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一统天下-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策说完就离开了。黄盖在榻上爬了好半天后才低声说道:“哼,臭小子。”
第89章 【086】叨逼叨
贾诩在调教长沙那些刚刚投降却又想着造反的墙头草们的时候,韩当带着两份公文来找他了。
这两份公文一前一后差不多是同时送达的,先送来的是樊稠要求韩玄出兵相助在洞庭湖设下埋伏的文件,后送来的是郭嘉让贾诩务必要封锁住韩玄已经投降的消息、再将计就计的文件。值得一提的是,在郭嘉送来的公文当中,还夹着一份孙策的私带,孙策在这张小纸条上毫不吝惜地把贾诩夸了个爽,那赞美之词用的就连贾诩这个一贯觉得自己厚脸皮的人都开始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起因当然是贾诩临走前嘱咐孙策不要将韩玄已经投降的消息透露出去,尽量封锁,以备日后利用。
贾诩有些费解地看着孙策的纸条:这有什么好夸的?这么简单的事情,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毕竟习惯给自己留后路了嘛。
韩当面带笑容,他将樊稠的公文递给贾诩:“这么看来对方已经上钩了呢。”
“啊,有时候人就是喜欢想太多,”贾诩一脸遗憾地耸耸肩膀:“聪明人不好骗,笨蛋也不好骗,好骗的是自以为聪明的笨蛋。”
“真庆幸我们是一家的。”韩当摇摇头:“那先生你继续忙,我去封锁消息了。”
“既然是一家的,韩将军未免太客气了。”贾诩微微一笑:“那我就给太史子义传个消息让他准备埋伏好抓大鱼吧。”
这一仗打完了,南方的局势将彻底发生变化,到时候还得好好谋划啊。
贾诩默默地想。
之后的某天夜里,樊稠的亲信偷偷溜进了他的营帐中,将一个陶土密封的竹简恭恭敬敬地摆上了樊稠的案头。第二天樊稠睡醒了起床处理公务,就看见桌案上多了一个画风完全不同的东西。
这个时候还有密信送来?别是出了什么事儿啊。樊稠一边想一边敲开了陶土。
然后樊稠愣住了,他把那封信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多遍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将下属传唤而来。
樊稠把竹简递给下属:“看看这个。”
下属阅读完毕之后皱眉:“诈降?”
“我觉得是真的。”樊稠狠狠地瞪了下属一眼:“你难道不知道前几天孙伯符为了刘商羽一怒之下杖责了黄公覆的事情吗?”
“这也可能是假的啊,是个连环计,就是为了引诱大人你上钩的。”下属一脸无所谓地耸耸肩膀:“反正我觉得是假的。”
樊稠皱起眉头开始卷袖子:“啧你个小兔崽子才多大岁数?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会看不出来这是真的假的?”
“既然大人早有定论,那您又招属下前来做什么?”下属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回大人的话,属下今年加冠,以及智慧和年龄没什么关系。”
樊稠:“……”
樊稠看着那个梗着脖子一副吊儿郎当的德行的下属,十分想抄起鞋拍他一脸,但随即他又想到这下属可是刘表派来的人。
樊稠最终还是忍了下来。这个节骨眼上不宜起冲突,等打完仗再好好收拾这个目中无人的小兔崽子。
“滚滚滚!”樊稠不耐烦地挥挥手:“别在老子面前晃悠,看了就心烦。”
“大人您烦着,”下属恭恭敬敬地对着樊稠拱手作揖:“属下先告退了。”
看着这混蛋下属扬长而去的背影,樊稠忽然后悔了,他特想把这人抓回来暴揍一顿,打得他跪地求饶下次不敢这么怠慢。
“那小兔崽子叫什么来着?”樊稠绞尽脑汁回想下属的名字,之前刘表将这人介绍给他的时候提过一句,但樊稠在发呆,并没有注意。
“只记得是个很特别的姓……哼,查查算了,别想跑。”
在收了黄盖的诈降书后,樊稠觉得时机已到,便准备给黄盖回信约定发动进攻的时间。拎起笔来樊稠才发现自己是个大老粗,那字儿写得实在是不像话,原本他把属下叫来也有代笔的意思,可现在人都走了,难道要他一堂堂将军再低声下气地把人追回来吗?
