是两人约定的通话日子。
  好像应该要跟金璐打个电话,金璐马上要过生日了,陈京得问问她需要什么生日礼物。
  不过这一切他都没做了,就倒在床上,就起不来了,很快就沉沉睡去……李克波的状态和他差不多。
  他向来以精力过人著称,但是经过了今天的这一场激辩,他也是心力交瘁。
  回去把电话交给女儿,然后自顾倒在床上沉沉睡着了。
  他甚至在睡梦中,都还在和陈京激辩。
  他和陈京一样的争强好胜,虽然今天的论坛讨论没有胜败之说。
  但是这样的交锋,结果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李克波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处于下风的,陈京很全面,很锐利,看似文质彬彬,其实做事风格硬朗丝毫不弱于李克波。
  李克波是传奇书记,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铁的规律。
  陈京的年轻就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李克波隐隐能够感觉到,他今天会的这个陈京,将来会是一颗参天大树。
  他从政这么多年,有才华的人认识一箩筐。
  什么厉害的人物他没见过?什么狠角色他没斗过?
  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他认识的人中,鲜少有陈京这样厉害的年轻人。
  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成功的人,性格必然是倔强不服输的,陈京骨子里面的那种执着和倔强,和李克波如出一辙。
  这样的年轻人没有前途,上**会有意见!
  ……黄海卫视剪辑好的专题节目第三期播出。
  由于前期媒体渲染的功劳,而通过剪辑过后的节目更显精彩,这让卫视在这个时间的收视率创了新高。
  而这一期节目播出之后,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
  不止是黄海、苏北、岭南三地的报纸对这一次讨论大肆报道,甚至连中原、西北、京畿等地的媒体都报道这场讨论。
  李克波和陈京代表了老新两代县委书记的风采。
  新老两代县区一把手的交锋,是双方的碰撞,同时也是一种新老交替传承。
  共和国的基层干部后继有人,共和国最重要一级的行政架构,县一级一把手对国家发展,对祖国未来的展望和规划,这本身就是很让老百姓感兴趣的。
  现在共和国正处在中华崛起、国家复兴的关键时期。
  全世界的华人都在关注着祖国的崛起。
  在这个时候,共和国基层干部表现出了于国际接轨的高水准。
  这无疑是让所有人的信心倍增。
  共和国的未来该由谁来掌控?
  共和国的未来就掌握在陈京这一批年轻人的手中。
  陈京现在是区委书记,将来他成长为市委书记,省委书记,甚至更高的位置都是有可能的,那个时候的共和国在这一批干部的领导下,是否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一章 绝少人知的秘密!
  今天粤州的天气微微有些阴暗。
  苗强所居别墅今天的警戒比往日更加森严了一分。
  苗强来岭南之后,坚持不收礼,也几乎是不让同僚和下属进他的家门,这是苗强一直坚持的原则。
  但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拒绝的就是人情。
  苗强不收礼,别人就不拿礼物,空着手来拜访他。
  美其名曰是汇报工作,其实也是人情走动。
  苗强热爱收藏,有些人摸清了他这个还好,来的时候顺便会揣点东西。
  谈工作之余就请苗强帮忙品鉴,东西倒不一定会送给苗强,但是这一来,便和苗强套了一个藏友的近乎,以后自然有更多的噱头可以施展了。
  岭南人看重人情,人情往来,你来我往,这不能上升到受贿的高度。
  苗强作为一个外来领导,也不能够完全不近人情不是?
  可是下面的人有办法,苗强也不是省油的灯。
  每到年节,或者重要的日子,他便会加强自己家周围的岗哨。
  他自己不出面拒绝,可是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有这帮子弟兵在外面负责挡驾,苗强也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家里清静。
  今天是苗强夫人薛玲的生日。
  又恰好赶上了星期天,苗强便在家里休息陪夫人。
  让人意外,今天他的别墅里面不止老两口,还有一个很意外的客人。
  如果陈京在这里,他肯定会大跌眼镜。
  因为这个客人他颇为熟悉,这个意外客人赫然是唐玉。
  苗强夫妇,外加唐玉,三人在客厅聊天,气氛竟然很融洽!
