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这个世界有点乱-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财物回国消费,反倒还能改善他们的生活。
大尉才不管他们想什么呢,咱们又不是佛祖,还讲究个割肉喂鹰,胆敢来犯?就得揍疼你!
有一次大尉水师追击一艘倭寇的船只,明明可以在海上就打掉它,偏不,一边追一边放它跑,直把它追到近海,才用炮将其轰沉,火炮的巨响和火光让沿海的倭国人听、看了个真真儿的,几乎没将他们吓破胆去。
其实大尉皇室的人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反正太、祖夫妻对倭国十分厌恶憎恨,完全没有睦邻友好的想法。
大尉皇室一代代传下来,虽不明白原因,但这不妨碍他们继承这种意志。
而皇帝的意志自然会影响到下面人的态度,大尉朝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对倭国人没什么好感,哪怕没有见过倭国人的内陆百姓,都知道,倭国人不是好东西,是专好烧杀掠夺的强盗。
所以大尉虽与倭国相邻,但两国在交流上十分贫乏,便是海商,也大多宁肯往西洋去而不做倭国的生意,其中自然有倭国战乱生意难做的原因在,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举国上下的态度。
倭国人眼见着比邻而居的大国国力越来越强,军事能力更是叫他们闻风丧胆,心底自然也是十分忌惮的,他们也想学大尉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但大尉人对倭国人十分抵制,别说像前朝一样派人到大尉学习交流,就是普通倭国人来大尉时多问几句有关技术或国情有关的问题都会被人猜疑敌视甚至是驱赶。
尉北璀自然了解太、祖为什么会敌视甚至是仇视倭国,如今大尉完全有能力压着倭国打,尉北璀自然是暗爽在心。
如今大尉的国力领先倭国那么多,还对倭国实施技术封锁,不仅自己不教他们先进技术,也不让来自西洋的人才或技术流通到倭国去,而且还派了暗探到倭国,发现倭国国内的人才只要他们有意愿就帮他们引渡到大尉,改头换面成为大尉人,为大尉的发展做贡献。
如今倭国国内战乱频频,相反大尉朝则是国强民富生活安定,绝大多数的倭国人才是很愿意举家移居大尉朝的,有那十分爱国的不愿出走,大尉也不强求,身在尉国心在倭什么的,咱不稀罕。
不过这样的爱国人士,在倭国国内却往往不受重视,甚至常在各种意外中不幸离世,这其中到底有没有大尉暗探的功劳,尉北璀表示,这一点都不重要。
尉北璀完全能够预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两国之间的国力、军力和科技的差距会有多么大,绝对天壤之别,小小岛国绝不敢起心思来犯,若真脑袋秀逗敢来,就打它个屁滚尿流。
想想就觉得爽!
不过这点来自后世中国人的情怀,这个时代的人不懂。他们有着身为□□上国的骄傲,并不把那一个落后的蛮夷岛国放在眼里,前朝时的文人甚至还觉得有教化他们的责任,便是如今某些迂腐文人还觉得大尉这般做法实属敝帚自珍,很没有□□上国的泱泱气度。
不过这种人不多也无法身居要职,不过发点酸腐言论罢了。他们该庆幸大尉不兴文字狱,否则有他们受的。
扫除倭寇之后,却也并不是高枕无忧了,毕竟海上的恶劣天气和海况还是会对船队造成极大的危害,这一点即便在几百年后的现代都没有办法完全杜绝。
不过大尉的造船技术毫无疑问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每次海商船队都是好多艘一起出航,随行总有水师战舰护送,早已不成气候的倭寇是不敢对船队下手的,而西洋各国沿海猖獗的海盗,一旦遇上大尉船队,往往是讨不了什么便宜去。
