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这个世界有点乱-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如琏儿媳妇这个做晚辈的呢。”
  王熙凤心下一跳,贾母训贾赦还非要带上她,这是嫌他们大房太平静,要挑拨他们的关系不成?
  果然,贾赦和邢夫人都给王熙凤投来不满的一眼,王熙凤心中苦笑,难怪贾琏借口和人谈生意躲出去了,这老太太这里的岔可不是好打的。
  贾母又叹道:“我们家里人都知道宝玉是个好的,可堵不上外面悠悠众口,眼看着宝玉就要成年了,我这满心盼望着给他娶个好媳妇儿,可外面不知根底的人家,只怕因着这事看轻他几分,怎让我这个老太婆不担心呢?”
  王熙凤刚被贾母摆了一道惹了贾赦夫妇不满,如今也不出什么主意了,只干巴巴道:“哪里就到那地步了呢?我们这样的人家找媳妇,都是在知根知底的老亲人家找,谁家不知道我们宝玉是个好的?管他外面人怎么看呢?再说了,宝玉成亲还得两年呢,宝玉那么灵秀的孩子,好好学上两年,到时候做出了学问,出息了,谁还记得他小孩子时不懂事犯的错呢?”
  贾母听了王熙凤的话,脸色和缓下来,道:“还是凤丫头说得是,宝玉本性是好的,只是做长辈的不会教,倒耽误了他。几个亲戚家里的男孩儿,我惯来都说,最好的便是皓儿,可见是女婿会教育孩子,如今比宝玉还小些,却比宝玉还懂事。”
  贾敏心神不定地看了一出闹剧,见贾母终于把话扯到了她身上,不由得心中暗叹:戏肉来了。

  第二十七章


  贾母把林如海和林皓好一通夸赞,倒是罕见地只附带着提到了黛玉。
  儿女是贾敏的骄傲,但往日听来的夸奖,哪怕是虚情假意的奉承、羡慕嫉妒的酸话,都没有此刻贾母所言让她觉得如坐针毡。
  因她极少让儿女来贾家的关系,贾母对她是有些不满的,对两个孩子也不过是面儿情,嘴上的疼爱,是比不上养在她跟前的贾宝玉的。
  “宝玉这个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我老太婆精力不济,没有管教好他,让他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走得近了,若因此妨碍了他的前程婚事,我是难辞其咎。如今我思来想去,政儿是指望不上了,除了打就是骂,若没有我看着,只怕如今不是被他打死就是打残了!而如今,宝玉见了他,就跟老鼠见了猫,快连喘气都不敢了。这家里的大大小小,算来算去,竟没一个指望得上!我也是实在无法了,敏儿,当初你在家里时,我最疼的就是你了,你虽是女儿身,却是跟着你哥哥们一起当男儿教养得,比你两个哥哥,学问也好,教导子女也好,都高出他们一截去。如今,我想把宝玉托付给你和女婿,我也不求他封官拜相,只求他将来能有皓儿一半儿,我老太婆就是将来死了也能瞑目了。”贾母恳切地拉着贾敏的手,越说越悲情,老泪纵横。
  贾敏看得心酸又心寒,贾母当年确实很疼她,看她如今为了不争气的子孙这般算计,贾敏作为一个女儿,怎么不心疼?
  可是她又不是看不出贾母的算计,不过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说是要把宝玉托付给她和林如海,表面上是为了让他们夫妇教导于他,可实际上,主要目的还是不肯放弃让宝玉娶了黛玉的念头吧。贾母为了贾宝玉这样算计自己的女儿,贾敏能不觉得心寒吗?