  让人更奇怪的是,无论是苗书记,还是薛玲,两人看向唐玉的眼神都饱含慈祥,那浓浓的爱怜的味道,是那样的真实。
  唐玉今天来准备了一个蛋糕,外加一束鲜花。
  蛋糕摆在桌子上面没动,鲜花却被薛玲喜滋滋的拿着插入了花瓶之中。
  唐玉似乎有些不适应眼前的场景,她有些拘谨,便很是寡言,两老往往问一句,她才回答一句,和她平日记者开朗的风范大不相同。
  唐玉和苗强夫妇之间的关系,是她最大的秘密。
  当然,也可能是苗强夫妇最大的秘密。
  这个秘密鲜少有人知道,但是说出去绝对吓死人。
  从血缘上讲,唐玉应该是他们的女儿。
  这个事情说起来就很复杂,唐玉出身的年代搭上了七十年代的末班车。
  那一年恰好是中央把计划生育定位国策的一年,当时国家对计划生育的执行从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开始。
  任何干部,任何企事业单位职工,只要违反计划生育,一律开除公职并处以罚款。
  二十多年前,苗强刚刚从知情的队伍中解脱出来,到了当时豫西省委办公厅工作。
  那个时候,薛玲二胎怀孕有了半年。
  当时夫妇两人没想过政策执行如此严格,他们怀着侥幸心理把唐玉生了下来。
  可万万没料到,唐玉一出生,他们立刻遭到举报。
  两人都面临丢失工作的危险,苗强因为当时在省委办公厅上班,省委还要对其加罚处理。
  在那种情况下,恰好有个亲戚知道当时豫西化工厂一户人家其妇人刚刚流产,医院断定其失去了生育能力。
  而他们也迫切的想要一个小孩。
  苗强夫妇当时已经到了绝境,便将唐玉送给了他们。
  这一次事情过后,为了避免组织继续追查,苗强很快通过关系调到了基层,然后仕途几经辗转,他离开了豫西。
  但是他有个女儿的事情,老两口都一直在心里。
  直到苗强担任的高级领导,他才敢着手去查这件事情。
  而那一年刚好是唐玉上大学。
  这个故事有些传奇,但是事实却就是这般不可思议。
  唐玉现在和苗强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但彼此却绝少联系。
  也就是近几年,唐玉那边的父母给她做工作,一年上头,她会到苗强家里来几次,仅此而已!
  唐玉对苗强夫妇并没有任何的看法。
  那个时候是那种时代,她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还得感谢他们夫妇的恩赐。
  但是,现在的苗书记位高权重,唐玉却也没有想过自己能够靠这种特殊的关系,捞到什么大好处。
  唐玉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好。
  那边的父母很亲,都退休了,家境也殷实。
  她个人的事业目前也不错,势头也很良好。
  在她的内心,把苗强夫妇当成了长辈亲人,节日走动走动,偶尔电话问候一下,这样是最满意的状态。
  而她觉得不自在的则是苗强夫妇每一次看她的眼神。
  那种只有父母才有的慈祥和爱恋让她不适应,却又不方便拒绝,这一点多多少少让她觉得有些负担。
  “小玉,这花真漂亮,我很喜欢!”薛玲道,她叹一口气道:“你的苗青姐在国外,工作忙碌,压力大,每年难得回来一次。像这样的日子,她不在,你能过来看看我们,我们就觉得心里舒服!”
  唐玉淡淡的笑笑道:“苗伯,薛姨,过来看看你们是应该的。有时候我工作也挺忙,苗伯的工作也忙,走动得少了一些。以后有时间,我也会常常过来看你们二老!”
  她指了指外面的围墙道:“来一次也不容易,苗伯的级别太高了,岗哨太森严,层层盘查,进出很难啊!”
