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宅斗]嫣然-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爷的人了!”
  青衣少年皱着眉头用手一挡:“且慢。这位姑娘不愿跟你们去,你们莫不是要强买强卖不成?”
  为首男子横行惯了,哪有耐心讲理,骂一声小兔崽子多管闲事,挥拳就打了过去。四周看热闹的人群哄地一声就乱了,却见那少年身手矫健,一错步让过男子打来的拳头,顺手抓住他手腕往下一压,脚下横绊,砰一声将人放倒在地。
  孟素蓉惊讶道:“倒真是好身手。”只见青衣少年兔起鹘落,几个回合就将这几个男子全部打倒在地。虽说这几人也不过是凭着一股蛮力,并非什么高手,但他这样干净利落地将人打倒,仍旧看得出身手不错。
  顾浩然看得眉飞色舞,直道:“打得痛快!”伸出头去看着那少女跪倒在少年身前,又叹道,“也算她运气好,得人相救。”自己忍不住比划了几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打得好!”
  “胡闹什么!”顾运则却沉了沉面色,“侠以武犯禁,哪有随意就动拳脚的道理?若是谁拳头硬就有理,还要律法做什么?你这是跟谁学的,这样毛躁?”
  顾浩然低了头,小声嘀咕道:“律法怎么也不管那些抢人的……”
  顾运则开口要训斥他,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却看了一眼顾嫣然,“你们两个是如何想的?”从前他只觉得这个女儿孝顺,自这次贬官才发现女儿还颇有些才干,人也沉得住气,倒是格外起了教导之心。
  顾怡然怔怔摇了摇头,只道:“在街上打人总是不对的吧……”她自然听得出来顾运则并不赞同这青衣少年的举动,却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
  顾嫣然低头往下看了看,轻声道:“既是卖身葬父尽孝,则人人都可买她,并不算无理,只是这姑娘不愿卖与那什么老爷,倒也是她的自由,这些人动手强抢,便不妥了。”
  顾浩然不服气地道:“姐姐说的不就是我方才说的,有什么两样?”
  顾嫣然看看他,犹豫一下,轻声道:“下头那位公子,若是不想将这位姑娘买下,实在不必出手。否则他一离开此地,事情仍是照旧。”
  顾浩然怔了一怔,低头不说话了。他只看见打得痛快,却半点没想到打完之后如何。
  顾运则点了点头:“还有吗?”
  “这位姑娘……”顾嫣然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总归是身世可怜,要谋个出路也不为过。”
  顾运则不由得多看了女儿一眼,没想到她会说出这番话来。这少女若要卖身,其实尽可去找牙行,却偏偏捡了这么个繁华之地来当街跪着,颇有些待价而沽之嫌。方才那青衣少年瞧着外头衣裳平平,可脚下的那双靴子质地做工都极好,靴腰上还刺绣着暗色祥云花纹,只不过所用丝线与靴子同色,只有在阳光闪烁下才能看见。只这一双靴子,就能看出这少年身家有些来历。这少女向这少年求救,也不知究竟看见了这双靴子没有。若是看见了,她也是有些心机的。
  顾嫣然看出了这些,却仍旧说了一句身世可怜,又用了个“谋”字,算得上精明之中不失厚道,顾运则不由得心生喜欢:“如此甚好。”他不大会夸奖女儿,只说了这四个字,就再没话说了,转头教训顾浩然道,“多向你姐姐学着些。亏你还在北麓书院读了半年书,倒学得越发毛躁了。”
  顾浩然被训得垂头丧气,扭了头往窗外看,只见那少年正从腰里摸出一锭银子递给那少女,转身就要走,却被那少女追上两步抱住了腿:“公子若走了,我无亲无故,仍旧要被他们抓去。公子发发慈悲,就买下小女,小女愿做牛做马,报答公子大恩。”
  那少年一脸为难地站着,显然是跟顾浩然一样,一时激于义愤出手,却没想过出手之后的事,半晌才见他叹了口气,弯腰将那少女搀了起来,转身往外走去。那少女急忙跟上去,却被人撞了一下,一个踉跄就倒在少年身上,手按了额头,一副娇弱无力的样子。
  孟素蓉皱皱眉头,将窗子掩上:“好了,不要看了,饭菜都上来了,快些吃,不然要凉了。”
  这几日在船上没什么好饭菜,众人肚里早已没了油水,翠华楼的菜又委实做得不错,孟素蓉这样一说,大家遂都把那少女置之脑后,一边看着街景一边大快朵颐起来。
  一时酒足饭饱,天色将黑,顾运则正要叫小二来结账,忽听楼下又喧闹了起来,有人在喊叫着什么,听声音仿佛有些熟悉。顾运则顺口便问了一句:“楼下这是何事?”