  贾敏垂眸,看着贾母皮肤松弛的老人的手:“母亲这样说,倒让我无地自容了,学问什么的,我可不敢说做得好。他们男儿所学,与我们女子所学又岂能一样?这世道日新月异,这新的知识和学问年年都不同,我当年学的那一套都过时了,便是黛玉,我如今也只叫她跟着学堂的夫子学,有些东西反倒是她回来了教我,我却是不敢给她灌输我的老思想的。更别提皓儿了,我只管他衣食起居,功课学业自有我们老爷管教。我记得二哥的学问做得是极好的,不过是宝玉怕他责骂,太过紧张才会表现得不好,二哥收一收脾气,好好儿跟宝玉说说,他必然肯听的。宝玉才气灵气样样不缺,二哥必然教得好。”
  贾母听了贾敏的推托之词,眼泪都不由得收了几分:“政儿和宝玉的关系若能缓和,我何至于如此操心?他们父子便像是那前世有仇一般,我是再不想宝玉步了珠儿后尘的。敏儿,我这个当母亲的,从来不曾求过你什么,宝玉的事情,算我求你,你把宝玉带回去好好儿教导上两年,等他将来成了亲有了出息,又怎么会忘得了你们姑姑姑丈的恩情呢?”
  贾母拿生死的话头相逼,贾敏只好道:“母亲这般说,倒让女儿惶恐,若二哥二嫂放心,等宝玉好了,但凡我们老爷休沐,就把宝玉送到我府上,给他瞧瞧功课,讲解一二。”
  “如此这般哪里够?这孩子如今走了弯路,必须及时将他掰回来才好。反正我们两家本就是亲戚里道的,你又是他嫡亲的姑母,亲戚家的孩子走亲戚住宿再正常不过,不如你就将他接回去,就住在你们府上。这学堂我也不要他去了,免得在外面结交了不三不四的朋友,我只信得过你,这每日里你能盯着他功课,等女婿回来给他检查功课,这日日求学上进,才能最快地将这孩子导回正途!”
  贾敏暗叹,这才是贾母的真正目的吧,贾宝玉耽误的年岁实在太多,就算再在官学里读上两年,先不说他会不会日日准时去上课,听不听讲,只怕也学不出什么来,以他目前的水平来说,根本不可能考得上太学,几等的都不可能。而让她把贾宝玉接回去住,他们夫妻担着责任,必然用心教导,先不说有什么成果,光是“林如海悉心教导两年”这个名头,就够洗清贾宝玉如今被损毁的这些名声了。
  更别提,贾宝玉若日日能与黛玉相见,贾敏虽信女儿不是那眼皮子浅的会喜欢上贾宝玉,但她正是青春少艾的年纪,贾宝玉又惯来会讨女孩子欢心,虽是腹中草莽但皮相还是很不差的,这黛玉万一懵懵懂懂之时就真与贾宝玉看对了眼呢?难道真要她棒打鸳鸯不成?
  就算退一步来讲,黛玉并没有喜欢上贾宝玉,这贾宝玉与黛玉总是日日在一个屋檐下,外人会怎么想?只怕就默认了贾林两家联姻之事了,到时候有意提亲的,只怕也不敢登门了。若到时候再传出点“两小无猜”、“两情相悦”的话来,只怕也没有哪家愿意棒打鸳鸯来娶个心有所属的媳妇回去。
  贾母这是打算一箭双雕啊。
  贾敏心寒,把手从贾母的掌心里抽了出来,贾母脸色一沉,心道,难道她体面尊贵了一世,临老了,还要用出那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招式来?可为了宝玉,哪怕晚节不保,也只能如此了,只可恨贾敏,她疼了她几十年,如今竟连她这个老母亲求她,也这般拿乔。
  贾敏却一时没有说话,眼光扫过在座的所有人,贾赦夫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管贾敏应是不应,与他们大房却是无关的。王熙凤倒是有些不安,虽然她是无心,但这话头貌似还是她引起的——但即便不说,贾母也自有办法提出来,但她还是担心贾敏怪她与贾母串通一气。难怪贾琏说她事事强出头,早晚要吃了亏的。
  贾敏与贾赦关系算不上亲密,当年贾代善在世时,曾遗憾贾赦和贾政不能换一换,她虽没有附和,但心中也是这般认可的——只当时不知,贾政也是那种表面端方背地里可以做出豢养外室之事的人。
  再看贾政和王夫人,一个脸羞得通红,一个脸气得发白,却都如铁蚌一般紧闭着嘴,没有任何反对贾母的意思,可见他们是早就商量好了的,即便再不甘心,也被贾母说服了。
