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立国传-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桓温中军接到通报时,西门伪蜀守军也接到了确切的消息。留守的柳畋和冯越二人怕自己不到千余的人马实在是无力控制整个成都城,一边派人去催促桓温的大军,一边四处放出话来:“成都破了!李势跑了!”
此话顿时象一块巨石砸进成都这个大池子里,慌乱中的老百姓顿时一传十,十传百,一直传到城中各个角落,包括其余的五个城门,至此,成都军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处境了。
西门守城蜀军知道大势已去,事不可为了,略一商量,干脆打开城门,全体迎降。
桓温站在成都西城门前,那个意气风发呀!苦历数月,转战万里,这成都终于落入到自己的手里。而左右随官将领们却是另外一种滋味。上午还在逃命,下午就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到成都城了,这人生的大喜大悲实在是来得太快了。
不过众人的心里更确切地说是又喜又酸。喜的是这成都终于打下来了,西征也算是打完了。酸的是成都笮桥一战,跑到前面抢功劳的中军却被伪蜀军打了灰头灰脸,差点就算交待在这里了,就在那最危急的一刻,长水军出现了,轻轻一挥手,就把刚才还耀武扬威的伪蜀军杀得屁滚尿流。不服不行呀!从此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一个记忆,跟谁斗就是不能跟曾华的手下斗,那都是阎王爷手下的鬼差。
桓温站在城门外,却不急着入城。现在城内情况不明,桓温是不会“以身犯险”的,他只是派人率大军入城,先把各处重地枢要掌握了,再和长水军联系上,万无一失之后再率领周抚、司马无忌等人入城。
参军周楚和都督府兵幢主林安接桓温军令,领兵先去接管伪蜀王宫。结果刚到宫门口就被守在那里的长水军军士给拦住了。
周楚拍马上前解释道:“在下桓大人属下参军周楚,奉大人之命和这位林幢主一起来接管伪蜀王宫,还请长水军的弟兄们移交我等。”
长水军军士却说的好:“既然如此,那就请参军大人拿出桓都督的手笔和令牌来,我好去禀报我家幢主。”
周楚傻眼了,自己和林安能有什么手笔令牌。
周楚只好再推笑对眼前的军士好声说道:“我等只是接都督口令,如何有得这手笔令牌呢?我与你家军主相熟,不如劳烦请出他来,一切就明了了。”
长水军士却答道:“我家军主已经率军出城去追李贼去了。”
“那你们是贵军哪一部?”
“我们是长水军第一幢!”
“那好,我和你们幢主柳大人也是相熟,不如烦你请出他来,一切自有他定夺。”
柳畋一出来就抱拳客气道:“元孙兄(周楚字),我家军主严令,如无都督和他的军令,任何人擅入者杀无赦。你既是我长水军熟客,自然知我军军法森严,请恕柳某不敢放你们进来。”
周楚知道,长水军的那位军主极重军法,一旦谁触犯了军法,无论是谁都免不了法网恢恢。既然柳畋已经说是曾华的严令,长水军上下自然没有一人敢违抗。只得长叹一声,准备作罢。
但是后面的林安却恶从胆边生。刚才桓都督点自己随周参军一起去封收伪蜀王宫,当时差点就给乐晕了。一路上林安在暗暗盘算着,素闻那位伪蜀国主爱财如命,又喜女色,自己这次入得伪蜀王宫,那还不是进了水晶龙宫,怎么得也要弄几件身外之物和几名伺枕之人。
谁知自己美好的梦想在宫门口被眼前这位可恨的长水军幢主给击得粉碎。林安恨呀,恨得牙根都咬碎了。他一跺脚,一咬牙,带着身后的千余兵马就准备冲进去。
这时,周楚和柳畋都看出了端倪来。周楚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而柳畋却脸色一变,怒目圆睁,须发倒立,大喝一声:“尔等小贼胆敢?”
