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重生之黛玉-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王爷并未留太久,告辞的时候还说过两日王妃要来拜访。
林如海让人把这消息告诉贾敏,既是女眷拜访,便跟他没多大关系,一应由贾敏招待。他送完客,便去竹云轩看黛玉,晟玉也在,正扒着箱子看玩具。林如海进去,黛玉、晟玉都忙迎上去,亲亲热热的见过。林如海和黛玉说话,晟玉则有去看那些小玩意儿,还不时拿给黛玉看,将几个自己觉得好玩的捧到黛玉怀里,说:“姐姐,这些给你玩。”
黛玉瞧他脸跑的红扑扑的,便拉来摸其额头,果然汗涔涔的,便瞪了眼,说:“晟儿,你也歇歇,别跑来跑去,瞧这一身汗!”
“哦!”晟玉点了点头,拿起玩具,“姐姐,你喜欢吗?”
黛玉道:“喜欢,不过姐姐要一个就好了,这些你拿去玩。”这些小玩意儿虽做的精巧,可她内心到底也算个成年人了。见到这些玩具,虽会感叹一下,却已兴不起玩的兴致。不过晟玉这么兴冲冲的选了这几样,也算他有心,一个都不要,又怕他不好受,心里失落,只得挑一样留着。
“谢谢姐姐,姐姐,这些都是我最喜欢的呢。”晟玉把玩具抱在怀里,笑得天真而纯粹的愉快。
林如海看着姐弟二人的互动,含笑捻须点头不已。
☆、第11章 前尘终成烟
仲夏的正午,万里无云,烈日炙烤之下一切生命似乎都盾形无迹,隐于阴凉之处。但……也有例外,林黛玉倒挺希望每天都是烈日,也可多吸收些能量,使自己强大起来。无论何时,足够的实力都不会是累赘,而是骄傲的资本。以前她不敢想,如今不同了。前世不就是因为自己太弱,才处处受人掣肘的吗?
自那次强行用度毒,她的异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怎么稳定。黛玉料想可能是能量消耗太过,伤了根基,何况她只是将毒素转移,并未消失,尚留在体内,定然有些影响。
过了这么久,终于又正常了。可能是毒素被彻底清除了,她想。
“姑娘,您别在日头底下了,中了暑不是玩的!”翠竹端了茶盘走过来,可巧看到黛玉在对着院内的几盆芍药出神,惊的忙放下茶盘,跑过去,边抱怨着那些小丫头,“瞎了眼的,也不知她们怎么当的差,这大热天的如何让姑娘在日头底下晒着!”说着已走到黛玉跟前,拿手帕子撑在她头上,道:“姑娘快进屋,这炎天暑日的,屋里还觉得热呢,您站这怎么行?”
林黛玉见她时刻想着自己,有些感动,拉住翠竹的手,道:“你别怪她们,是我自己要出来的,她们如何管得?你先进屋,我转一会子就回,放心吧翠竹姐姐,我身子好着呢,晒一会子太阳不会有事。而且我一点不觉得热,不信你摸摸,都没出汗。”她今生体质特殊,日光照在身上就像能量一样直接被储存了起来,不仅不会燥热,倒觉清爽舒服。
翠竹明显不信,原因也简单,此言极不合情理。
黛玉只得强调:“真的,我何时骗过你?”说着便推她,“你快进去罢,备好凉茶,一会儿我要喝。”翠竹还要说什么,黛玉便一直把她推进屋里,“翠竹,你就在这呆着,别忘了还有差事呢。”怕翠竹还要聒噪,她又掰着手指强调了一遍:“茶水!点心!”翠竹还想说什么,见她认真的样子,料劝也无用,只得作罢。应该不会有问题罢,毕竟姑娘的手摸起来确实是凉爽的,也没出汗,大不了茶泡好了就叫姑娘进来。