不知不觉间,大尉已经隐隐成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西洋各国的百姓提起那个神秘的东方大国,都是十分向往,甚至有人认为那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国度。
而统治者们都十分忌惮大尉的强大,又争相与大尉交好,希望能够学到他们的先进技术。
随之而来的就是西洋各个国家的人都通过大尉的商船来到大尉朝,有来传教的,有来学习的,还有来淘金的。
大尉朝的百姓见到了各种各样“奇怪的”人种,金发碧眼、黑皮肤的人在他们眼里不再是难以理解的怪物,虽然看到长相怪异的外国人仍然会好奇观望,却不再大惊小怪了。
尉北璀他们这次到天津,是被允许参观造船厂的,并且还能够上水师战船在近海巡游几日体验一下,这对男孩儿来说自然是十分令人振奋的事情,便是女孩儿们也都是好奇的。对于很多人来说,便是大海都是不曾见过的,无边无际是怎样的一种体验,靠想象是想象不出来的,而她们现在有机会出海。
大尉水师的总提督是瑞亲王,不过他这段时间不在天津,而是在福建。
众人到达天津的时候已是太阳快要落山,先去了打前站的人安排好的住宅院落里安置休息。
他们这些人大多都没有出远门的经历,这一日日的马车坐下来,还真是累得不行。
男孩儿们尤甚,一开始还有兴致比赛骑自行车,后来就多是骑马坐马车,好在他们一路不赶行程,都是一路走一路赏景、体验风土人情,看到农耕、建筑等场面还会停下来观看体会,谈谈感想。
擅书的用笔写,擅画的用笔画,把所见所想记录下来。
尉北璀觉得虽然没有照相机方便,但这样的做法其实更能加深印象和感受,比拍过就走却什么都不走心来得好得多。
而他们如今作画用的是铅笔和炭笔。旅行途中,毛笔墨汁着实不方便,倒不如像现代写生一样,用一块硬木板,上面蒙上纸张,用来简单地作画。而如今铅笔炭笔甚至是钢笔都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只是大家还是更多的喜欢用毛笔罢了。
黛玉擅书也擅画,几日下来,已经积累了好几张画稿,想着可以带回去给贾敏和林如海看。便是诗也作了几首,在游学的队伍里,大家都是一起交流的,尉北璀看来,果然不复当初《葬花吟》的凄美,虽比不得《葬花吟》经典,但却变得大气豁达起来。
在尉北璀看来,如果经典的诗词要用凄惨的境遇来换,那还不如不做那流芳百世的名家。
他果然是一个俗人!
第三十章
尉北璀站在甲板上吹着海风,看着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种一望无际的辽阔感,那种磅礴的气势,让人不禁想直抒胸臆:“大海啊,你全是水!”
“噗嗤……”一声轻笑声传来,让尉北璀顿时有些僵硬了,刚才明明没人的啊。
转过身去,却见黛玉一身干练的骑装走出来,显然也为刚才的发笑感到有些尴尬,脸微红:“馨芳吐得厉害,我出来看看有没有热水。”
战船不是谁都能上的,丫鬟侍从都不能跟上,只有侍卫随行。
不过这些男孩儿女孩儿们都没怎么坐过船,这海上浪头又大,一个个的都有些晕船反应,尉馨芳尤其晕得厉害,倒是黛玉一开始有些不舒服,后来却很快适应了,这也是难得。
其他几个女孩子要么不舒服,要么就帮着照顾晕船的人,黛玉便出来看看,有没有热水拿些给她们喝,或许能舒服一些。
男孩子中也大多数人不适应,尉北璀倒是一点事儿没有,尉西凌和林皓两个小的也是精神得很,这会儿跑去驾驶室里参观去了。
尉北璀瞧着没人,自己跑甲板上来晃晃吹吹海风,一时惬意,就忍不住恶搞了一句现代打油诗,也算纪念他逝去的青春?谁知就被黛玉给听见了呢,真是丢脸到家了,古人可没办法理解这种爆笑经典,肯定觉得自己不学无术瞎扯谈吧?
黛玉却好奇地问:“还有呢?”
