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蒋四小姐[封推]-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有眼尖的丫鬟递了跪垫过来。
    欣瑶上前,认认真真的朝老太太磕了三个头,脆声道:“孙女欣瑶祝老太太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说罢。身后的轻絮把手里捧着的一座高约20厘米的洒水观音玉像小心翼翼的交给钱嬷嬷。玉观音用红绸系着,旁人看不分明,钱嬷嬷近身抱着,只觉得温润可亲。
    老太太笑得一脸的和蔼可亲,忙令人扶起欣瑶,道:“四姑爷可往前头去了?”
    欣瑶适时露出一抹娇笑,柔声道:“已经往前头去了。”
    老太太笑道:“快来见过你三位舅奶奶”
    蒋欣瑶一一朝周府的三位老太太行了礼。细细打量大房蔡氏,二房陆氏,三房林氏。心中暗叹,周府果然今非昔比,不过短短半载光阴,且不说衣服首饰比着老太太差了一大截。就是气势上也不复当初的咄咄逼人。
    遥想当初欣瑶头一回见蔡氏,脸色白皙,神采飞扬,一双纤手伸出来又白又嫩。堂堂侯府夫人,前呼后拥。养尊处优,好不威风。如今再看,持茶盏的手依旧白嫩,却是一脸的憔悴苍老,看着倒与老太太一般岁数。
    哎,一个女人的底气,果然与男人的身份,地位,银子紧密相连。
    欣瑶打量三位舅奶奶的同时,蔡氏,陆氏,林氏自然也少不了打量她。三人脸上堆着笑,你一句,我一句的称赞着。
    好在欣瑶今日虽盛妆出席,比着旁人金啊玉的沉甸甸的插戴了满头,仍显得素净,只手上那一对正阳绿老坑玻璃地翡翠镯子,让见惯了好东西的三个妯娌眼前一亮。
    欣瑶神态自若的及时告了退,见母亲身边转着一群人,便寻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坐着喝茶。
    谁知刚一坐下,却见久未见面的大姐蒋欣琼与大嫂沈英正在对面含笑看着她。欣瑶哪里还坐得住,忙起身走了过去,三人相视一笑,亲亲热热的挽在一处说话。
    欣瑶大婚时,沈英正怀着身子,禁不得长途跋涉,只托大太太带了重重的贺礼来。大姐欣琼因随着大夫外放去了南边,脚跟还没站稳,也是礼到人未到,细细算来,欣瑶与她们两个已近两年多的时间没见面了。
    沈英打量欣瑶的气色,不由感叹道:“当初听闻四妹妹落下山涧,卧床半年,可把嫂嫂吓坏了,如今看来,倒是因祸得福,瞧妹妹的气色,比着两年前还水灵,真真让人羡慕。”
    蒋欣琼也打趣道:“都说江南的水土养人,如今看来,萧府的水土更养人啊!”
    蒋欣瑶头一歪,嗔笑道:“大嫂大姐欺负我,我找大哥大姐夫说理去!”说罢,伸出小拳头,以示抗议。
    顿时姑嫂三人笑作一团。
    欣瑶见沈英身子微微发福,面气红润,必是日子过得遂心。五月中旬,刚刚产下一子,因小家伙是傍晚时分生的,取名为蒋若夕。在此之前明翠姨娘也产下一女,取名蒋若莲,两个小家伙前后相差不过二十多天。
    反观大姐欣悦,模样虽无甚变化,依旧容色艳丽,可脸上却有一股淡淡的忧色化之不去,即便是盛笑时,也清晰可见。
    欣瑶暗自惊心,大姐夫外放到富庶之地太仓县任知县,大姐姐带着两个孩子上任,既无公婆要伺候,又无妯娌要应付,两口子关起门来过日子,按理说应该顺风顺水,怎的反倒有了忧色。
    蒋欣瑶不动声色的笑问道:“大姐夫这回上京了吗?”
    蒋欣琼闻言脸色微微一笑,忙笑道:“他哪里得空?衙门里一堆的事呢,这一南一北的,来回路上就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欣瑶笑道:“两个孩子大姐姐总带来了吧?”
