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刑徒-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空荡荡的衣袖,随风而动,似乎在提醒着他,昔日韩信曾砍掉了他一只手臂。可此情此景,那仇恨却好像变得淡了。四年来,日思夜想的就是要抓住韩信,砍了他的手臂。但却从未想过,会是这样一种景象。数万条性命啊,就在这一夜之间,都没有了,令人难以释怀。
“参军大人,好像找到了韩信的尸体。”
突然间,有军卒高声叫喊,司马喜连忙迈步前行,在军卒的领引下,来到了一块巨石旁边。
这巨石与峭壁相连,形成了一个火焰无法燃烧到的死角。
一具尸体靠着冰冷的峭壁坐在地上,膝上横着一把宝剑,面目被烟熏火燎的黑乎乎,已看不清模样。不过看披挂穿戴,是一个将军的打扮。司马喜一眼就认出了尸体膝上的宝剑,上前一步,一把抓起来,仔细分辨了一下……片刻后,他恶狠狠的用宝剑砍在石头上,迸出火星飞溅。
“韩贼,你也有今日!”
司马喜癫狂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叫喊。
他认得这把剑,正是韩信的祖传佩剑。当年在楼仓时,韩信曾不止一次的向他炫耀,司马喜又如何能认不出来?正是这把剑,在那个晚上,斩断了他的手臂,他永远都无法忘记。
笑着笑着,两行清泪顺着面颊,不知不觉的滑落。
他收起笑声,蹲下身子,用袍袖擦拭那具尸体的面庞。不一会儿,尸体露出了本来的面目,正是韩信……
“信啊信,你怎能如此糊涂?”
司马喜呢喃道:“当年大王对你何等器重,待你若手足一般,你却为何要背叛大王?
你说张楚声势浩大,大王音讯全无……可仅仅是这个原因?就能背叛待你若手足一样的大王吗?
一步错,步步错……你可知王后为何对你不满?
她曾说过:你性情坚忍,聪慧过人,成就定然会在我之上。但你最大的毛病,却是太聪明了,聪明的有些过头,所以王后才不肯委以重任……信啊信,你当日若多一份坚持,该多好啊!”
司马喜对韩信是恨之入骨,但五年的相处,那份情意又岂能割舍?
他哭了一会儿,站起身对身边的军卒道:“把韩信的尸体收敛起来,用棺椁装盛,立刻送往咸阳。
另外,加速清理峡谷山路,正午之前,必须要清理出通路,以便大军通行。
……再去通知两位将军,就说韩信尸骨已经找到,六万楚军葬身峡谷,请将军早作谋划。”
“参军大人,那您呢?”
司马喜轻声道:“韩信虽罪该万死,终究曾是我的兄弟。
我将护送他棺椁,前往咸阳……再说了,这里的事情已经结束,接下来我也帮不上什么忙。”
神情略有些落寞,司马喜转身离去。
※※※
渑池,楚军大营。
项羽在营中徘徊不停,不时的从口中发出几声咒骂。
范增虞子期,静静的坐在一旁,在正中央帅案的一侧,则端坐一名女子,看着项羽也不说话。
这女子,正是项羽的宠姬,虞姬。
虞姬是在三日之前,才抵达楚军大营。原本,她是留在彭城,但随着渑池战事不畅,项羽的脾气也变得愈发暴躁,甚至还出现了酗酒和斩杀军卒的事情。粮草不济,战事又不顺畅,再出现这样的事情,范增颇有些担心。他担心这军中会出现哗变,到时候可就有大麻烦了。
范增也知道,能劝说项羽的人不多。
项梁活着的时候,能算上一个;而如今项梁死了,能劝说项羽的,也只有虞姬一人。
于是范增命人火速从彭城将虞姬接到渑池。
而事实上,在虞姬抵达渑池之后,项羽的脾气随即收敛了许多。有道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也许这虞姬,就是项羽唯一的克星。可即便是这样,刘阚张良打定了主意,固守渑池大营,坚决不予出战……一来二去,项羽竟生出了一种,当年在楼仓城下和刘阚交手的错觉。
“刘蛮子无胆,某数次叫阵,他竟然理都不理,实在气煞我也。”
项羽不说话的时候,最让人心惊肉跳。
这一说话,范增和虞子期反而松了一口气。
“上将军,如今河洛粮草匮乏,加之天降大雪,许多将士的衣装,未能换上。长久下去,只怕会军心浮动。北蛮刘唐据守渑池,一时间也难以攻破……以末将愚见,不如先退兵吧。”
“退兵?”
