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一品-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耗愣及选啪谩页隼戳耍共凰阌腥杷刮穆穑俊

沈默使劲捂住嘴,还是忍不住噗嗤笑出来,好在袁炜仍沉浸在飘渺青词的意境中,没有发觉他的不敬。

吟了足足一刻钟,袁炜才缓缓收功,望向二人道:“怎么样?”

“高,实在是高!”沈默两个一齐伸出大拇指,赞道。

“能不能技压群雄?”袁炜得意地笑道。

“行,一定能行!”两人又一起点头道。

“哈哈。承二位吉言了。”袁炜跟换了个人似的,笑眯眯道:“多亏了今天来这一趟,不然这篇青词怕是明天都憋不出来啊。”

“谁不知大人提笔成篇,是我大明青词第一高手,实在是太谦虚了。”沈默说着看一眼,在席上巴望着自己的诸位大人。

袁炜叹口气道:“作一篇好青词并不难,难的是几年如一日,日日都要做新词好词啊。”这才发现人家已已经等很久了,赶紧歉意笑笑道:“抱歉抱歉,老夫太投入,让诸位久等了。”

沈默看一眼感同身受的徐渭,轻声道:“干什么都不容易啊。”

徐渭点点头,道:“理解万岁。”

※※※※

待宾主坐定下来,于是开席,府中下人便端着食盘,将菜肴胗馔流水般的奉上来,因为来宾大都是江南人,所以菜品自然都是南方口味,什么糟红浓香的嘉兴酱鸭;粉白酥软的镇江熏肉;肉软鲜肥的松门台鲞蒸松茸等等等等,全是由大厨烹饪而成,味道鲜美绝伦,即使在江南,等闲也难吃到。

且盛菜的容器也很考究。比如那清蒸的鲜鲈鱼,搁在素白冰玉、描着春江水暖蓝纹的瓷盘内,只消看看,就能让人想到江南,想到水乡的风情。再配上绍兴上好的黄酒,让宾客们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好饭不怕晚’,纵使心中有些烦躁不满,也在这美食美酒,美好的意境中,不知不觉消散而去了。

唐汝楫举着酒杯,向沈默遥敬一杯笑道:“原先听那‘莼鲈之思’的典故。觉着那张季鹰有些矫情,今日在拙言你这吃了这餐水乡宴,方知古人不假……我都有些想家了。”

沈默和他虚碰一杯,笑道:“那倒成了我的过错。”

“如果这都是过错。”唐汝楫摇头笑道:“我宁愿你一错再错……”他诙谐的说法,引得众人一阵大笑,也终于感到吃了个七七八八,不再那么饿了,于是嘴巴恢复了另一项功能——说话。

可是话到嘴边,又都觉着难于启齿,因为他们的任务,大都是来探探沈默口风、观察一下别人的情况的,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纵是巧舌如簧,也实在不知该怎么问。

只好先聊些无关紧要的,聊着聊着,就说起今日发生的大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王忬一案今日宣判,所有人都以为是必死的王忬,竟然奇迹般的没有获罪,只是‘削官为民、发回原籍、永不录用’而已。

虽然如此一来,王大人的前途是完蛋了,可在百官看来,这已经是邀天之幸了。因为在此之前,就连刑部的官员都说,三位堂官已经打了招呼,谁也不许为王忬说情。

大家出来混,都不是一天两天了,自然知道这代表王忬是死定了,可现在竟出现这样戏剧化的转折,让大伙感到十分惊诧……他们都知道,大明朝只有一个人,拥有逆转这一切的权力,那就是嘉靖皇帝陛下。

陛下这突兀的横插一手,不啻于一声震雷,在京城上空炸响,让各方全都风声鹤唳,不知这代表着什么。

※※※※

其实今日早些时候。这些各党派的骨干分子,都在自家老大那里,对此事进行过讨论,也难免将各自的观点带到这酒桌上来……

只听殷士瞻微微兴奋道:“这是陛下圣明,明察秋毫啊,事实证明,陛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的!”他是王世贞的同年,彼此意气相投,自然乐于见到现在的局面。