    蒋欣琼的两个孩子大的已有六岁,取名冯婷 ,小的儿子四岁,取名冯宽。
    欣悦笑道:“一刻都离不了开我,哪里能不带着?这会正在园子里跟着辰哥儿,昊哥儿,兰姐儿几个玩呢。”
    沈英瞥了大姑子一眼,下巴一抬,冷笑道:“四妹妹,咱们自家人的事情,回头有的是时间说,你们且往那边看看。”
    姐妹俩个转过头去,只见一红一绿两个华服少女满脸堆笑的正围着老太太说话,眼中颇有讨好之意,把老太太哄得搂着其中一个红衣少女心啊肝啊的直叫唤。
    欣瑶觉得这两人有些个面熟,却不记不得在哪里见过,只得低声的问道:“大嫂,这两位是哪家的小姐?”
    沈氏笑而不语的看着蒋欣琼,后者只得轻笑道:“妹妹,穿红衣服的那位叫周晓丽,是二舅奶奶家的嫡出小孙女。绿衣服的那位叫周晓晴,是三舅奶奶家嫡出的大孙女,两人同岁,上个月刚满十五,尚未定亲。”
    蒋欣瑶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位就是周家的姑娘啊,怪不得眼熟,先前在安南侯府时见过一面,只那时周家的姑娘太多,打扮得又都差不离,故分不清谁是谁。
    沈英冷笑一声道:“四妹妹只怕不知道吧,这两位可是在咱们家住了有两日了,与老太太同进同出的,倒比老太太的亲孙女还亲厚。”
    蒋欣瑶轻轻地“噢”了一声,当即明白了为何一向处事妥贴的大嫂嫂居然说出这一番酸话来。
    她笑道:“好好的姑娘家,为什么非要住到蒋府,府里几个爷们晨昏定省也得避嫌着,总不方便。”
    沈英一听,像是找到了知音一般,轻声道:“可不是这个话。四妹妹,不是做嫂嫂的多心,周家如今这个境况,不得不防啊!”
    蒋欣琼拍拍沈英的手,执扇的手往老太太那头轻轻一点,道:“大嫂,慎言!”
    沈英忙遮掩道:“妹妹说的是,是我逾越了!”
    正说话间,一拨子服饰华贵的女客们进来,沈英抬眼见来人,立马笑容满面的朝两个小姑子打了个招呼,便迎了上去。
    欣琼趁机在欣瑶耳边轻道:“四妹妹,大嫂这话是好意,三弟过两个月要下场,分不得心。”
    欣瑶娇笑道:“若只是晨哥儿,大嫂也不会这么大的怨气。”
    欣琼伸出纤纤玉指,往欣瑶脑门上一点,嗔道:“猴精,什么都瞒不过你。你且坐坐,冯府的女眷估摸着也该到了,我迎迎去。”
    欣瑶拉着欣悦的手道:“姐姐快去,咱们姐妹有的是说话的机会!”
    欣悦轻轻的抚了抚欣瑶的发髻,感叹道:“只可惜二妹夫在庄上养病,二妹妹走不开,若不然,咱们姐妹难得一聚,可不得促膝长谈。我已经有六七年没见过欣愉了。”
    说罢,蒋欣琼摇了摇头,出了屋。
    蒋欣瑶脸上一顿,忙用帕子掩了去。

☆、第七十二回 老太太的寿辰(三更)

女客们渐渐到来,厅堂里温度慢慢升高,欣瑶最不喜这般热闹的场面,便隐在角落坐着吃茶。
    随着厅里人越来越多,除了与蒋家在官场上常有来往的十来户人家外,与蒋家有联婚的几家也齐数到齐。
    老太太的娘家周家,大嫂嫂的娘家沈家,二嫂嫂的娘家吴家,大姐姐的婆家冯家,二姐姐的婆家孙家,三姐姐的婆家郑家,连大伯母的娘家陈家也特意从南边派了人来。
    欣瑶看着孙家的曹氏带着两个年轻的小媳妇一脸笑意的给老太太拜寿,眼里一片清冷。
    她委实有些感叹曹氏的脸皮,按说做下这等亏心事,多少也该笑得收敛些。偏偏这位反其道而行,不仅脸上一片灿烂,连带着嘴上也是妙语连珠。真真是高手啊!
    轻絮站在欣瑶后头,低声道:“大奶奶,就数咱们萧府的人最少。”
    欣瑶拿起梅花绢扇,半遮半掩道:“你家大奶奶我不是人啊。大奶奶我往这一坐,虽只孤身一人,且就带了你们两个丫鬟,可挡不住气势足啊。”
    梧桐,轻絮一听欣瑶这话,捂着嘴笑得花枝乱颤。
    梧桐笑道:“大奶奶可真会往自个脸上贴金!我可看不出大奶奶哪里气势足!”