项羽一肚子的火气,被虞子期这一句话又勾起来了。
“粮草不足,让陈婴和董翳给我送来……我不退兵,不破渑池,我绝不退兵。”
他也是有些骑虎难下,原本想要在天下英豪面前展示楚军威武。却不想被刘阚给拖在这渑池城下,动弹不得。想当初,他渡过河水,信誓旦旦的发出豪言壮语,如今还声声在耳畔回响。
这时候退兵,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将军!”
虞姬突然开口,“两国交兵,不可以意气用事,当知进退才是上将。亚父和阿哥说的不错,唐王固守渑池,不肯和将军交锋,若再拖延下去的话,只怕对将军不利,还需要早作谋划。”
你道虞姬如何能说出这般得体的话语?
却是范增在头一日,私下里与她说过的……
有些话,从女人口中说出来,和从男人嘴里说出来,味道就会变得不太一样。
似项羽这样好强,要脸面的人,范增也好,虞子期也罢,有些话说的多了,不免会生出反感。但若是换个人,换一个角度的话,效果就会好很多。虞姬话音未落,项羽就停下脚步。
“虞姬,依你之见,当如何是好?”
“将军,虞姬不过一妇道人家,如何知道如何是好?
此事你还需请教亚父……亚父足智多谋,先前就被叔叔所倚重,你为何舍近求远,来问我呢?”
“啊,亚父……”
项羽转身向范增看去,却见范增面带古怪的笑容。
要说了解项羽的人,还要算是范增。他知道项羽的秉性,也清楚项羽的问题所在。难道项羽就不想退兵吗?不,恐怕项羽现在逼谁都想撤走。可如何能体面的撤兵?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上将军,咱们虽然攻不下渑池,但也可以给唐军一些教训。”
范增正色道:“我有一计,可令唐军大败……上将军可放出谣言,说三齐作乱,然后做出慌乱之状,向洛阳撤退。唐军见我等走的仓皇,定然会派人马追击。到时候上将军压阵,在中途设下埋伏,等追兵一至,突然杀出,唐军定然大败而回……如此,上将军也算得胜退兵。”
项羽闻听此计,顿时喜出望外。
“我有亚父,胜过十万甲兵!”
他兴奋的连连搓手,“最好是那刘阚追击,如此我正可将其打败,好生羞辱才是。”
虞子期虞姬兄妹,和范增相视一眼,不由得轻出一口气。
就这样,项羽立刻安排下去。
既然是有心安排,那楚军要撤兵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张良的耳中。
张良不敢迟疑,连忙派人请刘阚来到大营里。把情况一说,刘阚却忍不住笑了起来。
“此乃诱敌之计!”
他沉声道:“我观项籍,定然会亲自压阵,在途中设伏。待我追兵一至,而后突然杀出,将我军击溃。
未曾想,项籍竟想出这般计策。
看来楚军已经无法再继续坚持,他想要靠着这一战将我战胜,然后才有退兵的借口吧。呵呵,如果我没有接到李少君的书信,说不定还会上当。可是现在……三齐怕是还未有行动吧。”
张良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追击了吗?”
“追!”