自己写就自己写!樊稠握着笔杆子开始奋笔疾书,他边写边自我安慰:没关系的,反正黄盖的字也不好看,大家谁也别笑话谁。
“樊义明这字儿写的比黄老爷子还难看啊。”孙策把樊稠的回信举得高高的,在他身边凑着一帮人,大家一起仰着脖子看,那股傻不拉几的样子好像校园小说中抢了女孩子情书当众宣读的恶霸们一样。
郭嘉和周瑜稳稳当当地坐在一边绝对不去凑热闹,等孙策终于玩够了把信送回来,周瑜才淡淡地回了他一句:“或许这是别人捉刀的呢。”
“不可能。”孙策的智商总是在莫名其妙的时候上线,他头头是道地给周瑜分析:“如果是捉刀那肯定得找个写字好的来,要不然多丢人。”
周瑜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微微一笑:“义兄说的是。”
于是孙策开心了,继续带着那帮手下们四处胡闹。
“老爷子啊!”孙策拍了拍黄盖的肩膀说道:“你就放心地投降去吧!你家人我会给你照顾好的哈哈哈!”
托周瑜他们家祖传金疮药的福,黄盖的皮外伤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得需要慢慢静养。黄盖这几天会没事儿出来走走锻炼身体,免得诈降那天跑不动让己方追上,这就很尴尬了。
在孙策过来撩黄盖之前,老爷子正跟郭嘉坐在一边品茶,结果孙策忽然来了这么一句话,吓得老爷子差点儿把茶喷到郭嘉脸上,幸亏郭嘉动作迅速地撑开了折扇。
“对不住对不住。”黄老爷赶紧给郭嘉道歉,郭嘉摇摇头表示无妨,然后一脸无奈地看向孙策:“伯符,你这是在威胁人吗?”
“啊?我没有啊?”孙策一脸懵逼:“哪里不对吗?”
“没有不对,你去练兵吧。”周瑜用温柔的语气配合上坚定的动作,将孙策推出了营帐中。
孙策走后,周瑜给黄盖赔罪:“老爷子,您别多想,兄长他……”
“少根弦。”黄盖懒懒地说道:“行了公瑾,公子什么德行我们这些从小看着他长大的人还是知道一些的,也不会误会。”
“那就好。”周瑜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就这样,在双方都觉得对方是傻逼、我军已经彻底掌握了局势后,樊稠和孙策的战斗终于打响了。
那是个阴雨连绵的日子,在此之前已经连续下了多日的雨,长江水有只持续上涨的趋势,水流湍急不少,即使是战船也有些不稳当。好在水军们大多都是南方人,并不存在晕船的情况。
入夜之后,樊稠依照约定带着手下摸黑前来,将孙策手下的军队杀了个措手不及,但孙策毕竟久经沙场考验,在军事方面又有着天生的直觉,很快他便收拢了一团乱麻的军队组织起了有效的反击。然而眼瞅着形势就要被逆转的时候,孙策的军中再一次出现了动乱的情况。
孙策大怒,咆哮着问究竟是谁不听命令,然后他便看到在床上躺了小半个月的黄盖正身披战甲手持长枪,带着一小撮人朝着中军驾船而来。
这时收到黄盖信号的樊稠也改变了部队的阵型,两方人马合一,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将孙策的水军团团围住。
“黄公覆!你为何背叛我!”
让樊稠意外的是,他在孙策脸上看到的并非是暴怒,而是平静,但孙策的声音冷得可怕,让他听了之后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番。
不愧是敢跟吕布刚正面的男人啊,年轻时候就这么厉害,再过几年他得成长到什么地步呢?樊稠稍微感叹了一番后便冷笑一声:可惜孙策没有机会成长了,他会死在这场战争里。
樊稠将目光挪向了距离自己不远处的黄盖。那个不会来事儿的下属所说的话在樊稠心中终究是留下了小小的影响,让他犹豫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相信黄盖。然而战争已经开始,樊稠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判断黄盖的可信度。
黄盖微微一哂:“公子,自从文台将军走后这些年,我们眼睁睁看着你从一个明事理懂进退的人变成了现在这副狂妄自大是非不分的人,老夫真想问问你,你就那么相信刘商羽和周公瑾?”