林安和他身后的部属被柳畋一怒喝,顿时想起了前不久战场上看到的那一幕幕,眼前这位长水军幢主可是手持长刀,横扫沙场,二十步绝无活人。想到这里,林安的脚肚子都在抽筋,恨不得给自己狠狠一记耳光,都***被钱财迷晕了头,敢去跟这位杀神叫板,这不是老寿公上吊-嫌命长。
顿时,刚才还气势汹汹的林安等人不由缩了一截,一边往后退,一边喏喏道:“不敢不敢!”
周楚鄙视了一下林安等人,这点胆子就敢到长水军面前撒野,这帮杀神只要他们军主一声令下,老虎都给你拔光毛,杀起人来,阎王爷都要避着走。
周楚出来打个圆场:“柳幢主,既然如此,我等就不打扰你了,反正有长水军兄弟把守这伪蜀王宫,都督也是一万个放心。”
柳畋抱拳回礼道:“那就不远送了。”
周楚和柳畋对视一笑,也不管林安,拱拱手转身就走,唬得林安等人连忙屁颠屁颠地跟着走,生怕单独多留一会,那位柳幢主就会把他的那把长陌刀给拧出来了。
再来到府库碰碰运气,却不想这里也被长水军把守着,看守的是长水军参军冯越。周、林却不曾想到这冯越比柳畋做的更出格。他连出都不出来,只打发一个军士出来说道:“在下正在清理伪蜀府库,没空出来待客。有都督和我家军主军令就请入,没有就请回!”
周楚长叹一声,转身往城外走,而林安等人在那里犹豫半天,看到严阵以待的数百军士,尽管人数占优势,但是林安实在没有勇气去跟长水军翻脸火拼,只有郁闷地跟在周楚后面往回走。
周楚回到城外中营,神情平和地向桓温回报刚才在城中的一切,左右随军将佐却是越听越神色大变。周抚和毛穆之相视一眼,微微一笑,各自摇摇头却没有言语。而司马无忌听完之后却迟疑地说道:“长水军如此胆大,如此胆大,恐,恐……”。
桓温听完周楚所报,愣了一下,却突然拍额长舒一口气道:“还是叙平行事果断、心思缜密,我也就安心了!”转而对左右笑道:“我们就在这里等吧,估计晚上就有回报过来。哈哈,有如此前锋,我这个主帅只管等捷报就行了。”
闻桓温如此说,司马无忌反倒不好说什么。
话说李势逃出成都之后,直往晋寿仓惶而去。本来他想往东边涪水而逃,但是在路上却碰到了前将军昝坚(又是他)劝道:“涪水一线现在是最危险的。一来那里的守军要是知道了成都失守,他们定会溃散,毫无战斗力,到时江州晋军和成都晋军前后夹击,定会大败。再说了,成都的晋军肯定会料到我们奔涪水,要是轻装来追,我们是很难逃到涪水的,还不如趁他们刚占据成都,还来不及顾及我们,调头北上,直到梁州。到了那里我们可以背靠北赵与晋国对峙下去。”
李势当时都慌得没了主意了,听到昝坚这么说,众臣又那么赞同,也就稀里糊涂地下令北上晋寿。反正只要能脱离晋军的追击就可以了。
队伍里面有“忠心耿耿”的文武众臣及其家眷数百人,有自己的“太后”、“皇后”和心爱的“妃子”十数人,未嫁的公主妹妹一人,子女数人。随从的有亲兵五百,内侍、宫女百余人。看上去非常臃肿,只能迤逦而行,出来都两个时辰了,但是却只走了不到十里。
本来这支队伍人数还要多的,当时出宫的时候,有上千宫女、内侍攀辇嚎哭,还是亲兵们挥刀砍断了十几人的手这才能出来。
到了西城门,又有数千百姓闻讯而来,拦驾哭泣,希望“皇上”陛下带他们一起逃命,最后还是亲兵出手,砍倒了数十人,这才避免被堵在城门口出不去而被包圆的“惨剧”发生。
“报!”一名亲兵骑着南马从后面疾驶而来,边跑边喊道:“军报!军报!后面追军上来了。”
李势听到这话,顿时吓得手脚冰冷,战战兢兢问道:“是什么追军?有多远?”