  小二把嘴一撇:“您知道今儿有位公子在这楼下救了个卖身葬父的姑娘么?那时候还有银子买人,这会儿倒没银子付饭钱了。”
  顾家众人相对愕然:那个青衣少年,没银子付饭钱?

☆、第50章 寄住外祖家

  翠华楼里人正是最多的时候;敞开包间的门,就能听见大堂里的声音;嘤嘤嗡嗡的;单是那青衣少年的声音听得最清楚:“我不是要赖饭钱,是荷包被人偷了!”
  顾嫣然稍稍往外探了探身子;正好能看见那青衣少年站在大堂中,一脸的尴尬。方才卖身葬父的少女已然换下了孝衣;穿着一身显然是刚刚从成衣铺里买来的衣裳;弱柳扶风般站在他旁边。两人身边的桌子上摆了些残菜剩饭;瞧着也得值一二两银子。
  “公子;本店是小本买卖;概不赊欠。”小二却不管青衣少年说了什么;只拿眼睛往那少女身上打量了一番;“看公子这位侍女穿的衣裳,公子也不该是那等无赖之人,还请公子快快付了饭钱。至于荷包是否被人偷盗,那是衙门的事,公子从本店出去,可立刻前去告官。”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落在那少女身上。不少人都看了今日石牌楼下头演的那出戏,眼下这少女身上穿的衣裳也要值到三五两银子,倒是比那青衣少年身上的袍子还好,怎么看也不像是没钱的人。
  青衣少年胀红了脸。他本来身上的确还有个五十来两银子的,今日取了十两为这少女的父亲买了棺材和寿衣,又取五两为她置办了衣裳,原该还剩三十多两,因听说这翠华楼风味地道,才带了人来吃饭,谁知要付账时手往腰里一探,荷包却不见了。
  他本是有功夫的,可是对于“偷”之一道却所知不详,想来想去应该就是在成衣铺子购置衣裳的时候,他只顾看人换上衣裳出来有几分惊艳,却不防被人撞了一下,荷包大约就是那时被人偷的。他全无防备,枉自有一身功夫,竟被人得了手。也是,平日里他出门也是前呼后拥,寻常人哪得近身,更不必说贼了。如今才说要自己出门行走几日,就被人得了手。
  “公子——”那少女往他身边靠了靠,细声道,“若是,若是荷包丢了,公子就,就把奴婢再卖了吧,好歹也能得几两银子。”
  “胡说!”青衣少年把脸一沉,“哪有买了你又卖的事儿,你只管放心。”在身上上下摸索了一会儿,拿出柄扇子来,“把这扇子压在你们柜上,回头我带了银子来赎。”
  “扇子?”小二鼻子都快歪了,“公子,咱们这是酒楼,不是扇子店!”他在酒楼也呆了好几年,见过些好东西,倘若这扇子是件古物,或者扇骨是玉石、象牙所制,或者扇坠是什么古玉精晶,也都能抵些银子,偏偏这把扇子看上去纸质绝不超过二十年,扇骨更是普通的竹子,通身上下都看不出有什么值钱的地方来,跟扇子店里五钱银子一把的没甚两样,居然要拿来抵一两多银子的饭钱!
  青衣少年也恼了:“你懂不懂行?”他将扇子哗地展开,“好好看看,这是书画双绝禇易林的扇子,画的还是岁寒三友!单说这样一副扇面,润笔之资就是十两以上,且禇易林甚少画松梅竹,如今传世不过十幅,若是有人来求,二三十两都拿不下来!”