  薛玲皱皱眉头,瞪了苗强一眼,道:“都怪你,这么大张旗鼓干什么?就生怕有人来咱家,我看来几个知己的人也没什么,可你总是这么不近人情,也不知道你这个书记是靠什么服众的!”
  苗强微微皱眉,没有说话。
  在共和国政坛,恐怕没有一个人敢如此对他说话,也只有在家的时候,老婆才敢如此“出言不逊”,而他还只能默默承受。
  “老婆子,你去准备饭吧!小玉来一次咱们也不能太小气,饭都不留去不像话啊!”苗强转移了话题。
  薛玲愣了愣,站起身来道:“对,今天我得亲自去做饭。小玉啊,你薛姨的手艺绝对棒,我保证你喜欢!”
  她站起身来去后面的厨房,客厅就只剩两个人了。
  苗强用手摘掉眼镜,拿出眼镜布认真的擦拭后重新戴上。
  他随手从茶几下面拿出一份报纸递给唐玉,他指了指报纸的标题,这篇报道恰好是南方日报报道黄海县域经济论坛的那篇为陈京摇旗呐喊的文章,而这篇文章也正是出于唐玉之手。
  苗强脸上的笑容依旧,问道:“小玉,这文章是出自你之手吧?”
  唐玉微微愕然了一下,点头道:“苗伯目光如炬,您看出来了。怎么?您一天工作那么繁忙,还关心这次的县域经济论坛?”
  苗强嘿嘿一笑道:“我能不关心吗?你们把这事渲染得跟打仗一样,有你们的推波助澜,岭南上下人人关注,我也是岭南人中的一员,我能不知道?”
  唐玉笑笑,道:“那我很荣幸,我的文章能让您看到!”
  苗强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敛去,道:“小玉,你和陈京很熟悉,我想问问你,陈京这个干部究竟如何?”
  唐玉顿了顿,沉吟了一会儿,道:“陈京是个不错的干部,他很负责人,做事风格干净利落,很有自信,对目标相当的执着!我比较看好他!”
  “看好他?”苗强点点头,道:“你看好他说明你眼光不错!”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话锋一转,道:“但是小玉,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你在个人问题上,绝对要有足够的理性。凭你的条件,你的学识,可以找到一个真正有才华可靠的人过日子,现在你要抓紧。
  文人都有些浪漫主义情怀,但是生活是现实的,在浪漫的人,也必须生活在现实中,是不是?”
  唐玉一愣,脸“唰”一下红了。
  她冰雪聪明,自然明白苗强提醒她的是什么。
  她沉吟了一下,道:“苗伯,您放心吧!我是足够理性的!我和陈京是朋友,仅此而已!”
  她深吸了一口气,道:“至于个人问题,我目前也在考虑中。只是有些事情看起来越简单,具体操作的难度反而越高,实在是不能尽如人意啊!”
  苗强严肃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道:“小玉,要不让你薛姨帮你找找路子,她退休以后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她认识接触的年轻才俊相当的多,她的眼光你应该信得过吧?”
  唐玉洒脱一笑,道:“好啊!薛姨可以帮我初识,我自己主持复试,就像考公务员一样,这很不错!”
  苗强脸上的笑容终于化开,忍不住嗔道:“你这个丫头,都快三十岁的人了,还一点正形儿都没有。考公务员我们名额可不止一个,你现在只能是挑一个人,对参考人员可是要求更高喽!”
  唐玉也随之笑了起来,她笑得很灿烂。
  但是内心还是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淡淡失落。
  陈京她终究忘不了,她相信时间可以冲淡一切。
  可是到现在为止,她还感觉不到时间的威力,她独处感到孤独的时候,脑海里面想到最多的依旧是陈京。
  陈京的举手投足,陈京的洒脱风趣,让她沉迷,难以自拔!
  (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二章 凯旋而归!