翻身下马的亲兵禀告道:“回陛下,看旗号是晋军的长水军,急行而来,大约数千余,离这里只有数里。”
“长水军?是不是就是那支三日三夜长奔五百里,直驱南安的长水军?”李势哆嗦地问道。
“是的,陛下,就是那支在笮桥大败我军的长水军!”这名亲兵很有可能是晋军的奸细,李势怕什么他就偏说什么,旁边的众大臣恨不得把他拖下活埋了。
“这可怎么办呀?”李势再也受不了了,掩面长哭起来,众臣闻声全都跪了下来,大声悲切道:“陛下,陛下保重!”
慌乱了一阵之后,君臣在那里大眼瞪小眼,瞪了半天也没有一个结果出来。最后两名重臣邓嵩和昝坚(又是他)受不了,走上前道:“陛下,事已至此,不如降了,效前蜀安乐公事,也能保得陛下、太后和诸内宫的安全呀!”
李势又是一阵大哭,思来想去也只有这条路了,只好命左右赶紧写下降表,派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长水军前,其余各人准备停当,听候发落。
曾华正率部疾驶在北上的路上,突然前面有人报道:“报!禀报军主,有伪蜀大臣请降!”
“传上来!”
不一会,王幼被带到,看到骑在高头北马上的曾华,还大刺刺地站在那里,最后在左右军士的暴喝声中才犹豫地跪了下去,大声说道:“蜀散骑常侍王幼奉我主之命前来请降!”
靠,投降还这么臭屁。曾华端坐在坐骑上,冷冷地问道:“说什么,我没听清,再说一遍!”
王幼听到这声音,抬头一看,看到曾华那似笑非笑的面容,心里一惊,冷汗骤然冒了出来,连忙举起表书恭敬地说道:“降臣王幼请降!”
接过军士递过来的表书,曾华看都没有看就递给旁边的车胤,倒不是他故意的,只是因为他实在看不懂繁体字和没有标点的古文。
“伪嘉宁二年三月十七日,略阳李势叩头死罪。伏惟大将军节下,先人播流,恃险因衅,窃自汶、蜀。势以暗弱,复统末绪,偷安荏苒,未能改图。猥烦朱轩,践冒险阻。将士狂愚,干犯天威。仰惭俯愧,精魄飞散,甘受斧锧,以衅军鼓。伏惟大晋,天网恢弘,泽及四海,恩过阳日。逼迫仓猝,自投草野。即日到白水城,谨遣私署散骑常侍王幼奉笺以闻,并敕州郡投戈释杖。穷池之鱼,待命漏刻。”
车胤读得是摇头晃脑,看来真是一篇好文。
“真是一篇好文!李势身边还是有人才的嘛,一篇降文居然写得这么妙呀!”曾华赞道,同时传令道:“来人,把这降表送到桓大人处!兄弟们,整齐些!咱们接降去!”
两千长水军齐声应道,然后跟在曾华身后,向前方列队而去。
第二十一章 … 接降
永和三年二月末,成都克,李势降,益州平。温与伪宫前设宴庆功,席中间问,谁为西征首功,众皆呼曰:前护军!不几日,命益州刺史周抚镇彭模,征虏将军杨谦镇涪城,并留明王于成都,自振旅并李势等归朝。
…………………引言摘述
当曾华率领一千多属下往前走了不到两里,就看到前面人影晃动,悲声凄切,看来应该是李势的“御驾行在”了。
曾华摆摆头,旁边的徐当会意地拍马上前,大喝道:“前面可是伪蜀李势?”说完,非常“随意”地把手里的“人间凶器”-陌刀轻轻一舞,然后横在鞍前。顿时让一些闻言忿忿不平的伪蜀大臣和禁军们把脖子一缩,不敢言语了。
却在这时,一个人从众蜀臣将领中越众而出,往前走了几步,直身朗声说道:“蜀国君臣的头颅都在这里!”曾华等人凝神一看,原来是一位老人,身材还算魁梧硬朗,白发银须,扬眉怒目,直视最前面的徐当。
徐当恼了,嘿,你大爷的,还真有胆肥的,不由扬起陌刀,刀尖直指老人,大声问道:“你是何人?”声音之大,震得黑亮的陌刀刀刃在嗡嗡作响,抖得锋利的刀尖象一条眼镜蛇在老者的面前晃悠。
“我是蜀国丞相范贲!”老人毫不畏惧地答道。
“定山不得无礼!”曾华和车胤几乎是同时喊出口来。范贲,可是老神仙范长生的儿子呀!得罪李势也不能得罪他呀,他可是蜀中众多百姓的“精神领袖”呀!