那边胡植一听,不乐意了,冷笑道:“王忬都永不叙用了,还能算是好人吗?殷大人,莫非你还要为他翻案不成?”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这顶帽子扣得可够大的,殷士瞻哪里敢接,赶紧解释道:“我是说他罪不至死,没有说他是清白无辜。”

“哼……”唐汝楫哼一声道:“什么青白无辜,不过是陛下看在往日的恩情上,法外开恩罢了,要我说,他王忬就是死不足惜!”

胡植也点头符合道:“就是,虽然陛下赦免,不代表他没有罪过,这是两个概念,不要混淆了!”

沈默听出点意思来了……那殷士瞻不过是随口感慨几句,就惹得唐胡二人,仿佛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嗷的跳了起来,乱抓乱咬开了,显然是严阁老有吩咐,要表现出十分强硬,严格控制舆论,以免有人借题发挥,要求追究诬告者的责任……逮不着狐狸不要紧,严家父子可不愿惹上一身骚。

他可以看戏,张居正身为殷士瞻的同年加裕王府的同僚,自然要挺身帮衬一把了,便听他淡淡笑道:“二位不必如此,是非曲直自在人心,不是他殷士瞻说两句,就能改变的。”说着语速更慢道:“也不是不让人说话,就能掩盖住的。”

“你什么意思?”胡植怒视着张居正道:“说谁呢?”

“说谁谁知道。”想不到张居正也是个骂战高手,毫不相让道:“胡大人,何必要咄咄逼人呢?”

沈默见双方要闹僵了,这才出面和稀泥道:“四位稍歇,有道是君子不逞口舌之利,要是非得分胜负的话,咱们还是换个方式吧。”

“什么方式?”四人一齐望向他道。

“投壶。”沈默笑着拍拍手道。便有青衣奴仆,将一个三尺高的兽首铜投壶抬进来,搁在离酒桌两丈远的地方。

这项游戏的历史可够悠久的,早在周朝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在那个尚武的年代,成年男子不会射箭会被视为耻辱,所以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秦汉皆是如此。但到了南北朝时期,米虫般的士族成了主流,这些人根本张不开弓,又何谈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后来到了唐代,这项游戏几乎销声匿迹,就连女子都不屑于玩。但自宋代以后,文人完全废弃了六艺,大都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士大夫们的需要,所以一直流行到现在,经久不衰,几乎成了士大夫宴饮时必有的项目。

在座诸位显然都深爱此道,一看那壶拿上来,便喜上眉梢,正好也吃的差不多了,酒也喝到兴头上了,于是依次离席,拿一支同样是铜制的小矢,兴致盎然的玩起了投壶之戏。

却也不是胡投,每人在投壶之前,须先要在签筒里随手抽出一支签……那签筒里的签上,写着不同的花样,诸如什么‘春睡、听琴、倒插、卷帘、雁衔、芦翻、蝴蝶’等等,名目着实繁多。你抽到什么签,便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去投。比如说,抽到‘春睡’,就得让小矢平着落入壶底,达成了便叫‘杨妃睡’要是抽到‘倒插’,就得让小矢的箭头先扔出去,却箭尾先进壶,达成了便叫‘倒拔柳’,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听起来似乎很难,但对经常玩这个的诸位大人来说,却是会者不难,只是有些挑战而已。

当沈默命奴仆全部退下,当着下人的面,诸位大人要自重身份,自然不便跳脱漫耍,唯有屏退左右才能玩的尽兴!于是众人便按阵营分成两帮,开始轮流出人,进行投壶比赛……中者得一分,不中不得分,最后看看哪边能赢。于是双方施展浑身解数,你一个‘斜插花’,将小矢斜着插进壶口;我将三支箭同时扔进壶中,来一个‘一把莲’,其中又数张居正玩得最好,他抽到一个最难的,叫‘隔山跳’,不慌不忙转过身去,背对着投壶,使一招漂亮的铁板桥,箭便从他头上飞进壶口,稳稳地落下,就连对方也不禁为他喝彩。