  贾敏自嘲一笑,道:“母亲既然这般说了,我便当仁不让也就不推辞了。只宝玉如今有伤在身卧床不起,还是二嫂照顾更叫人放心些,且等他伤势好转,能下地活动了,再送来我们府上也不迟。我也好给他安排住处,准备书本笔墨。只到时候若是管教得严格了,宝玉回来哭诉,母亲和二哥二嫂可不要怪我们才是。”
  贾敏答应得爽快,贾母反倒愣了一下,才道:“你办事我最是信得过的,宝玉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只管罚就是了。另外宝玉的住处,你只提供屋子就好,其余摆设花用都我老婆子来出,等下我就安排人与你过去瞧瞧,缺什么回来搬,丫鬟婆子也让宝玉屋里的那些跟着去就是了,免得你还要雇人。”
  贾敏见贾母一愣,心底发冷,可见贾母并不是不知道她的要求有多么的不合情理,也不是不知道她是不愿意的,但贾母还是做了,恐怕也做好了被拒绝也要想方设法达到目的的准备。
  “母亲快别提这个,宝玉一个孩子的花用难道我还负担不起?这个我却要跟母亲提一提意见的,宝玉既是去读书学习得,可不能再高床软枕、丫鬟满屋地伺候,这晨起晚睡都有时辰,家里的丫鬟下人都是做惯了的,就叫他们去照顾宝玉就行,家里的丫鬟不必跟着去了,去了她们也不习惯。另外没必要的应酬也不必叫宝玉出门去赴约,零用母亲还是别给宝玉了,这丫鬟下人都是贫苦人家出身,见多了银子,难免心思浮动欺上瞒下帮着宝玉隐瞒一些什么事情,反为不美。宝玉真要有什么花费,我这个做姑姑的难道还不能给侄儿一些零用?”贾敏忙堵住了贾母要把贾宝玉一切用具事物都搬到林家的打算,贾宝玉是去林家读书学习受管教得,又不是去入赘的。另外,既然把贾宝玉交给了她,那她话里话外说他不好,你们也只能受着了。
  贾母听了贾敏的话,心里不舒服,贾敏这意思,是不是也是在说贾宝玉今日是她溺爱的结果?但是好不容易说得贾敏同意了她的要求,而且还不必她舍了老脸,也决定暂时先不节外生枝了,只应了下来:“好好,都听你的。”
  反正等贾宝玉住得时间久了,再慢慢地带东西带人过去,潜移默化地,总有的是办法。
  贾敏见没事了,这一趟来得也是心里气苦,若非正好有那么个事情在,也早知这是一趟鸿门宴,只怕早沉不住气了。如今也不耐烦再待下去,提出告辞。
  贾母见目的达到,她唱作俱佳了半日,也很费神,如今正累着,也不留她,让她自去了。
  贾敏走后,贾赦夫妇带着王熙凤也走了。贾赦心中难免不快,这贾母为了二房那是机关算尽,老脸都不要了,可他们大房做得再好,在她眼里都是不足的。
  贾政夫妇倒是留着,两人还有话要说,贾母挥手打发他们,该说的她早就跟他们说了,如今她也没精神再应付两人,要赶紧去歇歇。
  贾政夫妇无法,只得出来,只两人如今也没什么话好说,一个去了书房,被贾母这一番贬低,虽知是贾母为了说服贾敏的权宜之计,可心中到底羞愤,写了几个大字,到底忍不住,将桌子上辛苦收来的名品笔墨纸砚扫了一地。
  王夫人回了房,把丫鬟赶出去,也是一通乱砸,气极尖叫,歇斯底里地让外面候着的丫鬟赶紧避了出去。她这辈子都没有这么丢脸过,贾敏扫过的目光简直就像是扇在她脸上的巴掌,又辣又疼。儿子搬去自己厌恶的小姑子家里住着,她又哪里放心得下?可就像贾母说的,为了宝玉,为了利用林如海的清名来帮贾宝玉洗清如今的坏名声,她也只能忍了。
  不过对于贾母想要利用这事让贾宝玉娶林黛玉的事情,她却是不认同的。她被贾敏压了一辈子,难道还要让她的女儿来压自己儿子一头?更何况她可瞧不上林黛玉纤细的身材,不是个好生养得,她如今只贾宝玉这么一个儿子,可盼着他将来开枝散叶,子孙满堂——这时候她倒是把贾兰这个正经的长孙给忘了。她如今也不好反对贾母的安排,反正真要传出什么贾林联姻、两情相悦的话来,贾宝玉就是不娶林黛玉,这倒霉的可是那个小丫头片子!王夫人可不会为她担心。
  贾家这边正得意,等着贾宝玉养好了伤就把他往林家送,贾母还特地把身边一个□□好的丫鬟给了贾宝玉,准备让他带去林家,这贾宝玉在林家的事,她总要有个耳目来给自己通报一声才行吧?想做点什么,也得有人手安排不是?
