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重生之黛玉-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辞退了贾雨村后,林黛玉也不上学了,每日就教弟弟读书。
  “你呀,又喝冷茶,一会儿别吵着肚子疼!”林黛玉有些气愤的道。
  林晟玉嘿嘿笑了笑,凑过去讨好的扯林黛玉的袖子。林黛玉无奈的叹口气,白皙纤细的手指在他额上狠戳了一下,“不许再犯!”
  林晟玉摸摸被戳到的额头,朝黛玉吐吐舌头,“我以后都听姐姐的,姐姐别生我气了。”
  “就一张嘴会讨好人!”林黛玉瞪了他一眼,一转头,自己憋不住掩着嘴笑了,晟玉也笑着去夺她手里的书,笑嘻嘻的道:“姐姐看什么书呢,让我也瞧瞧。”说着已经黛玉手中的书夺下,翻到封皮出,指着一字一顿的念道:“诗——经。”念完便兴奋的大笑,“原来姐姐在看诗经!”
  林黛玉点点头,手轻轻绞着罗帕:“你看的懂吗?”
  “这有什么看不懂的!”林晟玉仰起头,满脸自信的样子。黛玉放下罗帕,随手翻开一页,指了指,说:“念念这段。”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林晟玉摇头晃脑的念了几句,片刻后,缓缓抬起头,茫然的看着黛玉,“姐姐,这是什么意思?”
  “你呀,还没学会走呢,便想学跑,也不怕贪多嚼不烂!”林黛玉说着抽过晟玉手中的书,卷成筒状在他头上敲了敲,“这是诗三百里最长的一篇,是西周初年奴隶所做,主要写当时奴隶的辛勤劳作和艰苦生活。晟儿,你从小生活在官宦之家,锦衣玉食,哪里了解民生疾苦,便是我也是不了解的。咱们要多读读这些诗,方能知生活之不易,长存恻隐惶恐之心。你长大后若入仕途,切记,一定要做一个造福百姓的好官。”
  “姐姐你知道的真多。”林晟玉崇拜的盯着黛玉,两眼熠熠发光,说完又郑重的点头,“我长大后一定做一个像爹爹那样的好官。”
  “好,好。”林黛玉摸摸弟弟的头,喜道:“晟儿真有志气。”
  得到了姐姐的赞誉,林晟玉很高兴,拉着黛玉让讲解这首诗。黛玉也喜他好学,便一字一句认真的讲解起来。二人一个认真讲,一个仔细听,旁若无人,极是专注,连翠竹捧茶都是小心翼翼的,唯恐打扰姊弟二人。
  直到——
  林如海迈步进来。
  “爹爹!”林黛玉抬头看见自家爹爹跨过门槛,不由轻快的叫了一声,把书房案上一放,含笑起身迎了上去。林晟玉也从椅子上跳下来,恭恭敬敬的打个拱,道:“晟儿见过爹爹。”林如海点点头,伸手摸摸儿子的脑袋,另一手牵着黛玉。他在林黛玉做过的椅子上坐下,拿起案上的书卷看了看,满脸兴味的样子,显然对于儿女读这种书乐见其成。
  黛玉看了几眼,勾勾嘴角道:“爹爹来的正好,我正教晟儿读诗经呢?”
  “怎么,晟儿都开始读诗经了?”林如海有些诧异,还以为的女儿看得,原来竟是儿子不成?晟玉不过五岁,就是启蒙阶段,一般也就学个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诗经怎么也得八|九岁之后才读吧!
  “爹爹,喝茶!”林黛玉接过翠竹捧来的茶,亲自递到林如海面前,一面说,“倒也不是,原是女儿读来着,偏被晟儿看到了,非要学。爹爹你不知道,晟儿学东西可快了,女儿一说他就懂了。”
  林如海笑眯眯的喝着茶听着,直到茶杯见了底才缓缓放下,杯盏碰到案上,发出一声不重的铿响。他嘴角含着笑,一副慈爱的样子,伸手摸摸女儿的头,笑眯眯的开口:“是你的功劳,师傅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说着看向晟玉,以一种命令的口吻道:“还不谢过你姐姐!”