除了计分之外,射中者还可以指定一人饮酒一觞,当然如果没有按要求投中,便要自罚一觞了。几轮耍了下来,气氛热烈起来……那些平素里斯文儒雅的大人们,此刻都原形毕露,一个个敞开前襟,露出胸脯,甚至还有的一脚踩着凳子,一手端着酒碗,兴奋的为投手喝彩,或者喝倒彩。

沈默估计,这下得玩通宵了,便命人将那玉如意抬回密室中,小心收藏起来。再回头看热烈的酒席上,便发现唯有一人,至始至终,在不动声色的闷头喝酒,绝不参与进去……那人正是袁炜。

沈默想起袁炜眼神不好,定然不会参与这种游戏,以免自取其辱,便轻声道:“老大人若是累了,可以去偏厅休息。”

袁炜点点头,自嘲的笑笑道:“年纪大了,眼神不好、精力也不济,不能跟年轻人一起玩喽。”

沈默扶着他起来,走到隔壁房间中,请袁侍郎在一种中土从没见过的软椅上坐下,看茶之后,就挥推左右,将房门一关,声音便被隔绝在外面。

袁炜坐在那宽大的软椅上,感觉全身各个部位,都能被很好的照顾到,可比坐普通椅子舒服多了,不由问沈默道:“这种椅子怎么从没见过?”

沈默笑道:“这是西洋贵族们坐的椅子,用我们的话讲,叫做‘沙发’,老大人感觉舒不舒服?”

“舒服,太舒服了。”袁炜赞道:“咱们那种木椅子,就是垫上床被子也没这么舒服。”

“那待会儿这个沙发就送给老大人了。”沈默笑道:“如果您不嫌旧的话。”

袁炜那是十分的原意,却仍然口是心非的谦让道:“那多不好意思啊。”

“老大人太见外了。”沈默笑道:“除了沙发之外,还有些土特不成敬意,请您务必笑纳。”

第五一零章 天堂与地狱

袁炜虽然恃才傲物,为人有些骄狂,却一点也不愚昧,只见他双眉抖动几下,缓缓道:“所谓礼贤下士,必有所图,沈大人就不必拐弯抹角,有甚说甚便是。”

沈默毫不尴尬地笑笑道:“大人慧眼如炬,让人无所遁形啊。”说着抬起头来,望向袁炜道:“也罢,那我就直说了,听闻景王殿下垂青在下,有意让我担任王府讲官,请问大人,可有此事?”

“是又怎样?”袁炜眯眼道:“不是又怎样?”

“如果是的话。”沈默定定道:“在下想请大人代为圜转一二,让我免了这份差事。”

“哦……”袁炜皱眉道:“莫非你瞧不上我们景王?”

“那哪能呢?”沈默摇头苦笑道:“现下谁不知景王爷如旭日东升,问鼎东宫不过是指日可待,我想巴结还巴结不上呢,又怎会……”

袁炜不由皱眉道:“那你还……”后半句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过没说出口。

“哎……”沈默叹口气道:“还不是那柄如意闹的。陛下将其赐给我,那就是给我戴上了个紧箍啊……这如意意义如此重大。我若投效了景王爷,不啻于将那如意献给了殿下,虽然这是众望所归的好事儿……”说着加重语气道:“可即使我敢献,王爷敢要吗?”