  小二觑着眼往扇面上看了看,看不出个好歹来,只确定了那扇子连十五年都没有,便将嘴一撇:“对不起公子了,咱们孤陋寡闻的,不晓得禇易林是谁。公子这扇子既这么值钱,不如到当铺里去当了,换些现银给小店付账可好?”
  这下青衣少年哑了。禇易林在二十年前被誉为书画双绝,可是后来便销声匿迹了。他是个傲骨之人,当初虽卖字画为生,但极少画岁寒三友。因他说松梅竹皆为有骨有节之物,一般人当不起,只有得他青眼之人才肯绘这三物。
  这青衣少年手里的扇子,乃是当年禇易林画给他祖父的,他极其喜欢,此次变装出门,什么都没带,只没舍下这把扇子,这会儿也是被逼无奈了,才将扇子拿出来抵押的。可若是拿到当铺去,却不是什么古物,当不出银子来。
  一时间气氛全僵,小二正准备吹胡子瞪眼再挤兑几句,忽然有个丫鬟从二楼下来,对青衣少年行了一礼道:“这位公子,可否将这扇子给我家主人一看,倘若真是禇先生真迹,我家主人愿出银买下。”
  小二倒吸了口气,不由得抬头往楼上看——还真有人买?这个什么禇易林,难道还是什么大师圣手?没记得有这一号啊……
  这下来的丫鬟是锦心。方才青衣少年一说禇易林,顾嫣然就怔了一下:“禇先生?”在韩家附学的时候,那位禇先生的号就是易林,她们曾经在禇先生一幅画上见过用印的。
  顾运则也有些茫然。他知道禇先生精通书画,并以卖字画为生,可不知道居然还这样有名,毕竟他不是京城人。抬眼看看孟素蓉,孟素蓉也摇了摇头。她做姑娘家的时候多病,甚少出门,并没听过禇易林的名号。
  “锦心姐姐,你下去……”顾嫣然吩咐了一句,转头向父母道,“爹爹,娘,女儿想,这少年也是好人,出门在外谁不碰个难处,若这扇子真是禇先生的,女儿想花些银子买下来可好?”
  “买吧。”顾运则想到青衣少年脚上那双精致的靴子,心中就是一动。谁知道哪块云彩下雨,能结交一个,或许日后就给自己开了条路。
  锦心这样一说,青衣少年倒有些舍不得了,拿着扇子犹豫了片刻才道:“你家主人是哪位,可能容我一见?”
  锦心将他引入包厢,顾嫣然等人已经退入了屏风后头,只留下顾运则在前面。青衣少年见面便是一揖:“阁下既然肯买禇易林的扇子,想必也是风雅之君。只是此扇乃先祖父遗物,小子今日一时窘迫,才想着抵押于此,日后还要赎回的。”他说到这里,下面的话就觉得难以出口了,人家肯买,他难道还能说不卖,只把这扇子押几两银子,日后再赎回?这是酒楼的客人,可不是开当铺的。
  顾运则做了这些年的官,哪里看不出这少年的意思呢?这会儿两人离得近,他又借机仔细将这少年打量了一番,除了脚上的靴子之外,这少年袖口露出的中衣也是松江三梭棉布所制。松江三梭棉柔软细腻,虽是棉布,其价比之普通丝绸还要贵些,绝非那等普通人家穿得的。顾运则看破这点细节,心里便有了计较。
  “既是先人之物,公子难舍亦应当。只是家中有人与禇先生略有渊源,可否先借公子此扇一观?”
  青衣少年面有惊讶之色:“自然可以,可是阁下家中有人与禇先生相识?”