    “傻丫头,气势足不足,不在于人多。”
    “在于什么?”轻絮忙问。
    “在于什么?这个问题太伤脑筋,你家大奶奶我还没琢磨好。”欣瑶说得一本正经,煞有其事。
    身后两人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
    主仆三人正自娱自乐时,吴氏带着嫡母袁氏及一妙龄女子过来。
    欣瑶忙上前朝袁氏曲膝行礼,袁氏忙虚扶一起笑道:“担不起,担不起,四小姐,咱们可有些日子没见了。”
    欣瑶笑着侧过身对吴氏道:“二嫂嫂。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怎么不请伯母多来咱们府里坐坐,让我也有机会在伯母跟前请个安,逗个笑什么的。”
    吴氏笑骂道:“母亲。您评评理,她自个在萧府过得自由自在的,连娘家都很少回来,倒怪起我来了。”
    欣瑶忙挽着吴氏的手,苦着脸道:“都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二嫂嫂,我要多回来几次,回回看到母亲与二嫂嫂亲亲热热的在一处,我这盆水啊,很快就变成了醋。还是眼不见为净罢!”
    吴氏愣了半天,才总算反应过来,手指着欣瑶笑倒在袁氏的怀里。
    袁氏笑叹道:“真真是个巧嘴,这话一点没错。华儿,快来见过四小姐!”
    吴氏收了笑。道:“这是我妹妹吴亦华,今年十四岁。”
    欣瑶自然知道能让袁氏带出来应酬的只怕是府里嫡出的姑娘,遂放开吴氏,含笑打量道:“看了这个妹妹,我便知道了袁伯母当年的风采,瞧这眉眼,这通身的气派。可不是和袁伯母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吗?”
    欣瑶这话既夸了袁氏,又夸了袁氏的女儿,把二人乐得跟什么似的。
    吴亦华笑着上前朝欣瑶行了礼。欣瑶回了半礼,不消片刻,相互间姐姐,妹妹已叫得亲热。
    轻絮。梧桐在后头看得分明,两个对视一眼,复又低下头去,心里朝大奶奶竖起了大拇指。
    吴氏见四妹妹与母亲,妹妹谈笑风生。心里又酸又涩。
    嫡母今日把亦华带来,只怕是冲着府里的三爷而来。嫡母已经数次在她耳边旁敲侧击过晨哥儿的事情,言语中也露出想亲上加亲的想法,只是晨哥儿的亲事,哪里是她这个嫂嫂的能作得了主的,说句不中听的,就连老太太也未必能作得了晨哥儿的主。
    吴氏不免暗中冷笑一声,同样是吴家嫡出的女儿,凭什么她就得嫁个庶出,而妹妹就能嫁个嫡出。若真是亲上加亲,她这个做姐姐的生生被妹妹压了一头,脸面往哪儿搁,在蒋府又如何立足。
    念及此,吴亦芳的脸上便笑得有些个勉强。正强撑着,却见欣瑶悄悄把手挽过来,在她的小胳膊上轻轻拍了两下,她抬起头,入眼的是一双幽静深邃的眸子,正调皮的冲她眨了两下。吴氏如此聪明的人,心里岂有不明白的。她心头一热,垂了垂眼帘,再睁开时,已是笑容满面。
    袁氏见这姑嫂俩处得这般好,心中大喜。她早就看中了蒋府的这个三爷,模样好,书读得好,且无一般官宦世家子弟的劣习,又是师从杜博士,还有个厉害的姐姐在后头帮衬,日后的前程不可限量。
    更何况她听说这个三爷十四岁了,房里就四个年长的丫鬟侍候着,连个通房也不曾有,放眼京城,如此自律的公子哥儿上哪里去找?若是能牵上这根线,亦华这辈子的荣华富贵是跑不掉了。
    蒋欣瑶把这母女俩的心思摸了个门清。一个是想把嫡女嫁进蒋家,一个是心里不想让妹妹嫁进来,偏面上又得顾及着娘家,怕日后招了怨恨。
    她暗里叹了口气,心道何时晨哥儿也变成了抢手货,这一个两个的都急着往前凑。
    正说话间,却见管家进来回话道:“老太太,男客给老太太贺寿,正在外头候着。”
    诺大的厅里突然传出一阵娇呼声,众未婚女子纷纷隐到后头的屏风处,也有胆大的悄悄探出半个头来。
    欣瑶着实感叹管家这一句话说得及时,她再与这一对母女应付下去,只怕没多会,便词穷了!