“原来是这样,你不必再说了。”孙策忽然笑了,他微微抬起下巴,语气轻蔑道:“既然如此,便来一决生死吧!”
看看黄盖那副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样子,又看看孙策的狂放德行,樊稠大概明白了这俩人之间的恩怨是什么,他在心里面暗搓搓地嘟哝了一句:哎呀老头子半截身子都埋进土里面了,还管人家年轻人怎么想呢?
这时黄盖对樊稠遥遥喊道:“还请将军答允我一件事情。”
樊稠咳嗽一声回答道:“如果老爷子是说留孙伯符一命的事情……那么没问题,之后任你处置。”
这也是黄盖在交给樊稠的密信中曾经提到过的,黄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苦逼老爷爷的形象,什么孙子大了不听话了,外面总有小妖精们勾搭他让他办错事,爷爷好心教育他却把爷爷打了一顿之类的,看得樊稠是无比唏嘘,同时庆幸自己并没有一个这样的爷爷。
樊稠话音刚落,孙策挽弓一箭飞射而来,箭头擦着樊稠的脖颈撞进了他身后的门板上。
“无耻宵小,这话老子原封不动地送给你!”孙策挥枪下令,两军开始冲锋:“等抓住你了,我留你一命!”
孙策本人的气势不错,可由于黄盖的背叛,士兵们都很意志消沉,谁也不愿意对自己昔日的战友动手,军心动摇的结果就是孙策的军队在渐渐溃散,尽管孙策很努力地收拢部队,却还是抵挡不住颓势,越来越多的士兵们逃上了岸狂奔着离开。
所谓兵败如山倒,没过多久,孙策便只能在其他老将们的劝说之下撤退了。
孙策朝着岸上逃去,樊稠见形势一片大好,便一鼓作气地让江北大营中所有留守的士兵们都出来跟着一起渡过长江追杀敌军收复地盘,黄盖直言自己很熟悉这边的地形,便自告奋勇打头阵探路,樊稠自然不会拒绝。
当然樊稠没忘记给黄祖送封信过去说明这边的情况,这回他虽然把字写的很潦草,但行笔之间可以感受到满满的胜利喜悦。
这么一追一跑,一天多的时间就出去了。
樊稠一直在努力把孙策朝着洞庭湖的方向赶过去,对此黄盖表示有点疑惑:这是樊稠的陷阱还是说樊稠的脑洞和孙策的脑洞不小心撞上了?但经过黄盖的多方观察,他觉得樊稠并没有怀疑自己的意思,便暂时放下心跟着樊稠看他到底要做什么。
第二天傍晚的时候,樊稠站在洞庭湖边看着夕阳西下,对黄盖说道:“老将军啊,您看长沙此地如何?”
黄盖心中一跳,长沙太守韩玄已经朝他们投降了,虽然贾诩封锁了消息,但难保不会泄露出去,樊稠这么一问……是在试探么?
久经考验的黄老前辈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说道:“不知道义明你问的是哪方面呀?”
不会回答就将问题抛给对方嘛!我真是太机智了!
樊稠挠挠头说道:“既然咱俩已经是一拨的了,我也不瞒您,您能理解荆州刘景升因为我曾经是董贼麾下的人所以看我不顺眼的事情吧?”
“当然。”黄盖冷笑一声:“我也看不惯刘商羽啊。”
“就是啊!”樊稠一拍大腿:“与其寄人篱下受人白眼和猜疑,还不如自立一方呢!”
黄盖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去长沙?”