  林晟玉闻言便打躬作揖。
  林黛玉倒觉好笑,摆着手道:“快别这么着,你是我弟弟,我教你还不是该的?”说完又看着林如海,轻轻跺了跺脚,哼道:“爹爹你也是的,都是一家人,倒给您搞生分了!”
  林如海大笑道:“是我的错,是我的错,晟儿听你姐姐的。”
  林如海难得清闲,便也给儿子讲了一段书,林黛玉又挑出一段让晟玉自己读。晟玉一人在屋子里读书,林黛玉便和父亲在院内散步。
  “爹爹,世叔怎么这么快就走了?”
  林如海闻言一怔:“怎么,你舍不得他?”不会就这么几天,那家伙就把自己女儿给收买了吧!
  林黛玉没有回答,只是说:“他对女儿挺好的,送了女儿许多东西,跟以往女儿接触的不同,世叔是真心的,我感觉得到。”
  老狐狸!林如海暗骂一声,怪不得一来就三番五次的要见自己女儿,原来竟是打的这主意。若是寻常世交也就罢了,关键是还有那么一个……唉,都怪自己当初糊涂,贪酒误事,悔之晚矣啊!女儿如今还不知道这事呢,林如海暗自咬牙,一定要在女儿成年之前彻底解决了,就当从来就没有这事。
  “爹爹,你怎么了?”感到林如海突然停下了脚步,林黛玉也停下,疑惑的回头问道。
  “呃……没什么。”林如海快走两步,赶到黛玉身边,“他比较忙,在这里耽搁不得。”
  黛玉“哦”了一声,林如海以为她是遗憾,有些不忍,便道:“他走的时候倒留下了不少人手,协助为父解决江南的事。哼,那些人的手伸的也太长了,都伸到咱们家里来了,这次为父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等事情解决了,咱们就进京,到时候你就能见到世叔了。”

☆、第8章 准备动身

  由暮春而至初夏,木叶从嫩黄变为翠绿,新雨过后,庭院内树木摇曳,仿佛画中一般。偶尔一两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走过,就好像是给这自然天成的山水画添上灵动的一笔。林府经过整顿,人员简单了很多,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办起事来也不会出现互相推诿拖沓的情况了。
  贾敏的身子经过调理已经痊愈,每日闲暇之余便教导儿女诗书兼些庶务。
  林黛玉以前绝想不到有朝一日还能过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自己家里,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也不怕人说闲话,心中甚是满足。因她前世便是个才女,今生天赋异禀,有过目不忘之能,倒无须在诗书上用心。除每日读书,学做针奁女红之外,尚有不少闲暇。贾敏见她聪颖有主见,便渐渐让她学着理些家事。
  林黛玉做的有模有样,上上下下一片赞誉。
  在林府一片和谐之时,扬州城却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般的狂风骇浪。先是一大批盐枭据点被捣,接着是一大批豪富落网,最后扬州知府也被关进大牢了。当然,这些人多是些平日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不法商贩和官员,百姓早已暗恨于胸,如今一网打尽,颇有大快人心之效。
  案卷送到京城,很快便批复下来,以扬州知府为首的头目五人斩首,其余或发配或关押,财产没入官府。
  统计数目送到林如海手上,饶是他见多识广,也忍不住惊惧了一下。
  早知道这帮不法盐商个个富得流油,却不知竟是如此的富甲天下,足足五百余万两银子,还不算田庄、铺子之类,几乎是国库收入的一半。他能想象得到,这个单子送到京城,会引起多么大的轰动。怪不得圣上下了严令,一定要严查江南盐课之事,实在是这些人放肆的过分,也太明目张胆了。
  夜空似一块帷幕笼罩着大地,万籁俱静,林府的书房却是灯火通明。淡红的烛光闪烁着,蜡油缓缓的流下,凝结在烛台上;烛芯因燃烧微微打着弯,不多时结出一个烛花,光暗淡了下来。林如海缓缓放下文书,另一手执起案上的小剪,将那烛花剪掉,烛光又亮了起来。
  贾敏轻轻走了进来,在门口处接过丫鬟手中的杯盘,令其退下。
  “老爷,喝杯茶罢!”她捧起小盖碗递给林如海,立在身后给他揉着额头,“老爷也要保重身子,天色不早了,这些明儿再看罢。”
  林如海缓缓将手覆妻子手上,拍了拍,说:“夫人费心,也没什么急事,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着便起身拉了贾敏的手,见她比往日清瘦了些,忍不住道:“你身子弱,该多休息才是,莫为了我挂心,倒叫我不安。”
  “老爷说这什么话!”贾敏看了他一眼,有些嗔怒的道,“老爷也该保重自己,咱们这一家子可都仰仗着您呢。”
  林如海听了这话,忍不住叹口气:“是啊!”女儿前世不就因为自己过早去世,才落得那般下场吗。想到这不由又牵挂起黛玉,忙起来又有几日未曾见她了,便问道:“夫人,玉儿最近还好吧,身子可彻底恢复了?”