    袁氏亲自把女儿送到屏风后头。欣瑶长长舒了口气,她打量一下四周,觉得刚刚这个位置甚好,便拉着吴氏坐下喝茶。
    老太太笑道:“都是自家人亲戚,就不必学着老学究避嫌了,快快请进来。”
    片刻后,男人们鱼贯而入,诺大的厅堂站满了乌压压的人,打前头的是头发已花白的蒋兴,边上站着个青衣男子,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
    欣瑶侧过身朝吴氏看了一眼,吴氏会意道:“叔公家的孙子,名叫蒋元博,这次陪着叔公一道上京,就住在咱们府里。”
    欣瑶轻轻“噢”了一声。只见那蒋元博实实在在的磕了三个头,说了些吉利话,才起身。
    老太太接过丫鬟递来的荷包,寒喧了几句,亲手递给蒋元博。
    接着便是蒋宏建,蒋宏生兄弟俩上前磕头祝寿。
    欣瑶见大伯父半年不见,像是又发福了不少,垂下眼敛暗暗偷笑,突然感觉有人在瞧她,忙抬了眼睛,自家男人挤在宾客中,目光戏谑的正朝她看来。
    欣瑶见他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表情与旁人格格不入,又见众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前头,一时调皮,偷偷朝那厮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
    萧寒不由的把手握成拳,装模作样的清咳一声,强忍着笑,眼观鼻,鼻观心,做老僧入定状。
    蒋欣瑶挑挑眉,正洋洋得意之际,冷不丁的看到离男人数步之遥的地方,一双深如幽潭的眼眸正目光如炬的看着她。蒋欣瑶一愣,睁大了眼睛细细瞧了瞧,然后微微含笑轻点了一下头,举起绢扇,偏过头去,遮了半边脸。心里暗骂道,这厮怎么也来了?
    她不动声色的朝女眷那头寻去,果然,在大嫂的身边,一个丰姿绰约,气度华贵的女子正低头细语。
    欣瑶认真的瞧了几眼,才认出女子正是六年未见的张馨玉,只眉眼间少了几许妩媚俏丽,多了一丝稳重老成。令欣瑶称奇的是,与张馨玉说话的恰恰是当年被她痛斥的蒋家三小姐蒋欣珊。
    蒋欣瑶轻皱了一下眉头,扯了扯吴氏的袖子,轻道:“大嫂的娘家怎么没人来?”
    吴氏不明就里的笑道:“想必是离得太远的缘故。不过沈家二房没来,大房却派了人来,你往大嫂那边瞧,与三妹妹正在说话的是沈家的九奶奶张馨玉,她可是惠文长公主的嫡亲外孙女,今年三月底才成的亲。我与二太太去吃了喜宴。要说这张家也算是极富贵的了,一百二十八抬嫁妆,每个箱子都塞得满满当当,二太太看了,当时就跟我说妹妹的嫁妆简薄了。”
    欣瑶笑道:“咱们家不过是四品官宦人家,何苦与皇亲国戚去攀比呢。”
    吴氏凑近了,神神秘秘的低声道:“妹妹,你说张家两朵鲜花,都进了沈家,这沈家也真真是好本事。听说那张馨玉可是定过亲的。”
    欣瑶突然发现,古往今来很多东西变了,唯独女人八卦的天性没有变,都长着一颗擅长捕捉绯闻的心。
    她朝吴氏抬了抬下巴,示意她看前头正在行礼的人,吴氏轻瞄一眼,冷笑道:“这些都是老太太娘家的子侄,这回来得齐全。”
    欣瑶笑道:“三位舅老爷来了吗?怎不见人影。”
    吴氏忙低声道:“都没来,就三位舅奶奶带着小一辈的来了。”
    欣瑶长长的“噢”了一声,便再没了下文。
    此时,一部份男客行完了礼陆陆续续去了前院,欣瑶见自家男人与郑亮并排磕了三个头后,接过老太太手里的荷包,眼光往她这边扫了一下,转身去了前院。
    她又凑近了问吴氏道:“二嫂嫂,大姐夫怎么没有回京?”