徐当一听,知道里面大有玄机,要不然军主和参军不会同时出声阻止自己。他勇猛但是不代表他就是莽夫一个。徐当当即把陌刀放回鞍前,拱手对范贲道:“想不到老大人如此胆识,真是令徐某佩服,倒是徐某孟浪唐突了。”然后顺着自己搭的坡往旁边一滚,让出路来给正走上前的曾华和车胤。
曾华翻身下马,来到范贲跟前,拱手客气道:“范老大人,我的属下都是粗人武夫,多缺教化,还请老大人见谅。”旁边也跟着下马的车胤马上接腔道:“范老大人安好!这位是晋长水校尉、西征军护前军,我家军主曾华曾叙平大人!”然后拱手长礼道:“在下是长水军参军,南平车胤车武子!”
“原来你就是曾长水呀!”范贲坦然受了曾、车二人的施礼,但是对眼前的曾华却是很有兴趣,抚须端详一番,这才开口道。
“正是在下!”曾华也在观察着眼前这位老大爷,五十来岁,清瘦修长,一身素灰的道袍非常简朴,花白的头发上插了一支木簪。
“我还以为你长了三头六臂了!”从范贲的身后传来一个女声,顿时把大家的注意力转过去了。
看到大家都在看着自己,不知什么时候站出来立在范贲左边的男装女子一下子脸红了,直往范贲身后躲,看来她知道自己太孟浪了。这位女子大约十五、六岁,身穿宝蓝色绸衫,俊美异常,婀娜而立。此时的她秀脸轻泛红霞,微带酒晕,躲在范贲身后,露出一双黑白分明,清澈如潭的大眼睛。
“在下范哲见过校尉大人!”同时站出来立在范贲右边的男子开口说话,一下子把注意力转移过去了。曾华闻言,连忙收起自己“炯炯有神”的目光,转过头来回礼道:“请问是不是范老大人的公子?”
“正是老夫的犬子,”范贲抚须介绍道,看到曾华还在往左边瞄,干脆一起介绍道:“这是小女范敏。”
“果然都是人中俊秀!范老大人你有福!”这次开口说话的是刚才一直在旁边观察的车胤,他笑眯眯地看着范贲和曾华,朗声说道。
“客气了!过奖了!”范贲淡淡答道。
正在大家客气的时候,旁边走来一位伪蜀的内侍,喏喏地问道:“诸位大人!皇,不,降君李势还在后面等着。”
大家一听,这才想起这次来的目的是什么?靠,再不来提醒,都准备相邀下馆子去了。
伪蜀众臣诸将站立在两边,在中间空出一条路来。刚才还非常融洽的气氛一下子冷落下来,两边的人个个都是黑着脸,沉默不语,而有一些老大臣如考丧妣,弯着腰,低着头,压抑着自己的悲嚎和哭声,只看到他们在那里不停地抖动着。
在众人注视下,只见一个身穿素服、挽发插簪的胖子慢慢地走了过来。他双手凝重地捧着一个锦绣盒子,一步一步缓缓地走了过来。来到曾华跟前,轰地就跪了下去,恭敬地举起双手,将锦盒奉上,嘶哑地声音说道:“略阳李势,叩首以求死罪!”
说到这里,身后跟着下来的蜀国大臣们顿时响起一片嘤嘤的哭泣声,那几名老臣更是伏地痛嚎,直哭得是死去活来。
曾华一个箭步上来,双手接过锦盒,递给身后的张渠,然后双手扶起李势,和气地言道:“李君何必如此作践自己呢?你顺应天意,归附正朔,是件大功德的事情,怎么搞得跟出殡似的?李君,你我将来是同朝为臣,何必如此客气呢?”