  “老爷放心,早恢复了。”贾敏说着小心的从袖子里掏出一个荷包,献宝似的碰到林如海面前,“老爷看这个,玉儿绣的。咱们女儿可了不得,这才学了多久,绣工都比得上学了五六年的绣娘了,这要长大了可如何得了!那孩子书也读得好,我常常就想,玉儿若是个男孩,长大了,便是一百个状元也考得过。”
  林如海含笑点头不语,暗想:这算什么,还有更让你惊奇的呢。
  “唉,可惜,玉儿终究是个女孩!”贾敏说了一会让又叹气。
  林如海一听显然不乐意了,吹着胡子道:“女孩怎么了?男孩又能如何?只要是我林如海的骨肉,就没有什么分别!再说晟儿还不够聪明?考不来状元?”
  贾敏拿眼把他一瞥,说:“我不过这么一说,也值得老爷动气!玉儿也是我的身上掉下的肉,是我的宝贝,我不过是白说说,老爷还当真呢?”
  “呃……夫人,我就是一时激动,一时激动。”
  贾敏“嗤”的笑了。她用锦帕轻掩着嘴儿,肩膀微微颤着,半天仍未止住,抖着身子道:“老爷如此,倒有几分可爱。”林如海微微一怔,脸上有些不自然,他轻捻美髯,缓缓走去,扶住自家夫人的香肩,揉了揉,说:“能博夫人一笑,为夫吃些亏也无妨。”
  贾敏虽年过四十,但保养得很好,看起来也不过三十出头,风韵犹存。被他这么一说,不觉微红了面颊,手按在胸口缓缓将其推开,起身便走了出去。林如海也大笑着随其而去。
  ……
  林如海去看林黛玉已是两天之后,父女二人边散步边闲聊。
  “爹爹,我们真要进京?”
  “自然,圣旨应该很快就要到扬州了。”
  “可是,外祖母家……”林黛玉苦着脸,她还没想好怎么面对那些亲戚。
  “玉儿,别有压力。那是你母亲的娘家,咱们进了京,来往肯定是免不了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再随便付出自己的真心。人对你好,你便对人好,其他的无需管。记住,你是林家的女儿。”前世是自己没了,女儿毫无依靠,他们才敢那样。今生自己活得好好地,他不相信贾府之人这点眼力见都没有。若真如此,大不了以后不让女儿去了。
  林黛玉点点头:“我知道怎么做了。”
  林如海也含笑点头:“爹爹不会再让你受了委屈无处诉了。”他说着抬头远望,空中是朵朵白云,太阳掩在白云堆里,发着微弱的光,并不刺眼。二人缓缓走着,一时无言。过了一会儿,叹口气说:“江南的事暂时告一段落了,虽未彻底解决,却总还算有所成就。”
  自从知道女儿的奇遇之后,他便把女儿当成成年人来对待的。先是林黛玉听到些消息总向他打听,后来演变成他有什么感慨,也乐意跟女儿说说。黛玉虽为女子,但涉猎广泛,对兵法谋略比很多男子都娴熟,往往也能有独到的见解,有时甚至令林如海毛瑟顿开。
  林黛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她最近恢复了些异能,耳力强悍,也知道些消息。比如从扬州知府府里搜出来一个账单,显示他在任三年间横征暴敛、与盐枭勾结,侵吞盐课银子等种种不法财产近二百万两,可是在他府里只搜出来五十万两。都说这知府京中有大后台,很多盐商的孝敬是直接送到了那里。
  “爹爹,那知府在京中真有后台?还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林如海点点头,并未说话,走了五六步才吐出一口气,回头盯着黛玉:“这事你莫要跟旁人说。扬州知府不过是个小角色,他的主子才是圣上的心腹大患。如今时机不到,很多事做不得,只能查到扬州知府这里为止,再往上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连圣上也不得不慎之又慎。”