☆、第七十三回 宫中的寿礼

吴氏挪了挪身子,压着声音道:“听说大姑爷在南边纳了一房娇妾,宠得跟什么似的,孩子都已经怀上了。这不,连老太太的寿辰都推了去。”
    蒋欣琼今年二十四岁,十六岁嫁给到冯家,为冯家生下一双儿女,如今已八年光景。八年的时光足可以令一个女人青春俏丽的脸庞慢慢布上细纹。
    冯思远尚未中举前,房里有两个姨娘,姿色平平,都是从通房丫鬟抬上来的。男人事业未成,女色上免不了看轻些,守着老婆,孩子外带着两房姨娘也就安安份份的过日子。
    更何况蒋欣琼大家小姐出身,模样,性子自不必说,难得的是心胸开阔,与公婆,妯娌相处甚好,对那两房姨娘也从无打骂之事。夫妻俩个着实过了几年恩恩爱爱,夫唱妇随的日子。
    去年春闺冯思远中了举,走了路子外放到南边做官,南边是冯家,蒋家的地盘,冯知县很快在太仓县站稳了脚跟。江南水乡,富庶之土,才子佳人,多不胜数。 没过多久,冯思远便纳了一房美妾进门。
    要说这美妾也并非一般人,太仓县首富庶出的女儿。姓黄名莺,年芳十六,长得是柳眉杏眼,袅袅聘聘。更为难得的是这女子人如其名,一口吴侬软语是娇中带柔,柔中带媚,真真是黄莺出谷,鸢啼凤鸣。直把那冯思远迷得的七魂八素, 一个月除了初一,十五往正房点个卯外,都余都歇在黄姨娘的屋里。
    蒋欣琼大家小姐出身,从小见惯内宅的争斗,手段自然是厉害的,要不然那两个姨娘怎么跟了冯思远这些年,连一年半女都没捞着,不巧的是,她偏偏在这个黄莺身上栽了跟斗。
    至于怎么栽的跟斗。吴氏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想到屋里头那个怀了身子的碧苔,只忿忿道:“这天下的乌鸦果真是一般黑的。”
    欣瑶紧了紧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凌厉。她在吴氏耳边轻语几句。
    吴氏的脸上很快就有了喜色。她握了握欣瑶的手,半晌才道:“有妹妹这句话,嫂嫂我就放心了!”
    欣瑶听了大姐姐的事,一下子就失了兴趣,拿起几上的点心,瓜果,默不吭声的用起来。
    小半个时辰后,男客们尽数离去,丫鬟撤了屏风,女眷们陆陆续续的回到原来的位置吃茶聊天。小姐们脸上似都有一团红云,个个捏着帕子抱羞不语。蒋家两位太太则穿梭在当中,左右逢源。归云堂里一派和谐。
    ……
    正说话间,蒋宏建,蒋宏生两兄弟引了个内侍模样的人进了屋来。
    原是宫中的寒妃听闻姑母今日六十大寿。特意在今上跟前引了旨,着人赏赐了些东西下来。
    老太太神情激动的朝蔡氏看了一眼,叩谢寒妃圣恩,归云堂里忽拉拉跪倒一片。
    内侍宣了旨,两个鼻孔朝天的走了出去。蒋宏建,蒋宏生忙跟了上去,偷偷把一只绣囊塞到内侍手里。那内侍摸了摸厚薄,满意的点了点头,扬长而去。
    一时间,归云堂里祝贺声此起彼伏,众女眷看向老太太和蔡氏的目光均有所不同。老太太到底是侯府千金,年轻时见惯了场面。心下虽喜,脸上仍端着恰到好处的笑。
    那蔡氏却一扫先前的阴郁,突然的容光焕发,笑得见牙不见眼。
    蒋欣瑶咬了咬嘴唇,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
    一柱香后。前院,后院齐开宴席款待宾客。宴席共有十八桌,男客十桌,女眷的八桌则设在心湖边的两间亭阁里。
    今日蒋家请来了京城最有名的戏班子,戏台搭在心湖边上,七月底的心湖,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一池荷花开的分外的美丽。既有美景,又有仙乐,再此设席,雅俗共赏,好不自在。
    老天爷也很配合,天明时分下过一场大雨,然后就一直阴着脸,湖风吹来,颇有一丝凉意。
    老太太似众星捧月般被人围坐在主位上,同桌的有周家三位太太及三位辈份极高的亲戚。桌椅皆是圆形,众人依次入座。
    欣瑶与欣悦,欣珊三个蒋家出了门子的姑娘与蒋家两位媳妇沈氏,吴氏共坐一桌。同桌的还有周家的两位姑娘周晓晴,周晓丽,吴家的一位姑娘吴亦华。
    夏荷领着众丫鬟,婆子们上菜上酒,秋菊则带着二十几个小丫鬟立在宾客身后侍候呼唤。
    戏已开唱,唱得正是老太太亲点的“五女拜寿”。为了不节外生枝,欣瑶没有让莺归到蒋府帮忙,所以今日的厨娘是从外头酒楼里请来的。
    看着菜的摆盘,样式,倒是精致,干果四品,蜜饯四品,冷菜八品,热菜十六品,引得众人食欲大增。欣瑶细细的品着菜肴,心里则是在盘算着刚刚的那一幕。
    ……
    靖王府里,燕淙元,燕浣年两兄弟在书房用着午膳。那燕浣元用了一会,便把筷子放下,道:“今日蒋家老太太六十大寿,想必热闹的很,也不知宫里的赏赐老太太满意不满意?”