刘阚起身道:“不过我会等项羽撤伏之后,再追击……到那时候,楚军定然防卫松懈,正可追击。”
“大王神机妙算,良钦佩之至。”
刘阚却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张良,“子房,只怕你和我,也是同一般想法吧。”
张良,笑而不答。
为人臣者,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进退。
该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表现;不该表现的时候,就要学会沉默。张良是官宦之后,祖上曾是韩国宰相,自然清楚这为人臣之道。刘阚给他足够的权力,让他指挥兵马,已经出够了风头。那么接下来,他需要退居幕后,最精彩的一幕,一定要留给主上,否则就做的过了。
这也是历史上,汉高祖刘邦诛杀了那么多功臣之后,却留下张良的一个原因。
运筹帷幄有张良!
说穿了,那就是出风头的事情,由刘邦做。所以,汉初三杰,萧何张良得以终老,而韩信却被诛杀。无他,韩信太风骚了,那风头已经盖过了刘邦,让刘邦心里又如何能够舒服呢?
刘阚也明白张良的心思,于是点明了之后,再也没有谈起这个话题。
他点起兵马,率领五千黑旗军尾随楚军而去……
但始终没有露面,令项羽在途中等了大半天的光景,无功而返之后,突然加快速度,对楚军后军人马趁势掩杀,杀得楚军大败,夺得粮草辎重无数,这才掌得胜鼓,回转渑池庆功。
刘阚袭击楚军,且放在一旁。
单说项羽,伏击刘阚不成之后,悻悻回归本队,追上了中军人马。
喝了一肚子的冷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项羽追上范增等人之后,怒气冲冲的走进了中军大帐。
“亚父,那北蛮子……”
他正要发一阵牢骚,却发觉这帐中的气氛不太正常。
范增等人,面沉似水。
“亚父,发生了何事?为何这般模样?”
众将看了一眼范增,范增轻轻咳嗽了一声之后,沉声道:“上将军,刚接到了雒阳传来的消息。”
“什么消息?”
“三齐,谋反了……”
“啊?”
项羽闻听,吓了一跳。
前些日范增说要用三齐作乱的借口,引刘阚上当。
可不成想,刘阚没有上当不说,这三齐,竟然真的反了?是开玩笑,还是真的?
项羽瞪大了眼睛,凝视范增好一阵子,这才声音干涩的问道:“亚父,三齐……如何谋反?”
范增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南皮齐国大将彭越,在三日之前突然过河,攻占了巨鹿;齐王田荣则率兵马,出临淄,夺取了薛郡和济北郡……黥布手中兵力不足,只好退守东阿,堪堪挡住了齐军……”
黥布手中兵力不足,项羽当然清楚。
巨鹿一战之后,损失最惨重的一支人马,恐怕就要数黥布了。
乍听这一消息,项羽有些发懵。片刻之后,他突然怒吼道:“彭越如何轻易占领了巨鹿?张耳呢?韩信呢?之前不是说,他们已经荡平了河北,怎么突然间,这巨鹿郡就失守了呢?”
“张耳……降了!”
“啊!”
“韩信所部兵马,在七日之前,通过井陉峡谷的时候,遭遇唐军伏击,全军覆没……韩信和龙且将军,都力战身亡。”
耳边嗡的一阵鸣响,项羽呆立在大帐中央,久久说不出话来。
“唐军说降了赵王歇,如今赵歇和陈余,已前往咸阳称臣……唐军突然出击,韩、龙二位将军战死。如今,诺大河北,只剩下蒲将军柴武一支人马,退守左邑(今山西闻喜县),唐军在三日前,有中郎将吕释之攻占蒲坂,河西将军蒙克率部,自风陵渡秘密渡河,与吕释之汇合……”
“呀呀呀,气煞我也!”
项羽气得是暴跳如雷,怒吼不止。
“传我命令,点起兵马,立刻随我前往三齐,我誓杀田荣。”
韩信龙且败了,张耳投降了……也就是说,河北之地,唐军已经坐稳江山,和齐军彭越并立。这个时候,渡河夺回河北之地,显然难度很大。如今之计,首先要稳定住河水以南,消灭三齐田荣,才是上上之策。项羽虽然处于暴怒,可是却没有糊涂,也分得清楚这轻重缓急。
可就在他命令发出之后,有小校冲进了大帐。
“启禀上将军,大事不好!”