“啥?”尉北璀有些反应不过来。
“下一句啊。”
“哦,骏马啊,你四条腿……”尉北璀张口就来,说完就恨不得把自己舌头咬掉。
果然,黛玉立时便笑了出来,眉眼弯弯,笑靥如花,发丝在海风的吹拂下有些许的凌乱,一时间竟让尉北璀看呆了去。
尉北璀一直都知道黛玉漂亮,不管是红楼原作中的描写,还是后人对这个女子的猜想,她都是倾国倾城容貌,旷世的诗才。但是那种感觉始终都是在想象中,并不真实。等见到了真人,又不过是个半大孩子,虽漂亮,但更多是觉得可爱。
可如今面对面的,才真正地感觉到什么叫做绝代姿容、稀世俊美。
不再是孩童的可爱,而是少女的秀美,像是在微微带着咸味的海风中突然吹来的一股清风,带着些山泉的清甜。
尉北璀不由得有点脸红,挠了挠头,转移话题道:“对了,你要热水是吗?我刚看见王参领去准备了,估计她等下就过来了,你不如回房去等吧,你不熟悉地方,别迷了方向。”王参领是名女性将官,在海港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的,这次是为了照顾她们几个女孩子,便跟着上船照应。
“好。”黛玉也觉得自己这样走不大好,船上的士兵都是男子,虽都被管束得比较规矩,但对于她们这些突然出现在船上的女孩子依然是十分好奇的,看见她们时总不由自主地偷着看,让人十分不自在。
虽应了,但黛玉并没有立时转身回走,而是看向尉北璀的身后,道:“原来这就是大海吗?”
“看看?”尉北璀心下一动,“海风吹着虽有些刮人,但也别有一番体验。”
黛玉果然走上前,立在他身边不远,远眺海面,眼底满是震撼和感慨:“我原以为看一院子、满京城的花开花谢、日升月落,便已是世间万物的真谛,可走出来,才发现,这个世界的宽广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这大海,目力所及,无边无际,可它难道真的没有边际吗?会不会在它的另一头,也有一个像我们大尉朝一样的国度?从他们那里看来,大海也是无边无际,看不到我们这里?”
尉北璀心下震动,不得不说,黛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真相了。
不过尉北璀也并没有告诉黛玉,说大海的另一端是一个叫美洲大陆的地方,毕竟就算他现在把地球是圆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念都说出来,也没有办法使人信服不是吗?
最终尉北璀也只是这样说:“这就只有等我们大尉的船只穿越大海,才能知晓了。”想必在这个世界,发现新大陆的,将不再是哥伦布了,而是我们大尉朝的航海家。
林黛玉也没想从尉北璀这里就能够得到确切的答案,她也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
“只可惜,这大海的壮阔却不是我能够付之于笔墨的了,可惜不能够带画回去给父母亲看了。”黛玉也知晓,这战船不是随便就能上的,这次他们能上来,已经是十分的幸运了。
尉北璀便道:“你说给他们听也是一样的,他们肯定喜欢听你讲这些沿途见闻。”
黛玉慧黠一笑,道:“说的话,嗯,那还真是‘大海啊,全是水’最贴切了。”
“喂喂,这样嘲笑人不厚道啊。”尉北璀真没想到黛玉居然会这般与他玩笑,她不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么?不过这样子的黛玉看起来生机勃勃的,少了几分仙味儿,却多了几分人气儿。
黛玉咯咯笑,尉北璀也不恼,恰一个浪头打来,船只晃动了一下,黛玉身形有些不稳,尉北璀下意识地就扶了她一把。
浪头过去,黛玉扶着栏杆站稳,脸有些红,诺诺道:“多谢。”
尉北璀挠了挠脸,突然觉得说“不客气”或者“不用谢”都有些奇怪,便转移话题道:“在这大海之上,还有一样东西是必须要看的,那就是海上日出。今日大家都不适应,不如都好好休息,等明日早些起来,看一看那海上日出的壮阔,那绝对是伟大的奇观。”
黛玉听了也十分期待,只刚才被尉北璀扶过的手肘莫名地有些发烫,低着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恰眼角余光瞥见王参领拎着水壶走来,便对尉北璀嫣然一笑道:“既如此,那我便先回去了,告诉大家好好休息,莫要错过了明日日出的时辰。”说着,忙转身快步走开了。
尉北璀看着黛玉转身与王参领说话一起离开,摸了摸鼻子,突然觉得海风有些腥咸,如果这时候能来个果冻就好了,最好是青梅味儿的。
第二日的日出,男孩子们都是被尉北璀给拖拉起来的,这大海之上看日出,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女孩儿那边也叫王参领去喊了,不过尉馨芳和另外一个女孩儿晕船得厉害,好不容易才睡着了,就没硬要她们起来。
看过日出,众人有要提笔作画的,也有昂首吟诗的,显然都分外有感触。
尉北璀打了个呵欠,准备回去补个眠,一转身却见黛玉站在一旁,已经是泪流满面。
尉北璀吓一跳:“怎么了?”