好容易把人稳住,黛玉长出一口气,真难搞,再不行她真要摆出小姐的款儿了。
……
“玉儿,咱们府里要买一批花木,你院子里可要添些什么树或是花草之类?”议事厅内几个婆子正回事,贾敏突然想起来,问黛玉。
黛玉想了想,说:“花木都是早种好的,倒不需要什么。”
“我怎么觉得你院子里还少点什么东西。”她皱着眉思索半天,喃喃的自语,“少什么呢,一时倒想不起来了。”黛玉也想了想,说不缺什么,贾敏也只得作罢,过了一会儿她又说:“荷花池你是常去的,得让人多买几种荷花种进去,才不觉单调,鱼也要买些,你无聊的时候喂鱼钓鱼都使得。”说着便吩咐婆子记下。
黛玉见母亲处处为自己考虑,感动之余,情不自禁的扑进贾敏怀里,道了谢。
“傻孩子,跟母亲还客气呢。”贾敏笑着将黛玉揽进怀里,摩挲着他的额头,“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倒比大人思虑还重,又敏感,有时真不像个孩子。”黛玉的表情僵硬了一下,她还真不是个孩子呢。就在她思绪渐行渐远之时,贾敏拍着她的背,陶醉的回忆起从前,“你两三岁的时候可黏人了,像个小尾巴,赶都赶不走。才不过几年,倒有些大人的模样了。”
“母亲,我……我有吗?”林黛玉蹙起眉,认真的想想,不大记得了。
“有啊,你可比你弟弟黏人多了。”她笑着摸摸女儿的脸,“你出生是你父亲高兴坏了,逢人就说,晟儿出生他都没这么兴奋。”
黛玉倒来了兴趣:“母亲,你再跟我说说小时候的事。”
黛玉这才知道因为自己生来体弱,可没少让父母费心,这些年到处寻访名医,都没有很好的效果。想起这些,她就放不下,觉得前世自己愧对父母,没孝敬他们,反倒让他们处处忧心。
不多时,有管事婆子来回买丫鬟的事。此次进京,他们只带了些亲随的仆从丫头,其余的要么留在扬州看房子,要么直接给了卖身契打发了。因此京中林府的人手便有些不足,需要再买些人。贾敏接过那婆子递上来的名册,翻了翻,又递给她,道:“银钱不重要,一定要家世清白,人老实肯干,挑几个好的,明事理的,送到姑娘屋里。”
“母亲,我屋里的人够了。”
“再添几个。”贾敏一面揽了黛玉,一面使眼色命婆子下去,“咱们来的时候你屋里的两个小丫头就没跟来,本就短着人呢。我看了看,你那个院子比扬州城的大了些,理应多些人打扫。咱们家也不缺那几两银子,你住得舒服比什么都强。”
林黛玉把头埋进贾敏怀里,还是有父母关怀好。
上一世在贾府,虽也得外祖母疼爱,到底是外人,父亲在时还好,只是暂住,碍着亲戚的情面,倒没人说什么难听的。一旦成为孤女,便成了寄人篱下,没有依仗,下人们未免拿另眼来瞧。窗纱旧了没人换,茶叶短了没人送,缺了什么更是无人理会。寄居在别人家,少了东西,自己也不好开口要。何况外祖母的疼爱也是有保留的,一旦跟宝玉有关,自己便是被毫不犹豫抛弃的那个。
前世自己的悲伤、绝望、痛苦,皆是因他们而起,今生她是不敢再对那些亲戚抱什么奢望了。
“玉儿,你怎么了?”贾敏见黛玉眼中有些哀戚,眸中生起浓浓的疑团。
林黛玉不知如何回答,垂首半晌方道:“没什么,就是想起一些事。”
“什么事?”
“都是过去的事了,女儿都快忘了。”黛玉故作轻松的笑了笑,贾敏并未追问,而是道:“小孩子别想太多,每天开开心心就好,天塌下来还有父亲母亲给你顶着呢?”