项羽正在气头上,范增害怕他怒而杀人,连忙上前一步,挡住项羽,厉声喝问道:“何时如此惊慌,成何体统?”
“启禀上将军,后军遭遇唐军追击,辎重粮草,损失过半……虞子期将军,被唐王刘阚击杀!”
“啊?”
这一次,不仅仅是项羽发懵,连带着范增,也有点懵了……
不是让项籍伏击唐军吗?怎么唐军还追击过来了,不但追击辎重粮草,连虞子期也战死了?
范增还不知道,项羽并未伏击成功。
因为在项羽进账的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饿了三齐和河北的战事上,根本没来得及询问。
而项羽,更是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虞子期是谁?
那不仅仅是他麾下的将军,还是他的大舅子,更是从很早就追随他,项羽最为信任的亲信。
刹那间,项羽只觉心如刀绞,胸口一阵发闷。
“刘阚老贼,你欺人太甚,若不取你项上人头,项籍誓不为人……”
一句话还没来得及说完,项羽喉咙口发甜,眼前金星乱闪,哇的一声,一口猩红鲜血,喷出!
想来,项羽自出世,几乎是一帆风顺。
除了当初在楼仓吃了一次大亏之外,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挫折。
而今,损兵折将不说,连虞子期也死了。再算上龙且和韩信的话,他手下最能打的五大将,如今只剩下了黥布和柴武两人。而柴武,如今面临唐军紧逼,其生死还难以预料,项羽如何不痛?
范增等人连忙上前搀扶住项羽,连连呼唤。
而项羽在吐出了这一口鲜血之后,终于清醒过来,厉声喊喝:“立刻回兵,给我杀回渑池。”
“上将军……”
“尔等休要多言,我意已决!”
就在这时,虞姬从帐外走进来。至今她一身素装,脸上还带着泪痕,可是进大帐之后,却大声道:“上将军,军国大事,岂能儿戏之?妾身虽心痛兄长之死,然则上将军当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面对……三齐不平,则河南动荡……上将军,岂能因小失大,耽搁了军国大事?”
虞姬这番话出口,项羽呆愣不语……
第三百七十章 江山一盘棋(十一)
虞子期的死,让刘阚着实担心了一阵子。
事实上,当楚军耗费钱粮无数,难以维持的时候,唐军同样也到了极限。虽说蓝田大营重开,巴蜀兵马和北疆兵马不断入驻其中。可诺大的关中,在历经嬴胡亥四年的折腾之后,也已经有些支撑不住了。萧何已经不止一次的派人告诉刘阚,开春之前,务必要结束战斗。
特别是在北疆开始行动,河南地再也无法给予关中任何支持。
如果项籍恼羞成怒,不过一切的要为虞子期报仇的话,关中的压力势必要增大,实不利于发展。
为此,刘阚回转渑池后,立刻作出了准备迎战的姿态。
可等了三天,楚军并没有返回。
探马报知:楚国兵马已退守至洛阳,项羽在一天之前,亲率十万大军自雒阳开拔,以范增为军师,驰援东阿的黥布去了。至于雒阳,如今则交由章邯董翳两人打理,陈婴为长史,名为辅佐,实际上是监视,负责治理河洛地区。与此同时,各方战报源源不断的传至渑池。
“没想到,项籍竟然忍住了!”