黛玉不好意思地转身拿袖子擦眼睛,话说出门一趟,她似乎变得粗鲁了许多:“没事,光刺着眼睛了。”
尉北璀看看太阳,是有些刺眼,但还不至于刺得人泪流不止,不过他也不说破,只是见黛玉拿袖子擦眼睛,顺手就递了个帕子过去。
帕子是棉布做的,雪白的没有一点儿装饰。
黛玉接过擦干了眼泪,帕子捏在手里一时间还也不是,不还也不是。
两人都略有些尴尬,两人也算是熟悉的了,但以往相见不过泛泛之交,点头招呼之间一直都很自然。
也不知这次怎的了,见得多了,说上话了,反倒不自在起来。
恰在这时,尉西凌在一边感慨道:“我一直以为太阳是一个火球,没想到它居然是从水里面出来的啊。”
尉北璀顿时被噎住了,顺手就揉上了弟弟的脑袋:“什么叫水里出来的?在海上看日出太阳像是水里出来的,那若在山上看日出呢?太阳从山里蹦出来的?”
尉西凌想了一下:“对哦,我在宫里看日出,太阳还像是从房子里蹦出来的呢,那太阳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它晚上下山后又去了哪里?为什么他明明是从西边下去的,第二天怎么又跑东边出来了?难道它晚上是从地底下偷偷跑到东边去的?”
看着弟弟求知欲的小眼神,尉北璀觉得他想去吐一吐血先,他要怎么解释?跟他们讲地球和太阳的公转自转吗?
便敷衍道:“自己想去,什么都要问我,你脖子上长得那叫什么?葫芦吗?”
尉西凌撇嘴,抱着头跟林皓一起跑一边去了。
倒是黛玉看出了尉北璀的虚张声势,不由得又是低头一笑,这位二皇子当真是个有意思的人。
他不像太子成熟稳重,也不像尉西凌莽撞直率,他看起来总有些漫不经心的随意,爱贫嘴,爱捉弄亲近的人,并不是一眼就能让人喜欢信赖的形象。
只是这许多年来,因着林皓与尉西凌的缘故,尉北璀对于黛玉来说,已不算是陌生人,很有几分了解,明白他随性至极的行为之下,都是对亲人的关心爱护,看似漫不经心的态度,其实心里比谁都明白。
黛玉看得出来,他有一双透彻的眼睛,只是总被他嬉笑怒骂的表象所掩盖。
看完日出,众人从那种震撼中醒过神来,虽仍有些困顿,但都不愿意去睡回笼觉,上船的机会宝贵,怎么能浪费在船舱床铺之上?