  贾敏虽说不让带贾宝玉的丫鬟婆子过去,但贾母作为长辈派个人跟着贾宝玉,贾敏也不好十分拒绝。
  可谁知贾宝玉刚能下地走动两步的时候,贾母居然从贾琏口中得知,这林家姐弟两人,居然参加了什么“游学”的活动,和一大帮子学生一起,居然浩浩荡荡地就离了家、甚至是离了京,这至少也要一年半载的才会回来。
  这林黛玉不在家,她这满盘算计,就先落空了一半。

  第二十八章


  贾母得知了林家姐弟离开的消息,这是一口气差点没上来,她百般算计,如今这算是被自己女儿给摆了一道?亏贾敏也放心得下,居然舍得年幼的儿女离开自己的身边,这“游学”古来有之,最是辛苦,林皓一个男孩儿也就算了,怎么连黛玉也跟着去了?
  其实贾敏也是不放心的,本来林皓说要去她就不答应,谁知黛玉也动心了,两人苦苦哀求,林如海也帮着他们说话,她虽已经肯了八分,却仍咬紧牙勉强守着最后一丝防线不肯答应罢了。
  可等到贾宝玉的事一出,贾敏先就明白只怕难以置身事外,这剩下的两分不肯也就松动了。
  再说了,这“游学”一事,虽是敏婧学堂和谨诚学堂联合举办的一次活动,但事实上就连宫里都十分重视,安全方面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问题。
  由各家学生自行报名,再由领队夫子们考核各自品行决定人选,女五人,男十五,一共二十人,随行的夫子就有七人,女三男四,随从侍卫更是不少,女学生也能带一个丫鬟随行,跟古早时期的游学可不一样,吃不了什么苦。
  而且这游学的目的地也不是什么山林僻地,而是江南各大学堂书院,是交流讲学的目的,各学堂自会安排他们的饮食起居生活,安全上生活上均是无虞的。
  当然,不是哪家人都放心得下自己娇生惯养的孩子离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出远门的,讲究一个父母在不远游,尤其是女孩子。
  所以报名的人数并未超过百人之数,女生报名的人数更是不足二十,且大部分都是武将家的姑娘,从小身体康健,活泼好动。
  十三岁的黛玉是女孩儿中年纪较小的一个,也最是文弱,最小的是德亲王之女尉馨芳,其余三个姑娘都是十四五岁,对她们二人十分照顾,都以姐姐自居。
  男孩子里,领头的便是二皇子尉北璀,德亲王次子尉正航,闻亲王长子尉正淳,瑞亲王幼子尉正俢,而三皇子尉西凌和林皓属于他开了后门接纳进来的,余者都在十四岁以上。
  这次“游学”的人选要求非常严格,报名之后由夫子们根据他们往日的品行进行衡量,因是第一次办这“游学”的活动,便是以稳妥为主,所选并不以文韬武略成绩为主,而看品性。
  爱出头、爱生事、爱闯祸、好打抱不平、好酒、不服管教之类的人,统统不能入选。
  毕竟出门在外,总是比在家里意外来得多,这要有几个不受管束的,惹出事来,到时候就是个大麻烦,尤其同行的还有女孩儿在,到时候出了什么意外,别说以后再办这样的游学活动了,只怕回去都没办法跟人家父母交代。
  再一个,男女同游,在大尉虽不是惊世骇俗之事,但平日里也不是混在一起的,若来几个像贾蓉、贾宝玉、秦钟那样儿的,谁家长辈能放心得下?擎等着女儿回来时带个女婿回来呢!