  顾运则但笑不语,接了扇子递到屏风后头。顾嫣然将那扇子仔细察看,确认那方小印当真是禇先生的。别说,她在禇先生处受教数月,禇先生教画过兰花菊花,还就是未教过画松梅竹,此刻见了,那锋锐笔意,果然是比画兰花菊花更胜一筹,就连另一面所书的岁寒三友四个大字,也比禇先生平日里写的字飞扬一些,想必彼时年纪尚轻,意气飞扬,自然于书画中带出。
  顾运则等她们娘儿们翻来覆去地看过了,便将扇子重新捧出去还给青衣少年,并附了两锭五两的银子:“出门在外,总有不便之处,得见此扇,也算是个缘分。略备程仪,公子休嫌简薄。”
  青衣少年自然听得出来。什么程仪,人家是可怜他给他送钱呢,就是这禇易林的扇子,说不得也只是个由头。想不到这路上还能遇到如此古道热肠之人,当即长身一揖道:“在下确实身无分文,不敢辞谢,只请问尊姓大名,家居何处,容日后再谢。”
  顾运则摆手笑道:“区区薄礼,再谢不敢。某姓顾,家中小女曾得禇先生教导数月,也算是一扇之缘吧。某等入京投亲,此处不过略做逗留。公子请自便,日后若有缘分,自然再见。”该说的也都说了,若露出的消息太多,便有挟恩求报之嫌,这其中尺度,他自然把握得住。
  青衣少年也不多问,收回扇子和银子便告辞,自去下头结了账,便带着那少女离开了。
  顾家人也自结账回客栈,直到了马车上,顾浩然才忍不住道:“爹爹,你不怕那人是拿着扇子骗人的么?”他念书有头脑,可是说到画就不通了,实在看不出来长姐怎么就肯定那是禇先生的画。
  顾运则微微一笑,不好在儿女面前说出自己心里的门道,只道:“你读书之余,也学学作画,久而久之功夫到了自然明白。”虽说科举取士,烂熟四书五经是最要紧的,但其余书画之类也不可不知,否则将来考中了出去应酬,却是除了作应试文章之外一窍不通,也是要被人看低的。
  翠华楼上送出去十两银子的事儿,顾运则和孟素蓉心照不宣地都不曾告诉顾老太太,第二日顾老太太自觉歇了过来,众人又在津浦城略走了走,才又复上路。
  津浦离京城不远,马车走了一日半,在午后时分便遥遥看见了京城的灰色高墙,巨大的城门洞,上头是威严的城楼,仿佛一头巨兽蹲踞于地,带几分傲慢地俯视着从京城外面涌入的人。
  “可是大姑奶奶和姑爷的车驾?”还未到城门,已经有人迎了上来,孟素蓉撩起车帘看看,尚未认出来,那人已经道,“小的李泉,大姑奶奶可还记得小的?”
  “小泉子?”孟素蓉猛然想了起来,“你是碧澜家的二小子嘛!如今做什么呢?”
  “是是是,大姑奶奶好记性。”李泉咧着嘴,“小的如今在府上做个管事儿的,老太爷和老太太叫小的来迎大姑奶奶和姑爷呢。”他的娘碧澜从前就是孟老夫人身边的大丫鬟,跟这位出嫁的姑奶奶还颇亲近,故而孟老夫人特意指派了他来接人。
  孟素蓉离家十余年,不见京城也就罢了,这一见了自小生长的地方,顿时思乡之情按也按不住,忙问家中如何。李泉给顾家众人行了礼,便在马车门边上坐了半个屁股,笑道:“姑奶奶这一捎信回来,家里高兴得不行。咱们太太早就把院子收拾出来了,老太太又专门去瞧了一遍,又叫人先去买了些白虾来养在缸里,就等着姑奶奶回来呢。”
  这白虾是京城近郊东湖特产,孟素蓉少年时就爱吃的,如今听了这话,不由得眼眶酸胀:“又让老太太费心了。”
  李泉忙笑道:“瞧姑奶奶说的,您和姑娘还有表少爷表姑娘们过来,家里不知多高兴呢。二姑娘天天念叨,说这可来了几位表姐做伴儿了。”
  孟家宅子离城门不远,孟素蓉问这问那的工夫也就到了。此处不在京城中心,却离国子监近些,地皮也便宜些,故而孟家的宅子倒还算宽敞,马车从侧门驶了进去,直到二门,便见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两个少女站在那里。孟素蓉一眼看见,顾不得别的,三步两步便下了车,哽咽着唤道:“哥哥,嫂嫂。”