    燕十六冷哼一声道:“老太太满意不满意我倒不知,不过周家的人一定很满意。这些日子周家往宫里塞的银子可是不少,听说有一部份是从蒋家借来的,二哥,你说寒妃今儿这个动作,难不成为的是银子?”
    燕淙元冷笑道:“十之*应该是的,蒋家与周家不同,周家是银枪蜡杆头,中看不中用。蒋家恰恰相反,几十年的日积月累,底子厚着呢。”
    “怪不得,蒋家两房人家正筹谋着闹分家呢。”
    燕淙元颇有兴趣的问道:“分家,这主意好啊,谁出的,不会又是她吧?”
    燕十六放下筷子笑道:“弟弟我哪里知道?这两天忙着怡红院的事,还没来得及问。”
    燕浣元低声道:“都布置好了?”
    燕十六得意的抬了抬眉毛,笑道:“二哥放心!”
    “沈力去了军中,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燕十六心中一紧,他统共回来才不过大半个月,与阿远见面的日子一只手指头就能数过来,他原是想等着阿远大婚后再去军中,只是眼下情形……
    燕淙元见弟弟这副神情,语重心长道:“来日方长,我看你还是早早动身的好。他这头有我护着,出不了事。”
    燕十六顺从的点了点头,兄弟俩起身去了外间。
    ……
    大户人家的姑娘媳妇从小就被教养需食不言,寝不语,只宴食上,倒也没了这些个俗礼。
    沈英居长,又是府里的大奶奶,自然得招呼好三位小姑子及和三位姑娘,一时桌上倒也笑意盈盈。
    两位周家的姑娘离了老太太身边,话明显的少了,安安份份的吃眼前的菜,品着果酒,眼睛却时不时的往吴家姑娘身上瞧。
    那吴亦华一身天青色衣衫,顶发高梳,珠钿精致,水绿翠玉水滴耳环,耳边鬓角挑出长长两缕发丝逶迤而下,显得人淡如菊。
    瞧着瞧着,周家的两位姑娘眼中有了酸意。换了半年前,她们的眼睛里哪会有一个小小的给事中的女儿,奈何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啊。
    吴亦华除了偶尔的说上几句话,大部份时间则优雅的进食。对周家两个姑娘向她投来的眼神恍若未见。
    沈氏不动声色的把眼前三个姑娘的神色纳入眼中,她用手轻轻推了推身边的吴氏。
    吴氏会意一笑,端起酒杯朝周家两位姑娘笑道:“妹妹们这两日在府里都还住得惯吧?有什么待慢之处,还请妹妹们多多包涵。”
    周家两姐妹面甜心苦的端起酒杯,饮了半盏,都推说不敢当。
    吴氏起了头,沈氏,欣琼,都纷纷举杯,朝三位姑娘频频敬酒,
    蒋欣珊见欣瑶手上那两只翠*滴的手镯心里便有些不大自在。她也不是没有见识的人,富贵人家出来的姑娘,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可像四妹妹手上那两只通身是绿且绿的阳,绿的正,绿的俏,绿得水的手镯,只怕是满京城也找不出同样的一对。
    再想到自个的嫁妆铺子这些时日的不景气,脸上便有些讪讪的。她瞧了一眼吴氏,便笑道:“二嫂嫂,今日怎的没见到碧姨娘,几个月了,我也好给未来的侄儿侄女先预备下。”
    吴氏刚刚夹起一筷子菜,送到嘴边,品了品,不急不慢的笑道:“四个月了,将养着呢。到时候你这个做姑姑的,可不是先得把礼备下?”