“这个……”袁炜无言以对了,沈默说的没错,将其招致麾下的意义虽然重大,可同时也会引来君王的猜忌。想想聪慧多疑的嘉靖皇帝,他感到脑后一阵冷风嗖嗖,仿佛屠刀已架在脖子上一般。不禁暗自心惊道:‘殿下这段时间,着实不太检点,这样下去可不是好兆头。’

见他陷入沉思,沈默也不打断,一面听着屋外阵阵的哄笑声,一面静静的喝茶,等待他回过神来。

过了好一会儿,袁炜才缓缓道:“沈大人,冒昧问一句,你将何去何从呢?”

沈默搁下茶杯,苦笑一声道:“不瞒大人说,下官现在感觉,自己就像陛下的提线木偶一般,他老人家怎么扯,我就得怎么动,哪有我自己做主的份儿。”此话一出,便好似天子近臣一般,其实这纯属往自己脸上贴金抓肉。不过有‘黄玉如意’这张虎皮,干嘛不扯起嘉靖这面大旗。既能防身又能长脸,何乐而不为呢?

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从当年读书做截搭题,便向来是沈默的特长。

※※※※

袁炜虽然聪明,可比起严嵩、徐阶那种老怪物,水平还是差点儿,他看不透嘉靖皇帝的心思,果然就被沈默唬住了。心说:‘这小子果然是深在帝心,说不定哪天便被提拔起来了。’于是打定了主意,尽力跟着小子和平共处,不要得罪他。

想到这,他便不带一丝烟火气的,将沈默给的红包揣在袖子里,起身道:“沈大人的意思,老夫已经了解了,殿下那里,我会尽量帮你说和,但至于成不成,可不敢保证。”

沈默笑吟吟的跟着起身,拱手道:“多谢大人了。”

“好说好说。”袁炜点点头,拱拱手道:“那老夫先行告辞了。”

“我送大人。”沈默笑着伸手延请道。

两人出去前厅。只见那些官员激战正酣,一个个面红耳赤,解开领子,撸起袖子,形骸之放浪,让人难以跟他们一贯道貌岸然的形象联系起来。

他们游戏之投入,竟没人见到他俩出来,袁炜摇摇头,示意沈默不要惊动大伙,两人便悄悄出了正厅,来到院子里。

院子里依旧灯火通明,沈默走到半路上,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道:“呵呵,昨日下官去司经局了。”

“哦。”袁炜闻言笑道:“说起来真是缘分啊,咱俩是前后两任司经洗马啊。”

“下官荣幸之至。”沈默笑着减小声音道:“有件事情要跟大人汇报,请您来定夺一下。”

袁炜心中奇怪道:‘我又不是你的上司,要我定夺什么?’但面上仍不动声色道:“拙言请讲。”

“是这样的。”沈默淡淡道:“不知司经局书库的情况,大人了解多少。”

一听‘书库’两个字,袁炜登时浑身冰凉,心中暗叫一声‘不好,怎么把这茬忘了!’便摆摆手,让趋到近前的轿子退下,拉着沈默退到门房,低声道:“你想怎样?”就像沈默料想的,袁炜正向梦想中的礼部尚书冲刺,在这个关口上是万万不能出岔子的。

“大人别误会。”沈默不着痕迹的抽出手,轻声道:“下官绝不是有意为难要挟。只是想请教大人,下官该如何处理此事?”

袁炜的表情这才稍稍放松,淡淡道:“拙言,你当知道,詹事府不过是咱们翰林官的迁围之阶,换句话说,就是一块让咱们踩着往上的踏板,最多不过两年,你肯定就会离开詹事府,另有高就了。”

沈默点点头,没有说话。便听袁炜接着道:“所以最明智的选择,便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把烦心事儿留给后面人便是了。”

沈默缓缓点头,却道:“可要是上面查下来,我该怎么办?”

“不会的。”袁炜摇头道:“我在司经局那么多年,都没听说过。”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沈默道。

“没有万一,相信我!”袁炜有些恼羞成怒道。

“好吧。”沈默垂下眼睑道“我已经在书库门上贴了封条……”

“你贴那个作甚?”袁炜急了,道:“我不是说过,没人会查吗?”