  这对夫妇自然就是孟节夫妇。孟节一个男人家,见了妹妹再高兴也不可失态,孟太太林氏却是与这小姑子十分交好,也不由红了眼圈迎上去叫道:“妹妹回来了。”
  这门口便是一番见礼。孟节夫妇向顾老太太问了安,林氏便道:“妹妹快进去,父亲母亲已盼了半日了。”
  “哎,哎。”孟素蓉擦了擦泪,转头一手一个拉了两个少女道,“这是瑾儿和玫儿?都是大姑娘了。”
  两个少女一起叫了一声姑父姑母,在二门上也不好行礼,便一起往正房去了。
  顾嫣然这是头一回见到外祖家中的亲戚。孟老太爷年近六旬,头发大半花白,精神却极好,一脸的和善。孟老夫人年纪与顾老太太相仿,看起来却至少年轻五六岁,同样笑眯眯的。先是跟顾老太太相互见过了礼坐下,便有丫鬟们拿了垫子来,让顾嫣然带着弟妹们给外祖父外祖母磕头。
  “都起来都起来。”这头才磕下去,孟老夫人就忙不迭叫丫鬟去扶,“地上还凉着呢,别冰着了腿。”把孩子们挨个拉到眼前看一遍,满脸笑容,“个个都好,个个都好。快把那盘子拿来,给我乖外孙们见面礼。”
  后头丫鬟连忙捧上个盘子来,里头装了四个荷包,两个海棠花样的,给了顾嫣然姐妹两个,还有两个元宝花样的,就给了顾浩然兄弟。孟老夫人亲手拿了荷包递给顾嫣然和顾蔚然,摸摸顾蔚然的小胖脸,眉开眼笑:“这孩子长得真喜相。”
  孟老太爷咳嗽了一声:“你也该跟孩子们亲热完了吧,总该让我也看看。”招手叫顾嫣然,“过来,外祖父也有好东西给你们。”
  孟老夫人白他一眼:“一会儿你们爷们儿自去前头说话,让我们自在亲热一会儿。”
  顾嫣然从没见过孟老太爷夫妇这般相处的,忍不住抿了嘴笑。孟老太爷送的礼却是一式四份的文房四宝,别的倒罢了,那纸却是上好的澄心纸,十分难得。孟老夫人瞅了一眼,却撇嘴道:“就晓得送文房四宝,莫不成还要我们姐儿去考状元不成?也不晓得送点讨喜的东西。”
  孟素蓉听母亲十余年不见还是老脾气,忍不住又是要笑又是红了眼眶。孟老太爷无奈道:“咱们家的姑娘,哪里有没才学的,送文房四宝怎的了。”
  林氏在一旁直笑,看见顾老太太僵硬地坐着,一脸的不自在,便含笑道:“亲家老太太远道而来,想必是累了,不如先去休息。妹妹也看看住处合不合心意,先安顿下来。娘也别着急,妹妹要在家里住些日子呢,您还怕没机会看外孙么?”
  顾老太太确实一身的不自在。纵然她神经再粗,也知道现今是寄人篱下了,偏偏孟家诸人,举手投足都是文质彬彬,那礼仪姿态她活了这般大也只在孟素蓉身上见识过一二。孟素蓉是她儿媳尚可压一压,可眼前这些人不是,听着别人说话只教她觉得浑身说不出的不舒服,自惭形秽这个词儿她是不知道,可这感觉她算是领教了,听了林氏说话,巴不得地忙点了头,起身向孟老太爷夫妇道:“打扰亲家老爷和老太太了。”
  “亲家太客气了。”孟老夫人拉着顾嫣然不舍得放手,“若是不累,安置了东西就来跟外祖母说话儿,你表妹早就盼着你多日了。”
  孟素蓉看了便笑道:“既这样,嫣儿就留下陪你外祖母说话,横竖东西有丫鬟们安置,且本来也没有多少的。嫂嫂收拾的屋子,哪里还有不妥的地方呢,用不着她去瞧。”
  孟老夫人巴不得,忙道:“那就把嫣姐儿留下,你去瞧瞧,若有不好的,只管跟你嫂嫂说。”
  林氏笑着跟孟素蓉等人去了,孟老太爷便与孟节和顾运则几人去了前头说话。孟老夫人见人走了,才拉了顾嫣然笑道:“长得真像你娘。”一语未了,眼圈已然红了,“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呢。”方才女儿的婆婆也在,不好情绪太过外露,免得招了顾老太太的忌,这会儿人都走了,也就不忍了。
  “祖母——”一旁的孟瑾见孟老夫人要落泪,忙上来替她捶肩,含笑道:“姑母回来是要长住的,您怎么倒伤心起来了。”
  顾嫣然略略怔了一下。这次入京是顾运则想要再谋个缺,孟瑾却说要长住,岂不是说外祖父已经替父亲谋划好了,要在京中做事?