樊稠点点头,干脆道:“就是这样!长沙位于偏僻之地,远离皇都,且有长江天险分划南北,颇为安全,再加上有洞庭湖的灌溉,到处是良田,种植粮食不用愁。”
“最重要的是……”樊稠嘿嘿一笑:“相比于其他人,长沙太守韩玄性格懦弱猜疑不堪大用,我们若是带兵前来,定将这厮吓得跪地求饶!”
黄盖做出沉思的样子,樊稠兴奋完后目光灼灼地看向黄盖:“有老爷子在,我们联手,定能在长沙闯出一片天地!”
黄盖一边在心中狂刷“妈的智障”,一边点点头犹豫道:“那……全凭将军安排吧!”
“老爷子似乎有顾虑?”樊稠眯起眼睛。
黄盖长叹一声:“唉……若非公子变成了那样,老夫真不情愿……”
“老爷子,你说你操心孙伯符做什么?”樊稠无奈道:“是他先对不起你们这些老将的。”
“对。”黄盖低声说道,可他虽然点头了,脸上却还是浮现出了些许茫然之色:“是他先对不起我的!”
樊稠看着黄盖远去的身影,暗暗下定了决心:这老头总是犹豫也不行啊,他今天能反叛孙策,明天跟孙策和好了又能反叛自己,还是找个功夫将他除去再接收了他的手下吧。
逃跑了这么多天,孙策手下的士兵们都散得差不多了,最后他只带了几千人逃入了太史慈所在的洞庭湖营寨当中。这时樊稠也收到了韩玄手下将领黄忠的回信,信中说黄忠手下侦察到了东边有兵马赶来的消息,怕是在豫章坐镇的周瑜已经得知了孙策兵败赶来救援,为了避免迟则生变,盼望樊稠早日行动,黄忠已在洞庭湖周围埋伏好,随时可以配合樊稠发动进攻。
樊稠派出去的斥候的确也传回来了柴桑有兵马异动的消息,看来周瑜的速度还是蛮快的。于是樊稠不再等待,日落之后,他指挥着士兵们杀入了太史慈的营地中。
营地中只有空荡荡的帐篷,之前那些在周围巡逻的士兵们早就跑的不见人影了,心知中计的樊稠暗道不好,赶忙下令撤退,却已经来不及了。
喊杀声震天而响,星星点点的火把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群星般依次亮起,朝着空营地聚拢而来。十几个护卫护着樊稠往外退去,却被一把长枪拦住了去路。
“黄公覆,你——”
面对樊稠愤怒的瞪视,黄盖微微一笑:“将军,自家孩子不好,老夫自己会教导,还容不得其他人多嘴多舌。”
等到樊稠被俘虏了之后,他才知道原来长沙郡早已投降了孙策,而这一切不过是他们设下的计谋罢了。
“卑鄙!无耻!要杀就杀!”
樊稠被捆成粽子扔在营帐中,他愤怒的咆哮声溜出门缝穿了老远。程普跟黄盖路过此地,听到樊稠的声音,程普调侃道:“他这种人是怎么活了这么多年的?”
黄盖撇撇嘴:“有时候人傻活的反而长。”
两人唏嘘了一会儿,在辕门外碰上了孙策和郭嘉。
孙策正挠着头看向郭嘉:“这人怎么处置?杀了?”
郭嘉摇摇头,他微微一笑:“直接把他送去庐江吧。”
“三妹要他做什么?”孙策十分不解:“要我说这种董贼余孽还是早点处理了好,留着是个祸害。”
“换官位啊。”郭嘉轻飘飘地说道:“确实该处理,不过不是主公处理,是交给朝廷。”
消灭了樊稠之后,孙策把黄盖留在洞庭湖大营中养伤,自己带着郭嘉和程普重新回到了西陵。临走前周瑜来找郭嘉,说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人。
“是樊义明麾下的谋士吧?”周瑜指了指那个跪在堂下的人说道:“年纪不大啊,还是个孩子呢。”
“我不是谋士,而且我已经加冠了谢谢,”被称为孩子的人无奈道:“只是脸嫩而已,你们不能这样。”
听这人的口音……郭嘉微微挑眉:“你是益州人?”