    蒋欣珊笑道:“要我说,咱们这里最该把礼备下的,该是四妹妹。碧若跟了四妹妹十年,这份主仆情谊实属难得,四妹妹定要备了厚厚的礼才行。”
    此话一出,蒋家众人脸色微变。
    谁都知道碧苔原是欣瑶的人,背主跟了二爷,这事不仅是打了欣瑶的脸,也使得欣瑶与吴氏之间有了一丝嫌隙。哪个做嫂嫂的,能容得下小姑子身边的人登堂入室做了姨娘,还怀了身孕的。
    吴亦华担忧的看了姐姐一脸,没敢说话。偏吴氏像没听到这话一样,神态自若的给欣瑶夹了一筷子菜。
    反倒是蒋欣琼想起自家那个肚子有货且得宠的姨娘,脸色一沉,扶酒杯的手明显的顿了顿。

☆、第七十四回 酒桌上的刀剑(二更)

沈氏见酒宴上的气氛不对,忙接了话茬笑道:“三妹妹真真是偏心,我那两个猴儿可还没收到她三姑姑的礼呢,嫂嫂我可就腆着脸问妹妹要了!”
    蒋欣珊扶了扶头上的赤金点翠凤头钗,笑道:“大嫂嫂急什么?赶明儿两个孩子百日的时候,我定备了厚厚的礼,来讨杯喜酒喝。”
    因进京给老太太办寿辰,夕哥儿,莲姐儿的满月酒只大房一家开了几桌宴席,与沈氏的娘家人热闹了一下。
    沈氏举起酒杯笑道:“我就先替两个孩子谢谢他们的三姑姑了。”
    蒋欣珊用余光扫了一眼闷头吃菜的蒋欣瑶,笑道:“谁说咱们蒋家子嗣不丰,瞧瞧,自打两位嫂嫂进门,左一个哥儿,又一个姐儿,人丁啊,兴旺着呢。两位嫂嫂真真是府里的大功臣。四妹妹,你说是不是?”
    蒋欣瑶实在不愿意把蒋家内里的事在外人面前说道。桌上三个外府的姑娘,个个都是人精,正想削尖了脑袋往蒋府钻呢,虽说只是三言两语,可稍稍这么一琢磨,谁不能明白几分?
    她淡淡的应付了一句“三姐姐说的是”便把头偏过去,与大姐姐说话。
    蒋欣琼也不喜三妹妹当着外人的面把府里的事情抖搂出来,当下深深的看了蒋欣珊一眼,便接了欣瑶的话。
    蒋欣琼长房长女,在蒋家一向有威严,连沈氏都礼让三分。
    偏蒋欣珊似未察觉一般,仍笑道:“也不知这碧姨娘肚子怀的是个哥儿还是个姐儿,我倒希望是个姐儿,长得跟碧姨娘一样好看。”
    蒋欣瑶心里头渐渐升了火气,暗骂一句“蠢货”,忍无可忍道:“再好看,也是托生在姨娘的肚子里,不过是个庶出罢了。我倒盼着三姐姐赶紧怀个漂亮的哥儿,这样三姐姐可就是郑府的大功臣了!”
    蒋欣瑶这话说得相当刻薄。一下子就戳中了蒋欣珊的两大痛处,蒋欣珊猛的就变了脸色。
    沈氏见势不妙,见正好婆子端上来一道清蒸螃蟹,立马笑道:“三位妹妹。快尝尝这道菜,这螃蟹是从南边运过来的,新鲜着呢。”
    吴亦华笑道:“按说还未到吃蟹的季节,这会子能尝到这么大个的螃蟹,倒是极为难得,看得我都馋了。”
    吴氏一语双关道:“不过是个横着脚走路的东西,也值得你大惊小怪。”
    蒋欣琼暗地里拍了拍欣瑶的手,笑道:“这东西趁热吃,才有味道,凉了。倒腥了,妹妹们快来尝尝。”
    说罢,她挥手招来身后的丫鬟,指了指眼前这道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