“嗯。”黛玉重重的点头,“我知道。”今生她再也不会成为无所依仗的孤女,所以,前尘往事,都可以只当是一场梦了。
☆、第12章 针灸的妙用
进京后不久,林如海先是拜访京中的故交旧友,闲下来第一件事就是给林晟玉请了个师傅——一位不愿出仕的名儒。虽说黛玉的水平足以教晟玉读书,但她自己还是个孩子,传出去不好,外人也不认可。这名师还有点傲气,请了三次都不肯出山,非要下棋赢了他才行。当时林如海一听便乐了,别的不说,在棋盘上他还是有些造诣的。
别说,这人的棋艺还真不错。
血雨腥风的厮杀一阵,林如海险胜,那人便心服口服,连束脩也不肯要,还说定要免费教到晟玉考上状元不可。
至于黛玉,在她的坚持下,林如海允其自行读书。
黛玉有心学些医术,林如海便跟太医院院使打个招呼,请太医院里一位谙熟医术医典的女医官隔三差五到府里传授些技艺。
不久前林黛玉突发奇想,自己的异能有一定的治愈能力,不知道能不能用来救人。她倒不是想悬壶济世,自上次贾敏中毒,她心中便有一个忧虑,想万一父母或身边在乎之人生病,又无药可医该怎么办,她不想再经历那般无可奈何的场面。
若能出一二分的力气,便好了,她想。
但若是直接用异能,未免太引人注目了些,她也怕林如海不同意。
林黛玉骨子里是多愁善感的性子,思虑重,有件事搁在心底,便放不下,非要想出个所以然来。如此思来想去,还真让她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便是——针灸。她已经试验过了,虽然比直接用异能要耗费将近两倍精力,效果也比之大打折扣,但到底是有用的,只不过过程慢了些,无伤大雅。如此循序渐进,倒省了不少事,不至引人怀疑,不失为一个极好的办法。
由于没有专用的针灸针,她当时是用绣花针试的。
确定可行之后,让人买了针灸针,先用树枝练习技能,觉得差不多了才让人找来一只生病快死的小兔子练手,几天过去,竟渐渐好了。见过的人都忍不住称奇,直赞医术高超,唯有林如海含笑不语。
黛玉看了不少医书,人体穴位也背的滚瓜烂熟,可始终不敢拿人做实验。人非草木,万一失误,便是后悔莫及,她不敢随意下手,这才急着要找个医官学艺。
女医官姓吴名蝶,二十岁,眼睛大大的,鼻子很小巧,整体看起来很精神,性子倒活泼,与黛玉也说得来。第一次来的时候贾敏盛情款待了一番,嘱咐她不要把黛玉学医的事说出去,毕竟学医只是一时兴趣,懂些医理有益无害,若搞得人尽皆知倒不好。
吴蝶经常出入宫廷,为嫔妃贵人们调养,开些美容养颜的方子,有时也跟黛玉说说宫廷的事。
从她不时的唠叨中黛玉知道很多以前不晓得也没接触过的事,比如太后年过六旬身子还很健朗,比如元春在未加封贤德妃之前也常受人欺压。再比如太后最宠爱的孙子有两个,一是当今太子,二是五王爷的嫡子柳逸轩。五王爷是太后的老来子,也是小儿子,在太后面前比皇帝都有面子。
林黛玉已经知道在扬州城见过的世叔便是五王爷,至于柳逸轩虽未见过,倒常听晟玉提起,听说最近常跟爹爹进出。
这日,黛玉正对窗看着医术,刚一抬眼,见晟玉远远的走来,身后跟着五六个丫鬟。她放下书,踱出门,正好和晟玉迎面对上。
“姐姐!”晟玉咧着嘴笑,露出一排小虎牙。
“怎么,今天没跟爹爹一块出去?”黛玉也笑了笑,一边拉了晟玉进屋。
晟玉听她问这,撇了撇嘴,很不高兴的说:“爹爹说我昨天书背的不好,不肯带我,只带了逸轩哥哥出去。”说到这他不由垮了脸,极是懊恼,“我上次见街上卖的糖人不错,原说今儿给姐姐买个的,谁料想爹爹竟不让我去了!”