刘阚长出一口气,与张良道:“如果那家伙真的不顾三齐之乱,一意要为他那大舅子报仇的话,我还真的有些担心了。”
而张良却笑道:“大王何必担心,即便项籍来打渑池,那把渑池让给他便是。
到时候我们就驻守陕县函谷关,一样能将他阻挡在关中以外……不过,如果是这样,那楚国可就算完了。”
刘阚深以为然。
三齐之地动荡起来的话,以田氏在齐地的威望,很容易就站稳脚跟。
一旦三齐站稳脚跟,那项羽可就有大麻烦了……即便他夺取了渑池,同样也将失去三齐之地。
最重要的是,三齐和楚国接壤……
不过还好,一切都按照刘阚预想的方向发展。
这也是公叔缭生前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计策,失楚国疲于奔波,而关中可趁机休整,积蓄力量。只要能风调雨顺,来年关中就是一个丰收年。到时候在出兵关东,自可以横扫天下。
张良要在渑池拖住项羽,在某种程度上,和公叔缭的计策不谋而合。
拖住楚军主力,以虚其实地,而后挑动关东混战,坐收渔人之利。不过当务之急,却要先解决雒阳的章邯董翳。
张良思忖之后,向刘阚抛出了这个问题。
刘阚笑道:“此事,还是交由子房来解决吧。章邯董翳本为秦将,却投降楚国,累得十万秦军被杀,关中人恨不得食其肉。所以这二人绝不会轻易低头,子房不如考虑一下陈婴这个人。
我已命中车府秦同星夜赶来,预计这几日的功夫就可以到达。
到时候,子房可以听听他的意见,说不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张良听闻这番话之后,一怔。
从刘阚的口吻中,他似乎听出了一个信息:刘阚要走!
“大王莫不是要返回咸阳?”
刘阚点点头,“明日,我就将回转咸阳……不瞒子房,道子已开始行动,我必须要时刻关注。
若此次道子成功,可保九原百年无忧。”
“难道说……”
张良当然知道刘阚口中的‘道子’是什么人。只是一直闻其名,却未见其人。看样子,这位唐王胸中,谋划了好大的一盘棋。不仅仅是关中,连带着塞外万里疆域,都已在其心中了。
刘阚,笑而不答。
张良说:“大王要回咸阳,那渑池这十数万兵马,又交与何人?”
刘阚笑道:“自然是交与先生。”
“万万不可!”
本以为张良会因此而感激,哪知道刘阚话未说完,张良就起身,连连摆手,表示了拒绝之意。
他正色道:“良可运筹帷幄,却非良将。
兵法云: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良有薄智,却无勇、严……故而,良实不宜执掌帅位,还请大王另请高明,良愿从旁辅佐,效犬马之劳。”
张良的意思是说:这主帅的位置,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出个主意啊,打个帮手啊,这我擅长,可统领一军,却不可以。原因很简单,我是降将,没有任何威信,底下不可能服我。
细想,张良能在渑池城下运筹帷幄,指挥得当,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却是在刘阚。
如果刘阚没有坐镇渑池,不说别的事情,那军中大大小小的将官,张良恐怕就难以调动指挥。
刘阚听罢这话,才觉得自己考虑有点率意了。
渑池之战,虽说是张良在指挥,但真正的主帅,还是在城中,几乎未曾出战一阵的刘阚本人。可一下子,刘阚又想不到合适的人选,不由得紧蹙眉头,沉吟不语。张良有些惶恐的在一旁肃手而立,他也担心,自己这样拒绝了刘阚的好意,会不会触怒刘阚,怪罪自己呢?
“那子房以为,何人可为主帅?”
张良犹豫了片刻,轻声道:“臣对大王麾下将帅,所知不多。
然有一人,或许合适。雒阳之战,说穿了是秦人对决,章邯乃秦人名将,需以秦人方可敌之。
臣有一人,乃老秦名门之后,三代名将,在秦人之中声望甚高……”
“你是说,蒙克?”
“然!”
张良深吸一口气,“臣曾与少君对决,虽说兵力悬殊,臣不慎落败,可说起对战局的把握能力,还有指挥能力,不愧名门之后。少君承三代忠义之名,秦人甚爱之。又留驻巴蜀多年,许多巴蜀子弟,亦对其心悦诚服……若少君执掌帅位,臣一旁辅佐之,区区章邯董翳,不足为虑,河洛之地,唾手可得。”
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保证。
张良这等于是立下了军令状,会拿下雒阳。
刘阚看着他,半晌之后突然笑了,“既然子房不计前嫌,一力推荐,那我又有什么好担心呢?