  “说的是呢,可是我老背晦了。”孟老夫人连忙擦一下眼睛,拉了顾嫣然的手道,“你们在外头都见过了吧,这个是你瑾表姐,该是比你大三岁的,这个是玫儿,今年才九岁。”
  刚才二门上闹哄哄的,顾嫣然也没及细看,这会儿才正经见个礼:“瑾表姐好,玫表妹好。”
  孟瑾穿一身湖蓝色襦裙,系着一根银丝飘带,十五岁的少女,身形如柳条一般,相貌像了林氏八分,清秀可人,未语先含笑,让人看着就心生亲近。孟玫却是圆润的小个儿,一张小圆脸,不像孟节夫妇,也不知随了谁的长相,穿着玫红的小袄裙,一对双丫髻上扎着鹅黄的丝带,一笑两个酒涡儿,甜甜地叫:“表姐。”
  顾嫣然忙答应一声,拿出个荷包给她:“我针线平平,倒是里头的香珠子是夏日里驱蚊的,表妹拿着玩儿。”
  孟玫接到手就闻了闻,仰头又咧开小嘴:“真香。这个味道既不像茉莉也不像兰花呢。”
  “是一种草花,当地人也不知道名字,因能驱蚊,就胡乱叫个驱蚊草了。”顾嫣然又拿一个赠给孟瑾,“一点小东西,也拿不出手,表姐别嫌。”
  孟瑾也闻了闻,笑道:“这味儿果然好,半点不腻人的。这么说起来,倒是我的东西平平,没这么有趣了。”也拿出个荷包,“两个络子,是我自己打的。”
  孟老夫人看着眼前三个姑娘,喜得眉开眼笑:“这才好呢,你们姐妹多亲热亲热。瑾儿你不是爱画?你姑母年轻的时候就会画,你表妹也学了,正好多切磋呢。”
  孟瑾笑应了,三个女孩儿就围着孟老夫人说起话来。
  后宅忙活,前头孟老太爷也在跟顾运则说话:“此次这逆伦案一出,再要谋外任的缺也不易,如今倒是有件差事,只是清苦,不知你能不能耐得住寂寞。”
  “岳父大人斟酌过的地方,必然是好的。”顾运则忙起身答应,“不拘什么地方,您看着合适,小婿便去。”
  “是去同文馆编书。”孟老太爷摆摆手叫他坐下,缓缓地说。


☆、第51章 京城居不易

  同文馆编书这个差事;如今得算冷门里的冷门。
  从先帝的父亲荣熙帝在位那会儿;就召集了一批人手;建了同文馆,开始编书。不得不说,荣熙帝是个文武双全的明君;论武;他打服了东北的高丽人;让东北五十年来风平浪静;论文,他治下三十年;诸子百家各有论述;到了他在位的最后十年;他兴起了编一部书的想法;想将历朝历代的书总汇在一起;编一部大成之作,于是,他建了同文馆。
  只可惜,这同文馆刚刚建好没几年,荣熙帝就驾崩了,继任的是他的独子祺武帝。只看名号,就知道这位皇帝是好武之人,他不但继续压服东北,还在西北打了一次大胜仗,将西北的羯奴人逼退三千里,险些连老巢都被端了。而这场大战里头,领兵的就是已故老潞国公陈屿。
  只是打仗这事儿,实在太耗银钱。所谓穷文富武,祺武帝这仗是打得痛快,花的钱也着实太多。且重武便少不了轻文,同文馆那编书的大事也是要花银子的,却年年被挪用,既没银子向民间征书,又没银子养人,也就渐渐搁置了下来。如今还在馆里的,要么是当真喜欢编书的,要么就是没本事再去谋个差事,不得不继续在馆里耗着的。
  “同文馆……”顾运则虽然前头说过听从孟老太爷的话,这时也不由有些犹豫。他能读书,肯读书,可是读书是为了入仕,他家门清贫,读书就是为了光大门楣,那自然就要做官,还要尽量升迁呢。但进了同文馆,那便是去烧冷灶,几时能出头呢?