  林黛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她也不兵法史书,倒也不难理解,只是觉得老是这么束手束脚的,真是憋屈。
  林如海听了这理论不由笑道:“人很多时候都不能绝对的随心所欲,除非你能什么都不在乎,或是强大到一定程度。一般情况下,能做到相对的随心所欲就很不错了。”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口,那便是他一定会努力,让黛玉姐弟更随心所欲一些。
  不久,圣旨下达扬州,召林如海进京。
  林府又忙乱了起来,打点行礼,整备车马,还要准备一些送人的礼品土仪,田庄、铺子都要安排人手看管,就连京中的宅院都要派人打扫。林黛玉协助母亲管理家事,每日忙进忙出,□□乏术。
  好容易打点整齐——
  转眼已到了动身的日子……

☆、第9章 贾府风云

  从扬州到京城,足足走了一个多月的水路。
  仲夏时节,运河两岸杨柳依依,微风吹过,馨香之气扑面而来。三条大船缓缓行至渡口,先下来的是一众男仆小厮,接着是十几个婆子,然后便是一温文儒雅的男子扶着一妇人下船,身后还跟着一男一女两个乖巧伶俐的孩子,正是从扬州城远道而来的林如海一家。
  上了岸,便有京中林家宅子的管事打发了车马来接。
  林如海骑马先行,贾敏带黛玉晟玉二人上了一辆朱轮华盖车,后面跟着丫头婆子坐的车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一行人浩浩荡荡进城而去。林如海有皇命再身,并未回府,直接觐见皇帝,贾敏则带黛玉姐弟进了京中的府邸。
  京城林府的宅子原是当年林如海祖父为京官时置下的,亭台楼阁倒也齐全。林如海离京也有几年,只留下了几个看宅子的老人,庭院久未有人居住,未免荒废。进京前,林如海特意吩咐人好好整修打扫了一番,如今看起来倒干净利索。虽不如贾府规模宏大,但胜在精巧别致,透着一股子的灵气,有些江南田园的风格,林黛玉很是喜欢。
  贾敏早为黛玉选好了一个院子,不大,却极是清幽,黛玉最喜院内那几竿竹子和一只丹顶鹤。
  “这里很好,多谢母亲。”林黛玉在院子内转了一圈,越看越爱,徘徊凝思半晌,自言自语道:“这么个好去处,得一个极别致优雅的名字才配得上……”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叫什么好,便凝眉踱着步子思索,贾敏好笑的摇摇头,自去安排其他事。丫鬟们也都忙进忙出的搬东西,黛玉仍自徘徊,在那片竹林前出神,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一会儿又喃喃自语。
  她手绞着帕子,一抬眼,突然看到竹林前方的天空白云堆砌,如雪般洁净无瑕。几竿竹子高高耸起,有直入云霄之态。不由灵机一动,喜道:“绿竹倚云栽,不如就叫竹云轩罢!”
  “好,就这么着!”她下定了决心般的重复了一边。
  “姑娘,好什么,什么就这么着?”翠竹可巧走来听到,笑嘻嘻的问。
  林黛玉摆着手说:“先别问,你去准备笔墨,我要给这院子提一匾额,快去快去!”