如此,我即刻书信咸阳,由丞相府传令河西将军蒙克,命他即刻前来渑池。”
这,同样是一种信任。
张良心中一暖,插手道:“臣还有一计,可令大王不费一兵一卒,尽得楚地二郡。”
“哦?还请先生指教。”
张良说:“当初武安侯率部攻入关中,留张楚旧将吕臣驻守南阳。
张楚军虽不足为虑,但吕臣确是良将……此人是张楚军中的异类,头脑冷静,能审时度势。
其麾下苍头军,更是张楚军中少有的精锐。只可惜陈胜吴广无识人之明,项梁芈心又因他是降将,虽接纳却不肯重用。大王只需派一合适之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当可令吕臣归降。”
吕臣,苍头军?
刘阚并没有太多的印象,但既然张良如此推荐,想必不是普通人吧。
沉吟片刻,他问道:“但不知,子房以为何人能说降吕臣?”
“臣有一人,但不知大王敢不敢用。”
“谁?”
“卢绾!”
刘阚思来想去,万万没有想到张良居然会给他推荐了这么一个人,登时呆愣住了。
张良笑道:“大王可是觉得卢绾这人,不堪重用?”
刘阚点点头,“我与卢绾认识,说起来已有十余载……他能劝说吕臣投降?我还真不这么想。”
“呵呵,卢绾此人,的确是不学无术。”
张良笑呵呵的说:“但是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长于交际。从这一点而言,卢绾倒是学武安侯了十足。当初吕臣不得志的时候,正是卢绾折节而交,更多次暗中接济苍头军,才使得苍头军保存下来。今武安侯已死,楚王芈心甚至有可能已经忘记了吕臣这个人,而项籍忙于征战,更无暇理会。此正是吕臣心神不稳之时,大王只需派卢绾前去,晓以利害,定能归降。”
“唔……”
刘阚长出了一口气,蹙眉思忖许久。
“既然子房认为卢绾可担此重任,那我回转咸阳之后,就着手安排此事。”
※※※
就这样,第二日,刘阚离开渑池,回转咸阳。
与此同时,一封调令自咸阳丞相府发出,蒙克在蒲坂与吕释之交接完毕之后,动身前往渑池。
此事,蒲将军柴武也已经得到了韩信龙且战死,张耳投降彭越的消息。
柴武虽勇猛,但却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他很清楚,随着韩信等人的战死,他在河北已经变成了孤军。而三齐之乱,也使得项羽在短时间内,无法顾及河北的形式,他留在左邑,迟早会被吃掉。特别是当邯郸被流窜在太行山中的秦军余孽夺取之后,柴武知道,大势已去。
于是趁吕释之初掌兵权,尚未来得及行动时,柴武果断的放弃了左邑,率部沿少水撤退,自河内军退入河洛,与项羽汇合。对于柴武的不战而退,项羽也表示出了理解。而且柴武虽然是逃跑,可是麾下两万军卒,竟一个不少,对于项羽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臂助。
随着隆冬到来,项羽率部抵达东阿,开始了一场与齐王田荣争夺三齐之地的战争。
田荣以族弟田横为帅,田荣之子田广为副帅,与楚军展开了周旋。
大战迅速蔓延三齐之地,而河北地区,灌婴火速攻占了太原郡,斩司马卬首级后,乘势夺取上党。
吕释之挥兵东进,占领河东,与灌婴合兵一处。
三日后,夺取了邯郸的秦将王琼,派人和灌婴联系,表示愿意听从唐军指挥。至此,唐军自北疆十月出兵,至大战结束,共历时二十三天,占领了河北除巨鹿河内两郡之外,所有的郡县。
赵王歇在十一月初五,抵达咸阳,被封为赵国公,留驻咸阳,十年后,在咸阳家中终老。
渑池之战,河北大捷!