“哪怕一直没人来查,也便于下官跟继任者交接。”沈默微笑道:“大人。您说是吧?”

※※※※

袁炜很清楚,如果沈默这是把事情捅上去,可是自己的全责,有道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自己入阁拜相的美梦,很可能便会化为泡影了……自己二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的写青词,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能有一天,被人尊称为‘袁阁老’吗?

一旦如是想,他的态度飞快软化下来,近似哀求道:“沈大人,你且通融则个。等到过了这个夏天,我定会想法将库里的书补齐了。”

沈默知道他的意思,无非是等他当上礼部尚书,便可以调动全国各处的书籍,到时候东挪西凑一番,兴许能将这个窟窿堵上。但可不能这样算了……空说无凭,若是他事后反悔,自己找谁哭去?便慢吞吞道:“不是有意难为大人,实在是拖得久了,责任便会全都转到下官身上,到时候上面追究下来,下官小鼻子小眼小模样,可是担待不起的。”

袁炜面上一阵阴晴变换,终于知道这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只好放弃心中那点侥幸,狠狠咬牙道:“我给你写个保证书,这下总行了吧?”

等的就是这个,沈默心中一笑,面上却一脸愧疚道:“下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呵呵,好说好说……”袁炜笑得比哭还难看,便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句,大意是‘司经局文库图书失佚,在本人任上便已经严重,与沈默沈大人无关。’然后欠下自己的大名递给沈默,没好气道:“这下老夫总可以了走了吧?”

沈默点头亲热笑道:“瞧大人说的,您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谁也不敢拦着您。”

“哼哼,您沈大人真是个人物啊……”袁炜皮笑肉不笑的拱拱手道:“告辞了。”说完便甩手出了门房,登上等在一边的轿子,片刻不留的离开了。

这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啊,想不到我老袁竟然让个臭小子给要挟了!气呼呼的走到半路上,袁炜终于想起袖里还有沈默给的红包,心里这才好过点。掏出来打开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冷气,竟然是见票即付的五万两‘汇联票’。

袁大人长这么大。也没见过一千两以上的银子,此刻竟然有五万两银票在手!这让他不由自主的口干舌燥,心跳加速,得大口大口地喘气,才不至于一口气抽过去,被这笔巨款要了性命。

一直到家,他都晕晕乎乎,揣着那张银票,不知道该藏到哪里,最后躲进书房中,拴上门闩,又用椅子顶在门背上,这才点上灯,紧张兮兮的看了又看——没错,式样很标准,有骑缝章,有银号画押,有朝奉背书,有天头地尾章,是一张货真价实的汇联银行票。

那一夜,袁大人失眠了,上半夜他将银票锁在匣子里,怕被人偷了,半夜起床打开匣子,拿出来收在怀里贴身藏着,还觉着不保险,最后压在枕头底下,才算是把心放在肚子里;然后下半夜,他开始设想,该如何花这五万两银子,是该把京城的住处翻新一下,还是留着等致仕以后,回慈溪老家修个园子,优哉游哉呢。

想了一夜,也没拿定主意,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对沈默那点怨气,早就随着这张可爱的银票,烟消云散了……

※※※※

不说贫穷乍富,快要乐疯了的袁大人,回到沈默的府中。那些宾客兴致勃勃,一直玩到三更天,才累了困了醉了,纷纷告辞而去了。却也有喝醉了走不动的,有家人接的,便被家人背回去了,还有个没人管的,沈默只好将其留宿一宿了。

待把所有客人都送走,他疲惫的伸伸懒腰,深吸口夜晚清冽的空气,吩咐左右道:“关门。”转身回到正厅里,厅中杯盘狼藉,下人们正在收拾,沈默向沈安要了坛酒,装了几个小菜,拎着往客房去了。

推开客房的门,沈默便看见张居正目光炯炯的坐在那里,不由笑道:“我就知道你这家伙是装的。”

“你怎么知道的?”张居正闻闻自己身上,酒味重的很,好奇道:“难道我装的还不像吗?”