  翠竹忙将捧着的针奁递给雪雁,自己张罗着准备笔墨。林黛玉挥笔写了“竹云轩”三个字,奈何此时人太小,腕力不足,看来看去总缺着一股子劲力,连写了几张都是如此,泄气的住了手,打算把这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家爹爹。当然,对于林如海来说,这不过是小菜一碟罢了。
  林家乃世禄之家,根基本就在京城,又不少世交,当夜贾敏便打点分封礼物土仪,又让人给娘家送了信,言明一切顺利,万勿牵挂。
  ……
  第二日一早,林如海便携妻子儿女拜访岳家。
  贾敏的娘家乃是京中荣国府,如今母亲尚在,还有两个同胞兄长,长兄名贾赦,次兄贾政。贾赦有一儿子名唤贾琏,还有一个庶出女儿名贾迎春。贾政一共三儿两女,其中长子贾珠、长女贾元春、次子贾宝玉为王夫人嫡出,贾探春、贾环为庶出。众兄弟姐妹中贾宝玉最受贾母宠爱,虽为男子,却养在内帷之中,常与女儿厮混。每日不甚读书,只姐姐妹妹的追着女孩叫,外人只当一件笑话来听。
  林如海到了荣国府前,早有贾琏亲自迎到门外,恭恭敬敬的请至正房大院。
  贾母一见了贾敏,便即含泪叫“敏儿”,及见了黛玉姐弟,又搂着叫“玉儿”、“晟儿”,笑得脸上皱纹不住的颤。林如海见过贾母便到外头由贾政、贾赦等子弟款待,贾敏则和贾母邢王二夫人及众女眷闲话。她离京多年,阔别父母亲人,一朝相见,自有无数话说。
  一时迎春姊妹等来拜见,贾敏便忙将备好的表礼一人给了她们一份。贾环不知怎的,来的晚了些,见王夫人、王熙凤皱眉,吓得路都走不成,差点跌在地上。
  “这是环儿罢?”贾敏已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虽说宝玉也不比贾环大多少,但小孩子这个年纪还是很好认的,差一岁两岁都看得出来。听说因宝玉出生是口中衔着一块美玉,故平日也是玉不离身,这孩子没玉,想想也就只能是环儿了。早听说环儿不受重视,没想到竟被忽略道如此地步。想到这里,不由黯然,嫂子怎么越发拎不清了,别管嫡出庶出,都是自家子弟,以后环儿若有出息,光耀的还不是贾家的门楣?封诰命享勋禄的还不是她这个嫡母?
  王夫人眉头皱的更甚,对着贾环道:“还不快见过你姑妈!”
  贾敏也笑着招手道:“环儿过来,姑妈有东西给你!”
  “真的?”贾环瞪大了眼,显然很感兴趣,“姑妈真给我东西?”
  “自然。”贾敏说着示意丫头送上准备好的表礼,又拉了贾环的手问了些话,嘱咐他好好读书之类。看了半天,不见贾宝玉,不由问道:“母亲,怎么不见宝玉?”
  提起贾宝玉,贾母不觉满脸笑意,“他啊,一大早就逛去了,说是午饭前回来。”
  正说着,外面一阵躁动,丫鬟报说:“宝玉回来了!”贾母笑呵呵的道:“回来的正好,快带来见见远客!”丫鬟忙出去喊道:“宝二爷快进来罢,姑太太才来,正说你呢?”
  林黛玉只听得外面贾宝玉问,“姑妈何时到的?听说还有个妹妹,不知她可来了没有?”她听出这是宝玉的声音,即使过了那么久,她对宝玉已再无痴情,但这声音却是永远也忘不了了。
  “林姑娘也在里面呢。”丫鬟道。
  接着是依着急促的脚步声,贾宝玉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边喊:“老祖宗,妹妹在哪里?”贾母故意板了脸教训道:“没规矩,还不快见过你姑妈!”