  学堂自己都没办法跟人长辈交代。
  所以,贾敏当时应下接贾宝玉到林府的事情时,也压根没有说出这件事情来,虽然这样说了之后可以打消贾母送贾宝玉到林家的一半念头。
  但是她就怕贾母动了心思,要求她或者是贾元春把贾宝玉塞进游学的队伍中去,她自认没这个本事,但万一贾元春被说动了,让贾宝玉跟着尉正航一起去呢?倒不如不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正经经地教导贾宝玉,至少把他掰回来别搞那些歪门邪道的,贾母其余的打算,她只能当做不知道。她也想过不管贾宝玉,毕竟那又不是她的儿子,管好了没有功劳,管不好却要落得个埋怨。但是以贾母重视贾宝玉的程度,如果贾宝玉一直这样不着调下去,贾母就会不停地算计她,算计黛玉,烦不胜烦,又不能跟娘家彻底断了往来,那还不如想法子狠管一下,让他不再出幺蛾子。
  贾宝玉本听说去林家住,那叫一个欢天喜地,既可以摆脱了他最恐惧的父亲,还可以见到最是秀美绝伦的林妹妹,再没有比这更叫人欢喜的了,连身上被贾政打的伤,恢复起来都比以前快了几分。
  可谁知到了林家,却是晴天霹雳一般:林妹妹居然不在家。至于林皓那个不讨自己喜欢的表弟在不在他倒是不在意的。
  贾宝玉整个人便蔫了一半,只是哀叹自己怎么就没能和林妹妹一起出去游山玩水,想来那将是人间一大乐事,也不知现在追上去还来不来得及,要不要去跟老祖宗求一求呢?没有了林妹妹,他待在林家又有什么意思?
  他这边百般思量,压根没把来林府的真正目的——读书,当一回事。
  可他不当一回事,贾敏和林如海却没打算由着他的性子来。既然答应了贾母要好好教导他,自然是要“好好儿”地“用心”地教导他,不把他的性子掰过来,倒叫别人说他们夫妇教导无方了。
  所以,贾宝玉的好日子那是到头了,林家可没有一个护着他的老太太,虽说林如海不像贾政那样可以打他骂他,但他板着脸的时候,贾宝玉的腿肚子还是有些发颤的,并没有比面对贾政时好到哪儿去。而林如海上班不在家时,贾敏也会管着他,比王夫人可严厉得太多了,至少王夫人虽识些字却没什么学问,他随便写点儿什么都能够糊弄过去,但贾敏却是才女一个,他敢乱写就能被她闻到哑口无言。
  每天辰时,贾敏安排的丫鬟闻书就来叫他起床了,贾宝玉从贾家带来的唯一的一个丫鬟——因为原名珍珠因和贾珠重名、和宁府甄珠儿同音而要改名被贾宝玉取了个袭人的名字——要为贾宝玉说情,说是在家时贾宝玉就算要给贾母请安都没有起这么早的,闻书只不咸不淡地道她家小少爷林皓在家时就是这个时辰起床的,否则上学便会迟到。如今贾宝玉虽不必去学堂,却也该早早起来读书锻炼。
  袭人被她的话给噎了一下,贾宝玉上学是由着性子来的,几乎很少准时过,更别提什么锻炼了。
  贾宝玉被叫起,倒想发脾气呢,可一见这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丫鬟,一时间也只能收敛了几分。说起来这林家还真是没有自己家里住着舒服,家里他用的东西都是最好的,摆设器玩也都是贾母的珍藏,他的房间最是富丽堂皇。
  可林家安排他住的屋子,虽也布置得干净舒适,但总显得过于简陋了,他又不好发作,免得像是嫌弃了林家不如贾家富贵一般。
  再看贾敏给他的笔墨纸砚,也都是一般精品,比他拿来丢着玩的端砚、湖笔之类的差得不是分毫。他要叫人回去拿他管用的笔墨纸砚,贾敏还不让,说是如今他用这些刚刚好,端砚湖笔什么的,待他将来学有所成或成大家之时再用也不迟。
  林如海要上班,不可能日日盯着他不放,但贾宝玉还来不及松口气,却见贾敏在他跟前坐下,竟是要盯着他做功课的样子。