王参领便带着他们到处参观,等摸到火炮炮身,男孩儿简直恨不得去开上一炮才好。
不过虽不能亲自去开炮,但瑞亲王早有吩咐,便由船上兵士向着空旷的海面放了两炮给他们见识见识。
巨大的声响和威力,让从来没有见过炮火厮杀的少年少女们震撼万分。
第三十一章
众人在站船上呆了三天,最后一日返程的时候,却恰好看到一支商队回港,七八艘商船,由两艘黑色的战船护送保护,黑黝黝的炮口给人一种狰狞威武的感觉,男孩子们看着兴奋,女孩儿们却略苍白了脸色。
他们登上的这艘战船,属于小型号的,往常也只在近海活动,这两日在船上的体验,也更多觉得像是在游玩。然而真正地看到了大尉的船队,才明白何谓庞然大物,铮铮铁骨。
不一会儿,他们这艘船上的大副匆忙赶来,与尉北璀协商给商队让道的事情。
按理说,尉北璀他们的身份摆在这里,没道理要给商队让道,更何况他们才一小船人,回港整修都比较方便,倒是商队不仅人员要下船,还要搬运归整货物,没个一两天整理不好。
不过商队那边的战船已经打了旗语过来,说是这支船队半道上遭到海盗袭击,有人受了伤,要尽快就医。
尉北璀没让大副为难,让商队先进了港,他们耽搁了半日,却是进了军港下了船,由军队派人将他们护送了回去。
码头那边等着迎接的随从侍卫也都得了消息,回住处等着了。
尉北璀听说商队被海盗打劫了也是惊讶得很,便派人去打听消息。
他是皇子,打听消息自然可以往水师内部去打听,而不必派人满大街打听一些以讹传讹不知真假的消息。
原来大尉朝商队总由战船护送,西洋的海盗压根不敢对他们动手,但是大尉商队每次做生意,那赚到的银子货品绝对多到让人眼红,海盗们眼看着金山银山在眼前却不能抢,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后来,为了“开张吃三年”,几伙本来各自为政还有敌意的海盗,居然联起手来打算大干一票。
而大尉朝的商队和战船也一贯顺风顺水惯了,突然遭了如此大规模的袭击,也是一时措手不及,虽最终还是把海盗打跑了,但他们也损失了一艘商船,死伤也不少。
这次的事情绝对能够给实力太过强盛而渐渐失了警惕心而变得骄傲急躁的大尉水师好好地上一课,只怕军中也有一番整顿,免得如古人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倒是那艘损失的商船,听说是来自金陵薛家的商船,而且薛家的家主受了伤,还跟着落了水,虽被救了上来,但似乎有些不好。
听到金陵薛家,尉北璀倒是愣了,在这个世界呆了十几年,几乎都要忘记这是红楼的世界了,更何况这个世界的剧情早已经荒腔走板得不成样子了。
难道薛蟠薛宝钗的父亲之死,竟是应在了这里?
看一眼黛玉,十几岁的少女了,若是原来早跟薛宝钗在贾府住了好几年了。可如今薛宝钗并未进京,想来也是因为薛父仍在的关系。可如果这次薛父真的伤重不治,哪怕薛宝钗能做得了薛蟠的主,只怕这薛家也保不住他们的生意。
海商不是那么好做的,这出海一次,路上辛苦不说,天灾**也是难以预估,便是一切顺利,少则数月,多则经年,也是要在外漂泊的,连家都顾不得。
这次商队遇袭的事情不是秘密,很快便有各种各样的消息传出来。他们随队的老师也给他们布置了功课,以“死于安乐”为题,做一篇文章。
黛玉等几个女孩儿回房讨论起来,对她们女孩来说,打仗真的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这次与战船的擦身而过,可能是她们距离战争最近的一次了。
不过这里面并不包括穆英河,她生于塞北,塞外的游牧民族几乎每年都会侵扰边塞,她也是见识过死亡和血泪的。
她的愿望就是将来能够学得一身本领,回去塞北,做一名女将军,保家卫国报效朝廷。
只是,北地之人不擅水,她上了战船也是晕得厉害,连站都站不稳,这让她觉得很没有安全感,在陆地上就算平常两三个男子也不是她的对手,可在船上,她就是一只任人宰割的弱鸡。所以她觉得她还是做陆上的将军好了。
黛玉等人好奇问她,塞北之地女将军多么,好当么?