  贾宝玉吐了吐舌头,忙打躬作揖,道:“给老祖宗请安!”又向贾敏,“给姑妈请安!”贾敏忙叫起来,贾宝玉抬头时瞥见黛玉,安安静静的倚在贾敏身边,眉尖若蹙,自然一段风流,乃是从从所未见,家里的姐姐妹妹们所不能比的,不由怔住了,痴痴傻傻的直盯着黛玉瞧。黛玉轻轻扯了扯贾敏的袖子,后者将黛玉揽在怀里,脸色有些不愉。
  王夫人的脸色也不好,王熙凤眼珠子转了转,暗中将众人打量一番,推推贾宝玉的胳膊,笑道:“怎么了,宝兄弟?看傻了?”宝玉“啊”的一声,才回过神来,便歪身,躺在贾母怀里撒娇,“老祖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又胡说,你妹妹自小便不在京城,你何曾见过的?”
  “虽未见过,然我看着面善,如今只当久别重逢岂不好?”
  贾母含笑摩挲着他,道:“这更好了。”
  此时林晟玉突然站起来朝贾宝玉打了个拱,道:“见过表哥!”
  “你是何人?”贾宝玉从贾母怀里抬起头,看了晟玉一眼,抬着下巴,皱着眉,想了半晌才猛地一拍炕桌,眉眼一挑,似乎是恍然大悟的指着晟玉,“你是姑妈的儿子,我的表弟?”
  “正是晟玉。”林晟玉点头。
  “你可有玉吗?”
  林黛玉一听贾宝玉问这话,便知不妙,正要替弟弟掩饰,却已晚了,晟玉已回了没有。贾宝玉如她记忆中一般,登时发起痴狂症来,将那玉一摔,跳着脚大叫道:“人人都没有,偏我有,什么意思!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越发摔碎了干净!”那玉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众丫鬟都惊了神,吓得忙去捡,好在玉够硬,并没有摔碎。贾母气得骂丫鬟,又哄了贾宝玉半天才罢。
  吃了中饭,贾敏便带黛玉姐弟回府,贾母苦留不住只得作罢。
  打发林黛玉姐弟回去休息之后,贾敏独坐窗边愁眉不展,林如海问其缘由,原来是忧心贾府之事。
  “老爷,荣国府再这样下去,真的不行了。合族中安享尊荣的多,运筹谋划的竟连一个也无,日用排场又极大,奢靡过度,非长盛之家。况母亲又宠宝玉太过,竟连礼法也不顾,长久下去,不过是酒色之徒耳,如何能成才?小小年纪,便染了一身的坏毛病,唉……”
  说到这她叹了口气,不往下说了。林如海也不着急问,贾敏欲言又止,半晌终于下定决心道:“今儿宝玉一直盯着玉儿瞧,瞧得玉儿怪不自在的,虽都还小,但这也太没规矩了些。”
  “什么?他还敢盯着玉儿!”林如海气得吹胡子瞪眼,这辈子他还敢打女儿的主意,哼,这是万万不能的。
  贾敏道:“老爷莫着急,他还小,懂什么,大不了以后让玉儿少跟他接触。”
  正说着,下人来报:“有个自称五老爷来拜访老爷!”说着地上拜帖,林如海一看,忙叫:“快请快请!”

☆、第一次审视

  “哈哈……如海兄,这京师比扬州如何?”林如海刚走至厅堂,便听里面大笑道。他迈步进去,躬身行礼,道:“下官见过五王爷,王爷造访,寒舍蓬荜生光。”来人乃当今圣上的胞弟——英亲王柳志博,也是林黛玉惦念已久的世叔。因他排行第五,世人也常以五王爷称呼。
  五王爷摆着手道:“罢了罢了,你我之间,何须如此虚礼?”
  林如海微不可查的扯了扯嘴角,把笑意掩住,道:“王爷请上坐。”随着这句话的出口,他的脸色生动起来,一副美髯也随表情晃动,显出几分可爱。他说完又命下人上最好的茶水。五王爷却未入座,而是扯出一位少年,指着道:“这是我家小子,你也有五六年没见了罢。唉,当年你离京时,他还不到五岁。这小子窜的快,都像大人了!”
  林如海一听便知此人身份,忙拱手道:“不知是世子,倒失礼了,莫怪莫怪!”