见曾华讲得如此和气,李势当即放下心来。刚才听说是笮桥的那位混世魔王带着那群夜叉鬼差追了上来,李势寻死的心都有了。当初在笮桥,他亲眼看到长水军百余陌刀手队横扫一切的场面,一个照面就把万余就要得胜的蜀军吓破了胆。接着长水军象一群结队的狼群扑了过来,“非常有条理”地将自己那些已经变成兔子的部下杀得落花流水。要不是有禁军士兵将自己架扶回城,估计李势就吓瘫在那里了。
笮桥那一仗给李势留下的阴影太深了,所以他一听说是长水军追上来了,来逃都不想逃,只想着给自己选个痛快的死法。最后还是邓嵩和昝坚劝住了他,先降了再说吧。
看来长水军不但给李势带来阴影,通过众多被其大败逃回成都的蜀军口传,众大臣将领对长水军也有了深刻映象,所以李势决定降的时候,没有什么人反对,反而许多人还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
他们战战兢兢地向曾华请降,等待着最后的发落,每个人都紧张呀,加上亡国的“凄凉”,许多人都不由自主地哭了起来。现在好了,既然眼前的这位曾华这么客气,自然就没有什么大碍了,众人顿时就把一颗心放进肚子里去了。气氛顿时变得稍微轻松起来,这个时候,博学多才的车胤站了出来,招呼这个,夸奖那个,顿时把接降仪变成了“胜利大会师”了。
当桓温看到成都的蜀国王宫时,也是一愣,半天才回过神来,接着就没口子地称赞。见多识广的桓温也被唬住了,看来曾华还不算是土包子。
桓温毫不客气地决定要搬进这座王宫,享受享受,但是却被毛穆之劝住了。
“桓公,这王宫谁都可以居之,唯独你不能!”毛穆之的话让桓温异常郁闷。
“为什么?”
“桓公立此不世之功,必会受朝廷惮之。如果大人执意入居此伪宫,恐怕会让人心生他意,落下话柄来。”毛穆之肃然答道。
桓温站在那里沉默许久,最后转身出成都,留周楚等人整顿城内事务。
不过当桓温接到李势的降表之后,心情又变好了。
第三日,李势在晋军军门前“舆梓面缚”,而桓温喜气洋洋地按照相关的“传统政策和习惯”,“解其缚,焚其梓”,正式结束了受降仪式。
十几日后,当涪水东线的蜀军闻檄而降之后,欢宴在成都南门城外隆重举行的。
在晋军军营大帐前的空地里用青幛围了一个大大的圈,里面是桓温宴请曾华、周抚、司马无忌等部将和李势等蜀国降臣的地方,而外面则是没有任务的中军和长水军三千余将士们喝酒欢宴的地方。
右首第一位坐的是司马无忌,他爵位最高,所以坐了第一位,接着是周抚和曾华,再往下是毛穆之等数十人;左首第一位是李势,第二位是范贲,然后依序列坐下去。
桓温先客气地敬了李势三杯,李势恭恭敬敬地接过酒来,一饮而尽,看来这胖子酒量不小。
三杯开场酒下去,大家开始活络起来,晋军的将领们开始你来我往,相邀对饮,也有胆子大的,开始找对面的蜀军降臣斗起酒来。
看着热烈的场面,桓温悄悄地换了一个大碗,斟满美酒,然后突然站了起来,端着酒碗大声开口道:“诸位!”
听到桓温开口了,在场的众人纷纷停下手里的酒杯,转头望向上首的桓温。
看到大家都静了下来,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桓温这才大声问道:“你们知道西征首功是谁吗?”
场面沉默一会,突然之间,彷佛大家约好的一样,异口同声地吼道:“前护军!长水校尉!”
“好!”桓温继续问道,“没有我们这位前军先锋被坚冲突,履锋冒刃,我们能在成都城下喝庆功宴吗?”