“不啊,我是扶风人,听说荆州牧刘表乃是有德之人,便跟朋友一起去他那里碰碰运气,结果他嫌弃我年纪小……好吧我知道这只是个借口,他就是嫉妒我聪明。”看见郭嘉怀疑的目光,年轻人想做个耸肩的姿势,却被捆得根本动不了,于是他十分不满地嚷嚷道:“喂,跟人说话的时候能不能先松绑啊?这是基本的尊重。”
郭嘉漫不经心地说:“我为什么要尊重一个俘虏。”
“因为你们差点儿就真的败了!”年轻人认真地说道:“如果樊义明听了我的话!那老爷子一看就是来诈降的!只有樊义明笨得要死才看不出来!”
“我要是败了也可以这样给自己开脱呢。”郭嘉笑了起来:“樊义明为什么不听你的话?”
“因为我是刘景升派来的,而且刘景升也不喜欢我。”年轻人巴拉巴拉全招了:“你想听的不就是这句话么。”
“我不想知道你为什么不受刘景升的信任,这肯定是你自己的原因。”郭嘉呵呵一笑:“小子,你叫什么?”
“因为刘景升看不起人,他觉得只有他最聪明别人都是笨蛋。”年轻人嗤笑一声:“我叫法正法孝直,我知道你,郭奉孝。”
“哦,那还真是荣幸呀。”郭嘉眨了眨眼睛:“投降吗?”
“为什么不降啊,我都跪在这里了不就是来投降的吗?”法正絮絮叨叨地说着,他也不像是指望有人能回答的样子,完全是自言自语的碎碎念:“说起来不管是樊义明还是刘景升都很让人憋屈啊!不知道刘商羽会不会好点呢?”
周瑜一直在听郭嘉和法正的唠叨,这时他忽然开口道:“你为什么会说刘商羽而不是孙伯符?”
法正翻了个大白眼:“孙伯符一看就是个打仗的料,而且他请不动贾文和。”
郭嘉招手叫来了裨将给法正松绑:“你好像很崇拜文和啊?”
“我佩服他,但不是崇拜。”法正歪歪扭扭地站了起来,跪了太长时间让他腿脚酸麻,他蹦跳了几下才回答:“因为总有一天我会比他还厉害的。”
在怎么安置法正的问题上,周瑜和郭嘉有点分歧。周瑜觉得法正虽然话唠了一点儿,看着也不太靠谱,但类比郭嘉的情况,他应该也是有点才能的。周瑜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一直挂着揶揄的笑:“他这胃口挺对伯符的。”
“并不想一路都听人唠叨,这小子太狂了。”郭嘉面无表情地说道:“他既然崇拜文和,就让他去长沙帮文和吧。”
“你以前没被别人说过狂吗?”周瑜失笑:“你要是不想要他,那就把他送到三妹那里吧,庐江内政有刘正礼,带兵有黄汉升,但缺一个出谋划策的。”
郭嘉的眉头跳了跳:“公瑾,你真的觉得他很靠谱?”
“我以前觉得你也很不靠谱,但事实证明我们不能只看外表。”周瑜一脸无辜地说道:“况且孝直的年纪和三妹差不多,长得也挺英俊的,三妹应该会喜欢,年轻人总是有共同语言的。”
见郭嘉不说话,好像脸还黑了点,周瑜便再接再厉道:“或者你有什么不能把他送去的理由?说出来我们再讨论一下嘛。”
郭嘉的目光中闪过一抹烦躁之色,但他依旧淡定地挥挥手:“没有,去吧。”
第90章 【087】崇高的理想
当收到樊稠欢天喜地的捷报时,黄祖觉得自己摊上了个猪队友。
“谁让他这时候跟孙伯符决战的?”黄祖脸色阴沉得仿佛乌云聚顶,马上就能落下倾盆大雨,他单手按着眉心,冷言道:“决战就决战,他还追了出去?”
“呃……”
无辜的裨将表示自己只负责传递消息并不负责解答大人们的疑问,再说他也根本不懂啊。
但当视线对上黄祖的目光时,裨将只得硬着头皮说道:“樊将军说进入雨季,长江水流湍急水位上涨,不适合在江上决战……”
“确实不适合在江上决战!他再等几天会怎么样?!”