黛玉见他时刻想着自己,甚觉熨帖,倒不是一个糖人的事,难得的是这份心,若是前世,谁还能这么处处想着自己。
“你有这份心姐姐就很高兴了,谢谢晟儿,下次再买也是一样的。”
“下次?”晟玉重复了一次,有些诧异,摆着手道,“不用下次了,姐姐,我告诉逸轩哥哥让他买了。不过……当时逸轩哥哥没回答我,隔得有些远,也不知道他听到没有。”说着低下了头,绞着手指,“就是听到了他也未必会买罢,他平常也不怎么理我的。”
“你——”黛玉皱了皱眉,她想说你怎么不让爹爹买,倒麻烦一个外人。想了想,又看晟玉懊恼的样子,最终还是住了口。
黛玉原以为这事就这么算了,首先人家未必听得到,就算听到了也未必就会买。不料,当天傍晚时便有人送来了一个糖人,林黛玉发愁了,这……到底怎么处置。而罪魁祸首的林晟玉则很兴奋,原因是逸轩哥哥平日里看着冷冷的很难接近,没想到人还不错。黛玉原要让晟玉把糖人拿去,晟玉执意不肯,说是送姐姐的,最后推辞不过,干脆一溜烟儿跑了。
黛玉盯着糖人看了又看,还是没办法。想了半天,让翠竹那个盒子收了,怎么说也是弟弟的一番心意,扔了可惜。
夏日的夜空很明朗,皓月皎皎,洒下满地银白。
林黛玉视力好,晚上也几乎不影响视物,独自一人在花园徜徉一会儿,回到房里见贾敏身边的大丫鬟在跟翠竹、雪雁她们玩笑,便问何事深夜来此。那丫鬟道:“五王妃下了帖子说府里荷花开的正盛,请太太姑娘明儿去赏荷花。太太让我告诉姑娘一声,顺便给姑娘带来新做的几件衣裳,说让姑娘挑一件儿明儿穿呢。”
林黛玉看了一眼,花花绿绿的有四五件,都是料子极好颜色款式又新鲜的,忙令翠竹收好,对那丫鬟到:“劳烦姐姐这早晚跑来,请转告太太,我记下了。”
☆、第13章 王府一游
翌日一早,林黛玉便随母亲来至五王爷府邸。方下了轿子,便有五六个仆妇迎了出来,一路引至正院。王妃一见了黛玉便拉住嘘寒问暖,说才几天不见,黛玉又精神了不少,行事也有规矩,夸贾敏教的好。王妃与贾敏本为闺中密友,这些年虽离得远,逢年过节也都有礼品来往,倒不见生疏。
贾敏谦虚了几句,见了礼,众人落座。
王妃还拉着黛玉的手,看一眼便赞一句,“我若也有这么个乖巧的女儿便要天天烧高香感谢菩萨了。”
贾敏自小生活在侯门公府,耳濡目染的对说话的艺术也算谙熟。与五王妃虽是少时密友,但如今毕竟身份不同,有些话也不好随意说。五王妃如今年近不惑,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庶子庶女倒有几个,但到底不是亲生的。贾敏怕在她面前谈女儿有炫耀的嫌疑,便陪笑几句,把话题引到王府世子柳逸轩身上。夸他小小年纪见识不凡,常听人说起文韬武略都是极好的,将来必成大器。
果然五王妃听了大喜,嘴上倒还自谦。
“那都是不知情的人乱说的,本就没根底,偏还到处宣扬。你不知道,那小子平常皮着呢,上次跟人打赌射箭,一箭把王爷养的一头小鹿毙了命,被王爷教训了半天。倒是听说令千金小小年纪见识不凡,理家、女红都是一把好手。若不是……”说到这她顿了顿,若有所思的看了黛玉几眼,笑眯眯的与贾敏对视一眼,“唉……我还真想认作干女儿呢?”