“直觉。”沈默笑道:“你张太岳可不是饮酒误事之人。”

张居正闻言,狡黠笑笑道:“我也知道,你这家伙把袁炜给拿下了。”

“你怎么知道?”这下轮到沈默发问了。

“直觉。”张居正哈哈一笑道:“你沈默可是个无利不早起的家伙,突然把那姓袁的邀来,不可能单单为了给晚宴增色。”

两人对视一眼,便一齐嘿嘿笑起来。笑完了,沈默将酒坛子往桌上一搁道:“既然你还没醉,咱们就继续喝。”

“好,边喝边聊,聊个通宵。”张居正从床上跳下来,坐到桌边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喝酒聊天也得分对象,要想喝得痛快,聊得开心,还得跟你沈拙言一起。”

“谬赞了。”沈默搁下酒坛子,将几盘下酒小菜拿出来,两人便一边捏着花生米,一边小口小口的对酌起来。

一面喝酒,张居正一面问沈默,他在苏州都具体干了些什么,道:“听外面传的神乎其神,都快把你吹成孔明二世了,难道真有那么神吗?”

“神什么神?”沈默微笑道:“我不过是恰逢其会,做了些顺应时势的事儿罢了。比如说市舶司,朝廷海禁多年,海上又有倭寇横行,不论我们大陆的买方,还是海上的买方,需求都被压抑太久,一旦开了市,便如洪流般宣泄出来,自然一发不可收拾。”

见张居正听迷了,沈默又道:“再比如说那徐海,跟朝廷征战多年,眼见着自己越打越弱,官军却越来越强、越善战,自然萌生了归顺之意,只是没人有我这么大胆,敢接受他罢了。”

张居正怎能满足于如此简略的回答?自然一路追问下去,好在他关注的更多是宏观层面的经济问题,至于市舶司如何运转,各部门的配合联系,并不是他关心的地方。张居正关心的,是苏州的税负如何征收,各方面的利益如何分配,老百姓过得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

沈默起先还一一作了回答,但见他越问越深,再问就要问到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了。赶紧打住,转个话头道:“你都问了我半天了,也该我问问你了吧?”

张居正自嘲的笑道:“我有什么好问的?人说三十而立,我今年已经三十有六了,出仕也已经十多年了,却只是等闲蹉跎了岁月,没做过一件正经事儿。”说着摇摇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一脸苦闷道:“别说跟你没法比,就是比一比那些知县言官,我也羞愧的无地自容啊。”

“哎,太岳兄千万别这么想。”沈默赶紧劝慰道:“翰林官嘛,向来就是这样,积蓄多年,一朝得志。等着多年媳妇熬成婆,就是你大展宏图的时候了!”说着呵呵一笑道:“到时候等你大权在握,忙得抽不出一点空的时候,就会怀念当年游山玩水的逍遥了。”

张居正闻言稍稍展颜,摇头道:“你当我前几年请病假,是去游山玩水了啊?”

“难道不是吗?”沈默笑道:“这么好的机会,不去各地走走,看看风土人情,那可就太浪费了。”

张居正的面色竟一下子肃穆起来,道:“不错,我回家五年,倒有三年在各地游历,确实到过许多名胜古迹,然而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我更看到了自己原先从不了解的一面——原来我大明朝虽有苏杭,却不是天堂!在富庶的江南以外,我看到无数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百姓,沿街乞讨,卖儿鬻女,只求能多食一餐,多活一日!他们的悲惨生活,并不是哪一县,哪一府,而是全国各地,皆是如此!繁华的江浙湖广,只不过是块遮羞布,遮不住整个大明朝的一地鸡毛,遍地哀嚎……”