  陈京从黄海直飞临港。
  这是清香市长的要求,清香市长一行正在临港特区考察。
  陈京乘飞机抵挡临港的时候,从贵宾通道出来,外面的场面让他大吃一惊。
  外面挤满了媒体,他一出来,外面闪光灯便是一片闪烁,让他难以睁开眼。
  而李清香一行有六七个人在那里等着迎接他,人人手中都捧着鲜花。
  他一出来,李清香便迎了上来。
  她满面笑容,将花递给陈京道:“小陈,这一次论坛开得很成功,可以说是凯旋而归,我们大家都来欢迎咱们的功臣啊!”
  陈京讪讪的笑笑道:“市长,这……太隆重了,我实在是很惭愧啊!”
  李清香道:“不用惭愧,这些是你应得的荣誉!你是我们海山培养出来的干部,这让我们感到很骄傲。”
  陈京和清香市长并肩站在记者面前接受记者拍照。
  然后陈京还被要求讲话。
  在机场逗留了半个小时,一行人乘一辆考斯特离开,直接奔向了考察团驻地。
  陈京最早提出向特区学习,向特区靠拢的观念。
  当时他的这个提法备受争议,尤其是在海山内部,反对他的人非常多,可以说是引起了公愤。
  然而实际上,李清香这次高调考察临港特区的行为,恰恰就是向特区学习的实际行动。
  不过临港特区不是南港特区。
  临港是共和国最成功的特区,现在已经成为了和京城、黄海粤州一样的国内一线城市,其发达程度国内首屈一指。
  如果说海山人对南港是仇视和妒忌,那么多临港就只有崇拜和迷信了!
  这种差别是相当微妙的。
  陈京到南港之前,李清香他们已经考察两天了。
  这一次考察的重点,主要是考察特区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城市规划方面的经验。
  陈京提出了大区建设的概念,而作为海山市长李清香,她也从中得到了灵感。
  海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是必须的,但是依托海山的固有优势和特点来发展,这更显珍贵。
  海山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海山可以打人居牌。
  在岭南地区粤州和临港是现代化高节奏的代名词,这样的城市建设方式不可复制。
  那么海山依托自己的优势建设宜人居的城市。
  粤州和临港快,海山就慢!
  城市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社会治安好,城市文化浓郁,这样的地方是人居最好的地方,也绝对是一张很有竞争力的好牌。
  最近一段时间,李清香和黄宏远之间形成了默契,握手言和。
  而两人为了最后一个季度的经济指数在疯狂冲刺的同时,也在共同的调整施政方略,力求打造海山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此市委已经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委会决议,在年底之前,要完善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办法,争取在新一年的经济布局谋划中有亮点,有看点。
  正如陈京经常强调的一样,团结就是力量。
  海山班子以前一直不团结,所以大家各自为政,各自都在工作中掺杂了各方的利益。
  这样的形势,导致海山发展瓶颈迟迟得不到解决。
  而现在,一旦有了默契,其迸发出的潜力是非常惊人的。
  由于陈京在黄海参加的县域经济论坛,黄海卫视讨论会是剪辑播放。
  所以今晚才正式播放陈京激辩李克波的那一期。
  当晚在酒店,李清香盛情为陈京接风,晚上要求所有的考察团成员具体观看黄海卫视播放的县域经济论坛第三场讨论的剪辑节目。
  为此李清香专门租了酒店的一间会议室。
  会议室有一台三十多英寸的等离子电视。
  所有的考察团成员人人拿着笔记本,像大学教室布置各自的坐席,然后一起观看节目。
  对这样的待遇,陈京有些受宠若惊。
  而在节目中,陈京的优秀表现,也着实让观看节目的一帮同僚大感过瘾。
  陈京坐在李清香的旁边。
  而他的旁边是夏朝南的座位,他和夏朝南的关系自不用说,一直都非常好。
  而夏朝南今天也是给足了陈京的面子,在节目播放到精彩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