“不能!”大家还是那么异口同声。
“那桓某代全军敬曾校尉三碗!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有!”大家同声答道。
“谁有意见就出来练练!我就不信他比长水军更横!”当大家吼完时,突然有人爆了一句,顿时引起大家的笑骂和赞同。
“那是!”“谁要是不服,让他去跟陌刀手干一仗,他要是不被打出尿来,老子跟他姓!”“对,让他跟长水军跑一趟,不把他累得跟死狗一样,老子跟他一起在地上爬!”大家七嘴八舌地嚷嚷道。
而蜀国降臣们却面面相视,不敢言语。
看到大家没有异议,桓温举着酒碗,走到早就站了起来的曾华跟前。曾华连忙双手接过酒碗,二话不说,一饮而尽。靠,幸好还是低度酒,要不然我早倒了。曾华心中暗暗想道,双手将酒碗恭敬地举着,任由桓温又添满一碗。
曾华举着第二碗说道:“诸位,没有战死的将士们,我们也没有办法站在这里。何况我们能活着比什么都强,这第二碗我就转敬给阵亡的将士们!”说完,曾华喝了一半,就将手里的半碗酒洒在地上。
“好!第三碗!”桓温二话不说,又给满上。
“桓大人!诸位!这第三碗我希望和我的将士们一起喝!”曾华举着酒碗大声说道,看到桓温点头,曾华转身就走出围幛,桓温和众人紧跟其后。
曾华等人刚一出来,周围的军士很快就发现了他们。首先反应的长水军。他们突然停言不语,齐唰唰地几乎是同时站了起来,面向曾华等人。而其余晋军中军却喝酒的喝酒,划拳的划拳,还有不知所措傻坐在那里的,看到长水军站立起来也傻傻地跟着站立起来的,整个一片闹哄哄,乱糟糟的。看得桓温、周抚等人直瞪眼。
等到晋军中军被识相的军官们尽数轰了起来之后,曾华举起酒杯大声说道:“勇敢的将士们!”
“在!”长水军军士习惯性高声答道。
“今天我们在这里尽情欢饮,因为我们胜利了!”曾华大声讲道,“你们用你们的勇气,用你们的鲜血,用你们的生命赢得了这场胜利!今天,我用桓帅敬来的美酒再敬你们!你们是我所知道最勇敢的人,最优秀的军人!有你们,我不畏惧任何敌人!我为拥有你们这样的部属和战友而感到自豪!来!无敌的军团!让我们痛饮一碗!”
听着曾华的话,长水军上下个个热泪满眶,纷纷滴落在手里的酒碗中,而旁边的晋军中军军士也有不少人眼睛红红的。曾华的话刚一落音,长水军将士含着眼泪举碗高呼三声:“无敌!无敌!无敌!”声音震耳欲聋,响如炸雷。吼完之后,曾华带头,三千军士随即一饮而尽。
酒刚罢,长水军不知谁带头,曾华和他的部属齐声唱起了他们的出战歌。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十二州?