穆英河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塞北苦寒之地,人口本就比中原少许多,外敌来袭,哪里管你男人女人?想要保护自己的家国,女人也没有后退尖叫的权利。所以,北地的女人都比我们这儿来得强悍,我父亲麾下也是有两个女将军的,但女将军并不好当。男子可以从士卒做起积累功勋慢慢往上爬,而女子多从医士做起,升职不易。自身有本领之外,还得看运气,看上官的容人之量,若遇上那等瞧不起女人的上官,女子哪怕为国捐躯都得不到正眼相待,更别提为她们请封功勋了。”
其他人也俱都沉默了下来,各自去写她们的功课。
黛玉握着笔,却无从下手。她曾经为花落泪,为鸟鸣惊心,享受着安逸的生活,似乎就不知道该追求什么了。甚至有时候见到那些苦寒之地来的没有见识的人,对京城的繁华大惊小怪时,还会觉得他们粗鲁没有教养。
但是人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努力拼搏,为此付出自己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
她是可以视金钱为粪土,但这是因为她有了这些粪土,不必日日为了吃穿用度而操心劳神。她可以鄙视为了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不择手段地人,却不能瞧不起为了生存而付出努力劳动的人。
就像贾宝玉,他可以骂别人国贼禄蠹,他可以拿名贵的扇子撕着玩儿,可这难道就表明他人品高洁、淡泊名利了吗?那些东西哪样是他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
突然想起林皓曾经回家来说过的一句话,是尉北璀告诉他和尉西凌的,说是,你之所以看不到危险,是因为有人用生命把危险阻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是啊,他们能够安居京城,享受富足的生活,不正是因为边疆海岸都有人用生命为代价守护着这个国家的安定吗?
黛玉发呆的时间有点儿久,笔端的墨水滴落下来,在纸上晕成一个黑点。黛玉醒过神来,忙放下笔,拿起帕子就去擦,顿时雪白的帕子上染了一团黑色。
黛玉却愣住了,这块帕子,好像是尉北璀的,她当时擦过眼泪没有还他,竟是下意识地给带回来了。本来还在犹豫,是不是要洗干净了还回去,如今却不必再费神去想了——还不回去了。
不过还不还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帕子学堂里多得是,都是统一规制的,有时候搞混了都压根不知道是谁的,有细心的女孩儿会在帕子上绣上记号,不过黛玉从来没绣过,这帕子常见得很,丢了就丢了,也不是什么麻烦事儿。
尉西凌和林皓身上都有这样的帕子,两个人都是混着用的,也不知道丢过多少了,家里备着很多,随便他放在哪里,洗净了开水烫过还能再用。
看着手里黑了一团的帕子,黛玉有些发愣,恰外面丫鬟喊众人去用餐,黛玉鬼使神差一样的,就将其收到她的笔匣子里去了,然后和众人一同出去用餐。
众人又在天津休整了一日,这才继续上路。
却说那引起了尉北璀一时注意的薛老爷,早在船上就由军医处理好了伤口,只是伤势颇重,又落水受了惊吓,一时高烧不断,好容易下了船,找了天津的名医来看,虽是保住了性命,只是后半生只怕缠绵病榻不得起身。
但即便如此,能保住性命,薛老爷也不会再奢求太多了。