张居正说到这,双目中竟然泪水涌现,显然对那些悲惨场景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他虽然方才还在感叹,抱负得不到伸张,才华没机会施展。但无论如何,出生在一个富农家庭,自幼便才华横溢,从秀才到举人、从进士到翰林,都算是一帆风顺,虽然谈不上锦衣玉食,却也从没为衣食发愁过,也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引以为豪的大明朝,竟已到了如此岌岌可危的地步,自己亲爱的同胞手足,原来一直生活在苦苦煎熬、没有希望的炼狱之中……

第五一一章 夜谈

“这就是大明朝的真实面目。”烛光中,张居正的双眸闪闪发亮,放射着愤怒的光,只听他沉声道:“当无数的贫民衣食不继,卖儿鬻女,四处流浪,入地无门的时候,我们这些高贵的大人们,却正在欢宴不夜天,投壶戏美婢。”说着泪流满面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子美所言不虚啊……”

沈默只能跟着默然,他去过的地方不多,基本上都是在江浙、山东、直隶,这些还算富庶的地方打转,且也是前呼后拥、走马观花,没机会像张居正一般,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近距离观察内陆地区的民生百态。所以对于百姓的苦难,他知道的很多……但大都是从书上看来,别人口中听来的,虽然说起来一套一套,但绝没有张居正这般刻骨铭心,痛彻骨髓。

所以他没有发言权,只能听张居正讲述,老百姓是如何吃草根、啃树皮,观音土无法消化,会将人活活胀死,且死的时候虽瘦骨嶙峋,肚子却会胀得老高……

原来‘易子而食’、‘析骸而炊’,这些在书本上看到都会让人不寒而栗的词汇,正实实在在的发生于这个大明王朝中,原来很多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每顿都能吃上一碗糙米饭,哪怕只是少少的一碗……

原来,自己所谓的忧国忧民,只不过是在为少数人考虑,却从没想过大部分的同胞百姓,他们能不能活下去……

刹那间,一股羞耻感涌上心头,他甚至觉着自己绮阁金门、锦衣玉食,简直是莫大的罪过,就连原本香醇厚重的美酒,入口之后都只感到无比的苦涩。费劲的咽下口中的‘苦酒’,沈默的笑也变成苦笑道:“太岳兄,我算是着了你的道了。”

张居正笑笑道:“你心中有佛,才能变成佛。”

沈默叹口气道:“佛在极乐净土,拈花微笑,叹众生辛苦,却不开极乐之门。”

“那我宁肯做地藏菩萨。”张居正慨然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这一刻,沈默从张居正的眼中,看到了燃烧一切的热情,看到了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也看到了让自己羞愧的激情……跟他比起来,自己还是缺乏主动,遇事总是先为自个儿考虑,这确实不是做大事的性情,也跟心中的大志相悖。

其实他真没必要羞愧,因为圣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意思是,人啊,是一种天生且永远自私的动物。回想自己的两世,一直全力以赴的去拼搏、去奋斗,付出自己的一切努力和心血,出发点从来都是利己,哪怕使别人得到恩惠,也不过是因利己而利人,顺带着的而已。

唯一的例外,是在杭州那次替胡宗宪顶包,但当时有民族大义支配着自己。不过是做了件男人该做的事罢了。

※※※※

想让沈默以普罗大众的利益为自己的最高利益,要克服的心里障碍,何止关山万重?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当不了圣人,因为自己无法完全消除自私,无法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需要帮助的人。

其实他完全不必妄自菲薄,能在了解了世界的黑暗与绝望后,还始终保持希望,愿意为改变这一切而奋斗,沈默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从这一点上说,他与张居正是站在同一高度上的……两人同样身负天才之名,且已经拥有远大的前程,可以很肯定地说,只要不犯天大的错误,只需安分守己,便可以一辈子锦衣玉食,名利双收了。

这是多少人求也求不来的,然而这两个傻瓜,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这条路注定崎岖、注定黑暗、注定荆棘密布,甚至至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功在千秋,还是罪在万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