请君暂上云台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歌罢,曾华及其部属仰首大笑,笑声直冲云霄!众人在旁目瞪口呆,心中惊澜滔天。
范贲看着这一切,不由摇摇头,转头对旁边的儿子范哲低语道:“如此雄军,安能不胜。挟此大胜,这位长水校尉恐怕要一飞冲天了。哲儿,你要好生记住了。”范哲在旁边默然不言,直盯着曾华,眼中满是狂热,并坚定地点点头。
不几日,桓温宣布委前汉司空谯献之、尚书仆射王誓、中书监王瑜、镇东将军邓定、散骑常侍常璩等在蜀中百姓里素有名望的人为参军,暂时署护成都和蜀郡。命益州刺史周抚正式领职,暂治彭模,征虏将军杨谦镇涪城,而长水校尉曾华和参军周楚暂护成都。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桓温领大军三千,并李势及宗室、重臣等百余人,出涪水,沿江而下,取江州回江陵。而李势等人直送建康,被朝廷封为归义候。
第二十二章 … 留守成都
三月,有伪蜀故尚书仆射王誓、平南将军王润反郫县,众各万馀。时明王留守成都,用计击之,皆大破,斩二人。李势至建康,封归义侯。明王留三十日,自往梁州去。
…………………引言摘述
“禀大人,王誓和王润在郫县已经联络蜀郡豪强世族数十家,汇集了万余众,正在备治刀枪铠甲,意图不轨,情况十分危急。”开口的是蔺粲。他现在是曾华手下新二军第一幢幢主,近几日负责到郫县刺探军情,今日觉得问题严重,特意亲自来成都禀报。
蔺粲原来也是涪陵郡的豪强世家,在前蜀后主刘禅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诸葛武侯在平定涪陵徐巨之乱后,将当地豪族徐蔺谢范五千家迁往于蜀郡。后来徐家去了江州,范家成了道士,剩下的蔺、谢两家却在有意无意地打压下开始败落了,经过百余年,早已经没有了以前涪陵豪族的风光,只能混个小官微吏做做。但是这两家在成汉算不上强势了,可经过近百年的延续繁衍,人口众多,势力也不可小视。
当晋军西征,攻占成都之后,做为“弱势群体”的蔺、谢两家看到了机会,顺势而出,率先向留守成都的曾华献诚,企图重振世家雄风。
但是新主子曾华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毫不客气地接纳了蔺、谢两家的诚意,先从两万余族人中选出青壮勇武者四千余人,和长水军混编,一起镇压了几场小的骚乱,然后借此提拔了十几名富有才干的蔺、谢两族俊杰,包括蔺粲在内。
蔺粲是新二军第一幢幢主,这次受曾华所派,带着十几个手下,跑到熟悉的郫县去刺探情报。在桓温领军班师回朝之后,伪蜀故臣们开始蠢蠢欲动了。在他们看来,灭族亡家的危险已经过去,他们心里那种忠诚之情又开始涌动,思念起以前的老主子来。而新主子又没有给到足够的好处,于是他们开始有了异意和异动。
最先跳出来的是伪蜀故尚书仆射王誓、平南将军王润两人。他们借口到郫县去安抚当地的豪族世家,溜出了成都。一到郫县,做为本地人的他们就开始呼朋唤友,把各路人马召集在一起。叙前情,思先恩,个个都是抱头痛哭,好像人人都是伪成汉灭亡的罪臣,然后一起歃血盟誓,定要恢复“大汉”天下。这些聚集在一起,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很快就招募了万余“忠勇之士”,说白了就是些山贼家丁。不过这让王誓和王润两人还是感到了腰杆子硬起来了,有了人马,有了“民心”,光复之日指日可待了。
对于两王的小动作,曾华早就有了察觉,但是好像没有怎么放在心上,只是派蔺粲去打探一下消息,然后再也没有什么动作了。
其实曾华很忙的,根据他和桓温的“私下分赃协议”,这伪成汉府库和王宫的财物和钱粮被分成四份,一份犒赏了三军,一份由桓温带回江陵,一份由周抚保管,做为治理益州的基础,第四份多是是粮食,则被曾华拿到手,做为进军和经营梁州的本钱。然后大家再选选,拎了几件合适的送到建康去献宝。
根据曾华和桓温战前的“赌约”,曾华拿到首功之后,桓温就愿赌服输,表他为梁州刺史,授权他去经营梁州。
在攻陷成都之后,曾华在和桓温的密谈中就直接说道:“我知桓公意欲北伐久矣,我愿前驱至梁州。一边经营,一边试探关中。一旦桓公大举北征,收复河洛的时候,我可在西线出兵响应。东西呼应,何愁洛都河山不复?”
桓温听完之后,深以为然。西征成汉,有曾华在前边当前锋,桓温感觉没费什么事就拿下成都。以后北伐的时候,要是还有曾华的臂助,这北伐中原、收复故土的千秋功业岂不是就落在了自己的头上了?
所以桓温临走前,授权给曾华,这蜀中和成都的东西,你看着挑,别客气。
曾华当然也不客气了。他不但把属于自己那份钱粮财物收拢到手,而且开始打起归拢的伪蜀军队的主意了。
从涪水和成都附近归拢汇集的蜀军有五万多,曾华先把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