  给贾宝玉准备的功课,其实并不是林如海拟的题,而是林皓在学堂里老师布置的功课,不算太难,如今用来给贾宝玉作为习作,倒是刚好,最主要的是,贾敏自己就能教他,很不必林如海每日上班回来还得费神。
  贾敏除了每日管家理事的时间让贾宝玉自己做功课,其余时间便都陪着贾宝玉,若他有不懂的地方,则悉心教导。每个时辰让他休息一会,到院子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中午可以午睡但不能睡得太长,下午有点心吃,到点吃饭不许他挑食,不可谓不经心。
  可贾宝玉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自由了,像个犯人一样被看着,做着自己最厌恶的仕途经济文章,身边伺候的丫鬟只每日做好应份的事情,连话都不跟他多说。
  贾宝玉觉得自己比死了还难受。
  他倒是叫袭人回去跟贾母告过状,自己没几日回府的时候也在贾母、王夫人面前哭诉,闹得贾母心疼不已,王夫人对贾敏越发愤恨,但两个人至少还知道贾敏这么做对贾宝玉是好的,换做是她们被贾宝玉一闹脾气一撒娇,估计立时就得缴械投降。
  但即便理智上明白,情感上也依然有些不能接受。
  贾母甚至还把贾敏叫来,说要她给贾宝玉放松一下,别逼得太紧,这贾珠的前车之鉴还在。
  贾敏早就料到会这样,故而也早做好了准备。
  她把贾宝玉每日的作息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还附赠林皓之前尚学堂的作息时间,以此来证明,她对贾宝玉已经算得上是很放松了。
  另外还有大夫的出诊记录——贾宝玉往往以头疼、肚子疼等借口赖床或逃避读书做功课,贾敏也不逼他,但也不惯着他,任由他说休息一日就好,她只顾请了大夫上门给他做检查,检查结果自然是身体健康没什么毛病。
  贾敏也不责骂贾宝玉,就只坐他一旁不错眼珠儿地看着他,直把他看得坐立不安乖乖地去院子里锻炼或是去书桌前做功课。
  另外饮食方面,贾敏也是荤素搭配,贾宝玉挑食她也一样的办法,盯着他不放直到他把不爱吃的东西也吃下去,如果林如海在,那就更简单了,冷冷瞥他一眼,淡淡地吩咐他吃,他就乖乖吃了,至于喝酒什么的他就别想了。
  因此,贾敏在贾母跟前半点不气短,贾宝玉的功课进步了,病都是装的,因为锻炼和饮食均衡的关系,身体也结实了些。
  就是人稍微瘦了些,不过个子长了,开始抽条儿了,其实整个人看起来是精神了的,奈何贾母和王夫人瞧不见这些,只觉得贾宝玉瘦了,是吃苦了。
  贾敏也不在意,她当然可以把贾宝玉喂得痴肥一些,但贾母和王夫人怎么想是她们的事情,她自己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既然贾宝玉到了她的手下就得照着她的规矩来,否则且接回去得了。本来她就觉得这养一个贾宝玉,可比她养黛玉和林皓一双儿女还要累得多。
  贾母是心疼贾宝玉,也不是没动过接贾宝玉回来的念头,可她也知道,这次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她压着贾敏把贾宝玉接过去教导的,如今要是接了回来,以后再想送过去可就难了。
  思来想去,贾母到底还是没顺了贾宝玉的心把他接回家里。
  而贾宝玉这边儿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那边黛玉一行却已经到了天津。

  第二十九章


  古人出行不易,尤其是古代闺阁女子,礼教森严的朝代,有些大家闺秀可能一辈子出门的次数都数得清,最多的就是上香、踏春之类的出行,顶多就是走亲戚——如原作中黛玉从扬州到京城这一路,以游玩为目的的少之又少。