黛玉觉得她说这句时的神情,包括这句话本身都有琢磨的深意,只是一时想不通。偏这时吃过茶,五王妃便拉了黛玉说去赏荷花,关于这句话的思考也只得暂且阁下。
王府的荷花池面积很不小,隐于峥嵘繁茂的佳木之中,周围奇花异草,数之不尽。近看则各色芙蕖争相斗妍,一带清溪泄玉,是从城外引来的活水,清澈见底,五色斑斓的鲤鱼优哉游哉的徜游其中。贾敏第一眼看见便赞不绝口,黛玉也很喜这清幽之所在。
不多时,一穿着银红云锦撒花裙子的丫鬟走来报说:“船已备下了,请王妃林夫人和姑娘上船赏花罢。”说话间几个驾娘已撑船靠岸,众人上船。
荷叶荷花漂浮在水面上,触手可及,肥硕的荷叶绿的纯粹,偶尔溅落的水滴珍珠般滚落,晶莹剔透的落在花瓣上,再滴落到另一片荷叶,骨碌碌的滚回池水之中。王府的驾娘都是技术谙熟的,船行进的很平稳,王妃拉着黛玉指着给她看风景,一会儿叫丫鬟采些开的茂盛的莲花给姑娘玩,一会儿令人乘小船摘新鲜的莲蓬,说晚些取了子熬粥喝。
不知不觉,日头已高照。
夏天就这点不好,太阳一出来便晒得狠,虽有遮阳伞却还是燥热,黛玉自是不惧,但旁人可受不了,只得撑船回去。丫头们捧来冰镇的茶水,也有端冷水净面的。
无论何时,上层阶级的生活都是舒适的。屋子里放在冰盆,冒着丝丝的凉气,吃的用的都是在冰室里降过温的。切好的水果端进来,尚未进口,便能感到舒心的凉爽,吃进肚子里像大热天猛地吹来一阵凉风似的,说不出的畅爽。
稍事休息,便该用午饭了。
王妃对丫鬟道:“去把咱们家的两位郡主叫来陪客。”
丫鬟领命而去,五王妃便跟贾敏闲话,黛玉好奇的望着外面院子里的一只丹顶鹤。她的动作逃不过时刻关注着她的贾敏,跟贾敏玩笑的王妃自然也看见了,笑道:“怎么,小黛玉喜欢那只鹤?那是王爷的爱物,不过,若是你开口要的话,我想……王爷应该会割爱的……”
夫妻多年,对五王爷的性子她还是了解的。她家王爷就是喜欢这丫头,念叨了不知多少次,就盼着轩儿长大把人给取回来呢。
“呃……”黛玉愣了一下,忙摇头,“不是不是,我就是看着稀罕,多瞅了几眼。”
王妃笑了笑,见黛玉一个人靠着廊檐坐着,便命小丫头去打扇。她原是一番好意,黛玉不好拒绝,只得道了谢。不多时从院门外转进来一群人,丫鬟们纷纷喊着郡主到了,进去禀报。黛玉仔细瞧了瞧,为首的是两个看起来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穿着一样的银纹绣百蝶度花裙,身后跟着一二十个丫头婆子。她心知那两个为首的的便是郡主了,便起身见礼。
王妃这时也走了进来,拉着黛玉指着说:“这是我们府里的大姑娘,这是二姑娘,她们一个十二岁,一个十三岁,比你大些,你只叫姐姐就行了。”
二人皆是庶出,今年才晋封的郡主,如今都许了人,在府中待嫁。
“这……不好吧!”到底是王府的郡主,圣上御封有品级的,这么称呼似乎……有失稳妥。黛玉不知如何是好,求助的看向贾敏。
“这有什么,你父亲和我们王爷是至交,我和你母亲未出阁前也是一起玩到大的,就该这么称呼,若叫郡主反倒疏远了。”
黛玉见母亲点头,也点头应是。
五王妃笑呵呵的说了几句,又让二位郡主带黛玉玩。二人倒还热情,拉了黛玉进里间,边说话边吃点心果子,问黛玉读什么书,在家做什么。不多时几人便熟识了,这两位虽出身富贵,性子倒很温和,又都懂些诗书,和黛玉很谈得来。丫头们来请吃饭时,三人都还意犹未尽。
吃了饭贾敏便告辞,毕竟这时节很多贵妇都有午休的习惯,再留下去便是不识趣了。
王妃也没有十分挽留,只是叮嘱下次再来。
五王爷回府的时候,黛玉已经离开多时,不禁直呼遗憾。跟王妃抱怨说自己应该早回来,还能见见小黛玉,又骂自家小子太没用,到如今还没搞定林如海。
而他们口中的林如海此刻正在宫中面圣。
今日正逢十五京中集市之期,他原本在正街上闲逛,忽然从天而降一队御林军,说是皇帝召见。这场面,倒把百姓们唬了一跳。林如海也不得不高调了一回,在众目睽睽下接了圣旨,骑上高头大马,在各种目光中扬长而去。
对于圣上为何匆匆召见,林如海并非不好奇。但他到底是心有丘壑且在官场浮沉多年的,这点定力还是有的,纵使内中波涛汹涌,面儿上却未曾显露丝毫。
“林大人您来了,圣上正等您呢。”刚到了奉天殿外,便有总管太监彭德迎了出来,引着进了大殿。远远的看见皇帝在御案前正襟危坐,林如海垂了头进去,行叩拜大礼。皇帝摆手令彭德退下,步下御阶,伸手虚搀了一把,道:“爱卿请起。”
“多谢陛下。”林如海趁势起身。此刻皇帝已转过身,背在后面的手里死死的攥着一本奏疏。此情此景,不用说又是有什么棘手事了。林如海不由蹙了蹙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却并未开口。半晌皇帝重重的叹口气,有些咬牙切齿的说,“他的手也伸的太长了,以为朕真的不敢动他,哼,笑话!”