  “素筠昨日已然入同文馆做司录了。”孟老太爷并没再多说什么,只是补充了一句。
  素筠是孟节的字,当初孟老夫人怀着孟节的时候,孟老太爷的母亲还在世,曾梦见了一丛翠竹,老太太觉得是个孙女,就起了名字叫做素筠。谁知没等孟节出世,老太太就亡故了,生下来却是个男儿,孟老太爷遂起名为节,为了纪念母亲,又把素筠这个有点儿女气的名字给孟节做了字,倒是跟下头孟素蓉孟素兰姐妹两个的名字正好排了起来。
  “舅兄——”顾运则更犹豫了。孟老太爷绝不会害自家儿子,同文馆这条路一定是他千思万想才挑出来的。可是孟节与他又不同,孟节是个当真爱做学问的,编书这事儿,纵然让他烧十年二十年的冷灶,孟节也是坐得住的。
  何况孟家家底厚,满可以供着孟节做学问。顾家却不成,难道要他全家再都靠着孟素蓉的嫁妆过日子么?京城居,可是大不易。
  “你也与素蓉商议一番,横竖才入京,此事不急。”孟老太爷也不催促顾运则,反正同文馆那地方,只有想出来的,没有想进去的,随便什么时候你说要进,里头人都巴不得呢。
  “是。”顾运则也想好好考虑一下,便低头答应下来,“又劳岳父费心了。”
  孟老太爷笑了笑:“仕途亦如作文,起承转合高低上下,不必太计较一时之得失。”转头问孟节,“珩儿该回来了罢?叫他来给姑父姑母请安。”
  孟节看了看天色:“此时也该回来了。”又向顾运则道,“珩儿在青文书院读书,我看浩哥儿年纪也不小了,妹丈若是愿意,不妨也送到青文书院去,他们兄弟倒好相互照看。”
  青文书院在京城名气不大,但里头扎扎实实都是做学问的人,且不收那等勋爵人家子弟,只收这些需要通过科考晋身的学子,比起北麓书院来略嫌古板,却更多严谨。顾运则也是有所耳闻的,自然称谢不迭。顾浩然在北麓书院读了半年的书,学问是进益了,可是性情也浮躁了些,倒是进青文书院去好生板一板才是道理。
  前头男人们说话,后头孟素蓉跟林氏也在说话。
  “这院子跟妹妹当年住的时候差不多,也就是两年前把中间的院墙去了,倒正好今日派上用场。妹妹瞧还有哪里不合适的,只管说。”林氏看着屋子道。当初孟素蓉姐妹在闺中时,每人一间小院子,如今将中间的院墙拆了并成一处,正好安排顾家一家人。
  “嫂嫂这样精心安排的,哪里还有不合适。”孟素蓉旧地重游,触动心肠,眼圈也红了,“这屋子里摆设,跟当年一模一样。”
  林氏笑道:“原是瑾儿住了两年,只说你的屋子本就收拾得好,一丝儿没动就搬进来的。”
  “那如今瑾儿住在哪里?还有玫儿。”孟素蓉忙道,“待你妹夫的差事定下来,我就想典个院子搬出去的。”
  “这急什么。”林氏拉了脸,“才住进来就说搬走,莫不成谁还撵你?好容易回来了,还不跟娘多亲近亲近,搬出去了,纵然住得再近也是不便。不说别的,你若出门,难道不要禀知你婆母?”
  京城里头的主母,不知有多少人精子,林氏也不是个笨的,打眼一见顾老太太,就知道不是个讲理的善茬子:“这回你哥哥做的事,怕是将你也连累了吧?”
  孟素蓉拉了她的手:“嫂嫂,这话也只你与我说。我晓得哥哥是对的,只是上了人家的当,可我婆母——幸而老爷还明白。”总归是不好在背后说婆婆的坏话。
  “只要妹夫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