黄祖压着桌面猛地站了起来,他黑着脸咬牙切齿道:“孙伯符占据西陵城,他兵败为何不往城中跑,反而一路向着洞庭湖而去?!”
裨将喏喏地答不上来,黄祖也没指望着裨将能说些什么,他一拳打在墙上愤然道:“因为孙伯符是诈降!他把樊义明连同两万水军全部引入洞庭湖中一网打尽!樊义明以为他跟韩玄里应外合,说不定韩玄早就是别人的人了!”
裨将目瞪口呆地看着黄祖在屋中来回踱步,有几次他走到桌案边还把双手扣在了桌沿上,似乎是想把桌子狠狠地掀过去以解心头之气。裨将偷偷地往后退了几步避开黄祖的怒气,他低着头乖乖地一言不发。
黄祖转了几圈之后平静不少,他走回桌前重新抖开了樊稠的信。一目十行地掠过早已读过多遍的书信,黄祖低声说道:“最好是我多心……最好韩玄那个软蛋能坚持住……最好……”
低声暗示了自己好几遍,黄祖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怒气,反而越来越气愤,他心想:要不是现在荆州无人,刘表怎么会连樊稠都派出去了!
“蔡德珪呢?法孝直呢?!为什么不阻止樊义明?!”
在樊稠的“捷报”寄来之前,黄祖一直都烦得很,原因就是他为了彻底歼灭蔡琰手下的军队,便制定了一个诱敌深入的计划,一路佯装败退把蔡琰的兵马从白帝城诱进了南郡的腹地。从荆州到益州只有两条大路可走,一条是从汉水过去——已经被清玄夫人带兵给堵上了;另一条就是走三峡水道。
蔡琰进攻南郡选择的就是这条道路,但这条道是出了名的难走,尤其是西陵峡那段,水流湍急怪石嶙峋,普通的行船走过都有可能出事儿,更别说是大规模地行军了。
但不走不行啊,黄祖表示自己也很难,如果有选择,他也不会放任蔡琰带兵深入南郡,实在是没办法。
因为荆州南郡和益州巴郡的分界点是在一处叫做夔门的地方,对面就是白帝城,这里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铁锁在江面上一拦,任你大船小船都过不去。
黄祖没法打进益州里面,又实在是必须要消灭蔡琰的军队,便只能放他们进入南郡了。
蔡琰打的也是这个主意,所以便将计就计,先跟着黄祖一起进入了南郡。
不同于黄祖十分熟悉地形,蔡琰这个北方妹子能做到不晕船就已经很不错了,然而这远远不够,数万大军的性命系于她一人手中,这一战蔡琰必须获胜绝对不能败。
于是当军队渡过建平之后,蔡琰曾数次带着熟知荆、益两州地形的甘宁沿着长江三峡顺流而下勘察地貌,在思索破敌之法。
直到军队即将推进到夷陵的时候,蔡琰终于心有所得。
“这里是我军行过的路线。”蔡琰用毛笔在宣纸上简单勾勒出了南郡的地形,然后顺着长江水一笔画下:“基本上是顺着三峡一路往下的,现在我们在这里。”
随着蔡琰的话音落下,荀攸将夷陵的所在地圈了起来,他接过话头道:“从夷陵往西走,一路艰难险阻,多是崇山峻岭,水路也十分难行,我们已经损毁了三艘战船了。”
“这还算好的了。”甘宁摇摇头长叹一声:“我们人多,这要是商船或客船,翻在西陵峡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尸体都不顶冲到哪儿去了。这种事以前我见多了。”
“黄祖将我们引入南郡腹地,无非就是为了让战场避开三峡这段。”蔡琰用素白的指尖托着自己的下巴,眨巴着眼睛道:“现在他们驻扎的夷陵对岸地势平坦开阔,我们这边却多是深山老林,兵力难以展开。加之六月份天气酷热难当,这要是一把火放出来……”
“逃都逃不掉。”甘宁冷哼一声:“我当初就说了别把营寨建在林子里面。”
“但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士兵们都受不了。”赵云一脸无奈地说道:“大部分人都中暑了。”