“陛下……”林如海已猜到皇帝说的是谁。他抬头,正对上皇帝狠戾的眼神,心头一怔,忙跪下道,“陛下息怒!”当今圣上虽不能更那些旷世明君相比,但在守成之君里也算相当不错了。他印象中的皇帝,不说运筹帷幄吧,起码也是心中有计较的,很少发这么大的火。
“如海,跟你无关。”他见林如海跪下,皱着眉摆手,“你起来,起来起来……”
林如海早年高中探花便进翰林院供职,身为天子近臣,又因乃功臣之后,更蒙厚爱,时常随侍天子身边,久之,对皇帝的性子也有些了解。知道他向来不喜人忤逆他,便忙起身,想了想,问:“陛下,发生什么事了?”
“你自己看!”
皇帝陛下并未开尊口解释,而是把手中的奏疏扔给林如海。
☆、第14章 君臣相得
林如海接过奏疏,匆匆浏览一遍,脸色也不由严峻起来。
“陛下……”他张了张嘴,斟酌再三,徐徐的道,“这……户部亏空上百万之巨,都是吴王干的?”
皇帝陛下哼了一声,“除了他还有谁!”
林如海默然,皇家的事他一个外臣不好插口。这吴王他是一点也不陌生,先皇的三儿子,如今的三王爷,当年他还年少时此人便已大名鼎鼎。因母乃先皇宠妃,自小备受宠爱,长大了便跋扈横行。他一岁封王,五岁划分封地,却从未就国,整日在京中纵酒行乐,俨然是京中一霸。传言当年先皇有意传位给他,因众臣反对作罢。
后来今上登基,这位王爷便带着母亲吴贵太妃到封地去了。
当年先皇不放心爱子,除封赏广阔的封地财富外,还把满腹韬略的老宰相指给他为国相。
这些年吴王跟这位老国相学了不少城府,人也沉稳许多,与之前大不相同了。此事也不全是老国相的功劳,与他的独子也有不无关系。这吴王虽姬妾众多,却只有一个庶出的儿子,连个女儿都没有,从小自是千娇百宠。奇异的是这小子没长成纨绔,反而小小年纪便满腹心机,极谙权术之道。有时也给自己父亲提些建议,吴王多数都会采纳。之前江南盐枭之事便是有吴王府的人插手,要不皇帝也不会匆匆召了林如海进京。
“陛下,恕臣直言……”说到这里林如海顿了顿,看向皇帝,见其点头后才接着说,“陛下既然知道三王爷……何不……?”
皇帝陛下重重的叹了口气,道:“你不知内情,难怪会如此想……当年先皇驾崩前,曾命朕立下重誓,有生之年都不可降罪于吴王,也不可削其封地降其爵位。先皇做过充分的布置,给吴王留下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况且还有那位老国相,唉,朕也是投鼠忌器。”
“那也不能由着吴王如此。”林如海听得皱起了眉。他今日能把手伸到盐政、户部,明日还不定怎么样,如此下去,岂不是养虎为患?