随着刘阚连战连胜的势头不止,动荡的关中彻底平息下来。
十月中,唐国大将任敖,在中卫出击,十五日里拓疆土千里,虏获羌人数万,得牛羊战马无数。
刘阚得知消息后,下令任敖在开拓出来的千里疆域中,营建十一座城池,并将这块土地命名为河西走廊,设立河西郡。战事结束之后,所有反对刘氏唐国的秦人,也随之全部息声。
大战告捷,又扩土开疆。
如此功绩,就算是历代秦王与之相比,似乎也不遑多让。
在秦人的骨子里,流淌着战斗的血液。否则,也不可能从西垂一隅之地,在五百年后雄霸关中,令六国不敢窥视。三场大战后,也等同于正式确认了刘阚的主导地位。虽然刘阚依旧不肯入主咸阳宫,但许多人已经在心里,把刘阚当成了关中之主,彻底取代了嬴氏的位置。
大战止息了,关东且让他们斗去吧。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关中将要开始休养生息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却又从北疆传来。
十一月初十,右护军鹰郎将涉间,趁北河河面冰封之际,渡河作战。
月氏国仓促迎战,被涉间打得大败。
月氏王急忙召集月氏国各部落的兵马,集结十五万人,诈称三十万控弦之士,誓要予以报复。
月氏王更亲自督帅大军,与唐军决战山阳。
在月氏王的眼中,唐军如今内战未平,之所以攻打月氏,不过是想要劫掠财物,绝不敢轻易开战。再说了涉间的右护军不过三万人马,在兵力上,月氏国从一开始,就占居了上风。
可出人意料的是,唐军表现出了极其旺盛的斗志和决心。
昔日秦军大将涉间,率三万骑军在山阳,把月氏大军打得溃不成军。甚至连月氏王也一战被俘,涉间挥军北上,兵临月氏王城城下。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洞开的城门……月氏王后,率众投降,以宣告月氏国至此,灭亡!
十一月末,驻守流沙的月氏王子获得消息,连忙挥兵救援。
就在此时,一直与月氏国结盟的乌孙王子猎娇靡却突然翻脸,偷袭月氏军,月氏王子当场阵亡。
猎娇靡更因此而骄狂不已,挥兵直扑月氏国。
因为根据月氏王后茉莉的消息,唐军并无意占领月氏。
所以,猎娇靡一路毫无防备,当十数万乌孙大军抵达月氏王城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已养精蓄锐的数万月氏精锐。唐军主帅涉间,更从后方突袭,乌孙大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半个时辰里被打得溃不成军,四散奔逃。死伤无数,更有许多乌孙人被俘虏,几乎全军覆没。
月氏王后趁机占领流沙,和乌孙王对峙。
为保住儿子猎娇靡的性命,乌孙王被迫与茉莉签订盟约,同意茉莉另立王国,名为东乌孙,前月氏王后登上王位,名东乌孙王,并递交降书顺表,向唐国臣服,成为唐国的附属国。
而原有的乌孙国,则被改成西乌孙,乌孙王难兜靡派遣王子猎娇靡至咸阳,充当人质。
不过,由于之前乌孙国挑动月氏和城廓诸国的冲突,使得西域三十六国对西乌孙国极为仇视。
此后数十年不断袭扰,最终被东乌孙国吞并,消失在莽莽的历史长河中。
第三百七十一章 登基(一)
随着河北战事的平歇,楚国和三齐开战,刘阚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即便是涉间对月氏国的兵事,他也不太放在心里。一切,都是按照早已设定好的局面发展,月氏国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已经在他掌控之中。三年前,陈平化名原平,花费万金,不但在北疆站稳脚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控制了月氏国的局势,挑起了北疆一连串的混乱。
所以,月氏国虽地域广袤,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罢了。
回到咸阳之后,刘阚牢记张良的建议。
在暗中观察了卢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