“冬天打咯。”甘宁耸耸肩膀。
“冬天冷、夏天热,没差别的,打仗哪儿能那么好就对上了你想要的季节?”蔡琰摆摆手说道:“认清自己的位置,既然我们已经知道黄祖打的是什么主意了,倒不妨将计就计,只要伯符那边能拿下江夏全郡,一旦江陵城受到威胁,黄祖会扛不住的。”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主攻者与策应者的位置并不固定,如果一开始沈娴计划是让蔡琰担任主攻进攻荆州,那么现在蔡琰军的身份已经变成了策应者,他们的作用就是拖住黄祖,让他没空回头去搭理江陵的事情,最后被困死在夷陵这个黄祖为自己选好的埋骨地。
只要能获胜就行了,因为争功导致战争失败什么的,蔡琰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说到底黄祖的想法就是一个字,拖,拖到蔡琰他们坚持不下去了主动退兵,或者拖到有机会了放把火把人烧走。可惜蔡琰和荀攸早就明白这个季节在林中扎营是大忌,当然会有防范。
蔡琰带领士兵们将树林坎出一片片可以扎营的空地来,周围一定要留出足够大的空隙,即使着了火也要保证不会烧到辕门里头。为了方便取水,营帐大多都是设在溪流边的,这样即使着了火也能就地取水灭火。没了树荫的遮挡,热是热了点,但好在有溪水,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忍受,总好过最后被火烤干了。
除此之外,蔡琰还将士兵们分成了三拨,一拨留在夷陵岸上这边充当先头部队,一拨在水中船上扎营留作策应,还有一拨从南岸暗搓搓地绕去了夷道,准备渡江后作为一支奇兵从后包抄,前后夹击干掉黄祖。
黄祖必定会在夷道与夷陵这几处要塞之地部署兵力,想要偷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蔡琰之所以敢在这个时候分兵,是因为黄祖手下的士兵并不多,这也是黄祖为何要拒守险地打消耗战的原因。
刘表只拥有荆州一州之地,能养得起的兵马最多不过五万之数,再刨去那些驻守关卡要塞实在不能动的士兵们,刘表所能调动的兵力不过三万而已。再看沈娴,她从三个方向攻击荆州,兵力分别从益州夔门、益州汉中与扬州这边抽调。其中汉中是兵家必争之地,驻扎的士兵原本就很多,在沈娴与张鲁彻底结盟之后,张鲁更是将天师道发扬光大,收拢了很多门徒与士兵们,这次清玄夫人带出去打仗的足有三万人,哪怕什么都不干就光乌泱泱地堵在城外头,也足够吓得城里人腿发软了。
而益州夔门的水军是沈娴早就准备好的,她很早之前就想打荆州,一直没放弃这个梦想,为了这个想法甚至专门让甘宁在夔门训练水军,四五年的时间发展到现在也有一万多人了,再加上赵云从益州其他地方调配的陆军,两万多人浩浩荡荡的也挺拉风。
最后就是孙策那里,这边的兵力完全属于沈娴他们空手套白狼,孙策手下的兵马除了向吴景借来的丹阳兵外,还有陆康手下的庐江兵,剩下的全是祖茂和周瑜帮他招募的会稽与豫章二郡的兵马,军粮等各种物资也是从扬州这边直接调配的,后来孙策打下了江夏郡,江夏郡的物资全落入了他的手中,然后韩玄又带着长沙郡投降了,更加减轻了益州与扬州的负担。
这样就相当于沈娴用了益、扬二州外加荆州两个郡来打荆州,荆州能吃得住才怪呢。
在地图上标出了沈娴出兵的路线图之后,黄祖就决定了,这场战争要想打赢,不能硬碰,必须要消耗对方的有生兵力。
黄祖十分庆幸蔡琰不懂荆州的行情,偏偏挑了四月份之后开始进攻,战线一拉长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