“所以……”皇帝的脸色严峻起来,“朕打算让你去户部,做户部尚书,给朕把钱袋子捂严实了。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岂能让他们糟蹋?再者国家的运行也离不开银钱,交给你,朕放心。户部如今应该有不少的蠹虫,你把他找出来,严厉处置,一个都不要放过。这大好河山,谁都想分一杯羹,朕不能再手软了,否则必将殃及黎民。”
“臣遵旨!”林如海听得似乎有些激情澎湃,不过转念一回想,又不免有几分忧虑,“陛下……臣之前巡盐御史是三品,猛然提到正二品的户部尚书,是否有些太过突兀?”
“你是怕那些言官?”皇帝似笑非笑的问。
林如海闷闷的点头。官职任命有一定的章程,一般是半阶半阶的进,比如正三品进从二品,从二品再进正二品。破格的倒不是没有,但要看情况,且多少会有些反对的声音。何况他一个外官猛然进了京官行列不说,还占据了六部长官的名分,铁定挡了很多人的路,怕有不少人不忿呢。到时候随便捣点乱,撺掇撺掇户部的官员,便够他手忙脚乱的了。
“朕任命官员谁敢反对!”皇帝一听这话,不高兴了,“再说你林如海会是这点压力都顶不住的人?”
“陛下抬举臣了。”林如海扯扯嘴角,眉头皱了起来。皇帝陛下大笑着拍拍他的肩,“唉,如海,不是朕说你,别这么苦大仇深了,又不是要了你的命!还有人比你更惨呢。”
“谁?”林如海扬起了眉,很是好奇。
“老五啊!”皇帝陛下捻须含笑,说的理所当然,典型的坑弟弟无压力,“他可是朕的嫡亲弟弟,自然得出一份力。朕打算把左右十二卫交给他统领,要加强训练了,万一有什么……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好吧,林如海能想象出五王爷听到这个消息后震惊加不可思议的表情。那个从来不喜凡务、只爱快意人生的王爷,可是连官都不愿做,更别说管这么庞大一直军队了。
突然皇帝叹了一口气,道:“若是太子再大些便好了。”
太子今年十三岁,还在跟着师傅读书,对政事接触的不多。提起太子,皇帝又突然想起一事。他偶尔听侄子柳逸轩说最近跟林如海走街串巷,涨了不少见识,便打起了让林如海也带太子到处转转的想法。还美其名曰储君不宜每日安坐庙堂,应多了解各地风情、民生疾苦,作为日后安邦定民的参考,朕政事繁忙,倒要劳烦林爱卿了。
皇帝陛下开了尊口,林如海唯有遵命的份儿。走出殿门时,他忍不住仰天长叹了一口气,一个个都是得罪不起的主儿,这以后的日子是不会安生了!
从王府回来,贾敏便去休息了。黛玉还不觉疲乏,打发丫鬟们去休息,自己拿本书在窗下翻看。翠竹没有离开,而是在一边绣着荷包,黛玉问她:“你如何还不去,不累吗?”
翠竹笑着摇头:“不累,姑娘若累了就躺下睡会儿。”
黛玉说:“我也不累,咱们说说话罢!”
黛玉闲来无事时,多是读书解闷,似这般与丫鬟促膝长谈的情况着实不多。二人先从近日听到的京中的新鲜事谈起,渐渐的谈到府中的事,乃至问起翠竹的身世。黛玉这才知道翠竹也是个可怜人,她不是林府的家生女儿,是被拐子拐来的,连家乡何处父母系何人也都不知道。这让黛玉不禁想起前世的香菱,都是苦命人啊!
拐子真是世上最最可恨之人,不知弄得多少家庭妻离子散!
不知过了多久,丫鬟们纷纷进来伺候,黛玉便吩咐翠竹下去休息一会儿。下午她一般会到议事厅跟贾敏学习理家,今日刚到,便听里面吵吵嚷嚷的,似乎有几个人的说话声。黛玉踱步进去,是几个穿戴不凡满脸堆笑的婆子,她认得是贾府中的仆妇。
那几个婆子见了黛玉便一齐涌上来请安,拉着黛玉的手,把她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
前世的黛玉可能只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