  这是尉馨芳和林黛玉第一次出远门,不似镇北将军家的女儿穆英河,七岁以前是跟着镇守边疆的父亲住在边塞的,是真正见识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的。
  其他人听她形容塞外的风土人情,心向往之,那种壮阔,不是靠内心臆想能够想象得出来的。
  不过,穆英河却也同样没有见识过江南风光,对那吴侬软语、鱼米水乡也是想象不出是何种模样。
  几个女孩子并几个丫鬟坐在车里,叽叽喳喳地好不热闹。
  她们如今坐的马车,在尉北璀看来,至少外形已经初具汽车的雏形了,弹簧减震,橡胶充气轮胎,宽敞的车厢,玻璃做的车窗,只可惜动力依然还是来自马匹。
  不过自行车倒是已经面世了,这次出行他们就带了十辆出来。
  工部刚把自行车研究制作出来,因为是新奇玩意儿,一时间就在京城的少年们中间风靡起来,没少为学车摔跤。年纪稍长的虽也好奇,但敢于尝试的却少,毕竟摔跤起来太丢人了些。
  少年们却是不怕摔摔打打地,学起来也快。如今这几个,都是会骑车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如今就绕着队伍前后左右地驰骋转悠。
  尉北璀倒是淡定,实在是穿越前自行车已经骑到不想骑了,如今看着这些古人们,留着长发,穿着古装,却骑着一辆木头架构为主的自行车嬉笑打闹稀罕得不得了,尉北璀觉得实在是有点儿喜感,对他来说还是骑马来得舒服些。看他们如今像刚放出闸的野马蹦跶得欢实,过两个时辰估计就要骑不动了。
  尉西凌和林皓也是会骑车的,当初为了学骑自行车,林皓摔得身上青紫了几块,只把个贾敏心疼得,他自己却全不在意。
  如今两人仗着年纪小,抢来了一次骑车的机会,便高兴得骑来骑去,时不时还从黛玉她们的马车便骑过,林皓欢叫着:“姐,你看我看我。”
  黛玉从窗口看出去,却见尉西凌和林皓双手脱离了车把手,撒着欢地往前溜去。
  黛玉一阵心惊肉跳,忙冲外喊:“皓儿,你小心些,别摔着了。”这弟弟,实在是太顽皮了。
  尉北璀见怪不怪,话说现代的少年们,骑车时也多是喜欢搞这些“杂耍”的,要是把极限单车运动搞到古代来,还不把这些古人给吓傻了。
  他们的第一站是天津,天津有本朝最大的船厂和海港,另外一个海港则建在福建。
  大尉很注重发展海运,成规模的海商就有不少,利润十分可观,丝绸、瓷器运出去,宝石黄金赚回来,庞大的税收也让国库富裕了不少。
  另外,如果行商的人能够带回来新的作物、技术或人才,朝廷会给予极大的奖赏。所以,如今番茄、草莓、橡胶等等的,大尉一样不缺。
  海运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沿海一带还常有倭寇侵袭,但朝廷的水师建立起来后,装备了炮火,士兵有火器钢刀,倭寇不过乌合之众,没多久就将沿海倭寇消灭了十之八、九,逼迫剩余的也都只能退回倭国国内,偶尔打个游击战还往往被水师追着屁股打。
  水师还占据了沿海几个小岛驻防,时不时地来次演习,有时候还离倭国沿海十分之近。
  倭国虽有不满,也派人来使,但在强大的国力武力面前,他们也无可奈何。
  而倭寇本就是些打家劫舍、穷凶极恶的家伙,如今在大尉沿海讨不了好,无以为生,又没有正当的生存技能,最终只能朝着自己国家的百姓下手。
  倭国沿海的百姓受其抢掠,倒恨起大尉来,觉得是大尉将这些匪寇给赶到他们倭国去的,不然他们好好儿地抢夺尉国百姓,然后带着抢来的财物回国消费,反倒还能改善他们的生活。
  大尉才不管他们想什么呢,咱们又不是佛祖,还讲究个割肉喂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