他这辈子赚的钱足够子孙三代吃穿不愁,如今正好停下来,回家好好儿教导儿女,这些年在外漂泊够了,倒是一双儿女都丢给妻子教导,女儿还好,为人处世、学问人品样样叫他满意,倒是儿子,顽劣非常,不学无术,也是他这么多年来撒手不管的缘故。
至于海商的生意,薛家族里多得是人眼热,到时候交出去就是了,金陵城里的那些生意已足够他们成为一方巨贾了。
薛父因伤不能挪动,在天津调养了好一阵子,倒是家里听说消息,薛太太带着儿女赶了过来探望照顾。
金陵繁华之地,与天津又有不同,且因为海港、军港皆在此的缘故,大街上水师兵士军官屡见不鲜,薛蟠到了金陵倒是安分了许多,每日跟着薛太太和薛宝钗在薛老爷身前侍疾,只是每当薛老爷问及功课学问,都是讷讷不能言,薛老爷又气又急,却也是无可奈何,薛蟠都是能娶妻的人了,性格已定,怕是难以扭转。如今唯盼着他娶一个好妻子能够帮衬着他,他再好好手把手地教他一些生意经,不求他再如何扩展家业,只求他能守成就好。
再看女儿,姿容丰美,知书达理,怎么看怎么满意,年纪如今也不小了,很快便能嫁人了,也应该给她相看人家,既要人品家世配得上她,也希望是个有本事将来能帮衬着些薛蟠的。
晚上跟薛太太提起这事,对于儿子娶妻的人选,薛太太心中并没有成算,倒是女儿这里,她倒是有一点儿想头。
第三十二章
薛太太的想头来自于她的姐姐王夫人。
姐妹俩在家时感情也算不错,只是一个嫁入公府,一个远嫁金陵薛家,如今商贾之家虽不再敬陪末流,到底不如公府显贵,再加上离得远,这关系也就生疏了些。
薛太太面对这个姐姐的时候也是有些自卑的,尤其在王夫人的女儿贾元春嫁入亲王府做了亲王妃之后。
直到贾政豢养外室的事情爆发出来,薛太太那股子自卑就散了,写信送礼地安慰王夫人,王夫人一开始不自在,但后来也开始对薛太太诉苦起来,薛太太这边薛老爷常年不在家,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带两个孩子也是辛苦,两个人一来二去的,诉着苦诉着苦,倒把当年的姐妹情分又拾掇回来,且更亲密几分。
姐妹俩的信件往来,除了王夫人对她诉一些苦,发一发对贾政的牢骚外,便是提一些贾家如今是大房掌家,他们二房的日子越发不好过外,谈得最多的就是儿女了。
贾元春是王夫人最得意的女儿,生得好,嫁得好。
贾珠是王夫人心中永远的痛,贾宝玉对王夫人来说,那是又爱又恨。
在王夫人的信里,贾宝玉天资聪颖,却实在是玩心太重,老太太又过分溺爱,她是管也管不得,骂也骂不得,实在让她焦心。
又抱怨老太太竟把贾宝玉送去林家让林如海夫妇教导,可那贾敏怕是记恨她当年与她不睦,苛待宝玉,几日不见就是瘦了一大圈,憔悴得很,每每回来就哭诉不肯再去。她虽心疼,却碍着老太太不好把人接回来,如此种种。
再说贾敏家女儿林黛玉,长得妖妖娆娆,小小年纪就勾人得紧,不如薛宝钗端庄,若非她不在家里,她是说什么都不肯让贾宝玉去林家住着的,免得被勾了魂去。
又说若是娶媳妇儿,还是该当娶薛宝钗这样的,举止娴雅,安分随时。话里话外似乎透着想让两家亲上加亲的意思。
薛太太是见过宝玉的,那孩子长着一张好皮囊,看起来脾气也十分的好,讨人喜欢的很,心下便有些意动。
论身份,贾宝玉虽没有为官做宰的父亲,可有个亲王妃的姐姐,到时候他们薛家也算是跟德亲王府攀上亲了,若能得德亲王略微帮衬一把,那薛蟠做起生意来,还不是如鱼得水?
对于贾家,薛老爷的态度,也是希望能交好的,毕竟王夫人的女儿可是亲王妃,德亲王还是主管户部的实权亲王。
如今薛老爷听了薛太太的话,也觉得有几分道理。薛蟠为人莽撞,玩不来商场诡谲的那一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