  那人也拱手:“林大人多礼,晚辈不敢当。”此人名柳逸轩,十一岁不到,乃是五王爷的嫡子,圣上御封的英亲王世子。
  “臭小子,叫什么林大人,叫世伯!”他话音未落,便被五王爷狠拽了一把。
  “是,世伯。”他从善如流的改了口。五王爷这才满意,入了座,悠悠然的端起茶碗慢慢的抿着。柳逸轩面无表情的正襟危坐,林如海悄悄观察着他。年纪虽不大,却已有少年人的模样,长得倒算英俊,眉宇间一抹英气,也称得上人中翘楚了。只是……那满身傲气有些让人难以接近,以他的经验,这种人美则美矣,却过于冷情,非黛玉的良人之选。看来真得把婚约解除了,只是五王爷这有难度啊!
  “如海,昨儿你进宫觐见,皇兄可说了授你什么官职?”五王爷问。
  “这倒没说,圣上体谅我远道而来,劳碌奔波,特许允了我一个月假,说一个月之后再授官职。”林如海捻须笑道,“圣上体贴臣下,实乃我等之福。我离京已有数载,正好趁这个时间各处逛逛,了解了解世情,以后未必有此清闲了。”
  “如此倒是极妙。”五王爷点头笑了笑。
  他笑得极诡异,像是在谋划着什么,事实也确实如此,接下来的一句话可以说是完全暴露了他的用心。他看了看柳逸轩,又看看林如海,笑道:“横竖我家这小子近日也无事,劳烦如海兄你带他见识见识。你书读得好,见识也多,随便携带携带也够他受益的了。”
  “王爷可是说笑了。王府中什么能人没有,再者,听说世子是跟皇子们一起读书,师傅都是当世大儒,我跟他们比,岂不是小巫见大巫?”林如海知他用意,想在自己这刷好感度,没门。无论如何,婚约都必须得取消,他林如海下定决心做的事还没有做不成的。你不是防得严,我就等着,就不信你永远没用疏漏,千万别让我抓住什么把柄,不然……
  “诶,这能一样吗?”五王爷皱起了眉,“他们都是些只会死读书老顽固,哪里能学得什么经世之道?你林如海——可不仅仅是读书人而已啊……”说到这里他挑眉满脸深意的看看林如海,“怎么样,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你不会连这点忙都不帮罢!哎呀,我那侄女还是很喜欢我这个世叔的,你说他若知道你连这点小忙都不帮,不知会不会为我这个世叔觉得不公……”
  这是林如海的死穴,他重重的哼出一口气,吹得胡子打卷翘了几翘,手中的茶碗砰的落在桌子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心想:你不过是个半路出道的世叔,我可是亲生父亲,孰轻孰重,还不是一目了然?玉儿可不是糊涂人。不过转念一想,不管如何,还是不要让五王爷嚼舌根子的好,他只想让黛玉清静的生活。
  五王爷手虚按在下巴上,大拇指压住嘴角,强忍着笑意。柳逸轩仍是面无表情的,似乎此事跟他这个关系最大的当事人无关似的。
  “好,我帮。”
  “诶,这可说定了。”五王爷双手一拍,对自家儿子道,“你以后就跟着世伯出去见识,记得多用心,别惹麻烦。”他此刻心中圆满了,说句不自谦的话,他家这儿子虽然冷淡了些,话也不多。但文韬武略确是极出色的,人品也没得说,如海跟他相处时日久了,定能发现他的好。如此便不会过于推拒,到时候让儿子把小黛玉娶回家就顺理成章了。
  五王爷的吩咐,柳逸轩都一一答应了。
  他们又说了几句闲话,五王爷便提出要见黛玉,被林如海以黛玉拜访亲戚累了要休息为由婉拒。他说的在理,五王爷也不好说什么,只得道遗憾,又让人搬来了两口大箱子,说:“这是给黛玉、晟玉的,里面都是我搜罗到的一些小玩意儿,并不贵重,都是寻常人家小孩子玩的,看着倒还精巧,就买来了。”
  林如海也没推辞,道了谢便命人送到里头去。对五王爷的这份心,他还是很感激的,不管怎么说,他真对黛玉挺好的。
  五王爷并未留太久,告辞的时候还说过两日王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